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_说课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_说课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_说课稿

高三化学备课组主题式公开课说课稿

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说课:王伟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技能,是中学化学中有关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掌握配制原理和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二. 学生现状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无疑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但在讲授的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惑,帮助学生将知识归纳、整理,指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尤其重要。例如学生经常遇到的有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问题,此类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对于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仪器,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演示讲解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注意哪些事项,在哪些步骤中可能会引起误差,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好象就在眼前,但就是抓不住,在练习中经常出错。

三.教学方法:

示范——实践

通过直观教具(实验、录象)引起学生的直观注意并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提高他们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正确途径。

四. 教学过程: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主线索:“步骤→仪器→误差”

先引导学生回忆配制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即: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移液;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结合实验步骤来逐一回忆每一步中所需要的仪器?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注意哪些事项?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根据c B = n B / V进行误差分析:①V不变时,操作使n B偏大,则c B偏高;反之,偏低。②n B不变时,操作使V偏大,则c B偏低;反之,偏高。

例如:步骤④移液: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由步骤④移液很容易想到仪器: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②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③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④溶解后必须恢复至室温后才能移液;⑤容量瓶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溶液,不能加热,更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操作注意事项: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在这个步骤中操作不当会引起n B的变化:如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使溶质的质量偏低,物质的量n B偏小,物质的量浓度c B偏低。

又如步骤⑥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 ~2 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由步骤⑥定容很容易想到仪器:胶头滴管。

在这个步骤中操作不当会引起V的变化:如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V 偏大,物质的量浓度c B偏低;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V偏小,物质的量浓度c B偏高。

通过按照主线索“步骤→仪器→误差”回忆,使学生回忆时不会遗漏仪器,也便于记忆。经过上面总结以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和应用以上学到的理论,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较熟练的分析,他们对于自己作出的结论也能正确解释。

(二)播放录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仅是本章知识的延伸,是本章的重点、难点,而且是整个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其实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实验的精确程度。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动手再做一遍。但这样浪费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采用录象。学生通过观看录象,找出录象中的错误(用手拨动游码,在移液过程中玻璃棒没有沿烧杯口提起)。一方面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下掌握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准确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很好地突破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三)与国外教材的对比

展示国外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两种配制方法进行对比讨论。

. 板书板图设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操作步骤:① 计算;② 称量;③ 溶解;④移液;⑤ 洗涤;⑥ 定容;⑦ 摇匀。

2、 仪器: 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3、 实验误差分析。

六. 总结

经过三个层面循序渐进的专题复习,一方面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另一方面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Figure2-7. To Prepare a solution of accurately known concentration:(a)weigh out an amount of the solid(here,nicke chloride,NiCl 2 ).(b)dissolve it in less water than the final desived volume of solution,and(c)dilute carefully to the total volume marked on the neck of the volumetric flask.The molarity equals the number of moles of solute divided by the total volume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 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 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配成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 12H 22 O 11 (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019版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一章 第2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Word版含解析

课时2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一、选择题 1.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250 mL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 ⑦试管⑧药匙 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⑧D.全部 解析由于只需要进行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操作,故需用的仪器只是 ①④⑤⑥。 答案 A 2.(2017·洛阳模拟)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200 mL 2.5 mol·L-1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1NaCl溶液 C.250 mL 1 mol·L-1AlCl3溶液 D.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答案 A 3.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A.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解析A项,c(NaOH)= 10 g 40 g·mol-1 0.25 L =1 mol·L-1;B项,c(H2SO4)= 80 g 80 g·mol-1 1 L

=1 mol·L-1;C项,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的体积并不是50 mL,NaNO3 的浓度也不是1 mol·L-1;D项,c(HCl)=22.4 L 22.4 L·mol-1 1 L =1 mol·L-1。 答案 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5.85 g NaCl晶体溶入100 mL水中,制得1 mol·L-1NaCl溶液 B.将1体积c mol·L-1硫酸用水稀释为5体积,得到0.2c mol·L-1硫酸 C.将25 g无水CuSO4溶于水配制成100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 D.将w g a% NaCl溶液蒸发掉w/2 g水,得到4a% NaCl溶液 解析A项,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大于100 mL,所得溶液中c(NaCl)小于1 mol·L-1;C项,CuSO4的物质的量大于0.1 mol,则c(CuSO4)大于1 mol·L -1;D项,若不析出晶体,得到的是2a%的NaCl溶液。 答案 B 5.欲配制100 mL 1.0 mol·L-1Na2SO4溶液,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 mL水中②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 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③将20 mL 5.0 mol·L-1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②③B.①②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100 mL应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另外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答案 A 6.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以防止水解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知识复习: 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棒。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2.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10%的NaCl溶液是指什么?每100克NaCl溶液含溶质10g 1mol/L的NaCl 溶液是指什么?1LNaCl溶液含溶质1mol 知识学习: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1】原理:由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可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为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根据题中条件能否算出水的量(质量或体积)。如何确定溶液的体积? 【2】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1)构造: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有一个塞子,且用绳子钓着,说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原配)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4). 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用来的仪器,常用的规格有 。上面标有:、、。容量瓶在使用前要先查漏。其方法是加入适量水,盖好玻璃塞,倒转180°,查看是否漏水;再旋转塞子,再重复。【4】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g。 ②称量:用称量NaCl固体。(固体称量用天平,液体则用量筒) 称量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调零 ②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 ③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④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⑤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③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 溶解中应注意事项:(固体要先溶解,液体要先稀释;都要却至室温再移液) a)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解时加水不要太多 b)应当注意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 c)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 d)不要把玻璃棒放在实验台上,以免引入其他杂质 ④转移:(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说课讲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操作中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操作中注意事项 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为什么要使用容量瓶? 由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知,溶液是用体积来表示的。我们知道,当两种可以混溶的不同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其总体积并不一定等于原来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例如,60 mL无水酒精和50 mL水混合,总体积不是100 mL,而是97 mL。因而;如果我们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酒精溶液1 L,该取多少毫升水和多少毫升无水酒精,就不易确定。又如把一定量固体食盐溶解在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也要改变,如果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食盐溶液1 L;该加入多少毫升水和多少克食盐才能使其溶液是1 L呢?这也是很难确定的。因此就必须有具有一定容积的量具,当把所需量的溶质加入后,不需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或体积,而只需加水至这种量具的刻度线即可。容量瓶就是具有这种作用的一种特殊量具。 二、怎样使用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带有磨口塞,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量具。它的颈部有一圈刻度线,瓶上标有温度和容量,表示在所指温度下,当液体充满到刻度线时,液体体积恰好与瓶上所标明的体积相等:常用的容量瓶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数种。使用容量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容量瓶在使用前应检查瓶塞接口处是否漏水。检查的方法是,往瓶内加入少量水,塞好瓶塞,用布擦干瓶外水珠,一手按住瓶塞,另一手指顶住瓶底边缘,把瓶倒立两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约180°后,再倒过来试一次。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2.洗涤容量瓶一般是用水冲洗,若瓶壁附有脏物,可加入洗液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不可用试管刷刷洗,以免损伤容量瓶内壁。 3.使用容量瓶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分,以免瓶内的溶液因手上的热量而使体积发生改变。 4.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假如配制溶液时需要加热,应事先在烧杯中加热,并且必须待溶液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里。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doc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特别是一份优秀的化学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

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

物质的量浓度1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 2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讲讲—议议—练练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 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 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 浓度。 表达式 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 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 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 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 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 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 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 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 中,含有溶质10mol。 教材P31一、1,2,4 二、1,2 练习册

第一课时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定义: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这种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表示,单位mol/L或 B mol/m3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是XX最新发布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XX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量浓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 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与溶液相联系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

“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的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课标》指出:“从教学方式与实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目标的关系来看,探究式教学应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采用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的基础上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建构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学课本感受概念,然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练习来巩固、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ImolNaCI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5.85克NaCI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 ImoINaCI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第一个练习是对概念的直接运用;第二个 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换算”。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们将在各自的思考与判断中,进行探讨和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相互解答疑问,自主进行合作探究。 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与换算: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课标》中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计算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开拓眼界 4 、课堂评价 5、作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种,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请同学们利用自己课前收集的各种溶液的标签,相互命题,将其它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配制 习题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毫升1mol/L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 B、75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 C、150mL3mol/L的氯化钠溶液 D、75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 2、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六项中的()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3、用已经准确称量过的NaOH固体配制500ml0.1mol/L的NaOH溶液,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分液漏斗③胶头滴管④容量瓶⑤烧 杯⑥烧瓶,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A、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4、将x mol/L H2SO4溶液aml稀释到bL,稀释后溶液的H+物质的量浓度为() A、ax/1000b mol/L B、ax/500b mol/L C、ax/2000b mol/L D、ax/b mol/L 5、若几种酸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都是相同的,那么下列选项必定相同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物质的量 C、 H+的物质的量浓度 D、 H+的物质的量 6、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A、将40g氢氧化钠溶解在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并配成1L溶液 C、将1L浓盐酸加入9L水中 D、 10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少量水中后,再定容为250ml 7、将4g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 B、0.1mol/L C、0.01mol/L D、10mol/L 8、用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溶于水配制成500mL2mol/LNaOH溶液,则混合物中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3:4 D任意比 9、V L氯化镁溶液和V 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假定溶液混合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原氯化镁溶 液和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A 都是3mol/L B都是2mol/L C 4mol/L和1mol/L D 1mol/L和4mol/L 10、某实验使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K+)=C(Cl-)=1/2C(Na+)=C(SO42-),则溶质可能是() A 、KCl,Na2SO4 B、 KCl、Na2SO4和NaCl C、Na2SO4和NaCl、K2SO4 D、 K2SO4 Na2SO4和KCl 11、在含有Na+、Cl-、SO42-的100毫升溶液中已知Na+为0.3mol/L,Cl-为0.2mol/L,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01mol/L B 0.02mol/L C 0.05mol/L D 0.1mol/L 12、对于2mol/L的BaCl2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L溶液中约含2×6.02×1023个Cl-- B、取0.5L该溶液,则Ba2+浓度为1 mol/L C、0.5L该溶液中Ba2+和Cl—总数约为3×6.02×1023个 D、取0.1L溶液,则Cl—浓度为0.2mol/L. 13、用1L1.0mol/L的NaOH的溶液吸收0.6mol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2:3 C 1:2 D3:2 14、实验室里需要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取500毫升的容量瓶进行配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称取12.0克胆矾配制成500毫升溶液 C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称取12.5克胆矾配制成500毫升溶液 15、配制100mL 1mol/LNaOH溶液,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在托盘天平两托盘上各放一片大小相同的纸,然后将NaOH放在纸片上进行称量 B、把称得的NaOH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得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 D、沿着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16、下列仪器使用前不需桧查是否漏水的是 A.烧杯 B、胶头滴管 C、分液漏斗 D、容量瓶 17、24ml0.5mol/L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6 B、+3 C、+2 D、0 18、两个烧杯中个加入相同体积的3mol/L硫酸,置于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像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8g的铝和镁, 反应完毕后,则() A、若天平倾斜,有可能是放铝的一端托盘上升 B、若天平倾斜,一定是放铝的一端托盘上升 C、若天平倾斜,一定是放镁的一端托盘上升 D、有可能天平仍保持平衡

《物质的量浓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量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组成,深化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溶液组成的简单模型,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结合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通过探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认识精确配制溶液浓度的操作步骤的依据,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误差分析。学习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就很容易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但是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产中取用溶液时,人们会感到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其称量质量更方便,因此,在实验时一般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度量溶液浓度的单位,即物质的量浓度。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新课讲解 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它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活动]主动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表示式为:溶质的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课时作业(二)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1.(2019山东泰安期中)室温时,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甲同学配制5%的NaCl 溶液100 g ,乙同学配制0.5 mol·L -1的NaCl 溶液100 mL(20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100 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同学所需溶质的质量相同 B .两同学所需实验仪器种类相同 C .两同学所配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两同学所配溶液的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甲同学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 g ×5%=5 g ,乙同学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5 mol·L -1×0.1 L ×58.5 g·mol -1=2.925 g ,A 项错误;乙同学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容量瓶,而甲同学不需要,B 项错误;由A 项中的计算结果及题目所给氯化钠溶液的溶解度可知,两同学配制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C 项正确;100 mL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大于100 g ,D 项错误。 2.(2019陕西西安一中二模)把200 mL NH 4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取另一份加入含b mol HCl 的盐酸,也恰好反应完全。该混合溶液中c (Na +)为 ( ) A .(10b -5a )mol·L -1 B .(2b -a )mol·L -1 C.? ????b 10-a 20mol·L -1 D .? ?? ??5b -5a 2mol·L -1 答案:A 解析:200 mL 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的体积为100 mL ,其中一份溶液中的NH 4HCO 3和a mol NaOH 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NH 4HCO 3的物质的量为0.5a mol ,取另一份溶液加入含b mol HCl 的盐酸,也恰好反应完全,其中NH 4HCO 3反应掉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0.5a mol ,则由Na 2CO 3反应掉 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b -0.5a )mol ,可得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2×(b -0.5a )mol ,

物质的量浓度(情景创设、引入不错)说课材料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邸敬敏 摘要:“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对在新课程标准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尝试。以阶梯性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探索和实践,以对比法和辩论,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质的量浓度探究配制实验对比精准检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9年河北省第一年实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本着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注重学生差异的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新观念指导教学,力图将新理念和教学统一起来,实现“三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紧抓溶液配制这一重点内容,展开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为人类生命与健康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在“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积极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社会新闻事实,引领学生关注食品健康的同时,引入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联系所学旧知识,吸收新知识,认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概念;又创设情景:假如同学是检测员,使学生积极参与溶液配制中来,并穿插对比法选择仪器,对比、辩论方法整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在整体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试剂的精准配制,构建学生的科学观、理解力和创造力。尊重和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落实三维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和方法;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思想实验法、实验法、辩论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恰当的表达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细节决定成败,决定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以探究为核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_说课稿

高三化学备课组主题式公开课说课稿 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说课:王伟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技能,是中学化学中有关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掌握配制原理和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二. 学生现状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无疑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但在讲授的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惑,帮助学生将知识归纳、整理,指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尤其重要。例如学生经常遇到的有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问题,此类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对于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仪器,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演示讲解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注意哪些事项,在哪些步骤中可能会引起误差,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好象就在眼前,但就是抓不住,在练习中经常出错。 三.教学方法: 示范——实践 通过直观教具(实验、录象)引起学生的直观注意并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提高他们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正确途径。 四. 教学过程: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主线索:“步骤→仪器→误差” 先引导学生回忆配制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即: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移液;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结合实验步骤来逐一回忆每一步中所需要的仪器?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注意哪些事项?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根据c B = n B / V进行误差分析:①V不变时,操作使n B偏大,则c B偏高;反之,偏低。②n B不变时,操作使V偏大,则c B偏低;反之,偏高。 例如:步骤④移液: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由步骤④移液很容易想到仪器: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②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③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④溶解后必须恢复至室温后才能移液;⑤容量瓶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溶液,不能加热,更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操作注意事项: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在这个步骤中操作不当会引起n B的变化:如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使溶质的质量偏低,物质的量n B偏小,物质的量浓度c B偏低。 又如步骤⑥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 ~2 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由步骤⑥定容很容易想到仪器:胶头滴管。 在这个步骤中操作不当会引起V的变化:如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V 偏大,物质的量浓度c B偏低;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V偏小,物质的量浓度c B偏高。 通过按照主线索“步骤→仪器→误差”回忆,使学生回忆时不会遗漏仪器,也便于记忆。经过上面总结以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和应用以上学到的理论,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较熟练的分析,他们对于自己作出的结论也能正确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