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建立一个规范的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程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依据:《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的管理。

四、责任:质量管理部组织质量领导小组成员对经营过程的风险管理实施负责。

五、内容:1.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化管理流程,用来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分为:风险启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审核、回顾,持续地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同时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

1.1.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2.公司成立了质量风险管理机构。

2.1.具体组织机构如下:组长:总经理副组长:质量负责人组员:各部门负责人2.2.具体岗位风险职责如下:2.3.实施步骤是指对药品的整个流通环节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2.3.1.风险排查:公司经营各环节岗位找出风险点。

2.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部分。

2.3.2.1.风险识别:是对已知或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的过程,是识别药品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即根据确定的风险,系统地收集、利用相关信息和经验(如:历史数据、理论分析、已知的见解、多方意见和风险承受者的利害关系),来确认存在的风险,指出将会出现的问题,即:“什么可能出现问题”。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进行收集、归类,将风险点汇总到质量管理部。

2.3.2.2.风险分析:是运用有关的信息和工具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估计(影响因素、范围、关联、趋势;额外的信息资料;根本原因等),进而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被及时地发现,以及造成的后果,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

它们分别分三级,分级标准如下:2.3.2.3.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应考虑证据的充分性。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引言概述: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为了指导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操作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风险识别:1.1 环境分析: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经济形势等因素,以识别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

1.2 内部审查: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

1.3 风险登记: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登记,包括风险名称、风险描述、风险级别等信息,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概率评估:对已登记的风险进行概率评估,即评估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确定其重要性。

2.2 风险影响评估:评估已登记的风险发生后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包括财务损失、声誉伤害、安全风险等,以确定其严重程度。

2.3 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概率评估和影响评估的结果,对已登记的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

三、风险应对:3.1 风险避免:对于高风险的风险,通过改变企业的策略、流程或者决策来避免其发生。

3.2 风险减轻:对于无法彻底避免的风险,采取措施来减轻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其影响的程度,比如加强内部控制、购买保险等。

3.3 风险转移:对于无法自行承担的风险,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者机构进行合作或者签订合同来转移风险责任。

四、风险监控:4.1 风险跟踪:对已应对的风险进行跟踪,及时了解风险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4.2 风险预警:通过对市场、政策等因素的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对企业产生的新风险,以便及时应对。

4.3 风险回顾:定期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总结: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文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方面的操作,匡助企业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企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企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一、引言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将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规范风险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制定本《企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二、背景企业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实现企业目标,保护企业资源和利益的管理过程。

规程的制定旨在准确把握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确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

三、风险管理原则1.科学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全面涵盖企业的各项活动和业务领域,确保对潜在风险的全面识别和管理。

3.持续性原则:风险管理应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持续不断地进行,防患于未然。

4.综合性原则:风险管理应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内部控制等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四、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与评估1.1 制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指导方针和方法,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工作机制。

1.2 设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责任人,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1.3 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综合利用内外部信息源,分析和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1.4 提炼和记录风险,建立风险档案,明确风险的各项属性和特征。

2.风险控制与应对2.1 制定风险控制和应对的原则和措施,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2 建立风险控制的机制和流程,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和阈值。

2.3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明确各类风险的具体处理方式和责任人。

2.4 实施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对风险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调整和优化措施。

3.风险监测与报告3.1 设立风险监测和报告的机制,明确监测和报告的频率和内容要求。

3.2 建立风险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3.3 编制风险报告,准确、清晰地记录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3.4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提出相应的预警和建议。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1、目的:对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进行控制。

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

3、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4、内容:质量风险: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评审等过程组成.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4.1风险管理的内容4。

1.1风险管理包括的内容有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评、风险沟通、风险审核、风险回顾等程序,持续地贯穿于经营周期。

4.1。

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即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将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2)可能性有多大?(3)问题发生的后果是什么?4。

1。

3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它包括风险降低、风险接受。

重点归纳为:(1)风险是否在可以被接受的水平上?(2)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消除风险?(3)在控制已经识别的风险时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 4。

1.4风险评审:在风险控制措施及风险控制结果进行评定,确认风险管理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对风险进行了适当并有效的控制。

以此来评价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适当性和收益性,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4.1。

5风险沟通:部门之间分享有关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各方之间可以在任何风险管理过程阶段进行沟通,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输出/结果应当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存档。

4。

1.6风险回顾:通过风险沟通,能够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4。

2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4.2.1风险管理的启动4。

2。

1.1确定问题和/或有关风险的疑问,包括确认风险可能性的相关假设;4.2.1.2 质量负责人负责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

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4.1-5.0
和设备设施造成严重危害的风险。
对质量管理体系有较大破坏,可能造成药品巨大损失,

使药品或系统主要功能失效,且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
3。1-4.0
并危及最终客户安全的风险。
对部分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导致有部分药品不符合要
中等
求。客户感觉到存在质量问题但不会影响用药安全的
2.1—3.0
风险。

对整体系统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需对药品进行挑选,
2、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的质量风险管理,涵盖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全过程。
3、职责
质量副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采购部、物流部、销售部、行政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定义
4.1。1质量风险:是指由于产品的质量原因导致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及伤害的严重性集合;
4.1。2质量风险管理:是指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
4。3。5风险审核、回顾:是风险管理流程的最后阶段,应该对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进行审核,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监控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结果。同时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定期回顾,每年一次。
1)风险审核由质量副总经理组织,风险管理小组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对质量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再评估,或者采取特定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3)必要时可组织直接启动风险项目.
4。2.3风险管理小组副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职责:
1)负责组织风险的评估;
2)协助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做好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审核等工作。
4.2。3风险管理小组各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搜集潜在危险源、危害或风险评估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数据,并向本部门成员讲解整个项目的情况,帮助成员了解整个项目;

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内部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内部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内部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

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资产管理机构在进行信用业务时面临的风险。

为了确保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有效运作,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内部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1. 内部操作规程:
-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购买和销售:规定了何时、何地以及以
何种方式购买和销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 估值和定价:确立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估值方法和定价原则,确保估值准确、公正。

2. 风险管理制度:
- 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购买的信
用风险缓释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运作。

- 多样化投资:分散投资组合风险,降低因单个信用风险缓释
工具发生违约或其他风险导致的损失。

- 信用风险监控和报告:建立监控系统,及时监测持有的信用
风险缓释工具的变化情况,制定风险报告,向高层管理层汇报。

此外,资产管理机构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应公司内部情况的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同时,还需要与监管机构保持沟通,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引言概述: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企业为了规范风险管理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

一、风险识别1.1 潜在风险的识别企业应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出可能对业务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市场、竞争、法律法规、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1.2 风险事件的识别企业应建立风险事件的分类和归档系统,及时记录和分析发生的风险事件。

通过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的本质和特点,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1.3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应积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对风险的看法和需求。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识别风险,并制定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企业应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对每个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量化和定性的方法,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和监测提供依据。

2.2 风险源的评估企业应对每个风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产生风险的原因和机制。

这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3 风险事件的潜在损失评估企业应对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进行评估。

这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声誉损失、法律风险等方面的考虑。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风险控制和应对提供指导。

三、风险控制3.1 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包括风险的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等不同的控制方式。

策略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可行性等因素。

3.2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企业应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工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减少和防范安全风险对组织和员工造成的影响。

一个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1.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利用风险评估矩阵等工具来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2. 安全风险分级:将已评估的安全风险按照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方法是采用五级或三级分类,如高、中、低或红、黄、绿。

3.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确定:根据安全风险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如加强监测、安装报警设备、提供培训等。

4. 安全风险管控计划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管控计划,包括具体的管控措施、责任人、时间表和预算等。

5. 安全风险管控执行和监督:实施管控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6. 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定期对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

7. 信息共享和反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相关人员提供安全风险信息,并鼓励员工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

8. 培训和宣传:为员工提供安全风险管控的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具体的工作制度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岗位职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风险管理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内部岗位职业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

适用于公司所有岗位的职业风险管理。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来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确保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来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确保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2. 综合管理:岗位职业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需全面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

综合管理:岗位职业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需全面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

3. 科学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岗位职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科学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岗位职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岗位职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和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岗位职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和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职责和义务1. 公司负责人要加强对岗位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各部门负责人要贯彻执行岗位职业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

3. 员工要遵守岗位职业风险管理规程,设备使用必须符合操作要求,遵守安全操作规定。

4.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岗位职业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报告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四、岗位职业风险管理的流程1. 识别:对岗位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风险因素。

识别:对岗位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风险因素。

2. 评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对职业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明确其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评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对职业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明确其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3. 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和消除职业风险。

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和消除职业风险。

4. 监测:定期对岗位职业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定期对岗位职业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限额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操作风险,提升全行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促进本行高质稳健长效发展,依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操作风险限额管理指针对操作风险重点关注领域制定关键风险指标,设定指标限额值,通过对关键风险指标的定期、连续的监测分析,预警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隐患,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的各项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商业银行总行及辖属各机构,附属机构纳入并表管理。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总行法律与合规部是操作风险限额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建立本行操作风险限额管理及预警体系,制定并完善本行操作风险限额管理相关制度。

(二)负责牵头组织建立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库,包括监测指标和指标限额值。

(三)负责牵头组织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及指标限额值的调整工作。

(四)负责全行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工作。

(五)负责监督关键风险指标超限应对措施的执行。

第五条总行风险管理部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操作风险限额管理职责包括:(一)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及限额值的建立和调整。

(二)负责监督超限应对措施的执行。

第六条总行各部门是各条线操作风险限额管理的直接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本条线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并确定指标限额值。

(二)负责本条线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和指标限额值的调整。

(三)负责本条线操作风险关键指标的监测,并按照监测频率,向操作风险管理牵头部门报送指标监测结果及结果分析。

(四)负责提出超限应对措施并组织落实。

第七条各分支行是操作风险限额管理相关关键风险指标基础数据的采集机构及本机构操作风险的直接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一)配合总行相关条线部门提供需手工取数的监测指标基础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根据本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本机构的操作风险限额管理实施细则,并向总行法律与合规部报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药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二、定义1. 药品质量风险:指药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药品质量有关的损失或危害。

2. 风险评估:指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评估出药品质量风险的可能性及程度,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控制: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或减小药品质量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三、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流程1. 风险识别根据药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逐一分析可能存在的药品质量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来源、贮存条件、制剂工艺、药品配送、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2. 风险评估以药品质量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对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各个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及程度,确定药品质量风险的优先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确保生产出的药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规定;(2)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审核体系,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和规定;(3)加强药品制剂工艺管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和规定;(4)建立完善的贮存条件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或变质;(5)加强药品配送质量监管,确保药品在运输、配送过程中不受损坏或变质;(6)加强药品使用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的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指导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风险监测建立药品质量风险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效果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

四、质量风险管理实施要点1.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责任人,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相关部门应积极合作,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网络。

2. 加强人员培训对质量风险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风险关注和识别的能力。

风险管理安全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安全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来规范工作行为,降低风险,保障安全。

一、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目标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以最小的代价和损失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目标是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1.明确责任: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之前,应明确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例如,企业中的安全主管、部门经理、员工等都应有相应的责任。

明确责任可以使人员在工作中有所依靠,知道具体应该做什么,避免凭空推卸责任。

2.风险识别和评估: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时,首先需要对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可以通过流程图、风险矩阵等方式进行,全面了解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3.制定具体措施: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措施。

例如,对于机械操作,可以规定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限制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在必要时提供特殊的培训等。

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4.流程监测和改进:制定好安全操作规程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改进。

及时收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并进行反馈和改进。

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规程,才能保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1.安全意识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应急处理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组织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设备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别是涉及到高风险的设备,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确保其在工作中不出现故障。

3.隐患排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风险。

4.操作风险分析与评估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4.操作风险分析与评估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福建省宁德市华港饲料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文件
AQ/HG AQWJ032-2015
操作风险分析与评估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实现厂区操作风险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评估,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要求,对本公司操作规程风险进行规范管理,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风险分析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2.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
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三、评估操作流程
评估流程:风险点梳理、制定控制措施、组织落实、风险损失统计、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等活动过程。

四、控制措施和风险控制
4.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4.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4.3风险评价结果由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福建省宁德市华港饲料有限公司
2015年4月26日。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步骤、监测与评估、应对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定义1.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指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保障安全、保持稳定发展而制定的一套操作方法和程序。

1.2 它包括了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应对等环节,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制定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特点进行定制化,不能一刀切。

二、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重要性2.1 有效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减少损失。

2.2 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2.3 合理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实施步骤3.1 首先是风险识别,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

3.2 接着是风险评估,对已经确定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3.3 然后是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计划,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四、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监测与评估4.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规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2 监测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规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4.3 同时,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五、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应对措施5.1 当风险发生时,企业需要立即启动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5.2 应对措施应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精准的选择和执行。

5.3 同时,企业还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对企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不断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1. 简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流程和具体措施,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2. 质量风险管理原则2.1 领导重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纳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科学识别:通过风险识别技术和方法,准确识别潜在的药品质量风险。

2.3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药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为优先处理提供依据。

2.4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药品质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5 持续改进:定期回顾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操作的提升。

3.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3.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旨在发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药品质量风险。

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和文献,了解行业风险和潜在问题;•审查现行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风险识别的数据库,对已知的风险进行记录和更新。

3.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出的药品质量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已知的风险和行业标准,制定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利用评估结果,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排序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3.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药品质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分配和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风险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大地纺织纺织有限公司安全会议管理制度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传达上级安全指示精神,计划、布置、总结、评比我公司安全工作,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寿光大地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公司。

3。

公司安委会的会议具体分为年度会议、半年会议和月会议,会议召开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安委会举行会议时,在家公司级领导都要参加会议,听取安全工作汇报,研究布署安全生产工作.各车间、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均要参加,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5. 安委会会议召开内容分为:5。

1 传达、贯彻中央及地方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文件及最新的劳动安全卫生法令、法规。

5.2 审定、分解考核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听取安全部门的工作汇报、情况反映和工作总结.5.3 研究解决重大隐患,且在会上提出对策,拟定解决的办法及防范措施,协调各部门在隐患处理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指定隐患整改的具体负责人及隐患整改的要求和期限。

5。

4 通报他人事故教训;审议企业的重大事故,审定并通过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决定和通报.5。

5 公司级领导布置全公司性安全生产活动或作安全工作报告。

6。

公司安委会会议必须有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内容、参加人员等方面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 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减少事故隐患,促进各车间、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寿光大地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公司。

3。

企业实行车间(部门)或班组自检、“青安团岗”互检、综合办人员专检的三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 每月28日为我公司安全活动日,各车间、部门要对各自责任区内的安全工作进行认真检查。

公司部由综合办组织有关人员对各车间、部门进行检查考核,着重检查企业的重点部位,安全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制止“三违”行为,发现和查明事故隐患,并将所查隐患以隐患整改指令书形式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车间,督促其按时按质整改。

5.综合办专职人员不定期地对各车间、部门进行安全专检,发现问题及时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考核和验收;责任部门必须按时按质将隐患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综合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纺织纺织有限公司安全会议管理制度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传达上级安全指示精神,计划、布置、总结、评比我公司安全工作,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寿光大地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公司。

3.公司安委会的会议具体分为年度会议、半年会议和月会议,会议召开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安委会举行会议时,在家公司级领导都要参加会议,听取安全工作汇报,研究布署安全生产工作。

各车间、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均要参加,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5. 安委会会议召开内容分为:5.1 传达、贯彻中央及地方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文件及最新的劳动安全卫生法令、法规。

5.2 审定、分解考核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听取安全部门的工作汇报、情况反映和工作总结。

5.3 研究解决重大隐患,且在会上提出对策,拟定解决的办法及防范措施,协调各部门在隐患处理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指定隐患整改的具体负责人及隐患整改的要求和期限。

5.4 通报他人事故教训;审议企业的重大事故,审定并通过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决定和通报。

5.5 公司级领导布置全公司性安全生产活动或作安全工作报告。

6. 公司安委会会议必须有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内容、参加人员等方面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 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减少事故隐患,促进各车间、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寿光大地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公司。

3. 企业实行车间(部门)或班组自检、“青安团岗”互检、综合办人员专检的三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 每月28日为我公司安全活动日,各车间、部门要对各自责任区内的安全工作进行认真检查。

公司部由综合办组织有关人员对各车间、部门进行检查考核,着重检查企业的重点部位,安全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制止“三违”行为,发现和查明事故隐患,并将所查隐患以隐患整改指令书形式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车间,督促其按时按质整改。

5.综合办专职人员不定期地对各车间、部门进行安全专检,发现问题及时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考核和验收;责任部门必须按时按质将隐患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综合办。

6. 班组互检工作由公司生产办自行组织安排,每月互检应不少于一次,并按规定填好“互检表”。

对所查出的隐患,公司团委应逐条进行跟踪考核,直至整改完毕并将“互检表”反馈给综合办。

7. 各车间、部门每周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自检不少于一次,并对所查隐患自行整改;应按规定填好“自检表”,综合办派人不定期到各车间、部门抽查,检查发现不执行安全自检工作的车间、部门,取消其当月安全奖。

8.车间、班组、机台每天班前和班后应对所属库房、责任区、机台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

9.对安全专检、互检、自检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责任部门无特殊原因逾期不改的,取消其当月安全绩效得分。

大地纺织企业安全技术教育制度1.加强全体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自保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寿光大地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公司。

3. 企业要用各种形式和宣传工具不断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有关安全技术、技能,自觉遵章守纪,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

综合办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考核,促进职工的安全学习。

4. 新进公司的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均要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工种调换和复工人员应进行重新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5. 各车间技术改造后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应由主管部门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由技术负责人对管理干部、工人进行新操作法的培训后才能投入生产。

6. 对司叉车工、电工等特殊工种,要依照国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规定,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经市劳动局考试合格、发给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特殊工种人员应定期进行复训,复训成绩不合格者应予调离特殊工种岗位。

7.发生重大以上事故或发现重大以上事故隐患,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或事故隐患发生。

8. 每年应组织各车间、部门的专职安全员和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进行1-2次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

9. 选派安全专职人员参加国家、省、地劳动部门组织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知识技能培训。

10. 对于违反安全技术教育制度的车间、部门,将取消其当月安全奖;因此酿成责任事故的,将追查责任部门领导者的领导责任。

大地纺织安全管理制度事故管理1. 总则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各类事故,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包括设备事故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和立销案制度及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1.3 本制度适用于寿光大地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公司。

2.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2.1 为减少各类设备事故,积极采取事故防范措施,保障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制定本制度。

2.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各种“三违”行为,防止事故发生。

2.3 设备管理应着眼“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坚持先维修后生产,杜绝设备带病运行,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2.4 设备事故的分类:事故按损失程度分,可分为记录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1)记录事故即为火警,损失在100元以内,停台不超出1小时,即可恢复正常生产的事故。

(2)一般事故损失在1000元以内,停台不超出4小时。

(3)较大事故损失在1000元—3000元以内,停车超过8小时。

(4)重大事故损失在3000元以上,停车超过24小时。

(5)特大事故损失在10000元以上。

2.5 事故处理:①设备发生事故后,责任部门应保持现场,立即报告。

②生产办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措施,认真处理。

③事故处理应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广大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④事故责任部门应在3天内将事故报告单交设备科。

3.事故隐患整改和立销案制度3.1 为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力度,督促责任部门按时按质完成整改,制定本制度。

3.2 各车间、部门应坚持自检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自管的“三自”活动,寻查、整改事故隐患,并将所查隐患及整改结果填入自检表中上报综合办。

3.3 对上级部门或公司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及安全部门的专检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由综合办发出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限其所在部门按时按质进行整改,并由综合办督促执行。

3.4 对于公司区、分公司及多种经营各公司的事故隐患,由综合办填发不安全因素整改指令书,一式两份,限其所在部门按期整改,整改后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填写整改情况并加盖部门公章,及时送达综合办。

立案日期为综合办送达整改书的日期,销案日期以综合办验收章的签字日期为准。

3.5 对本部门无法独立解决的事故隐患,部门安全领导应及时行文向综合办和分管公司领导汇报,由公司部责成各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保证整改质量。

3.6 对在自检、互检、专检中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责任部门除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整改外,还应上报分管公司领导和综合办,再由综合办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7 对专检、互检、自检中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整改率应分别达到90%和100%;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责任部门应采取可靠的临时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并订出计划限期解决。

3.8 对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按质进行事故隐患整改的车间(部门),将扣其部门责任人绩效每项次5分。

4.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4.1为了及时报告、调查统计和处理我公司的生产、设备事故和伤亡事故,加强事故防范的责任性,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4.2 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3 事故报告4.3.1 生产事故:生产过程中因违反有关安全规定造成的生产事故除上报质管部门外,还应及时上报综合办及分管公司领导。

出现重、特大事故时,职能部门应上报市安监部门。

4.3.2 设备事故:高低压配电室、压力容器等动力设备发生事故时,除上报设备科外,还应上报综合办和分管公司领导。

出现重、特大事故时,职能部门应及时上报市安监部门。

4.3.3 伤亡事故:①轻伤事故:员工在生产工作中负伤时,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综合办或分管副公司长。

②重伤及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发生此类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或最先发现人员应立即或逐级报告公司长或分管安全的副公司长。

公司长或分管安全的副公司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4.4 事故调查4.4.1 事故调查组成员的条件:①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特长。

②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4.2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①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②确定事故责任者。

③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④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4.3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4.4.4 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情况后,若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的责任者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市劳动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若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级劳动部门裁决。

4.4.5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4.5 事故处理4.5.1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部门负责处理。

4.5.2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而导致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5.3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对直接责任人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5.4 在调查、处理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打击报复的,由公司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5.5 发生各类事故,各职能部门和责任部门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即查不出原因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5.6 事故处理中对事故责任者必须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不能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罚;以纪律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4.5.7 事故发生后,各职能部门要分工整理,建立事故档案,如事故现场检查记录、旁证材料、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仪表记录、调查材料、会议记录、登记表及事故报告书等。

4.5.8 一般事故处理应在90天内结案;重、特大事故处理应在180天内结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