古代诗歌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 ⑵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 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⑴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 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 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⑵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 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 酒、秋等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 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 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 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⑴“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 ⑵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 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 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鸭 子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悠闲自在; 岸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冬天光秃秃的,衰 老、丑陋,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开朵朵鲜花, 显示出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很愿意过一种闲 适优雅,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鸭子那样;可那 株老树更像自己。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其实在 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激动澎湃、难以抉择 的矛盾心绪。
Fra Baidu bibliotek
3: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 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 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第一问: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 之切。 第二问:“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 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 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 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 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 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 浪向人间。 (1)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 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 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 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 浅意深,理趣盎然。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 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 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 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 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 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 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 见其精神品格。
2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 而意无穷。
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 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 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 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 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 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 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 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 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的情思。
五、思乡怀人类诗歌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 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 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 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 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 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 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 怨景色单调。
⑶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四、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 《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 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越中览古 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 鲜明 的对比 石头城 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 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 痛 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发爱国情怀 词中用事 扬州慢 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情景交 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过华清宫 奢侈淫逸 咏怀古迹(其三) 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 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 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 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 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 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 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 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案:(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二、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 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 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 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 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 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 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六、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 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 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 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 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 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 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 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类别: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 情,第三要品味技巧手法。
一、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 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 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 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 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有的兼而有之。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 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 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 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 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 《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 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 却终未被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 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对友人的劝 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 赏这类诗必须仔细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的类型。
答案:⑴借代的修辞手法。 ⑵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 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 想。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 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 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 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 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 常是白描、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