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生代地史(4)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史学13ppt课件

古生物地史学13ppt课件
第十三章 中生代(Mz)的地史 Mesozoic
中生代的划分: Ma 65
白垩纪(Cretaceous) 137
侏罗纪(Jurassic) 205
三叠纪(Triassic) 250
第一节 中生代的生物界(掌握)
一、特点 1、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荣为特征, 所以中生代称为“菊石的时代”; 2、脊椎动物以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繁 盛为特征,所以中生代又称为“爬行类的 时代”或“恐龙的时代”;

Ruffordia鲁福德蕨植物群

(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北移)——阴山————

小叶型真蕨+小叶松柏

(干旱热带、亚热带环境)

K2 :被子植物占优势。
第二节 中生代的古地理(掌握)
一、T:南海、北陆(秦岭为界),印支 运动( T2-3)华南发生海退(拉丁期海 退)。 二、J-K:结束了南北差异,出现东西差异: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为界。 东部:小型断陷盆地(火山); 西部:大型盆地; 青藏:海洋。

(Ephemeropsis-Eosestheria-Lycoptera)

类蜉蝣—东方叶肢介— 狼鳍鱼
• K12 : T.—P.—N.动物群
• (Trigonioides-Plicatounio-Nippononaia)

类三角蚌—褶珠蚌— 日本蚌
• 3、陆生植物:真蕨类+裸子植物(苏铁、松柏、 银杏),如:
3、植物以裸子植物占优势,所以中生代又 称为“裸子植物的时代” 。
• 二、主要门类
• 1、脊椎动物:陆生为主
• (1)爬行类

T: 爬行类的二齿兽与两栖类的迷齿类共存

中生代地史Mz

中生代地史Mz

中生代地史(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Mz一.特点生物史: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沉积史:陆相沉积、成煤时期;构造史:联合大陆走向解体,特提斯洋(Tethys)逐渐萎缩, 环太平洋火山活动二.生物界1.陆生植物(T1 :古生代高大石松矮小类型T2-K1:裸子植物苏铁,松柏,银杏繁盛,真蕨类仍繁盛K2:被子植物繁盛分区:北方区(温带潮湿内陆环境)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为界南方区(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2a陆生植物的代表分子及分区北方区: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拟丹尼蕨—Bernoullia贝尔瑙蕨)。

环境:温带潮湿内陆环境T3-----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南方区: 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脉蕨)。

环境: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南半球:T1温凉气候代表:Glossopteris植物群2b北方区:C.-Ph. 植物群( Coniopteris锥叶蕨-Phoenicopsis拟刺葵).环境:温带潮湿内陆环境J1-2-------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南方区: 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锥叶蕨-Ptilophyllum毛羽叶). D-C植物群仍存在.环境:热带、亚热带环境J3-K1:地理分界线有所北移, 即阴山山脉2.陆生脊椎动物(T1+2:二齿兽类繁盛;T3-K1:恐龙、鸟类;K2:哺乳动物出现胎盘)3.海生无脊椎动物:海生双壳类繁盛;菊石类:Mz末期,菊石和箭石绝灭; 牙形石三叠纪繁盛,T末绝灭4.淡水湖生生物组合(1).E-E-L:三尾类蜉蝣,东方叶肢介,狼鳍鱼J32).T.-P.-N:类三角蚌,褶珠蚌,富饰蚌K1三.地史1.三叠纪的地史表现为:在时间上的二分性,空间上的三分性1.)南方三叠纪:黔西南贞丰剖面(1 总厚约5000m;2 总体为一个海侵—海退旋回,下中三叠统为海相,上三叠统为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沉积;3 拉丁期大海退对应印支运动4 气候特点:早中三叠世为干旱气候,晚三叠世为温暖潮湿)T3:二桥组:陆相砂页岩含煤沉积,D-C植物群,湖沼环境火把冲组海陆交互砂页岩夹煤层,滨海沼泽环境把南组(拉丁期大海退-印支运动)T2:法郎组浅海灰岩—滨浅海砂泥质沉积关岭组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绿豆岩T1:永宁镇组泥灰岩、白云岩,上部膏溶角砾岩飞仙关组紫红色砂泥岩,含铜,干旱气候-潮坪相华南T1-T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T11:沉积物西粗东细,康滇古陆东侧:滨浅海碎屑岩(飞仙关组)—浅海碎屑岩与碳酸盐互层(夜郎组-川南)—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质沉积相带(大冶组-上扬子东部);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为滨岸相碎屑岩沉积T12-T21:上扬子海盆—半封闭咸化海盆(嘉陵江组、雷口坡组)。

《中生代地史》课件

《中生代地史》课件
《中生代地史》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生代地史》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探索地球中生代时期的地 理与地质演化,以及生命的进化和环境变迁。
什么是中生代地史?
中生代地史时期发生在地球历史的中间阶段,跨越了大约2.44亿年至6,600万 年前的时期。它包括了三个时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地球的演化历史
中生代地质探索与未来展望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中生代地质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未来对地球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中生代地质对现代生态 环境的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中生代时期的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极地冰川的形成和海平面的变化对地 球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变化对地质演化和生物生存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生代矿物资源
中生代是矿物资源形成的重要时期,例如煤炭和石油的生成。了解中生代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有助源问题与现代的能源问题有着紧密联系。通过研究中生代的能源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寻找解决现代 能源问题的可持续方案。
地球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地貌和地质构造。 这些演化过程包括了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及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
生命进化历程
中生代是生命进化的重要时期,恐龙的出现和灭绝是这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此外,中生代也见证了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为我们了解过去的生命提 供了宝贵的线索。
中生代气候变迁

地质学基础18第十八章 中新生代地史特征

地质学基础18第十八章 中新生代地史特征

晚期智人阶段(2.8万 -1万年) 文化阶段相当于旧石 器晚期。可以用火煮 食物,能用骨针、兽 皮缝制衣服,开始捕 鱼。还能从事艺术活 动,制造装饰品。
晚期智人的头骨和装 饰品
第二节、 第二节、新生代地史
新生代地史特征 2. 构造运动 喜山运动(新华夏系运动)中国三个拗 陷带,台湾露出水面,喜马拉雅山产生。 晚第三纪中国东部各海方才成海。
第二节、 第二节、新生代地史
新生代地史特征 3. 第四纪冰川 第三纪末冰期已经开始,到第四纪才出 现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现象。第四纪的 几个冰期和间冰期。最后一次冰期1万 年前,海平面相当于现在的-60m,距今 6000年前海平面才回复到大致当今的位 置。
第十八章 中、新生代地史特征 • 中生代地史 三叠纪( 三叠纪(250-208Ma) - ) 侏罗纪( 侏罗纪(208-135Ma) - ) 白垩纪( 白垩纪(135-65Ma) - ) • 新生代地史 早第三纪( - 早第三纪(65-23.3Ma) 晚第三纪( 晚第三纪(23.3-1.64Ma) ) 第四纪( 第四纪(1.64Ma-) -)
第一节、 第一节、中生代地史
中生代主要地史特征 1. 生物特征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大量产生 爬行动物时代 无脊椎动物进一步发展 恐龙灭亡
最早的爬行动物— 林蜥
第一节、 第一节、中生代地史
中生代主要地史特征 2. 气候特征 三叠纪气候分带明显,赤道干燥,极区潮湿 侏罗纪潮湿,为全球性的成煤期 白垩系整体温暖,局部干燥
第一节、 第一节、中生代地史
中国中生代矿产 金属矿产 沉积型:三叠纪为主 岩浆作用型:燕山期花岗岩作用为主 燃料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
第二节、 第二节、新生代地史
新生代地史特征 1. 生物特征 被子植物极度繁盛 海生和陆生哺乳动物的产生和演化 真马的演化 人类的出现

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东靠古太平洋,南邻古特提斯海,恰好夹在环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海两大活动地带的中间,所以中国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是古生代以来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

中生代除受印支运动影响外,还受到燕山运动极为强烈的影响。

燕山运动大体又可分为三期,一期在中、晚侏罗世,一期在侏罗、白垩纪间,最后一期在白垩纪末。

由于这些运动,中生代中国地质构造和古地理轮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纳其特征大致如下:一、印支运动结束南海北陆的局面,中国基本形成大陆环境三叠纪初期,中国华南地区仍然为海水所占据,形成南海北陆的形势(图14-4)。

三叠纪中、晚期,即印支运动期,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扬子地台与塔里木地台之间,形成印支褶皱带,互相对接在一起。

向西又与巴颜喀喇和三江、滇西的广大印支褶皱区相连。

故印支运动期以后,中国和亚洲的主要部分已全部固结,欧亚古大陆主体最终形成。

到侏罗纪,在中国只有在西藏、青海南部、两广沿海以及东北乌苏里江下游等处仍有海侵(图14-5)。

到白垩纪亦大致如此,只有在西南边陲还有海侵,特提斯海淹没了西藏地区,还在新疆喀什地区伸进了一个狭长的海湾(图14-6),在台湾地区也发现过早白垩世的菊石和海相双壳类化石。

除此之外,可以说在印支运动以后,从侏罗纪开始中国已经基本结束了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南北东西形成一片宽广的大陆环境。

二、燕山运动期从南北分异转向东西分异印支运动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大陆环境(图14-5),新形成的古昆仑山、古秦岭横贯大陆东西,对于分隔南北古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但在中国东部地区,沿着NNE-SSW 方向,即从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西两侧,显示出更为明显的分异现象。

该线以西出现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如北方的鄂尔多斯盆地(亦称陕甘宁盆地)和川鄂盆地,该线以东则属于环太平洋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形成一系列新华夏小型裂谷盆地群,从北方的大兴安岭、内蒙古、燕山地区,到南方的闽浙沿海,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有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 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 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4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 5— 6—7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8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中生代古生代地史

中生代古生代地史

中、古生代地史总结中生代地史特征总结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一、.华南板块1、地层发育特征泥盆纪:早泥盆开始,华南地区自西南滇黔桂逐渐向北东方向发生海侵,发育深水泥灰岩沉积,中上泥盆以海陆交互的泥质砂岩沉积为主石炭纪:早石炭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西——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晚石炭为白云岩和灰岩广泛沉积。

二叠纪:二叠纪是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主要以灰岩和碳酸盐为主。

2、古生物化石泥盆纪以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并见腕足化石。

石炭纪有海相底栖化石为主,珊瑚,腕足,层孔虫比较常见。

二叠纪含丰富的蜓类及珊瑚化石,还有大量植物化石,偶见浮游类的菊石化石。

3、沉积相类型泥盆纪:中上泥盆为海陆交互和滨浅海相沉积,下扬子区为陆相沉积。

石炭纪:早石炭为陆源冲积沉积晚石炭为滨浅海沉积。

二叠纪:早二叠为潮坪碳酸盐沉积,中二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晚二叠为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4、沉积厚度泥盆纪不详,石炭纪沉积厚度课超过800m,二叠纪不详 5、地壳运动特征泥盆纪华南板块在加里东运动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除桂东南钦—防地区存在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见陆相泥盆纪和志留纪连续过度外,华南其他地区均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石炭纪海侵主要分布于滇黔桂湘地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江——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陆源沉积,下扬子地区开始出现海相沉积晚石炭海侵范围扩大。

二叠纪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与华北—柴达木板块的大陆面貌成对比。

6、沉积矿产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此外,锰矿含矿层位较多,沉积环境主要为古陆边缘浅海地带。

7、古气候变化华南地区属于热带潮湿气候带,水温较低,但是部分地区明显还处于干燥气候的古气候标志,在二叠世后期,发生了旋回式海侵,并且发育缺氧环境。

二、华北板块1、地层发育泥盆纪:内部尚未发现沉积记录,估计处于古陆剥蚀状态石炭纪:早期为碎屑岩沉积为主,晚石炭慢慢沉降成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第三纪

第三纪

上新世
(5百万年前):出现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矿产
矿产
早第三纪由于沉积环境多样化,在中国不仅形成了巨厚的磨拉石建造,而且在广大地区形成了各种成因类型 的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中蕴藏的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含铜砂岩和各种盐类。生成石 油的原始物质是有机物。由于早第三纪有大量动植物遗体的堆积,不仅在海相地层而且在陆相地层中都有油田的 存在。石油主要见于长期下沉的拗陷和大中型湖泊沉积盆地,如早第三纪初、中期有关层位中。煤受一定的构造 和气候因素控制,常见于暖温(亚热带)地区,因气候温暖潮湿适宜于煤的形成和聚集。早第三纪是一个重要的 成煤时期,在中国主要见于秦岭以北,贺兰山-六盘山以东地区和南岭以南珠江-右江地区。同时含煤层位中大都 含有油页岩层,如中国抚顺、茂名均见有较厚的油页岩层。早第三纪盐类沉积相当丰富,主要有石膏、岩盐、芒 硝、天然碱和钾盐等。盐类的形成除具备深坳而封闭较好的盆地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长期干旱气候的环境。 早第三纪时,中国干旱带占有相当大的地区,是盐类富集的天然场所。此外,还有含铜砂岩、铀的氧化物等沉积。
第三纪的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真骨鱼类、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这与中生代 的生物界面貌迥异,该时代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
简介
简介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6500万年至300万年。延续约6200万年。“第三纪”一词,由意大利地质学家阿杜 诺(G.Arduino)于1779年创用。分早第三纪 和晚第三纪。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500万年,内分古新世 (Paleocene Epoch)、始新世(Eocene Epoch)和渐新世(Oligocene Epoch);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年至 300万年,内分中新世(Miocene Epoch)和上新世(Pliocene)。第三纪形成的地层叫“第三系”,代表符号 为“R”。早第三纪形成的地层叫“下第三系”,代表符号为“E”;晚第三纪形成的地层叫“上第三系”,代表 符号为“N”。第三纪以被子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类最繁荣。早第三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以大型有孔虫(货币 虫)、哺乳动物以古老类型为特征。晚第三纪大型有孔虫消失,代之以小型浮游有孔虫,哺乳动物亦以新生类型 取代古老类型。

中生代地史PPT课件

中生代地史PPT课件
第9章 中生代地史/Mz geohistory
9.1 中生代的划分和特点
Mesozoic division and features
9.2 中生代生物界
Mesozoic life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Outline of Mz plate tectonics
屑沉积,肯氏兽动物群 T1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紫红色砂、泥质岩石,干旱、河湖碎 屑沉积
P2
1 剖面总厚度约2000m
2 整体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
.
13
3 延长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运动的影响
T1 T1含水龙兽
.
14
T2
含 肯 氏 兽 动 物 群 2 1
T-
.
15
T3
.
16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d.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
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
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
17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3.1 中国三叠纪的地史
Triassic geohistory
9.3.2 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
.
10
中国北方三叠系
以西为大 中型盆地 如鄂尔多 斯和准噶 尔盆地
整体陆相
以东为

剥蚀高

地及小

型盆地
.
11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


古代
Sinian

(Pt3)
青白口纪

中元古
蓟县纪
代(Pt2) 古元古
长城纪
代(Pt1)

新太古


代(Ar2)
古太古
代(Ar1)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Ma)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约 2-3
2.82 18
13.2 16.5
12 70
0.012 2.48(1.64
) 5.3 23.3 36.5 53 65 135(140)
地质年谱“宙、代、纪、世”的详细划分
宙、代、纪、世 1、宙: 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共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2、代: 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 3、纪: 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4、世: 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 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 石炭纪分为早、中、晚石炭世; 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 第四纪:(早、中、晚)更新世、全新世。
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时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late中middlemiddle统series下lower世epochage时带chronozone时chrongroup组formationbed中新世n1miocene18233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oligocene132365哺乳类分化eocene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1265kzcenozoic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晚白垩世k白垩纪kcretaceous早白垩世k70135140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晚侏罗世j侏罗纪jjurassic早侏罗世j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晚三叠世t42250印支阶段mzmesozoic三叠纪ttriassic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二叠纪ppermian早二叠世p40290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晚石炭世c石炭纪ccarboniferous早石炭世c72362355两栖动物繁盛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蕨类植物繁盛泥盆纪ddevonian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植物繁盛志留纪ssilurian30439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晚奥陶世o奥陶纪oordovician早奥陶世o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晚寒武世寒武纪cambrian早寒武世60570600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震旦纪zsnsinian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古代pt青白口纪2001000蓟县纪4001400物出现中元古代pt长城纪4001800普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古元古代pt7002500绿藻吕梁阶段新太古代ar5003000古太古代ar8003800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hd46002800陆核形成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地质年谱宙代纪世的详细划分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2008-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2008-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ACT A GEOLOGICA SINICA
V ol. 82 N o. 4 A pr . 2 0 0 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 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赵俊峰 , 刘池洋 , 喻林 , 王晓梅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 710069; 2) 西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西安, 710069; 3)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河北涿州, 072751; 4)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西安 , 710065
内容提要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 原 盆面貌、 岩性 岩相组 合、 物源分 析和厚度 分布特 征等的 综 合研究表明 , 从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 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南向北、 再向西南发生逆时 针迁移 ; 在盆地西 部 , 早白 垩 世沉 积前没有统一或规模较大的堆积中心 , 仅存在 孤零分 布或彼 此分割、 规模 不大的 局部堆 积中心。盆 地西部 多 个时 期出现的地层较厚分布区带 , 是该区距盆地西 界较近 , 物源 供给充 足、 水 动力作 用强所 致 , 故 代表局 部堆积 中 心。早白垩世 , 沉积、 堆积和沉降中心才在盆地西南部 三位一体 叠合分布。直到中侏罗世末 , 在黄河之西的今盆 地残 留区 , 总体仍呈西高东低的古地理 构造格局。盆地中晚三叠 世 中侏罗世各期的沉 积中心在 位置上大体 一 致 , 上下大部重叠 ; 该沉积中心及近邻 , 古生 界和中 生界 的热演 化程 度为盆 地最 高 , 显示 该区深 部作 用较为 活跃。 综合 分析认为 , 中生代各期沉积中心的叠置及其与高热演 化地区的重合 , 反映为总 体受沉降中 心控制所 致 , 可作 为 盆地沉降中心的代表。大型鄂尔多斯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各期沉积 ( 沉降 ) 中心在 位置上偏于 盆地南部 , 与秦岭 造 山带同期强烈的会聚造山活动产生的前陆挠曲沉降相关。 关键词 : 鄂尔多斯盆地 ; 沉积中心 ; 堆积中心 ; 沉降中心 ; 中生代 ; 秦岭造山带 1, 2) 1) 3) 4)

第6节中生代地史

第6节中生代地史

2.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爬行类高度发展, 脊椎动物爬行类高度发展,不仅成为 陆地的统治者,部分又重新进入海洋, 陆地的统治者,部分又重新进入海洋, 并占领了天空,所以称中生代为爬行动 并占领了天空,所以称中生代为爬行动 物时代。中晚期,哺乳类、 物时代。中晚期,哺乳类、鸟类也相继 出现,从此生物界占领了海、 出现,从此生物界占领了海、陆、空三 度空间,呈现出空前未有的繁盛景象。 度空间,呈现出空前未有的繁盛景象。
当然, 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 的地方。例如, 气候变迁说” 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 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 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 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 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 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 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 地质学中, 大陆漂移学说” 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 个假说。 被子植物中毒说” 酸雨说” 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 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 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 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晚三叠世,由于印支运动, 晚三叠世,由于印支运动,地壳 上升,发生大规模海退,海水退出华南, 上升,发生大规模海退,海水退出华南, 中国南北大陆连成一片, 中国南北大陆连成一片,从而结束了 南海北陆”的格局,拉开了中国“ “南海北陆”的格局,拉开了中国“东 西分异”的序幕。 西分异”的序幕。
(二)燕山构造阶段 燕山运动使东西分异进一步强化, 燕山运动使东西分异进一步强化,促 纪的地层出现明显的分带现象。 使J—K纪的地层出现明显的分带现象。东 部沿海区燕山运动异常强烈, 部沿海区燕山运动异常强烈,火山活动频 西部地区古生代褶皱带强烈上升。 繁,西部地区古生代褶皱带强烈上升。同时 气候也显现出东西差异, 气候也显现出东西差异,东部受太平洋气候 带影响,以温暖潮湿为主, 带影响,以温暖潮湿为主,西部为内陆干 旱气候为主。 旱气候为主。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生代新生代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P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 编辑本段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气候特点: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 植被类型:以蕨类植物为主,也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动物种类:恐龙、翼龙、鱼类、昆虫等 生态环境:森林、沼泽、湖泊、海洋等多种生态系统并存
中生代的地理分布
陆地面积:中生代陆地面积比现在大,但海洋面积比现在小 气候类型:中生代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植被类型:中生代植被类型丰富,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生物分布:中生代生物分布广泛,包括恐龙、翼龙、哺乳动物等
添加标题
板块分离:中生代时期,板块分离形成了许多盆地,如地中海、大西洋等
添加标题
板块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中生代时期,板块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恐龙的灭绝等
中生代的火山活动与地震
火山活动: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和火山灰 地震: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地震带和地震断层 火山与地震的关系: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共同影响了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火山与地震的影响: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对中生代的气候、生物、地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GIS等,提高研究精度和效率
研究内容:关注中生代地史中的重大事件,如生物大灭绝、气候变化等
研究目标:揭示中生代地史的规律和特点,为地球科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意义:为生物进化、环境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参考
THANKS
汇报人:PPT
成矿类型:中生代时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金 矿等。
Part Six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 与板块构造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特征
板块构造:中生代时期,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许多大型山脉和盆地 地壳运动: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以挤压和拉伸为主,形成了许多大型山脉和盆地 火山活动:中生代时期,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许多大型火山和火山岩 海平面变化:中生代时期,海平面变化频繁,形成了许多大型海洋和陆地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三个阶段 晚侏罗世-白垩纪:半干旱、干旱
期→盐类矿床、石油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潮湿期→成 煤期
早、中三叠世:干燥期→盐类矿床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晚三叠世 中国南、北方均为聚煤期。南方含煤性
好如江西安源煤矿
早、中侏罗世 是我国重要成煤期之一,聚煤区主
要分布在北方,如辽西北票组、北京门头沟 组、晋北大同组都形成大型煤田。
T1 永宁镇组 泥灰岩、白云岩,上部膏溶角砾岩 1600m 飞仙关组 紫红色砂泥岩,含铜,干旱气候滨浅海
P2 大隆组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贞丰剖面地史分析
1 总厚约5000m
2 总体为一个海侵—海退旋回,下中 三叠统为海相,上三叠统为海陆交 互相—陆相含煤沉积
3 拉丁期大海退对应印支运动
4 气候特点:早中三叠世为干旱气候, 晚三叠世为温中暖生代潮的地史湿课件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T3 Pangea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侏罗纪Pangea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白垩纪Pangea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第十三章 中生代
§1.中生代的划分和特征 §2.中生代的生物界 §3.中国中生代的地史 §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5.中生代的古气候及矿产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中生代气候特征及控矿作用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中生代生物界
陆生植物 Terrestrial plants 陆生脊椎动物 Land vertebrates 海生无脊椎动物 Marine invertebrates 湖相生物组合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陆生植物的演化阶段
T1 :古生代高大石松仅存矮小类型,
T2-K1:裸子植物苏铁(cycad)、松柏 (conifers)、银杏(gingkgo)繁盛,真蕨 类(spore-plants)仍繁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貌:双壳类、菊石类、六射珊瑚、箭石、有孔 虫、牙形石、腹足类, 腕足, 昆虫等
海生双壳类繁盛(取代腕足类):如T
Pseudoclaraia(假克氏蛤)
1+2的
菊石类:T1简单齿菊石型缝合线,如:Ophicearas(蛇菊石) J菊石型缝合线,如:Hongkongites(香港菊石) K缝合线趋于简单,如Nipponites(日本菊石)
西部大型稳定盆地 的侏罗系和白垩系
大兴安岭—太行—雪峰山以西大型稳
定盆地地层序列—川滇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雪峰山以西大型稳
定盆地地层序列—川滇盆地
E 赵家店组
江底河组 K2 马头山组 普昌河组 K1 高峰寺组 蓬莱镇组 J3 遂 宁 组 J2 沙溪庙组 新田沟组 J1 自流井组 须家河组
K紫红色砂泥岩,厚约5000m,为两个 大的由粗变细的旋回组成,含
第三节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一、中国三叠纪的地史
Triassic geohistory
二、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geohistory
二、 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
地史概况
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 北陆转变为东西差异 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及断陷盆地 西部:大型稳定盆地 东西分带随时间逐渐东移 海相沉积: 仅限于青藏高原,台湾和 黑龙江东部
淡水湖生动物组合—T.-P.-N.动物群
Trigonioides (类三角蚌)Plicatounio (褶珠蚌)Nippononaia (富饰蚌) 时代 K1
属灭绝率52%,种灭绝率90%
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
第8章 中生代的地史
第一节 中生代的划分和特点 第二节 中生代生物界 第三节 中国中生代地史 第四节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第五节 中生代的古气候及矿产
b. 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 定盆地开始发育
c. 板块拼合—印支FB形成:秦岭FB, Bayan Har FB, 三江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d.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80-230ma岩浆岩发育, 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 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
大兴安岭—太行—雪峰山以东小 型断陷盆地地层序列—冀北辽西剖面
燕II
EEL动物群, 孔子鸟, 中国鸟
燕Ⅰ
冀 北 辽 西 侏 罗 系 和 白 垩 系 剖 面
印II
大兴安岭—太行—雪峰山以东小型断陷盆
地地层序列—冀北辽西剖面
Q
K12 孙家
湾 组
K11 热河群上部
紫红色砂砾岩 燕山运动Ⅱ 3Km,砾岩、砂页岩夹煤, 燕山运动Ⅰ
华南T3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T3
西部海湾:滇黔桂及 龙门山一带,早期碳 酸盐沉积,晚期碎屑 含煤,属Tethys构造 域 二桥组 火把冲组 把南组
海湾型海 陆交互含 煤沉积, 属环太平 洋构造域
小型断 陷盆地, 有火山 岩
T1-2
印支运动在华南的表现
1 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 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的火 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
华南T1-T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T11:雪峰山以西,受康滇古陆影响,沉积物西粗东细,呈现滨浅 海碎屑岩—浅海泥质碳酸盐互层—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 质沉积相带;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受华夏古陆影响, 为滨海砂泥质沉积 T12-T21:上扬子海盆—半封闭咸化海盆。东部:江南古陆、华夏古 陆上升明显,为巴东组紫红色含铜砂岩;赣北、闽中为滨浅海 碎屑沉积 T22: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西部浅海碳酸盐沉积限于黔桂地区和 龙门山前地带,中下扬子地区、闽中海陆交互碎屑沉积
D-C植物群 ( Dictyophyllum 网脉蕨 Clathropteris 格 脉蕨)
D.-B.(延长)植物群 ( Danaeopsis拟丹尼蕨— Bernoullia贝尔瑙蕨)
中国东部地史在空间上的三分性
陆地
活动海槽
稳定滨浅海
中 国 三 叠 系 对 比
贵 州 贞 丰 三 叠 系 剖 面
一、陆生植物的 演化阶段
T1 :古生代高大石松仅存矮小类型,如 肋木Pleuromeia(Pz的孓遗, 干旱气候) T2-K1:裸子植物苏铁(cycad)、松柏 (conifers)、银杏(gingkgo)繁盛,真蕨 类(spore-plants)仍繁盛 K2:被子植物(angiosperm)繁盛,如悬铃 木(俗称法国梧桐Platanu), K1有辽宁古 果(水生灌木)
T.P.N.——动物群粗
干旱气候 J紫红色砂泥岩,以泥岩为主 厚约2700m——细 含马门 溪龙, 禄 丰龙 潮湿气候
大兴安岭—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稳定盆地发育小结
发育于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纪 为其全盛期,为大型稳定 类型盆地
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萎缩, 白垩纪沉积范围极小
东部小型断陷盆地 的侏罗系和白垩系
植物界分类系统
中生代植物界总体面貌
蕨类植物(羊齿)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First flower in the world, K1, 辽宁
Bennettites本内苏铁(属)
最早的被子植物
Ferns from New Zealand
陆生植物的代表分子及分区
北方区: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 拟丹尼蕨— Bernoullia贝尔瑙蕨). 环 境: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1 剖面总厚度约2000m 2 整体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 3 延长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运动的影响
T1
T1含水龙兽
T2
含 肯 氏 兽 动 物 群
T
2 1
-
T3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发生的时间T2\T3\J1,由黄汲清(1845)命名
2 表现:
a. 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 退,古气候重大变化
朝阳鸟(Chaoyangia),娇小辽西鸟(Liaoxiornis,10cm+))
特征:十分退化的牙齿,胸骨比始祖 鸟发育,是已知最古老的鸟—真正 的鸟类的祖先,而始祖鸟只是鸟类 演化的一个旁支
始祖鸟
娇 小 辽孔 西子 鸟鸟 8 类 厘群 米中 左的 右 长
最早的哺乳类动物
四、 海生无脊椎动物
J1-2
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
南方区, 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锥叶蕨Ptilophyllum毛羽叶). D-C植物群仍存在. 环境:热带、亚热带环境
J3-K1:地理分界线有所北移, 即阴山山脉
二、陆生脊椎动物的演化阶段
T1+2:晚二叠世类型的延续和发展, 迷齿两栖类和爬行类中的二齿兽类 繁盛 T3-K1:恐龙、鸟类及真骨、全骨鱼类 K2:出现哺乳动物的有胎盘类
2 大规模海退
3 黔南、右江裂陷槽(T11开始出现深 水沉积)褶皱上升
中国北方三叠和准噶 尔盆地
太 行 山
以东为 剥蚀高 地及小 型盆地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系 剖 面
中国北方三叠系—鄂尔多斯(Ordos)盆地
J1 T21- T3 延长群 灰绿色砂、页岩,含煤、油页 岩含D.-B.植物群,半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 T21 二马营组 紫红色砂、泥质沉积,干旱、河湖 碎屑沉积,肯氏兽动物群 T1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紫红色砂、泥质岩石,干旱、河湖碎 屑沉积 P2
T3
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
南方区,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脉蕨).环境:热 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南半球T1温凉气候代表:Glossopteris植物群
陆生植物的代表分子及分区
北方区:C.-Ph. 植物群( Coniopteris锥叶 蕨-Phoenicopsis拟刺葵). 环境:温带 潮湿内陆环境
EEL动物群, 孔子鸟,中国鸟
J3-K11热河群下部 2.6Km,中酸性火山岩—砂页岩、油页岩 J2 南 J1 北




3Km,中性火山岩—风成沙丘 3Km,基性火山岩—砂页岩夹煤层 印支运动II
T3
坤头波罗组
冀北辽西剖面地史特征分析
1 侏罗系由三个火山岩—沉积岩巨型旋回组成,火山岩为 火山喷发产物,沉积岩为火山喷发宁静期河湖相沉积; 2 火山岩岩性由基性演变为中酸性。早期主要由基性岩组 成,说明断裂可深达地幔,但分布范围不大。晚期分布 广泛; 3 白垩系主要由砾岩组成,特别是燕山运动Ⅱ之后,反映 本区上升、断陷盆地逐渐被粗碎屑填满的过程。
Mz末期,菊石和箭石绝灭 牙形石三叠纪繁盛,T末绝灭
菊 石 缝 合 线 类 型
侏罗纪、白 垩纪箭石(内 壳亚纲)
侏 罗 纪 箭 石
五、 淡水湖生生物组合—E-E-L(热河)动物群
Ephemeropsis(三 尾类蜉蝣)Eosestheria(东 方叶肢介)Lycoptera(狼鳍 鱼) 时代 J3
monotreme n.单孔类动物
placental n.有胎盘哺乳 动物
鱼龙
原始爬行类
翼龙
中生代 脊椎动 物演化
tuatara n.(新西兰产的) 大蜥蜴
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适应辐射
陆地蜥臀目:蜥脚类食素,头小尾长,身体笨重, 四足行走, 如Mamenchisaurus(马门溪龙) 恐 兽脚类食肉,前肢特化,后肢坚强,牙齿锋利, 龙 如Tyranosaurus(霸王龙) 鸟臀目食植物为主,两足行走,脚的三趾构造 与现代鸟类相似,如Anatosaurus(鸭嘴龙) 海洋鱼龙类具有鱼形身体,善于游泳,但用肺呼 吸,如Ichthyosaurus(鱼龙) 空中飞龙类前肢加长,后脑和眼发育,牙齿退化, 如Dsungaripters(准噶尔翼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