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26447253_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26447253_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重点实验室简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021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认定ꎬ重点实验室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为核心ꎬ整合药物化学㊁药剂学㊁药物分析㊁药代动力学等学科优势资源ꎬ联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和江苏省水溶性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建设ꎮ学术委员会主任侯惠民院士㊁实验室主任郝海平副校长ꎮ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场地1.2万平方米ꎬ仪器设备原值约2.9亿元ꎮ配套设施完善ꎬ包括SPF级药学实验动物中心㊁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平台㊁病理与PDX药效评价平台㊁分析测试中心等多个公共实验平台ꎮ重点实验室聚焦药用辅料的质量控制与标准提升㊁创新辅料研究㊁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与合理使用㊁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㊁药物制剂及辅料分析和评价技术研究㊁靶标的发现/确认与成药性研究等领域ꎮ力争利用3~5年时间ꎬ在上述领域形成多个 国际一流㊁国内领先 的技术平台ꎮ初步建成 以药品制剂为核心ꎬ以药用辅料为抓手ꎬ以体内作用为指标ꎬ以分析评价为支撑 的 全链条㊁贯通式 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体系ꎮ实验室主任:郝海平ꎬ男ꎬ理学博士ꎬ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㊁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ꎮ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创新技术ꎬ药物代谢转运分子调控与靶标研究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ꎬ江苏省特聘教授ꎬ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ꎬ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ꎬ第十一届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ꎬ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㊁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㊁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ꎮ曾担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㊁ 2011计划 建设办公室主任㊁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ꎮ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㊁重点项目㊁重大项目)(No.81972894㊁81673364)ꎻ∗同为通信作者㊀作者简介:王雪怡ꎬ女ꎬ研究方向:药剂学ꎬE-mail:664517212@qq.com㊀通信作者:孙春萌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药剂学ꎬTel:025-83271305ꎬE-mail:suncmpharm@cpu.edu.cnꎻ涂家生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药剂学ꎬTel:025-83271305ꎬE-mail:jiashengtu@cpu.edu.cn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进展王雪怡ꎬ孙平平ꎬ孙春萌∗ꎬ涂家生∗(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系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ꎬ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ꎬ江苏南京210009)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ꎬACS)患者通常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ꎬPCI)ꎮ手术前一般给予患者氯吡格雷以发挥抗血小板功能ꎬ但由于目前市场中仅存在氯吡格雷片ꎬ而口服起效时间较长ꎬ易于错失临床最佳治疗时机ꎮ因此ꎬ研制氯吡格雷注射剂型具有重要意义ꎬ不仅可以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更灵活㊁有效的用药选择ꎬ还可以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率ꎬ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和死亡风险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发进展ꎬ重点讨论了相关注射剂型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ꎬ为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发提供参考ꎮ关键词:氯吡格雷ꎻ抗血小板ꎻ注射剂ꎻ急性冠脉综合征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94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2)01-0037-005doi:10.13506/j.cnki.jpr.2022.01.007ResearchprogressofClopidogrelInjectionsWANGXueyiꎬSUNPingpingꎬSUNChunmeng∗ꎬTUJiasheng∗(NMPAKeyLaboratoryforResearchandEvaluationof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andExcipientsꎬCenterforResearch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PharmaceuticalExcipientsandGenericDrugsꎬDepartmentofPharmaceuticsꎬSchoolofPharmacyꎬ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09ꎬChina)Abstract:Patientssufferingacutecoronarysyndrome(ACS)usuallyneedtoreceive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Clopidogrelisgenerallygiventopatientsbeforeoperationtoexertantiplateletfunction.HoweverꎬthereisonlyClopidogrelTabletsinthemarketatpresentꎬandtheonsettimeistoolongsothatitiseasytomisstheoptimumthera ̄peutictime.Thereforeꎬitisurgenttodevelopaninjectableclopidogrelformulationforclinicalapplication.OncemarketedꎬitcannotonlyprovideamoreflexibleandeffectiveoptionforpatientswithACSꎬbutalsoimprovethesuccessrateofemergen ̄cyPCIandreducetheincidenceofthrombosisandtheriskofdeath.InthisreviewꎬweintroducedtheprogressofClopidogrelInjectionsꎬbrieflydiscusstheirtechnicalfeaturesꎬandprovidedreferencesfor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ClopidogrelInjections.Keywords:ClopidogrelꎻAntiplateletꎻInjectionꎻACSꎻPCI㊀㊀氯吡格雷(Clopidogrelꎬ化合物1ꎬ见图1)是一种噻吩并吡啶类前体药物ꎬ本身无活性ꎮ口服经肠道吸收后ꎬ85%的药物被肝脏脂酶快速代谢水解成羧酸衍生物(化合物4ꎬ见图1)ꎬ其余的15%经过两步细胞色素P450(主要是CYP3A4㊁CYP2C19)两步氧化反应ꎬ生成含有巯基的活性代谢物(化合物3ꎬ见图1)发挥抗血小板作用ꎮ含巯基的活性代谢物可特异性㊁不可逆地和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ꎬ从而阻断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ꎬADP)和受体的结合ꎬ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ꎬ抑制腺苷酸环化酶ꎬ使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ꎬcAMP)浓度下降ꎬ发挥抗血小板作用[1-2]ꎮ作为经典的拮抗P2Y12受体的抗血小板药ꎬ它和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基石ꎬ被广泛用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ꎬACS)患者缺血性事件的复发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ꎬPCI)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ꎮ图1㊀氯吡格雷的代谢途径㊀㊀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为Plavixꎬ波立维)是Sanofi和Bristol-MyersSquibb联合开发的第二代P2Y12受体抑制剂类抗血小板药物ꎬ1998年6月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ꎬ2001年在中国批准上市ꎬ规格包括每片75mg和300mgꎮ氯吡格雷的常规剂量是每天75mgꎬ对于ACS患者可采用负荷剂量的方法ꎬ即首剂口服300mgꎬ此后每天75mg维持ꎮ单剂量口服氯吡格雷75mg后ꎬ氯吡格雷的半衰期为6hꎬ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约为30minꎬ患者口服3~7d内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5]ꎮ近年来ꎬ中国开展PCI的数量逐年上升ꎬ2019年已经超过100万例[6]ꎬ但对ACS患者的急诊处置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ꎮ在PCI手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ꎬ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预后ꎬ改善手术后缺血ꎮ而目前临床上可以使用的氯吡格雷剂型仅有片剂ꎬ其口服后起效速度慢ꎬ对急需手术治疗的ACS患者常面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风险ꎻ此外ꎬ患者需要口服较大剂量氯吡格雷才能达到血液中有效药物水平ꎬ在提高抗血小板速度的同时可能带来出血等风险[10-11]ꎮ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快速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剂量过高造成出血风险之间的平衡[7ꎬ12]ꎮ与口服剂型相比ꎬ直接静脉注射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可以实现临床治疗时的快速起效ꎬ还可以有效缩短停药后的药物作用时间ꎬ能够在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用药选择ꎮ2015年3月和6月ꎬEMA和FDA分别批准了一种P2Y12受体可逆性抑制剂抗血小板注射剂坎格瑞洛(Cangrelor)上市ꎮ坎格瑞洛是首个静脉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ꎬ其具有起效迅速㊁失效快㊁作用可逆等特点ꎬ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ꎮ然而ꎬ由于可能引发临床出血并发症ꎬ坎格瑞洛仅被限制作为二线药物用于之前未接受口服P2Y12抑制剂患者的PCI手术和口服治疗不便的患者[15]ꎬ其治疗ACS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ꎮ而氯吡格雷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2Y12受体抑制剂ꎬ其注射剂的开发和应用极具临床意义ꎮ近年来ꎬ包括氯吡格雷口服制剂的原研公司Sanofi在内ꎬ有多家公司对氯吡格雷及其盐进行注射剂型的开发(见表1)ꎮ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情况ꎬ介绍其产品特点㊁制剂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ꎬ并对此类制剂的药学研究内容进行分析ꎮ表1 氯吡格雷及其盐进行注射剂型的开发序号项目名称活性成分剂型时间公司阶段1/ClopidogrelbisulfateLyophilizedpowder1996SanofiFail2MDCO-157Clopidogrelfreebase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2011CyDexPhaseI3ASD-002ClopidogrelfreebaseNanoemulsion2016AscendiaPre-Clinical4JIN-2013ClopidogrelbisulfateNanoliposomesuspension2013Intas&JiaPhaseI1 氯吡格雷注射剂型的研制氯吡格雷游离碱及其硫酸氢盐的溶解性具有高度的pH依赖性ꎬ其在生理条件(pH7.4)下的溶解度仅为0.002mg mL-1ꎬ随着pH降低溶解度不断提升ꎬ当pH为1时溶解度可达7mg mL-1[16]ꎬ但该pH已不适合于直接注射ꎻ此外ꎬ氯吡格雷为前药ꎬ给药后需在体内被代谢成化合物3(见图1)才具有抗血小板活性ꎮ因此ꎬ氯吡格雷注射剂型的开发重点和难点均聚焦于解决以上两个问题ꎮ1.1㊀氯吡格雷冻干粉针㊀氯吡格雷及其片剂的原研公司法国Sanofi曾投入研发注射用氯吡格雷粉针剂ꎬ以弥补口服氯吡格雷片在临床急救上的不足ꎮ氯吡格雷及其硫酸氢盐单独冻干时ꎬ容易形成不溶性的聚集物ꎬ黏于玻璃壁上ꎮ根据Sanofi公司的专利ꎬ在制剂中加入泊洛沙姆188可阻止氯吡格雷及其硫酸氢盐的聚集[17]ꎮ将氯吡格雷及其硫酸氢盐和泊洛沙姆188的水溶液冻干后ꎬ用特定溶剂(由聚乙二醇硬脂酸酯SolutolHS15和磷酸缓冲盐调配而成ꎬpH调至4.0以上)复溶后再注射ꎮ专利中还显示ꎬ在冻干粉中采用甘露醇和丙氨酸可提高药物稳定性[18]ꎮ但最终ꎬSanofi研发团队并没有继续该项目的开发ꎬ原因未知ꎮ1.2㊀氯吡格雷β-环糊精包合物注射剂(MDCO-157)㊀MDCO-157由LigandPharmaceuticals公司的子公司CyDexPharmaceuticals开发ꎮ早期该项目由Prism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ꎮ2011年ꎬLigand从PrismPharmaceuticals公司获得开发许可ꎬ并更名为MDCO-157[19]ꎮ同年Medicines公司从Ligand公司获得许可开发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ꎬ在美国开始抗血栓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ꎮMDCO-157采用了CyDexPharmaceuticalsInc研发的Captisol磺基烷基醚环糊精(SAE-CD)与氯吡格雷游离碱形成包合复合物ꎮ药物与SAE-CD的可逆㊁非共价复合可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ꎮ利用SAE-CD可以有效改善氯吡格雷溶解性差的问题ꎬ将氯吡格雷增溶至20mg mL-1ꎬ并且减少溶液中氯吡格雷的化学降解和手性转变[20]ꎮMDCO-157的开发旨在其可以与口服氯吡格雷产生相当的抗血小板作用ꎬ从而可以从口服过渡到静脉给药来改善高危PCI患者的临床治疗ꎮ然而ꎬ一项2012年开展的临床试验(33位受试者ꎬ氯吡格雷口服制剂作为对照ꎬ随机开放标签交叉试验)结果显示ꎬ虽然健康志愿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ꎬ但由于活性代谢物(见图1中化合物3)产生阈值不足ꎬ当静脉给药剂量增加到300mg时ꎬ也不能达到足够的血小板抑制作用ꎮMDCO-157在静脉注射75㊁150和300mg剂量组中表现出剂量相关的药效学效应ꎬ但与口服氯吡格雷300mg剂量相比ꎬ静脉注射MDCO-157显示短暂而轻微的药效学效应ꎬ巯基活性代谢物的Cmax和AUC低于口服氯吡格雷300mg剂量ꎮ而且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非常大ꎬ包括输液疼痛㊁头痛㊁头晕㊁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等[19]ꎮ1.3㊀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ASD-002)㊀ASD-002是As ̄cendiaPharmaceuticals开发的一种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型ꎮ2016年11月ꎬAscendia公司和FDA就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的临床申报工作举行了Pre-IND会议ꎮ2020年8月ꎬ乐明药业(苏州)宣布与AscendiaPharmaceuticals签订合作协议ꎬ获得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ASD-002)的开发许可ꎮASD-002作为Aascendia公司的主要管线产品是利用其EmulSolTM纳米乳技术平台开发的ꎬ实现了经典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可注射形式ꎮ利用Ascendia的EmulSolTM技术可生产稳定的纳米乳ꎬ而无需使用有机溶剂ꎮEmulSolTM采用了传统的高压均质工艺ꎬ通过选择特定的长链甘油三酯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助表面活性剂的使用ꎮ纳米乳平均液滴大小约为200nmꎬ使用大豆油和表面活性剂卵磷脂的专利组合[16]ꎬ由此产生的水相中的油滴悬浮液在物理上稳定ꎬ并且提高了给药的安全性ꎮ纳米乳剂能够使可溶性差的药物用于多种给药途径ꎬ并且能够潜在地保护活性成分免受化学降解[21]ꎮ氯吡格雷游离碱为高黏性半固体的油状物ꎬ具有化学不稳定㊁易水解和氧化㊁手性中心的质子不稳定等问题[16]ꎮ由于手性中心和甲酯基团中存在不稳定的质子ꎬ因此它非常容易发生甲酯基团的外消旋㊁氧化和水解ꎮ根据专利显示ꎬ纳米乳可以有效抑制氯吡格雷从S对映体(有生物活性)到R对映体(无任何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转化[16]ꎮ该纳米乳技术将氯吡格雷游离碱分散在油相中制成油/水型乳剂ꎬ即使游离碱在血浆pH条件下亦很难溶解ꎬ当包含在纳米乳液的油相中ꎬ载药量可达到20mg mL-1以上ꎬ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低的问题[16]ꎮ1.4㊀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剂(JIN-2013)㊀JIN-2013是由Intas和Jina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静脉注射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剂ꎬ活性成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ꎬ并采用了Jina公司专有的NanoAqualip脂质纳米技术进行制备ꎬ该方案能够在不使用有机溶剂静脉注射的情况下制备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氯吡格雷脂质体制剂[22-23]ꎮ据文献报道ꎬ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液采用全自动高压均质机进行制备ꎬ粒径在25~110nmꎬ辅料包括:大豆磷脂酰胆碱㊁胆甾醇硫酸钠㊁蔗糖㊁缓冲剂[24]ꎮ2015年10月ꎬ该项目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LambdaTherapeuticResearchInc)ꎮ临床前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ꎬ注射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液的Tmax和Cmax(0.5h和38.0μg mL-1)ꎬ与口服硫酸氯吡格雷(2h和20.4μg mL-1)相比具有更短的Tmax和更高的Cmax[24]ꎬ证实了其在临床急性给药方面的优势ꎮ在一项48例的健康受试者参与的Ⅰ期临床安全性研究中ꎬ研究者比较了氯吡格雷片剂300mg㊁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液注射剂25㊁50和75mg剂量的安全性ꎬ结果表明剂量至75mg仍安全和耐受[24]ꎮ在临床研究中发现ꎬ该制剂对口服氯吡格雷无药效的受试者可产生治疗效果[24]ꎬ与氯吡格雷传统剂型相比ꎬ体现了纳米脂质体混悬剂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在肠外给药方面具有的一定优势ꎮ2㊀氯吡格雷注射剂开发的探讨近年来ꎬ抗血小板类药物注射剂的开发已经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ꎬ而氯吡格雷在临床上迫切需要被开发成一种能快速起效的剂型ꎬ注射剂成为必然首选ꎮ然而由于氯吡格雷自身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作用特点的特殊性ꎬ大大提高了将其开发成注射剂型的技术难度[16]ꎮ首先ꎬ氯吡格雷在中性pH条件下溶解性极差ꎬ使其与体液接触时易产生沉淀ꎬ从而导致注射痛㊁静脉炎ꎬ甚至可能在给药过程中造成栓塞ꎮ其次ꎬ氯吡格雷游离碱在潮湿和高温的情况下不稳定ꎮ由于氯吡格雷是一种手性分子ꎬ其可以作为R或S对映体存在ꎮS对映体具有生物活性ꎬ而R对映体无任何抗聚集活性并且耐受性差[25]ꎬ在动物体内高剂量引起惊厥ꎮ因手性中心存在不稳定的质子ꎬ氯吡格雷游离碱结构并不稳定ꎬ容易发生外消旋㊁氧化和甲酯基水解[26]ꎮ化学不稳定性限制了氯吡格雷在处方中水溶液的使用ꎬ使其处方条件局限为含有机溶剂的液体或冷冻干燥固体ꎬ其储存条件限制于低温冷藏或冷冻ꎮ对于难溶药物注射剂的研制ꎬ科研工作者已经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27]ꎮ目前ꎬ制备处方中含有难溶性碱性药物的静注或口服液体制剂有多种方法ꎬ包括纳米混悬剂㊁通过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制备包合物㊁纳米乳㊁以及在溶液低pH情况下与强酸形成盐等[28]ꎬ其中多数已在氯吡格雷注射剂的开发中予以尝试ꎮ然而ꎬ对于纳米混悬液系统ꎬ由于其中纳米级药物颗粒在水中的暴露面积较大ꎬ可能会加速主药的降解[28]ꎮ此外ꎬ由于水溶液中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ꎬ注射疼痛可能是纳米混悬系统的另一个问题ꎮ对于纳米乳ꎬ其达到稳定需要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并且稳定性受温度和pH影响[29]ꎮ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潜在的肾毒性㊁心动过缓和血压降低ꎬ以及环糊精可能与合用亲脂性药物结合的问题[30]ꎮ而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强酸形成的弱碱性盐溶液pH值较低ꎬ可能导致药物稳定性问题ꎮ当在中性pH条件下与血液接触时ꎬ药物可能沉淀为游离碱导致注射部位刺激和疼痛ꎮ近年来ꎬ涂家生等[31]设计开发了采用一种以mPEG-PLA为载体的氯吡格雷胶束ꎮ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LA和氯吡格雷游离碱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得到胶束纳米系统ꎬ发挥了胶束高溶解度㊁快速释放㊁药效快等优势ꎮmPEG-PLA聚合物是目前胶束给药系统中最有潜力的载体材料之一ꎬ不仅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ꎬ实现较大的载药量ꎬ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ꎬ不会在体内积蓄而产生毒副作用ꎬ临床安全性高[32]ꎮmPEG-PLA形成的胶束释放药物的速度较快ꎬ并且胶束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ꎬ可以将氯吡格雷携带至肝脏ꎬ经肝药酶进行代谢ꎬ产生活性代谢产物ꎬ实现快速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ꎬ满足临床急救的需求ꎬ有望为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制提供一种全新方案ꎮ3㊀小结在面临ACS的情况时ꎬ对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时机目前尚无定论且备受争议ꎮ通常ꎬ随着氯吡格雷片剂的给药量增大ꎬ达到预期治疗作用的时间会缩短ꎬ但是过高的剂量会增加氯吡格雷的副作用ꎬ因此ꎬ在提高抗血小板效果的同时需要权衡因高剂量带来的出血风险ꎮ对于ACS患者ꎬ临床医生需决定其应在PCI前开始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治疗ꎬ还是将治疗推迟到PCI术后ꎮ如果较早开始治疗ꎬ潜在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可能会降低ꎬ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梗死或再狭窄的情况ꎻ但如果血管造影显示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ꎬ那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产生的抗血小板作用会使此手术方案复杂化ꎬ需推迟手术时间ꎮ然而ꎬ对于ACSꎬ推迟手术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ꎮ因此ꎬ开发快速起效的氯吡格雷注射剂型ꎬ可以有效填补ACS急诊手术用药方面的空白ꎬ其临床价值显而易见ꎬ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ꎮ多年来ꎬ全球范围内对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十分活跃ꎬ本文所综述的研究为氯吡格雷注射剂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案例ꎮ但是ꎬ目前国内外尚无氯吡格雷注射剂型获准上市ꎬ大部分研究还处于临床前或临床Ⅰ期阶段ꎬ制备稳定性良好和副作用低的氯吡格雷的静脉注射剂仍面临较大挑战ꎮ随着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入进行ꎬ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日臻完善ꎬ相信氯吡格雷注射剂的开发会迎来新的突破ꎮ参考文献:[1]㊀DANSETTEPMꎬROSIJꎬBERTHOGꎬetal.CytochromesP450catalyzebothstepsofthemajorpathwayofclopidogrelbioactiva ̄tionꎬwhereasparaoxonasecatalyzestheformationofaminorthiolmetaboliteisomer[J].ChemResToxicolꎬ2012ꎬ25(2):348-356. [2]SAVIPꎬPEREILLOJꎬUZABIAGAMꎬetal.Identificationandbio ̄logicalactivityoftheactivemetaboliteofclopidogrel[J].ThrombHaemostasisꎬ2000ꎬ84(5):891-896.[3]PRICEMJꎬANGIOLILLODJꎬTEIRSTEINPSꎬetal.Plateletreac ̄tivityandcardiovascularoutcomes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atime-dependentanalysisoftheGaugingResponsivenesswithaVerifyNowP2Y12assay:ImpactonThrombosisandSafety(GRAVITAS)trial[J].Circulationꎬ2011ꎬ124(10):1132-1137. [4]胡君茹ꎬ姜华ꎬ刘效栓.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ꎬ2013ꎬ24(8):750-753.[5]FDA.Approveddrugproducts:PLAVIX(clopidogrelbisulfatetab ̄lets)[EB/OL].(1997-11-17)[2021-10-20].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nda/pre96/020839_s000.pdf. [6]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20.[7]CANNONCP.Whatistheoptimaltimingofclopidogrelinacutecoronarysyndromes?[J].Criticalpathwaysincardiologyꎬ2005ꎬ4(1):46-50.[8]LEPÄNTALOAꎬVIRTANENKSꎬHEIKKILÄJꎬetal.Limitedearlyantiplateleteffectof300mgclopidogrelinpatientswithaspi ̄rintherapyundergo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J].EurHeartJꎬ2004ꎬ25(6):476-483.[9]WIVIOTTSDꎬANTMANEM.Clopidogrelresistance:anewchapterinafast-movingstory[J].Circulationꎬ2004ꎬ109(25):3064-3067. [10]VONBECKERATHNꎬTAUBERTDꎬPOGATSA-MURRAYGꎬetal.Absorptionꎬmetabolizationꎬandantiplateleteffectsof300-ꎬ600-ꎬand900-mgloadingdosesofclopidogrel:resultsoftheISAR-CHOICE(IntracoronaryStentingandAntithromboticRegimen:ChooseBetween3HighOralDosesforImmediateClopidogrelEffect)Trial[J].Circulationꎬ2005ꎬ112(19):2946-2950.[11]YUSUFSꎬMEHTASRꎬZHAOFꎬetal.Earlyandlateeffectsofclopidogrel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J].Circula ̄tionꎬ2003ꎬ107(7):966-972.[12]MEHTASRꎬYUSUFSꎬPETERSRJꎬetal.Effectsofpretreatmentwithclopidogrelandaspirinfollowedbylong-termtherapyinpa ̄tientsundergo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thePCI-CUREstudy[J].TheLancetꎬ2001ꎬ358(9281):527-533.[13]BHATTDLꎬSTONEGWꎬMAHAFFEYKWꎬetal.EffectofplateletinhibitionwithcangrelorduringPCIonischemicevents[J].NEnglJMedꎬ2013ꎬ368(14):1303-1313.[14]ROLLINIFꎬFRANCHIFꎬTELLO-MONTOLIUAꎬetal.Pharma ̄codynamicEffectsofCangreloronPlateletP2Y12Receptor–Me ̄diatedSignalinginPrasugrel-TreatedPatients[J].JACC:Cardio ̄vascularInterventionsꎬ2014ꎬ7(4):426-434.[15]SCHNEIDERDJꎬAGARWALZꎬSEECHERANNꎬetal.Pharmacody ̄namiceffectsduringthetransitionbetweencangrelorandticagrelor[J].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ꎬ2014ꎬ7(4):435-442.[16]HUANGJJ.Stablepharmaceuticalcompositionofclopidogrelfreebasefororalandparenteraldelivery:US201615279848[P].2018-2-6.[17]ALEMANCꎬBREULT.Pharmaceuticalcompositionforinjectionbasedona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clopidogrelorticlopidinsalt:WO0010534A1[P].2000-3-2.[18]SANOFIꎬBOULOUMIECꎬBREULTꎬetal.Stablefreeze-driedpharmaceuticalformulation:WO1996FR01706[P].1997-05-15. [19]COLLETJ-PꎬFUNCK-BRENTANOCꎬPRATSJꎬetal.Intravenousclopidogrel(MDCO-157)comparedwithoralclopi ̄dogrel:therandomizedcross-overAMPHOREstudy[J].AmJCardiovascDrugsꎬ2016ꎬ16(1):43-53.[20]MOSHERGLꎬWEDELRLꎬJOHNSONKTꎬetal.Formulationscontai ̄ningclopidogrelandsulfoalkylethercyclodextrinandmethodsofuse:US20150025243[P].2015-01-22.[21]杨鹏飞ꎬ陈卫东.纳米乳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3ꎬ48(15):1238-1244.[22]ALEMANCꎬBREULT.Polyoxyl60hydrogenatedcastoroilfreenanosomalformulationofimmunosuppressantTacrolimus:Pharma ̄cokineticsꎬsafetyꎬandtolerabilityinrodentsandhumans[J].IntImmunopharmacolꎬ2010ꎬ10(3):325-330.[23]SHEIKHSꎬALISMꎬAHMADMUꎬetal.NanosomalAmphotericinBisanefficaciousalternativetoAmbisome forfungaltherapy[J].IntJPharmꎬ2010ꎬ397(1/2):103-108.[24]ALISMꎬSHEIKHSꎬAHMADAꎬetal.Pre-ClinicalandPhaseIClinicalStudyofClopidogrelLipidSuspension:IntravenouslyIn ̄jectedFormulationResultsinFasterOnsetofActionandDose-De ̄pendentInhibitionofPlateletAggregation[J].JPharmacolClinToxicolꎬ2015ꎬ3(1):1039.[25]REISTMꎬROY-DEVOSMꎬMONTSENYJ-Pꎬetal.Veryslowchiralinversionofclopidogrelinrats:apharmacokineticandmechanisticin ̄vestigation[J].DrugMetabDisposꎬ2000ꎬ28(12):1405-1410.[26]AGRAWALHꎬKAULNꎬPARADKARAꎬetal.StabilityindicatingHPTLCdeterminationofclopidogrelbisulphateasbulkdrugandinpharmaceuticaldosageform[J].Talantaꎬ2003ꎬ61(5):581-589. [27]AUGUSTIJNSPꎬBREWSTERME.Solventsystemsandtheirse ̄lectioninpharmaceuticsandbiopharmaceutics[M/OL].NewYork:Springerꎬ2007.[28]MERISKO-LIVERSIDGEEMꎬLIVERSIDGEGG.Drugnanopar ̄ticles:formulatingpoorlywater-solublecompounds[J].ToxicolPatholꎬ2008ꎬ36(1):43-48.[29]纪倩ꎬ陈敬华.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今日药学ꎬ2017ꎬ27(12):859-864.[30]JAMBHEKARSSꎬBREENP.Cyclodextrinsinpharmaceuticalfor ̄mulationsII:solubilizationꎬbindingconstantꎬandcomplexationef ̄ficiency[J].DrugDiscovTodayꎬ2016ꎬ21(2):363-368.[31]涂家生ꎬ孙春萌ꎬ孙平平.氯吡格雷的注射剂型㊁制备方法及用途:201910985982.7[P].2020-04-24.[32]SALAAMLEꎬDEANDꎬBRAYTL.Invitrodegradationbehaviorofbiodegradable4-starmicelles[J].Polymerꎬ2006ꎬ47(1):310-318.。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合成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合成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外消旋体合成的研究进展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490人/10万人[1]。

研究表明,此类疾病的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小板抑制剂能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

虽然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抵克立得)在抑制血栓形成方面均有疗效,但二者都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

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新一代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

药用其硫酸氢盐。

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的衍生物,具有对骨髓抑制作用少等优点。

该产品于1998年3月率先在美国上市,随后进入欧洲、北美、澳洲、新加坡等多国市场,并于2001年8月在中国上市[2]。

作为新一代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药理特点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衍生物,通过选择性的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受体GP Ⅱb/Ⅲa结合而发挥作用[3]。

药理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具有较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更优异的药理活性,其活性强而持久。

因其很强的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静、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使它能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狭窄、损伤、手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性血栓,预防和治疗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及外周动脉血管疾病。

有更好的应用前景[4]。

(2)安全特点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

其中,成功的大型临床氯吡格雷应用于缺血性疾病高危患者的比较研究是氯吡格雷取得快速批准的关键。

研究收入了200例新近患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已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由于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疼痛患者,以评价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

最终结果表明氯吡格雷在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的相对危险性较阿司匹林优,尤其在降低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性方面,较阿司匹林优。

在安全性方面,使用氯吡格雷的总体安全性情况良好,较阿司匹林具有更好的消化道安全性和耐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中相似,不良反应较少较轻,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偶见皮疹、皮肤粘膜出血,罕见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

氯吡格雷原料药研究

氯吡格雷原料药研究

氯吡格雷的原料药研究一、确定目标化合物在研究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发现,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必需物质,所以可以研发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进一步发现,二磷酸腺苷(ADP)参与介导血小板的聚集过程,ADP受体位于血小板膜上。

所以可以把ADP受体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通过寻找可以作为ADP受体拮抗剂的药物,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在寻找先导化合物的过程中发现,噻吩吡啶类候选药物在口服后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转化,成具有活性的代谢物,该代谢物可以较好地特异性拮抗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继而抑制ADP与其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 复合物的活化,最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同时还可以减弱其他激活剂通过血小板释放ADP途径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噻氯匹定是该家族中的第一个成员,噻氯匹定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心绞痛、防治心肌梗死和改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

但噻氯匹定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副作用,故应慎重使用。

在对噻氯匹定的优化过程中发现:噻氯匹定的乙酸衍生物S构型在药效上强于噻氯匹定,而安全性和耐受性则更胜一筹,与阿司匹林相似,后命名为氯吡格雷。

二、合成路线的设计及优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其合成路线最主要有以下两种:1)以2-噻吩乙胺为起始原料,连接手性或消旋的取代苯乙酸甲酯侧链,再拼合吡啶环,消旋体拆分(用(-)-樟脑-10-磺酸拆分),得到氯吡格雷。

2)以邻氯苯乙酸和4,5,6,7-四氢噻吩[3,2-c]并吡啶为起始原料,连接手性或消旋的取代苯乙酸甲酯侧链,消旋体拆分(用(-)-樟脑-10-磺酸拆分),得到氯吡格雷。

其中,第2种路线反应步骤少,各步骤的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但是,在a-溴代侧链邻氯苯乙酸甲酯时,按照通常的溴化方法,反应温度高达130℃以上,可操作性很低。

研究发现在溴的回流温度60~70℃左右,反应也能顺利进行,在收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利,使之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A.Wisozo∞k
with
daily dose of 150
or
75
phnsphnrylatien
for the detection of ciopidogrel
mg of clopidogmlfor 30
days[J].EurHeart
with
J,2007,28:1814・1819.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clopldogrol resistance.
Key words:clopidogrel;clopidogrel resistance;platelet aggregation
・通讯作者:陈玉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E-mail:chen919085@126.corn
Q池Hospital旷Shandong
University,五砌250012,China)
中图分类号:R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34(2009)06-0991-04
摘要:
ll鑫床上部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未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这就是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反
activity[J].Scmin
CD,Wiviott
o[1
[25】
Brandt
dogrel hted
JT,Payne
and
clopi・
re-
meUi船[J】.Anerloeder
Thromb Vasc Bid,2006,26
loading doses
to
platter function:magnitude of platelet

氯吡格雷抵抗的测定方法及发生的相关性因素研究

氯吡格雷抵抗的测定方法及发生的相关性因素研究

一、氯吡格雷抵抗的测定方法
4
血栓弹力图(TEG)可以对血液中的凝血因子、 血小板、纤溶等变化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在冠心 病抗栓治疗、评估血小板活性和观察抗血小板聚集 效果等方面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TEG检测指标可以计算血小板抑制率从而确 定出氯吡格雷抵抗程度,是目前判断氯吡格雷抵抗 较准确的测定方法。
二、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研究二: 选取行PCI术的ACS患者648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术后 给予75mg维持剂量治疗。 术后14-18h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将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定 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并进行分组。 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生化指标水平、PCI术 基本特征和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二、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研究
7
研究一: 选择非急症PCI术的住院患者112例,以5μmol/L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10% 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反应性正常。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MPAR服药前-MPAR服药后)/MPAR服药前]×100%。
Nguyen T A, Diodati J G, Pharand C. Resistance to clopidogrel: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5, 45(8):1157-1164.
(MPA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根据PCI后第5d是否对氯吡格雷抵抗,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反应正
常组。
任可,宋耀明,何作云,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05):535-539.

氯吡格雷 代谢基因

氯吡格雷 代谢基因

氯吡格雷代谢基因
【实用版】
目录
1.氯吡格雷的概述
2.氯吡格雷的代谢基因
3.氯吡格雷代谢基因的作用
4.氯吡格雷代谢基因的研究意义
正文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氯吡格雷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却并不完全清楚,这限制了我们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氯吡格雷的代谢与一种名为 CYP2C19 的基因有关。

CYP2C19 是一种肝脏酶,主要负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在人体内,氯吡格雷首先被 CYP2C19 代谢为活性代谢物,然后再被进一步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物,最后排出体外。

CYP2C19 基因有多种变异型,这些变异型对氯吡格雷的代谢能力有所不同。

其中,CYP2C19*2 和 CYP2C19*3 是两种常见的变异型,它们分别对应着氯吡格雷代谢的高效和低效。

研究发现,CYP2C19*2 基因型的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相反,CYP2C19*3 基因型的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较差,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

因此,研究氯吡格雷代谢基因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氯吡格雷在体内的代谢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个性化的方案。

例如,对于CYP2C19*3 基因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氯吡格雷的剂量或选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氯吡格雷代谢基因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引发出血的机制研究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引发出血的机制研究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引发出血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遗传因素是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重要内在机制之一。

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氯吡格雷代谢通路上各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导致缺血事件是否相关,而与出血事件的关联性目前尚未明确。

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拟探讨各基因多态性位点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出血风险的相关性。

在确定与出血相关的SNP位点后,拟建立基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 GRS),探讨GRS对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2011年1月到2012年9月,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PCI的患者510例。

所有患者于PCI术后第二天留取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

ABCB1与P2RY12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数据获自HapMap中国汉族人群数据库(HapMap Data Rel 27 PhaseⅡ+Ⅲ, Feb09, on NCBI B36 assembly, dbSNP b126),进行tag SNP挑选;CYP2C19与PON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选择依据既往文献中报道其可能与氯吡格雷代谢或出血事件存在相关性。

使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进行ABCB1、 CYP2C19、PON1、P2RY12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分型。

所有入选患者均正规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12个月,并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随访。

主要疗效终点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非计划性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TVR)和支架内血栓(stentthrombosis, ST)。

氯吡格雷及其非活性代谢物的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氯吡格雷及其非活性代谢物的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氯吡格雷及其非活性代谢物的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来预防血栓形成。

该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心肌梗死、冠心病、中风等。

然而,由于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常常出现临床上对氯吡格雷无反应或耐药的现象,从而影响疗效。

因此,对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氯吡格雷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同时还将研究其非活性代谢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化其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1.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比格犬10只,体重范围为15-20kg。

2.药物给药:将氯吡格雷按照每只25mg/kg的剂量口服给药,收集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分别测定其浓度。

3.药代动力学分析:采用WinNonlin软件对所采集的药物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

4.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出各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四、研究意义
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氯吡格雷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优化该药物的治疗应用提供依据。

同时,也将为后续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分析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分析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分析以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病症,对氯吡格雷在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通过阐述氯吡格雷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基本应用,并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常用药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势,并对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水平及血管内皮的影响进行研究。

标签:氯吡格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1 氯吡格雷特点及作用机制1.1氯吡格雷特点氯吡格雷为临床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与氯吡格雷原形无关,主要经肝内细胞色素P450生物转化形成的代谢产物的作用,可选择性不可逆阻断血小板膜表面ADP P2Y12受体,使受体相耦联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结合位点隐藏,因此对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产生间接抑制作用,阻止血小板进一步聚集。

氯吡格雷为新型噻吩吡啶药物,可直接抑制ADP与ADP受体结合,并选择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而对ADP依赖性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激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另外氯吡格雷还能够阻断血小板激活后级联放大反应,抑制非ADP激动剂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可逆抑制ADP受体,当与血小板结合后,可直接使血小板凋亡。

1.2氯吡格雷药动力学氯吡格雷通常口服给药,口服后吸收时间较短,摄入75mg可在1h内达峰值浓度,半衰期8h,1/2由肾排出,1/2由粪便排出,其生物活性必须依靠肝脏P450 1A及3A酶系统代谢后才可具备。

食物对氯吡格雷生物利用度无影响,药物至血液后蛋白结合率达98%。

其活性代谢物可在短时间内与血小板结合,并不可逆抑制血小板,通常口服用药2h后即对血小板开始发挥抑制作用,效果依赖剂量,用药5h后达最大抑制强度,并持续24h,用药75mg/d,持续治疗3~7d后血压浓度可达血小板聚集稳定状态,约40%~60%的血小板被有效抑制,出血时间较用药前延长1.5~2倍,375mg剂量可在30min后对50%的血小板产生抑制,停药后5d内血小板可恢复,与血小板的更新速率基本相同。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现状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现状
行 了综 述 。
血小板聚集 , 记录阻抗变 化的速率和 幅度。此法快 捷, 操作简单 , 可以克服透光率集合度测定因浑浊对 结果的影响等因素, 但仍有一些缺点 , 比如其对小的 聚集物敏 感度 差 , 每次 测定后 需要 清洗 电极 等缺 点 。 2 3流 式细 胞 仪 检 测 可 快 速 检 测 抗 凝 血 、 释 全 . 稀 血、 人工 介质 中悬 浮 的少 量血 小 板 。通 常血 小 板 与 联接不同光谱荧光素的两种单克隆抗体( o b) M A s 反 应 。Mo b A s除 可 以 和 未 被 活 化 血 小 板 的 糖 蛋 白 ( P) G s结合外 , 某些激活依赖 M A s o b 可检测 G s P 构 象 变化 ( P C 如 A 1可检测 G / ) PIb ma 或颗 粒 膜蛋 白 1 表达( 如抗 P选择素 ) . 。流式细胞仪可有效评估离 体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评价体外使用致聚剂后血小板 的敏感性 。以 V S A P指数 作 为氯 吡 格雷 抵 抗 的评 判 标准 , V S 若 A P指数 低 于 5 % 则评 判 为 氯 吡格 雷 抵 0
10是 目 前 检 测 血 小 板 功 能 应 用 最 多 的 方 法 之 0
P A 10 F . 模仿体内血管损伤时的止血环境 , 0 它 是微 处理 器控 制 的仪器 , 于血小 板 异常 的筛 选 、 用 抗 血小 板药 物治 疗 的检 测 、 科 手术 过 程 中初 级 止 血 外 的评 价 J F .0 。P A 10具有 重 复性 好 、 作 简便 、 血 操 全
中国循证心血管 医学杂志 2 1 年 l 0 1 0月第 3卷 第 4期
C i E i B sdC rivs Me , coe ,0 1 V 13, 04 hnJ vd ae a oac d O t r2 1 , o. N . d b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引言:氯吡格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抵抗性较强。

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较为密切。

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指该基因在人群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代谢的能力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氯吡格雷提供依据。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代谢:CYP2C19是一种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其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参与多种药物的代谢。

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人群中存在不同等位基因型,主要包括正常代谢型(wild type, *1/*1),缓慢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 *2/*2,*2/*3,*3/*3),快速代谢型(ultra-rapid metabolizer,*1/*17)等。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氯吡格雷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清除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早在2010年,就有研究发现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关联。

在一项对4587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中发现,CYP2C19*2和*3等位基因型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明显低于CYP2C19*1/**1基因型患者。

这些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

一项对亚洲人群进行的研究也发现,CYP2C19*2等位基因型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较差,对氯吡格雷的抵抗性较强。

一些临床研究也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一项对107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中发现,CYP2C19*2等位基因型患者的氯吡格雷代谢能力明显降低,其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明显降低。

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启发

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启发

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启发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具体有以下启发:
1. 了解药物代谢途径:通过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生成途径。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征。

2. 优化给药方案: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确定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优化给药方案,如剂量、频次和给药途径,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3. 个体差异评估: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个体之间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受到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个体差异有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氯吡格雷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阿司匹林。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合理的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5. 新药研发和仿制: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对于仿制药物,了解原研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助于确保仿制药物与原研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等效性。

研究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对于优化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个体化给药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进展研究

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进展研究

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进展研究摘要: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主要被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防治中,同时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甚至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临床医师与患者需对氯吡格雷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用药过程中做好安全性监测,适当应用联合用药,并选用替代治疗药物。

关键词:氯吡格雷不良反应防治进展氯吡格雷属于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本身并不具备活性,是一种前体药物,药物成分进入机体后,能够与机体的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然后和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二磷酸腺苷受体发生结合,从而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不可逆性。

临床上大量研究结果均表面氯吡格雷可对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特别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明显。

但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应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多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影响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1]。

本文就对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氯吡格雷不良反应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1 氯吡格雷不良反应主要类型1.1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资料表明,氯吡格雷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中,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具有最高的发生率,大约为52.38%,具体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0.04%~0.10%,有学者通过选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26例开展研究发现,其中9例患者是由于采用氯吡格雷进行应用所导致[2]。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主要集中为患者用药后的3~7d,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会从用药前的超过5.0×109/L降低到(2.4~3.0)×109/L,同时在停止药物应用2周后,患者机体白细胞计数会恢复到超过4.0×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虽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当患者发生咽喉痛、发烧或其他感染征象时,需及时为其开展白细胞计数监测。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不良反应在报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大约为1/15000,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为药物应用后3~14d,该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红细胞比容降低[3]。

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通过分析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和在急性心绞痛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氯吡格雷还能对血清学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如降低炎症水平和凝血功能。

对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较少。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对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有积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氯吡格雷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机制。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心绞痛、疗效、血清学指标、安全性、耐受性、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绞痛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其主要症状为胸痛或胸闷。

急性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绞痛表现,常常需要紧急治疗以避免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急性心绞痛的关键。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已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其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2.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包括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3.分析氯吡格雷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如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等;4.评估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确定其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早期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的疗效备受关注。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断ADP受体和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TXA2,减少TXA2的合成,使血小板不易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

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

目前关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还不多见。

近期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单独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研究纳入了20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单药治疗,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单药治疗组,而且病情改善程度也更好。

联合治疗组的出血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且两种药物的合用并没有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比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可以降低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并且可以加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情改善程度。

联合治疗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治疗策略,可在临床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研究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研究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研 究
2023-11-03
目 录
•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概述 •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制备工艺 •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药效学研究 •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安全性研究 •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研发动态与前景展望
01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 概述
工艺流程
流程一
将原料及试剂按比例混合→搅拌至溶解→用 氢氧化钠调节pH值→干燥→制粒→压片→ 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
流程二
将原料及试剂按比例混合→搅拌至溶解→加 入偏重亚硫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调节 pH值→干燥→制粒→压片→得到硫酸氢氯 吡格雷肠溶片。
03
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片的 药效学研究
国际研发动态
在国际上,硫酸氢氯吡格雷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国际医药企业纷纷投入巨大 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硫酸氢氯吡格雷的研发和生产。同时,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硫酸氢氯 吡格雷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深化。

前景展望与研究方向
前景展望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硫酸氢氯吡格 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 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未来,硫酸氢氯 吡格雷将更加注重疗效和安全性的提高, 同时还将探索新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
VS
甲醇,氨水,盐
试剂
制备方法
方法一
将氯吡格雷、十八甲基硅烷、十八甲基硅 烷共聚物、偏重亚硫酸钠、无水乙醇、磷 酸氢二钠、磷酸、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 、硬脂酸镁、滑石粉等按比例混合,搅拌 至溶解,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 ,经干燥、制粒、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 雷肠溶片。
方法二
将氯吡格雷与十八甲基硅烷共聚物混合, 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偏重亚硫酸钠、 磷酸氢二钠、磷酸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 经干燥、制粒、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 肠溶片。

氯吡格雷的调查报告

氯吡格雷的调查报告

氯吡格雷的调查报告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医药,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主要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寻求新型的药物治疗方法。

氯吡格雷便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对氯吡格雷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其治疗效果、使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氯吡格雷的基本信息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其英文名为Clopidogrel。

它主要通过阻止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来达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治疗效果。

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疾病。

通常用于控制血脂和血压等基本治疗无效或不适宜的情况下。

二、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1、治疗冠心病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治疗冠心病具有独到的效果。

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心肌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缺氧和病变。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来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的供血情况,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研究表明,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2、治疗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一种疾病。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与ADP受体的结合来发挥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减轻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研究表明,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再次血栓形成和死亡的风险。

3、治疗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大脑血管阻塞或出血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来发挥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加强脑血管的通透性和抗缺血功能,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血栓形成和死亡的风险。

三、氯吡格雷的使用方法1、氯吡格雷的剂量和频次氯吡格雷的常规剂量为75mg一天一次或300mg一次,一般应在饭后使用,因为在食物的帮助下,能够被更好地吸收。

氯吡格雷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研究与分析

氯吡格雷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旭光.氯吡格雷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1):54-55. 2.赵明,梁良等.氯吡格雷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13(3):28-32. 3.Balamuthusamy S, Arora R. Hematologic adverse effects of clopidogrel[J]. Am J Ther, 2007, 14(1):106-112. 4.王志清, 高华强, 周晔, 等. 氯吡格雷相关的致死性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告[J]. 第二军 医大学学报, 2010, 31(12): 1389. 5.申银玲.氢氯吡咯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11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5): 849-850.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氯吡咯雷致骨髓抑制程度分级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3.0~3.9)×109/L 95~100 g/L (75~99)×109/L
(2.0~2.9)×109/L 80~94 g/L (50~74)×109/L
(1.0~1.9)×109/L 65~79 g/L (25~49)×109/L
氯吡咯雷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研究与分析
目录
氯吡咯雷临床应用 氯吡咯雷常见不良反应 氯吡咯雷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临床应用
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 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 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
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必须经生物转化才 能抑制血小板的聚 集,但是还没有分 离出产生这种作用 的活性代谢产物。
1例患者因 粒细胞缺乏 所致感染死 亡
18例患者停 用氯吡格雷 后症状好转 或消失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目前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重要类型,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ition myocardia infarction)、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ition myocardia infarction)。

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是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血小板活化、聚集,以致凝血系统激活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具体机制是,机械或自发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内皮下胶原暴漏于循环血液中,引发血小板粘附,聚集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的活化,释放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其诱导更多的血小板聚集,导致激活血小板凝血瀑布反应。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其本身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需要经肝脏细胞色素酶(cytochrome CYP)P450系统(CYP2C19,CYP3A4)代谢转化成有活性的代谢底物,与血小板表面的ADP P2Y12受体特异性的不可逆的结合,从而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发挥抗血小板治疗作用。

在接受PCI治疗期间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症及动脉血栓事件发生主要原因,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是血栓形成重要病理机制,研究证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能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其联合阿司匹林这一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明显减少PCI术后患者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血管事件,然而,在所有患者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是不一致的。

相关研究表明,部分患者虽服用氯吡格雷但仍然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即所谓的氯吡格雷抵抗,指未能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Muller等发现在105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患者中有5%发生支架内血栓,原因可能为氯吡格雷低或无反应,因此提出了氯吡格雷抵抗的概念;Jaremo等发现接受PCI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同等剂量氯吡格雷反应性不一;Lepantalo等研究观察50例PCI治疗患者,结果显示:8%患者无反应约并有40%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较差。

氯吡格雷50mg与75mg10天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50mg与75mg10天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 性。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1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目前 ,关于氯吡格雷50mg与75mg10天 疗效的观察研究较少。
02
参考文献2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可 被代谢为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剂量与疗效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但具体剂量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03
研究目的:观察比较50mg和 75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 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 安全性
研究目的
01
观察比较50mg和75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
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分析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凝血指标
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03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的优化剂量方案
在给药10天后,血小板聚集率从基线时的 (60.2±12.8)%降低至(32.5±7.6)%, 降低了45.0%。
75mg氯吡格雷组
在给药10天后,血小板聚集率从基线时的 (58.8±11.6)%降低至(20.3±6.3)%, 降低了62.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要点一50mg氯吡格雷组
在给药10天内,共有4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8.0%。
氯吡格雷50mg与75mg在治 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预防心 血管事件方面表现出相似的
疗效。
50mg和75mg剂量的氯吡格 雷在减少缺血事件和改善生 活质量方面具有相似的益处

50mg和75mg剂量的氯吡格 雷对主要出血事件的影响无 显著差异。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 倚和观察偏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PCI-CURE研究
该研究是CURE研究中对2658名进行PCI的患者进行的亚组研究。 病人随机分为2组接受双盲试验:一组服用氯吡格雷加标准治疗(含 阿司匹林),另一组服用安慰剂加标准治疗(含阿司匹林)。 病人预先给予阿司匹林及试验药物,中位时间为10天;经PCI治疗 后,大多数病人接受了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的治疗,持续4周;然后 再用试验药物平均达8个月。 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在PCI治疗前后)总的心源性死亡及心梗发 生率降低31%(P=0.002)。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对于行PCI 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预先给予氯吡格雷加 阿司匹林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是有好处的。术后维持应用至少一个 月或更长的时间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ACC/AHA推荐对进行PCI的病人应常规应用氯吡格雷。 因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有增加外科手术出血的危险。 对于即将行CABG的病人来说,至少应在手术前5天停用氯吡格雷, 最好在7天内不服用氯吡格雷。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LASSICS研究
冠脉支架术后负荷与非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以 及噻氯匹定联合阿司匹林安全性的双盲对照研究。 此实验调查了1020名患者,分为三组:氯吡格雷负荷剂 量组;氯吡格雷组;噻氯匹定组。支架植入1-6小时后开 始用药,持续28天。 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加用首剂负荷量,氯吡格雷的耐受性 比噻氯匹定要好。三组中发生支架血栓或严重并发症的概 率无差异。
Company Logo
CURE研究
在CURE中随机研究12562名出现症状24小时内就诊的 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 所有的患者均使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标准治疗,并在出 现症状24小时内给予安慰剂或氯吡格雷(首剂负荷量 300mg随之75mg/d),随访3-12个月。 结果显示,安慰剂组的心源性死亡、心梗、中风的发生率 为11.5%,而氯吡格雷为9.3%(相对危险下降20%, p<0.001). 氯吡格雷组(3.7%)严重出血及非致命的小出血较安慰 剂组(2.7%)增多(p=0.003),但没有危及生命的DP受体拮抗剂
相关研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APRIE研究
19185名新近发生缺血性中风或心肌梗塞或有症状的外 周动脉疾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司匹林 325mg/d或氯吡格雷75mg/d;随访1-3年。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心梗、血管性死亡 的发生率5.83%,氯吡格雷组5.32%(P=0.043), 表明氯吡格雷组较阿司匹林组相对危险性降低26%。 氯吡格雷组出现皮疹或腹泻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组稍多, 而阿司匹林组出现出血不良反应较氯吡格雷组稍多。与噻 氯匹定不同,服用氯吡格雷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例数较阿 司匹林无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