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判别计算

合集下载

液化判定(国标版)

液化判定(国标版)

-1
4.18
轻微液化
1、本表计算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节中公式4.3.4、公式4.3.5; 备 注 2、粘粒含量百分率小于3%时或为砂土时采用3%,若砂性土(夹粘性土)粘粒含量百分率大于3%时,按砂土进行液化判别时需要手工改为3%; 3、本表为单孔20个贯入点的判别容量,可采用复制表格或重建文件的方式添加液化判别。
孔 号
层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层名称
粘粒含量百分率 标准贯入击 粘粒含 液化判别标准 百 贯入击数临界 (试验值) 数实测值 量 值 分率 ρc Ni ρc N cr % 3.00 击 6 % 3.0 击 8.84
i点代表土层 层位影响 权涵数 厚度 液化判别结果 di wi (m) 液化 1.30 (m ) 10.00
饱和粉砂性土液化判别计算稿
地下水埋深 d w(m) 1.00 液化判别 起始深度(m) 液化判别 终止深度(m) 1.20 2.50 试验点 深度 ds (m) 粉细砂 1.50 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g ) 0.20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标准贯入击 数基准值N 0 12 调整系数 β 液化指数 I lE 液化等级 0.95

10液化判别表

10液化判别表

砂土液化判别计算表(1)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名称: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安能1×130T/h+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国标版砂土液化判别表计算A

国标版砂土液化判别表计算A

BLJZK4
粉砂
9.30 12 3.0 2.90 0.8 7.0 9.3 不液化 1.75 7.13 0.00
BLJZK4
粉砂 11.30 11 3.0 2.90 0.8 7.0 10.2 不液化 2.00 5.80 0.00
BLJZK4
细砂 13.30 14 3.0 2.90 0.8 7.0 11.0 不液化 1.70 4.47 0.00
Y7 Y7 Y7 Y7 Y8 Y8 Y8 Y8 Y8 Y8 Y8 Y8 YLJZK1 YLJZK1 YLJZK2 YLJZK2 YLJZK2 YLJZK3 YLJZK3 YLJZK3 YLJZK4 YLJZK7 YLJZK7 YLJZK8 YLJZK8 YLJZK8 YLJZK8 YLJZK8 YLJZK9 YLJZK9 YLJZK9 YLJZK10 YLJZK10 YLJZK10 YLJZK10 YLJZK10 YLJZK10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土 粉土 粉土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土 粉砂 粉砂 粉土 粉土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土 粉土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砂 粉土
8.80 14 3.0 2.90 0.8 7.0 9.1 不液化 1.50 7.47 0.00 10.30 11 3.0 2.90 0.8 7.0 9.8 不液化 1.75 6.47 0.00 12.30 13 3.0 2.90 0.8 7.0 10.6 不液化 2.00 5.13 0.00 16.30 9 3.0 2.90 0.8 7.0 11.9 液化 2.00 2.47 1.22 4.80 11 3.0 2.90 0.8 7.0 6.6 不液化 2.00 10.00 0.00 6.30 10 3.0 2.90 0.8 7.0 7.7 不液化 1.50 9.13 0.00 7.80 13 3.0 2.90 0.8 7.0 8.6 不液化 1.50 8.13 0.00 9.30 12 3.0 2.90 0.8 7.0 9.3 不液化 1.75 7.13 0.00 11.30 15 3.0 2.90 0.8 7.0 10.2 不液化 2.00 5.80 0.00 15.30 9 3.0 2.90 0.8 7.0 11.6 液化 2.00 3.13 1.42 17.30 10 3.0 2.90 0.8 7.0 12.2 液化 2.00 1.80 0.66 19.30 13 3.0 2.90 0.8 7.0 12.8 不液化 2.00 0.47 0.00 10.80 5 3.0 2.90 0.8 7.0 10.0 液化 2.00 6.13 6.14 13.10 11 3.0 2.90 0.8 7.0 10.9 不液化 2.00 4.60 0.00 5.90 6 3.0 2.90 0.8 7.0 7.4 液化 2.00 9.40 3.63 7.40 6 3.0 2.90 0.8 7.0 8.4 液化 2.00 8.40 4.73 13.30 10 3.0 2.90 0.8 7.0 11.0 液化 2.00 4.47 0.79 5.30 6 3.0 2.90 0.8 7.0 7.0 液化 2.00 9.80 2.84 7.30 8 3.0 2.90 0.8 7.0 8.3 液化 2.00 8.47 0.61 17.90 12 3.0 2.90 0.8 7.0 12.4 液化 2.00 1.40 0.09 16.50 10 3.0 2.90 0.8 7.0 12.0 液化 2.00 2.33 0.78 4.10 5 3.0 2.90 0.8 7.0 6.1 液化 2.00 10.00 3.56 11.80 6 3.0 2.90 0.8 7.0 10.4 液化 1.10 5.47 2.55 6.30 11 3.0 2.90 0.8 7.0 7.7 不液化 2.00 9.13 0.00 7.80 13 3.0 2.90 0.8 7.0 8.6 不液化 1.50 8.13 0.00 9.30 14 3.0 2.90 0.8 7.0 9.3 不液化 2.25 7.13 0.00 12.30 6 3.0 2.90 0.8 7.0 10.6 液化 2.00 5.13 4.46 16.30 5 3.0 2.90 0.8 7.0 11.9 液化 2.00 2.47 2.87 7.00 7 3.0 2.90 0.8 7.0 8.1 液化 2.00 8.67 2.40 8.80 7 3.0 2.90 0.8 7.0 9.1 液化 1.80 7.47 3.10 10.60 8 3.0 2.90 0.8 7.0 9.9 液化 2.00 6.27 2.43 3.80 8 3.0 2.90 0.8 7.0 5.8 不液化 2.00 10.00 0.00 5.70 9 3.0 2.90 0.8 7.0 7.3 不液化 1.75 9.53 0.00 7.30 9 3.0 2.90 0.8 7.0 8.3 不液化 2.55 8.47 0.00 10.80 9 3.0 2.90 0.8 7.0 10.0 液化 2.00 6.13 1.23 13.30 12 3.0 2.90 0.8 7.0 11.0 不液化 2.00 4.47 0.00 18.30 8 3.0 2.90 0.8 7.0 12.5 液化 2.00 1.13 0.82

场地液化等级综合判定方法

场地液化等级综合判定方法

工程中偶尔遇到此类情况: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3节判别液化,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IlE,按表4.3.5“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当液化指数0<IlE≤5时,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当液化指数5<IlE≤15时,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

如果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处于界限值两侧(如IlE介于3~8),该如何“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曾与总工、同事探讨过此问题,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不同地区的勘察报告,主要有三种方法:1、根据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值,按表4.3.5于平面图中划分出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区域;2、采用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的平均值,按表4.3.5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3、安全原则,当地基的液化等级介于轻微~中等时,划分为中等液化。

先谈谈我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1、首先,钻孔有间距(比如15~30m),用各点的成果来画出一条平面的分界线,那么这条界限必然是模糊的,是画在两孔中间,还是往那边偏差点呢?再则,假设一幢楼有4个钻孔控制(矩形角点布孔),如果其中两孔的液化指数IlE小于5,另外两孔大于5,将一幢楼划分到两个液化等级区域里了,设计部门会如何处理呢?我想应该是按中等液化考虑处理整幢楼而不会只处理半幢楼吧。

如是这样,那划分这区域又有何意义?2、如果按各钻孔IlE的平均值评价为轻微液化,那么对于IlE大于5的那些钻孔控制的区域,是否有些冒进?如果评价为中等液化,对于IlE小于5的那些钻孔控制的区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对轻微液化的部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哪个做法更合理呢?或者有更好的方法,请各位指点。

鄙人毕业于2008年,才疏学浅,经验浅薄,有幸于此论坛向高老师及各位前辈们学习,荣幸之至,感激不尽!1. 这位网友提出了一个有些网友曾经提出过的问题,但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也介绍他们讨论的情况,提出了几种方法,对这些方法,还说明了他自己的见解。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提问的范式,是动了脑筋的,值得提倡;2. 评价液化时,如何根据各个标准贯入判别孔的液化等级,综合评价场地的液化等级?有些网友希望规范能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遵循,特别在实行了施工图审查的制度以后,审图希望评价能有规范的依据,似乎工程师只能事事按规范说话才行,如果是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与判断,好像总是放不到台面上来似的;3. 在修订规范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认为,场地液化的综合评价应该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在规范中给出综合评价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不可能设计一套供工程师评价的程序,只要往里一代,结果就出来了;4. 液化判别是按点计算是否液化,按孔判别液化等级的方法是一种经验的估计方法,考虑了影响液化的一些因素,但液化指数仅是一种趋势分析的结果,并不是可以加减处理的物理量,不能对其进行统计计算;5. 液化是一个宏观现象,判别的结果是划分为几个等级以选择工程措施的方法,按孔划分的等级来评价整个场地的液化等级时,不是依靠数学的计算,而是根据场地与工程的条件,作出整体的判断与评价;6. 综合评价时,还必须考虑更多无法量化但对场地液化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例如,液化土层的产状,是水平层还是倾斜土层,液化土层是否在斜坡上出露,液化土层上覆土层的性质与厚度,液化等级在平面上是无序分布还是出现某种规律性。

附表7: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附表7: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3 2-1 2-2 2-3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3 2-1 2-2 2-3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2-3
粉砂
3
粉砂夹粉土
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附表7
钻孔编号 试验深度 ds(m) 1.45 4.45 Z7 7.85 9.45 11.45 13.45 2.45 3.45 Z16 5.45 7.45 9.45 13.45 2.45 4.45 6.45 Z28 8.45 10.45 12.45 14.45 1.45 3.95 Z43 6.95 10.45 13.45 3.45 Z49 5.45 9.45 11.45 2.45 3.45 Z73 5.45 7.45 15.45 2.45 4.45 Z112 8.45 10.45 14.45 3.45 5.45 Z121 7.45 9.45 11.45 13.45 1.45 2.45 4.45 Z137 6.45 8.45 10.45 14.45 3 2-1 2-1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2-3 粉砂 2-1 2-2 2-3 3 2-2 2-3 3 2-1 2-2 2-3 3 2-1 2-2 2-3 3 2-2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粉砂夹粉土 砂质粉土 3 粉砂夹粉土 土层编号 2-1 2-2 2-3 土层名称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粉砂 粘粒含量Ρ c(%) 7.8 5.1 3.0 3.0 3.0 3.0 7.8 6.2 3 3 3 3 7.8 7.2 3 3 3 3 3 4.9 9.1 3 3 3 6.2 3 3 3 7.8 7.5 3 3 3 7.8 6.2 3 3 3 4.4 3 3 3 3 3 7.8 7.5 6.1 4.1 5.3 4.4 1 水位深度 (dw)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计算临界值 实测标贯击 (Ncr) 数(N) 3.0 6.1 10.2 11.0 11.9 12.6 3.8 5.0 8.7 10.0 11.0 12.6 3.8 5.2 9.4 10.5 11.5 12.3 13.0 3.8 4.4 9.7 11.5 12.6 5.0 8.7 11.0 11.9 3.8 4.5 8.7 10.0 13.3 3.8 5.6 10.5 11.5 13.0 5.9 8.7 10.0 11.0 11.9 12.6 3.0 3.9 5.6 8.1 7.9 9.5 13.0 10.0 12.0 21.0 25.0 21.0 25.0 7.0 10.5 19.0 16.0 18.0 21.0 7.0 8.0 18.0 22.0 16.0 19.0 20.0 8.0 10.0 18.0 13.0 18.0 10.5 14.0 21.0 16.0 9.0 13.0 15.0 21.0 23.0 7.0 9.0 22.0 19.0 13.0 8.0 15.0 16.0 22.0 16.0 21.0 8.0 8.0 9.0 14.0 16.0 17.0 19.0 液化判定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指数 Ilei Ile 液化等级

液化判定计算表GB50021-2010-4.3

液化判定计算表GB50021-2010-4.3

液化判别 ? 液化 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指数
影响 权函数 Wi 9.97 8.20 6.45 5.40 4.57 3.78 2.33 1.67 1.00 0.40 -
液化指数 Iie 0.96 4.92 1.89 0.00 0.00 0.00 0.3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09
20 20 20 20 20
注:1、第一层土的顶板埋深必需不小于地下水位埋深 2、地层顶底板深度为需判定可液化土层的,不需判定可液化土层不输入 3、下部不需判定的表格在层顶深度需要输入深度“20”
粘粒含量 实测值 ρ 8.6 3 4 5 8 9 0 0 0 0
临界值 Ncr 4.1 10.4 9.7 9.4 7.7 7.5 13.9 14.2 14.6 14.9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10:第4.3条 标准贯入试验法液化判定 钻孔编号
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
g N0 β dw H 层顶 深度 z1 3.7 9.5
0.10 7 0.95 3.5 20 层底 深度 z2 9 15
锤击数基准值 调整系数 地下水位埋深 判定深度 序号 地层 编号 岩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粉砂 粉土
3粉砂ຫໍສະໝຸດ 1619.8标贯试验 起始深度 z 0 4.15 8.65 10.15 12.15 13.15 14.15 16.5 17.5 18.5 19.5
标贯 击数 N 4 8 8 12 15 14 12 18 19 15

饱和砂土及饱和粉土液化判别与计算

饱和砂土及饱和粉土液化判别与计算

饱和砂土及饱和粉土液化判别与计算液化土的判别与计算一、判别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条: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和处理,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与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与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与处理。

第4.3.2条(本人加注:此属强制性条文):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注:本条饱和土液化判别不含黄土、粉质粘土)第4.3.4条:当饱和粉土、或饱和砂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以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本规范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不经杆长只判别地面以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N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别为液化土。

【第4.2.1条:1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2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1.5b,且厚度不小于5m的范围]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100和120kpa的土层)的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砌体房屋、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4)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房屋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二、判别方法第4.3.3条:饱和粉土及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1、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Q3)及以前的地层,7、8度时可判别为不液化。

2、粉土的粘粒(粒径<0.005㎜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别为不液化。

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

20.00
1-1-0 3-0-0 1-2-0
高于地 HL48-1 面
7
0
3
20.00
20.00
3-0-0
5-1-0 残积粘性土 HL5 高于地 面 7 0 3 20.00 20.00 1-1-0 3-0-0 1-2-0 HL52 高于地 面 7 0 3 20.00 20.00 3-0-0 填砂 淤泥质土 素填土 淤泥质土
液化指数 黏粒 含量 ρ c
(%)
标贯 临界 实际 锤击数 锤击数 锤击数 详判结 基准值 Ni/Ncri Ncri Ni 果 No ( 击) (击) (击)
权值 Wi
标贯点 液化指数 (1Ni/Ncri) *Wi*di
土层 液化 指数
钻孔 液化 指数
液化等级 土层 液化 等级 钻孔 液化 等级/情 况
层底 深度 (m)
初判结果
标贯点 底深 (m)
3
20.00
20.00
1-1-0 3-0-0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填砂 淤泥质土 素填土 淤泥质土
2.60 26.50 2.70 29.10 3.00 24.80 4.10 24.40 3.80 24.60 2.90 28.50 2.50 28.70 2.70 28.90 1.00 4.10 4.80 3.30 29.20 1.30 2.60 3.10 0.80 1.50 0.80 1.60 3.00 29.40 2.40 29.60 2.00
HL10
7
0
3
20.00
20.00
1-1-0 3-0-0 1-1-0 3-0-0

路基液化判定计算书

路基液化判定计算书

路基液化判定计算书一、 液化判别机理项目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7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地面以下20m 范围内有饱和的砂土或粉土时,对其进行地震液化判别。

通过地勘资料提供的的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处理范围土的容重、地下水以下土的容重、粘粒含量、水平地震系数等参数,在不考虑公路路基附加应力影响的前提下,计算出地震液化层的临界标贯击数,并与修正的实测标贯击数相比较,判断是否液化,判断公式如下:临界标贯击数: ξσσ⎥⎥⎦⎤⎢⎢⎣⎡-⎪⎪⎭⎫ ⎝⎛+=09.806.1318.112/100v h e C K N ,式中 N 0—计算修正的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K h —水平地震系数;σ0—标准贯入点土的总上覆压力(kPa ),0()u w d s w d d d σγγ-=+;σe —标准贯入点土的有效上覆压力(kPa ),(10)()e u w d s w d d d σγγ-=+-;γu—地下水位处理范围土容重(KN/m 3); γd—地下水位以下土容重(KN/m 3); d s —标准贯入点深度(m ); d w —地下水位深度(m );C v —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 ζ—粘粒含量修正系数,1/210.17()c p ξ=-; P C —粘粒含量百分率(%)。

修正的实测标贯击数: 5.681N C N h = (或采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提供计算值)。

通过处理范围方式,对全线地基内的饱和粉土和砂土进行评价,列出地震液化的段落。

表1-1 液化判别结果分段一览表二、液化处理原则及方案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根据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式中I lE—液化指数;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 i、N 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d 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Wi—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m-1),路基液化判别深度取15m,该层终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15m时采用零值,5~15m 采用内插法取值。

液化判别计算依据

液化判别计算依据

液化判别计算依据1 适用范围依据交互的岩土性质参数、标贯击数,进行地基的液化判别。

2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 判别方法液化判别分为两步:初判及详细判别。

初判可排除不会发生液化的土层。

对初判可能发生液化的土层,应进行详判。

3.1 总则1. 岩土类名为粉土、砂土时,均进行液化判别;2. 亚砂土按粉土处理;3. 地质时代交互为空的粉土,砂土,按最不利原则处理,初判认为该土层为可液化土层;4. 对于初判为可能液化的粉土,若未交互粘粒含量值,则不进行详判,结论输出认为其为“可能液化”;5. 未做标贯的孔,不做液化指数计算。

3.2 初判1. 地震烈度为6度时,不判别液化;地震烈度为7、8、9度时,判别液化。

2. 饱和砂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震烈度为7、8度时,地质时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3)及其以前时,判为不液化土;可液化的时代为Q 4、Q 41、Q 42或未标时代;地震烈度为9度时,不管地层年代是什么,都要进行液化判断;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判为不液化土;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20-+>b u d d d (3.2-1)30-+>b w d d d (3.2-2) 5.425.10-+>+b w u d d d d (3.2-3)式中:d u ——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 ),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 d 0 —— 液化土特征深度(m ),可按表3.2-1采用;d b —— 基础埋置深度(m ),不超过2m 时应采用2m ; d w —— 地下水位深度(m ),宜按建筑使用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当地下水位高于地面时,按地下水位深度为0考虑。

尾矿坝地震液化判别简化计算

尾矿坝地震液化判别简化计算

尾矿坝地震液化判别简化计算K.0.1 当坝体中饱和尾矿的液化率F L≤1.0时,应判为液化。

液化率可按下式计算:F L=R/L (K.0.1)式中:F L——尾矿的液化率;R——液化应力比;L——地震作用应力比。

K.0.2 尾矿的液化应力比宜根据尾矿沉积状态通过动力试验确定;当无试验结果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c——试验条件修正系数,可取1.2;λd——相对密度修正系数;R15——固结比等于1、相对密度为50%、等价地震作用次数为15时的三轴试验液化应力比;N sf——震次修正系数,可按式(K.0.2-4)计算;D r——尾矿土的相对密度(%);d50——中值粒径(mm);N e——等价地震作用次数,可按表K.0.2取值。

表K.0.2 等价地震作用次数K.0.3 7度~9度时,四级和五级尾矿坝的地震作用应力比可按下式计算:式中:σv——静总竖向应力(kPa);σ′v——静有效竖向应力(kPa);a h——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αm——坝坡加速度放大倍数,可取2.0;γd——动剪应力折减系数,z≤20m时,γd=1-0.025z;z>20m时,γd=0.63-0.0065z;z——距坝坡面的深度(m)。

附录L 尾矿坝时程分析的基本要求L.0.1 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尾矿坝抗震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材料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地震前的初始应力状态。

2 宜采用室内动力试验方法测定尾矿等材料的动力变形特性和抗液化强度。

3 宜采用等效线性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法求解地震应力和加速度反应。

4 应根据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沿滑动面的地震稳定性,并应验算坝体地震永久变形。

L.0.2 尾矿坝动力分析使用的地震加速度时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至少选取2条或3条类似场地和地震地质环境的地震加速度记录和1条人工模拟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2 人工模拟地震加速度时程的目标谱应采用场地的设计反应谱。

3 地震加速度时程的峰值应采用设计基本加速度值。

场地液化等级综合判定方法

场地液化等级综合判定方法

工程中偶尔遇到此类情况: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3节判别液化,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IlE,按表4.3.5“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当液化指数0<IlE≤5时,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当液化指数5<IlE≤15时,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

如果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处于界限值两侧(如IlE介于3~8),该如何“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曾与总工、同事探讨过此问题,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不同地区的勘察报告,主要有三种方法:1、根据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值,按表4.3.5于平面图中划分出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区域;2、采用各钻孔的液化指数IlE的平均值,按表4.3.5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3、安全原则,当地基的液化等级介于轻微~中等时,划分为中等液化。

先谈谈我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1、首先,钻孔有间距(比如15~30m),用各点的成果来画出一条平面的分界线,那么这条界限必然是模糊的,是画在两孔中间,还是往那边偏差点呢?再则,假设一幢楼有4个钻孔控制(矩形角点布孔),如果其中两孔的液化指数IlE小于5,另外两孔大于5,将一幢楼划分到两个液化等级区域里了,设计部门会如何处理呢?我想应该是按中等液化考虑处理整幢楼而不会只处理半幢楼吧。

如是这样,那划分这区域又有何意义?2、如果按各钻孔IlE的平均值评价为轻微液化,那么对于IlE大于5的那些钻孔控制的区域,是否有些冒进?如果评价为中等液化,对于IlE小于5的那些钻孔控制的区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对轻微液化的部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哪个做法更合理呢?或者有更好的方法,请各位指点。

鄙人毕业于2008年,才疏学浅,经验浅薄,有幸于此论坛向高老师及各位前辈们学习,荣幸之至,感激不尽!1. 这位网友提出了一个有些网友曾经提出过的问题,但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也介绍他们讨论的情况,提出了几种方法,对这些方法,还说明了他自己的见解。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提问的范式,是动了脑筋的,值得提倡;2. 评价液化时,如何根据各个标准贯入判别孔的液化等级,综合评价场地的液化等级?有些网友希望规范能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遵循,特别在实行了施工图审查的制度以后,审图希望评价能有规范的依据,似乎工程师只能事事按规范说话才行,如果是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与判断,好像总是放不到台面上来似的;3. 在修订规范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认为,场地液化的综合评价应该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在规范中给出综合评价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不可能设计一套供工程师评价的程序,只要往里一代,结果就出来了;4. 液化判别是按点计算是否液化,按孔判别液化等级的方法是一种经验的估计方法,考虑了影响液化的一些因素,但液化指数仅是一种趋势分析的结果,并不是可以加减处理的物理量,不能对其进行统计计算;5. 液化是一个宏观现象,判别的结果是划分为几个等级以选择工程措施的方法,按孔划分的等级来评价整个场地的液化等级时,不是依靠数学的计算,而是根据场地与工程的条件,作出整体的判断与评价;6. 综合评价时,还必须考虑更多无法量化但对场地液化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例如,液化土层的产状,是水平层还是倾斜土层,液化土层是否在斜坡上出露,液化土层上覆土层的性质与厚度,液化等级在平面上是无序分布还是出现某种规律性。

液化判别

液化判别

max max (10.015)v v a L z g σσ'=-1500.008820.05(0.6 1.5)0.7v N R mm D mm σ'=--<≤+150500.350.008820.225lg (0.04 1.5)0.7v N R mm D mm D σ'=-+<≤+7.0082.01+='v N R σ液化判别方法1.Seed 简化判别法Seed 简化判别法是最早(1971年)提出来的自由场地的液化判别法,在国外规范中应用较广,是著名的液化判别法之一。

其基本概念是先求地震作用下不同深度土处的剪应力,再求该处发生液化所必需的剪应力(液化强度),如果地震剪应力τl 大于液化强度τd ,则该处将在地震中发生液化。

设土柱为刚体,土中地震剪应力按下式计算:式中:z 为土深度;γ为土重度(水下时为浮重度);a max 为地面峰值加速度。

根据地震反应分析求得各类土r d 的变化范围如图2所示。

式中的系数0.65是将随机振动转换为等效均匀循环振动。

而土的液化强度τd 则根据动三轴或动直剪实验求出的土液化强度曲线求得。

2.《日本道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方法日本道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岩崎-龙冈方法,此法基本概念来自于Seed 的简化判别法,即以地震剪应力与液化强度相比较。

但岩崎敏男在Seed 简化判别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化安全系数的概念[3]。

土的液化强度按下式确定:式中:R l 为液化强度比,即液化强度τd 与竖向有效应力σV ′(kg/cm 2)之比;N 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由于粗粒土与细粒土的性质有异,如果对不同平均粒径的土进行区分,则上式可以更精确一些。

式中:D 50为该颗粒层平均粒径。

此外,岩崎-龙冈法根据对不同土层剖面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结果,建议按r d =1-0.015z 求r d 。

定义1v τσ'=L max (L max 为地震剪应力比)得:式中:σV =γz 为深度z 处的竖向总应力;σV ′=γ′z 为有效应力;γ′为土的天然重度,水位以上γ=γ′,水位以下的γ′=γ-1。

地基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地基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3.4 作用效应组合3.4.1 公共桥梁抗震设计应考虑以下作用:1 永久作用,包括结构重力(恒载)、预应力、土压力、水压力。

2 地震作用包括地震动的作用和地震土压力、水压力等。

3.4.2 作用效应组合应包括永久作用效应+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方式应包括各种效应的最不利组合。

4.3地基的液化和软土地基4.3.1 存在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桥梁的抗震设防级别、低级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实施相应措施。

4.3.2 当在地面以下20m 范围内有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野花或不考虑液化影响:1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3)及其以前时,7度、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2 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3 天然地基的桥梁,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水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20-+>b u d d d20b w d d d +>>+w u d d 5.425.10-+b d d式中:wd ——地下水位深度(m ),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ud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 ),计算时宜将与你和淤泥质图层扣除;b d ——基础埋置深度(m ),不超过2m 时应采用2m ;0d ——液化土特征深度(m ),可按表4.3.2采用。

表4.3.2 液化土特征深度(m )4.3.3 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实验判别法判断地面下15m 深度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 的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 范围内土的液化。

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crN 时,应判为液化土。

在地面下15m 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可按下式计算:)15(/3)](1.09.0[0≤-+=s c w s cr d d d N N ρ在地面下15~20m 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可按下式计算:)2015(/3)1.04.2(0≤≤-=s c w cr d d N N ρ式中:crN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液化判别计算表_xls

液化判别计算表_xls

SLZK13淤泥质粉细砂 4.30可能液化2 3.05 2.55 3.50 3.0016SLZK23淤泥质粉细砂 4.60可能液化2 3.15 2.60 4.00 3.0016SLZK25淤泥质中砂30.00可能液化717.4518.50 3.00 3.0016SLZK3淤泥质粉细砂4 3.65 3.22 3.85 3.0016SLZK3淤泥质粉细砂2 6.95 6.18 2.05 3.0016SLZK43淤泥质粉细砂7.50可能液化3 5.65 5.30 4.40 3.0016SLZK45淤泥质中砂27.00可能液化317.9518.75 2.50 3.0016SLZK5淤泥质中砂614.2513.00 4.40 3.0016SLZK5淤泥质中砂716.4516.38 2.35 3.0016SLZK5淤泥质中砂518.9518.42 1.75 3.0016SLZK6淤泥质粉细砂6 5.6 5.06 3.33 3.0016SLZK6淤泥质粉细砂28.157.46 1.47 3.0016SLZK7淤泥质粉细砂1 3.1 3.15 2.10 3.0016SLZK7淤泥质粉细砂3 5.6 5.45 2.50 3.0016SLZK7淤泥质粉细砂28.17.95 2.50 3.0016SLZK7淤泥质粉细砂510.69.90 1.40 3.0016SLZK8淤泥质中砂68.458.30 2.91 3.0016SLZK8淤泥质中砂1211.3511.10 2.70 3.0016SLZK8淤泥质中砂913.8513.18 1.45 3.0016勘探点编号13.90可能液化120.000.0056.8490.40310.60可能液化38.20可能液化519.30可能液化37.20可能液化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di (m)粘粒含量ρc(%)标贯锤击数基准值No(击)实际锤击数Ni (击)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深度(m)初判结果标贯点底深(m)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中点深度ds (m)液化判别地下水位深度dw (m)抗震设防烈度(度)地震加速度(g)设计地震分组判别深度(m)基础埋深d b (m)标贯点液化指数(1-Ni/Ncri) *Wi*di 土层液化指数钻孔液化指数土层液化等级钻孔液化等级/情况19.040.11液化10.0031.3231.32严重19.200.10液化10.0035.8335.83严重38.400.18液化 1.00 2.45 2.45轻微20.000.20液化10.0030.8025.280.08液化9.2217.4023.200.13液化9.8037.5437.54严重38.400.08液化0.83 1.92 1.92轻微25.920.23液化 4.6715.7827.360.26液化 2.42 4.2327.360.18液化 1.05 1.5020.080.30液化9.9623.2224.160.08液化8.3611.3116.080.06液化10.0019.6920.080.15液化9.7020.6324.080.08液化8.0318.4228.080.18液化 6.737.7516.740.36液化7.8014.5721.380.56液化 5.937.03 25.380.35液化 4.55 4.26严重严重25.8525.8566.48严重34.53严重21.51严重48.20严重详判结果权值Wi液化指数液化等级临界锤击数Ncri( 击)Ni/Ncr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