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互助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方程的解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方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示例,展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尝试解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简单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2.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正确列出方程;3. 能通过简单的运算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3.能通过简单的运算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2.难点: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以及方程的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学具: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如:“等式是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数或表达式,而方程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明有x个苹果,小红有y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并列出方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运算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意义和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能够列出简单的方程,并能够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数,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2.难点: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定义,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列出方程。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方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方程的定义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的解法4.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5)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方程。

本章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解方程的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适的解方程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解简单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方程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方程,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等内容。

2.教学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方程。

3.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方程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花了15元,问小明买了多少斤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讲解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方程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例如: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有什么意义?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方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通过解方程来求解未知数。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到带有未知数的简单计算,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方程解法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方程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从基础的概念讲解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此外,学生可能对用字母表示数和未知数感到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未知数。

2.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未知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理解方程的解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进行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发现和总结方程的解法。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其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方程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数和未知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方程的解法。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时找零、行程问题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表示和解决。

2.呈现(10分钟)讲解方程的概念,用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方程,如2x + 1 = 7,解释方程的构成和含义。

然后讲解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和未知数,如用x表示未知数,用a、b表示已知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方程,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方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方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列出方程。

3.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讲解方程的解法。

4.实践: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方程进行计算。

5.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方程的知识点,强化重点。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计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方程的学习上,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等式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

2.知识讲解:讲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方程案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和等式的性质。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方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关键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简易方程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教材分析第一篇:简易方程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树说明(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用字母表示数到简易方程,是代数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学生对所学的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应用,又是学生进行第三学段代数知识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其中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能够唤起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黑鹳等很多动物濒临灭绝。

本单元以这些珍稀动物数量变化情况为素材,注重了素材的现实性,同时突出了数据的真实性。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2、借助天平来学习知识是本单元一大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时,无论是理解方程的意义、探索等式的性质,还是学习解方程都是借助于天平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3、信息窗中的信息循环使用。

信息窗中的信息循环使用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又一特点。

如信息窗1中的信息在解决信息窗2中的“2004年白鳍豚大约有多少只?”问题时,进行了循环使用;信息窗1中的信息又在解决信息窗3中的“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有多少只呢?”、“2003年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两个问题时进行循环使用。

这样,既使学习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体现了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安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的编排,是遵循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设置的,体现了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如:学生在解决信息窗2中的问题时,先列出了方程,同时产生了解方程的需要,顺应这种需要,教材先安排了等式性质的知识,然后再解方程,呈现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体现了学习方程知识的必要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解简易方程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

呈现一个简单的等式,如 10 - 5 = 5,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如 2x + 3 = 7,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用 x 表示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如 3x - 6 = 0。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将方程化简,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香蕉,请问他有几颗苹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如 2(x + 3) - 5 = 3x + 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

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解简单的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意义。

2.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方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有苹果,吃掉一些后还剩下一些,问小明原来有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简单的方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找出方程的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方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出方程的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方程,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以及学会用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方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方程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理解方程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基本形式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3.准备一些小道具,用于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详细讲解方程的定义、方程的基本形式等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方程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方程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解法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步骤。

1.2 教材重点内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3.进行简单的方程问题求解。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应能够: - 理解简单方程的概念; -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 - 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方程问题求解。

2.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简易方程》相关内容;•学生准备相关学习工具,如铅笔、橡皮等。

2.3 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如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4.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2.4 课堂互动•学生们可以上台展示解答过程,促进学习氛围;•提问环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给予学生反馈,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三、教学评价本教案侧重培养学生的方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和五年级的教学目标编写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但有时候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步骤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解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简易方程解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生动图片和动画的PPT,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简易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他花了15元,问他买了多少斤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个简单的方程:2x + 3 = 7。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并提出问题:如何求解这个方程?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

在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解完方程后,教师总结解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了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形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解简易方程。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的数值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方程。

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用方程来表示和解决。

此外,学生对于字母表示数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形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理解方程的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用字母表示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提出方程。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方程。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解简易方程。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易方程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用字母表示数。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意义和基本形式。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分数和小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旨在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引入“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方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接着,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最后,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四则运算、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与算式混淆;2. 解方程的方法不够熟练,容易出错;3. 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熟练解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方程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体验解方程的过程。

3.合作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算术知识基础上,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方程的作用,体验方程思想的形成,感悟到方程中未知数、等式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算术基础,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方法积累,但方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感受方程的价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感受方程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图片或实物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情境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方程的作用。

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妈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板书:3 + 2 =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如2x + 3 = 9,引导学生关注未知数和等式的关系,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如:请用方程表示下列情境:小华买了4个橙子,比小明多买了2个,小明买了多少个橙子?(板书:4 - 2 = 小明的橙子数)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方程、解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方程,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作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方程的解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方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学具: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解方程。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12元,他给了售货员20元,找回的钱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3(x - 2) = 9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方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动手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3(x - 2) = 9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方程这种抽象的概念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比较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和材料,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买卖情境,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案,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解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方程并解方程。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和答案,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内容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这样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便于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扑克牌中的A,J,Q,K分别表示1,11,12,13。

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因为认知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来教学。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简易方程教案(优秀5篇)

简易方程教案(优秀5篇)

简易方程教案(优秀5篇)简易方程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板书定义)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3、。

(1) 做“练一练”第3题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解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

第二个方程与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教学方程的概念要从认识等式开始。

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天平演示,经历由数的等式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不等到相等的比较,为引入方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

教学时,可制作动画或自制的天平教具来演示。

因为精密的天平仪器小,学生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

通过实物演示得到了一个方程,接下来再通过图示得出第二个方程。

然后以两个方程为例,给出方程概念的描述。

为了丰富对方程的感知,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并呈现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写的方程,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2.等式的性质。

原来没有直接出示等式性质,但是解方程时不利于学生的描述,这次正式总结出。

通过插图演示天平平衡的实验,探究等式基本性质。

用连环画式的插图,一方面提示教师可以怎样演示,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观察材料。

要注意的是,教具演示能使学生看到动态的过程,获得实实在在的真切感受。

但演示过后,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只剩最后的结果状态。

而连环画式的插图,没有实物演示那么生动,但可以保留初始状态和结果状态,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双向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等式性质1的演示过程中可以用等式来表示,这样从直观演示过渡到等式,帮助总结。

等式的性质2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交流完善对0的补充说明。

3.解方程。

(1)例1:解形如x+a=b的方程。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①这里借助三幅天平演示图展现了解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

为了便于通过图示说明解方程的全过程,这里的数据比较小。

但是学生可能一眼就能看出结果,为提高学习掌握新方法的积极性,可以明确指出,要根据等式性质来解方程。

在这里要暂时避开算法多样化的讨论。

②结合解方程的过程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不再单独编排。

③检验。

由小精灵给以提示,介绍了验算的全过程,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

(2)例2:解形如ax=b的方程。

编排思路同例1。

练习中尝试解形如x÷a=b的方程。

(3)例3:解形如a-x=b的方程。

这是新增的,解方程的类型更全面。

重点突出转化思想。

教材以20-x=9为例,讨论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思路是转化为x+b=a,即转化为例1的形式。

这里不再依靠天平的图示,意在及时抽象,启发学生直接依据等式性质进行转化。

a÷x=b类型的方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积累解方程的经验。

完成基本类型的方程求解后,小精灵提示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思考方法(利用等式性质)、解题步骤、要注意的问题。

(4)例4:解形如ax+b=c的方程。

(5)例5:解形如a(x+b)=c的方程。

这两种都是新增的稍复杂的类型。

同样也是利用转化的方法,将解较复杂的方程转化为前面的基本类型来求解。

教学重点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实际问题与方程。

(1)例1:基本类型。

①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这里的问题比较简单,容易发现数量关系。

学生也比较容易直接利用算术方法求解,教材在这里尊重学生的经验,先出示了算术解法。

以此鼓励学生自己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接下来引出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对将所求数量设为x,对未知数参加列式,都会感到不习惯。

所以,教材引导学生将未知数设为x,列出方程。

②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未知数参与列式。

其中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教材用色块予以凸显,但它不是解题书写的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列方程。

③淡化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方法的对比。

这里的数量关系简单,体现不出列方程的优势,重在经历一般方法,规范书写格式。

(2)例2: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

①体会优越性。

这里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思考,思维难度较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

而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②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

这里的数量关系,学生常有不同的分析(如下)。

学生有必要的话,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如: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③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材给出了基本步骤,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

(3)例3: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问题。

这里的数量关系是两积之和,是典型的数量关系,生活中很常见。

而且,理解了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也就容易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差)的数量关系。

同时,两个积中有相同的因数,可以根据分配律,得到含小括号的方程。

所以例3具有举一反三的典型意义。

(4)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问题。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

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其特点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知道这两个未知数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或差,求两个未知数(如本例)。

如果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改用方程解,都可归结为解形如ax±bx=c的方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学会其中之一的解法,其他类似的问题,如“和差”就很容易类推解决。

②设未知数。

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确定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来表示。

但这里重点是设谁是x,一般为了解方程方便,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

也可以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

(5)例5:解决问题。

这里是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比较经典,这里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编排,让学生体会方程解的优越性。

这里的方程形式与例3相同,重点是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知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蕴涵较为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价思想、模型思想等。

比如:
解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连串依据等式性质的演绎推理过程,最终将原方程转化为与其等价的“x=?”的形式。

“x=?”是方程变形的目标。

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得对、说得清,从而在理解变形依据、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所学方程的解法。

列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过程。

教学时,应启发学生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比较直接、简明,能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

让学生体会列方程的优越性。

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还要注意引导他们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便于思考的简便解法,进而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