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十个问题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宋冬林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其意义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能否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变,关系到整个经济结构和产业能否实现历史性提升和跨越,关系到地区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也关系到民族工业振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一五期间国家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实施156个大型项目形成的,是以重化工业和基础工业为特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密集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多数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囿于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沉重的历史包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能应对竞争的冲击,不能满足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企业经营机制僵化,观念陈旧,设备落后,技术老化,产品积压,生产经营步履艰难,效益大幅度下滑。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在体制转换和产业调整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隐患。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基础原材料和资源加工工业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产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夕阳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一、二产业。
由于对资源的长期无节制开发,东北地区的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或正在丧失殆尽。
如辽宁省的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大都进入衰老期,煤炭虽有一定储量,但老矿多,尾矿多,资源不足。
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相对应,所有制结构也不合理。
在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约占70%左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品结构不合理,呈现“四多四少”的特征,即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低能耗、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大路货多,精品名品少。
多数老企业都是在“一五”或“二五”期间建立的,有的甚至是日伪时期建厂的。
这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超负荷运转,早已进入更新改造期,但是由于技改欠账太多,设备严重老化,工艺十分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污染严重。
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尽管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但近年来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接下来将探讨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1. 经济结构单一:东北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重工业和重化工业,特别是钢铁、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型产业。
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东北地区对资源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并容易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北地区需要转变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以降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2. 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一直在持续减少,并且老龄化程度较高。
这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北地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鼓励人口流入,通过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等吸引外来人口; 加强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养老院、护理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
3.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
在城乡差距方面,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地区差距方面,东北地区的各个省份之间也存在差距,要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提高整个东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4. 环境污染:由于大量的重工业和燃煤发电厂,东北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不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北地区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污染物排放较大的行业的依赖。
此外,应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的能力,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5. 教育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教育和科技水平相对滞后,高技术人才匮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加强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导,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产能过剩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就业或迁往其他地区谋生,导致了劳动力流失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吸引人才和促进人口流动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薄弱。
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培育,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等。
同时,东北地区也积极寻求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合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 06-06-26 09:46: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
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深入探索“东北现象”的成因及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对策,不仅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而且对实现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面临的困难1、经济增长乏力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内先进地区,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上看,初期的特点表现为周期性振荡,即当全国经济形势较好时,东北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而当全国经济紧缩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以来,这种周期性振荡已经转为近乎持续下降,即表现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
如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过去多年居全国首位,享有“辽老大”的美誉,但近年来已降到全国第10位左右。
据统计,1980年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为440亿元,占全国的8.8%,同期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仅为224亿元,占全国的4.5%。
到了1996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097亿元,占全国的9.0%,同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897.5亿元,几乎与广东一省持平。
这就明显看到东北老工基地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
从微观层面上看,东北三省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扭亏乏力。
2、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首先,对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的优势逐渐消失。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内部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先行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等,一度占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尤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缺乏动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东北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发展滞缓。
然而,随着国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出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积极稳定的方向。
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升。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创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展望1.发挥地利人和优势,重点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地处中国边疆,地跨华北和东北,是中国距离世界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工业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机遇,有效提升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实现从速度变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跃升。
2.加强创新引领,提高科技含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由大而精、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再到传统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
因此,东北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东北工业的特点以及发展的措施。
东北工业的特点以及发展的措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市场不断完善的同时,产业结构布局也逐渐优化发展,有效解决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民生问题。
但是当前东北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升级,提升东北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吸引外资的同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从而为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活力。
本文主要研究东北老工业地基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
东北在振兴政策的引导下,各项基础设施的条件基本改善,并有效促进了东三省的就业发展。
同时,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革新,东北市场经济的总量也逐渐增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东北的经济依然处于落后的态势,需要相关单位制定科学的经济引导政策,全面升级东北的产业结构,从而有效打破地域不平衡的发展现状。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一)逐渐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虽然与对外开放贸易港口城市相比,东北地处内陆,并没有大型的港口航运枢纽。
辽宁省的滨海大道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都成了东北对外贸易往来的核心。
除此之外,以长春为枢纽,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都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
再加上东北毗邻了俄罗斯,俄罗斯商品店在东北遍地开花,东北企业的产品也成功驻俄,年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引导下,东北地区已经有一大批产业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中,技术品质、生产服务水平以及制造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强化了风险的自控能力。
作为重工业产业基地,东北的大型制造业包括大型铸锻件、机床高速加工中心和大型变压器等项目的市场,均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其优势也正在壮大和蔓延。
代表产业包括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阳机床、大连船舶、北方重工、哈电集团以及长春轻轨交通等。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
东北⽼⼯业区的兴衰与发展东北⽼⼯业区的兴衰与发展【摘要】⼀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与它的地理位置、⽓候⽔平、矿产资源、⼈⽂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3年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业基地的振兴战略若⼲意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2007年8⽉正式发布,标志着东北⽼⼯业基地振兴⼯作进⼊新阶段。
那么,在接下来的⽂中,我将带领⼤家了解东北⽼⼯业基地的兴衰进程和再次发展的优劣势。
关键词:东北⽼⼯业、经济发展、⼯业结构、资源、振兴、合作东北地区简介: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北,是⼭海关以北,漠河以南,乌苏⾥江以西的⿊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所说的⼤东北,还包含了内蒙古的蒙东地区。
⼤东北,三⾯由⼤⼩兴安岭和长⽩⼭环绕,⼴阔的平原地区则穿插排布着松花江、嫩江以及辽河等数条河流。
世界上著名的三⼤⿊⼟地之⼀,就在这⽩⼭⿊⽔之间。
“棒打狍⼦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过去,东北⼈总是乐于⽤这样的词句来描绘这⽚富饶的⿊⼟地。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然地理单元完整、⾃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雄厚的⼤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的地理与⾃然资源:东北地区南北跨越17个纬度,东西横贯20个经度,呈三⾯环⼭、中部敞开的地表结构。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积最⼤的区域,⾃然景观以森林和草甸草原为主;⼟壤类型复杂,⿊⼟为其代表性⼟壤,是世界著名的三⼤⿊⼟地分布区域之⼀。
东北三省⼟地总⾯积约占全国的8.3%,2002年全区耕地⾯积为21.5万平⽅千⽶,占全国耕地总⾯积的16.68%;⼈均耕地⾯积0.309公顷,是全国⼈均耕地⾯积的3倍。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分布⼴,种类繁多,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全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中型矿床。
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位的有⽯油、铁、⾦、镍、锰、钼、菱镁、⾦刚⽯、⽯墨等;居全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膏、⼤理⽯等。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面临着新的转型和发展之路。
然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区,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大环境的需求和要求。
如何面对这一难题,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该如何实现?一、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1.重工业井喷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区,其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重工业的兴起和井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该地区的许多城市,比如大连、沈阳、长春等都曾出现过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要求,经济转型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2.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辽宁省。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人口结构不合理,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使得这一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资源缺乏东北地区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煤炭和钢铁方面,而这些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在留给东北地区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中,资源短缺将成为摆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需要借助创新和技术革新来解决。
二、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1.推动绿色经济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在东北地区,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所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去年下半年,辽宁省成功组织了首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使生态环境良好,投资青年发展的力量,有助于东北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东北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已成为了经济转型所必须的一步。
东北地区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壁垒,融合发展产业链,加强与全球创新系统的联系,形成现代创新型经济体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而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却面临着落后、转型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
一、成就1.产业结构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过程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比如辽宁省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改善发展环境。
2.技术创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黑龙江省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创新创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策略。
吉林省大力推进与俄罗斯、朝鲜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吸引外资外企进驻,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应对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减免、人才补贴、项目资金支持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2.加大投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地方发展新兴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发展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地方创业就业,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4.推动“双创”政策:推动“双创”政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创业创新,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5.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必须努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真正振兴。
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
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本文回顾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人才支撑;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标签:老工业基地;成就;问题;振兴对策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就回顾东北,在清朝之后被用来当做“满洲”的代名词,我国曾以东北为重要工业发展的起点,可以说东北曾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体制与结构矛盾越发明显,并且老化的技术与设备也制约着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相比发展迅速的地区,发展活力不足,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所有制结构单一,逐步拉开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国家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策略,这是东北地区经济得以加速的必要途径,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所以,我国在2003年的秋天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隔年4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成立。
截至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经济增长持续加快。
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农业的增收为农产品的加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固有资产的增长也遏制了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下滑势头,居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
二是基础设施普遍完善。
交通方面,铁路、高速公路、码头建设;能源方面,水电、核电建设,包括农牧,邮电通信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快推进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障了东北地区的后续发展。
三是体制机制得到创新。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引进先进技术,推进重大项目落户,加强市场监管和工业信息化,完成了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企业的联合重组步伐,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
四是民生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推进城镇化使城乡面貌发生变化,使百姓享有更多的福利,看病、住房、子女教育,都变得更方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使百姓心里有底,国家对农业税的减免、补贴,对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的惠民政策,都在为民生造福。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指针对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过程。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地区曾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但随着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逐渐遇到了困境。
为了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成就1.调整产业结构:为了摆脱对重工业的依赖,东北老工业基地采取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举措。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等产业,为地区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2.提升科技水平: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了科技投入,提升了科技水平。
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并且,东北地区还加强了产学研结合,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
3.优化投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东北老工业基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投资环境。
简化审批手续,减少政府干预,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落户并投资。
这些投资为地区带来了新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4.加强国际合作: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拓宽市场渠道。
与俄罗斯的跨境合作、中欧班列的开通等合作举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应对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业,并且提供扶持和培训等服务。
2.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府效能。
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为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
4.加强人才培养: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并且通过引进人才和开展培训,提高地区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及其应对措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指的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工业中心,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它们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
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外商投资。
例如,政府扩大了外资准入的范围,降低了外商投资的门槛,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政策,例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园区。
这些措施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三,政府加强了对就业市场的引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例如,开展职业培训、推出购房补贴等措施,以鼓励人们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创业。
同时,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为这些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最后,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力度。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集中地,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闭锁、搬迁等措施,同时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保护。
总结来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力度,通过加强投资、扩大外商准入、促进就业、治理环境等措施,实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方案
2024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方案引言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2024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发展。
一、产业升级与转型1. 提升制造业水平(1)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
(2)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3)支持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 加强创新创业(1)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2)鼓励创新创业人才返乡创业,提供税收优惠和人才奖励。
(3)加大科技创新基金的投入,支持科技研究和技术转移。
3. 发展现代服务业(1)培育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
(2)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
(3)支持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1)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交通能力,缩短与其他地区的交通距离。
(2)推动智慧交通建设,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 建设智慧城市(1)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 发展绿色能源(1)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2)推动能源生产、传输和利用的节能技术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1.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1)增加高等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
(2)加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吸引优秀人才留在东北地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令人兴奋的辉煌目标。
而一直依赖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的重新雄起,实非一件易事。
目前,东北地区想要走上振兴之路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阻碍:粗放型增长的方式还大量存在;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模式对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危害;产业机构不合理导致发展缓慢;执法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必须加以解决的。
因此,对于老工业基地来说,重振雄风必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老工业基地的重新振兴才有意义,才会实现。
关键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主要形成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初期,基于当时国家战略角度的考虑,将前苏联帮我国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中的58个安排在东北三省,而这些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机械、石油、化学和冶金等行业。
这就奠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重工业的基础。
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而1990年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逐步扩大。
对此,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决定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风,而传统的东北地区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显然不能带来老工业基地的再度崛起,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未来之路。
二、文献综述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系统工程,衡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际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的度量和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和建立了一些评价指标,但并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
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建立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标(HAI);联合国际化与开发署(YNDP)所建立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由世界银行资助,Daly和Cobb所制定的可储蓄发展经济福利指标;Pfliegner等提出的绿色人文发展指数等等。
东北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北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东北工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东北工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东北工业的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的重要支撑区域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北地区以其较为集中的工业布局,在诸多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工业政策的调整,东北工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东北工业的结构问题。
传统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占据了较大比重,而这些行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时受到了冲击。
同时,这些行业还面临着技术陈旧、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东北工业需要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其次是东北工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东北地区的工业布局中,沈阳、大连等地相对较为发达,而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发展落后。
这不仅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还制约了东北工业整体的发展潜力。
因此,东北工业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此外,东北工业还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对东北工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经济下行周期使得市场需求减弱,企业利润受损,增长压力加大。
因此,东北工业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发展策略,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未来,东北工业的发展有望取得一系列变化和突破。
首先,东北工业将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东北地区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东北地区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其次,东北工业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东北地区的整体提升。
同时,东北地区还将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外贸出口的增长,增强对外开放的程度,提升整体竞争力。
另外,东北工业还将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从衰落到复兴:东北重工业的故事
从衰落到复兴:东北重工业的故事东北重工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那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东北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成为中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的重工业逐渐陷入衰落和困境。
然而,近年来,东北重工业的复兴之路正在进一步展开。
首先,我们要了解东北重工业衰落的原因。
一方面,中国经济布局的调整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东北地区逐渐失去了独特的优势。
另一方面,过去的发展模式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方面显得不可持续,这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工人下岗增加了社会压力,给东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然而,在逆境中,东北地区找到了新的出路。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东北地区开始通过创新和转型来重塑自己的重工业。
首先,东北地区重工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东北地区企业开始开展自主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这种转变不仅有效地改变了东北重工业的竞争力,而且为中国工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在转型升级中,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高耗能、高污染型产业逐渐淘汰,而环保技术和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通过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东北地区的重工业逐渐摆脱了环境负担,实现了跨越式的转型。
此外,政府政策的支持也为东北重工业的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工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为东北地区重工业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减税减费、优先审批等,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东北地区,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要实现东北重工业的真正复兴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首先,东北地区在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
其次,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培育更多的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
最后,东北地区还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都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东北地区却是一个例外。
作为中国经济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经一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经济却陷入了低谷。
很多人认为,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老鼠仓”,但是实际上,这里也有很多的机遇和潜力,只是需要挖掘和发掘。
为了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我们需要探讨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产业转型、智能制造、人才引进等等。
一、产业转型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而且这里也拥有很多产业基础。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这里的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在传统产业方面,东北地区应该加快促进煤炭、钢铁和其他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
其次,在新兴产业方面,东北地区应该重视机器人、新能源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加快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建设。
最后,在金融、医疗和旅游等服务领域,东北地区也应该加大投入和力度,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潜力,实现自身的振兴和发展。
二、智能制造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抓住智能制造的时代机遇。
智能制造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制造,它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同时,东北地区还应该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和培养,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到这里,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人才引进人才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引才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发展。
为此,东北地区应该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加大人才补贴力度、优化人才评审机制等。
同时,东北地区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优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总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需要我们探讨很多重要的问题,如产业转型、智能制造和人才引进等等。
东北工业基地的治理措施
东北工业基地的治理措施1. 背景介绍东北工业基地是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片重要工业区域,涵盖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和石油资源,曾经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工业基地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东北工业基地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政策,力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治理措施,并分析其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影响。
2. 治理措施2.1 环境污染治理东北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政府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和升级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限制重污染源的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
•加强企业环境监管,提高环保设施的水平和效率,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治理“黑臭水体”问题。
2.2 资源浪费治理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能源,政府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推动企业进行节能降耗,鼓励工业企业采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完善能源价格机制,逐步提高能源价格,增加能源的成本,促使企业节约能源。
•加强资源管理和监控,建立资源消耗的统计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浪费问题。
2.3 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政府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产业,减少传统重工业的比重。
•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3. 治理效果经过治理措施的实施,东北工业基地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东北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前言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自我发展潜力不足,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改造与发展,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世纪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要达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的,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就要从区域经济战略高度研究振兴之计,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之新路。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以东三省的区域发展角度,重点研究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对策。
一是回顾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及现状,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二是研究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的振兴措施,从中得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三是从现状出发,从机制、体制、行政管理等方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对策。
第二章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环境分析2.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
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献。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东北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地区,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没收敌伪企业,初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前言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自我发展潜力不足,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改造与发展,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世纪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要达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的,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就要从区域经济战略高度研究振兴之计,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之新路。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以东三省的区域发展角度,重点研究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对策。
一是回顾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及现状,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二是研究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的振兴措施,从中得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三是从现状出发,从机制、体制、行政管理等方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对策。
第二章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环境分析2.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
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献。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东北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地区,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没收敌伪企业,初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
新中国建立之初,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并将东北作为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进行建设。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地区,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安排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共56项,其中:辽宁省23项,吉林省11项,黑龙江省22项。
5年中固定资产投资123.39亿元,约占全国投资总额的20%。
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核心,利用东北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全国统一计划的部署下,扩建和改建了鞍山和本溪钢铁联合企业,对东北各地的原有工业如抚顺、阜新和鹤岗的煤炭工业,沈阳的机器制造工业,吉林的电力工业,也进行了改造与扩建,兴建了一批以重型机械为主的大型机械厂,使这个老工业基地跃上了新台阶,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50年代,国家重点投资开发了东北的北半部平原地区,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机械化农场。
北大荒出现了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营农场群。
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开发农、林、牧、渔的基础上,相应地发展了纺织、食品、木材加工、造纸、水产品加工等轻工业,初步改变了过去轻工业极端落后的局面。
从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在全国的比重看,“一五”时期,东北地区基建投资占24.47%,居全国首位;“二五”时期为15.77%,也居全国前列。
新增固定资产占全国比重分别高达22.33%和16.47%。
由此,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的采掘、原材料、装备工业基地。
区域经济的计划开发和工业基地的大规模建设,使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东北初步改变了伪满时期殖民地战争基地的军事工业结构,转向了全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轨道;它加速了基础原料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使东北地区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起飞,并为以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黑龙江松嫩平原发现了石油,定名为“大庆油田”。
自1963年开始,中国的石油实现自给,其主要油源来自大庆。
目前,大庆仍为中国最大的油田,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加上后来开发的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东北石油产量占全国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大庆开发建设4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17.26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7%,创造了连续27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累计上缴各种资金6061亿元,以87倍回报当初国家的投资,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出口创汇495亿美元。
以大庆油田的开采为契机,东北兴建了一批石油化工厂,新建了交通铁路和输出原油专用的大连新港,在油井、石化工厂和输出港之间构建了较完备的输油管道网,从而改变了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及出口贸易结构。
从1952年到1975年,机械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轻工业所占比重趋于下降。
至此,东北地区的重化工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了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到“二五”期末,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60. 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东北全区就业人口的32.4%。
在产业布局中,北部出现了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等新的工业中心。
著名的机械制造中心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全国生产发电成套设备四大基地之一的哈尔滨是东北经济区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北国之春”长春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海滨城市大连成为东北最大的外贸港口城市;“钢都”鞍山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煤都”抚顺同时也是我国生要的石油加工中心;石油城市大庆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随着这些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及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它们在全区的内外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工业结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北工业基地作用大大加强。
以钢铁、石油工业为基础,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工和纺织、造纸、制糖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间,工业产值增长了11倍多,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东北源源不断地调出上千种工业产品、上百万台机械设备支援全国各地,仅钢材一项就达5亿多吨。
东北还调出大批工人和技术、管理干部,支援各省市区的工业建设,到改革开放前,东北累计为全国输出近200万各类人才。
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承担着较高的指令性性计划和较重的财政上缴任务。
以辽宁为例,自1953年至1994年间,累计平价调出钢材近亿吨、生铁5608万吨、水泥8410万吨,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预算收入的71.5%。
调出的钢材、油品等原材料占同期产量的3/4左右,累计抽调数十万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支援其他新兴工业基地的建设。
[1]2.2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现状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有过辉煌的经历,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往经济发展诸多前提条件逐渐消失,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渐显现。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制约着东北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东三省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工业竞争能力下降。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亏损企业特别国有亏损企业逐年增多。
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差距逐年扩大。
东北老工业基地GDP由改革开放初期占全国的14.3%下降到2001年11.25%,2002年又下降为9.3%。
1978年,除京、津、沪外,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中,辽、吉、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位于全国1、4和2位。
1995年辽宁名列全国第4,吉林第11,黑龙江第8。
虽然近年来,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深化改革,但辽、吉、黑三省人均GDP排序仍在中间位次徘徊,2001年分别为全国第8、15和10位。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GDP增长率看,在1978年-1998年,全国GDP增长9.7%,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为8.7%,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
从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看,1991-199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居于全国第21位、第17位和第30位;1996年-2001年分别居于全国第25位、第18位和第26位。
从要素贡献看,高资本投入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20年中,东北地区的资本贡献率为80%,劳动贡献率为11.5%,全要素贡献为12.1%。
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的资本贡献率超过90%,吉林为53.5%;全要素生产率吉林为29.7%,辽宁为6.5%,黑龙江为-0.17%。
而200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国为54885元/人,而辽宁为45453元/人,吉林为55446元/人,而黑龙江为43044元/人。
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系数(指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的比)和相对工业化水平指数(指第二产业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的比)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系数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中分别居于第7位、第10位和第23位;相对工业化水平指数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分别居于第9位、第8位和第21位。
从上述数据分析,东北在开放的市场上的竞争力逐年下降。
二、优势产业风光不再,产业衰退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东北传统的优势产业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
1.传统资源型产业丧失比较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大量开采和粗放使用,东北的煤炭、黑色金属、石油、木材等原材料和资源储量日益减少,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而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工业则首先陷入困境。
由于资源枯竭,煤炭工业亏损一直严重。
许多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城市陷入困境,如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辽宁的阜新等煤矿城市,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和转产机制,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
2.产业竞争力下降。
改革开以来,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经济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外,其余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下,许多传统优势产品由于竞争力低下,市场日益萎缩。
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明显低于沿海新兴工业地区,而资产负债水平却高于这些地区。
三、一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下岗失业人员明显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滞后,产业结构老化,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下岗失业人员显著增加。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最大的是辽宁省,1998年下岗职工58.9万人,黑龙江为52.8万人,吉林为34万人。
三省下岗职工占全国总数的1/4,并且国有企业仍有大量富余人员需要转产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