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韵文 诗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无邪
心思纯洁,无杂乱之想。思想意识健康,无邪念。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关于诗经
其实诗经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只不过,被我们在渡河的时候,遗落在另外一个时代, 当你返身去找的时候,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于是渐渐 习惯唱的“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 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黎”罢了。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诗经》的编订 编集这样一部诗歌总集的作用 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 二是娱乐; 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 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诗经》成 了贵族人士必备的文化素养。
《诗经》的编订
编集这样一部诗歌总集的作用 将其用作政治、道德方面的教化工具 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 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 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 有记载。
芦苇茂密,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
所为伊人,在水之涘。(全诗的中心意象)这句


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 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岸头。 溯洄(逆流而上)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道阻且右。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迂回曲折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 ),宛在水中址。 顺流寻找她,仿佛她就在水中洲。
wenku.baidu.com
教学目标
1、对《诗经》有较概括了解 2、粗通文意 3、理解主题的多义性和主题升华意义 4、初识诗经中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手法。
一、重点难点: 对《诗经》有较概括的了解;
通过代表作了解《诗经》的 “起兴”及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以景起兴,借景抒情;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
二、《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 篇。
——(朱熹《诗集传》)
本意—— “风,即音乐曲调。”风吹时能
发出大小高低、清浊长短各种声音,有如音乐,
所以古人以风比乐调。
《 诗经》——“风”,也称国风,即土风,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 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 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是《诗经》 的精华部分。
结构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王风·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什么叫重章复唱?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 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 位置的 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 手法就叫做重章复唱。 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裕 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 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礼记· 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 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 《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 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
《诗经》的编订
编集这样一部诗歌总集的作用
“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
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孔子《论语· 阳货》
秦,国名,其地即今天陕西、甘肃部分地区。 关于国风,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者,民
俗歌谣之诗也。” 朱熹还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 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各言其情者也。”
三 《 诗 经 蒹 葭 》 赏 析
·
(一)导入
蒹葭《诗经·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诗经》本名《诗》,或《诗三 百》。后世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 故称《诗经》。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同时也是我 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 响最大。 它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 高的地位。
(一)《诗经》的分类与题材 夏—商— 周 —秦—汉—隋—唐„„
2.层次分析。 《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均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每章前四句。
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
望,追寻“伊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 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交代了诗人所 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 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伊人” “所谓” “在水一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4]。所谓伊人,在
水之涘[1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6]。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

[14] 已:止,干。 [15] 涘(sì ):水边。 [16] 右:向右拐弯,这里指道路迂回 弯曲。 [17] 沚(zhǐ):水中小洲,小岛。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借景起兴)
(三)内容分析
《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
情诗。 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 饱含无限情意。表现了对远方的意中人可望而不可 即的苦恼,是一篇历代传诵的佳篇。 1.主要内容 《蒹葭》写抒情主人公在一个结着霜的秋晨, 沿着河水去追寻所仰慕思念的人,可是不管他怎样 努力也没法接近。道路艰难而遥远,河水迂回而曲 折。“伊人”一会儿在水那边,一会儿又像在水中 央,一会儿又似在水之岸。总是扑朔迷离,可望不 可即。表现出了一个人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 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 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 境。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起兴)
芦苇茂密,白色的露水凝结成霜。
所为伊人,在水一方。(全诗的中心意象)这句


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 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方。 溯洄(逆流而上)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道阻且长。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 ),宛在水中央。 顺流寻找她,仿佛她就又在水的中央。
芦苇茂盛,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
所为伊人,在水之湄。
这句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
所说的那个人,在河的岸边。 溯洄(逆流而上)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道阻且跻。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险峻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 ),宛在水中坻(水中的小洲、小 岛)。 顺流寻找她,仿佛她走到了在水的中的小沙丘。
赋:直言其事。 《氓》“ 氓之蚩蚩,抱布
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比: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手如 柔荑(tí )、肤如凝脂。”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四)蒹葭的出处
《蒹葭》是十首秦风中的第四首。
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左右。
课堂讨论
从这单纯的内容和 简单的文字中,能否感 觉到其中丰富的美?能 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 的美?
含 蓄 美 、 意 境 美 、 朦 胧 美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含蓄 (2)形象可感 (3)余音绕梁 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 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 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 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 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 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 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 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 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10]。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1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2]。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13]。 [10] 晞(xī):干。 [11] 湄(méi):水草交接之处,即岸边。 [12] 跻(jī):升高,指地势渐高。 [13] 坻(chí ):水中高地,小洲。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借景起兴)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最大的成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建立了 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 显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人们将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直诉出来, 使我们今天仿佛还能闻到田野中的清香、听到 春风拂动的树叶声,看到蓝天绿水之间一派悠 闲的农作场面。 此外,《诗经》对统治者的压迫与战争徭役 所带来的苦难都有所揭露。 除直斥统治者的丑恶外,人们还表达了劳动 生活中的快乐。表现了热爱和平与坚决抵抗外 辱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都带有很鲜明的时代 特色与现实主义色彩。
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 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 面目、空间位置都是 模糊的,给人以雾 里看花、若隐若 现、朦胧缥 缈之感。
(二)粗通文意
蒹葭[1] 蒹葭苍苍[2],白露为霜[3]。所谓伊人[4],在水一方[5]。溯 洄从之[6],道阻且长[7]。溯游从之[8],宛在水中央[9]。 [1] 蒹(jiān):荻,像芦苇。葭(jiā):芦苇。蒹葭:芦 荻,芦苇,皆水边所生。 [2] 苍苍:茂盛的样子。“萋萋”、“采采”义同。 [3] 为:凝结成。 [4] 伊人:那个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伊,指示代词。 [5]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指对岸。 [6] 溯洄(sù huí ):逆流而上。从:靠近,追寻。 [7] 阻:难,指路险难走。长:遥远。 [8] 溯游:顺流而下。 [9] 宛:宛如,好像。中央:中间。这儿指水中间的小洲, 小岛。
2、何谓“雅”?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朱熹《诗集传》) 《雅》产生于西周王畿(jī) ,是“王畿”之乐。 当时以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为正声,因而雅又有“正” 的意思。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作者多为公卿、大夫、
士等朝廷官吏。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 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3、何谓“颂”? “颂者,宗庙之乐歌。”
——(朱熹《诗集传》)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王国维
(即它的音乐,演奏时间长,节奏缓慢。)
颂分周、鲁、商三颂。周颂是西周初年的
作品。鲁颂、商颂分别是春秋前期鲁国、宋国
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
(二)《诗经》的编订与内容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 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在口头上流传 的。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这些最初的诗歌 才被记录下来,广为流传。《诗经》就是这 样一部搜集整理而成的诗歌总集。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但绝大多数已经湮灭无闻了。
《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 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徭役诗,还是反 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 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 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 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西周——————东周
初期 —— 末期 春秋 —— 战国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160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105篇; 颂:分周颂31篇、商颂5篇、鲁 颂4篇,计40篇。
1、何谓“风”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诗经》的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农事诗
燕飨诗
怨刺诗 战争徭役诗
婚姻爱情诗 男女之情咏叹
(三)《诗经》的流传与艺术成就
先秦古籍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楚汉相争的 战火之后,散失了很多。但由于《诗经》是口 头朗诵的诗,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 家,即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 毛苌。 前二者取其国名,后二者取其姓氏。毛氏 说诗,以《左传》、《尔雅》为依据,被称为 “古文经学”,其余三家被称为“今文经学”。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 毛诗盛行,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 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即 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下来的本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