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

何 镇 宇
( 南广 播 电视 大学 经济 管理 学院 。 云 云南 昆明 60 2 ) 523
摘 要 :利 用 17 9 8年 _ 20 0 8年 云南 的统计数 据 , 用 向量 自回归模 型进行 实证 研 究 , 结果 运 其
表 明 : 南省城 市化 水平 与产 业结 构之 间存 在 长期 的动 态均衡 关 系; 云 就业 结构 的调 整 对城 市化进 程 的
规 模化 和 城 市 化 。 曾芬 任 从 理 论 上 分 析 了城 市 化 与产业 结构 二者 的互动 关系 , 认为 产业 结构调 整 与城 市 化 的发展并 不是 两条 毫无关 系 的平行 轨迹 , 在产业 结构 的调 整过程 中 , 城市 化 推 进 第 一 产业 的优 化 , 第 二产 业 的提 升 , 以及 对 第 三 产 业 的带 动 作 用 十 分 明 显, 而产业 结构 的合 理 调整 需 要 以城 市 为 载 体 , 以城 市 为依 托 , 并对 城市 化 的发 展 起 着 积极 作 用 。 培 L李 6
21 0 1年 3月
云南电大学报
J u a fYu n n RTv Unvri o r lo n n a iest y
M8"2 1 3 O1 . Vo.1 No 1 1 3, .
第 l 卷第 1 3 期
云南 城 市 化 进 程 与 产业 结 构 演 变 的实证 研 究
基 于 VAR 模 型 的 动 态 效 应 分 析
关键 词 : 南 ; 市化 ;产业 结构 ; 究 云 城 研中图Βιβλιοθήκη 类 号 :20 F9 引 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84 2 1 )1— 02— 6 10 4 1(0 10 0 8 0

基于面板数据的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的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分析
也 更 为 深 入 。 因此 ,本 文 把 所 分 析 数 据设 为 面 板 数 据 。分 别 用
实 现 小 康 社 会 方 面 的 工作 显得 极 为 紧 迫 。本 文 利 用 计 量 经 济 学
手 段 对 影 响 云 南 省 各 地 州城 市 化进 程 的 主 要 因素 进 行 了 实 证 研 究 ,在 此 基础 上 对 如 何 促 进 云 南 省 城 市 化 提 出 了几 点 建 议 。
维普资讯
基于 面板数据 的云南省城市化进 程分析
0 刘
摘 要 :本文 采 用 云 南省 1 6个 地 州 1 9 —2 0 9 5 0 4年 经 济 和 产 业 的 面 板 数 据 .对 云 南 省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影 响 因素 进 行 了实 证 分
产 业 产 值 比 重 和 第 三 产 业 产 值 比 重 也 是 反 映 城 市 化 的 主 要 变
关 麓 诩 :城 市化 ;云 南 ;面板 数 据
城 市 化 ( b nz t n) 一种 区域 人 口分 布 由农 村 向城 市 Ura iai o 是
集 中 ,人 类 生 产 方 式 、 生 活 方 式 和 居 住 方式 由农 村 型 向 城 市 型 转 化 的 自然 历 史 过 程 。 其 中城 市 人 口 占 总人 口的百 分 比 是 反 映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一个 重 要 指 标 。 世 界银 行也 将其 列 为 《 界 发 展 世 报 告 》 中 衡量 各 国城 市 化 水 平 的 两 个 指标 之一 。
析 .并提 出相 关 建议 。

业 的 比较 利 益 会 驱 动 劳 动 者 在 产 业 部 门 之 间 转移 。 柯 林 ・ 拉 克 克 通 过 长 期 搜 集 整 理 不 同 国 家 劳 动 力 在 三 大 产 业 间 流 动 的 资 料 ,在 《 济 进 步 的 条 件 》 中提 出 ,伴 随 城 市化 的 发展 。劳 动 经 力 呈 现 出 由第 一产 业 向 第 二 、三 产 业 转 移 的趋 势 。 可 见 ,第 二

云南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云南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Vol.10No.12013年1月第10卷第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an.2013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乡镇企业问题的重要条件,还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捷径,将为我国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1]人口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将云南省的实际城市化水平与根据这一模型计算的应有水平相比较发现,绝大多数年份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1979年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仅为2.03%,到了1990年就到了4.71%,发展到2003年已拉大到15.61%。

滞后程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根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而2010年政府公布的城镇化率为36%,要在2015年达到这目标城镇化率年均增长要达到9%。

未来一段时期,是云南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时期。

因此,从更多的视角和尺度去比较、透视、解析和辨明云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为云南省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因素选取在参照已有的城市化模型、实证研究和相关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选择以下几个影响云南城市化的因素。

(一)人均GDP (pgdp )经济因素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城市化进程和水平的最为密切也最为关键的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相关性。

美国经济学家E ·兰帕德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中发表了名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历史”的文章,他指出“近百年来,美国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

云南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及成因分析

云南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及成因分析

云南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及成因分析作者:万子曼陈习琼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09期摘要: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那么对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会造成阻碍。

对此,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云南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即严格监督把控、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工业化发展等。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成因;对策;云南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9-0117-03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1]。

云南城市化发展水平相较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云南省内部之间城市化差异也很明显,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匹配,这些原因阻碍了城市化发展总体进度和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所以,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一、云南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数量是度量城镇化水平的直接标准[2]。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云南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地区差异显著,发展很不均衡。

二、云南城市化水平地区现状的成因分析1.原始数据选取。

本文所选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年的《云南统计年鉴》。

2.指标建立。

首先计算云南省各市州的城镇化率,然后以城镇化率为参考,决定以经济水平、产业构成、人口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五大类指标系统作为准则,确定城镇化率为参考值,选取18个具体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3.灰色关联度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3]。

关联系数的高低和所选指标与城市化地区差异关联度呈正相关。

通过运算,选取的18个具体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远远大于0.5,大部分在0.8以上见表1。

这表明所选指标均对城市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第二、三产业构成的值较大,分别为0.944、0.945和0.946,生态环境的灰色关联度均值为0.920,人口发展为0.923,这两个指标系统灰色关联度最高,经济水平、产业构成、基础设施建设的灰色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906、0.912和0.880。

昆明城市调研报告

昆明城市调研报告

昆明城市调研报告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省会。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环境的优美,昆明被誉为“春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

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昆明的城市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昆明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随着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腾飞,昆明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昆明的经济结构正在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这种转型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其次,昆明的交通发展较为便捷。

昆明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连接了多个国内外城市,为昆明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便利。

此外,昆明还计划建设地铁交通系统,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

然而,昆明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昆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现象比较严重,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健康隐患。

此外,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另外,昆明的社会问题也不能忽视。

研究发现,昆明的社会治安状况相对较好,但还存在一些治安隐患。

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和犯罪现象逐渐增多。

因此,昆明需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发展状况良好。

经济发展快速,交通便捷。

然而,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同时,社会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昆明的可持续发展。

昆明城乡一体化趋势分析

昆明城乡一体化趋势分析

昆明城乡一体化趋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已成为制约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

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和手段,但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也就达到了城镇化的目的;因此,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经过“十五”以来的努力,昆明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城乡一体化是昆明加速城镇化的现实选择(一)城乡一体化可以防止城乡发展失衡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不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快速的城镇化尽管可以使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但也可能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例如,拉美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城镇化,不仅造成了失业增加、城市拥挤、社会紊乱、收入差距扩大等诸多“城市病”,也导致了农村衰落,出现城乡发展失衡的严重后果。

以牺牲社会和谐的方式求发展是不可取的。

10多年来,昆明的城镇化主要靠外来人口进城,增加主城人口来推动的。

主城建成区由15年前不到100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4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由129万增至超过300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达150万人。

这种城镇化的方式,重视了城市的聚集功能,而忽视了城市的辐射作用,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大、公共绿地不足、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大,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加突出。

为避免城乡关系失衡,必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二)城乡一体化是昆明城镇化的可行路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依靠全面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这是由其地缘优势和发展工业的禀赋条件所决定的。

昆明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不具备全面工业化的条件,依靠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道路难行得通;而城乡一体化跨越时空限制,可以在发展过程中照顾好城乡两方面的利益,并且还可以使发展更加具有持续性,是昆明推进城镇化的一条可行路径。

浅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的论文-地方战略论文

浅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的论文-地方战略论文

浅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的论文地方战略论文论文关键词:近代;云南;城市化论文摘要:伴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近代云南地区也出现了城市化的初兴。

但是,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不仅速度缓慢,而且水平较低,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不平衡和时间上的季节性等特征。

所谓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等的集中过程。

而近代城市化作为近代工业化的结果和反映,就是在工业化推动下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

伴随着近代工业的缓慢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近代云南地区也出现了城市化的初兴。

1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初兴近代云南地区的工业化是在外力作用下被动地起步的。

同样,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兴起,也与传统城市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起不同,它经历了一个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由工业化的内力作用,通过经济杠杆把传统的乡村社会逐步变为近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

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的兴起,首先表现在城市(包括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扩大,以及以昆明为中心的连接省内外的城市网络的强化。

它们集中地反映在以滇越铁路为纽带的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通商口岸之一的河口,原是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仅有三、五户人家的一个停船滩头,铁路通车后,很快发展为有900余户,4000余人,20余家商店行号的小城镇,“街道极宽平,建筑亦皆西式。

电报、邮政、电灯俱备”,不仅成为进出滇越的重要门户,而且也发展成了西南边陲地区的一个重要商埠;离河口177公里的碧色寨,原名坡心,在铁路修建前还是一片荒地,铁路通车后仅一年,“忽变为一个小村镇”,成为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宜良县原是个小城镇,通车后发展成为滇中一带重要的大米集散地,县城一条街上有米行商店数十家,个旧、昆明所需大米多由此供应,还出现了经营煤油和日用杂货的商店;蒙自不仅是滇南的物资集散中心,而且还是近代云南地区最主要的外贸口岸,城市发展极为迅速;个旧成为世界闻名的锡都,最盛时矿工达10万人以上;而最具代表的是作为滇越铁路终点和全省中心城市的昆明,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云南省城市化问题的析

云南省城市化问题的析

云南省城市化问题的浅析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云南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落后省份,人口众多,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不俗成效,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其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尤其是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把握客观规律,针对省情,分析云南省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全面加快云南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南省/城市化/问题/对策引言:城市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是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它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由于城市具有生产集中高速增长,通讯、交通服务便捷,空间结构紧凑,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制度化,法律化程度高等特性[1],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势必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低,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云南省的城市化还要低,这成为制约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打破这个瓶颈,必须大力加快云南省的城市化进程,使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早日迈上一个新台阶。

1.云南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从1990年起,云南省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0年以前,我省仅4个城市,建制镇10个。

现共有15个城市,398个建制镇。

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12.77%提高到1998年20.6%。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是我省的必然趋势,也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但是,云南城市化水平虽有提高,也存在许多问题。

(1)城市总体水平低。

我省城市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以位于全省头几名的昆明、玉溪、曲靖为例,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695美元、1989美元、404美元。

昆明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昆明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1、城乡覆盖面窄2、建设缺乏指导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5、交通拥堵等等。

这些都是现在新昆明城市建设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交通拥堵和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是重中之重。

下面我浅谈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浅见。

一、“城中村”问题“城中村”是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集中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其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提到了重要日程,并从2008 年起展开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

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并随着昆明城市空间的扩展迅速向四周拓展;同时,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面临着成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

从某种意义说,城中村已成为昆明市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

以西山区为例:一、西山区“城中村”的现状(一)基本情况西山区建成区内有城中村115 个,占昆明336 个城中村的34%,为四城区中城中村数量最多。

同时,大量存在的城中村缩小了西山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成了西山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如何突破新的发展“瓶颈”,实现西山区新的跨越,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成为西山区决策层在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运用2000—2011年云南省16个市和州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16个市和州的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边际促进水平均为正值,各地区对平均城市化取值有正向或负向的偏离,因此建议科学规划发展五大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带,实现城市化布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云南城市化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

近几年来,云南省经济发展连续跃上新台阶,全省经济总量突破57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8000元、10000元、12000元。

但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2008年,云南省生产总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89%,人均GDP12903.06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7%。

云南省各个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和最低相差5倍左右。

2008年,云南省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6.72%。

城市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其对劳动力、服务、农产品、其他资源的需求才能扩大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带动周围乡镇和农村的发展。

云南省城市规模小,辐射作用弱,不能有效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城市功能发挥不足。

一、文献回顾康云海、黄亚勤(2003)对云南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云南城市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云南省城市化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云南城市规模偏小及城镇密度低影响多元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云南城市化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云南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制约着工业化快速发展。

熊炎(2006)对云南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对云南城市化的推动具体表现在不同经济部门对城市化的不同促进作用上。

即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广义的农业剩余;工业成为云南城市化的第一推动力;第三产业成为云南城市化的新动力。

并提出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以加快发展步伐。

云南省城市化:现状评价和对策

云南省城市化:现状评价和对策

城 市化 与经济发 展之 间存 在 互促 共 进关 系 , 而 , 因 城 市化 被视 为落后地 区谋 求 发 展 的重 要 途 径 。鉴 于经 济发展 水平相 对 落 后 , 南 省 进 一 步 明 确 了 城市 化 的 云 重 要地 位并且 把城 市化作 为 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四大 战略 之一 , 对通 过实 施 快 速 的 城 市 化 战 略 来 拉 动 经济 发 展 表 现 出了极 高 的 期 望值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南 省 城 市 云 化 水平 有 了很 大 的进 步 , 0 2 6年城 市化 率达 到 3 .% , 0 05 国际 城市 化 发展 的规律 显 示 , 市 化 率超 过 3 %后 就 城 0 进 入 了城 市 化 快 速发 展 的 时期 。于 是 , 确 分 析 云 南 正 省 城市化 的现 状 、 存在 的有 利 条 件和 制 约 因素 , 为宏 观 政 策提供 正确 的理 论 依 据 , 为 有效 地促 进 云南 省 城 更 市化 发展 和 区域经济 发展 显 的非 常有意 义 。
( ) 二 从城 市 的规 模演 化看
市 、 数量 大 大增 加 , 模 不 断 扩 大 , 镇 体 系较 镇 规 城 之 前进 一步合 理 。1 7 9 8年 云 南 省 只 有 设 市 城 市 4个 , 18 9 4年增 加 到 1 0个 ,0 2年又 增加 到 1 。1 8 20 6个 9 4年 云 南省 只有 昆明市 一个人 口规 模 为 9 5万 的 大城 市 , 其 建 成 区面积为 7 平 方公 里 ; 5 其余 9个 城 市都 是人 口规 模在2 0万 以下 的小 城市 , 建成 区面积都 在 l 0平方 公里 以下 ; 没有 中等 城市 。2 0 0 6年 昆 明 市成 为 城 市 人 口规 模 为 24 7 7 . 2万人 的特 大城 市 , 成 区面 积 扩大 到 2 1 建 9. 4 9平 方公 里 ; 曲靖 、 旧 、 理 、 溪 发 展 成 为 中 等 城 个 大 玉 市, 其余 各城 市 的规 模 差不 多 都 扩 大 了一 倍 , 成 “ 形 一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昆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

本文将对昆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昆明的发展现状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掌握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昆明经济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城市规模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

首先,昆明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其次,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昆明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接待游客数量近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再者,昆明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昆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昆明的未来趋势昆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昆明将继续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昆明将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其次,昆明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昆明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地理接近性和交通便利性将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昆明将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再者,昆明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昆明发展的重要优势。

昆明将加大生态环保力度,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绿水青山。

此外,昆明还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面临的挑战昆明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昆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对云南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1978~2004年云南省城市化率为自变量(x),人均GDP为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显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与指数函数的拟合度比较高。

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城市化;人均GDP;回归分析一、引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比如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资源要素配置的差异、工业化进程与结构转变的差异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差异等等。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互促共进的规律,早已被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所证实。

事实上,城市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牵引力量。

没有城市化的相应发展,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受到严重的制约。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水平、生活富裕程度等密切相关。

城市化滞后是制约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加速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拉动、载体及支撑作用是中国城市与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云南省已将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

昆明新区建设已经开始,同时正酝酿滇南个旧、开远、蒙自(个开蒙)的城市合并建设方案,并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云南省第二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成为云南省决策部门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选择。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云南省提出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35%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

目前,云南城市化率也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云南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对于像云南省这样的经济后进省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鉴于此,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二、云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一)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一般来说, 在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

浅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浅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浅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引言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是指在近代时期,云南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革,其中城市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云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出发,梳理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起因、进程和影响,并对未来城市化发展作出展望。

云南地区的历史背景云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云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自汉代以来,云南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重要通道,这为云南的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起因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近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云南地区逐渐融入了全国经济体系。

同时,云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和农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政治因素在近代,中国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十分重视。

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云南地区建设了许多行政中心和军事要塞,这些行政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 文化交流和教育需求近代云南地区与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许多学校和文化机构在云南地区设立,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和学生。

这些人口的流入和文化交流的活跃度,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进程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在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的相继建设下,云南地区的城市逐渐形成了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

同时,交通的便利化也促进了人口和物质的流动,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2. 工业化进程的推动随着近代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云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许多工厂和企业在云南地区设立,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口流动。

工业化的推动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不断壮大。

3. 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近代云南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也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云南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与周 边腹 地发 生多 种联 系 , 外 围 区域 通过 提供 劳 动 而 力 、 产 品 、 费市 场 等 而 成 为 城 市发 展 的依 托 。 因 农 消 此 , 究城 市化 进程 与 区域经 济增 长具 有现 实意 义 。 研

元 (06 认 为 , 国城 市 化 己 经 成 为 推 动 中 国 区 域 20 ) 我
现 出一定的协调性 , 经济增长对城 市化水平具有 明显的促进作 用; 在短期 内, 城市化水平和人均 G P D 存在互相 牵制机制 ; 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 用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 , 推进城 市化进 程, 需要 继 续保 持 经 济较 高增 长 , 以进 一 步发挥 城 市化对 经 济增 长 的促 进作 用。
关 键词 : 南 ; 市化 ; 济增 长 ; 云 城 经 实证研 究 中图分类 号 :20 19 7
引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84 2 1 )3— 06— 4 10 4 1 (0 10 07 0
改革开放 以来 , 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 , 城市化水 平持续提高。政府部门通过产业 的空间集聚、 产业结 构转换 、 城市新区的建设等手段 , 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 , 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 , 投资环境 的改善 , 为经济 的
经济 增长 的火 车 头 , 为激发 新 一轮 财富 充分 涌流 的 成
载体 , 并认 为 城市 化率 不 同所 导致 的社 会 财 富集 聚能 经 济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 , 文利 用 17 本 9 8年_
行 实证 研究 。 二 、 量选 择及 数据 说 明 变
力是 有所 差 异 的 。5为 了探 讨 云 南 省 城 市 化 进 程 与 -
三 、 型建 立与 实证 分 析 模

形势与政策论文(昆明市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昆明市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昆明市经济发展)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论文名称昆明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年级大一学院中华职业学院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学号 201205005132姓名何春志任课教师黄鑫磊完成时间 2013年6月昆明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摘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要落后一些,昆明相比于远海地区经济又落后一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

我们不能只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毁了环境,毁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

更何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蓝天,碧水,绿色”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资源环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一、昆明经济发展概况人力资源:昆明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云南省中部,市域面积2101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5.3%、全国的2.2‰。

昆明市下面管辖5个区、1个市、8个县,135个乡镇,常住人口约630万。

同时,昆明发展性资源丰富,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拥有各类人才43万余人,占全省人才总量的40%。

自然资源:昆明市中心海拔1895米,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075毫米。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

全市水域面积3.5万公顷,水能资源132.3万千瓦,可开发量103万千瓦。

纬度低、海拔高,日照长、霜期短,立体气候突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有野生植物1200余种、花卉460余种。

矿产资源:昆明地处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云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磷矿资源蕴藏量约46亿吨,居世界第2位;盐矿储量约138亿吨,居全国内陆盐矿第2位;铜矿储量约355万吨,东川为全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

推进城市化进程路径的思考——以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为例

推进城市化进程路径的思考——以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3,7(S2):149-152http://xb ynau edu cn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sk@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3-07-18 修回日期:2013-09-09 网络出版时间:2013-10-30 03:07 作者简介:杨红凌(1971-),女,四川蓬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通信作者:饶志坚(1972-),男,云南普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工作。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31030 1507 2013S2 149_034 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3 S2 034推进城市化进程路径的思考———以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为例杨红凌1,饶志坚2(1.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如何处理“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冲突,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是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解读了季官社区的做法,提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有益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城市化进程;社区建设中图分类号:F303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3)S2-0149-04ReflectionofApproachestothePromotionofUrbanization:TakeJiguanCommunityinGuanduDistrictofKunmingasExampleYANGHongling1,RAOZhijian2(1.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Abstract:Auniversalconcernhasbecomeahottopicinsocietyastohowtodealwithallkindsofconflictsandinterestsinthereconstructionofthe“villageincity”andhowtopromoteruralurbaniza tionsoastoachievethegoalofcommonprosperityandrealizethecomprehensivewell off.Thispaperprobestheapproachesto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villageincityandproposessomecon structivesuggestionsbythecasestudyconductedinJiguancommunityinGuandudistrictofKunming.Keywords:constructionof“villageincity”;urbanizationprogress;communitybuilding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中国社会和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取得各领域丰硕成果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次现代化实证研究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次现代化实证研究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次现代化实证研究
华红莲;项载昌;肖海平
【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卷),期】2003(015)004
【摘要】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深入认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英克尔斯-同响模型,对云南省昆明市1998年~2000年第一次现代化的实现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这3年期间,昆明市的第一次现代化总实现程度为89%~90%,高于全省平均实现程度-57%,属于"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类型,发展阶段处于成熟期.另外,将计算结果与云南省的情况作了比较,对英克尔斯-同响评价模型作了简单的讨论.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华红莲;项载昌;肖海平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J],
2.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J],
3.新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程探析 [J], 李兴国
4.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J],
5.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对昆明市城市化历史进程,现状进行了综合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从1949年到2002年昆明城市化进程是曲折缓慢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明显的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昆明
城市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的空间表现。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多层面的过程,它既是城市人口、城市土地等规模量的增加和扩大过程,又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经济结构变迁、空间形态从农村变为城市形态的质的变化过程。

昆明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具有西南城市的典型代表性。

随着90年代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昆明作为西部的特大城市,其发展的进程折射出了我国西部城市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国家宏观区域经济政策变迁。

本文以昆明市为例,实证分析了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现状,诊断存在的问题和给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目前在城市化研究中,最常见的两个量化指标是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的高低程度,常用“城市化率”来测量。

“城市化率”是指城市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速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的快慢程度。

一、昆明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回顾
建国以来,城市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
平由1949年的19.22%提升到2003年的41.00%,但受历史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从1949-2003年,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曲折缓慢的发展历程。

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见表1)。

第一阶段(1949-196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建国后昆明市城市化速度最快的10年。

1949年,昆明市总人数为175.06万,城市化率19.22%。

到1960昆明市人数为234.50.万,城市化率也上升到36.37%。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处于恢复阶段,没有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和就业的政策限制,城市化发展与国民经济恢复及工业化建设大体同步。

第二阶段(1961-1979年),城市化快速衰退和停滞时期,可再分为两个子阶段。

(1)“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城市化迅速衰退阶段(1961-1962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过于乐观估计了经济发展的形势、严重高估了粮食产量,采取了一系列错误决策。

同时,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导致全国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遍缺少粮食。

国民经济的增长无力支撑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迫使城市化水平明显下降。

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强制性地减少城市人口,同时减少市镇设置。

从1960年到1962年,昆明市城市人口减少了接近两万人,城市化率由36.37下降到29.67,年均下降两个百分点。

(2)“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城市化停滞时期(1966-1979)。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濒临崩溃,大量城市居民被遣返农村,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举家下放农村,这段时间昆明总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率总是在30%左右徘徊。

从而造成停滞不前的局面。

第三阶段(1980-1990)这一段时间昆明市人口稳定增长,城市化率也出现了小幅度的稳定攀升,这主要是文化大革命过去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第四阶段(1990以后)昆明市人口快速增长,到达2003年突破了五百万,相应的城市化率也快速增长,由1990年的34.73%增长到2003年的41.00%。

改革开放后,稳定的政策环境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方面,中国实行的宏观区域经济倾斜策略90年代的西部大开发使我国西部地区迅速发展,但是严格的户籍管理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限制着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同时受“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导致能吸收和容纳的外来人口有限。

与同期的东部城市如上海、厦门、福州、苏州、杭州等相比,城市化速度大为逊色。

二、昆明市城市化水平现状特征分析
城市化水平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另一侧面反映。

区域城市化进程可以大致用s型曲线来描述,按照美国学者偌·瑟姆的研究,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发展阶段,在30%-70%为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在70%-90%为后期成熟型发展阶段。

根据昆明市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1949-2003年经济统计资料,计算分析昆明
市城市化水平总体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有很好的潜力继续发展。

由表2还可以看出,昆明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城市,1992年落后于北京30个百分点,到了2002年依旧是30个百分点,这说明昆明在发展的同时,大城市也在发展,昆明如果想与北京缩短距离,只有比北京发展的更快。

1992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到8个百分点,但到了2002年却仅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高一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将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与同在西南地区的成都相比,昆明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成都,但成都与昆明的差距越来越小,1992年相差7.8个百分点,到了2002年4.7个百分点,缩小了3.1个百分点,这说明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昆明落后于了成都的发展速度。

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一般用工业化率来计算,又因为昆明是个旅游城市,我们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由图1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国的工业化率远远高于城市化率,而国际一般惯例是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

由此可见,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

尽管9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以来,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但仍然滞后于工业化。

主要原因在于建国后昆明主要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
集型的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人为地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但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

再就是城郊小城镇规模和数量较少,发展慢,使得数量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向城市转移,乡村农民不能更多更快地变为城市居民,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无法迅速在农村普及,农民的收入也不易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

三、结论和对策分析
1.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城市化是大多数农民离开土地进厂当职工、离开农村进城做市民的过程,也是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地更多的过程,还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过程,这些都与土地制度紧密相关。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过多占用、浪费、闲置大量耕地,降低土地的使用效果,加大城市化的成本,从而延缓城市化的进程;合理的土地制度,则能够在城市化过程中节省高效利用土地,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加快城市化进程。

国家所有、行政审批的城市土地制度,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使用权不能规范合理转让的农村土地制度,是近些年来昆明廉价批租土地、疯狂热炒土地、大量抛荒耕地、过多占用耕地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极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高效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纠正现有土地制度的缺陷。

城市国有土地的规划、使用、批租,必须规范化、法制化、市
场化、科学化,公开、透明、投标招标,推行责任制;进城务工经商或自己不愿耕种的农村人口的承包地或责任田,可以有偿转让使用权;已经成为市民、取得城市长期居留权、进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村人口的承包地或责任田,乡村应该收回,鼓励土地集中经营,防止土地抛荒现象,提高农村土地使用的规模效益。

2.建立城乡统一大市场
以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区域大市场建设,努力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昆明经济圈大市场网络。

市场不仅包括进行实物商品交换的场所、交易市场等有形市场,还包括更重要的资金、信息、商务、技术等无形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隔离状态非常严重。

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基本上处于互不交换或很少交换的两个体系里。

资源要素如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未能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城乡经济发展不能形成相互的促进机制。

昆明市经济圈中城乡二元经济表现也很突出,解决方法是必须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构建城乡统一的大市场,拆除城乡壁垒,培育和建立公平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使各种经济要素在区域中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3.打破各种制度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必须在体制和政策上有所突破,解除制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障碍,建立农村土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何雄.武汉市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5).
[2]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3]王春光,张晖.中国城市化之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7.
[4]朱宝树.上海人口城市化和在分布的发展态势[j].南方人都,2003.
作者简介:
刘玲(1985-),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武友德(1964-),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