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根据企业或组织的性质、规模和业务特点,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定量或定性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评估内容可包括人员安全、信息安全、物理环境安全等方面。
2.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避免等。
风险管理策略应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并实施针对不同类别安全风险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责任分工和信息报告机制等。
4. 风险监控与反馈:建立风险监控和管理的机制,包括定期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定期汇报风险管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
5.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对业务的影响,保障企业或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风险辨识的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措施。
二、安全风险辨识流程1.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团队为了保证安全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含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如生产、安全、环保、法务等部门。
2. 确定辨识范围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业务流程。
目标可以是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提供依据。
3.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的运营情况、设施设备状况、人员配备信息等。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文件、记录、报告,以及外部的法规、标准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
4.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设备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识别出的风险源可以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因素等。
5.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度对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度。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概率矩阵和影响矩阵的方法,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值计算公式。
6. 制定风险辨识报告根据辨识的结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风险源的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度的评估,以及风险等级的划分。
报告应明确提出管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 预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初步的预评估。
预评估的目的是初步确定哪些风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
预评估可以根据风险源的概率和影响度进行评估,也可以使用专家判断的方法。
2. 定性评估对预评估中确定的较高风险的风险源进行定性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确定风险范围和目标:制定明确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目标,并确定需要评估的安全风险范围,包括涉及的设备、系统、人员和流程等。
2.收集信息和识别风险: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策略、目标、法规法规要求、历史数据等,通过审查和分析这些信息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根据识别的风险,评估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的影响程度。
这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进行,具体取决于风险的性质和可测量性。
4.制定控制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
这可以包括技术、管理和操作方面的措施,如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员工培训和教育,审计和监测等。
5.实施和监督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纳入实施计划,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同时,建立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6.报告和沟通:制定报告和沟通机制,向关键利益相关方报告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这可以帮助相关方了解风险状况,并促进透明度和合作。
7.审核和改进: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审核,以评估和改进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学习,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框架,每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管理安全风险,减少潜在的损失和威胁,并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和安全。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范文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是组织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确保组织的安全运营,制定并实施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制度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一、概述为了保障组织的安全运营,预防事故事态的发生,并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及时、合理的管控,特制定该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实施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价,确保组织的安全运营;2. 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管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3. 建立安全风险评价和管控的有效机制,提高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1. 各级管理人员;2. 安全主管部门;3. 安全管理员;4. 监察部门;5. 其他相关岗位的员工。
四、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流程1. 安全风险评价:(1)确定评价主体和目标评价主体指进行风险评价的组织、部门、系统等,评价目标指在评价范围内的各种对象和事项。
(2)识别风险通过调查、分析、线索搜集等方式,对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风险识别。
(3)评估风险根据通过识别的风险因素,对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4)确定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等级划分,确定各项风险的优先级。
(5)制定管控措施对高、中、低风险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
(6)监督与检查对已经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2. 安全风险管控:(1)组织实施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实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责任明确明确安全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并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3)督促落实监督各职责主体按照要求完成风险管控的工作,确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对实施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管控效果。
(5)持续改进定期组织对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持续改进措施,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学校安全是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是确保学生在校园里的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一、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是对学校内部和外部潜在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通过评估,学校能够了解自身的安全薄弱环节,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学校内部安全风险评估学校内部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学校建筑设施、卫生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学校要保证学校建筑的结构安全,定期进行建筑物的维护和检修。
其次,学校应保证学生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卫生环境,避免传染病等健康问题。
此外,教学设备的安全和使用也需要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在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三、学校外部安全风险评估学校外部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学校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学校应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此外,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也需要关注,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环境和恶劣气候。
四、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学校安全的基本保障。
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任务。
制度包括日常安全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对校园安全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升教职工对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六、学生安全监控系统学生安全监控系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安装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校园内的安全情况。
监控系统可以提供证据以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应该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多种情况的处理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和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对于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许多企业和组织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1.设立风险评估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负责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2.风险评估流程: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整理报告和改进措施等环节,确保评估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应采用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例如事件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4.风险评估指标:企业应明确评估指标,包括事故概率、事故后果和风险等级等,对工作场所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
5.风险评估周期:企业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风险等级设定评估周期,对高风险区域和关键装置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对重大项目和工作环节进行初步评估。
为了控制安全生产风险,保证员工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企业和组织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升级、操作规程、紧急预案等,以控制和减少事故风险。
2.责任分工: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包括企事业主管、监管部门、风险评估部门和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管理制度标准化: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以确保各方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4.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处理事故和危险情况。
5.安全检查和监测: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辨识、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确保组织安全稳健运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员工、外包人员等。
第三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原则:1.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坚持预防为主、风险可控的原则,旨在全面把控组织在信息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2. 本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的流程和责任,实现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 本制度注重风险的分类和分级,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资源优先分配给高风险的部门和项目。
第二章风险辨识第四条风险辨识的目的:1. 辨识组织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包括影响组织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2. 为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提供重要依据。
第五条风险辨识的原则:1. 风险辨识应全面覆盖组织所有业务活动和内外部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为因素、技术漏洞、自然灾害等。
2. 风险辨识应及时、准确、客观,确保辨识结果能够为后续风险评估和管控决策提供参考。
第六条风险辨识的流程:1. 制定风险辨识计划,包括辨识范围、方法、工具和时间节点等。
2. 开展风险辨识活动,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
3. 形成风险辨识报告,明确风险辨识的结果和提出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风险评估的目的:1. 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明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为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第八条风险评估的原则:1. 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2. 风险评估应根据不同业务活动和风险来源,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第九条风险评估的流程:1. 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方法和指标体系等。
2. 开展风险评估活动,收集、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4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一、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和确定可能给组织的资产、业务活动、员工和社会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的各种威胁和风险。
辨识安全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事件,以减小或避免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时,应采用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与资产、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收集资产、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是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
主要包括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目标与策略、组织的结构与职责、组织的技术与设备、组织的人员与组织的安全风险。
2. 辨识与资产、业务活动相关的威胁:根据资产、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辨识与之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威胁。
内部威胁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如员工的疏忽、故意破坏等;外部威胁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
3. 辨识与威胁相关的风险:根据辨识到的威胁,进一步辨识与之相关的风险。
风险是指有可能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的未来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通过辨识与威胁相关的风险,可以为组织确定优先级和重点防范的方向。
4.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辨识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能性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时,对组织造成的损害或不利影响的程度。
5. 优先级和重点风险的确定: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优先级和重点风险。
优先级高的风险是指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对组织的影响较为重要,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的风险。
二、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了解其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1. 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半定量评估法。
(1)定性评估法:采用主观判断和专家经验的方法,将风险按照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和描述,如高、中、低等。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进而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消除、减少和控制,应制定规范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公司经营活动中与公司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基于事实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如何处理特定风险以及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科学决策。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各部门为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责任机构,具体职责:(一)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二)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辨识评估出风险等级并将中、高风险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管理层,上报内容应包括:风险发生地、发生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三) 执行审批后的风险应对预案,并及时反馈风险的应对、解决结果;(四)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五) 年中、年度对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第四条公司企划部门为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具体职责:(一)负责制定公司的风险评估方案;(二)负责组建风险评估工作小组;(三)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四)拟定公司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公司管理层。
(五)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六)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期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保护员工的人身资产安全,规范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工作,订立本制度。
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第二条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评估、预警和掌控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2.对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3.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4.对风险掌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价。
第四条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流程如下:1.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2.进行风险辨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4.确定风险等级,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措施;5.监控和评估已实施的风险掌控措施的有效性;6.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复核和更新。
第五条安全风险评估的责任分工如下:1.总经理负责订立安全风险评估的总体策略和目标,并组织实施;2.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定时上报评估结果;3.全体员工应当乐观参加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搭配完成相关任务。
第六条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必需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依照规定备案,由总经理定期组织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应急管理第七条应急管理是指通过组织、协调、指挥、处理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和除去事故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
第八条应急管理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订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本领;3.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确保祸害事故应急处理本领;4.进行应急资源调配和协调,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做好应急事故的事后处理和复原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第九条应急管理的责任分工如下:1.总经理负责订立应急管理的总体策略和目标,并组织实施;2.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订立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3.相关部门负责依照应急预案,做好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应急工作;4.全体员工要熟识掌握应急预案,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报告和行动。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展开论述,从制度的必要性、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制度的必要性1. 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2. 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风险评价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对企业和员工造成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3.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科学评估和优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风险。
三、制度的目标1. 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 确定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 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员工主动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技巧,减少因员工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
四、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包括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和风险进行评价,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2. 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通过对事故概率、事故后果和事故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管控措施。
3. 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风险评估的组织和责任、评估的时间节点和周期、评估的参与人员等。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是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与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价标准,考核、验收并指导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第四条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更新本部门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本部门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第四条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
第三章管理内容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安全第一责任人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二)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三)全员以岗位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分解。
(四)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辨识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讨论签字后,提交本部门评价组织。
(五)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六)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
(七)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八)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根据管理等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与管理。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三)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第七条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一)工程技术的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二)管理措施。
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三)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四)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的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等从事生产、经营、科研、教学、服务等活动的主体(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面负责、动态管理、科技进步和法治保障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单位应当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责任。
二、安全风险评估第五条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识别和分析单位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二)评估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三)确定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四)制定安全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措施。
第七条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在项目启动前完成安全风险评估。
第八条单位应当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管理。
三、安全风险管理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十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设施建设,保障安全风险防控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安全风险信息与沟通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信息收集、报告、分析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动态。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与政府、行业组织、相邻单位和其他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共享安全风险信息,协同应对安全风险。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对员工、客户和社会的责任的体现。
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公司制定了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和与公司有业务合作的合作伙伴。
三、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1.风险评估1.1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的范围、方法和时间节点。
1.2对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设备设施的风险、工艺流程的风险、人员行为的风险等。
1.3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并编制风险清单。
2.风险控制2.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2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3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2.4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5加强安全监测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6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调查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四、监督与检查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台账,确保隐患的整改跟踪和闭环。
五、处罚与奖惩1.对违反本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
六、培训与教育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定期组织公司内部的安全培训活动,包括事故案例分享、安全知识讲座等。
3.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和考核。
七、制度宣传1.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制度宣传,让员工和合作伙伴了解和遵守本制度。
2.通过员工手册、电子公告牌、培训等方式进行制度宣传。
八、制度的修订当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调整时,本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能够控制与可能施加影响的危害,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重大风险,以确定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3.1评价组织及职责(1)本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组长为本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办主任,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办成员。
(2)职责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
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1)危害识别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④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②直接与间接危险;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个单位都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的范文。
2.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目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失的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
3.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和事件。
(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组织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可能性。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4)风险监控: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风险应对:对突发事件和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灾后恢复,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
4.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内容(1)安全环境评估: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组织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和事件。
(2)安全设施评估:评估组织内部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的状况,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3)安全流程评估:评估组织的安全管理流程和程序,确保其科学合理、规范可行。
(4)安全人员评估:对组织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5)安全培训评估:评估组织的安全培训计划和效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
(6)安全意识评估:评估组织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确保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5.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工具和方法(1)风险矩阵:将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重要性。
(2)风险溯源:通过追溯风险的根源和原因,找到可能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
(3)风险评估表:将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和记录,方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和监控。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____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3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时,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引言为了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辨识、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的程序和职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三、定义安全风险:指在组织运营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或条件。
辨识:指确定和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过程。
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管控: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最小化或消除安全风险的过程。
分级:指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将其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优先处理。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建立辨识安全风险的机制,包括内部员工反馈、内外部安全监测报告等渠道。
2. 针对组织内各个部门和活动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辨识,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风险。
3. 制定辨识风险的流程和方法,明确职责和权限。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定义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包括风险值计算模型、评估指标等。
2. 根据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3. 制定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级别,如高、中、低级别。
2. 高级别安全风险: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中级别安全风险:建立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低级别安全风险:建立预防和日常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改进。
七、责任和义务1. 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减少安全风险的影响,以合理有效的管理行为获得最大安全保障。
为做好本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
成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
组长:胡振潮
副组长:李国英杨彦岭戈红雷于浩利杜鹏毅
梁辛酉李卫兵
组员:王瑶孙延峰李子强吴海香闫培隆
杨志杰刘世杰孟伟钟亚军
组长负责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领导工作。
副组长负责指导组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编制以及施工中的动态风险管理工作。
组员负责制定计划和策略,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风险等级标准和接受准则,提出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具体落实本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积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组员有权要求其他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
第二条风险评估与管理原则
1、隧道风险评估应主要对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
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内容,风险管理是风险评估的目的,均应随着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推进而动态地进行;
3、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目标为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工期风险等;
4、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第三条风险评估
1、确定风险的来源并分类,建立适合的风险指标体系。
风险识别应提出风险指标和风险清单等结果。
风险识别方法可采用核对表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2、风险估计和评价应建立合理、通用、简洁和可操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按下列基本程序进:
(1)对初始风险进行估计,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风险概率难以取得时,可采用风险频率代替;
(2)分析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的影响程度;
(3)评价初始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