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必修4.4《氨 硝酸 硫酸》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课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 差;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要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要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科学 视野
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
原理与上述的原理相似。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1.氨气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冰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讨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 论 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氨水中的分子:H2O、NH3 和 NH3· H2 O
氨水中的离子:NH4+、 OH-和 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氮的固定
放电
化合态 2NO 2NH3
如:N2+O2 N2+3H2
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一)氨的性质
实验4-8--氨气的喷泉实验(实验视频-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1)描述实验现象。P97
形成喷泉,溶液呈红色。
想想看:
(2)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氨 气
液 氨
你得出什 么结论?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喷泉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
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
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2)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教师:利用这个反应我们可以检验氨气或氯化氢。 [课堂练习] NH3 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 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 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学生: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 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教师:反应原理:3Cl2 +2NH3 = 6HCl +N2 HCl + NH3 = NH4Cl。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大家能否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氨气 可能具有哪些用途? 学生:小结氨的用途: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1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 课时—氨的性质。教材从氨的合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使学 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本节内容放在了硅、氯、硫、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体 系,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 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2007 年 4 月 8 日早晨,一辆装有 22 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 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 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 500 米,很有 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 思考 1 1、猜想一下泄露的是什么物质?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这种物质对环境有何危害? 学生:小组讨论后,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

4.4《硝酸》(2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1)

4.4《硝酸》(2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四节硝酸(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2)通过从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质的推理分析,提高运用复分解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硝酸跟硫酸、盐酸等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引言]硝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现在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一瓶浓硝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后总结一下你从中可以判断出硝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以此为落点让学生边观察边作简单的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结论的推理能力)[板书]1.硝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观察硝酸溶液的颜色得出);(2)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塞可嗅到);(3)易溶于水(观察瓶中标签浓硝酸的浓度为65%可得出);浓度大于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断定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请同学们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决下列问题,并把结果填信表格中:[学生分析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绝大部分学生对前三个问题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后两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论。

这正是后面进一步探究硝酸的氧化性创设了问题情景。

[板书]2.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强酸[教师活动]盐酸、硫酸跟铁和铜等金属反应情况?试推断铁、铜跟硝酸反应反应情况。

[实验演示]A.稀硝酸中投入铁片、稀硝酸中投入铜片B.浓硝酸中投入铁片、浓硝酸中投入铜片C.浓硝酸跟投入铁片并加热[学生观察并分析]铁、铜跟稀硝酸都能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2)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4HNO3(浓)+ Cu ═ Cu(NO3)2 + 2NO2 ↑ + 2H2O
H2SO4 ═
Zn H2SO4 +
Cu(OH)2 CuO BaCl2
2H+ + SO42变红
ZnSO4 + H2↑
CuSO4 + 2H2O CuSO4 + H2O BaSO4 +
@皮皮课件
紫色石蕊试液
2HCl
17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A.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 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 刺激性气味。
@皮皮课件
20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小贴士
有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有些气体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H2、O2、N2、CO、CO2、CH4、SO2、HCl、Cl2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① 碱性气体(NH3) ② 还原性气体(H2S、HI、HBr)
@皮皮课件 21
• 氧化非金属单质: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碳就被氧化成二 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皮皮课件
24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4 硫酸的用途
@皮皮课件
25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5 硝酸
(1)不稳定性(易分解): 4HNO3 ═ 4NO2 + 2H2O + 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第1课时 氨 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第1课时 氨 铵盐

度最大的粒子是 NH3·H2O;NH3·H2O 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
液呈碱性;氨水中共 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
H2O、NH3、NH3 ·H2O、N
H
4
、OH-
和少量的 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题点二 喷泉实验
3.(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
N
H
4
的检验方法。
知识分点突破 能力总结提升
知识分点突破
知识点一 氨
基础梳理
1.工业合成氨原理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 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工
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2+3H2
2NH3。
2.氮的固定 (1)定义:将 游离
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化合物
浓氨水+ 固体 NaOH
浓氨水+ 固体 CaO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放出
NH3·H2O+CaO NH3↑+Ca(OH)2 CaO:①吸水;② 吸水后放热;③增加 溶液中 OH-浓度,减少 NH3 的溶解
题组例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2.氨水的溶质是一水合氨,而不是氨气,但计算时按照氨气计算。 3.氮的固定必须是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所以氨气和氧气的反应不属 于氮的固定。 4.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与Ca(OH)2反应制取氨气,而不用NaOH固 体,因为其易潮解结块,且高温下易腐蚀玻璃。 5.不能用浓硫酸、CaCl2干燥氨气,因为两者都能和氨气发生反应。

《氨》必修一PPT课件(第4.4.1课时)

《氨》必修一PPT课件(第4.4.1课时)
高一化学精品课程(人教版)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
第1课时 氨 授课讲师:XXX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1 学习的目标 02 氨的性质 03 氨的化合物 04 实训与提升
学习的目标
01
PART ONE
办公资源精品系列课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氨气及喷泉实验,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具有证据推理的素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 3、能够由实验得到的证据推理出氨水所含的微粒,将宏观现象与微观微粒联系起来。 4、能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了解含氮化合物通过氧化还 原反应相互转化。
N2+3H2
催化剂
2NH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课件办公资源 Nhomakorabea品系列课程
四、NH3的制法 2、NH3的实验室制法
(1)装置: 固+固加热型 (类似于氧气的制取装置) (2)试剂: 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 (3)原理: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课件
办公资源精品系列课程
三、NH3与氧气的反应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氨的催化氧化(接触氧化)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红热的铂丝
NH3
O2
无色气体
余气吸收
红棕色气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课件
办公资源精品系列课程
四、NH3的制法
1、NH3的工业制法
高温、高压
一、物理性质
如右图,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 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 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有水的烧杯里(预 先在水里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橡皮管 上的止水夹,观察现象。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化学-氨硝酸硫酸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3. 能够运用氨硝酸硫酸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氨硝酸硫酸的制备方法;
2. 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3. 氨硝酸硫酸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引入氨硝酸硫酸的概念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进行氨硝酸硫酸的实验制备,并观察其产物的性质;
4. 实践应用:根据实验结果和化学性质,讨论氨硝酸硫酸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归纳:整理氨硝酸硫酸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该化合物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书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记录和报告;
2.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3. 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2. 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pptx
硝酸的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用于制造炸药、燃料、塑料、 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 种化学试剂。
2019/11/17
18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性质对比
有 有 无 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有有 有有
浓有 稳定 难挥发 有 有 有 不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2019/11/17
2019/11/17
10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 C+4HNO3(浓)===CO2↑+4NO2↑+2H2O
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碳、硫等)及 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反应条件不 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也不同.硝酸 中的+5价的氮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得 氮的化合物。如: +4+3+2+10-3 NO2HNO2NON2ON2NH3
保存:
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2019/11/17
7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1、产生红棕色气体;2、溶液由无色变为
绿色;3、铜在不断的溶解。
固+液→气
浓HNO3
2019/11/17
NaOH溶液
8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还C原u+剂4H氧N化O3剂(浓)=Cu(NO3)2+2NO2↑+2H2O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必修化学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3课时
2019/11/17
2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二、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4.4《硫酸》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4.4《硫酸》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高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书中的位置:“硫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的内容之一。

到本章为止,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也基本构建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网络。

纽带作用: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学习的意义: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三维目标1. 通过探究硫酸的性质并实验,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书写分析硫酸与碳、铜的反应方程式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 对实验的设计、评价、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在实验研究设计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对学习的要求较高,还可以增加以下目标:4.定性、定量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探究、评价思维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观察、讨论、猜想、归纳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在看到《硫酸》这个课题时,很多学生会觉得对稀硫酸已经很熟悉,又在新闻中看到过浓硫酸伤人的负面报道,对之或多或少有点恐惧,所以,学生学习硫酸的兴趣不会很大,做浓硫酸的实验也不会太积极。

但是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对于问题喜欢去寻根究底,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硝酸》教学设计

《硝酸》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三课时硝酸)课题: 4.4.3 硝酸课时 1 授课班级教材分析非金属中的典型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等均为气体物质,教学中更多是结合反应规律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

而硫酸、硝酸是中学重要的两种物质,且两者存在于电解质溶液的微粒形态、种类不仅与浓度有关,且浓度影响了离子的性质。

这是高中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借助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坚持从微粒性质理解物质的性质,分析微粒在溶液中的行为,将有助于将微粒观的建立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能从氧化还原反应交度分析反应原理,正确书写一个核心反应方程式。

2.通过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与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反应的不同现象,认识硝酸浓度不同其氧化性强弱不同、还原产物不同,知道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3.通过典例分析、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稀硝酸、浓硝酸和铜反应的宏观实验现象,分析浓、稀硝酸与铜单质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现象、反应实质的异同点,使学生认识到NO3-的氧化性受到酸性、浓度等条件的影响,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差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物质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讨论交流,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硝酸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引入】1908年,德国化学家哈柏首先在实验室用氢和氮气在600℃、200大气压下合成了氨,用氨氧化法可生产硝酸,进而1913年制造了烈性炸药TNT。

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4.4. 氨、硝酸和硫酸》

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4.4. 氨、硝酸和硫酸》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Al3 + +3NH3+3H2O ==== Al(OH)3↓+3NH4+
(4)氨跟氧气反应
玻璃棒 空气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
铂丝 浓氨水
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浓氨水的锥形瓶中(不接 触溶液)观察到悬在液面上的铂丝更加红亮,同时有 红棕色气体生成,并有白色烟雾产生,试解释原因。
形 成 物质分类 微粒种类
氨 水
氨气溶于水
液 氨
氨气降温加压液化
混合物
H2O、NH3 、NH3· H2O NH4+ OH-
纯净物(非电解质)
NH3
氨能否与酸反应?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现象:白烟) NH3+HNO3 ==== NH4NO3 (现象:白烟)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H4+(与酸反应的本质)
浓硫酸与区别?
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一、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
于水(1∶700)。 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瓶内外形成较大 的压强差;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1、形成喷泉的原理? 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反应放热,铂丝维持红热 2NO+O2 ==== 2NO2 生成红棕色气体 形成白雾 形成白烟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硫酸硝酸教案资料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硫酸硝酸教案资料

4.4氨 硫酸 硝酸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4、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认识浓硫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6、了解硝酸物理性质,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7、认识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 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利用分析演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反应的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3、通过实例,如浓硫酸的广泛用途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浓硫酸的特性 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对氧化还原的理解 难 点 氨气的还原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对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深化合成氨工业:N 2 +3H 2 2NH 3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

一、氨(ammonia)(一) 氨的物理性质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作致冷剂)4、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吸收700体积氨气)(二) 氨的化学性质1、与H 2O 反应NH 3+H 2ONH 3·H 2O NH 4++OH ―高温高压催化剂NH3·H2O △NH3↑+H2O思考:氨水中有哪些粒子?与液氨有哪些区别?液氨氨水(ammonia water)物质分类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粒子种类NH3NH3、NH3·H2O、H2ONH4+、OH―、极少量的H+性质不具有碱性,有还原性有碱的通性思考:氨水易挥发,又有腐蚀性,那么氨水应如何保存呢?贮存于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内或内涂沥青的铁桶。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强酸物质在化学实验中常出现,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下面是由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

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氨-硫酸-硝酸教案

氨-硫酸-硝酸教案

氨-硫酸-硝酸教案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第1课时)一氨气的喷泉实验(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二..氨气的物理性质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NH3+H2O NH3·H2ONH3·H2O NH4++OH-一水合氨很不稳定NH3·H2O NH3↑ +H2O①N H3极易溶于水。

(1 :700)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H2O, 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 NH3↑+ H2O所以氨水显_碱性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红色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变蓝__。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和 NH3·H2O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和 OH-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NH3+HCl=NH4Cl (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2NH3+H2SO4=(NH4)2SO4氨与氯化氢的反应NH3+HCl=NH4Cl沾有浓盐酸的玻棒沾有浓氨水的玻棒现象:产生大量白烟(3)NH3具有还原性4NH3+5O24NO+6H2O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3、氨的用途: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及制造的原料。

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硝酸吸热降低制冷剂三.铵盐的性质(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都是铵盐。

化学1必修4.4《氨 硝酸 硫酸》教案

化学1必修4.4《氨 硝酸 硫酸》教案

三、氨硝酸(xiāo suān) 硫酸——氨教学(jiāo xué)目的1. 掌握(zhǎngwò)氨的物理(wùlǐ)、化学性质(huàxué xìngzhì),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品PPT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氮元素有多种可变价态,今天新课导入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思考交流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1.氨气的色、味、态,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推导氨气的密度(与空气比较)。

2.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证明氨气是否溶于水?观察实验,阅读教材P97。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归纳整理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4.8。

回答上述思考与交流问题2。

问题提纲学习交流1.请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3. 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4.若要产生喷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通过氨的喷泉实验你对氨的性质有什么认识?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显碱性。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a.干燥的烧瓶;b.瓶内压强减小应用提高上述实验,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你可否设计一个可以产生喷泉的其他装置?广开言论交流,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老师给予肯定。

自学释疑阅读课本P97~99页有关内容,读完后,请向大家介绍你对氨气(NH3)这种物质的认识?阐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阅读,讨论,交流。

氨PPT教学课件

氨PPT教学课件
NH3·H2O === NH3 +H2O
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氨的化学性质 碱性 (1) 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 NH3 +H2O
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分子: 离子:
氨的化学性质 碱性 (1) 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 NH3 +H2O
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分子: NH3 H2O NH3 ·H2O 离子:
氨的化学性质 碱性 (1) 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 NH3 +H2O
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分子: NH3 H2O NH3 ·H2O 离子: NH4+ OH-
氨的化学性质 碱性 (1) 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氨的化学性质 碱性 (1) 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 NH3 +H2O
氨的化学性质 碱性 (1) 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 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
氨的物理性质

4.4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氨 铵盐

4.4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氨 铵盐

解析
NH3 是唯一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
体,用之可以检验 NH3 的存在。
3.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隔绝了空气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分解吸收热量, 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 B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 )
+ - 列平衡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加入碱 + -
平衡向左移,同时又放热促进氨气挥发 ; 加热浓氨水, 平衡向左移,同时又放热促进氨气挥发;③加热浓氨水, 加快氨气挥发。 错误, 加快氨气挥发。① 错误,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 NH3 与 HCl,冷却后又生成 NH4Cl,不能得到 NH3。③项中试管 , , 口向上倾斜,反应时生成的水冷凝回流会炸裂试管。 口向上倾斜,反应时生成的水冷凝回流会炸裂试管。
+ -
△ B.NaOH 与 NH4Cl 溶液混合加热: NH4 + OH ===== 溶液混合加热: . NH3·H2O
+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Cl===NH4 + H2O+Cl- .氨水中加盐酸: + + + D.氨水中通入少量 CO2:CO2+ 2NH3·H2O===2NH4 + .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铵盐 与碱 共热的方法制取氨。 如: .原理: 共热的方法制取氨。 △ 2NH4Cl+Ca(OH)2===== CaCl2+ 2NH3↑+ 2H2O + 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装置如下图。 .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装置如下图。
3.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 4.验满:常使用 湿润红色石蕊 试纸或醮有 浓盐酸 的玻 .验满: 璃棒。 璃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
(2)碱性:NH3+HCl=NH4Cl
3.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 NH3↑+H2O
(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 2NH3↑+CO2↑+H2ONH4Cl NH3↑+HCl↑
四、硫酸、硝酸和氨——硫酸
教学目标
1.复习硫酸的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辩证法
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浓H2SO4的特性。
教学难点
浓H2SO4的强氧化性。
讲述板书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NH3与氧气的反应(催化剂,加热)。
4NH3+5O2 4NO+6H2O
理解低价态氮——氨的还原性。
过渡
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叫铵盐。那么铵盐的性质有哪些呢?
讨论交流
根据已经接触过的铵盐,讨论总结铵盐的性质
学生讨论,回忆。
归纳整理
四、铵盐: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
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投影展示结果。大家评价,达成共识。
过渡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那么它遇到酸会不会反应呢?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接近。观察现象。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小结
3.NH3与酸的反应——生成铵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燥剂。
(3)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4)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作业
课本P103——1、2、4、5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
三、氨气
过渡
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
1.展示一瓶浓硫酸。
观察,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
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注意观察、对比。
你可否设计一个可以产生喷泉的其他装置?
广开言论交流,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老师给予肯定。
自学释疑
阅读课本P97~99页有关内容,读完后,请向大家介绍你对氨气(NH3)这种物质的认识?
阐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阅读,讨论,交流。
归纳整理
一、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氨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如:HCl、H2SO4、HNO3
产生大量白烟。
NH3+HCl=NH4Cl(白烟)
拓展提高
阅读课本P98页,进一步理解氨与酸反应的规律。
1.写出氨气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
A.氨气 B.氯气 C.氧气
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
回答讨论题目。
思考交流
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讨论交流。
演示实验PPT
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
浓硫酸的吸水性
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归纳整理
讲解
板书
1.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
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三、氨硝酸硫酸——氨
教学目的
1.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品
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
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 NH3↑+H2O
(2)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 2NH3↑+CO2↑+H2O
NH4Cl NH3↑+HCl↑
学习探究
从铵盐的性质上看,受热分解和与碱反应,都有氨气生成?如果要制备氨气,用哪一个反应更好?为什么?
阅读课本P100页自然界氮的循环,讨论氨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硝酸 、铵盐、纯碱的原料。可以做致冷剂。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氨的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装置:固+固 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5.铵根离子的检验:NH4++OH- NH3↑+H2O
参考资料氨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气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氨气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巩固练习
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氨水显碱性的原:。
3.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4.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4.多余的氨气应如何处理?
5.为什么不直接用NaOH和NH4Cl反应?
6.如何用浓氨水、NaOH 或碱石灰制取少量NH3?
讨论后交流:
氧气
防止氨气散逸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通入稀硫酸中或水中吸收
氢氧化钠成本高,且加热时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在烧瓶里加入适量碱石灰,从分液漏斗里滴加浓氨水。
阅读理解
五、NH3的用途
归纳整理
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 气
(类似实验室制氧气装置)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思考,理解,做笔记
应用提高
延伸拓展
1.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还可以用于制备哪些气体?
2.收集气体时试管口处棉花团的作用?
3.如何证明某一集气瓶中的氨气已经收满?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归纳整理
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4.8。回答上述思考与交流问题2。
问题提纲
学习交流
1.请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3.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4.若要产生喷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思考交流
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
分组讨论并回答。
思考交流
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讨变价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
H2S→S→SO2→SO3→(H2SO4)
举例说明
思考交流
浓硫酸能与非金属及化合物反应
与碳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
与硫反应:S+2H2SO4(浓) 3SO2↑+2H2O
学生分析和预测实验现象,浓硫酸表现什么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规律小结
浓硫酸→ 二氧化硫
碳→二氧化碳
讲解
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交流
简述硝酸和硫酸的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
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时H2SO4存在的方式不一样,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性质的差别。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硫酸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
思考讨论
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实验室应如何保存浓硫酸?
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题探究
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