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第44讲 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4讲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湘教版选修6-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4讲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湘教版选修6-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4讲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湘教版选修6-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4讲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湘教版选修61.(20xx·合肥模拟)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和马斯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汊交错.为抵御风暴潮灾害,荷兰人在河汊处建设多道防潮闸坝.简析这些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解析: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从闸坝对于海水、河流径流及生物的影响角度考虑.答案:阻挡海水倒灌,可使闸内水体盐度降低;闸坝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质恶化;阻挡泥沙,导致河道泥沙淤积加重;对鱼群的洄游和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易造成河口排水不畅,形成内涝.2.(20xx·全国百所名校联考)读不同时期××市湿地面积变化表,完成下题.时间湿地面积/km2占××市总面积的比例/%1573年 5 700 3320世纪50年代2 568.23 15.2820xx年514.76 3.13指出××市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并为扩大××市湿地面积提出建设性意见.解析: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人类活动是破坏环境最主要的因素,城市化的发展、土地需求量的增加是城市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意见可从目前现有湿地的保护和已破坏湿地的恢复两方面去提出.答案:原因:气候变干,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侵占湿地.意见:保护现有湿地,防止现有湿地被侵占、破坏、污染;对已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性建设;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湿地立法,依法保护湿地.3.江西省××市××县位于东江源头区,是“中国脐橙之乡”,脐橙产量占赣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培育果树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即引起水体污染的排放源分布在广大的面积上)等生态环境问题.推测××县培育果树产生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问题的原因,并为之提出应对措施.解析:水土流失强主要是受降水、地形、植被覆盖率影响,在分析时可从以上几方面综合考虑.关于面源污染,材料中提示主要受农业影响,而农业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间接污染了土壤及水源.根据原因提出合理措施即可.答案:原因:由于果树除草,造成坡面除果树外基本无保土植物,产生水土流失;对果树施用的农药及化肥,随雨水流入山沟,进而汇入东江,生成水源区污染.措施:山脚修建水塘截水,并进行净化处理,防止污水直接进入东江水系;山顶营造保水林,山腰沿等高线种草,栽植灌木,提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不适合栽种果树区域退果还林.4.绿色和平组织日前发表报告指出,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千克塑料被倾倒入海洋,累计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留在海洋当中.该报告称,海洋中大约有5万亿至50万亿吨塑料碎片,而且这当中还不包括沉积在海底和海滩上的塑料碎片.简述塑料垃圾给海洋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海洋塑料垃圾的措施.解析: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滩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正确认识海洋垃圾的来源,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数量,有助于降低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塑料垃圾向海洋的倾倒、利用海洋塑料垃圾建立“人工小岛”、研发藻类基生物塑料、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等有效控制措施.答案:影响:海洋生物误食塑料垃圾、海洋生物被塑料垃圾缠绕、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导致缺氧死亡等;大量的塑料垃圾散落在海滩上,影响海滩的美观,污染游客的视觉,影响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塑料垃圾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干扰航行船舶安全.措施:多做宣传,提高人类环保素养,并制定相关强制性法规,控制塑料垃圾向海洋的倾倒;加强生物降解类塑料的研究与推广,使其逐步替代常规塑料,缓解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废物利用,利用海洋塑料垃圾建立“人工小岛”,不但可以清除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还可成为人们海上旅游的好去处;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湘教版选修6)ppt 湘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湘教版选修6)ppt 湘教版

水在排入自然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
⑧排放标准 。 (3)管理: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以⑨管促治。科学的管理包括对污染源、污水 处理厂以及水体卫生特征的监测和管理。
方法指导 列表法解析水体污染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 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 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2)酸雨 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关于酸雨的 有关问题,见下表: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 雪降落到地面
形成
主要污染
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自然污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染源 固 生活污 污 定 染源 染 污 物 来 人为污 染 工业污 源 染源 源 染源 移动污 染源 酸 雨 类 型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 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 物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和燃料 燃烧过程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 氧化物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 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表 现
陆地水体:称 为“水花(水 华)”又称“藻 花”。海洋水 体:称为“赤 潮” ①水体中植物 死亡; ②鱼类死亡; ③湖泊演变为 沼泽
各种重金属 引起的人畜 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 害
重金属元素 通过食物链 放大,最终 危害人畜身 体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 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 感觉器官而死亡; 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 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 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 氧,间接危害生物
第4课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 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 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剖析】 分析图像获取信息,调动并运用相关地理原 理、规律推断答案:
【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 阻挡风沙;丙:
2.图解水土流失
危害: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 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下降。长期效 应:造成河湖淤积,引发洪涝灾害。
3.简说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 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加速了荒 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沙尘暴的发生和形成需要有三个必备的条件,即强风、沙源 和不稳定的天气。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
类 水体富营养


生物所需的 污 氮、磷等营 染 养元素大量 过 进入水体, 程 引起的水质
恶化现象
污 生产和生活 染 污水中所含 来 的氮、磷等 源 营养物质
重金属污染
各类重金属( 汞、镉、铅、 铬等)进入水 体经动植物生 物链逐渐积累 ,造成人畜伤 害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考向: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生 态功能,不同区段植被生态保护功能的差异。人类不恰当活动 引起的环境问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警示: 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不同,多雨的坡地地区,保 持水土;河流上游段起到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干旱的 沙漠地区以及农牧交错地带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功能;沿 海地区防风浪。不断开垦农田,不合理灌溉、使用无机肥、农 药、杀虫剂会引起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最新整理)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最新整理)

墨西哥湾泄漏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

考虑洋流因素,A地首先受到污染,石油污染不仅降低海滨的生态环境,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第(2)题,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为石油污染区域,污染源来自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

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绿色产品”,完成下列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是“绿色产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哪两个环节?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绿色消费”。

题,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是“绿色产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原材料采集和处理及产品的加工制作两个环节。

第(2)题,列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约水资源、垃圾分类、使用节能灯等做法便可。

原材料采集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制作。

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出行多乘公交车;少用空调;使用节能灯;选购环保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草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具有防风固沙、(1)分析我国草场资源退化、沙化日趋严重产生的主要危害。

(2)我国畜牧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1)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或水土流失面积逐渐扩大);沙尘暴增多,沙漠化扩大;旱灾水灾频繁;土地肥力下降;草场资源产量、质量下降,畜草矛盾突出;物种减少等。

(任意四点即可)(2)建设人工草场;规划合理的载畜量;保护天然草场资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

读“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4讲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选修60907228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4讲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选修60907228

2.(高考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 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 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 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 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 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 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御切沟的形成。
4.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5.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 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6.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 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选修6 环境保护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920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6:48:2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92021/9/92021/9/9Sep-2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92021/9/920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湘教版选修6)课件 环境保护 4-6-4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湘教版选修6)课件  环境保护 4-6-4
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其污染危害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方法 分类收集, 密封运输 破碎、压缩、 焚烧
优势 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 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分析其 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解题思路:(1)从图甲中可直接看出:各个监测站的浑浊 天气日数最少出现在7月,最多出现在12月。 (2)从图乙看出:主城区的污染物以NOX为主,工业区的 污染物以SO2和PM10为主,说明NOX主要来自交通工具的排 放、SO2和PM10污染主要是工业区排放废气造成的,当然这 些废气的大量存在还与当地的逆温天气有关。
(2)法规体系
2.环境保护行动 (1)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及原因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公众参与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表技能培养
例: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 环境问题。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溶胶粒子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
解析:雾霾天气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 响。冬季空气干燥加之冬季取暖燃煤等因素,大气中的颗粒 物较多,加之逆温等天气的出现污染物扩散较慢,因而出现 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依 法治理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二、环境管理 1.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法律体系 (1)政策体系

(新人教版)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提分必备】

(新人教版)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提分必备】

环境保护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应学生用书第235页)[理解—要点突破] 1.水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①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两种方法。

②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牧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运用—考向通关]1.(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导学号:92040165】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2016·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9-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 环境保护 第44讲

2019-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 环境保护 第44讲

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选修6 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栏目 导引
选修6 环境保护
理解上述三个概念应抓住以下四点: (1)环境是相对概念,不同主体的环境内容和形式不同。 (2)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在时间 和空间上不断拓展和扩张。 (3)环境由环境因素组成,是综合体,环境因素是个体。 (4)环境质量是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 一种描述。
栏目 导引
选修6 环境保护
2.我国的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
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东 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 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 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 经济结构
栏目 导引
选修6 环境保护
栏目 导引
选修6 环境保护
③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①灭绝的原因 a.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 了物种的灭绝。 ②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c.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d.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选修6 环境保护
解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生活方 面: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 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 差。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 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 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 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019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环境保护(共61张PPT)

2019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环境保护(共61张PPT)

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 技术要求低,可处理
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 成污染的潜力大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 无法处理的不可降解
堆肥法 将病原菌杀死,使垃 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
圾变成有机肥
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 最彻底,消灭各种病
解析:首先明确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因减缓 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延缓地表径流速度及增加下渗而具有的涵养 水源的作用以及根系的固土作用等方面;其次要比较自然恢复的 次生林与人工松林的植被差异,次生林一般树种多样,植被结构 复杂,从而地表植被覆盖度要大于人工松林,地下根系发育程度 要高于人工松林。
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 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
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 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
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 传染病、“尘肺病”、恶性
标准或不达标
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
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
光化 学
烟雾
温室 效应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
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
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
染,危害人体健康
的浅蓝色烟雾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 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 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
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 入 颗粒 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全部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全部知识点

选修 VI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归纳一、环境的看法及分类1.看法:是指人类赖以生计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余标准二、环境要素1.自然环境要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崇奉等三、环境质量1.成因: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归纳一、环境问题的看法及分类1.看法:指因为人类活动或自然原由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余生物的生计和发展造成影响和损坏的问题。

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要素惹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惹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含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及危害1.原由: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2.危害: A.威迫生态均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限制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发展三、当祖先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世界性环境污染:天气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损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损坏:植被损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色: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计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质源遇到损坏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地区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延伸的全世界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全世界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友善1.尊敬平和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敬个人3.兼备今世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看法: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合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Ⅵ 环境保护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湘教版高三选修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Ⅵ 环境保护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湘教版高三选修地理教案

选修Ⅵ 环境保护最新考纲考情报告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1.命题特点(1)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背景,以统计图表、区域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以国际油价、矿石的价格变动为背景,考查资源的分布、影响及应对措施;(3)以流域的洪涝灾害、湖泊面积的变化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4)以重大污染事件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2.考查方式:综合题。

3.热点链接:以气候变暖、生物入侵、资源枯竭等为背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例1】 (2018·广西三市联考)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①,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

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所代替②,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

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尝试自解] [审题能力培养](1)审题干――→解读信息①: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

信息②: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代替,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2)析图表――→解读信息③:表示高程图例的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信息④:安吉县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形成。

信息⑤:水土流失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状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实行耕地总量不 依据《土地管理法》,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
减少措施
地总量不减少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
措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 节约用地
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
占用好地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1.掌握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
环治2与3固染及4源5....类境措的防的体掌理掌掌型问施主治利废握解握握的题。要措用弃大环不主特的内施与物气境同要点表容。保污污管类生、现。护染染理型态原、措、等和的问原因施水环公自题因、。污境众然产危和染污害参资生防、1某境如2查资32国...0高源卷1环问频2高高70考问Ⅲ境题次1全考考7对题T问产较国对对全4环4产题生高卷环生等国境生的的,Ⅰ境态。卷与的图原主T污问Ⅱ原环4文因要4染题T、因境4材、考问的4卷等、问料危查题考Ⅲ危。题为害环和查T害的背及境4资频3及;考景防污源次防2查治染,问最0治1主措问考题高6措要施题查的年,施以。考和如全环。

积物 季)
天气增多
人 植被破


1.(2017·高考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 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 一环境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 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表现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 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 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 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 土保持更稳定。
2.(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 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 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人类活 动区
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问 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水 土 流 失
自 然
人 为
暴雨、 土质疏
松 滥垦、 滥伐
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 地区的 丘陵、山地
使山区出现石漠化,高 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 湖泊、河床,加剧洪涝 灾害
干旱、
荒 漠
自 然
大风、 疏松的 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 沙质沉 洲。我国西北、华北(春 土地产出减少,沙尘暴
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的含义 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关键是把握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判 断自然资源的类型,要从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进行,具体分 析如下:
2.淡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1)短缺原因 自然 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水资源时间和空 原因 间分布不均 人为 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 原因 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44讲 环境保护
选修6 环境保护
最新考纲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4.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5.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6.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7.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8.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 成功经验。 9.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10.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酸雨
(3)臭氧层破坏
4.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问 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植 被 破 坏
过度砍伐、开荒、放牧
热带 林尤为
严重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土流 失和土地荒漠化


多 样 性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 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 外来物种入侵
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理解上述三个概念应抓住以下四点: (1)环境是相对概念,不同主体的环境内容和形式不同。 (2)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在时间 和空间上不断拓展和扩张。 (3)环境由环境因素组成,是综合体,环境因素是个体。 (4)环境质量是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 一种描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
提高耕
生态环境
地质量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
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土地
退化 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
的概 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 因。
解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生活方 面: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 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 差。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 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 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 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解决措施 开 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蓄水;人工增雨;淡化海水;合理利用 源 地下水 节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 流 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3.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 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