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累中构建学生精神家园
第10课《精神的三件小屋》教案
-对于教学重点中的课文主题理解,可以通过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精神家园是美好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进行思考和表达。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以挑选课文中具体的比喻句子,如“我们的精神就像这三件小屋,需要时常打扫和装饰”,分析其表达效果,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句子。
-对于教学难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让学生画出一幅自己心中的“精神小屋”,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精神的三件小屋》所传达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修辞手法的分析: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精神的三件小屋”比喻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强调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充实”、“宁静”、“温馨”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神家园的基本概念。精神家园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它是我们情感、思想和信仰的栖息地。它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通过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来描述精神家园的。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构建和维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厚实学生的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 王慧丽
( 河南省洛阳外国语学校 )
【 摘要】当前 , 文这 块本应 激情 涌动 、 意 盎然 、 语 诗 馨香 宜人 的“ 麦 田” 到底 怎样 呢?学生对语 文 不感 兴趣 , 文章语 感较 差 , 读 口语 表
达词 不达 意 , 文 章 空 洞 无 物 , 生 多数 患 有 贫血 症— — 文 化 积 淀 写 学 浅薄, 文精神缺 席……作 为语 文老 师, 类灵魂 的工程师 , 麦 田 人 人 “
一
、
1 沐 浴 经 典 一 学 生 精 神 发 展 的需 要 。沐 浴 经 典 是 学 生 精 神 发 .
展的需要 , 是塑 造道 德大 厦 的 心灵 工 程 , 大作 品 引起 的心灵 震 伟 荡, 潜在影响 , 甚至能够影响人 的一生 , 改变人 的命运 。沐 浴经典 ,
能 入 德 的境 界 , 免 走 向 黑 灵 走 进 避 暗 , 入 绝 望 的深 渊 。现 在 中学 生 正 处 在 养 成 健 全 健 康 的 人 格 、 进 培
的相 逢 斗 酒 、 树 梨 花 , 东 坡 的 豪 放 , 变 的婉 约 , 颜 筋 柳 骨 欧 千 是 三 是
笔者不揣浅陋 , 拟从一个 中学语 文教 师的角度谈一点粗浅 的体会 。 我认为 当前最重要 的任 务是 厚重 学生 的人 文底 蕴 , 构建 学生 的精神家园 。诚如冯骥 才所说 : 文化 似乎 不 直接关 系 国计 民生 , “ 但却直接关联 民族 的性格 、 精神 、 意识 、 思想 、 言语 和气质 。抽 出文 化这根神经 , 一个 民族 将成为植物人 。 因此 , ” 我们惟 有着力 于文化 心理这个“ 要穴 ” 才可能 治其 根本 。治 病救人 的“良方 ” , 就藏 在代
让文学走进校园,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的演讲稿
让文学走进校园,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的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谈谈一个深受我个人关注的话题:让文学走进校园,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经常听到“精神家园”这个词,它提醒着我们,我们不仅仅是生物,还有文化、历史、情感、信仰等等对于我们人类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这个地方,本应该是一个最容易彰显我们学生精神家园的地方,那么文学作为校园精神家园的现在表现如何呢?大家会不会同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最应该接触的是什么?我想,我们大多数人的回答是“知识”。
校园就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场所,无论是从图书馆、课堂还是老师、同学,我们会从所有的知识源头汲取知识。
而“文学”,其实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知识越来越清晰地呼之欲出: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文化素养、人生价值观等等,都是天生应该跟随我们学子的,并已经被文学书籍所囊括的元素。
有人可能会说,阅读文学作品太过枯燥,没有容易上瘾的手机游戏好玩,怎么可能会成为年轻学生的精神家园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有些偏颇:文学作品本来就不是为了迎合年轻一代而存在的,而是以自身的文学价值为基础,承载着历史的经验、文化的艺术性和思想的深度。
一部经典的刻画人性与生命的作品,恰恰最能够引发当下这个“焦虑社会”中人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并不是孤独的存在。
当我们沉浸在作品中,品味着文学家们构造出来的世界、深度挖掘出来的人性、领悟作者传达的信息,我们也逐渐感受到内心丰富的情感、理性的思考与成熟的决策。
那么,如何让文学走进校园,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下面几方面的尝试:文学必然需要充足的资源。
学校对于自己的文学资源建设应该下更多的力气,包括丰富的图书馆藏书,多元化的阅读俱乐部,并提供丰富的文化课程、讲座和读书沙龙等形式,以此达到“文学氛围”扎根于学校的目的。
教育方式的改变也是必需的。
传统的文学教育方法已经难以引起现代学生的共鸣,具体而言,应当注意启发学生自我进行文学创作,而不只局限于被动消费文学作品。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学4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学4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学篇1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曾子曰:“士不可弘毅,任重道远。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这泱泱大国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上不朽的传奇。
我们要做的是——传承。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这些都是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中国的文化在与其它各国文化相比之下,有着不同的韵味。
其中包含的是我中华的思想和千年的梦想与成就,这些思想、精神中所韵含的精华渗透在民族的性格与心中具有强大的能力,至今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瑰丽的古代文学。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无一不体现出古代文学的灿烂辉煌,就拿诗经来说吧!《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
《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可是现代的人都喜欢看些小说,还是言情小说,如此风格朴素贴近生活的《诗经》渐渐没什么看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应多看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书。
外国要说孔子和孔子所写的书是他们国家为什么能如此轻易?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古代文学不重视,没有好好的传承它。
所以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正因为中华文化如此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我们就要保护它,不让被别人争夺去。
而且要多看看中华文化的典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一个传承人,华夏子孙,应该做的事。
我们的华夏文明如此辉煌,我就应做到传承,发扬,珍惜它。
不能再不重视它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为了我们明天的幸福生活。
中华文化是我们幸福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份,拥有精彩的文化生活就等于拥有了未来的幸福生活!评语:本篇文字主题明确,在赞颂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自然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传承中华文化”虽然小作者对中华文化理解还比较浅显,但透过她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她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学篇 2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荀子讲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立”荀子认为有礼就雍容儒雅,无礼则倨傲偏邪、庸俗粗野。
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建立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建设班级共同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认知。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师生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接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其在全方位发展中获得更多成长。
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师生的重要性在于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共同价值观、师生关系、学生全面发展、班集体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性。
1. 引言1.1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形成班级特有的精神风貌、核心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准则,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班级成员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提升教学效果和师生情感沟通。
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勇于探索和创新,开拓自己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还可以加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的载体,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情感纽带,通过共同的活动和共识,让每个班级成员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师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还可以提升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为师生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班级文化建设应该被重视和积极推动,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七年级下册语文目标细化与落实概论
七年级下册语文目标细化与落实概论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统编版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认真研读新教材与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单元内容编排具有相似之处,单元中的选文、综合性学习与写作项目等都与单元人文主题遥相呼应,渗透着单元语文要素。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具有必然性,统编版教材按照单元组织编排,多是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选文,规划学习内容,相互内容具有联系性、发展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语文目标细化,并落实到课堂教学等环节中。
下面我就如何落实七年级下册语文目标与细化谈一下几点看法:一、熟悉教材编排内容,更好的理解语文目标1、熟悉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单元课文、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
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
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
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
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2、了解编排教材内容。
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 阅读30课,现代文24课,文言文6课,分成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成长足迹、热爱祖国、走近名人、文化艺术、探索自然、倾听物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扣阅读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5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5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美德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许多人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美德,更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充实着中华美德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更加丰盈,从而去影响更多人的行为与举止。
中华美德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社会的大花园里,带给我们绵绵不断的温暖与感动。
孝——社会大花园里的康乃馨。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
从西周开始中国就有孝道,从孟子家喻户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清代的《二十四孝》,再到现在众人皆知的“百善孝为先”,这些无不贯彻着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内核。
一直以来,“孝”字都渗透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社会风气。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传承这种至善至美的孝道,去关心爱护自已的父母长辈;更要把这份关怀之心发扬光大,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长者,哪怕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真正地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更加美满,洋溢出更加的幸福气息;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安详宁静的画面。
孝,具有康乃馨的淡雅气息,弥漫于人心,润心于无形。
礼仪——社会大花园里的百合花。
中国具有五千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常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社会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现如今的“中国梦,礼仪梦”,我们不难发现,礼仪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言行举止里。
一个优雅的坐姿与站姿,一次大方自然的交谈,都在无形之中彰显我们的修养与内涵;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句融洽的问候和恰当的称呼,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们的形象和魅力。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
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微笑着打招呼,言谈举止要舒服自然……另外,我们不仅要做到懂礼仪、做礼仪,更要向社会呼吁,把礼仪之美德发扬光大;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的种子播撒于人们的心田。
素材积累梳理之“一题多材”——以“精神家园”为例
素材积累梳理之“一题多材”——以“精神家园”为例
吴绪磊
【期刊名称】《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
但大部分同学对此熟视无睹,“视之不甚惜”,结果,作文素材的“米仓”里终无一粟。
其实,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语文课本,只不过作者运用自如,不留斧凿之迹罢了。
在总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搜集写作素材,汲取材料。
现以“精神家园”话题为例,按“一题多材”方式梳理课本中的写作素材。
【总页数】1页(P18)
【作者】吴绪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素材积累梳理之"一题多材"——以"精神家园"为例 [J], 吴绪磊
2.素材积累梳理之“一材多用”——以《兰亭集序》为例 [J], 吴绪磊
3.素材积累梳理之“一材多用”——以《归去来兮辞》为例 [J], 吴绪磊
4.素材积累梳理之“一题多材” 以“精神家园”为例 [J], 吴绪磊;
5.素材积累梳理之“一材多用”——以《归去来兮辞》为例 [J], 吴绪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抒写真情至性 构建精神家园
《 语文课程标准》 对于七至九年
综 台天地 2 O l 3 0 2
生的心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 文课 程标准推荐 的古诗文诵读篇 目,笔者 按照教学进度 ,要求学生不折不 扣地 背下来 。另外 ,还选定孙立权老 师主 编的 《 中学生 古典诗 词3 0 0 首》 作为 实验读 本 , 每天利用晨读 时间和课前
这一本本厚厚 的阅笔记 ,你会切实 地感受到丰富的课 内积累让学生的头 脑 日益 充盈 起来 ,我相 信这 样做 是 带领 孩 子们 在语 文学 习 的正道上 跋
三. 用评 改来褒 真 实之 文——情 感真实化
间内完成 一项大工 程——“ 班 级 图书 漂流” 。根据 班级人数 ,推荐相应数 量的书籍 。人手一本,交 互享用 。书 名在墙 上 张贴 ,每个 人管 理 自己 的 书 ,借阅情况 自主登记 。有 了书后 , 动员孩子们每天 “ 抢 ”时 间读 ,课堂 任务提前完成的 同学 ,可以读 自己喜 欢的小说 、散文等。每两周举行一次
的精华语段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积 累一些文章的结构方式 ,也可以写出 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感受领悟 。3 . 语文 视窗。提炼从本课 中获得的阅读技巧 或写作技巧 。4 . 快乐练笔 。让 学生写 写学完本文后 的感悟收获或者就某一
段或全篇做仿写练习。期末看着桌上
“ 腹 有诗书气 自华 ” ,中华古诗 文负载着伟大 的人文精神 , 对 塑造学
刘俊 波 ,教 师 ,现 居 山东青 岛。
者在教学实践 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主
要有以下几点:
( 一)积累课文 ,吸精吐华 课本 中的名家精 品用生 动优美 富
含哲 理 的语言将 我 们带 进 了文学 世 读 书交流会 ,将一些读 书很有心得和 界 ,向我们 展现 了丰 富多彩的画卷 。 成果的同学推 向前台 ,在规定 时间内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
”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语文学习的生命才由稚嫩走向成熟。
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所谓“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没有积累的奠基,语文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
积累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是经验的杂然相陈,而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
有的老师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有的老师则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
如此这般,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丧失殆尽。
如何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与愿望,进行有效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快乐而有效地积累。
一、激发兴趣“有丰富的语言积累”[1]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实践中,我们常常是注重督促学生进行积累,而忽视用兴趣去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语文积累也往往因学生失去兴趣而不幸夭折。
为什么要读要抄(背)?为什么抄(背)这些而不是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行的。
硬让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语文积累具有长期性、实效性,而不是“被积累”,这就要求我们用兴趣去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记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欣赏积累。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同与认可,这是人的情感需要。
教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认可与欣赏。
比如,可以在积累本上和孩子们交谈,孩子们往往非常乐意;用各种卡通图案给孩子们批改积累作业,孩子们欣喜若狂;当众晒晒他们的积累本,互相欣赏,他们一脸灿烂。
谁积累的词多,谁写的句子最精彩,谁画的图最有创意,谁的字迹最工整,甚至是谁的积累本保护得好……在互相的学习与欣赏中,孩子们其乐融融,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享受,更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与借鉴。
赞美犹如阳光,有了恰当的激励和评价,才有可能让学生保持兴趣,产生自觉积累的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高中《选读》教学模式
高中《选读》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式的历史巨著。
教师在《史记》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摸索出一条充分体现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来,笔者在教学《史记》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思索,总结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强化积累——感悟思想——把握艺术——突出专题。
关键词:强化积累感悟思想把握艺术突出专题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9-0116-02《史记》是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却怀抱“不坠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的历史巨作,更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式的历史巨著。
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们在高二下学期选修了《史记》。
如何上好这一选修课程,《选读》教学参考在编写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选读》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
教科书重视和发挥《史记》所具有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通过对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味。
同时,教科书在编写中充分考虑提升高中生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力图使学生体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因此,教师在《史记》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摸索出一条充分体现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来,笔者在教学《史记》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思索,总结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强化积累——感悟思想——把握艺术——突出专题。
以供大家参考。
1 强化积累,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别能力。
熏陶引领,,熏陶,,积累,,发现
熏陶引领,,熏陶,,积累,,发现一、引领:尽显语文魅力,引领学生成长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不无偏颇。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不再局限在“传”道、“授”业和“解惑”,笔者认为应该是在“传”“授”“解”的基础上“引”“辨”“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充当“引领”作用,而不仅仅是“传授”和答疑。
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把握以下三点:1.引导的前提——充实自我。
如果说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多读书,教师教好语文的前提也应是博学多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处的“源头活水”即为新知。
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的书本知识的补充,才能逐步提高课文解读的能力,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虽然无须像学者那样术业有专攻,但勤于读书,有意识的更新拓展原有的知识,丰厚自身的文学积淀,却是有其必要性的。
2.引导的关键——强化诵读。
目前,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多为文学作品。
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来说,诵读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是由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自己也要把诵读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锤炼,这样才能有效的指点和引导学生诵读。
3.引导的方向——优化教学。
如上所述,诵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处于重要位置,除此之外,语文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行文脉络、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
二、熏陶:激活文本生命,熏陶感染学生1.以“人文熏陶”为线,注重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阅读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建设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默契。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感悟来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透过形象领悟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感。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传承美德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传承美德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的富足和外在的成就,却忽略了内心深处那片宁静而珍贵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所,是我们在纷繁世界中坚守自我、传承美德的根基。
什么是精神家园?它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由我们的信仰、价值观、道德准则和文化传承共同构筑而成。
它承载着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
在这片家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能够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在迷茫时找到方向。
守望精神家园,首先要坚守我们的信仰。
信仰是精神家园的支柱,它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无论是宗教信仰、人生哲学还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能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保持坚定的步伐。
比如,那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美好的社会,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险阻,成为我们后人敬仰的楷模。
价值观是精神家园的基石。
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让我们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将金钱、权力和名利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从而迷失了自我。
然而,真正的价值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自身成长的追求。
一个善良、诚实、有责任感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为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道德准则是精神家园的篱笆。
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遵循善良、公正、尊重和宽容的原则。
道德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保护,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比如,诚实守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长辈、呵护晚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只有当每个人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充满阳光和温暖。
文化传承是精神家园的养分。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5篇
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5篇第1篇: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5篇从笔墨中,我们要感受到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的伟大重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5篇,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一*,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有着深远文化的民族。
从古至今,它的文化传统一直都被传承着,直到现在。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无一不体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明清小说的《四大名著》吧!《四大名著》分别是施耐庵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并且它们传承的文化各有各的不同。
壮志豪情、行侠仗义、诗意翩翩,梁山好汉各有各的春秋。
虽然这些生动形象的小说被称为了名著,但在九零后和零零后之间却被频频拒绝。
他们不喜欢这种无聊的小说,而喜欢那些充满新奇能够展开想象力的言情小说和冒险小说。
据调查,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学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甚至连四大名著是哪些都不知道。
作家*苦的笔墨光*现在渐渐被无聊乏味和充满报了的书籍。
四大名著的名字渐渐地成为了一些不记书名作者的摆设。
有些时候还会被扔在一个角落,没有一个人去理会。
作家的心血被侮辱,他们在默默的哭泣,提醒着大家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要越来越少,直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
其特征是以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其骨干而发展。
中华文化的传承有赖于新一代的年轻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范文*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小学生低年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4篇
小学生低年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4篇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传承文明礼仪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该如何做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小学生低年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供你阅读参考。
小学生低年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篇1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我们。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
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五千年来一代传一代。
今年,一个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度,更应该向全世界拿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发扬我国传统美德。
在我们高区第二实验小学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
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
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正如老师们天天教导我们的一样,只要我们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我们一样可以为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例文一]我的精神家园15岁的我,似乎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的“精神”,精神,看似空洞、遥远,但蓦然回首,惊讶地发现自己确有一段心路历程……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心灵只容得下绝对的真挚。
那时的笑是百分之百地源于内心的喜悦,而丝毫的委屈、不快都会化为放声大哭,毫不掩饰,毫不伪装。
稍微大一点儿,大到可以分享他人的秘密了,于是便有了承诺——两指相勾的承诺。
即使再大的秘密,从小指相扣的一刹那起,也就定下了永恒的约定,决不背叛。
那时“真挚”已由个人延伸到了人与人之间,大家一旦有约,就彼此信任,坚不可摧。
记忆中,那时的天空是单纯的蓝色,而世界也充满了简单的斑斓。
再后来,就大了,大到变得圆滑了。
有一天,笑看往事,忽然失望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已并非记忆中的那般。
承诺,尚在耳边余音袅袅,但举手投足间便灰飞烟灭。
信任、真诚正一步步地远离,而竞争带给我们的是明争暗斗与太多的虚伪。
戴着面具的关怀、夹着嫉妒的祝福、源于0℃的心和100℃的言语,甚至不惜恶语中伤,再也找不到童年的稚与纯。
于是我讨厌竞争,甚至有所逃避。
我不喜欢竞争,并不是怕它,而是觉得它太现实,太残酷,没有一点儿戏剧性发展的余地。
我确实讨厌竞争,或者说,我宁愿同自我竞争,也不愿和他人竞争,因为竞争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我不想。
但是,我无法避免竞争。
记得傅雷先生说过: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更何况,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无法舍弃而必须争取的东西。
真正的与世无争、真正的出世是永远做不到的。
于是,回到现实,回到竞争,面对一切的人与事。
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分寸,努力争取自己该争取的。
信人则己诚,只要坚持住内心的一份真,世界依然有一方纯真。
于是,用真、用纯,我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儿的天空依旧是纯净的蓝色,一如童年……[例文二]我的精神家园人行走的时间长了,便渴望有个落脚的地方,渴望有人等候、记挂着他。
中学生古诗词课外有效积累策略
中学生古诗词课外有效积累策略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
具有情感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文辞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教材。
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古诗词;课外积累;班级活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而积累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要在班级内创造学生学习古诗的环境。
例如,可以不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或者作诗比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总之,让古诗渗入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祖国的文化。
但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把功夫放在平时,教师指导要得法。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策略,还应在课外采取多种方式。
一、搭建平台,营造氛围1、利用班级文化的平台,营造古诗词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班级文化这个平台,营造古诗词学习的氛围。
例如,黑板报开辟出古诗词专栏,每周更新,张贴学生誊写的精美古诗。
鼓励学生根据古诗描写的情景做成绘画,让全班学生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起来。
也可以不定期举办诗歌创作活动,将优美诗歌张贴起来,并在开班会时让学生在台前读给全班学生听。
以此创作古诗词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资源整合学习古诗,事半功倍整合不同朝代诗人的诗歌。
如唐朝的诗人有李白、王勃、王昌龄等;宋朝的诗人有苏轼、李清照、王安石等,然后将他们的诗歌分别列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
把握同一题材的作品。
归纳出写季节的诗句、思乡的诗句、爱国的诗句、描写节日的诗句。
分类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利用班级活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学生在学习、吟诵古诗的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1、诵古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案例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案例一、引言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持续变革,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精神家园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通过分析精神家园案例,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精神家园,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二、案例一:我国青年政治学院我国青年政治学院是一个致力于培养政治人才的学院,几十年来一直以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为主要任务,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政治骨干。
该学院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升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学院通过设置专业政治理论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思想政治文化讲座等形式,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家园。
三、案例二: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形成了“爱国奉献、民主宽容、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校训,倡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还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主题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家园。
四、案例三:北京奥运村社区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所在地,北京奥运村社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典范之一。
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开辟志愿服务岗位等形式,积极传递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文明和谐、共建共享的社区精神文化氛围。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精神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对本章节《精神家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文学流派等;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汇、成语、俗语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俗语等,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所表达的精神家园的内涵。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精神家园的?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家乡话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你的精神家园?为什么它对你这么重要?”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短暂思考;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精神家园》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情感体验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在面对抽象概念和深层次思考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文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积累中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摘要: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中积累的,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而形成的。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大量积累、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此,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就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语言积累阅读背诵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我国也掀起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八个因素: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行为。
其中一个就是语言积累,即词汇量、优秀诗文等的储备量。
其他七个方面与语言积累紧密相连,正是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形成其他几个方面的能力。
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中积累的,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而形成的。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大量积累、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此,我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就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读中积累学生的语言
为配合平时的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阅读积累本,并规定相应的积累要求:
每日一句: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阅读面是丰富多彩的,收获也是多彩多姿的。
但每个人的阅读收获相对而言,总是有限的,如果将个人的收获变成集体的收获,那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每日一句”的形式就是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专栏,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轮流在”每日一句”栏内写上一句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阅读积累本上。
这样,每个学生在将个人财富变成集体财富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知识养分,最终达到全班同学的集体提高。
每日一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也忘得快,所以在整个课外阅读中,我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些书,做一点摘要。
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积累之初,指导学生摘要作品名、作者简介、自己喜欢的字词、成语、句、段、篇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
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积累本(每周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对记录详尽认真及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表扬。
一学期下来,班中课外阅读好的同学,能记上一万多字,普通学生也达到七、八千字。
在我布置的《我的财富》的作文中,许多学生把”每日一记”视为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每周一课:为了交流阅读材料,提供阅读信息,探讨阅读过程中
遇到的一些问题,我每周专门抽出一节课进行名著研讨,学生围绕一部名著,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课堂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评价,相互借鉴,从而升华对该名著的理解或感悟。
现在许多家庭都购置了电脑,除了阅读书本之外,还可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
网上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是积累的另一重要来源。
二、在背中积累学生的语言
在背中积累语言,我着重指导学生背诵唐诗宋词。
千百年来,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素质。
七年级上册,我在带领学生学好教材的诗词基础上,背诵积累了80多首唐诗宋词,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诗词积累本,自己设计封面,在每首诗词旁设计插图,写出简单体会,以后班级不定期评比,看谁的积累雄厚,看谁的”学识”渊博。
并且隔周上一节诗词鉴赏课,所学内容学生集体讨论,从诗词积累中选出两首,师生互相鉴赏,也可讲讲相应的诗人故事,或讲讲诗人生平、创作风格等。
三、在写中积累学生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强调:”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后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又提出”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
”所以我在学生多读多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动笔写,引导他们去关注、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下岗分流、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
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
激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虽然幼稚天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
所以我一直喜欢以自由随笔的形式,给学生一个随意而写、随心而作的空间,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随笔积累本,每周写两篇左右。
一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对生活感情,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独特的感受,书面形式写出来;二写读后感,阅读课外作品,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记下自己的心语;三是与单元主题课文内容相衔接,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随笔,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一学期下来,我的积累的理念已被学生接受,并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赵迎春同学读了《读者》后在随笔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读着这些最优秀的文章,仿佛在跟睿智的大师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那些或优美或富有哲理的文字,充实了我的头脑,丰富了我的思想。
由此,我开始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依托和心灵的归宿。
”门纯纯同学在《点亮心中的明灯》一文结尾写到:”生命之初,我还在摸索人生之路,在黎明将至的昏暗里,《简爱》为我点亮了心中的明灯--只有不屈不挠才不会失败,只有坚持不懈才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