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及内容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及内容一、实验名称。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二、实验目的。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两个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根据电流的定义,通过测量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电路图。
[此处画出串联电路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的不同位置(如灯泡L1之前、两灯泡之间、灯泡L2之后)标注出测量电流的位置]六、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
2. 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灯泡L1之前的位置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并记录在表格中。
3. 断开开关,把电流表从A点拆下,再串联接入两灯泡之间的位置B点,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记录数据。
4. 再次断开开关,把电流表接入灯泡L2之后的位置C点,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3,记录在表格中。
七、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测量位置电流表示数(A)A点(L1之前)I1 = [具体数值1]B点(两灯之间)I2 = [具体数值2]C点(L2之后)I3 = [具体数值3]八、实验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1 = I2 = I3。
九、误差分析。
1. 电流表的读数误差:在读数时,由于人的视觉误差可能导致读数不准确。
2. 电路连接时的接触电阻:导线与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可能存在接触不良,产生接触电阻,影响电流大小,但在本实验中,这种影响较小。
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上述内容,如果还需要其他实验的报告单,请告诉我具体的实验名称。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2. 实验结论。
相等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
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
2 (5)熄火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 10 。
2.记录数据: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物体(蜡烛实像。
年级:八年级室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一、15摄氏度18摄氏度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姓名:日期:& 22地点:物理实验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3. 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 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 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300 mm,宽210 mm。
硬币的直径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20 mm线圈圈数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288相等377相等2.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二、猜测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方案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反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此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似被点燃了。
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间隔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间隔。
比拟两个间隔的大小。
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展,现象更加明显。
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间隔与物体到平面镜的间隔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间隔与人到镜面的间隔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
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
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2.记录数据: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3)实验结论:.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第一篇: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 2 个(规格相同),钩码 2 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2.记录数据:手的拉力F /N 钩码受到的重力G /N A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1 /N B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2 /N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 5 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 5 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质量 m/ kg重力 G/ NG /m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个灯光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只有条电流路径;⽤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有条电流路径;⽤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电器,⽀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电器。
教师评分:⽇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另外的⼩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第⼀次测量第⼆次测量第三次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路电流与⽀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的:通过探究总结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另外的⼩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次测量第⼆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压表、三个⼩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③换⽤另外的⼩灯泡再测⼀次。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力学性质,了解简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二、实验器材•直尺•弹簧秤•弹簧•小木块•水平台秤•宽口瓶•小球三、实验原理1. 弹簧的弹性弹簧的弹性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并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系数可以用来衡量弹簧的弹性。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是指在物体上作用的各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受力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矩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四、实验步骤1. 测量重力在水平台秤上放置小木块,记录下小木块的质量。
2. 测量弹簧秤的刻度将弹簧秤固定在垂直面上,记录下弹簧秤的刻度。
3.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取一根弹簧,将它压缩或拉伸一段距离,记录下所施加的外力和弹簧的形变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宽口瓶,并在瓶口处加上一个小球,使小球悬挂在瓶口处。
通过调整小球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小球保持在平衡状态。
记录下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5. 实验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₁和F₂,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直尺,使尺与地面、力F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利用弹簧秤测出力F在直尺上的投影力的大小,记录下F 和F₁的大小及方向。
6. 实验四:力矩的计算通过调整放在实验平台上的平衡木的位置,使平衡木保持平衡状态。
记录下平衡木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外力:10N•形变量:5cm•弹性系数:根据胡克定律,弹性系数k=F/Δl=10/0.05=200N/m小球所受的各力: - 重力:10N(向下) - 弹力:10N(向上)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重力和弹力合力为零,故小球保持平衡状态。
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姓名:日期:
合作者: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机械实验,探究摩擦力和力的平衡。
实验步骤:
1. 将一块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
2. 在物体上加上一块具有一定质量的重物,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3. 将物体放在平衡辐射光滑斜面上,调整斜面的角度,直到物体静止不动。
4. 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另外,实验中测得的力值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以及力的平衡情况。
实验二: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电路实验,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电阻器连接在一起,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
电压的数值。
2. 将两个电阻器改为并联连接,并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同,而电压的数
值相加;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加,而电压的数值相同。
这说
明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有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和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3个
年级:姓名:日期:地点: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288相等377相等2.实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姓名:日期:地点: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
(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测量和观察。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观察在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像的性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实虚正倒缩放u>2f 实倒缩f<u<2f 实倒放u<f 虚正放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与内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
3、换上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
A点电流I A/AB点电流I B/AC点电流I C/A1 L1、L22 L3、L4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即 . 实验小组组员签字:实验小组组长签字: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关系P50指导教师柳老师实验目标认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器材或药品电池(含电池夹)、开关、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导线实验设想I A=I B+I C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记录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
3、换上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
A点电流I A/AB点电流I B/AB点电流I C/A1 L1、L22 L3、L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即: .实验小组组员签字:实验小组组长签字: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年月日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目标认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或药品电池(含电池夹)、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实验设想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并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3、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物体产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等。
2、将橡皮泥放在桌面上,用细绳将钩码连接到橡皮泥上。
3、逐渐增加钩码的重量,观察并记录橡皮泥的形变情况。
4、记录测力计上显示的拉力,观察其与钩码的重量关系。
5、重复步骤3和4,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6、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逐渐增加钩码的重量后,我们观察到橡皮泥产生了明显的形变。
同时,测力计上的拉力显示也随着钩码的重量增加而增加。
2、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产生形变。
在钩码的重量增加的过程中,橡皮泥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同时,测力计的拉力显示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拉力的大小直接与钩码的重量相关。
这也验证了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五、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使物体产生形变。
同时,也验证了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掌握了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2、建议:在未来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力的其他作用效果,例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和实验方法来验证力的作用效果,以得到更全面的结论。
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也需要更加细致和准确,以便更好地得出结论。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验证以下假设: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根据物理学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其速度将保持不变。
2021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改变规律试验目: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改变规律试验仪器: 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试验原理:试验步骤: 按书本组装器材, 在试管中加入部分蜡, 将温度计上端悬挂在铁圈上, 下端插入蜡中, 试管放入盛水烧杯中, 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铁圈上;点燃酒精灯, 对盛有水烧杯加热, 注意温度计示数改变, 当温度上升至40℃时, 每隔1 min 统计一次示数, 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 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试管换成盛海波试管反复上述操作, 并将试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试验结论: 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试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规律试验目: 探究光反射时规律试验原理: 光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 激光笔, 1/4圆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 铁夹平面镜一小片, 记号笔, 刻字用胶面纸, 木块铰链(2个), 金属棒。
试验过程: 闭合激光笔开关, 能够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 学生经过观察、统计、分析、归纳得出: 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试验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试验汇报单试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试验目观察平面镜成像情况, 找出成像特点。
二、试验仪器和器材.一样大小蜡烛一对, 平板玻璃一块, 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 白纸一张, 三角板一对, 刻度尺一把。
三、试验原理: .光反射规律四、试验步骤或内容: .(1)检验器材。
初中物理试验汇报单年级 : 八年级姓名: 日期 : 试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一、试验目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条件。
二、试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 标明焦距凸透镜, 光屏, 蜡烛, 火柴, 废物缸。
三、试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四、试验步骤或内容: .(1)检验器材, 了解凸透镜焦距, 并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8s-1-12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进行实验与记录、收集证据各组可以自由选择3-4样来进行实验。
在做每一个实验时,全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内一个同学(可轮流)使某个物体发出声音,其它同学要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及不发声时看到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听:有没有声音;观察:看、摸一摸等)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编号:8s-2-14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声音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1. 2.实验步骤:1、两个桌子分开,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2、两个桌子紧紧并在一起,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桌子分开时,声音,桌子并一起的时候。
实验结论:声音通过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实验结论:。
编号:8s-3-21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声音的。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人听到的声音。
5、自我评估: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
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一些。
编号:8s-4-39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4、进行实验:(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记录:3、实验结论:编号:8s-5-4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立在这条直线上.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的,所得结论也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编号:8s-6-53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我们将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
颜料的三原色:三种颜色是颜料的三原色。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设计方案:(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①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和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②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
(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
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棍合。
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1)色光的混合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
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
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
(2)颜料的混合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
[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为,而色光的三原色为。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编号:8s-7-6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编号:8s-8-8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编号:8s-9-87水的沸腾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实验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编号:8s-10-113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测量串联电路中a、b、c,三处电流强度(图一)(1)测量电路图中a处电流,如(图二)所示。
(2)测量电路图中b处电流,如(图三)所示。
(3)测量电路图中c处电流,如(图四)所示。
测量处 a b c电流(A)结论:编号:8s-11-116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测量并联电路中A、B、C三处电流强度(图五)(1)测量A处电流强度(图六)(2)测量B处电流强度(图七)(3)测量C处电流强度(图八)(图五)记录:编号:8x-1-9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一、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1.按右图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2.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3.与L2串联的总电压U。
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测量处 A B C电流(A)结论:实验记录: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
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1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到表1中。
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图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8x-2-1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与记录:一、测干电池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2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中。
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干电池Ⅰ的电压(V)干电池Ⅱ的电压(V)干电池Ⅲ的电压(V)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L1灯两端电压U1L2灯两端的电压U2L1、L2两端总电压U电压(伏)图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按右图将L 1、L 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 1两端的电压U 1,灯泡L 2两端的电压U 2,A 、B 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