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实验八 人的X染色质小体观察
人的X染色质的观察
作业:
绘出所观察到的Barr氏小体
Lyon假说
2、失活是随机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例如:人类在胚胎发育
的16天X染色体一条发生失活。某一细胞的一条X染色
体一旦失活,这个细胞的所有后代细胞中的该X染色 体均处于失活。
4、杂和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和体(mosaic)
----某些细胞中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某 些细胞中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
2.发根细胞的Barr氏小体显示方法。
用拔取女性带毛囊细胞的头发,将毛囊置于载 玻片上,加一滴95%乙醇:浓盐酸解离5分钟,吸 掉多余的解离液,用镊子将软化的毛囊剥下,加一 滴卡宝品红染色10分钟,而后盖上盖片,用拇指 压片,即可镜检。
X染色质的辨认:
低倍镜下检出典型的可数细胞,其标 准是①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②核 膜清晰、核无缺损;③染色适度;④周围 无杂菌。选定后的细胞在高倍镜或油镜下 进一步检查,X染色质的形态一般表现为 一个结构致密的浓染小体,轮廓清楚,大 小约1u左右,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近内 侧,其形态有微凸形,三角形、卵形、短 棒形及双球形等。
实验八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和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X染色质的发现
早在1949年Barr等人发现在雌性猫的神经细胞 间期核中有一个染色很深的染色质小体,而雄 性猫中没有。 由于这种染色质小体与性别及其X染色体数目 有关,所以也称为性染色质小体(sex chromatin body),又名巴氏小体(Barr body) 是失活的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并发现它属 延迟复制的染色体。X小体的数目在正常女性 中是性染色体数目减去一。经观察,X小体一 般1-1.5微米,呈三角形或卵圆形,出现频率 是13-39%(男性的频率为1-2%)。
人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材料及试剂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思考题
实验原理
• 1949年,Barr和Bertram在雌猫神经细胞核 内发现了一种浓染小体,直径约1.5um,雄 猫神经细胞核中则没有这种结构。进一步 研究发现,除猫以外,其他雌性哺乳动物 及正常女性间期细胞核中均存在这种结构, 当时称之为Bar小体,又叫X染色质(X chromati)或X小体(X body)。
Lyon剂量补偿学说认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 体,但所表达的绝大部分遗传物质与只有 一条X染色体的男性是一样多的。这是因为 女性的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保持活性,而另 一条以巴氏小体的形式存在,遗传上无活 性,结果X连锁基因得到剂量补偿。
返回
实验目的
第一,初步掌握观察和鉴别染色质的方法,识 别Barr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第二, 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理论假说以及失 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特 点。
(1) 清水漱口三次以上,用灭菌牙签的钝 头刮取口腔颊部细胞(将第一次刮取物弃 去),涂于干净的载波片上使成一薄层,空 气中干燥。
(2)固定:60%冰醋酸中固定20min. (3)染色:加几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10-15min.清水冲去浮色。
(4)镜检: 在低倍镜下,可见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核为圆形或 卵圆形.细胞质不着色;换油镜,选择典型的可 计数细胞进一步观察,可计数细胞的判断标准是: 核较大、染色清晰、轮廓清楚、无皱褶及缺损, 染色质为细丝状或均匀的细粒,核膜周围无细菌 污染:在可计数细胞内,仔细寻找X染色质:X染 色质的特征是:染色深,轮廓消晰,平凸形、半 圆形、扁平形或三角形,大小为1—1.5um.多位 于核膜内侧缘:统计X染色质的阳性率(至少应观 察100个细胞)。
题目 X染色质小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题目 X染色质小体标本制备与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X染色质的形成原理及X染色质的检查意义。
2.掌握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方法3.能正确鉴别X染色质【实验原理】①正常女性核型为46,XX。
在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有一个染色较深的椭圆形小体,即X染色质小体,是不具有转录活性并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这是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Lyon化失活形成的。
这种失活保证了雌雄两性细胞中都只有一条有活性的染色体,使两性X连锁基因产物的量保持在相同水平上。
②失活的X染色质小体一般位于细胞核内边缘,直径一微米左右,形状多样,有微凸形、三角形、圆形、短棒形等③X染色质小体数=X染色体数-1,正常女性1个,细胞检出率>40%,男性<2%④人的性别是由X和Y染色体决定的。
需要对人的性别进行鉴定时,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临床生殖器官的检查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学方法,如检查期间体细胞(口腔上皮,皮肤,羊水和血细胞等)的核内X染色质。
⑤正常女性间期细胞中,X染色质阳性检出率为20%~70%,大多为30%~50%,高时可达70%以上,男性细胞中则平均低于1%。
可采取口腔粘膜细胞,绒毛细胞,羊水细胞等进行检查【实验主要仪器试剂】1.试剂:45%乙酸,卡宝品红2.器材:显微镜,小吸管,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擦拭纸【实验材料】人体头发毛囊【实验方法步骤】1、快速拔取头发2、2、将含有毛囊的头发置于载玻片上(4或10倍镜检观察)3、3、滴上一滴45%乙酸水解至毛囊极易剥离(用解剖针轻刮即脱落为宜)4、分离毛囊,去除毛干和胶质,滴上一滴卡宝品红(刮毛囊前先将大部分乙酸去除后再轻刮下毛囊)5、染色10分钟后拇指压片法轻压或不压6、镜检(10倍镜找目标,40倍镜观察并拍照),计数7 、镜检l00个细胞,统计含有X染色质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正常值:男性: 2%以下或没有,女性:40%以上。
【实验结果及讨论】1:拔取头发时,要连根部拔起,小心放至载玻片上,以求拔下的头发含有毛囊且不易破坏可以观察。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遗传学实验报告题目:人体巴氏体观察名称:学生人数:班级:时间:1,实验目的:1。
掌握人类性染色质的检测方法;2。
观察人类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和存在位置,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染色体畸变和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3。
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第二,实验原理: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另一对是性染色体。
XX 代表女性,XY代表男性。
一些X和Y染色体是同源的,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而其余的则是不同的起源。
Y染色体包含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包含大量的基因。
男性和女性有相同数量的常染色体,并且包含相同数量的基因。
然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剂量比男性高得多。
然而,研究发现女性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男性大致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剂量补偿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定义:在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体中,性连锁基因在雌性和雄性中具有相等或接近相等的有效剂量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中,x染色体基因编码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接近相等剂量补偿有两种情况。
雌性哺乳动物的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并且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活性的,这使得基因产物的剂量平衡,尽管雄性和雌性动物的X染色体数量不同。
二是X染色质的转录率不同。
如果两个X染色体在苍蝇的雌性细胞中都是活跃的,它们的转录率就低于雄性细胞。
| M.L.Barr等人在雌性猫神经元的核膜中发现了浓缩的深染体,但在雄性个体细胞中没有发现。
这个结构叫做巴尔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结构可以在所有哺乳动物的雌性细胞中看到。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X染色质随机失活形成的。
它们在间期细胞核中是异质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并且是靠近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里昂假说1961,玛丽·里昂提出了一个假说,阐明哺乳动物的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的失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雌性哺乳动物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受精后失活;②两个X染色体中的哪一个随机失活;在同一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一些亲本X染色体失活,一些亲本X染色体失活。
遗传实验报告3_巴氏小体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实验日期:2013年3月28日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Barr小体的特征及其所在的位置。
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理论假说以及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Barr等人在1949年首先发现在雌性猫的神经细胞核内有一个浓缩的深染小体,但是在雄性猫中几乎检测不到。
以后通过研究发现,在有袋类、偶蹄类、翼手类、食肉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多种组织的细胞中都存在这种二态性特点。
雌性个体的细胞中2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在间期是处在不活动的异固缩状态,从而形成了X染色质又称Barr小体。
这种情况在哺乳类动物的雌性个体都存在,即雌性哺乳类动物细胞内的X染色体在间期内仅有一条呈松散状态,参加细胞生理活动,另一条则保持异固缩状态。
Barr小体出现在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细胞的细胞核边缘,这主要是因为这条染色体处在失活状态所致。
Morishima等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方法证实了失活状态的性染色体与其他异染色质一样,在DNA复制时总落后于其他常染色质,且大多出现在核膜边缘。
性染色体在人类中,正常男性个体不可能出现Barr小体,正常女性的细胞只可能出现一个Barr小体。
对于具有性染色体畸变的个体来说,Barr小体出现的数目等于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减1。
表1为性染色体组成与X小体数目的关系。
表1 性染色体组成与X小体数目的关系XO 女0XX 女 1XXY 男 1XXX 女 2XXXX 女 3剂量补偿效应是指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由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两性的表现几乎相同。
也就是说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在雌雄细胞中是等量的。
这种剂量补偿效应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的差异,即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 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中单条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因而造成雌性和雄性细胞的总体表达水平接近;二是雌性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在功能上是失活的。
8 实验八 人的X染色质小体观察
实验八 人类细胞X染色质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人类细胞X小体的制备过程 识别X小体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实验原理
X染色质的相关知识:发现过程及基本形态 形成过程 临床应用
发现过程及其基本形态
1. 1949年Barr等在雌猫 的神经细胞中发现一 种浓缩小体,而雄猫 无。而且在其他物种 的雌性个体组织细胞 核中都有。因此X染 色质又称Barr小体
签、滤纸、纱布等 2.药品:
95%乙醇、5%醋酸,2%乳酸地衣红
实验步骤
取材: 漱口数次,尽可能除去细菌和食物残渣;
用洁净的牙签从口腔两侧颊部刮取粘膜,第一次刮取物弃去,将第 二、三次刮取物涂在干净的载玻片上。
固定: 滴加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或直接用乙醇)固定20~
30min/空气干燥
染色制片:1-2滴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5-10分钟(勿使干燥),加上
盖片,垫上滤纸用手指轻轻加压即可。
镜检:
实验结果的观察
X染色质的识别方法:一 般位于核膜内侧缘,形状 多样,多为半圆形,三角 形。
可计数细胞的标准:a:核较大, 轮廓清除完整,无缺损、皱褶, 染色清晰。b:核质呈细网状或 均匀的细颗粒状,无深染大颗粒 及细菌染小体。 轮廓清晰,约1um,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 靠边内侧,其形态有三角形、卵形、扁 平形等。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核中X小体比例约 30%~50%,男性中则偶尔可见(2%), 且不典型。
作业及思考题
一.统计X小体的频率,画2~3个典型细 胞,示X小体的形态和所处部位
X染色质的形成过程
女性:XX 男性:XY
女性细胞内X染色体上基 因翻译蛋白质的量是男性 的两倍吗?
NO
不论细胞内有几条X染色体,只有一 条是具有转录活性的,其余的形成 异固缩的X染色质。
人X染色质的观察
染色质是细胞间期核周期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染色质主 要有两种类型:在细胞分裂期凝缩而在间 期松散(成为弥散状)的称为常染色质;在所 有时期一直凝缩着的称为异染色质。
• 实际上异染色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 各种细胞中都处于凝缩状态,最晚进行复 制的异染色质,这类异染色质不含有结构 基因,没有什么“功能”,称之结构异染 色质;另一类则是在有些细胞或在一定的 发育时期和生理条件下才表现为凝缩状态 的异染色质,这类异染色质虽含有结构基 因,但从生理上讲,绝大多数基因是失活 的,称为兼性异染色质。如X染色质就是一 种兼性异染色质
返回
主要仪器、材料及试剂
(1)材料 口腔上皮细胞
(2)主要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 吸管。
(3)主要试剂 ①固定液 ②染色液
返回
主要仪器、材料及试剂
(1)材料 口腔上皮细胞
(2)主要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 吸管。
(3)主要试剂 ①固定液 ②染色液
返回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1) 清水漱口三次以上,用灭菌牙签的钝 头刮取口腔颊部细胞(将第一次刮取物弃 去),涂于干净的载波片上使成一薄层,空 气中干燥。
(2)固定:60%冰醋酸中固定20min. (3)染色:加几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10-15min.清水冲去浮色。
(4)镜检: 在低倍镜下,可见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核为圆形或 卵圆形.细胞质不着色;换油镜,选择典型的可 计数细胞进一步观察,可计数细胞的判断标准是: 核较大、染色清晰、轮廓清楚、无皱褶及缺损, 染色质为细丝状或均匀的细粒,核膜周围无细菌 污染:在可计数细胞内,仔细寻找X染色质:X染 色质的特征是:染色深,轮廓消晰,平凸形、半 圆形、扁平形或三角形,大小为1—1.5um.多位 于核膜内侧缘:统计X染色质的阳性率(至少应观 察100个细胞)。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摘要: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根据X染色体失活与Lyon假说,雌性哺乳动物的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有转录活性,另一条X染色体无转录活性,呈固缩状,形成X染色质。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且失活是随机的。
本实验以人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发根毛囊细胞为材料制备X染色质标本,通过硫瑾染色、压片等方法观察巴氏小体。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即Barr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以及为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地特点。
1.引言1.1巴氏小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女性为XX,男性为XY。
X与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在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其余部分则不同源。
Y 染色体含有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则含有大量的基因。
男性与女性的常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所含有的基因数目也相等;但是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一条X一条Y,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剂量远高于男性,然而研究发现女性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剂量与男性是大体相同的,其原因可以用剂量补偿效应解释。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的定义: 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雌、雄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它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剂量补偿存在两种情况,雌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只有一条X 染色体具有活性,使雌雄动物虽然X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另一种是X染色质的转录速率不同,如果蝇雌性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但它们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
试验七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女性的X染色体中只有1个保持活性,而另一个晚复制, 没有活性。该失活的X染色体在形态上呈异染色质状态,即 DNA螺旋压的很紧,染色深而致密。
XY
XX
• X染色质的失活只是部分失活,仍然有部分基因具有转录 活性,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十几个基因有活性。
• Barr小体的数目 = n-1 (n为X染色体数目)
性染色体类型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Turner’s syndrome XY XX XO 巴氏小体数目 0 1 0
Klinefelter’s syndrome
超雌综合症
XXY
XXX
1
2
雌性染色体类型
雄性染色体类型
果蝇
线虫
XX
XX 雌性染色体类型
XY
XO 雄性染色体类型
果蝇
线虫
XX
XX
XY
XO
在果蝇中,雌性中的两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而在雄性XY或XO中唯一的 一条X染色体超活性; 线虫的剂量补偿机制是在XX个体为雌雄同体,两条X染色的连锁基因的转 录活性同时减弱,使之处于低活性状态,即每条X染色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是单条X染色体(雄性中)的表达水平的一半,以便实现与雄性(XO)个 体的,只具一条X染色体上连锁基因活性的剂量补偿。
• 1949年,Barr等在雌猫的神经元细胞中发 现一种浓缩小体,称Barr小体。而雄猫无。 • 1955年,Barr在女性的口腔细胞中发现 Barr小体。
• 1959年,人们把性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畸形 与巴氏小体的研究联系起来。
• 1971年, Barr小体被称为X染色质。
• 食道癌病人巴氏小体出现率低于10%;
题 目:Wavefront Shaping for in vivo Brain Imaging. 讲座人:Na Ji 时 间:3月24日(周四)上午10:30-12:00 地 点:思明校区化学报告厅
实验五.人体X染色质体的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漳州师范学院 生命别X染色质的简易 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为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 参考条件。
实验原理: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雌猫的 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 缩小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雌性哺乳动 物(包括人类)在间期细胞中紧贴核膜内缘 有一个染色较深,大小约为1微米的三角形 或椭圆形小体,称之为巴氏小体,也称为X 染色质。X染色质的数目总是比X染色体的数 目少1,所以正常女性有一个X染色质,正常 男性则没有X染色质。
三、实验材料 发根或口腔上皮细胞等 四、仪器设备药品试剂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 冰醋酸, 70%酒精,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牙签 等。
五、实验步骤
1.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刮取颊部粘膜上皮细胞→涂片→ 涂抹范围一张盖玻片大小,涂均匀, 晾干滴加1%苯酚品红2分钟→盖上盖 玻片覆以吸水纸用手指轻压后→镜检 2.发根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拔取带毛囊头发一段→45%冰醋 酸解离5分钟→剥取毛囊→染色2-3分 钟→压片观察
镜检: 在女性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靠近核 膜处有约1微米大小的反光极强 的颗粒状亮点,即为巴氏小体。 材料不同,观察结果可能有不同, 且必须和核仁区别开来(核仁往 往离核膜较远或接近核中央部 位)。
四、作业
1.分别观察男女各50个可数细胞, 计算显示X染色质所占百分比。 2.选绘典型细胞,标明X染色质体 的形状和部位。
5日的工作:
1. 准备用品: 消毒棉球 牙签 一次性纸杯 45%冰醋酸 吸水纸 2.配制下次实验的药品吉姆萨染液。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 巴氏小体,男性则低于1-2%。)
注意事项
1.刮口腔上皮前要漱口; 2.刮时用牙签钝头刮取,以免划破口腔; 3.第一次刮下的脱落细胞用酒精棉球擦去,在原位重复刮 一下制片; 4.盛放酒精棉球的小广口瓶,瓶盖用完即时盖好; 5.涂片略干再加改良苯酚口红; 6.染色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核质着色深,X染色质体不易 区分; 7.毛囊细胞要充分解离,压片前可先用解剖针敲片,使细 胞解离; 8.可数细胞的标准:核质染色呈网状或颗粒状;核膜清晰, 无缺损;染色适度,周围无杂质。
人类性染色质体观察
姓名班级同组人科目遗传实验题目人类性染色质体观察组别第五组一、研究背景1949年,美国人Barr发现,雌猫神经元细胞核中在间期有一个深染的小体,而雄猫没有。
以后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同样现象。
称为Barr’s body,巴氏小体。
研究发现巴氏小体的数目=x染色体数-11961年Mary Lyon提出巴氏小体是通过异固缩形成异染色体而失活的X染色体,是达到雌雄两性X染色体上活性基因剂量平衡的一种补偿方式。
巴氏小体也被称为性染色质体或 X染色质体。
Lyon假说的要点:1. X染色体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受精后的16天左右,胚胎的细胞数达到5000~6000左右,植入子宫壁时),一旦失活,其上的大部分基因也失去表达活性;2. 每一体细胞中哪一条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3. X染色体的失活状态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传递,即一旦某条X染色体失活,在其所有子细胞中都是同样一条X染色体失活。
修正:失活的X染色体上并非全部基因都呈莱昂化(失活):①呈莱昂化(失活)的基因如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AHF(抗溶血Ⅷ因子);这些基因表现了完全的失活,即XGXG≈XGY②非莱昂化基因:如Xg血型基因、MIC2抗原基因等,这些基因无论在有活性还是在无活性的X染色体上都能够表达。
即 XGXG≈XGY的2倍③不完全的剂量补偿效应:如 XSXS 的产物是 XSY 产物的1.3倍,而没有达到2倍。
二、研究目的1、确定巴氏小体的位置,观察巴氏小体的形态;2、尝试通过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进一步验证性别三、实验原理巴氏小体形态:在间期也表现为浓缩致密的、深染的结构,在DNA复制期表现为晚复制。
大小约1~1.5微米。
女性细胞中观察到的频率为13~39%,正常男性0~2%。
但是:1.生殖细胞中不发生X染色体失活。
2.失活的X染色体上有活性基因似乎是与失活基因相嵌存在。
因此,哺乳动物的雌性就X染色体上基因的作用来说是嵌合体。
四、实验器材1、女生的口腔上皮细胞2、载玻片姓名班级同组人科目遗传实验题目人类性染色质体观察组别第五组五、实验试剂95%乙醇水溶液、1 mol/L 的HCl、改良酚红液六、实验步骤1. 涂片(1) 清洁口腔:细胞提供者需重复两三次用水漱口,以便去掉松动的上皮细胞和细菌.(2) 然后用清洁灭菌的牙签或适当的刮片,从女性口腔两颊刮取上皮黏膜细胞, 涂抹在干净载玻片上,每次可涂1~3 片,涂抹范围大约1~2 张盖玻片大小.2. 滴加1 mol/L 的HCl水解10 min。
试验八巴氏小体课件
2 固定:将涂片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30 min,取出晾干。 3 水解:将涂片放入5 mol HCl中室温下水解10min,自来水缓缓冲
洗。 4 染色:用Gimsa染液染色8-10分钟,勿干燥,用水冲洗后晾干镜检 5 镜检:从低倍镜到高倍镜依次观察。
16
取样步骤
漱口
刮取 涂布
晾干 固定
17
(二)滴片法:
3
巴氏小体的研究历史
l 1949年 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猫神经原细胞核 中发现。
l 1955年Barr在女性口腔细胞中发现Barr body。 l 1959年人们把性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畸形与巴氏
小体的研究联系起来。 l 1971年Barr body被命名为x染色质。
最新研究进展
食管癌病人巴氏小体出现率低于10%; 正常人细胞出现率为20-45%。
6
二、实验原理 性别分化
胚胎发育早期未分化的性腺是中性的。
性腺
外部皮质 XX染色体
发育为雌性生 殖腺(卵巢)
XY染色体
内部髓质
发育为雄性生 殖腺(睾丸)
XXY型染色体,皮质、髓质同时发育。
7
哺乳动物的雌性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
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在胚胎发育的早期(16 天),这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浓缩形成巴氏小体,
l 1取材: 受检者用自来水漱口,用牙签轻轻刮取口腔上
l
皮细胞,将刮取物涮于装有1ml生理盐水的离心
l
管中。
l 2离心: 离心10分钟(5000转/分),弃上清液。
l 3低渗: 加1ml低渗液混匀, 37度低渗6分钟,离心10分
l
钟,弃上清液。
l 4固定: 加固定液95%的乙醇1ml,室温固定10分钟,离心,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的制备与观察摘要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形成的呈异固缩状态,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在遗传学、细胞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作者取人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与发根毛囊细胞进行硫瑾染色操作,通过显微观察对巴氏小体进行识别与计数,描述巴氏小体的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性别人体细胞中的出现率。
引言在哺乳动物体细胞间期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失活并呈异固缩状态,此即为巴氏小体。
又称X小体、性染色质,直径约1μm,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而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1]。
通常人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没有巴氏小体,而女性有1个,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如XXY、 XXYY、XXX、XXXY等,巴氏小体的数量=X染色体数量-1。
综合巴氏小体与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Lyon M.F 于1961年提出Lyon 假说,主要内容有:(1)正常的雌性哺乳动物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外一条失活;(2)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
因此表达是随机的,结果在杂合子中会出现嵌合现象(mosaic)。
例外:有袋类失活的X染色体全部是父方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如人在受精后的16天(5000-6000个细胞时)。
一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一旦失活,这个细胞的后代细胞中该染色体均失活。
Lyon假说虽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但不是全部,如人类中的44AXO型个体表现为Turner 综合症、44AXXY表现为Klinefelter综合症。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单条X染色体失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失活的染色体上存在失活区和非失活的。
如人类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AHF(抗溶血第Ⅷ因子)等是非失活的,而Xg血型基因是失活的。
巴氏小体的生物学观察,对于优生学中鉴别性别和预防性连锁疾病的发生,以及作为癌细胞核异常主要形态学特征之一鉴定癌细胞,有重要价值[1]。
人类X染色质小体的制备和观察
人类X染色质小体的制备和观察实验时间2016.12.06晚摘要:本实验利用传统的细胞生物学方法,通过选取女性和男性口腔上皮细胞,制备人类X 染色质小体装片,并进行观察,对X染色质小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辨别。
最后对奥运利用巴氏小体进行性别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引言1948年Barr发现雌性动物大多数组织中都存在着被碱性染料深染的小体,并称之为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
在之后的几年,Barr及其学生又相继研发了用皮肤活组织切片及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检测性染色质的技术。
国际奥委会曾用使用检测性染色质的方法防止“伪娘”参加女子项目。
从大量的观察、统计的数据中,Harnden归纳出一个细胞中性染色质数与一个个体中所含的X染色体数、倍性的关系:一个细胞中性染色质数(最大值)=X染色体数-倍性/2。
本实验利用传统的细胞生物学方法,通过选取女性和男性口腔上皮细胞,制备人类X染色质小体装片,并进行观察,对X染色质小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辨别。
最后对奥运利用巴氏小体进行性别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实验材料2.1实验材料每一个学生: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牙签,一次性水杯,镊子,解剖针。
每一组学生:引用矿泉水,固定液(95%乙醇:冰乙酸=3:1,装在染色缸中),蒸馏水;70%、95%乙醇,无水乙醇,45%乙醇,5mol/LHCl,记号笔;二甲苯,香柏油,镜头纸;石炭酸品红染液。
2.2实验步骤2.2.1获取实验材料取一干净载玻片,用记号笔在即将涂细胞的一面作个标记。
用水将口漱净,尽可能除去口中杂物。
然后用牙签钝头在口腔(颊内侧)用力刮取,弃去第一次得到的刮取物,在同一部位继续刮取以取得深层的表皮细胞,将刮得的细胞涂抹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反复几次,使玻片上的材料尽量抹厚些。
实验材料选自同学口腔上皮细胞。
2.2.1染色及制片在晾干的玻片上直接滴上石炭酸品红染料,染色10分钟,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的染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
人类X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摘要:本实验旨在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通过将人体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和毛囊细胞解离、染色等步骤制片,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即Barr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同时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以及为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地特点。
1引言: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和Bertram在一些雌猫神经原细胞核中, 发现在核膜内缘有一个染色较深的近似三角形的小体, 在雄猫中没有发现。
根据后来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个染色较深的小体和性别有关。
直到1971年巴黎会议上正式被命名为X 染色质。
以后的研究表明巴氏小体是一个异染色质化的失活的x 染色体。
在正常的男性细胞中只有一个X 染色体,是正常有活性的, 因此男性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
而在正常女性细胞中有二个X 染色体, 其中一个正常, 另一个异染色质化因此在女性细胞中可见到一个巴氏小体。
巴氏小体的个数= X 染色体个数一1 ,大都出现在核膜边缘。
性染色质在人类中,正常男性个体出现的比例约为1%,正常女性约为17-39%,在由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而引起的性别畸型( X O 除外) 患者的细胞中, 可见到一个或一个以上巴氏小体。
因而通过巴氏小体检查可鉴别胎儿的性别和诊断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疾病。
1961 年, 英国遗传学家Lyon 根据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发表了莱昂假说, 明确提出了单个X染色体随机失活从而在两性间保证X 连锁基因转录水平一致的论点, 并为现在的科学家所普遍接受。
普遍认为, 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与一个非编码RNA XIST 的大量且特异表达有关, 大量的XIST 顺式作用在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 引发了该条染色质的广泛甲基化从而导致异染色质的形成, 使其上的基因出现表达沉默现象。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和仪器:1)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牙签;2)硫瑾染液;3)1mol/L的HCl、蒸馏水;4)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和毛囊细胞。
人类性染色质小体的制备与观察
B.毛囊细胞(Hair follicle cell) 拔取一根毛根比较大的毛发(头发或其他部位,如手臂上的毛发均 可;如可能,尽量选用白色或浅颜色的毛发,这样在制片中就可减 少色素的干扰)。在一张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45%的醋酸,将 毛根浸渍其中。静置约5分钟,待毛根稍软后用镊子尖或解剖针尖 将外层毛囊的组织细胞轻轻刮下(用力太大,则可能将毛发上的色 素细胞一起刮下,影响制片效果)。弃去毛干。用解剖针将载玻片 上的组织细胞均匀摊平。摊平的材料在空气中晾干。
6.为什么Barr小体一般出现在核膜边缘?
四、实验步骤
1. 口腔颊部粘膜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刮取颊部粘膜上皮细胞(用灭菌玻璃片)→涂片(两片45°角)→60%冰 醋酸固定5分钟→吸去冰醋酸,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2分钟→压片→镜检 。
2. 发根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拔取带毛囊头发一段→45%冰醋酸解离5分钟→剥取毛囊→染色2-3分钟→ 压片。
表 性染色体组成与X 小体数目的关系 性染色体组成 性别 X小体的数目 XY 男 0 XO 女 0
XX 女 1
XXY 男 1 XXX 女 2 XXXX 女 3
2、莱昂假说 为什么正常男女之间的X染色质存在差异?女性两个X染色体上的 每个基因座的两个等位基因所形成的产物,为什么不比只有一个X 染色体半合子男性的相应基因产物多?为什么某一X连锁的突变基 因纯合子女性的病情并不比半合子的男性严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曾提出了一些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 其中比较著名的假说是由M.F.Lyon于1961年提出的Lyon假说 (Lyon hypothesis): 1.)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 在遗传上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 2.)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一经失活,其后代细 胞中该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 4.)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姓名系年级学号日期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摘要: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形成的呈异固缩状态,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在遗传学、细胞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实验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即Barr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以及为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地特点。
本实验中通过取人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与发根毛囊细胞进行硫堇染色、显微观察识别巴氏小体并进行计数,来描述巴氏小体的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性别人体细胞中的出现率。
引言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而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
他以更多的动物组织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有袋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包括人类)等动物的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同样显示这种性别差异。
Barr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巴氏小体。
Barr推论这种小体是由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衍化来的。
20世纪60年代前后,根据对性染色体异常病人的X染色体与X染色质数目的关系的研究发现,X染色质数等于一个个体的X染色体数减1。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一个X染色质是一条异染色质化的X染色,在间期其DNA的复制要比其他的染色体晚(Morishima,1962)。
在一个个体中,究竟是来自父本还是来自母本的X染色体失活,则是随机的,这种随机失活是生物体内的剂量补偿机制(Lyon,M.,1962)。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X染色质是一种包含结构基因的异染色质,这种异染色质通常称为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chromatin)。
因为X染色体的失活是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这一现象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释的疑点。
例如:是否所有组织的全部细胞中,在任何时间都存在这种X小体?失活的X小体是如何进行复制的?虽然对X小体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但目前X染色质的检查,在医学遗传的研究中,临床和法医诊断上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姓名摘要:X染色质(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口腔粘膜、头发根鞘细胞制备X 染色质,通过染色、压片等方法观察巴氏小体在细胞核内的分布及形态等特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观察与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X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以及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假说和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为遗传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达到了实验预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X染色质(巴氏小体)、口腔黏膜细胞、头发根鞘细胞1.引言X染色质小体(或称巴氏小体、性染色质小体、X小体等)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巴氏小体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出现异固缩现象,表现出浓缩、染色深、无活性的特点。
巴氏小体在细胞分裂期可形成正常的染色体形态,但复制时间比有活性的X染色体稍迟一些。
巴氏小体在正常女性体内是由女性两个X 染色体中的一个失活形成,位于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1~1.5 μm,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
巴氏小体在女性体内数量为X染色体数减1。
”1949年,Barr在猫神经元核仁附近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他仔细研究发现这种小体出现在大多出现在雌猫神经元中,雄猫的神经元中则极少出现,即这种小体与性别有关。
Barr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并推测小体是由两条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衍化来的。
他以更多的哺乳纲的代表性动物的不同组织做了观察,结果发现有袋类、偶蹄类、翼手类、食肉类、灵掌类(包括人类)的多种组织的体细胞中,同样显示这种性别差异(即雌雄二型现象)。
观察X染色质小体数在当时成为检测X染色体数是否产生变异的快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乙醇、5%醋酸,2%乳酸地衣红
实验步骤
取材: 漱口数次,尽可能除去细菌和食物残渣;
用洁净的牙签从口腔两侧颊部刮取粘膜,第一次刮取物弃去,将第 二、三次刮取物涂在干净的载玻片上。
固定: 滴加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或直接用乙醇)固定20~
30min/空气干燥
染色制片:1-2滴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5-10分钟(勿使干燥),加上
盖片,垫上滤纸用手指轻轻加压即可。
镜检:
实验结核膜内侧缘,形状 多样,多为半圆形,三角 形。
可计数细胞的标准:a:核较大, 轮廓清除完整,无缺损、皱褶, 染色清晰。b:核质呈细网状或 均匀的细颗粒状,无深染大颗粒 及细菌污染
X小体的形状
X小体:
油镜下可见X小体为一致密的浓染小体。 轮廓清晰,约1um,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 靠边内侧,其形态有三角形、卵形、扁 平形等。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核中X小体比例约 30%~50%,男性中则偶尔可见(2%), 且不典型。
作业及思考题
一.统计X小体的频率,画2~3个典型细 胞,示X小体的形态和所处部位
二.什么是剂量补偿效应?Barr小体分析 技术在人类遗传学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X染色质的形成过程
女性:XX 男性:XY
女性细胞内X染色体上基 因翻译蛋白质的量是男性 的两倍吗?
NO
不论细胞内有几条X染色体,只有一 条是具有转录活性的,其余的形成 异固缩的X染色质。
X染色质检查的临床应用
核膜
X染色质
性别的快速鉴定 胎儿性别鉴定
实验器具和药品
1.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
遗传育种学实验
实验八 人类细胞X染色质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人类细胞X小体的制备过程 识别X小体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实验原理
X染色质的相关知识:发现过程及基本形态 形成过程 临床应用
发现过程及其基本形态
1. 1949年Barr等在雌猫 的神经细胞中发现一 种浓缩小体,而雄猫 无。而且在其他物种 的雌性个体组织细胞 核中都有。因此X染 色质又称Barr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