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fa103cff5acfa1c7aa00ccda.png)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学习要求:◆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熟悉防火间距的作用和防火间距不足时的防火技术措施◆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及建筑平面布局中重点部位、场所的设置要求。
第一节建筑消防安全布局1、建筑选址考虑的因素2、建筑总平面布局(一)合理布置建筑(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筑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外墙凸出:凸出部分为外缘储罐、堆场:储罐外壁或堆垛外缘建筑建筑防火间距乙类厂房重要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乙类厂房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甲类厂房重要公共建筑不应小于50m甲类厂房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应小于30m单、多层戊类厂房戊类仓库按表的规定减少2m 单、多层戊类厂房民用建筑等同民用建筑丙、丁、戊类厂房的生活用房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6m 建筑类型防火措施防火间距两座厂房(甲类除外)较高+防火墙不限相同+一、二级+防火墙+屋顶1h甲类厂房较高+防火墙不应小于4m 丙、丁、戊类厂房不燃性墙+洞口面积≤5%+不正对防火间距减少25%一、二级厂房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甲、乙类不应小于6m较高+洞口+甲级丙、丁、戊类不应小于4m丙、丁、戊类厂房+民用建筑+一、二级较高+防火墙不限较低+屋面高15m+防火墙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1h 不应小于4m较高+防火墙+开口+防火措施(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改改生产和使用性质:降低火灾危险性,提高耐火等级调调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减普通外墙改防火墙,减少开口面积,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拆拆除陈旧建筑设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第三节建筑平面布置锅炉房、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用房独立建造、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d147234b35eefdc8d33303.png)
第一章总则1.0.2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3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1.0.3.1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1.0.3.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1.0.4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1.0.5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第二章术语2.0.1裙房 skirt building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2.0.2 建筑高度 building altitude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2.0.3 耐火极限 duration of fire resistance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4不燃烧体 non–combustible component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5 难燃烧体 hard–combustible component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6燃烧体 combustible component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7综合楼 multiple–use building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8商住楼 business–living building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
2.0.9网局级电力调度楼 large–scale power dispatcher’s building可调度若干个省(区)电力业务的工作楼。
《总平面布置》课件
![《总平面布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41ada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f.png)
ONE
KEEP VIEW
《总平面布置》ppt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总平面布置概述 • 总平面布置的影响因素 • 总平面布置的技术方法 • 总平面布置的实践应用 • 总平面布置的案例分析
PART 01
总平面布置概述
总平面布置的定义
总结词
总平面布设施、道路、绿化 等各个方面的平面布置。
功能性原则要求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建筑项目的功能需求, 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使生产、生活等活动有序进行;经 济性原则要求总平面布置应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安全性原则要求总平面布置应保证人员 和设备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可持续性原则要求 总平面布置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 发展。
PART 02
总平面布置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地貌
地形的起伏、宽窄、坡 度等对建筑物的布局和
朝向有影响。
气候条件
气温、降水、风向等影 响建筑物的朝向、间距
和通风。
水文条件
河流、湖泊、水库等影 响土地利用和建筑物布
局。
地质条件
土壤承载力、地下水位 等影响基础设计和建筑
选址。
建设条件因素
01
02
总平面布置的流程
总结词
总平面布置的流程一般包括确定设计目标、收集资料 、初步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施工图设计等步 骤。
详细描述
在总平面布置的流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包括 项目的功能需求、规模、投资预算等方面;然后收集相 关资料,包括地形图、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等;接着 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根据设计目标和资料进行构思和设 计;方案评估与优化是对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安 全性评估、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评价,并进行必要的修 改和完善;最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最终方案转化为具 体的施工图纸,用于指导施工。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ec67ed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3.png)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是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厂外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40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平面布置要求:(1)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2)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3)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消防控制室设置层数及要求:(1) 宜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2)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 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4)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对防火间距进行实地测量时,沿建筑周围选择相对较近处测量间距。
具体方法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岀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岀部分外缘算起。
建筑与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为建筑外墙至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的最近水平距离。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知识点详解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3972da58f5f61fb73666f4.png)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知识点详解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般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体量及火灾危险性等,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一、建筑选址(一)周围环境各类建筑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特别是工厂、仓库选址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企业和居民的安全。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二)地势条件建筑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条件。
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若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
生产和储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应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
(三)主导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
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例:某机械加工厂所在地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频率风向为西北风,在厂区内新建一座总储量15t的电石仓库。
该电石仓库的下列选址中符合防火要求的是()。
(2016真题)A.生产区内的西南角,靠近需要电石的戊类厂房附近地势比较低的位置B.辅助生产区内的东南角,地势比较低的位置C.储存区内的东北角,地势比较高的位置D.生产区内的东北角,靠近需要电石的戊类厂房附近地势比较低的位置【答案】C二、建筑总平面布局(一)合理布置建筑。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1c4100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4 总平面布置4.1总平面布置原则(1) 港口应按货种、吞吐量、装卸特点、泊位分工及客运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地划分作业区。
对于危险品及污染性最大的货物,宜单独分区。
(2) 作业区布置时,应考虑风向及水流流向的影响。
污染性的货物码头或作业区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风下侧。
危险品码头及作业区应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并与其他的码头和作业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 顺岸式码头的前沿线一般沿水流方向及地形等高线布置,并考虑扩建时的经济合理地连线顺直岸线的可能。
码头应有供船舶运转或回淤的水域。
同时必须考虑码头建成后对水流的改变以及岸坡稳定等的影响。
(4) 布置陆域时要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少拆迁。
陆域前方应布置生产性建筑物及必要的生产辅助建筑物。
其后布置生产辅助物,所需的房屋应合理地合并组合。
生活区的布置应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并宜接近作业区。
(5) 作业区内部,应根据装卸工艺和所需的码头库场、铁路、道路及其他的建筑物的数量与布置的要求,以近期为主、并考虑到发展的可能性合理布置。
(6) 作业中建筑物的布置应力求紧凑,但其相互间的距离必须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专业规范的要求。
4.2 船型尺度设计船型主尺度见表:表4-1 船型主尺度单位:m4.3 作业标准及作业天数4.3.1船舶作业标准船舶装卸及靠泊作业时允许的风、雨、雾及浪的标准为:风:≤6级雨:不大于中雨雾:水平能见度>1000m浪:横浪≤0.8m,顺浪≤1.0m4.3.2 码头年作业天数根据码头装卸作业标准,对影响港口作业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考虑风与雨的天数重叠等因素,自然条件影响码头作业的天数为35天,即本码头年作业天数为330天。
4.4 竖向设计4.4.1 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2.74 m(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设计低水位:-0.76 m(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极端高水位: 4.37 m(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极端低水位:-1.56 m(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4.4.2 码头前沿高程码头前沿高程应考虑当地大潮时码头面不被淹没,便于作业和码头前沿高程的衔接。
黄明峰-实务-教材精讲-消防基础知识第二篇1-4章
![黄明峰-实务-教材精讲-消防基础知识第二篇1-4章](https://img.taocdn.com/s3/m/005f109bc77da26925c5b0b8.png)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精讲班授课教师:黄明峰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二篇 建筑防火章节介绍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第二篇 建筑防火章节介绍第六章 安全疏散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第一章概述第一章 概述 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
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建筑被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建筑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建筑防火分区分隔、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等;建筑主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第一章 概述三、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四)防火分区分隔第一章 概述(五)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
(六)防烟排烟(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第二篇2015(37分)2016(37分)2017(37分)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分2分4分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3分3分3分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8分6分6分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4分4分4分第六章 安全疏散9分7分5分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1分2分2分第八章 建筑防爆2分2分2分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1分3分3分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4分4分4分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3分4分4分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物料状态评定指标火灾危险性大其余影响因素气体爆炸极限范围越大,下限越低比重和扩散性、化学性质活泼与否、带电性和受热膨胀性等自燃点越低液体闪点越低(蒸气压越高)爆炸温度极限、受热蒸发性、流动扩散性和带电性自燃点越低固体熔点越低反应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燃点越低评定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评定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评定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第二篇第二、三章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第二篇第二、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f6d9d0763231126fdb1115.png)
第十一章灭火救援设施
4分
合计
37分
2017年 4分
2分 7分 5分 6分 2分 2分 3分 4分 5分 40分
2018年 2分
5分 7分 1分 10分 0分 2分 1分 6分 2分 36分
2019年 1分
4分 3分 0分 5分 2分 0分 1分 5分 2分 23分
2020年 1分
各章平均分值赤磷
E.硝酸铜
【答案】ACE
24
【2017】下列存储物品中,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于甲类的有(
A.樟脑油
B.石脑油
C.汽油
D.润滑油
E.煤油
)。
【答案】BC
25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第一节 建筑分类 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三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第四节 建筑耐火等级
7
生产的 火灾 危险性 类别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1. 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 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 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甲 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
6. 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 应用部位
7. 洗涤剂厂房石蜡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
1. 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 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 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乙 4. 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 助燃气体 6.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 、纤维、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雾滴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课后章节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课后章节思考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04733482fb4daa58d4bbe.png)
课后章节思考题
中 教 人
育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 一 章 燃烧基础知识 1.如何理解燃烧的条件? 2.燃烧分为哪些类型? 3.固体、气体、液体燃烧各自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4.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括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 二 章 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按燃烧对象是如何分类的? 2.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有哪些? 4.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 三 章 爆炸基础知识 1.爆炸有几种类型? 2.爆炸浓度极限的概念是什么?其在消防中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3.粉尘爆炸的条件有哪些? 4.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5.常见爆炸引火源有哪些?
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类的? 3.储存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类的? 4.甲、乙、丙类生产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各有哪些? 5.甲、乙、丙类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各有哪些?
第 三 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建筑按使用性质是如何分类的? 2.高层与多层民用建筑按建筑高度是如何分类的? 3.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是如何分级的? 4.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包括哪几项? 5.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6.建筑耐火等级分为几个等级?与建筑构件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 四 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平面布置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歌舞厅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防火间距确定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4.防火间距不足时可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5.办公室等与甲、乙类厂房可否贴邻建造 ?有哪些措施要求? 第 五 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1.什么是防火分区?什么是防烟分区 ?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2.高层和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如何要求?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医院的病房楼、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分隔有什么要求? 4.中庭建筑有哪些火灾危险性?其防火分隔设计应满足什么要求? 5.设置玻璃幕墙时应满足哪些防火要求? 6.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时各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7.什么是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如何分类 ?各用在什么场所?防火门的设置应满足哪些要求 ? 8.什么是防火阀?在哪些位置需要设置防火阀? 第 六 章 安全疏散 1.什么是安全区域、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 ? 2.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哪些 ? 3.楼梯间的类型和应用场所有哪些?有什么防火要求? 4.消防电梯有哪些技术要求?哪些场所必须设置消防电梯? 5.封闭式避难层的消防要求有哪些? 6.如何确定建筑中需要疏散的人数? 7.如何利用百人宽度指标计算建筑的疏散宽度?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c65a7363186bceb18e8bb85.png)
第三节 交通运输
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的规划,应符合工业企业总体 规划要求,并应根据生产需要、当地交通运输现 状和发展规划,结合自然条件与总平面布置要求, 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且应便于经营管理,兼顾 地方客货运输,方便职工通勤。
工业企业外部运输方式,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技术 经济政策、外部交通运输条件、物料性质、运量、 流向、运输距离等因素,结合厂内运输要求,经 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采用管道、带式输送机、索道等运输方式时,除应充分利 用地形布置外,并应与其它运输方式合理衔接,形成协调 的运输系统。
第四节 动力公用设施
沿江、河取水的水源地,应位于排放污水及其它污染源的 上游、河床及河岸稳定而又不妨碍航运的地段,并应符合 河道整治规划的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位置,尚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高位水 池应设在地质良好、不因渗漏溢流引起坍塌的地段。
一、分期建设的工业企业,近远期工 程应统一规划。近期工程应集中、紧凑、 合理布置,并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
二、远期工程用地宜预留在厂区外, 只有当近、远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隔很短, 或远期工程和近期工程在生产工艺、运输 要求等方面密切联系不宜分开时,方可预 留在厂区内。其预留发展用地内,不得修 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
尾矿场宜靠近选矿厂,选择在建坝条件好的荒山、 沟谷,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尾矿自流输送。当 条件许可时,应结合表土排弃进行复垦。
第七节 排土场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在露天采场境界以外就近设置。对分
期开采的矿山,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设在 远期开采境界以内;条件允许的矿山,应设置内 部排土场;
五、地势较高,避免位于低洼积水地段。
第五节 居住区
第四章工厂总平面设计
![第四章工厂总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d102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5.png)
(4) 道路,散水坡,管线占地面积A3(m²) 此面积A3(m²)就是指工厂建,构筑物群之间纵横
通达得空场面积,其大小固然取决于建,构筑物占 地面积A1(m²)得大小及其形状,同时还与这三种面 积特性有关。
5) 建筑系数K1(%) 建筑系数K1就是建,构筑物与堆场,作业场占地
面积之与占全厂占地面积得百分率。
三、总平面设计得步骤
工厂总平面设计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初步设计与施工 图设计两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资料图与成品图两个步骤进 行工作。 (1) 初步设计
1) 方案图(总平面布置资料图) 2) 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初步设计成品图)
(2) 施工图设计
1) 工厂总平面施工资料图 根据对初步设计得有关审批意见,进行调整
第四章工厂总平面设计
第四章工厂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得内容,原则与步骤
一、总平面设计得基本内容 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以下5项内容:
1) 平面布置设计 2) 竖向布置设计 3) 运输设计 4) 管线综合设计 5) 绿化设计
二、总平面设计得原则与要求
总平面设计得主要依据就是审批得设 计任务书,厂址选择报告与厂址总平面布 置方案草图及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应当指出,全厂运输道路即设置在各区片之间,主干道应 与厂大门通连。
二、建、构筑物得布置位置 1、主生产车间建筑物得布置位置 主生产车间建筑物得布置位置就是决定全
厂 区布置得关键。应首先考虑布置在生产区得 中心地带。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辅助车间建筑物等得布置位置 辅助车间建筑物等得位置应靠近其服务得主车间
第三节 厂内运输
厂内运输就是工厂总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内 容 一、厂内运输任务
厂内运输得任务就是通过各种运输机械工具,完 成厂内库存与车间,堆场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得 货物分流。 二、道路布置得形式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022bc05acfa1c7ab00cc09.png)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横列式布局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纵列式布局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横列式布局的优缺点
纵列式布局的优缺点
优点:主要通道长且宽,副 优点:仓库平面利用率较高
通道短,有利于货物的取 缺点:存取货物不方便,对
存、检查;通风和采光条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适用范围: 一般来讲,固定型管理适用于非季节性货物、重点客户的货
物以及库存货物种类比较多且性质差异较大的情况; 季节性货物或物流量变化剧烈的货物,由于周转较快,出入
库频繁,更适应于流动型管理。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4)货位布置方式 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仓库平面和空间利用率,另
划分又是动态的。 库房、物料棚和货场的选择 楼库各层的使用分配 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物资品种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3)保管场所的布置 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是指在库房使用面积内,对各
布局要素的统一安排。所考虑的要素包括:通道、 收发货区、墙间距和垛间距的宽度(一般为0.5m)。 1)分区分类保管: n 按理化性质对货物进行分区分类保管 n 按使用方向或按货主对货物进行分区分类保管 n 分区分类保管的原则: 货物性质互有影响和相互抵触的不能同库保存; 货物保管要求温湿度条件不同的不能存放在一起; 灭火方法不同的货物必须分开保管; 作业手段不同的也不宜存在一起。
3、仓库内部空间布局 指库存货物在仓库立体空间上布局,其目的
在于充分有效利用仓库空间。 (1)布局方式: n 就地堆跺 n 上货架存放 n 架上平台 n 空中悬挂
第四章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仓库内部空间布局—架上平台
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06 课后题
![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06 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0ae3783b3567ec102d8a61.png)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三节建筑平面布置1.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A.0.95B.0.65C.0.75D.0.852.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A.2.5B.2C.1D.1.53.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m³。
A.4B.6C.5D.34.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m³,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房分隔;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防火门。
A.5 3 乙级B.1 3 甲级C.1 3 乙级D.5 3 甲级5.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的有关规定。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kV·A。
A.1060 530B.1260 630C.1300 650D.1280 6406.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防火隔墙和()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A.2 1.5B.2 1C.2.5 1D.2.5 1.57.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墙与厂房分隔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A.4.00h的防火B.4.00h的防爆C.3.00h的防爆D.3.00h的防火8.某歌舞厅布置在高层公共建筑的第四层,当该歌舞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每个厅、室的面积不应大于()㎡。
A.150B.200C.300D.4009.下列关于建筑的平面布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影院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B.幼儿园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C. 设置在乙类厂房内的办公室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并与厂房之间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防火墙上严禁开设任何门窗洞口D.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住宅部分与商业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10某20层住宅建筑,底部设计为商业服务网点,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有关规定,以下设置( )符合要求。
新编第四章工厂总平面设计精选文档PPT课件
![新编第四章工厂总平面设计精选文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dff488998fcc22bdd10d5a.png)
例: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的内 容、原则和步骤
一、基本内容 1、平面布置设计
2、竖向布置设计
3、运输设计
4、管线综合设计
5、绿化设计
❖ 工厂绿化是城镇绿化的一部分。 ❖ 现代化发酵药厂要求高标准卫生条件。
(GMP、FDA认证等)
❖ 主要内容:绿化方式选择、绿化区布置等。
例※2衡:诺生物科技 总平面图
衡诺总布局图(250亩)
※ 华药总厂、丽珠新北江等总平面
例布局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四、总平面布置的形式分类
1、总平面水平向布置
1)区带式布置(最常用): ❖ 以发酵/提取车间的定位布置,带起辅
助车间、动力车间的逐一布置。 ❖ 特点:中心突出,各区功能分明。
例:
2)周边式布置:
❖ 有时厂址地形不规则、或厂区两面以上 与城市主干道相邻,出于城市规划要求:
❖ 生产车间环绕在厂区四周,从厂大门处 开始布置,逐一布置辅助车间和动力车 间。
二、总平面设计的原则
三、总平面设计的步骤
1、初步设计阶段
2、施工图阶段
例:
(第一稿)
例:
(第二稿)
第二节 工厂总平面布 置的形式
一、工厂组成
二、厂区划分
三、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
例:诚志生物工程公司
2、辅助车间建筑物
❖ 应安排在服务对象的最近距离。
❖ 如:原料仓库应靠近发酵/提取车间; 水泵房、循环水站靠近发酵车间; 可布置厂区两侧。
第二篇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三)
![第二篇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三)](https://img.taocdn.com/s3/m/8251fb1528ea81c759f57890.png)
4.3 建筑平面布置一、布置原则1.建筑内部某部位着火时,能限制火灾和烟气在(或通过)建筑内部和外部的蔓延,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保护。
2.建筑物内部某处发生火灾时,减少对邻近(上下层、水平相邻空间)分隔区域受到强辐射热和烟气的影响。
3.消防人员能方便进行救援、利用灭火设施进行作战活动。
4.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建筑设备设置部位,能防止对人员和贵重设备造成影响或危害。
或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及时控制灾害的蔓延扩大。
【人防规范】4.2.4 下列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室,变配电室、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可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过30kg/㎡火灾荷载密度的房间等,墙上应设置常闭的甲级防火门。
2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墙上应设置常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应设置高150mm的不燃烧、不渗漏的门槛,地面不得设置地漏;3 同一防火分区内厨房,食品加工等用火用电用气场所,墙上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人员频繁出入的防火门应设置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常开式防火门;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当墙上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5)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民用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他库房。
经营、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
二、设备用房布置(一)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当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或屋顶上,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 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General layout and layout
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
熟悉防火间距的作用和防火间距不足时的防火技术措施
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及建筑平面布局中重点部位、场所的设置要求
学习要求:
第一节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风玫瑰”图也叫风向频率玫瑰图,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即风的来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