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种树郭橐驼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郭橐驼”、“种树”等。

(3)掌握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原因。

(2)学会通过文言文阅读,提炼文章主旨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理解勤劳、诚信、谦虚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理解文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分析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郭橐驼的背景和成就。

(2)引发学生对种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文中学习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勤劳、诚信、谦虚等品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郭橐驼种树为例,让学生了解种树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说课讲解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说课讲解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传记、寓言、山水游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4、背诵课文3、4两段。
【德育目标】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学习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掌握本文写法。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一、导入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他植者:“木之性日以离”, “拳”“易”“过”“不及”,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4、明确三、四段中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通过这一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⑴他植者:种树马马虎虎,“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类比)|“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木之性日以离”
正面描写:“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种树技艺对比:(反衬)
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对比)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正面描写:“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种树技艺对比:(反衬)
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对比)
他植者:“窥伺效慕,”“莫能如”
3、明确第三段中种树态度和方法的对比: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舒”“平”“故”“密”,
(对比)|“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背诵课文3、4两段。
【德育目标】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学习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掌握本文写法。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一、导入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四、研习文本(分组展示。各小组按分工翻译串讲,教师适时点拨,突出各段重点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并整理学案。)
1、翻译,串讲各自然段:
2、明确第二段中通过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种树技艺的对比来突出郭橐驼精于种树的句子:
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三、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
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分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理解寓意,体会注重现实问题的风格。

第一课时【独立自学】一、走近作家作品1、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自小喜欢读书,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二十一岁考取进士。

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

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

如《封建论》、《夭对》等。

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2、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

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导学案种树郭橐驼传

导学案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寓意。

3、培养学生以现代眼光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关注现实的能力。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由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好导入。

二、明确本堂课的三大板块:“读——准确地读”;“说——理解地说”;“写——感悟地写”。

(幻灯出示)三、读——准确地读:(一)、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声音响亮、整齐自信。

,在熟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教师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1、当仁不让,实词检查:(1)、(名)我固当: (2)、驼(业)种树:(3)、早(实)以蕃:(4)、其(莳)也若子:(5)、移之官(理):(6)、见(长)人者:(7)、故(病)且怠:2、舍我其谁:选择文句中虚词的正确用法:(1).虽(A连词,虽然;B连词,即使。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②虽鸡狗不得宁焉()(2)、因(A连词,表示承接;B连词,表示结果;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趁机。

)①因舍其名()②因击沛公于坐()③因以为号焉()(3).且(A连词,而且;B连词,况且;C连词,尚且;D副词,姑且;E副词,将近。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③且壮士不死即已()④存者且偷生()⑤臣死且不避()3、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做到准确、通顺。

(提醒学生注意倒装句式)1、故不我若也。

2、吾又何能为哉?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四、说——理解地说:1、说“发现”的话:你发现郭橐驼有哪些过人之处呢?请你用“我眼中的郭橐驼是一个…的人,他…”进行评价。

(讨论后发言)2、说“关键”的话:怎样才是顺民之天呢?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交待正确的“养人”之术。

请用“为官治民应该这样……”,补充出这句关键的话。

(先齐读第四段,后说话。

)五、写——感悟地写:“文章合为时而著”,但我们现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请看漫画《爱与碍》,这幅漫画让你想到什么?请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写下你的感想。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归纳、积累文言知识,整理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塑造人物的手法,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3.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归纳、积累文言知识,整理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塑造人物的手法,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__________,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_________。

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也称________。

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

他提出的“_________”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

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郭橐()驼瘘()孳()莳()飧()饔()缫()勖()(2)根据文章内容,找出文中古代通假字。

①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②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③其实雠之( )④根拳而土易( )四、整体感知1.给郭橐驼画一幅肖像画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课文,思考启示:这篇文章给予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三、自主预习1.子厚柳河东柳柳州文以明道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人教版选修《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选修《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设计(教师)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教师)【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握欣赏散文的方法,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及重点。

【教学步骤】一、教学内容分析散文在我国,与诗歌同样历史悠久,样式多样,风格众多,写作手法更是屡翻屡新。

就笔法而言,前人就有“对偶” “借影”“写照”“进步”“虚托”“巧避”等说,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属于“旷达”一类,《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带有寓言性质的“无中生有”一类,树立这一形象明理以托讽,《侍坐章》“一字立骨”,《苦斋记》“就题字生情”,《游沙湖》“奇异”,《项脊轩志》则为“感慨”不一而足。

从体裁上看,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

记人记事、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

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则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篇目,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前面已经学习了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两方面把握古代散文的方法。

本单元鉴赏角度是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同时也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写者的意图是想将古代散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与散文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二、自主赏析类作品内容分析《侍坐》算是《论语》中少有的长篇了,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时,已经对《论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孔子很多思想言论已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可在此时联系本文加以适当梳理。

而本文的特点是师生对话,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曼,故事情节简单但起伏有致,人物描写简略但生动逼真,学习时可以仔细体会。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字。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通 ,解释: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通 ,解释:______ 四、古今异义 1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古义〉 〈今义〉 : 2 既然已,勿动勿虑 古义 今义 3 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今义: 4 字而幼孩 (古义: 今义: 5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古义: 今义: 6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今义 五、一词多义 1固 ① 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④甚善。名我固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顾 ③ 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④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旦视而暮抚,已去 而复顾 3故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 ④其土欲故 ⑤故乡人号之“驼” 。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故不我若也。 故病且怠。 ⑥广故数言欲亡。 4且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存者且偷生 ⑤故病且怠 ⑥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⑦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⑧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5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且焉置土石 ③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④割鸡焉用牛刀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⑥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早实 以 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使木寿且孳也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 其培欲平 既 然 已 其置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见长 人者好 烦其令 督尔获 早织而缕 早缫而绪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其本欲舒 其土欲故 去不复顾 不抑耗 其实而已 苟有能反是者 木之性日以离矣 若甚怜焉 促尔耕 则又爱之太恩 移之官理 勖尔植 其筑欲密 其莳也若子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4.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入为干扰。

【作家作品】1、认识作者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2.题目解说本文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传记,从内容上来看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是历史传记。

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多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

“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

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寓言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一部分,诸子散文也保留了不少,后来才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3.背景资料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此后,虽出现过“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

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三维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句,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个别诗词虚词的用法。

一、导言: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

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完成预习:1、关于柳宗元其人: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关于柳宗元的文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代表作《封建论》。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

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如《黔之驴》。

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3.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雅而味深长”。

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4、识记下列加横线的字音:郭橐驼(tuó)为观游(wéi)名我固当(dàng)窥伺效慕(sì)早实以蕃(fán)木寿且孳(zī)其莳若子(shì)好烦其令(hào)勖尔植(xù)缫而绪(sāo)遂而鸡豚(tún)辍飧饔(sūn;yōng)5、解释下列句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不知始名当初②.驼业种树以……为业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即或④.凡植木之性方法⑤.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⑥.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⑦.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代词,道⑧.字而幼孩养育⑨.故病且怠穷困⑩.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以之为”,把……作三、自读思考:1、翻译并研读课文: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案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第二课时(课文分析)【教学目标】1.读懂文本,理清文章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2.了解本文“顺天致性”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3.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难点:1.了解本文“顺天致性”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预习案【初读设疑自探】自由阅读课文,说说:你觉得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1.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

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2. 他身虽残却豁达而自信。

(以其病为号,其实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

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

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我的疑惑】探究案2 / 4【精读解疑合探】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郭橐驼他植者种树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种后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不我若原因分析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师小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

这里用了什么写作的方法?(生答)对比。

2.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旗开得胜- 1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序,进行知识积累,讨论探究,展示交流与点评。

预 习 案【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黔之驴》)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

他寓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2、写作背景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三、课文分析
1、从《种树郭橐驼传》的题目可知:
职业:种树名字:郭橐驼
2、郭橐驼姓名由来:隆然伏行,病偻
性格特征:豁达——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3、郭橐驼种树技术如何?
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两种要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说他技艺高超,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过对野外艰苦环境的描写,寄托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了政治失意后的郁闷苦恼。
公元815年奉诏回京,在京不足一月,又远任柳州刺史,虽为升迁,实为贬谪,公元819年病卒于任所。805年—815年长居永州,有机会了解民生疾苦,有名的《捕蛇者说》就作于此。815年奉诏回京,不到一个月又远任柳州刺史,819年病卒于任所,故有柳柳州之称。
2、字号、称呼
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故有“柳河东”之称。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古文成就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819年病卒于任所柳州,故有“柳柳州”之称。
3、生平概括
柳宗元的一生可用16个来概括:早立远志,少有英才,关心政治、数遭贬谪。
类比手法的运用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编写人:史英伟审核校对:张楠溪编写时间:2016/1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明确本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重点难点预测】:1、本文寓意的理解。

2、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具】:多媒体【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

2、体裁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寄托,言:说的道理。

这种体裁是假借某个故事(有的是拟人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讽刺社会现象的,它深入浅处的把某个深奥的道理,或社会现象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特点:结构简短,形象鲜明,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

本文:——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3、写作背景: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大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大意,借助课下注解,独立完成文言知识积累题目,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种树郭橐驼学案

种树郭橐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使用说明】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及写作背景。

2.积累“业、蕃、顾”等实词含义及“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德育目标1、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一、知识链接1、作家及作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是我国中唐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自小喜欢读书,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二十一岁考取进士。

他和刘禹锡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

他的作品有:政论文《封建论》、《夭说》。

文学传记散文《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寓言散文《三戒》,《种树郭囊驼传》。

2、解题及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之后,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

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

二、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下面文言知识。

(一)字音病瘘()抑耗()织而缕()孳()窥伺()缫()实以蕃()飧()饔()(二)通假字。

1、字而幼孩(三)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2、早实以蕃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4、传其事以为官戒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6、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7、旦视而暮抚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9、旦暮吏来而呼曰10、驼业种树11、非有能硕茂之也12、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3、鸣鼓而聚之1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四)、古今异义1.不抑耗其实而已2、去不复顾3、吾小人辍飱饔以劳吏者且不及暇(五)、特殊句式1.官理,非吾业也2.故不我若也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通过研读郭橐驼种树之道,我们应学会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领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深刻内涵。

同时,文章所传达的“为官治民”的智慧,也是我们需要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此外,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还应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

2.郭橐驼的姓名由来是因为他“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因此乡人号之“__________”。

3.郭橐驼种树的技术特点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体现了他__________的种树理念。

二、选择题1.下列对《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赞美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揭示种树与治国的相通之处C.讽刺当时官员的无能和不作为D.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和生态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土欲故(故:旧的,原来的)B.既然已(已:停止)C.旦视而暮抚(旦:早晨)D.虽曰爱之(虽:虽然)三、简答题1.请简述郭橐驼种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2.文章通过种树这一小事,阐述了哪些关于治国养民的大道理?三、全文翻译《种树郭橐驼传》译文如下: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乡里人称呼他“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索性舍弃原名,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观赏游玩的富豪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商贾,都争着迎接雇佣他。

看郭橐驼栽的树,或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

高二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版)》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教师版)》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
3.传其事以(之)为官戎也()
【合作探究】
1.阅读第3节,讨论以什么表现手法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
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宁县第一中学高二选修语文科导学案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主备人:张文强审核人:课时:2学时姓名:
教师“复备”栏
【学习目标】
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提示与建议】
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培养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种树郭橐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育人也和种树一样,不可过多地束缚人才的成长。
三.语言运用
参照下面材料中划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文段语意完整。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仿写两句即可)
【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主人之间的惨别;
5.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C(“已”通“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三维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句,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个别诗词虚词的用法。

一、导言: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

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完成预习:1、关于柳宗元其人: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关于柳宗元的文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代表作《封建论》。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

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如《黔之驴》。

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3.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雅而味深长”。

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4、识记下列加横线的字音:郭橐驼(tuó)为观游(wéi)名我固当(dàng)窥伺效慕(sì)早实以蕃(fán)木寿且孳(zī)其莳若子(shì)好烦其令(hào)勖尔植(xù)缫而绪(sāo)遂而鸡豚(tún)辍飧饔(sūn;yōng)5、解释下列句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不知始名当初②.驼业种树以……为业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即或④.凡植木之性方法⑤.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⑥.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⑦.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代词,道⑧.字而幼孩养育⑨.故病且怠穷困⑩.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以之为”,把……作三、自读思考:1、翻译并研读课文: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第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

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

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2、讨论此文的写作特:(1)、文章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答: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

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

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文章都用了那些对比?(答案:(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四、总结(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进行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

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

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

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

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请细加体会。

)五、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A.橐(tuó)驼病偻(lóu)窥(kuī)伺B.寿且孳(zī)勖(mào)缲(qiào)C.实以蕃(fán)饔(yōng)鸡豚(tún)D.硕(shuò)而茂飧(sūn)殆(dài)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寿,长寿,活得长B.实,果实C.若,如果D.爱,吝啬(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C)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A.驼业种树。

“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

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1.A(勖应为xù)2.(1)D(应为喜爱。

)(2)C(3)C(前两句中的“以”字,都是目的连词。

“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

第三句是的“以”是修饰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苏轼《方山子传》)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B.然终不遇。

终:自始至终C.使骑逐而追之。

骑:坐骑D.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2.下列句子中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C)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焉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其C.而岂山中之人哉:之D.方山子傥见之与:之3.以下句子中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是(B)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B.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粪土C.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从事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B)A.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一个在光州和黄州一带隐居的人。

B.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到了晚年就隐居在了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很惊讶地询问我之所以到这里的原因。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常常假装成癫狂不干净的样子。

5.方山子安贫若素,以下选项体现了这一性格的是(D)(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3)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5)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A.(1)(2)(5)B.(2)(3)(4)C.(1)(4)(5)D.(1)(2)(4)6.下列对这段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C)A.方山子真名陈慥,字季常,与本文作者素有交情。

本文作者被贬官到黄州时,同方山子不期而遇,与二人初次见面至少已经有十九年光景了。

B.方山子出身富贵豪门,然而他却抛弃了荣华,放弃了拜官封爵,宁可过着贫寒的隐居生活,并能自得其乐。

C.本文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介绍了传记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

除此之外,作者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杀飞鹊的事情,体现了方山子的侠气。

D.从作者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山子之所以成为与世无争的隐士,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有些消极。

答案解析:1.C(骑指的是骑马的人。

)2.A(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

B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

C中的之是助词,“的”。

D中的之是代词,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3.B(妻子文中指妻儿,现指妻。

精悍文中指精锐勇猛。

从事文中指参与事务,现指投身到,参与,需后接宾语。

)4.B(晚应为时间靠后之意,不是晚年。

)5.D(需指出的是,(4)属于侧面描写,也符合题意,故应选。

)6.C(开门见山有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