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正确认识若瑟夫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二、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内容1、通过表格分析:菲利普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人?(过程指导: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找出这些细节来分析并总结)(盼于勒是因为菲夫妇要用他的钱为自己谋利,赶他走,是因为怕他连累自已,说明菲利普夫妇非常自私。
盼于勒、赞于勒是图于勒有钱,赶他走、骂他、躲避他是因为他分文不值,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非常贪。
当日思夜盼的富翁于勒变成穷水手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却恨之入骨,避之唯恐不及,翻脸不认人,可见他俩非常冷酷。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唯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见菲利普夫人——小气、精明、临乱不慌、精明强悍刻薄泼辣、有心计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不变的是对钱的追求和贪念,是一切从金钱出发的态度3、与菲利普夫妇有同样表现的人物是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两个女儿:那样的社会,那样的父母,她们又都是作为男人附属品的女人,很难设想她们会不被熏染成父母那样的人。
女婿:被怀疑是看了于勒的信后才下定决心结婚的。
菲利普的两个女儿、女婿,这些次要人物,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毛孔里,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浸透了铜臭!4、结合前面的分析,你认为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本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4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面对滚滚红尘中的物欲横流,有人却玷污了人世间的亲情,亲兄弟形同陌路。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欣赏一下他笔下的亲情是怎样的呢?二、介绍小说文学常识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三、作者介绍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 8 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本文为九 (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感悟· 品味· 赏析” 。
这一单元收录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说。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
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
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上承七年级的小说单元,下启九(下) 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
由点及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2、学会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九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九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态度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2.聚焦船上遇于勒的相关段落,抓住作者对其具体的描写,分析其形象。
3.在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的对比中,分析其形象。
教学难点:1.抓住具体的词、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1.小说里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说明: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自由地谈论、品评人物。
教师了解学生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2.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预设:“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个小子”“贼”“讨饭的”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在作怪。
“称呼”是对人物典型语言的捕捉,请同学们关注“船上遇于勒”这一部分,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的?(说明:引导学生聚焦在“船上遇于勒”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细致入微的综合描写,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性格。
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具体描写深入理解菲利普夫妇形象。
另外这一部分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的时候,还用若瑟夫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使得他们的形象更鲜明。
)二、理解小说的主题1.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学生展示。
这一想象的环节,检验的是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跟莫泊桑学习抓住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引导学生思考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对于勒态度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理解了“反差”的原因也就自然理解了小说的主题。
2.是什么在作怪,让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来变去?示例:金钱莎士比亚有说:“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除了金钱在作怪之外,你还读到别的东西了吗?示例:拮据的生活小人物的心酸......(说明:让学生理解小说刻画人物是为了表现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一、检查字词、文学常识掌握情况二、分角色朗读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三、研读文章讨论: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②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
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最终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
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
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
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
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四、课堂练习——创新写作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
“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
“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
“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
“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六、布置作业写作练习: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优秀6篇)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优秀6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一、导入激导入,引起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亲情是人事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题目、作者。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莫泊桑及其小说特点的材料。
师用多媒体明确莫泊桑及其小说特点。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1、了解课文内容: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注意语言简洁准确,讲清小说的三要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小说的情节。
生讲故事。
师评价所讲故事,是否讲清了小说三要素,按照怎样的顺序讲述的。
2、提炼课文内容:问题: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合适?生互相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用“变”字,也有一部分认为用“钱”字,找出重点情节共同梳理故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富穷穷四、各抒己见评人物内容:师生共同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并且学习从多个角度刻画形象的方法。
1、问题:菲利普夫妇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这种性格在哪一情节表现最为突出?师生交流讨论问题。
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金钱的原因;其他原因。
语文: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九年级上)

6.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本课时视教学实际而定)一、合理与否,各抒己见[情景] 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
但是,是不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越多越好呢?课文对原作就有一些细节删节,可是有研究者认为其中某些删节欠合理,你能就以下几处删节谈谈你的看法吗?(1)第43段之后:“说话的语声是穷人接到施舍时的语声。
我心想他在那边一定要过饭。
”(2)第48段之后:“当船驶到栈桥附近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勤,想走到他身旁,对他说几句安慰和温暖的话。
可是他已经不见了,因为没有人再吃牡蛎。
毫无疑义,他已经回到他所住的那龌龊的仓底了,这个可怜的人!”[活动]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班级讨论。
[引导] 以上这些删去的内容,侧重于“我”的心理描写,通过一个孩子的纯真而又痛心的感受,既揭露了菲利普夫妇的刻薄冷漠,也表现了“我”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及其产生的社会因素,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删节是否合理不作统一答案,鼓励大家自主探究,与同学畅所欲言,谈出独到见解)。
二、文题内涵,众说纷纭[情景]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交流,一对惟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形象就展现在眼前了,正如一副对联所写“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里岂念骨肉;富贵趋之贫贱避之目中唯有金钱”。
看来菲利普夫妇应是本文塑造的主要形象了,那作者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以下所拟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更有新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1)《我的父母》(2)《贪心的菲利普夫妇》(3)《我的弟弟于勒》(4)《变色的世界》(5)《贫穷与阔绰》(6)《我·于勒·菲利普夫妇》[活动]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班级讨论。
[引导](这道题目的在于比较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九年级上语文《15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曾艳人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博乐市第八中学曾艳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在评价认识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品析人物形象,学习绘形写神,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学定教,以读促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态等,咬文嚼字,力求使学生触摸到作品中人物的魂魄,进而挖掘小说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世界观。
2.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认识到丑陋的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认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与无奈,从而真切感受到我们构建和谐、美好的人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身体力行。
2三、学情分析:小说是学生乐学的一类文章,经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已有初步的小说赏读知识作铺垫,故教学时以趣激疑,用学生本有的兴趣牵引,创设情境,是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感悟作品主题的捷径。
《我的叔叔于勒》是这个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国文学作品。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对外国小说尚存陌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又要把握作品创作的共通之处,从共通处切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会。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
2.朗读想象法。
2.合作探究法。
4.课件辅助法。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
而学生又是阅读对话活动关注的中心,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自主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去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根据《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绘形写神,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刻画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分析、评说人物形象及性格。
四、教法、学法: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朗读分析法;3、启发式教学法;学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学习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安排第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内容: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
2、疏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变化,揭示小说主题。
3、通过文章主题的挖掘,感受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
[学习重,难点]1、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疏理文章中人物的变化。
2、难点: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设想]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教师关键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力求创设情境,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适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诵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跳读课文,感知内容及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掌握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运用故事导入:师:在上课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故事略)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情节需要曲折变化、跌宕起伏才能吸引读者。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认识这个特征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也是学习重点。
即,通过情节看人物,通过情节看主题.(说明:故事导入试图达到两个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二、精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评价于勒,包括对其称呼,并用波浪线勾勒出来。
学生一一找出,教师板书。
2、根据课文内容将称呼、评价分类:师:请同学们将这些评价分类,并说说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按照时间顺序回答.(板书:称呼情况态度)三、通过情节看主题:1、师:从板书上看,这个故事不长,但情节却曲折、跌宕起伏,特别最后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8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我的叔叔于勒因年轻时不务正业被菲利普夫妇赶出家门,被迫到美洲谋生。
于勒发财后给菲利普夫妇写信,表示要偿还以前的欠债。
这些信件成了家庭拮据的菲利普夫妇的福音,一家人制定了许多荒诞可笑的花钱计划。
一家人到哲尔赛旅行,在海船上意外遇到了穷困潦倒的老于勒,怕被他牵累,全家仓皇避开。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深刻地揭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二、说教法教学设想: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意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情节,体会构思,把握小说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①线索教学法②活动式教学法三、说学法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
小说的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
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为薄弱,须重点指导。
学法指导:寻读————品读————拓读说教学过程本课课堂教学拟用一课时完成。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寻读,梳理情节请同学自由朗读小说,找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理清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小说中找出“我们”一家对于勒的其他称呼,并说说你的体会。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7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7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3、正确的对待金钱与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1、对小说“三要素”的把握及主题的理解;2、对小说语言特色的赏析。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亲情)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而且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二、互动学习设计:(一)目标展示:首先大家来齐读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3、正确的对待金钱与亲情。
(二)知识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1、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 ),(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 )、( )等。
2、小说的三要素有( )、( )、( ),其中( )是最重要的。
3、字词:阔绰栈桥褴褛十拿九稳与日俱增(三)整体感知: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出示)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2、读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句段,并且谈谈感受。
3、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点拨:对本文的主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A、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四)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展示)1、试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段意(用一个字概括)2、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起作用。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明确:1、故事情节开端(1 —4)盼发展(5 —19)赞高潮(20—47)骂结局(48—49)躲2、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3、举例略A、社会环境描写反映一个时代或地区的风俗习惯,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培养想象、写作能力。
4、教育学生要珍惜幸福,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大胆想象,练习写作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亲情。
亲情在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亲情在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亲情在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中;亲情遍布在一件件日常的琐事中……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却没有亲情,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的叔叔于勒》。
二、复习检测(2分钟)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__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2、《我的叔叔于乐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____________。
3、小说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其中中心要素是______《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____于勒、____于勒、____于勒、_____于勒。
三、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培养想象、写作能力。
4、我们要珍惜幸福,努力学习。
四、分析人物形象上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小说的“情节”这一要素,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小说的“人物”和“环境”。
同学们,你知道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吗?——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下面我们就通过“巧遇于勒”这一情节来重点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读《巧遇于勒》片段(与前合8分钟)2、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展示(12分钟)老师小结:“巧遇于勒”这一情节,菲利普夫妇的各种语言、动作、神态,作者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透过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也能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模块一:人物塑造我们充分了解了莫泊桑的小说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出示PPT2)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出示PPT2)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PPT2)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秒) 展示以小见大,典型意义 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本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大师精湛的技艺。
首先我们一起学习他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中描写最多的人物。
(出示PPT3)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从细节我们常能看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细节描写包括哪几种? 请同学们再一次细致深入地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等,并用不同符号做好标记。
(停顿3秒)相信大家从文中找到了很多相关的描写。
为了让我们所找的描写更加有条理,老师特意画了一张表格,(出示PPT4)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停顿3秒)表格的左边是于勒的景况,右边是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行为和语言,请你按照左边的提示完成填空。
(停顿3秒)展示请你将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出示PPT5)于勒糟蹋了家中的钱变穷时,菲利普夫妇便“把他打发到美洲去”,“打发”就是菲利普夫妇的第一个行为举动。
“打发”自己的亲弟弟就像打发要饭花子一般。
你是否也能仿照示例,将所找的描写填入表格中?只要按照情节顺序,仔细来找,就不难发现:于勒赚了钱,变得富有时,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是这样的:(出示PPT5)“(把于勒的信)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可见其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是多么得迫切。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设计(优秀10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绘形写神,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刻画的写法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通读全文,理清情节脉络,然后从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分析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点;2、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是本文的难点;3、作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是学习本文可能产生的疑问。
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学生可以运用以前学得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本文主要是神态),语言等的浯句体会。
小说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教师应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加之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设计1、由于本文情节生动、曲折、有趣、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让学生充分阅读,从而理清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
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理解小说的主题。
3、教师可利用本文情节大起大落的特点,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个结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提出听课时的思考题。
(投影仪打出)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目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2、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
于勒是怎样一个人?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
最新整理《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最新整理《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
因而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保证教学在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2、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强调语言积累与表达,培养自信、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
情感目标: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从前我们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学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这些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亲人的感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是绝对的重头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情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很遗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笔下,于勒作为菲利普夫妇亲兄弟,却被他们冷漠地躲开并抛弃。
同学关于菲利普夫妇“是否可以躲开于勒”的问题,各执一词。
(二) 设置情境1、今天这堂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辩论赛,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辩论的话题就是菲利普夫妇“是否可以躲开于勒”。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技巧。
2.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预习1.读“单元导读”部分,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并圈点勾画重点(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2.解决字词障碍①把课下注释的拼音标注在原文中②把“读读写写”勾画在原文中,并注音③识记,自检,明天听写检测3.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特点,文章可以怎样划分?学生按照预习任务完成二、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在大街上碰到过乞丐吗?你们会给他钱吗?生:(略)师:如果这个乞丐是你的亲人你会上前去跟他相认吗?学生倾听、思考、回答生:(略)师:在崇尚金钱的社会里,亲情有时候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于勒的兄弟情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
2.作家作品课件出示: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三、探究小说的情节设计北宋理学家程仪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孔子更是强调“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为了鼓励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名著时有质疑探究的勇气和精神,学校公众号“我读经典——质疑与探究”专栏,向同学们征集阅读名著时的疑问困惑。
关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很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看看能否把这些疑惑解答。
课件出示:1.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指据,但后文却写他们一家人外出旅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2.从文中读出,菲利普比较害怕自己的夫人,但在渡轮上,菲利普为什么不顾夫人的迟疑“不痛快”,坚持要请女儿女都吃壮蝴?3.小说的题目叫《我的权权于勒》,但于勒很晚才出场,过样的设计好不好?(一)任务一:想一想,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后文却写他们全家外出旅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1.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况在小说开头就有交代,读一读小说1、2段,品一品哪些关键词句最能体现这家人的经济状况?预设:①刚刚够生活:就是刚刚能够保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点多余的都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模块一:人物塑造我们充分了解了莫泊桑的小说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出示PPT2)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出示PPT2)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PPT2)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秒) 展示以小见大,典型意义 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本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大师精湛的技艺。
首先我们一起学习他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中描写最多的人物。
(出示PPT3)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从细节我们常能看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细节描写包括哪几种? 请同学们再一次细致深入地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等,并用不同符号做好标记。
(停顿3秒)相信大家从文中找到了很多相关的描写。
为了让我们所找的描写更加有条理,老师特意画了一张表格,(出示PPT4)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停顿3秒)表格的左边是于勒的景况,右边是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行为和语言,请你按照左边的提示完成填空。
(停顿3秒)展示请你将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出示PPT5)于勒糟蹋了家中的钱变穷时,菲利普夫妇便“把他打发到美洲去”,“打发”就是菲利普夫妇的第一个行为举动。
“打发”自己的亲弟弟就像打发要饭花子一般。
你是否也能仿照示例,将所找的描写填入表格中?只要按照情节顺序,仔细来找,就不难发现:于勒赚了钱,变得富有时,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是这样的:(出示PPT5)“(把于勒的信)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可见其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是多么得迫切。
这时对菲利普夫妇的行动描写是:(出示PPT5)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
于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商定好了全家前往哲尔赛岛旅行。
从他们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心中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这时菲利普夫妇的嘴上长挂着:(出示PPT5)“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言辞中满溢着欢欣和喜悦。
展示(出示PPT6)在船上发现穷水手像于勒时,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是:“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
父亲赶紧走去(向船长打听穷水手的情况)。
”六神无主的菲利普夫妇,在毫不掩饰地用实际行动及时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是这样的:(出示PPT6)“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
”看到于勒竟是这番境地,其震悚、紧张的心理和神情跃然纸上。
再看这时对菲利普夫妇更加精彩的语言描写:(出示PPT6)“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哪个于勒?”“就……就是我的亲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看着像自己的亲弟弟,慌张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们实在不愿打碎自己多年积攒的发财梦,惊疑、恐惧、又满怀希望的困苦心情在语言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出示PPT7)在证实穷水手就是于勒时,是这样描写菲利普夫妇的神态的: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他回到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
结结巴巴地说……父亲神色很狼狈,……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菲利普夫妇惊慌失措的神情,暴露了他们当时心里是多么的不安和恐惧。
这时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是:(出示PPT7)“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这一列的举动足以看出他们的绝情。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看对菲利普夫妇的语言描写:(出示PPT7)“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出大乱子了!”“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语无伦次的话语中充满了鄙夷的、恶毒的责骂,失魂落魄之后,彻底地将自己的亲弟弟从情感上拒之门外,划清界限,永远为敌!展示在完成表格,欣赏完细致精彩的描写后,我们一起再回顾前面的问题:(出示PPT8)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 展示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我们在欣赏了一系列的描写后,就很容易找到一些词语来评价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贪婪势利、尖酸刻薄、虚伪麻木、爱慕虚荣、唯利是图,这便是(出示PPT9)菲利普夫妇留给我们的形象。
展示冷酷自私、贪婪势利、尖酸刻薄 虚伪麻木、爱慕虚荣、唯利是图 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出示PPT10)“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功夫,而是;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让他们自己自然的去表露。
”这就是(出示PPT10)一流的文学大师,细节描写的巨匠!展示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让他们自己自然地去表露。
一流的文学大师,细节描写的巨匠!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写作时,要贴着人物来写,要学会让细节说话。
(模块一约20分钟) 模块二:技巧处理能在咫尺篇幅中展现人生的悲欢离合,再现生活和时代的原貌,没有精湛的艺术技巧是难以完成的。
(出示PPT12)请你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本篇小说到底“巧”在哪些方面? 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出示PPT12)巧在选材——以小见大,洞察世情,因为这一出小小的闹剧,尽显人情冷暖,以小见大,足可谓巧!展示请你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本篇小说到底“巧”在哪些方面?参考示例:巧在选材——以小见大,洞察世情你还认为本篇小说“巧”在哪里呢?相信聪明的你,还能发现本篇小说巧在:(出示PPT13)巧在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总在关要处起波澜出意外,但又让人感觉总在情理之中,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本性,才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的本性。
在情节处理上,可见其巧!(出示PPT13)巧在对比——不着一字,尽知褒贬。
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情感的鲜明对比,“我”对叔叔于勒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情感的对比,文中没有出现一句褒贬任何人物的语句,但在鲜明的对比中,尽显褒扬,可谓巧矣!(出示PPT13)巧在设悬——引人入胜,步步为营。
于勒的景况直接关系到菲利普夫妇一家的命运,于勒的贫富变化,更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神经,直到最后,小说才将悬念揭晓——于勒是个穷水手,也可谓巧!(出示PPT13)巧在角度——孩子视角,成人世界。
小说中的若瑟夫,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于勤的冷酷无情,小说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过的小孩子的眼睛,来审视成人世界的冷漠残酷,不可谓不巧!(出示PPT13)巧在线索——双线结构,虚实相生。
菲利普夫妇情感态度的变化是“实”,于勒的命运变化为“虚”,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巧妙的线索安排,足见其巧!(出示PPT13)本篇小说还有一些巧妙之处……课后你可以再去深入挖掘。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但在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有那么的“巧”,我们不得不说(出示PPT16)“巧”运匠心,彰显大师风范!展示巧在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巧在对比——不着一字,尽知褒贬巧在设悬——引人入胜,步步为营巧在角度——孩子视角,成人世界巧在线索——双线结构,虚实相生巧在……巧运匠心,彰显大师风范!(模块三约6分钟)模块三:主题思考有人曾经在看完这篇小说后,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一幅对联。
(出示PPT14)上联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出示PPT14)下联是: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出示PPT14)横批是:金钱至上展示(出示PPT15)本篇小说生动再现了人生百态,感慨世态炎凉,展示本篇小说生动再现了人生百态,感慨世态炎凉,讽刺那些见利忘义的市侩小人,乃至深刻批判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也有人曾这样深有感触地说:(出示PPT16)“菲利普夫妇也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本身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
菲利普对弟弟确实 ‘冷酷无情’,但是收留了于勒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以更多的悲剧收场呢?”(出示PPT16)本篇小说展现了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对于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还是多一点理解和关爱,而不是嘲笑和冷漠! 展示观点二 菲利普夫妇也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本身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
菲利普对弟弟确实 “冷酷无情”,但是收留了于勒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以更多的悲剧收场呢?展现了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和卑微。
两种观点,你同意其中的哪一种呢?其实,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都有其可取之处。
(出示PPT17)还有人曾打抱不平式地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小说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展示还有人曾打抱不平式地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小说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出示PPT18)有人说:是那个女婿造成的。
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出示PPT18)有人说:是于勒贫穷造成的。
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出示PPT18)有人说: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
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出示PPT18)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
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出示PPT18)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
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