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中美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中美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作者:李莉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7期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市场:调整联邦基准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援助。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美国已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完善的国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尚不成熟。
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比较,从中得到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执行的启发。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比较和启发一、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
就交易品种而言,中国人民银行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是:正回购、逆回购、发行央行票据、国库现金定存以及2013年推出的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二)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使用的再贴现范围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并与商业银行、工商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紧密联系,直接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利益。
其业务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中央银行通过选择工具流动性折扣来促进经济结构的发展。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现阶段的法定储备仍然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末,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这将有助于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四)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信贷控制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网上贷款模式多种多样。
例如,蚂蚁金融是阿里巴巴蚂蚁金融推出的消费者信用产品,它考虑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条件,支付习惯和信用风险。
采用大数据计算,结合风控模式,给用户500-50000元不等的贷款。
这个额度是动态变化的,当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费信用行为良好则可以得到相应额度的提升,消费者在消费的次月还款时还能选择分期还款。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其对全球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在持续。
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期稳定国内经济,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前,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开始破裂,随后各类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崩溃,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在此后几年中,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该政策以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为手段,注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以期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在2013年推出,一直持续到2017年。
虽然这一政策确实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等不利后果。
二、欧洲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十分严重,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长期的赤字问题已然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欧洲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大多以减少开支、提高税收和实施紧缩政策为主。
这一政策使得部分国家的公共服务逐渐减弱,而失业率和经济压力也开始上升。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也实施了类似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政策,以期通过增加借贷的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欧洲央行的政策并没有像美国央行所产生的效果明显。
三、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危机后明显放缓,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期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还实行了多项减税政策,这使得企业得以缓解经济压力,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还逐步开放了市场,加强了国际合作,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危机后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
四、日本的经济政策在危机后的几年中,日本的经济表现并不理想。
尽管日本央行也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但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问题严重,市场对这一政策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反应。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Finance金融视线 2014年6月129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北京物资学院 孟静静摘 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危机,中国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政策频繁程度、宏观调控效果三方面比较了中美宏观政策的不同,最终得出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调控频繁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6(b)-129-021 背景2008年,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动荡,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了猛烈冲击,以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迅速下降,直接造成了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
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压力。
为应对金融危机,以求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成功缓解各国经济压力及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的两大经济体,为摆脱经济危机,均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对中美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有意义的考察和比较,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了解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把握,进而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提供借鉴。
2 中美宏观调控政策比较2.1 中美宏观调控概述2.1.1 美国宏观调控2008年,次贷危机持续恶化,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首先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金融机构面临停业、倒闭甚至是破产危机,相继向政府寻求救济措施,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美国GDP 连续6个季度内出现负增长现象,金融动荡加剧,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困境。
为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分院 xxxx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x班级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2013年 4月15日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摘要: 美国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 尚未形成市场化利率。
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中美货币政策效果异同及形成的原因, 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和改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性比较借鉴金融市场借鉴意义经济增长我国现阶段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 and mature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experienc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cy tools attempt stage, has not yet forme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effectiveness;comparison;financial market目录一、引言 (1)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1)(一)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的常规货币政策 (1)(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创新 (1)三、中国的货币政策 (3)(一)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3)(二)政策实施效果 (3)四、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 (4)(一)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内容不同 (4)(二) 中美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基础比较 (5)(三)中美货币政策实效性对比分析 (5)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11)一、引言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大致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金融手段,第二就是央行的市场手段,第三是财政手段。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有以下比较:
1. 利率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零利率政策,降低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中国央行也采取降息政策,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利率降至零。
相反,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央行提高了利率以抑制通胀。
2. 货币供应: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钞,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
相比之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更加注重保持货币稳定。
3. 汇率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元贬值,而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包括加强货币政策协调,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等。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但两国的政策重点和手段还是有所不同。
中国央行更加注重货币稳定和控制通胀,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更加重视刺激经济和增加货币供应。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1207614008 12713 丁洋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
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
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中心,其损失可想而知。
我们对于经济危机下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比较。
一、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1.中国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
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
其基本内容是:(1)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
在金融危机渗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采取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同时还决定到2010年底进行总共4万亿元的投资。
且这4万亿元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包括减税、价格补贴等其他财政支出。
4万亿的投资政策主要是用于对“三农”的补贴、对家庭保障性住房进行加大建设、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地方和民间的投资。
.(2)税收政策及减少收费。
2008年11月初,上调3486项商品的进出口退税,同时发布了对100项行政事业性项目的收费进行取消和停止征收的通知,11月28日全国家家电下乡启动。
从2009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增值税的转型,从此转型预计能够减轻企业约1233亿元的赋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赋税负担约减轻共5000亿元。
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政策比较和我国的政策选择
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政策比较和我国的政策选择李翀,《学术研究》2009年04期[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美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
美国政府和世界各国政府根据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情况实施了有所不同的经济政策。
美国政府经历了从布什政府的金融救援和货币政策到奥巴马政府的财政政策的过程,欧洲国家和日本政府则采用了手段有所不同的金融救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政府除了实行财政政策以外,还采用了以前很少使用的财政收入政策。
本文建议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要倚重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中,要比以前更加关注财政收入政策。
另外,要将短期的财政支出政策与长期的经济发展相结合,注意财政支出政策的规模以防止过度的债务负担。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货币政策金融救援政府债务[中图分类号]F44;F0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4-0073-06自2007年初地产泡沫崩溃造成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就出现了金融动荡的局面,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对美国的资金运用,造成了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局面。
今年9月15日,以利曼兄弟的破产为契机,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AIG也陷入了经营危机,许多金融机构也岌岌可危,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对此,布什政府虽然迅速制订了《金融稳定化法案》,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但在9月29日却遭到了众议院的否决,致使美国金融资本市场受到严重的打击,并殃及世界主要国家,全球普遍出现了股价暴跌的局面。
其后,《金融稳定化法案》和救市计划的修改方案虽然获得了参众两院的批准,但要“金融海啸”在短期内平静下来却并非容易。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后,通过下述5个途径迅速传导到美国的实体经济:第一个途径是银行破产。
随着一批银行破产,将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的企业遭受损失,从而对生产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一、引 言近几十年来,纵观世界各国,许多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在遭遇到经济金融危机时,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出手,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控制和救助,市场无形之手总会向政府有形之手做出让步。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Bernanke ,2008)认为,要准确地评估危机管理的效果有多大是非常困难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如果没有中央银行的介入, 危机要严重得多,影响也会深远得多。
金融危机会导致经济萧条,中央银行一般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常规的方法有:第一、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或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援助。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常规手段主要是通过参与市场供求运作,提供短期的流动性。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在流动性供给过程中其所承受的风险,会要求借入资金的金融机构提供合格资产作为抵押。
最后贷款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责, 中央银行随时准备为出现流动性短缺的银行体系注入高能货币。
第二、降低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中央银行可以降低贴现利率或再贷款利率。
有能力调控的短期利率有隔夜同业拆借利率、证券市场回购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接近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
以美国为例,联邦基金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也是基准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都将随之下降。
(2)降低商业银行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的是放松融资条件,为商业银行提供成本更低和数量更多的资金,由此来支持经济成长。
应对危机出台救市政策工具的中美比较研究
、
美 国救市 政策工 具
( 一) 货 币政 策
1 、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在过去几次较大的经济衰退中, 美联储通过调整联邦
基金利率、 存款准备金及贴现率等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就
能达到预期的政策 目标 , 美联储多次下调基准利率 , 美 国 政府对贴现利率进行 了调整 , 在危机恶化之前 , 美联储 多 次放宽了可接受贴现票据的范围, 使受困的金融机构 以更
1 、 布什政府 7 ( I ) 0 亿救助计划
2 O 0 8年 l 0月 3 日, 美 国 财 政 部 会 同 美 联 储 指 定 的
7 1 3 0 0亿美元 的救助法案终于获得通过 , 该法案主要是为 了
解决金融机构的“ 问题资产” , 增强监管机构对金融稳定性 的控制能力 , 使住房拥有者走 出困境等等。然而 , 1 1 月l 2
进步, 但是长期结构性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后遗症无穷。因此, 目前应对经济放缓 , 我 国只有加快改革, 才能实现
经济 的持 续增 长 。
[ 关键词 ]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 号 : F 8 3 0 . 9 9
救市政策
改革
持续增长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0 6 7 0 ( 2 0 1 3 ) 0 9— 0 0 1 2 — 3
一
鉴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 美联储新增了许多 政策工具 , 如: 定期拍卖便利 ( T A F ) , 这是美联储 向商业银 行拍卖定期资金的机制 , 通过 T A F美联储 向市场注入了大
量流动 I 生; 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 ( P D C F ) , 向一级交易商提 供隔夜贷款 , 交换其合格担保 品, 以便增加金融市场 的流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陈涛2010-10-11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零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策风险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8月,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破产以后急剧恶化。
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以“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为特征的超常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则实施了以金融机构投放巨额信贷为特征的名为“适度宽松”实为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本文将以两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为切入点,进而依次比较两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有效性和政策风险。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都要追求多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等,但在本轮危机中其首要目标并不相同。
中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美国则是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两国首要目标的差异是因为其金融体系的受损程度不同。
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普遍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有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濒临倒闭或破产。
由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因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不仅导致信贷急剧紧缩,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市场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
因此,恢复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大量发放次级贷款或购入与次贷相关证券,在本次危机中损失有限,没有面临普遍的流动性危机,更没有出现破产,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稳定。
其次,虽然2008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下跌,但主要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大量非流通股票解禁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支持是通过降低印花税率、中央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等政策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货币政策。
次贷危机中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比(PPT34张)
金融危机时期 中美财政政策的比较
中国
• 1、2008年上半年 • 中国实行的仍然是从紧的财政政策《关于取消部分植物油出口退税 • 的通知》 • 2、2008年7月30日、10月21日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联合下发了 《关于调整纺织品 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 的通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 口退税 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 税率提高到11 %) • 《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但 2008年前三个季度 ,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 大于支出12519亿元,仍然是偏紧的财政 政策。
• 7、2009年4月16日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 策的通知》:要求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资 产损失,但提前到2008年1月1日 • 8、 2009年2月5日
• 《关于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 税率提高到15%,但执行日期提前到2月1日。
3、2008年11月5日 • 4万亿元投资计划:4万亿元只是投资, 而减税、价格补贴等 •其他财政支出还不属于这4万亿元的范围 • 4、2008年11月13日 发布了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 5、2008年11月28日 • 全国家电下乡启动。 •6、2009年 2月下旬 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2009年预算报告,其中将2009年预算赤字 规模初步定为9500亿元,这是1949年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
金融危机时期 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
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都要追求多目标,包括促进经济 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等,但在本 轮危机中其首要目标并不相同。 中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美国则是 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1207614008 12713 丁洋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
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
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中心,其损失可想而知。
我们对于经济危机下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比较。
一、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1.中国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
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
其基本内容是:(1)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
在金融危机渗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采取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同时还决定到2010年底进行总共4万亿元的投资。
且这4万亿元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包括减税、价格补贴等其他财政支出。
4万亿的投资政策主要是用于对“三农”的补贴、对家庭保障性住房进行加大建设、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地方和民间的投资。
.(2)税收政策及减少收费。
2008年11月初,上调3486项商品的进出口退税,同时发布了对100项行政事业性项目的收费进行取消和停止征收的通知,11月28日全国家家电下乡启动。
从2009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增值税的转型,从此转型预计能够减轻企业约1233亿元的赋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赋税负担约减轻共5000亿元。
中美应对经济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
20 07年 3月 美 国第 二大 次级 抵 押贷 款机 构— — 新世 纪金 融公 司 因无力 偿 还 巨额 债 务 , 濒 临破 产 。 国次级 住房 抵押 贷款 问题 浮 出水面 。 后 以美 国的各大 型 金融机 构纷 纷陷入 重 美 之
心 。
1 12 推行金 融稳 定计划 ..
美 国政府 多次注 资和 购买 不 良资产 , 并没 有 阻止金 融危机 情况 的下滑 。在 此背 景下 , 但 美 国政府 提 出 了金 融稳 定计划 。主要 包括 3个 方面 的 内容 : 首先 , 财政 部和 美 国金融监 管机 构 对于 100亿 美元 规模 以上 的银 行进 行压 力测 试 , 以便 于制 定相 应 的 资本 扶植 计 划 ; 0 其
于逆 差 , 为要 求人 民币升值 埋 下伏 笔 。
1 1财政 政 策 .
自由化和 市场 化 一直 以来 是美 国经 济 的特 征 ,而 现在 美 国政 府 频频 出手对 市场进 行干 预, 体现 了美 国对 新 自由主 义 的放弃 , 而更 加注 重市场 与政 府之 间 的调和 。 转
第2 O卷 第 4期
2 0 1 1年 l 2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Vo . 0. . 1 2 No4 Dc . a ,2 0 1 1
W I RL REGI ) D ONAL S UDI S T E
中美应对 经济危机 的宏观经济政 策 比较
闫 二 旺 . 张 娜 王
作者简介 :闫二旺 (9 5 ) 1 6 一 ,男 ,博士 ,教授 从事产业经 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的研 究和教学工作 。E m i :a e — - a l y n r
同为货币宽松 中美通胀迥异
口 蔡 恩 泽
( 苏传媒 公 司 , 江 苏 南京 2 ㈨ 1 晶 1 9)
金 融危 机 以来 ,美 国通过 “ 升 机撤 钱 ”的 方式 ,用增 加流 动 直 性来 救 市。 中 国也 实行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用 4万 亿 元人 民币投 资刺 激市 场 。眼 下 ,中 美两 国的 经济 都 有 明显复 苏。 但 同为 宽松 的 货 币 政 策环境 ,两 国的通 胀反 应却迥 然 不同 ,令人 诧异 。
经济 学阐述货 币滥发 的后果是通货 膨胀 。 而 中美两 国同为宽松 的货 币政策环境 , 但通 胀 反 应 却 迥 然 不 同。
i l 越 l
l¨ 。
薯
l
服务 项 目价格 上 涨 26 .%。 此外 ,居住 价格 同 比上 涨 58 ,也 高于 .%
平均值 。 21 0 0年 1 1月份 副 食 品价 格 上 涨最 离 奇 ,一段 时 间 ,1元 以下
美 国独 享 滥 发 货 币盛 宴
美 国 曾出现 过两 次 大的通 胀潮 ,一 次在 四十年 代 ,另一 次在 七 十 年代 末 ,两次 均 是 滥 印钞 票 的 结 果。 其 中 1 7 — 9 0 的通 货 98 18 年
膨胀 是 二次 世界 大 战后 美 国最严 重 的一 次通 货膨 胀 ,美 国 的 CP 从 I
又 一波 “ ” 向市场 ,但 政策威 慑 力 有限 , 发 商与 政府 强势 对峙 , 砸 开
很 少 降价 ,有 的地 方甚 至 逆 势 上 涨。 在 二 线城 市 江 苏 省 省 会南 京 ,
21 0 0年 原 本 坚 挺 的房 价 因地 铁 二 号 线开 通 ,更 上 一层 楼 。 紧 挨集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如何评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连续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连续实行?这样对中国金融、经济带来怎样的效应?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细微调整?先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谈起.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
许多企业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比较
【宏观分析】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和美国都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中美两国在政策实施的时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选择、宏观政策的具体实施及其着力点上因两国经济环境和面对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摘要: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和美国都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中美两国在政策实施的时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选择、宏观政策的具体实施及其着力点上因两国经济环境和面对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美,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分析2007年4月4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拉开帷幕,此后次贷危机愈演愈烈,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终于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因应措施。
通过对这些因应政策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探究其原因,对于制定合意的宏观应对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美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美国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2007年8月9日,美联储声明将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明确表明了控制危机蔓延的意图。
10日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间市场投放了货币,随后不断地增加货币投放。
17日,美联储宣布将贴现利率降低50个基点,即从6.25%降到5.75%,同时,贷款期限延长至30天,并可应请求延期。
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美联储一再降低贴现率,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不仅下调贴现率75个基点,而且将贷款期限延长至90天。
5月1日,在调低贴现率25个基点至2.25%的同时,美联储还特别表示,接受范围更加广泛的担保品进行再贴现,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及其相关资产。
在连续大幅调低再贴现率的同时,美联储于2007年9月18日决定将保持了14个月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4.75%,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调该利率,随后,美联储连续不断地大幅降息,到2008年末,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下调至0-0.25%的目标区间,贴现率降至0.5%,已不存在降息空间。
金融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差异分析
金 融 危 机 不 同 阶段 中 美 应 对 措 施 简 述
( )中国 一
略。 在这种情况下 , 大规模 的财政支 出, 以
抵 消 出 口下 降 将 更 为有 效 ,积 极 的财 政 政 策 ,能 更 好 地 应 对 可 能 的经 济 衰 退 ,财 政
年来 的最低点 。而 在 2 0 0 8年 9月 3 0日结
森林协定 、关税 和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 基金和在经济领域 的协调作 用 ,同时世 界
银 行 也 发 挥 了 巨大 的作 用 。此 外 ,七十 七
场上再次后退 ,所采用 的经济政策也更加 激进。2 0 0 8年 1 2月 ,当时布什政府决定
( e mAs e—B c e e u ie L a T r s t a k d S c t s o n ri
于资本管制措施 ,金融体 系还没有对金融 机构带来 巨大 的影 响, 特别是银行系统 , 流 动资金充裕 ,因此我 国的第 一个 测试是面
临 的 出 口下 降 。 由于 近 几 年 低 迷 的 国 内需 求 ,我 国 一 直 致 力 于 真 正 实 现 出 口导 向战
能 够使 用互联 网; 更新医疗机构 的设备 , 推
进 病 历 电 子 化 ,并 给 低 收 入 阶 层 提 供 医 疗
金 危 下 融 机 中 财 政 差 分 美 政 策 异 析
一 董瑾杰 博 士 ( 门大 学财政 系 福 建厦 门 厦
◆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文献 标 识 码 :A 80
分 两 个 月 向 通 用 汽 车 公 司 和 克 莱 斯 勒 汽
束的2 0 财政年度 中, 08 财政赤字却同比增
长 1 0.% ,财政 赤字 占 GDP的比重从 8 9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7.4
3.5-6.0
2.5
4.0-8.0
10.4
M2
目旳
实际
5.8-8.0
8.3
6.0-9.0
8.9
6.0-9.0
9.3
9.0-10
12.2
M3
目旳
实际
6.0-9.0
8.1
6.5-9.5
9.5
6.5-9.5
12.3
6.5-9.5
9.8
数据起源:美联储官网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公开市场操作
正式 暂停 恢复 开启 交易 操作
最为主要旳 货币政策工
具之一
1996 1997 1998
2023
年份 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1998-2023年我国国债年发行额
1998 3808.70 2023 6280.10
1999 4015.00 2023 6924.00
再贷款
• 多次利率调整,使商业银行资金成本 升高
• 冲销外汇占款,加大了回收再贷款的 力度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现行货币政策工具
指导性贷款计划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指导性贷款计划
2
1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指导性贷款计划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应比较
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应比较作者:彭翔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05期摘要:由于国内经济失衡,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利,国际经济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之后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但是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台过程及侧重点、中美两国的政策工具与力度、中美两国应对危机措施取得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对于我们宏观经济调控有重要的启示,同时对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应注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同时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效应,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087-03一、2008年金融危机概述1.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由于多种因素所爆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
美国次贷危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源,是次贷危机向全球恶化的结果。
因此本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可追溯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1)次级债券大量发行。
次级抵押贷款是正是为了满足那些信用评级差以及收入低的人们的购房需求,由贷款机构向他们提供贷款。
次级债券这种新型产品一出现,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同时房地产、房利美使次级贷款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发行过量。
(2)金融监管不力。
之所以要实行金融监管就是为了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而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对银行业监管出现了缺位的现象,银行体系遭受到重创,导致金融监管不利。
(3)国际收支失衡。
美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而中国一直处于双顺差。
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美两国消费习惯的差异,美国国民喜欢超前消费,导致国民负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对措施的比较2008年秋季,随着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
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低迷。
迄今为止,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他们如何应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就来对比分析一下中美各自的危机应对措施。
一、危机起因要想应对危机,首先要分析一下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于金融创新风险估计不足,滥用金融杠杆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造就了它极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从各种期货期权到资产证券化,长期以来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涌入,一旦市场脱离预期,就使得大量投资亏损。
此外,美国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投资,举例来说,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假设它盈利与亏损的机会各为一半,那么期望值是45*0.5+(-15)*0.5=15,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决策。
但是一旦危险真的来临,投行们是完全没有能力来避免损失的。
2、资产流动性过剩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
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公司借贷,并以住房为抵押。
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
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购买CDS 保险,并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成为了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在全球蔓延开来。
3、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作为中央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局”。
从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
美国金融危机当然与美联储的失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脱不开关系。
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时期,连续降息使得借款的成本极低,自然导致大批还款能力有限的人,纷纷贷款,格林斯潘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可能产生重大过失。
二、中国的应对措施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因此中国的金融业受此次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一些出口导向型的部门经济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实体经济遭到一定的冲击。
1、我国短期内的应对措施:战略性投资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我国近年来积累了近两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与二十多万亿元人民币储蓄余额的比例大致为0.6:1。
这两项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这种金融资产仅仅是潜在的购买力,并不等于真实的国民财富,而且,随着未来商品与资产价格的上升,其相对价值将大幅贬损。
这需要我们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将潜在的购买力转变为真实国民财富。
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从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产业过渡,以及增加国民财富提供了稍纵即逝的战略性投资机会。
从国企到民营企业纷纷进行海外并购,其中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借金融危机来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乃是短期内一个合理的应对措施。
除此之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保障就业,维护国内经济稳定的重要举措。
自危机爆发依来,高速铁路、公路,桥梁建设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进行,为2009年保证我国8%最低增速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在抵御危机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2、我国中长期的应对措施:促成国际新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建立,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乃至国际化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之所以对于全世界影响巨大,是因为目前世界的金融与货币体系仍然与美元挂钩。
虽然目前欧元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一些内部问题导致它还无法与美元相抗衡。
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将在未来三十年左右达到美国的规模。
届时,我国很难再被动地依靠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及其支持的金融资产。
按名义汇率计,目前中港台三地的经济规模总和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7%,接近美国(或欧元区)的30%。
未来二十至三十年,三地经济总量将与美国、欧元区并驾齐驱,甚至可能超过这两个经济体。
人民币、港币、新台币的融合将是经济上互利的最优金融制度安排,国际金融体系将演变为美元为主导、欧元与人民币为欧亚两翼的三元体系,而三个大陆经济体的收益流将为该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此外、该体系再辅之以英镑、日元,形成相互竞争、补充的格局。
在国际交易中,美元的比例将可能降至50-60%,欧元的比例大致提高到20-30%,人民币的比例可望达10%,英镑与日元各占5%。
这种局面不仅能够减轻美元的过度负荷,降低系统风险,而且在竞争中形成制衡,避免不负责任的劣币过度发行,扩大良币的生存空间。
根据欧洲的经验,现在就应制定中长期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规划,并逐步落实。
以前我们认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动荡是较遥远的事,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亮起了红色警号,即使仅从危机应对的角度,也需要提前进行准备。
人民币区域化的关键是人民币、港币、新台币的融合。
在步骤上,可首先考虑人民币与港币的逐步融合。
名义上,港币的稳定由与美元直接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证;但事实上,19897-98东亚金融危机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央政府都公开保证全力支持港币的稳定,扮演了对港币最终拯救者的角色。
港币的前景必然是与人民币融合。
人民币的非全面兑换性并不妨碍两币先在交易及计量货币上的融合。
其次,研究人民币与新台币融合的方案与路径;在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和平解决之上,逐步实施。
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人民币区域化的自然延伸。
当前可以扩展人民币在官方储备与贸易交易中的使用边界。
例如,扩大人民币在亚洲跨国机制(中日韩与东盟的货币互换机制、可能的亚洲基金)中的储备金比例,鼓励周边发展中国家采用人民币进行双边贸易,对亚非国家的发展性优惠贷款可部分或全部采用人民币提供,用于对我国企业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但是,我国又受限于既定的国际劳动分工,其经济边界、贸易边界与金融边界极为不相称。
从根本战略利益出发,我国应与国际社会一起,防止国际金融市场崩溃,阻止经济全球化逆转。
同时,也要及早开始战略布局,为未来发展拓展新边疆。
三、美国的应对措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是在美国近100年以来的历史上少见的。
1、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一是调整贴现窗口贷款政策。
从2007年8月起,美联储多次通过调整贴现政策,鼓励出现财务困难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款。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50个基点,使其与美联邦基金利率之差由此前100个基点缩小为50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30天,并可应请求展期。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再次下调贴现率75个基点,使其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缩小至25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90天。
二是启用新的融资机制。
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推出对合格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创新融资机制(TAF)。
在TAF 中,美联储通过拍卖提供为期28天的抵押贷款,每月两次,利率由竞标过程决定,每次的TAF有固定金额,抵押品与贴现窗口借款相同。
由于TAF事前确定数量并采用市场化的拍卖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又不会导致银行准备金和联邦基金利率管理的复杂化,被视为美联储40年来最伟大的金融创新。
2008年7月30日,作为28天TAF的补充,美联储推出84天期TAF,以更好地缓解3个月期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紧张情况。
三是启用新的融券机制。
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推出了另一项创新流动性支持工具(TSLF)。
TSLF是由美联储以拍卖方式用国债置换一级证券交易商抵押资产,到期后换回的一种资产互换协议,有效期为六个月。
TSLF的交易对手仅限于以投资银行为主的一级证券交易商,交易商可提供的合格抵押资产包括联邦机构债券、联邦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
四是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付息。
长期以来,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2008年10月6日,美联储宣布向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其中,向法定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比准备金交存期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均值低10个基点,向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初定为比准备金交存期的最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低75个基点。
2、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7月13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宣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两房”提供救助。
其中,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条件是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
在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方案中,纽联储成为美国财政部向“两房”提供信用贷款的财务代理人。
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的AIG受到严重影响。
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条件是美政府需获得AIG79.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
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再度声明,此前向AIG 提供的850亿美元贷款额度已用尽,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美联储将再度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