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8河北中考文综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河北中考文综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局部;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本卷须知: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冀华中学九年级〔1〕班办了一期“学习十九大,启航新时代〞主题板报。

板报内容应包括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热心追问迷路老人信息并按打其家人;为累得满头大汗的快递小哥送上一瓶水;在装有玻璃渣儿的垃圾袋上特意贴上提示纸条……这些凡人善举①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③有助于形成自由的价值取向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A.①②③B.②⑧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分决定书。

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

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展了处分。

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执法名应成为守法的标杆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辱骂丁某是“人渣〞“不会有好下场〞。

对丁某维权有帮助的提示是①隋某涉嫌侵犯名誉权②给子隋某同样的回击③向法院提起诉公讨回公正④依法追究隋某的刑事责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5.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最令人惊叹。

中考文综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文综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文综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中考文综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整体评价本次中考文综试卷在总体上反映了学生对文综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题目设置合理,内容涵盖了各个知识点,并且题型设计多样,能够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能够很好地测试学生对文综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各题型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的数量适中,题型设计合理。

选择题涵盖了各个知识点,并且选项设置明确,容易区分。

其中选择题的难度适中,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但是有一些选择题的选项过于简单,容易让学生根据直觉选择答案,不利于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数量适中,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分布均匀。

填空题的难度适中,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是有一些填空题的空格设置不够明确,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困惑。

3.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的篇章内容有一定难度,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文章。

题目设置合理,能够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但是有一些题目的选项和文章的内容关联性不够强,容易引起学生困惑。

4. 解答题解答题的数量适中,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有一定广度。

解答题的题目设置清晰、明确,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是有一些题目的要求过于宽泛,容易导致学生在回答方面不够具体和有条理。

三、试卷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1. 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选项或空格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

建议在选项或空格设置上增加一些较为相近但不完全正确的选项,以增加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2. 部分填空题的空格设置不够明确,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困惑。

建议在题目设置时更加明确每个空格的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提示信息。

3. 部分阅读理解题的选项和文章的内容关联性不够强,容易引起学生困惑。

建议在题目设置时更加注重选项和文章内容的衔接,确保选项与文章之间的联系明确。

4. 部分解答题的要求过于宽泛,容易导致学生回答时不够具体和有条理。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综(历史、政治)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综(历史、政治)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模拟试卷(思想品德、历史)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全面启动落实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争取在年内能够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

这体现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发展理念。

①创新②协调③绿色④共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2.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通过开展“猎狐”行动,抓获了部分潜逃境外的经济犯罪人员。

“猎狐”行动的开展A.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C.可以确保国家主权不被侵犯D.保障了公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权利文科综合试卷第 1 页(共12页)文科综合试卷 第 2 页(共12页)3.网传某市农村信用社破产倒闭,多位市民反映,受此影响,前往当地农村信用社营业点取款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3月7日,该市公安局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多部门发出通告,称有关传言不实。

据该市公安局8日最新消息,警方介入调查后,已控制涉嫌传谣的犯罪嫌疑人多名,其中2人被刑拘。

该传谣行为①扰乱社会秩序 ②给市民及时挽回损失 ③是一般违法行为 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4.在2015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某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

这一活动的开展①传播了法律知识②增强了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安全意识 ③弘扬了法治精神④有利于培育我国有法律素养的公民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5年,治理大气雾霾要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14页(P171-18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史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2016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第13题分析
2.2010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3.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化试题探索——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简评
4.2019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5.以“史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16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第13题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AA】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

【AAA】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第1题本题为时政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十九大报告的熟悉程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不是十九大的内容。

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道德,题干中的行为都是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没有关系。

第3题,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做出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出示范和榜样,故2,3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

本题中的关键词“辱骂”这是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的体现,故1正确,当权力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3正确,此题中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题干中通过“机器人采黄瓜”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故选择①④;②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说农村率先完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者,而不是率先,并且不能说共同富裕实现了,仍然未实现。

故选A。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塞罕坝的环境改善。

本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资源种类增多,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故③排除。

④中建设美丽中国,夸大了塞罕坝的作用;故选D.第7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以前荒山”到“现在的华北绿肺”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C;第8题.解析: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题干对“回家过春节”的描述得出,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情感的需求;②曲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非物质追求。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故选A.第9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表现;从题干中“由绿皮车变成了复兴号”“由排队买票变成大多数人互联网自助买票”体现出了人们的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①没有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及练习-文档资料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及练习-文档资料

河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及练习〖出题意图〗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新增综合性学习,题量和分值在第一部分中占的比例不小(3道小题,5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试卷中侧重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力以及听和读写能力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水平。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第3题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命题人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专题栏目“永远的丰碑”出了三道试题:“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清冽反响。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共5分)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1分)答:②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2分)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

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

这是,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

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答: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

(2分)这道题是一个创新:首先,考查的形式和视角新颖。

它不是常见的假设情境,“请君入瓮”的考查形式,也不是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的语文现象的分析和整理,而是人们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事件的分析、理解、感悟。

其次,它贴近生活。

《新闻联播》是家喻户晓的节目,又正值晚饭时播出,考生在家中不经意间接受了这个信息。

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感。

再次,尝试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

有利于考查学生接收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学生人格养成的角度来看,这道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doc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doc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第1题本题为时政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十九大报告的熟悉程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不是十九大的内容。

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道德,题干中的行为都是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没有关系。

第3题,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做出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出示范和榜样,故2,3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

本题中的关键词“辱骂”这是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的体现,故1正确,当权力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3正确,此题中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题干中通过“机器人采黄瓜” 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故选择①④;②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说农村率先完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者,而不是率先,并且不能说共同富裕实现了,仍然未实现。

故选A。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塞罕坝的环境改善。

本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资源种类增多,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故③排除。

④中建设美丽中国,夸大了塞罕坝的作用;故选D.第7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以前荒山”到“现在的华北绿肺”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C;第8题.解析: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题干对“回家过春节”的描述得出,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情感的需求;②曲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非物质追求。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故选A.第9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表现;从题干中“由绿皮车变成了复兴号” “由排队买票变成大多数人互联网自助买票”体现出了人们的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①没有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卷Ⅰ、卷Ⅱ两部分。

卷Ⅰ50分,卷Ⅱ70分,满分120分。

2.卷Ⅰ中的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

卷Ⅱ中的24~25题为思想品德题,共19分;26~27题为历史题,共21分;28题为思想品德、历史综合题,共30分。

3.卷Ⅰ各题均按答案评分,卷Ⅱ各题应参照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就可酌情给分。

4.如政治观点有错误,本科考试不能及格,但须认真复核,并经学科评卷组长批准。

卷Ⅰ(选择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C B A A D B A D C D C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B C C A D B D C A B D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24.(9分)(1)立法角度:国家制定相关法律,为禁烟提供法律依据。

执法角度: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使违法的吸烟者得到应有处罚。

守法角度:吸烟者学法知法,自觉守法。

(评分说明:选取正确的角度1分,说出具体设想3分。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共4分)(2)尊重他人;关爱生命;遵守规则;负责任;讲公德。

(3分)(评分说明:答出一层意思1分,答出三层意思即可。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共3分)(3)促进社会和谐(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

(2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2分)25.(10分)(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监察法的制定必须依据宪法。

因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要先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再审议监察法(草案)。

(3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3分)(2)法比权大。

(1分)权力由法律赋予,权力受法律约束(或权力要依法行使)。

(2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共3分)(3)通过普法,村民法治观念增强,做到了守法用法。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考试一结束,好多考生就直呼“想不到”,与此同时,网络上老师点赞的声音也络绎不绝,直言“考的妙”。

那今年的历史试卷具体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想不到”?又有哪些“考的妙”呢?我们来总体认知一下。

从试卷的难易程度来看,总体还算适中,只是相比2017年的试卷偏难了一些,但还未达到2013—2015年的难度水平,属于对最近两年试题难度偏易的适度修正,也属于合理的回归。

考生感觉偏难,恰恰反映了试卷的创新超出了预期,出现了很多“想不到”。

01试题类型出现重大调整跳出了以往的命题窠臼1. 选择题总分值虽保持了50分未变,但放弃了文综类型出现的选择题。

2. 非选择题部分的传统图片题取消。

3. 非选择题部分的探究问题以材料题的新类型取代了最近五年持续出现的论证题题型。

4.非选择题部分的最后文综题(历史)部分将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5分。

02中、外历史试题比重出现重大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命题习惯1. 选择题部分中、外历史试题比重大致维持不变,没有大的变化。

2. 非选择题部分的26、27题共21分的分值均来自于世界史内容,打破了原有中、外历史各占半壁江山的习惯。

03三道大题几乎都有“战争”的烙印角度之集中超出了预期判断上述题型的变化是给考生以陌生感和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可只需定下神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试卷的总体考查立意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老师纷纷点赞,是因为试题设问的优化与调整,出现了一些“考的妙”。

1.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的考查立意未变,始终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以选择题为例,不管题型发生哪些变化,考查的核心始终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关键历史信息的识记与运用、历史材料的阅读与理解两大技能。

如选择题11题考查《辛丑条约》的时间、13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空间、18题考查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比变化对应的时间、19题考查电子计算机出现的时间等,考生只需准确把握时空概念,问题就迎刃而解。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答案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答案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思想品德、历史)1-5:C C B A A 6-10:D C A D C11-15:D C B C C 16-20:A D B D C 21-23:A D B24.(1)法律角度: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依法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裁违法行为,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去履行相应的义务。

(2)道德素质:尊重他人,遵规守德,珍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25.(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普通法律无效;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2)法大。

说明: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也为权力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3)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法律的宣传阻止了贿选为;法律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平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4)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6.(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2)28到40年快速发展;反法西斯战争:重型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后:研制原子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3)1.提供了国防工业基础 2.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增长乏力。

27.(1)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蒙受了巨大损失。

(2)数量很大。

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式武器的应用 2.参战国家数量多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应用4.交战双方争夺世界霸权,战争惨烈,持续时间长。

28. (1)巴黎公社,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阶级矛盾激化。

河北省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真题及参考解析

河北省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真题及参考解析

河北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综合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前须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月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11.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 “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

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D[解析]本题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考查,关健通过光绪二十七年计算出当时是:1875+27-1=1901年,或通过金四百五十兆也就是4.5亿,1901年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的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

故“洋夷”指八国联军。

12.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

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乏经验D.顾固派反对变法C[解析]本题是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对材料的理解,关健是分析材料:“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这说明维新派缺乏经验。

故选C13.右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红军的战略转移B[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北伐战争和读图识图能力,关健通过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军,国民革命军独立团,歼来军阀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学习主题应是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

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准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第1题本题为时政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十九大报告的熟悉程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不是十九大的内容。

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道德,题干中的行为都是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没有关系。

第3题,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做出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出示范和榜样,故2,3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

本题中的关键词“辱骂”这是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的体现,故1正确,当权力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3正确,此题中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题干中通过“机器人采黄瓜”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故选择①④;②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说农村率先完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者,而不是率先,并且不能说共同富裕实现了,仍然未实现。

故选A。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塞罕坝的环境改善。

本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资源种类增多,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故③排除。

④中建设美丽中国,夸大了塞罕坝的作用;故选D.第7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以前荒山”到“现在的华北绿肺”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C;第8题. 解析: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题干对“回家过春节”的描述得出,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情感的需求;②曲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非物质追求。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故选A.第9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表现;从题干中“由绿皮车变成了复兴号”“由排队买票变成大多数人互联网自助买票”体现出了人们的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①没有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③我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排除③,选②④,故选D;第10题. 解析:从题干中“从俄罗斯到泰国”“从墨西哥到西班牙”等关键句体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对外开放,还有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显著提高。

故①②③正确,④表述错误,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

第11题.材料题,从“光绪二十七年”和“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可得知这一年为1901年,结合“四百五十兆”可推测为《辛丑条约》的赔款,所以“洋夷”指的是八国联军,所以选D项。

第12题.材料题,题干侧重于体现康、梁二人对西方认知的停留在表面,意在强调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选C项。

第13题.图片题,从图片中能提取到“军阀”的信息,从而判断该事件属于北伐战争,所以选B项。

第14题.材料题,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蒋介石”、“指挥不当”,说明作者在强调战争决策者的作用对战争结局的影响,所以选C项。

第15题.图片题,③所示内容与文革并无关系,不能体现这一时期时代特征,所以选择C项。

第16题.材料题,从材料中分析得出获取黄金是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而收复耶路撒冷不是直接原因,所以选A项。

第17题.知识题,考查美苏冷战相关知识,北约是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所以选D项。

第18题.图片题,从折线图中能看出折线②从50年代开始持续快速发展,并在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四国中第二名的位置,结合相关史实可推断该国为日本,所以选B项。

第19题.知识题,根据时间关键词“20世纪”可排除ABC三个选项,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选D项。

第20题.图片题,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主要人物为周恩来与尼克松,考查内容为尼克松访华的意义,所以选C项。

第21题.材料题,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后半期”与“革命性的变革”,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可以推断出这一国家为中国,所以选A项。

第22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

题干中将“壮族三月三”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传承,故②④正确,①表述不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①③,选D.第23题.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12个世界民族欢度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得出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故①③④正确,②的表述错误,过于绝对,排除②,故选D。

第24题. 答案:(1)法律角度: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依法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裁违法行为,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去履行相应的义务。

解析:本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设问行使,设问比较新颖,。

根据题干图一:惩罚不礼让的行为和“法律连线”得到的启示:即观点(法律的作用)和怎么做,转换设问,通过图一你得出的启示,选取道德角度或者法律角度进行对室内无烟应该怎么做?(2)答案:道德素质:尊重他人,遵规守德,珍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得出,因为吸烟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并且也要尊重爱护自己的生命,做一个遵守道德和负责任的公民。

(3)答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社会”,切记不要写对个人和对国家的影响。

第25题(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普通法律无效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解析:本题可以通过题干转换,更快更好的把答案写出来。

转换为“十三届人大上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标准来安排回忆”答案应从两方面法:1.人大的地位和权力2宪法的地位和权力。

即可。

(2)观点:法大。

说明: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也为权力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解析:本题的答题方法为:观点加原因。

围绕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等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3)答案: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法律的宣传阻止了贿选行为;法律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平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法律作用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划相关的关键词一一对应把答案写下来。

比如:“贿选”对应的知识点为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暴力解决纠纷问题”和不能公平进行选举,得出法律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题目较为简单,切记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材料回答。

(4)答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记忆和区分,题干中强调了综合上述材料,和关键词“法治要求”,材料一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要求,材料二体现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材料三体现了全民守法的要求。

第26题.答案:(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2)28到40年快速发展;反法西斯战争:重型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后:研制原子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3)1.提供了国防工业基础2.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增长乏力。

解析:(1)知识题,这里的“苏联模式”指的就是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概括材料,从两则材料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发展主要历程有三个:1928-1940、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战后(美苏冷战时期),并分别概括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

(3)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注意一分为二,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作答。

第27题.答案:(1)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蒙受了巨大损失。

(2)数量很大。

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式武器的应用2.参战国家数量多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应用4.交战双方争夺世界霸权,战争惨烈,持续时间长解析:(1)提炼材料,材料明显表明一战使双方都遭受巨大损失,所以“没有胜利者”。

(2)第一问可以通过表格明显看出死亡人数非常多;在答第二问时要围绕一战的背景及特点组织答案,由于一战爆发恰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时,所以应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并且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规模、持续时间等特点也是重要因素。

考生注意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作答,部分答案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再结合所学知识,将本题答完整。

28.(3)答案: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在奏国歌时严肃注视履行尊重国歌的义务。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解析:做法类的题目一定要先结合具体材料做法,然后就是公民意识的增强。

此题涉及的内容是法律,所以先结合材料围绕权利和义务,然后再答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答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法律赋予我们权利,我们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有享受国歌的权利,也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

即使权利的享受者,也是义务履行者;要学法守法遵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

解析:观点一定要先写上,在结合材料阐述相关内容即可。

每次提到法律角度后。

要先找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然后在召开解释。

(4)答案: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爱祖国的社会主义道德;(5)答案:法律途径:制裁违法行为的方式来培养民族精神;道德途径:通过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爱国风气培养民族精神。

解析:综合以上材料,材料一体现的是运用法律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即可;材料二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28题.答案:(1)巴黎公社,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阶级矛盾激化。

抗日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民族危机加深。

抗美援朝:美国侵略朝鲜,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2)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解析:(1)第一问是知识题,《国际歌》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作,《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时期所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军歌。

第二问主要考查这三个事件当时的社会背景,注意答主要问题,语言要简练。

(2)知识题,将三个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精神归纳总结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