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本体论”人和人的实践根源于物质,又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物质、意识、时间、空间、实践等等都对立统一于物质这一根本的“存在”。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不是旧唯物主义所指的某些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而是各种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东西。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的关系角度,对物质下了科学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相对于意识、精神、思想等主观性的东西具有第一性、先在性、根源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第二,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和规律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发展思想,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客观世界,物质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遵循和利用其规律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第三,在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精神等具有同一性,人们的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虽然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体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意识具有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特定功能,就整个人类而言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无穷的,人们最终会最大限度地把握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
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实践对象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将得到深化,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无限接近正确的认识。
世界就其本性而言是可知的,但就现实性而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只能是接近正确的,人们永远无法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因为一方面客观世界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观要达到和客观的统一,就必须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调整自己的认识甚至对客观对象进行重新认识、反复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考【摘要】本体论是哲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哲学家们却有着不同的回答,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也无法达成一致。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并通过对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对比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物质实践本体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自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对世界本原的问题孜孜以求,试图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本体论(Ontology)就是说明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和本性的学说或理论,是“关于存在的一般学说”。
虽然这一术语直到17世纪才由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使用,但是它所指称的研究领域——“存在”却早已存在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本体论始于西方哲学的发端。
由于本体论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异常地丰富。
在西方哲学历史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本体论观点,如“宇宙本原论、物质(matter,也可译为质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意志本体论、神学本体论、情感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论的本体论、自然存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等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有本体论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确。
本体论问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必要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深入研究必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伟大变革实质的理解。
二、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争论对本体论问题的反恩和争论一直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形态,包括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感性实践活动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生存本体论等。
但最主要的争论集中在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这两种观点之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学界虽然对本体论问题缺乏明确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_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摘要]: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存在着几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诸如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并主张过时论,将唯物辩证法意义庸俗化、方法论化以及实践本体论观点等。
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以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十分必要。
目前较能体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意图的惟有实践唯物主义(或辩证的、实践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但实践唯物主义在论证上仍然存在理论的缺环,需要进一步确立有关的科学基础,其中关键是科学而辩证地阐明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本体论/世界图景/实践/意识/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目前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虽然几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之间的分歧既明显又尖锐。
这种笼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上的迷雾如果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澄清,可能会模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象,妨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的正确把握。
要坚定唯物主义信念,从理论上看,有必要针对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做一点辨析的工作。
第一种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认为唯物主义过时了,因此,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通常对所谓一般的唯物主义(或“物本主义”)不以为然,并且把这种唯物主义当作整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态,没有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一般的物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区分开来。
他们将对物本主义的否定与批评简单地转移到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否定与批评上来,认为既然物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已经过时了,那么,包含这种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过时了,因此,应当寻求新的解释立场。
我们不排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个别言论带有一般旧唯物主义的痕迹,因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正是这种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他们的某些话语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受到时代条件的约束。
同样,我们也承认,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后继者如第二国际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他们站在一般的旧唯物主义的立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
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
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引言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现代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也并非完美无缺,其中包含着一些需要我们批判性思考和追求深入理解的地方。
本文将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批判,试图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并为今后的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一、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唯物史观,即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的。
而本体论则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涉及到存在和实在的问题。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唯物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将物质的存在放在首位。
物质是唯一的本原,一切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这种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
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着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
辩证法运用于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呈现一种对抗性的矛盾关系,并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也与历史唯物主义密不可分。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观,将人类历史放置在物质基础上进行研究,并注重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连结。
二、本体论批判的必要性然而,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观点也存在一些对于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地方。
以下是我们有必要进行本体论批判的几个原因:1. 对主体性的忽视马克思哲学在强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有时忽视了主体性的认可与尊重。
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此处未能充分考虑。
2. 简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强调了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但其对于历史发展的理解过于简化。
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仅凭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无法全面解析历史的发展规律。
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兼对本体论的一点批评
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兼对本体论的一点批评左乐平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4)00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本体论思想,是基于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类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一是我们可以从哲学自身来看,实践本体论是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二是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获得证明.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争论的焦点是自然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实践本体论主张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实践基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对唯物主义必须进行实践的理解,才能正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左乐平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大学哲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从being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兼对"实践本体论"的质疑 [J], 胡子政;高新民
2.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及本体论思维的超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点看法[J], 汤建龙
3.实践本体论: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和提升——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有关问
题 [J], 熊进;李志洁
4.简论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对"实践本体论"的一点批评 [J], 杨金洲;别祖云
5.是实践本体论还是物质本体论——驳西方批评者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责难 [J], 余其铨;段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及其当代意义
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及其当代意义摘要:对本体论的追问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进行了批判,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呢?如果有,他的本体论是什么?该文介绍了当今国内主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自古以来,哲学作为一种行而上的追问,其本体论的探求是不可被取消的。
他以寻求“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方式,为人类自身的存在寻找“根据”、“标准”和“尺度”,她又以自己所承诺的“本体”作为根据,标准和尺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或“最高的支撑点”。
本体学说产生于古代,只是到了近代,才作为一个专门的哲学研究领域从混沌的哲学整体中分化出来。
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一般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基础说,哲学就是从追问世界的基础开始的;第二种是本质说,认为本体事万物存在变化的本质等;第三种是始基说或本原说,认为本体是万物的始基、基元和本原。
例如:“水”、“火”、“气”、“土”等,中外许多的哲学家都有把它们作为万物的始基和本原的例子。
随着人类实践、哲学与科学的不断发展,休谟,康德等对本体论存在价值提出了怀疑和诘难,之后,黑格尔又对本体论进行了改进,按照“实体即主体”的原则,建立了无所不包的庞大的思辨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哲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
其中,逻辑学是传统意义上最正宗,也是最完备的本体论。
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历史感使一切其他哲学本体论相形见绌,但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使人们意识到任何企图一劳永逸的解决所谓本体论问题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因而对传统本体论进行批判,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共同特征,因为黑格尔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最大代表,20世纪,黑格尔哲学中心受到广泛重视,所以20世纪的每一次重要的哲学运动,都以攻击黑格尔哲学观点而开始。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这个问题,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一直就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王慧1(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省苏州市,215123)摘要: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所以,本体论研究意义重大。
而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却有不同的回答。
其中,最典型的回答就是“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
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本文笔者就通过分析“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困难和“物质本体论”的合理依据,达到坚持物质本体论的目的。
关键词: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物质本体论”自从哲学诞生那一天起,人类理性就执着地追寻着世界的本原问题,追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
对本体的追求可视作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学问,本体论研究也一直在哲学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必要前提。
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它要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哲学信念,哲学原则和哲学方法,显然也应该有着自己的“本体论承诺”。
这一点,也为众多学者所认同。
所不同的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理解,众说纷纭,见解各异。
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本性的理解,关系到马克思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及其实质的理解。
所以,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意义重大。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上。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在同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的人们之间,又发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的争论。
本文就主要讨论后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典型的就是“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
一、“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之争在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的观点内部,在怎样认识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
“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就是代表。
(一)“实践本体论”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人、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点不是人之外的世界,而只是人的世界,而人的世界的本质、本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只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4. 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它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唯一彻底的革命形式,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它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包含着对认识过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转化。
3. 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阶级分析法强调通过揭示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洞察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4.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历史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哲学本体论诠释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尤其是他在其中对于原子和虚空的探讨,可以看作是他对于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诠释。
通过对比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马克思深入探讨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哲学本体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马克思强调了物质在哲学本体论中的基础性地位。
他赞同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所有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物质世界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只有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世界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他赞同伊壁鸠鲁的观点,认为意识具有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不仅仅是物质的反映,更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改造。
通过实践和劳动,人们能够改变现实世界,实现自身的自由和解放。
最后,马克思认为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他反对将物质与意识割裂开来,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物质世界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制约着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推动其发展变化。
综上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本体论诠释体现了一种以物质为基础、以意识为能动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种诠释为我们理解哲学本体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批判性哲学。
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展开辨析,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和论证。
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我们可以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和观点。
首先是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观点。
通过唯物主义,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人的意识和思维只是物质的产物。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而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只是这种经济关系的反映。
其次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演变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崩溃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活动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实践是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
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导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以决定性地改变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核心内容。
在这一哲学体系中,本体论哲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体论是哲学的一个学科,主要研究实在世界的本质、存在的基础、事物的根源等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体论的批判,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变革的实质。
一、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本体论是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见解,从而与传统哲学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解放人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强调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通过深刻剖析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有力地指引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它强调人的自我解放,透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改变主观世界,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 打破传统哲学固有框架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对传统哲学的观念进行了革命性的挑战。
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突破了传统本体论的形而上学范畴,强调事物的发展性和相互联系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3. 推动历史进步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从而,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石,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确为哲学界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变革,但其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对于这些问题和局限性的反思和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一种重要补充。
1. 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强调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的作用已经逐渐弱化。
因此,仅仅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待社会变革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新释:发展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新释:发展本体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争论一直未有终断,对至今日仍存在有关“物质本体论”、“实战本体论”、“人本学本体论”、“生产力本体论”的争论。
这种观点虽不完全正确,但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这就是贯穿于它们中间的一条主线——发展。
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发展本体论在哲学史上。
本体论的问题是一个万古而常新的话题。
人们之所以如此高度关注“本体论”,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涉及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的终极价值关怀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前人的理论成果,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哲学新派别,戚为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社会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理论武器。
尽管如此,与历史上的任何哲学派别一样,作为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不可规避对“本体论”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提出任何哲学派别的产生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都必定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前提的,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人类社会生活的依据。
也就是说,人们必须追问出一个终极的原初性,这就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本体论。
但是,对于“本体论”的探讨,时下的处境却令人堪忧。
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他们都一概地拒斥“本体论”,视之为“形而上学”的东西,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在这里,“本体论”已经被边缘化了、被彻底地祛魅了,成为一个失去精神家园的流浪汉。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本体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真的日暮穷途了?对此笔者认为,恰恰相反。
“本体论”的权威应当被恢复,它的发言权不能被剥夺。
因此“本体论”决不是什么高谈阔论,也决不是什么“玄远之学”,事实上它是很具体的,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它丝毫不否认自己具有“本体论”的思想,也就是说“本体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本体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以及本体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以及本体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以及本体论的方法论意义到国内80年代中后期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行整体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激烈论争。
现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由来分析"本体论"是我国最为流行的对()n tofogy一词的译名,但中国哲学乃至中国语文中都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概念。
马克思在叙述自己的哲学时,也从未正面使用过这一概念。
中国哲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不使用"本体论"这个概念的。
80年代初在讨论哲学基本问题时,有的学者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主要讲的是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主要讲的是认识论问题,而认识论是以本体论为前提的。
这样,"本体论"这个术语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从正面去使用。
基本生命形式的生态系统又成了派生的生命形式。
由于我们不能明确地确定什么样的关系是"适当的",比多的定义就变得很任意(〕不同的人可能说出不同的关系故事,来说明某物是不是有生命的。
当然,比多的确定是有意义的。
他对传统生命定义的批评以及对生命定义的一些方法论原则的强调对我们关于生命本质的进一步思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本人在自己的哲学思考中,并没有对物质的本体论地位进行论证,这一论证首先是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来的。
列宁则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对恩格斯的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正是通过恩格斯与列宁的分析,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原则与物质本体论获得了逻辑的统一性,并且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以自然为本体的物质本体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
而在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对物质本体论的地位进行了最为系统的表述:第一,它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为是对自然对象的唯物的、辩证的理解;第二,"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自然界、存在、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等都是从物质中派生出来的;第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
。 ,
,
。
“
”
,
于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哲学 被 归结 为实 践本 体 论
,
,
。
要是 认 为 马 克 思 主 义哲学 是并 重物 质第 一 性 的观 点 和 实践 的观 点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又 被 当作 是物 质 实 践本 体论 的 还 有 一 种观 点认为 本 体论 以 整 个 世 界 及其 一 般 规律 为研 究对象 马 克
,
,
。
本文 打算 展 示 西 方本体 论 哲 学的 基 本特 征 以 见 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学 创始人 对本 体论 的 态 度 这也许 可 以 澄 清 目前 正 在 进 行 的这场 争 论 中关 于 本体 论 的某 些 误 会 让争论 各方 的 意 见 变
得 更 明确 本文 的根 本 目的则 是 为 了更 全 面 准 确 地 把 握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本意 和精髓
。 , 。 。
、
。
,
:
本体 论 是 与 西 方 人 的语 言 形 式 和 思 维 方 式 特 点 有关 的 一 种 独 特 形 态 的哲 学 传统 的本 体 论实 质上 是运 用 逻 辑的方 法 构 造 出 来 的范畴体 系 并 以 之 作 为 第 一 原 理
。 、 。 , 、 ,
“
”
,
是 纯 粹概 念 的 思 辨
。
,
,Leabharlann ”,定义①
, 、 ,
在 以 上误 解 的基 础 上 人 们 又 根据 各人 自 己 对 本体 本原 或 本性 的不 同 理 解 去 规 范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并把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有 关 内容归结 为不 同的 本体 论 学 说 例如 根据 马 克 思 主
总结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总结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可以说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对于他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理论提供了基础和逻辑支持。
他的本体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的理解上,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基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他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基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写道:“由于实际感官人类的实践,唯物主义必然是历史上的一种具体规定的哲学。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他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基础。
他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来改变自然,创造和生产物质财富,这是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所决定的。
物质世界不是被动地等待人类的认识和改变,而是人类通过实践主动地去改变和认识。
其次,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体现在对人类社会的理解上。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在《资本论》中,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基础和运行规律。
他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认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的形成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剥削是导致社会矛盾和动荡的根源,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人类自由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展现了他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他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通过实践来改变和认识世界。
他通过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路。
他的本体论思想对于理解人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他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以及本体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以及本体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以及本体论的方法论意义到国内80年代中后期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行整体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激烈论争。
现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由来分析"本体论"是我国最为流行的对()n tofogy一词的译名,但中国哲学乃至中国语文中都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概念。
马克思在叙述自己的哲学时,也从未正面使用过这一概念。
中国哲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不使用"本体论"这个概念的。
80年代初在讨论哲学基本问题时,有的学者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主要讲的是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主要讲的是认识论问题,而认识论是以本体论为前提的。
这样,"本体论"这个术语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从正面去使用。
基本生命形式的生态系统又成了派生的生命形式。
由于我们不能明确地确定什么样的关系是"适当的",比多的定义就变得很任意(〕不同的人可能说出不同的关系故事,来说明某物是不是有生命的。
当然,比多的确定是有意义的。
他对传统生命定义的批评以及对生命定义的一些方法论原则的强调对我们关于生命本质的进一步思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本人在自己的哲学思考中,并没有对物质的本体论地位进行论证,这一论证首先是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来的。
列宁则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对恩格斯的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正是通过恩格斯与列宁的分析,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原则与物质本体论获得了逻辑的统一性,并且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以自然为本体的物质本体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
而在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对物质本体论的地位进行了最为系统的表述:第一,它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为是对自然对象的唯物的、辩证的理解;第二,"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自然界、存在、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等都是从物质中派生出来的;第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辨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辨正
王干才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7)00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世界观,也不是学界普遍认可的"人学"或不少学者主张的"物质-实践本体论",其功能更不是直接为人们提供涵盖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在内的所谓整个世界存在、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的实质、核心内容、"理论硬核"是从实践观点出发认知、理解、把握、评价事物的思维方式,即"实践思维".因而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突出方法论侧面,融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三者有机统一的学问.
【总页数】7页(P1-7)
【作者】王干才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思政系,西安,710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7
【相关文献】
1.从辩证实践观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辩证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之争的消解 [J], 高懿德
2.到底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辨正与阐释 [J], 胡艺华
3.追本溯源,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地"》 [J], 马中
柱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辨误——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J], 文翔
5.试析超越论的实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和变革的实质 [J], 刘世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本体论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本体论
李鹏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2)00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丰富的唯物辩证的本体论思想,是一种辩证本体论.其中,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世界的一般前提和基础;人学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一般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本质和特征.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李鹏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6
【相关文献】
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J], 艾凌
2.试论瞿秋白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之新发展——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审视 [J], 马丽;何晓亮
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体论视阈下的“以人为本” [J], 刘海涛;商大恒
4.数学原型和辩证法——试论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 [J], 余家文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哲学 [J], 郝晓光;聂海杰;齐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目前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虽然几种观点都有确定的道理,但它们之间的分歧既明显又尖锐。
这种覆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上的迷雾假如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澄清,可能会模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象,阻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的正确把握。
要坚决唯物主义信念,从理论上看,有必要针对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做一点辨析的工作。
1 第一种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认为唯物主义过时了,因此,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通常对所谓一般的唯物主义〔或"物本主义'〕不以为然,并且把这种唯物主义当作整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态,没有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一般的物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区分开来。
他们将对物本主义的否认与批判简洁地转移到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否认与批判上来,认为既然物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已经过时了,那么,包含这种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过时了,因此,应当寻求新的解释立场。
我们不排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个别言论带有一般旧唯物主义的痕迹,因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正是这种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他们的某些话语不行避开地带有时代的印记,受到时代条件的约束。
同样,我们也承认,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后继者如第二国际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他们站在一般的旧唯物主义的立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
这种状况,甚至在前苏联20年月以布哈林为代表的"机械论派'中也有所反映。
他们受规律实证主义及物理主义的影响,寻求将冗杂的、高层次的事物还原为更简洁的、低层次事物的还原主义解释立场。
我国的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受前苏联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影响,也在确定程度上存在着难以划清甚至模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界限的问题。
事实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从创立伊始就告辞了旧唯物主义,并明确清算了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理论关系。
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批判
二 o
抽象出来变成独立的本体 ) ) ) / 精神 0, 人类一 由这个根本任务所决定, 哲学本体论的内在矛
o 九
直生活在它的阴影下; 到了费尔巴哈, / 单个的 盾便相应地转化为上帝与自然、上帝与精神、上
年 第
人本身并不具备人的本质 0, / 人的本质只包含 帝与人的矛盾。揭示、展现和论证这些矛盾, 构
辩证法, 创建了唯物的历史观, 那么我们现在依
然从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再一次同辩证法对话。
二、现实的迷惑
从唯物的历史观来看, 人类进入商品社会 是历史的必然, 资本主义是其集大成者, 使生产 力得到了飞速发展。迄今为止, 相当数量的资 本主义国家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度。可是 我们不要忘了这是一种人依赖物的社会, 也就 是马克思所提出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个阶 段中,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表明 人依然是不自由的。在阿多诺看来, 资本主义 就是一个整体 ) ) ) 资本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抽象 的同一性, 在强制性的统一化过程中, 通过 / 把 不等的东西归结为抽象的量, 而使不等的东西 变成了可 以进行比较的 东西 0[ 6] , 取消质的 量 化过程之目的就是为了使世界成为同一的等价 物, 这是为了能够更加便利地支配对象。这种 支配欲渊源久矣! 首先是从对本体 / 一 0的 追 求, 自古希腊开始, 赫拉克利特 / 逻各斯 0、巴门 尼德 / 存在 0、柏拉图 / 理念 0、亚 里士多德 / 实 体 0到中世纪基督教的 / 上帝 0, 到了康德 算是 做了一些让步, 他将 / 一 0悬置成 自在之物, 但
一 期
在共同性 中, 包含在 人和人的同一 中 0[ 7] 人完 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上帝自然化 ( 物质化 ) 、上
全被抽 象出 来成 为 变了 形的 本体 ) ) ) / 类 0。 帝精神化 ( 理性化 )、上帝人本化 ( 物质化 与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内容提要】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存在着几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诸如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并主张过时论,将唯物辩证法意义庸俗化、方法论化以及实践本体论观点等。
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以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十分必要。
目前较能体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意图的惟有实践唯物主义(或辩证的、实践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但实践唯物主义在论证上仍然存在理论的缺环,需要进一步确立有关的科学基础,其中关键是科学而辩证地阐明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本体论/世界图景/实践/意识/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正文】目前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虽然几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之间的分歧既明显又尖锐。
这种笼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上的迷雾如果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澄清,可能会模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象,妨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的正确把握。
要坚定唯物主义信念,从理论上看,有必要针对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做一点辨析的工作。
1第一种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认为唯物主义过时了,因此,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通常对所谓一般的唯物主义(或“物本主义”)不以为然,并且把这种唯物主义当作整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态,没有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一般的物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区分开来。
他们将对物本主义的否定与批评简单地转移到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否定与批评上来,认为既然物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已经过时了,那么,包含这种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过时了,因此,应当寻求新的解释立场。
我们不排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个别言论带有一般旧唯物主义的痕迹,因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正是这种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他们的某些话语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受到时代条件的约束。
同样,我们也承认,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后继者如第二国际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他们站在一般的旧唯物主义的立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
这种情况,甚至在前苏联20年代以布哈林为代表的“机械论派”中也有所反映。
他们受逻辑实证主义及物理主义的影响,寻求将复杂的、高层次的事物还原为更简单的、低层次事物的还原主义解释立场。
我国的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受前苏联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难以划清甚至模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界限的问题。
实际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从创立伊始就告别了旧唯物主义,并明确清算了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理论关系。
我们知道,旧唯物主义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最重要的观点是,世界是由纯粹的无生命的物质及其运动构成的,其口号是:“给我物质和运动,我能创造整个世界。
”这种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根据,对自然的世界图景作了机械论的描述。
虽然与神学、唯心主义相比,它有一定的进步性与合理性,但它毕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以极为思辨的方式阐明了被机械唯物主义者们忽略的东西。
然而,在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黑格尔辩证法被轻率地抛弃了。
马克思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人与超越者,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打出新唯物主义的旗号,首先超越的就是这种纯粹的唯物主义。
其代表人物当时是摩莱肖、毕希纳和福格特等人。
福格特说:“思想对大脑的关系,有如胆汁对肝脏或者尿对肾脏的关系一样。
”(注:k·c·巴克拉捷.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没有肝脏就没有胆汁,没有大脑就没有思想。
他们认为,生物界现象要用物理学和化学元素原理来说明,整个世界,无论是有机界还是无机界,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同一个原子,今天是粪肥的成分,明天可能同与它类似的原子一起组成芬芳的花朵。
在他们眼里,世界无非是一堆原子,无机界与有机界并无实质的区分,精神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或物质的机能。
这种唯物主义将林林总总的世间万物归结为一种物质即原子,认为一切都可以从世界的原子或物质构成中得到说明。
他们不了解,生命的出现和精神的出现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事件,它们一经产生就既不能被还原也不能被取消,并且构成了由低到高的自然等级序列中的新层次。
这种唯物主义没有看到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等级层次,没有看到高层次的等级层次具有低层次的等级层次所不具有的属性。
的确,马克思认为精神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但马克思并没有停留于此,他不仅指出了精神自诞生起就具有的社会特质,而且进一步指出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马克思在其本体论中明确肯定意识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的第二性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人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把它纳入其辩证的世界图景之中。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要求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或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本身就明确地包含着肯定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和因果作用这一理论环节。
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理论上,它是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基础,否定意识必然否定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否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可能性。
马克思多次明确地表示,他并不反对“精神的动力”,而是要进一步探索“动力”的动力。
肯定意识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的第二性的本体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扬弃唯心主义、超越旧唯物主义的重要环节。
但马克思是在肯定自然界的先在性、第一性的前提下,肯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或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而其观点与认为精神是世界本源的唯心主义有根本区别,与旧唯物主义的立场既有一致之处,又有重大差别。
这种差别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从前的唯物主义”的差别,是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唯物主义与“纯粹的唯物主义”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差别。
因此,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等同于一般唯物主义或“纯粹的唯物主义”是断断不可接受的。
即使是对于一般唯物主义,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断言其过时。
实际上,从17世纪以来,唯物主义在西方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哲学中,便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成为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19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更是如日中天,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唯物主义一直是西方科学及科学哲学中的主流。
70年代以后,肯定突现与层次以及“下向因果作用”的非还原的唯物主义才崭露头角,逐渐取代传统的一般唯物主义,确立起新的主导地位。
这种一般的或纯粹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成了少数派,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哲学世界观和科学研究纲领,从物理主义到澳大利亚的唯物主义,到以丘奇兰德夫妇和克里克等人为代表的神经科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唯物主义,都秉承了这一传统。
它们至今仍然活跃于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前沿领域。
无论如何,唯物主义过时论是不符合事实的。
2第二种观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庸俗化,未能真正理解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导致辩证法的真正意义在理论和常识层面的失落。
辩证法首先是一种世界观。
尤其是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与世界观是紧密结合的。
马克思的辩证法也同样吸取了并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本体论辩证法立场。
作为世界观的辩证法,它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辩证的世界图景,而不仅仅是被后来的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教条化了的所谓两大原则、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的组合。
世界观的辩证法是对辩证的世界图景的总体把握,这个辩证的世界图景是自然、社会及其历史的立体动态图景。
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图景是头足倒置的,是以绝对精神为中心展开的。
马克思把它倒了过来,并且唯物主义地阐明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这种新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中,物质自然界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依次往上,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出现了生命;在生命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高级精神智能的人类,历史从此由自然史演进到人类史,并且通过人类的创造活动衍生出人类诞生前自然界所没有的人化自然。
具有精神的人和人类社会的诞生是自然进化中的一个伟大质变。
马克思敏锐地把握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的辩证等级和层次,他不仅清楚地看到了从无生命的自然到有生命的自然、再到具有精神的人和人类社会与历史这一由低到高的既有普遍联系又有重大质的差别的发展过程,而且明确指出,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对更高层次的人类社会和历史规律的揭示。
在他的自然—社会本体论框架中,一个关键的理论环节是:承认人的精神、人的活动和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实在性和辩证的层次性,承认它们不仅源于自然,而且高于自然,不仅与无生命的自然物、与有生命的自然物有质的区别,更主要的是它们对低层次的事物起一种宏观决定或下向因果作用(开放的历史决定论),这是马克思超越旧唯物主义、确立新唯物主义的自然—社会的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他在哲学上实现革命性变革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前提。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只有紧扣这一辩证本体论框架才能得到最具体、最有生命力的展开。
离开这个辩证的世界图景,离开这一质的规定性,进而把辩证法仅仅理解为一种方法,无疑会导致辩证法意义的失落,这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总体的辩证法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恰恰未能紧扣这一主题,而是简单地将唯物辩证法圈定于辩证自然观,而且其物质范畴往往过于狭义,忽略了物质的多层次的其他形态。
因此,一些人诟病辩证唯物主义,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强调自然的物质方面,而在于如何辩证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世界图景,这恰恰是马克思超越前人的最有贡献的方面。
马克思出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及其辩证法,其所继承的理论遗产决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辩证法,而且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经过新唯物主义洗礼的辩证法,即新唯物主义的辩证的世界图景理论。
辩证法固然是一种方法论,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断不可将辩证法方法论化。
世界观、本体论的辩证法是硬币的另一面,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面。
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一种世界观的辩证法,是一种头足倒置的世界观或自然历史观,在他那里,自然是历史和绝对精神的外化、生成过程。
马克思清楚地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巨大价值,并将它颠倒过来,加以扬弃,创立了唯物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辩证法。
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按其本质来说是本体论的辩证法”(注: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不只是存在于历史和意识领域,而且存在于自然界中。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辩证运动,才在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运动中产生了形态和性质各异的种种新事物,产生了发展的阶梯和新的质。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飞跃,而且正是由于这无数的飞跃才构成了发展的链条,并且盛开出了人类精神这朵鲜花。
人类精神倾注在劳动实践当中,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当中,一步步地创造出人类的历史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