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图7东四站地下车站横断面图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1.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主要原则 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车站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车站的规模及布局设计要满足线网远期规划的要求。 (3)车站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与物业开发相结合,使土地的利用达到最经济。 (4)车站的设计应简洁、明快、大方,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 (5)车站的设计应能满足设计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 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 (6)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建筑空间,使其规模、投资达到最 合理。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3.车站主体设计
图8莫斯科地铁车站内部环境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3.车站主体设计
车站内部环境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朴素大方、适用、经济和美观。 (2)选用饰面材料时不仅要考虑适当的外观和价格,还要考虑耐久 性、抗破坏性能、耐火性能、易于冲洗养护及声学效果等。 (3)具有足够的照度,给乘客以明快、舒适的感觉。 (4)各种装修设计要有所不同,便于乘客识别,并应设置乘客导向 设备(如站名牌、指示牌等)和为乘客乘车服务的设施(如座椅、时 钟等)。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2.车站设计的主要步骤
1.分析影响因素 及确定边界条件
4.确定出入口、风 亭的数量和位置
2.确定车站平面 布置原则
3.根据功能要求 构思总体方案
5.绘制车站总 平面布置图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3.车站主体设计
1.车站结构设计 (1)站厅层设计。站厅层布置应分区明确,依据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 楼梯与扶梯的位置和数量、售检票系统的位置和数量及换乘要求合理组织 客流,避免和减少进出站客流的交叉,合理布置管理、设备用房,满足各 系统的工艺要求。 站厅层设有进、出闸机和固定栅栏,将非付费区和付费区完全独立隔开。 其中,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的设置位置与站内客流路线组织、出入口位置、 楼梯及自动扶梯的布置有密切关系,一般应在客流路径一侧沿客流进站方 向排列,布设在便于购票、比较宽敞的地方,尽量减少与客流路线的交叉 和干扰,流线短捷而有序(应有客流组织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改扩建难易性
站内空间 造价
改建扩建时,延长车站很困 难,技术复杂
站厅、站台空间宽阔完整 较高
改建扩建时,延长车站比较容 易
站厅分设时,空间分散,不及 岛式车站宽阔 较低
城市轨道交通站车设备设施布置
我国车站设计统计
线别
北京1号线 北京2号线
车站总数
23 18
岛式车站数
19 18
侧式车站数
4 0
上海1号线
城市轨道交通站车设备设施布置
(一) 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 (二) 车站的剖面设计 (三) 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 (四) 车站平面布局设计 (五)车站通道设计 (六)车站防灾设计 (七)照明与低压配电系统 (八)紧急疏散设计 (九)其他设备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车设备设施布置
(1)车站平面布局布置 ①站厅层布置 ②站台层布置 ③车站出入口布置
工方法和各条线路的修建顺序,选择易于实施、经济可行的方案。
(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选择对城市 干扰小的方案。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应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运 营管理体制上的差异,选择双方均能接受的方案。 (4)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应满足远期路网客流量的要求,满足远期 发展规划的要求。
车站站厅布置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站车设备设施布置
站台层布局
站台是供乘客上、下车及候车的场所。根据站台与 轨道线路之间的关系,站台可以分为:岛式站台、侧式 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城市轨道交通站车设备设施布置
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比较
岛式站台 站台使用 站厅设置 站内管理 乘客中途折返 站台面积利用率高,可调节 客流,乘客有乘错车的可能 站厅与站台需设在两个不同 高度上,站厅跨过线路轨道 管理集中,联系方便 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比较 方便 侧式站台 站台面积利用率低,不能调节 客流,乘客不易乘错车 站厅与站台可设在同一高度上, 站厅可不跨过线路轨道 站厅分设时,管理分散,联系 不方便 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不方便, 需经过天桥或地道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

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

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车站又是城市建筑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一条线上各车站在结构和建筑艺术上,应既要有共性,又要有各自的个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站位置的选择、设计得合理与否及设备的配置。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时,首先是确定车站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确切位置,这涉及到城市规划和线路总体方案设计;车站位置确定后,根据客流量及其站位特点确定车站规模、平面布置、合理的站内客流流线、地面客流吸应、交通方式间的换乘便捷等综合考虑。

5-1 车站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网中车站根据其所处位置、埋深、运营性质、结构横断面型式、站台型式、换乘方式等进行分类。

5-1-1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类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可分为,如图5-1。

①轨道交通车站—车站结构位于地面以下;②地上车站一车站位于地面以上,它包括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第5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建筑工程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5-1-2 地下车站按车站埋深、高架车站按车站与高架桥的结构是否合一而造分类按车站埋深可分为:①浅埋车站——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内,如图5-2中1、2所示;②深埋车站——采用暗挖法施工,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上;如图5-2中3、4所示。

高架车站可以分为:站桥合一结构车站——高架车站的结构和站内轨道结构是做在一起的。

站桥分离结构车站——站内轨道结构和线路高架桥的结构是连通的。

5-1-3 按车站运营性质分类按车站运营性质主要有,如图5-3。

①中间站(即一般站)——中间站仅供乘客上、下车之用,功能单一,是地铁路网中数量最多的车站;②区域站(即折返站)——区域站是设在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设有折返线和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第四章 线路与车站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第四章 线路与车站的规划与设计

15
4.3 车站规划与设计
2.车站的组成
大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车站大厅及广场,是乘客、游客和商人聚集的地方;
2)售票大厅,为乘客出售列车客票;
3)站台,直接供乘客乘降车使用;
4)旅客不能到达的地方,如车站办公室、仓库、维修设施及铁路股道等。
对城市轨道交通来说,车站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 风亭(地下)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
4)线路敷设方式及技术条件
5)与城市发展的尽远期结合
6)其他因素
2
4.1 线路规划
2、分析方法 一般在1/5000~1/10000地形图上进行,特殊地段采用1/2000
地形图,提出2~3个方案作为比选和论证的基础。 1)客流吸引条件; 2)线路条件; 3)施工条件; 4)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5)费用和工期
2、主要技术标准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8年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中,将城轨交通系统按线路工程标准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钢轨和道岔,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8
基本类型
A
B
C/D
L
单轨
正线
300~350
250~300
50~100
150
100
3)按车站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明挖站、暗挖站等; 4)按车站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一岛一侧、一岛两侧等车 站形式。
5)按车站服务的对象及功能可以分为城市标志(landmark)站(作为城市的象
征或著名建筑物)、与干线或机场等交通连接的换乘枢纽站(完成与机场或其他
交通方式的接续运输过程)、市郊地区车站、农村地区车站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教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教案)

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授课时间:2021年12月13日授课教师:陈老师授课班级:21春轨道1、2、3、4班课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和组成;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和装饰要求。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具有辨识车站类型的能力;2.具有简述车站构成的表达能力;3.立足城市实际,确定车站位置的选址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1.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理解车站设计中的通风、照明、卫生问题;2.认识车站设计中防灾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三、教学难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四、教学过程课时1知识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地铁车站视频,让学习构思车站由哪些部分组成。

讲授新知25分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与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

车站又是城市建筑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一条线上各车站在结构和建筑艺术上,应既要有共性,又要有各自的个性。

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车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火设备等,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

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地铁车站里的辅助设备包括:自动扶梯、直升电梯、卷帘门、防洪门、旅客引导、照明、售检票系统、车站设备自控系统等。

根据需要还可设置屏蔽门和防核辐射门等。

(一)车站的组成车站一般包括车站主体、地面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和其他附属建筑。

1.车站主体①乘客使用空间:付费区:售检票区、乘客集散区、其他公用设施;付费区:站台、自动扶梯、楼梯、其他乘客服务设施。

②车站用房:站长室、行车值班室、业务室、广播室、会议室、公安保卫室。

(图片展示)2.地面出入口及通道地面出入口形式:L型、T型、一字型。

每个车站出入口不应少于4个。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类型1.按功能分:终点站、中间站、换乘站、区间站、通勤停靠站。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1. 车站设计要针对##地方特色,充分考虑##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2. 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造、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造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与市民出行的影响.3. 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造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 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路线、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4. 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 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5. 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 1~1.4.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6. 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路线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远期路线换乘站〔##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 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7. 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X》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与其它有关规定.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与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 内疏散完毕.8. 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 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9. 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 度进行设计.10. 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11. 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造体量,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12. 车站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辟,积极考虑与周边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场与物业开辟相结合或者连通, 以便能综合疏解轨道交通客流和过街客流,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3. 车站建造设计应突出交通性建造应具备的简洁明快、美观慷慨、易于识别等特点,建造风格应反映##地方特色,体现现代交通建造的时代气息,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14. 地面、地下砌体材料严禁使用黏土砖,应采用新型墙体建材〔如混凝土小型空心/实心砌块〕.1. 车站设计应积极配合城市道路、建造、公交的规划, 以充分吸引客流量为目的,合理地布置出入口、风亭的位置. 出入口积极考虑与周边地下过街道、地下物业开辟连通,尽量优选与沿街建造相结合. 目前无法结合的,可设部份暂时出入口或者预留口,待规划实施时续建.2. 车站总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的综合开辟结合,充分利用地上地下土地空间资源,力求创造最佳的社会与经济综合效益.3. 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车站与其他轨道交通路线、地面公交与出租车等的换乘与衔接,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换乘节点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预留好切实可行的接口.4. 出入口建造宜与道路红线正交或者平行.客流量大的出入口应设集散小广场,每一个车站均应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5. 车站地面建造与周边建造之间要满足消防、日照、通行等间距要求.风亭与风冷机组设置应尽量远离居民住宅与学校等建造,注意噪声影响,并征得环保部门与规划部门允许.6. 每一个出入口规模应满足远期分向客流与消防疏散的需要, 同时出 入口通道应尽量兼顾行人过街功能 .两线共用出入口宽度宜适当加宽并 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7. 出入口风亭建造普通宜后退道路红线 3~5m 布置,如无法满足应 取得规划部门的允许.8. 出入口应做有盖式出入口 , 风井有条件的可结合绿化设计为敞 开式低风井.1. 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设计客流量、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与该地区 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远期设计客流量为远期预测高峰小 时客流量×超高峰系数 .换乘站换乘设施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 的需要.##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车站特征综合见表 7.3.1.2. 车站形式可根据客流量大小、路线条件、站址环境条件因地制 宜地选择地下二层、地下一层或者其它的结构形式,但必须满足车站的基本 功能要求.3. 站厅层设计(1) 站厅层设计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按规 X 要求划分防火分.(2) 站厅布置① 站厅布置根据客流流线与管理需要划分为非付费区与付费区 .要合 理布置通道口、 亭、售票亭、检票机、栏栅与楼电梯位置 ,使进出站 客流和换乘客流尽量减少交叉,流线短捷而有序 〔应有客流组织示意图〕 . ② 楼梯宽度、自动扶梯数量既要满足平时客流集散需要,又要满足事故车站性质普通中间站四期工程终点折返站,设交叉渡线站名太平村机械厂站东北化工厂站车站形式 地下二层岛式 地下二层岛式站台宽度 〔m 〕 12.511编号12 区情况下紧急疏散需要. 出入口通道、售票口、检票口、楼电梯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协调匹配.③ 站厅非付费区宜采用不小于2.4m 宽的通道相互连通.④ 站厅公共区的面积须满足远期高峰小时5min 内双向客流的积聚量〔0.5m2/人〕所需面积.⑤ 分期实施的换乘车站,建造布局和售检票机布置近、远期不同,应按照近期、远期分别设计,并预留好远期改扩建的条件,避免或者减少对已运营线路的影响.⑥ 售票机应尽量采用内嵌式布置,进站检票机外侧、出站验票机内侧应有一定的排队缓冲空间.⑦分隔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栏栅高度不小于1100mm,需设置平开净宽不小于1400mm 的疏散口,兼做搬运通道使用,并挨近客服中心布置.<3> 行车管理用房的布置①管理用房设置要求见表7.3.2.② 管理用房应集中在站厅层一端紧凑布置.③ 管理区内通道与楼梯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详见7.9.1 车站建造消防〕.<4> 设备用房的布置①各种设备用房设置要求见表7.3.3.②设备用房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紧凑,要充分利用空间.③ 要根据设备工艺要求预留好各种孔洞,并考虑主要设备至吊孔的搬运通道.④有水房间尽量避免与电气用房与贴邻布置, 艰难时,墙面应采取防潮措施,确保电气用房安全.有水房间不应布置与电气用房上方.任何排水管不得穿越电气设备用房.⑤环控机房普通宜设在站厅层两端,风冷冷水机组摆放在设备集中端的风亭附近.环控电控室宜设在环控机房附近.<5> 设计标准①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结构顶板底的净高≥4800mm ② 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吊顶净高≥3200mm③地坪装饰面高度: 公共区 150mm,设备区 〔除采用防静电架空板房 间外〕为 100mm.设备区走道如有较大设备埋管,可根据埋管要求适当加 厚装修面.④防静电架空地板高〔用于通通、信号设备用房〕 300mm ⑤防静电架空地板高〔用于车站控制室〕 600mm ⑥普通用房地面至吊顶底面净高≥2400mm ⑦内部管理区走道净宽〔单面布置〕≥1200mm 〔双面布置〕≥1500mm内部管理用房区走道净高≥2500mm ⑧站厅、站台和出入口公共区饰面墙采用 250mm 厚的离壁式隔墙. 在外墙可能产生渗漏水的车站 ,有人值守和有电器设备的设备管理用房 靠外侧墙应设置 150mm 厚的离壁式隔墙.⑨设备用房具体设计按相关系统专业技术要求和相关提资.设置要求应设在站厅层通信信号机房集中与客流多的一端 ,面向公 共区,开 C 类甲级防火观察窗.地坪比站厅抬高 0.6m,能直 接观察站厅层客流情况.换乘站车控室若为两线共用,则面 积不小于 55m 2 .应设在车控室旁,地坪与车控室齐平,相互联系直接. 设置在站厅层管理区内较肃静的部位〔重点站取大值〕 挨近站厅公共区集中设置. 〔重点站可增 12m²〕 挨近管理区公厕设于站台公共区端部,男女均不少于 3 个厕位,设残疾 人厕位.工作人员厕所设于站厅管理区内,女厕坑位不少于 一个,男厕一个坑位,二个小便斗.设置在站厅管理区内.应兼有蒸饭、盥洗功能,设置简易洗 涤槽.站厅层、站台层设一间,站厅层设在挨近公用区位置,站台 层可设在中间楼梯下.清扫间内应设洗涤池. 设在站台层,可与配电室合设. 内设 .仅在##大街站设置两间,需设置独立洗手间须设置在站厅层车控室一侧,距离站厅公共区较近.按财务 室标准设计,须装防盗门、柜台、 CCTV 图象监控设备.〔重 点站取大值〕用房名称车站控制室 〔含防灾报警控制〕站长室 交接班室〔兼会议室、餐厅〕警务室女更衣室/男更衣室女厕/男厕/无障碍厕所茶水间清扫间站务员室 乘务员待班室收款室面积〔m 2〕35~5510~1525~3012×2 15/1515/15/466×212×1~2 2016~20用房名称AFC 维修室 备品间 工务用房 信号工区 通信工区 供电维修工区 机电维修工区用房名称综合弱机电房弱电电源室公安、消防无线通信机房商用无线通信机房弱电电缆间AFC 配电室区间通风机房 小通风机房 公共区通风机房 环控电控室 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消防泵房 污水泵房 废水泵房 烟络尽 安全门设备室 电缆引入室 通信仪表 配电室4. 站台层设计(1) 站台计算长度按 B 型车、 6 节编组控制为 118m 〔含停车误差〕 . (2) 站台宽度 BB =b +b +n ·z+T<m>侧 1 其中:n ·z ——柱数×柱宽<m>;〔柱宽应考虑装饰厚度,每侧 100mm 〕挨近弱电设备综合机房须设置在站厅层车控室对面一侧,距离站厅公共区较 近,可与车站动照配电室合设. 布置在车站两端, 挨近新风道与排风道 布置在车站两端包括控制室、 0.4kV 开关柜室、 35kV 开关柜室包括控制室、 0.4kV 开关柜室、 35kV 开关柜室、直流开关柜室、整流变压器室4.5m ×6m,近消防出入口布置近洗手间布置 设于站台层低端 工作半径〔管道长度〕 150m,近变电所与通信、信号设备用房设置 3m ×6m,设于站台层,挨近车站控制室一端 设置要求须设置在站厅层车控室一侧,距离站厅公共区较近.条件许 可时可与收款室相邻. 酌情有岔站设置,设在站台层 根据信号专业要求设置含工区间 30m 2,材料间 10m 2 . 近变电所设置.含维修工区间 30m 2,材料间 10m 2.面积〔m 2〕 74~129 44 40 54 1510290×2 60+40 140 55×2 240410 27 15~202020×〔1~2〕20~25 10×〔2~3〕12×2 15×4设置要求信号设备集中站 129m 2〔13.4m ×9.6m 〕, 信号设备非集中站 74m 2〔13.2m ×5.6m 〕, 挨近车站控制室, 挨近综合弱机电房面积〔m 2〕 16~20 15~20 15 20~30 40 20 40岛 1 2 B =b +z+T<m>T ——每组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宽度<m>; b 1 、b 2——侧站台宽度,侧站台最小设计宽度:岛式站台: b ≥2.5m侧式站台〔长向 X 围内设梯〕时: b ≥2.5m 侧式站台〔垂直于侧站台开通道口〕时: b ≥3.5mQ p Q p1 2 L 安 1 2 Lρ——站台上人流密度;建议ρ=0.5m 2/人L ——站台安全门长度<m>;Q ——远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车设计客流量 〔换算成高峰时段上发车间隔内的设计客流量〕;Q ——远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下车设计客流量〔换算成高上、下峰时段发车间隔内的设计客流量〕B ——站台安全防护宽度取 0.40m,不包括 80mm 〔警界线〕 .安(3) 站台两端设备用房必要时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内 ,但不应超过 半节车箱长度,且不得侵入侧站台计算宽度 ,并应满足距人行楼梯第一级 踏面不少于 8m,距自动扶梯工作点不小于 12m. 艰难时,伸入长度不得大于 8m,且不得侵入侧站台的计算宽度 .计算站台长度以外的通道净宽不小于 1200mm,且在人员通行的 X 围内不得有突出物.(4) 需协调站台层与站厅层的楼梯、电梯、扶梯布置,使站台层客流 分布均匀,并确保站台上任意点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 50m.(5) 要综合平衡站台层二端与站厅层设备用房的布置 ,使整个车站 压缩到最佳长度.(6) 车站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应集中布置 在车站站台层.若确有艰难时,可考虑将低压用房设置于站厅层 ,且上、下 对齐布置.(7) 设计标准① 结构净高〔公共区地坪装饰面至结构顶板底〕:≥4500mm ② 建造净高〔公共区地坪装饰面至吊顶底〕:≥3200mmb (b ) = 上 + B 和b (b ) = 上•下<取大者>③轨顶面至站台地坪装饰面:1050mm④地坪装饰层厚度:公共区为100mm,设备区为50mm⑤自站台边缘向里2000mm 宽X 围内须作绝缘层处理⑥站台计算长度内站台边缘到路线中心线距离:1500mm站台计算长度外站台外边缘到路线中心线距离:1700mm曲线段路线中心至侧墙和站台边缘距离应根据限界要求分别加宽.⑦ 路线中心线至侧墙净距:2150mm⑧轨顶至底板面≥560mm⑨车站纵坡:2‰〔车站底板、站台板、中楼板、顶板均与轨道面同一坡度〕⑩曲线车站路线半径:≥800000mm118000mm岛式站台宽度侧站台宽度岛式≥2500mm侧式〔楼扶梯平行站台布置〕≥2500mm侧式〔楼扶梯垂直站台布置〕≥3500mm2400mm1200mm双面布置≥1500mm2500mm500 mm5. 车站主要设施(1) 自动扶梯① 自动扶梯的设置标准一是满足客流量需要,二是考虑提升高度的需要. 原则上从站台到站厅上行均考虑采用自动扶梯,下行采用人行楼梯〔终点站与下行落差二层的可考虑自动扶梯〕, 出入口提升高度大于6m 的设上行自动扶梯,提升高度大于10m 的可设上、下行自动扶梯.个别重要车站的设置标准可酌情提高.② 自动扶梯的倾角按30°考虑,有效净宽为1m,运输速度采用0.65m/s,通过能力按>7300 人/h 计.③ 自动扶梯踏步面以上最小净空≥2.3m.④ 当自动扶梯穿越楼层时,扶手带中心至开孔边沿的净距应≥ 0.5m,如达不到标准时应设防轧安全标志.⑤ 当自动扶梯靠墙布置时,要求扶手带中心至墙壁装饰面的最小距离为0.6m.⑥ 两相对布置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距≥18m.⑦ 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面障碍物距≥8m⑧自动扶梯与人行楼梯相对布置时, 自动扶梯工作点至楼梯第一级踏步距离≥12m.⑨ 在布置自动扶梯时应考虑吊运空间与吊钩. 出入口处自动扶梯下端应设集水坑.⑩ 在火灾时计入疏散宽度的自动扶梯配电应按一级负荷设计.(2) 电梯每一个地下车站应在出入口与站厅层之间以与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设置无障碍垂直电梯〔供残疾人、车站内部货运、老弱病幼使用〕.连接站厅层与站台层的电梯应设在站厅层付费区内、站台层中部以方便使用〔此电梯不计入紧急疏散用〕.(3) 楼梯① 每一个车站均应在付费区内至少设一座楼梯, 以便在自动扶梯不能运转时仍能保证站内乘客的疏散.②两层或者多层车站应至少设一部供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使用的楼梯, 该楼梯宜设在工作人员较集中的管理用房区内,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2m. 此梯宽度不计入紧急疏散楼梯宽度.③ 设计标准·踏步高乘客使用:150~162mm工作人员使用:162~175mm·踏步宽乘客使用:280~320mm工作人员使用:250~280mm乘客使用的楼梯,其踏步尺寸原则上采用150mm×300mm.·车站内公共区楼梯每一个梯段的踏步级数应不小3,不大于18级. ·楼梯歇息平台宽:1200~1800mm·楼梯宽度单向楼梯净宽:≥1800mm双向楼梯净宽:≥2400mm· 当楼梯净宽大于3600mm 时,应在中间增设一道扶手.· 楼梯口部栏杆高:≥1200mm·楼梯梯段栏杆高:≥900mm 〔临空侧1200mm〕·楼梯台阶装饰面至上部障碍物的最小净空≥2300mm· 出入口台阶长度应大于出入口宽度并≥3000mm·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150mm(4) 检票机① 进站检票机应设在售票处至站台的人流流线上. 出站检票机应设在站台至出站通道的人流流线上,其数量应能满足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1.3~1.5 系数〕.② 检票口是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分界线,宜垂直人流方向设置.③ 进出站检票机应合理布置, 既要方便管理,又要避免进出站人流的交叉干扰.④ 出站检票机布置应适当留有扩容的余地.⑤主要标准:进站检票机距售票机〔亭〕净距≥5000mm进站检票机距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净距≥5000mm出站检票机距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净距≥8000mm检票机距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8000mm检票机前通道宽度≥4000mm检票机距出入口通道口净距宜≥8000mm相对布置的检票机净距≥8000mm ⑥车站应至少设置一处无障碍检票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900mm.(5) 售票机① 售票机的数量应预留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② 售票机应设在客流不交叉 ,且干扰小的地方 .售票机前应留有足够的 空间,供乘客排队购票与通行.③ 车站内售票机宜沿进站客流方向纵向罗列 .并应结合车站不同的客 流方向布置,宜不少于两处.④ 售票机的布置应注意与出入口通道与进站检票机保持适当的缓冲距 离.售票机距离最近的出入口动刀与发展检票机的净距不应小于 5m.⑤售票机的布置应考虑在不影响乘客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能进行检修, 并留有足够的取款与检修空间.⑥售票机的布置视情况可组合嵌入墙内,使空间整体美观.(6) 站台安全门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使用标志,方便乘客识别.(7) 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口的通过能力见表 7.3.4.1. 位置车站出入口位置应以吸引附近客流、方便进出车站为原则 ,宜与过街地 道、 地下街、 临近公共建造相结合或者连通,统筹规划, 同时要方便与地面公 交客流的换乘.2. 规模与数量<1> 车站出入口规模应以满足远期设计客流量的疏散为依据 .地下车站每小时通过人数 5000 4000 4200 3700 3200 ≥7300 300 1500 1800 名 称1m 宽通道1m 宽楼梯1m 宽自动扶梯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 通行工况 单向通行 双向通道 单向下行 单向上行 双向混行 0.65m/s 有序购票 磁卡非接触 IC 卡普通宜设 4 个出入口,当车站设计客流量较小,站址建设条件又比较差的情况下可酌情减少出入口数量,但不能少于2 个〔且应对角布置〕.<2>车站出入口通道〔天桥〕总宽,应以车站远期设计进、出站客流量进行计算确定.每一个出入口通道〔天桥〕的宽度应根据分向设计客流量确定, 并根据出入口的位置以与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客流等因素,取 1.1~1.25 的不均匀系数.<3> 出入口楼梯与通道的通过能力之和应大于车站内部楼梯和自动扶梯的疏散能力之和.<4> 每座车站应利用一个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垂直电梯〔相对应于站台至站厅直升电梯的位置〕.有高差处采用坡道,地坪设导盲带.3. 凡临近规划地块的出入口,应尽量争取结合规划沿街建造建造. 目前没有条件结合的,可先设暂时出入口2~3 个, 以满足近期通车与消防疏散要求.其余出入口可采取预留口形式,待规划实施时再续建.4. 每一个出入口宽度与朝向应满足分向客流的需要,地面口部应根据客流大小留有足够的集散面积.每一个车站均应在有条件的出入口预留停放自行车面积.5. 地下出入口通道应力求短、直,弯折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宜大于90° , 阳角应做圆角处理.地下出入口通道与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有条件时宜设自动人行道.通道内宜设纵向与横向排水坡,通道两侧宜设排水沟.6. 车站出入通道与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冬季防寒保温措施,原则上应采用有盖式出入口.7. 车站出入口平台标高应结合顶棚形式、沿街景观规划与出入口所在地区最高积水位等条件统筹考虑.出入口平台高度一般为300mm~450mm.8. 车站出入口和街面建造合建时,应按一级耐火等级考虑.9. 出入口通道长度>60m 时设置机械排烟,>100m 时应设置两个直通地面的口部, 以满足疏散要求.10. 车站地面出入口应设置##地铁的统一标志.11. 每一个出入口均应设防盗卷帘门.12. 与其它建造物连接的地铁出入口通道,应直接与室外相通.凡在地铁运营时间内不能保证通行无阻者,其通过量不应计入车站出入口的通过能力内.13. 各车站出入口通道应与人防设计密切配合,各种预留埋件、接口设计不应遗漏.14. 设计标准通道宽度:≥3000mm通道净高〔地面装修面至吊顶底〕:≥2500mm 〔需要通风的长通道另加〕通道结构净高:≥2800mm通道纵向坡度:≤3%通道横向坡度:0.5~1% 〔双向〕1. 地下车站风亭的分散与集中设置应根据地貌、地面的城市规划、施工的可能性与经济性来实施.临近规划地块的,应尽量争取与地面建造合建,合建时应考虑消防和卫生要求;若近期没有条件合建的,可考虑采用暂时风井,待规划实施时改造.2. 地下车站的机械进、排风和活塞风貌用高风亭时,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风口、活塞风口应在进风口之上;<2> 进风口、排风口、活塞风口两两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5m, 且不宜开在同一方向.3. 地下车站的机械进、排风和活塞风貌用敞口低风井时,风井之间以与风井与出入口之间的水平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风井与排风井、活塞风井之间,不应小于10 m;<2> 活塞风井之偶尔活塞风井与排风井之间,不应小于5 m;<3> 排风井、活塞风井与车站出入口之间,不应小于10m;<4> 排风井、活塞风井与消防专用通道出入口之间,不应小于5m.<5> 敞口低风井四周需有≥3m 绿篱;4. 风井〔亭〕口部距最近建造物的直线距离应≥5m,同时风亭口部距最近建造物门、窗或者其它进、排风口等直线距离均≥10m,以免污染其它建造物内环境或者交叉污染;5. 高风亭上的风口设百叶格栅,其净面积应根据计算确定.风亭上风口是否设消声百叶,根据消声计算定. 敞口低风亭的口部设置钢格栅等安全设施;6. 人行道旁的进、排风口应高出人行道2m 以上.风亭布置在绿地内时,风亭格栅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 1.0m,且满足防淹的高度,进风亭位于空气清洁区.7. 活塞风亭应设在空气洁净的地方,并背离交通干线,避免汽车尾气影响;周围禁止设置垃圾采集站, 附近应避免设置公共厕所,并禁止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恶臭气体以与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烟尘、粉尘等,确保地下区间内空气质量;8. 敞口低风井的排风井、活塞风井宜设置在地下车站出入口、进风井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9. 各风道、风亭应作防水和排水处理;10. 风道〔井〕内应设具防火密闭、隔声能力的检查门、检查梯与照明等设施.11. 拟与规划建造物合建的风亭,应考虑今后与该建造物施工建造的接口问题, 以免相互造成功能与景观上的影响.12. 目前没有条件与地面建造结合的风亭可后退红线单独建造或者采取过渡性措施,独立式风亭与周围建造的间距应满足规X 与环保要求,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压缩体量和高度,且造型美观.13. 在周边具备绿地设置条件的地段宜采用敞开式低风井,并应做好排水、防淹、安全、挡物措施.14. 出入口风亭编号统一规定:按顺时针编号,西北角为1 号.15. 车站每一个出入口、风亭的地面标高必需以所在点的现状实测或者规划地面标高为依据,分别确认,并在建造施工图中列出车站出入口、。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

整理课件
23
4.车站的风格
车站是空间、光和结构三者协调的一 门艺术。车站是由物质实体(如墙、门 窗、柱、梁板和屋顶等)及其所包围的 空间组成。空间是建筑的目的,实体 是建筑的手段。
整理课件
24
1)古典风格 一般使用木材、石料、砖等传统建筑 材料;其特点是内外墙面、柱及屋顶等各部分都 有复杂的装饰、彩画、雕刻。
7.车站设计应能满足设计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 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大 限度地吸引乘客。
整理课件
8
8.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建 筑空间,使其规模、投资达到最合理。
9.车站公共区应按客流需要设置足够宽度的、直 达地面的人行通道,出入口的布置应积极配合城 市道路、周围建筑、公交的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道和出入口不应有影响乘客紧急疏散的障碍物。 车站设计要尽量兼顾过街人行通道的要求 。
整理课件
38
1.车站平面布置原则
3)车站出入口应设置于道路两边红线以外 或城市广场周边, 需具有标志性或可识别 性,以利于吸引客流、方便乘客。有条件的 出入口考虑地面人行过街的功能。出入口规 模应满足远期预测客流量的通过能力,并考 虑与其他交通的换乘和接驳大型公共建筑所 引起的客流量。
整理课件
39
整理课件
32
一般说来,地方风格是人们多年来适 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结果,这种结果在 建筑方面的聚积成为建筑文化的一部 分,即地方风格的建筑。
整理课件
33
5)个人风格
在建筑设计活动中,设计者或称建筑师 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建筑师本人 就具有特定民族、地域、时代和文化背 景,其作品不仅反映这些民族、时代的 特点,还要反映由其本人的特定经历所 决定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建筑师的个 人风格。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服务设施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服务设施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服务设施设计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合理规划和设计轨道交通站点及其服务设施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和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站点布局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分流客流、减少换乘时间,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

同时,更为便利的服务设施设计也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增加市民乘坐轨道交通的意愿。

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的原则1.便捷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该尽可能靠近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保证用户乘坐轨道交通的便捷性。

站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以减少换乘时间和行程距离。

2.环境友好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设计应该注重环境友好性,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舒适的乘车体验。

同时,站点周边应建设绿化带和休闲设施,打造宜居的城市空间。

3.多功能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兼顾不同出行需求,设计多功能性服务设施,如配套便利店、自助售票机、无障碍设施等,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同时,站点应设有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线路查询服务。

4.安全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计应注重安全性,设置有效的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站点出入口应合理布局,便于疏散和紧急救援。

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以北京市地铁为例,北京市地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拥有多条线路和众多站点。

北京市地铁站点的布局和设计充分体现了便捷性、环境友好性、多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原则。

1.便捷性原则北京市地铁站点布局合理,站点之间的距离适中,乘客方便换乘。

例如,北京市地铁3号线和10号线在团结湖站实现无缝换乘,减少了乘客的换乘时间和行程距离,提高了出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设计与空间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设计与空间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设计与空间布局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站的设计与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整体运行效率。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空间布局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原则A. 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是提供舒适、方便的出行环境。

车站内部应设置舒适的座椅、便捷的通道以及清晰的导向标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B. 安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设计时应考虑防滑、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并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如防撞屏障和紧急疏散通道,以应对突发情况。

C. 环境友好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例如,在车站周边设置绿化带和自行车停车点,鼓励乘客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布局A. 车站出入口设置车站的出入口设置应考虑城市道路网络,便于乘客的进出。

出入口数量的合理设置可以减少人流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B. 候车区域设计良好的候车区域设计能够提供乘客舒适的等候环境。

候车区域应设有座椅、候车屏幕等设施,并合理划分乘客进出口和安全通道。

C. 月台设计月台是乘客上下车的主要区域,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月台宽度应足够容纳乘客流动,同时设置站台屏蔽门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D. 站厅及设施布局车站的站厅是乘客出行的核心区域,应合理规划并设置导向标识,方便乘客查询出行信息。

同时,站厅内应设有自助售票机、自动贩卖机等设施,提供便利服务。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A. 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合理设计与空间布局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缩短乘客出行时间,提升城市的整体交通便利性。

B. 城市形象的提升精心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仅仅是一个交通节点,它同时也是城市的窗口。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地下 3 层 :为机动车库及地铁
地面人流组织通过广场地面人 素引入地下,解决地下建筑的自然
站厅层、跨宁穿路人行通道、地下 行系统、道路两侧人行道、下沉广场 通风和采光要求,(下转第 4 0 页)
33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3 / 2009 MODERN URBAN TRANSIT
技术装备
浅谈信号系统与安全门接口控制系统(BIDI) 董 波
城市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韩超
摘 要: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空间形态特征及一体化设计中重 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宁波市轨道交通 1 号线行政中心 站站区一体化设计方案,对地下空间的功能整合、一体化交通设计、地 下空间环境设计等展开论述。 关键词: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交通衔接
下沉广场
地面商业
地下商业
地下停车
图 2 地下空间与下沉广场
国家机构功能建筑的建设用地;宁 向高程之间的复杂程度,避免宁穿 穿路与中山路之间的区块为中区, 路东西两侧桥梁桩基对轨道线的影 是南北向的城市轴和东西向水轴的 响,行政中心站设在其北侧。在设计 交汇处,形成以“水、岛屿和文化公 中将地铁站厅层设于地下3层,并
层,并设人行通道下穿宁穿路,使之 层、机动车库,宁穿路以南主要为地 中心站人流经过地铁人行通道进入
成为联系南北两区的步行枢纽。南 下车库、地下商业以及连接各地下 广场地下3层公共停车场、地下1层
北两区则通过设于行政办公综合区 建筑车库的地下网络车道。
自行车库、步行者网络系统、广场地
中轴线上的两个下沉广场,组织人
3.3 列车编组识别功能
系统的子系统,在开启列车门的同 地通信正常的情况下,列车门和安
由于本系统在 6 节编组的列车 时向地面的PSD系统发出“开门”或 全门或屏蔽门可以实现联动开关,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CONTENTS
•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念 •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
0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 主要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通常包括 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城 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城市开始建设多条地铁线 路和轻轨线路,提高城市交通 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02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
乘客安全
确保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安全, 包括站台安全门、列车门控制等
安全设施的设计。
乘客舒适
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如合理的座 椅布置、照明、通风等设施,以及 方便的扶梯、电梯等无障碍设施。
车站结构与功能
车站结构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建筑要求,设计车站的主体结构,确保车站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车站功能
明确车站的使用功能,如换乘站、终点站、中间站等,并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相应 的设计。
车站环境与设备
车站环境
考虑车站的照明、通风、温控等环境因素,创造舒适的车站环境。
车站设备
根据车站规模和功能需求,配置相应的电梯、扶梯、安检设备、售检票机等设备。
1 2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关键部分, 负责列车的启动、加速、减速和制动控制。
控制方式选择
根据列车运行要求和线路条件,选择适合的控制 方式,如自动驾驶、人工驾驶或半自动驾驶。
3
安全保障措施
在控制系统中采取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如故障导 向安全、列车追踪等,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2)岛式车站
岛式站台的优点较多,因此现有的地下车站绝大多 数采用这种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岛式站台面积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当一个方向 的乘客很多时,岛式站台不像侧式站台会出现一个方向 的站台很拥挤,另一个方向的站台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 况,它可以将乘客分散到整个站台宽度上。
(2)岛式站台所有的行车控制都集中在同一站台上, 故运营管理比较方便。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 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应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 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地铁路线的密度和 车站的数目均比不上地面公交线路网,必须依托地面公交路线网络, 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为地铁车站往返运输乘客,使地铁成 为快速大运量的骨干交通动脉,一般将地铁车站设在道路交叉口, 公交路线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置车站,方便公交和地铁之间的换乘。
(3)对于乘错方向的乘客,在岛式站台折返较为方 便。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3.按站台布置形式分类
3)岛侧式车站
在线路之间和两侧均设置站台的车站称为岛侧式车站, 如图所示。岛侧式站台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 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岛侧式站台可以布置为一岛一 侧式或一岛两侧式。从工程上分析,这种车站造价比岛式 站台车站高50%~100%,占地面积也明显增加,乘客的竖 向输送设备布置也较为复杂,因此,岛侧式车站用得比较 少。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1.按空间位置分类
车站置于高架桥梁的桥面上,如图 所示。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2.按运营特点分类
中间站:是轨道交通线路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站型,仅供乘客 上下车用,功能单一。
换乘站:是位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它 除具有中间站的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客流可以从一条线路 上通过换乘设施转换到另一条线路上。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布局和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布局和设计

◆环控
5-1 地下车站横断面
5-2 地下车站总平面
5-3 地下车站出入口布置
地下车站出入口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和疏散客流,车站车 入口位置最好选择在沿线主要街道的交叉口或广场附近, 尽量扩大服务半径,方便乘客。
设置数量要根据进出站客流的数量以及方向确定,一般 不少于4个,最少不少于两个。
出入口的标志一定要醒目,可以是乘
两线交汇下换乘站的换乘布局: (1)”十”(也称为“一”形); (2)“L”; (3)“T”型 以及其他形式(如Y形、n形等)
2-1 “十”字型换乘布局示意图
北京西直门站“十”字换乘
东京的日本桥站“十”字换乘
2-2 “T”字型换乘布局示意图
东京九段下车站“T”字型换乘
2-3 “L”型换乘布局示意图
由于设置在地面上,不考虑环控系统。
高架车站实例
马来西亚Kuala高架车站
美国Scarborough高架车站
全玻璃高架车站
Dockland高架车站
上海地铁三号线槽溪路站
磁浮列车龙阳路站
5、地下车站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下车站建于地下,除前述的车站主体外,尚需考虑:
◆进出车站的出入口 设备的通风井
②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的两侧, 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侧式站台 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
③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 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具有这 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为岛、侧混合式站台车站 (简称岛、侧混合式车站)。
车站按站台形式分类示意图
侧式站台
岛式站台
3-2 自动检票机
4、高架车站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架车站位于地面上,建筑要和城市的风格、周 围的环境相协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构造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构造设计应从各自旳建设条件出发,根据都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旳规定,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旳解决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合用、经济旳原则选择构造型式和施工措施。

2.车站构造应根据选择旳构造型式、施工措施、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规定,并根据拟定旳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原则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规定。

3.车站构造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保等规定,保证车站旳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旳规定,同步,考虑都市规划引起周边环境旳变化对构造旳作用。

4.车站构造旳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旳规定。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构造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旳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构造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旳实测值加以拟定。

5.车站构造应具有足够旳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构造纵向抗裂及抗差别沉降旳规定。

换乘车站构造设计应充足考虑上述规定,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构造旳影响。

6.构造设计应以现行国家旳有关勘察规范拟定旳内容和范畴,考虑不同施工措施对地质勘探旳特殊规定,通过施工中对地层旳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构造旳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拟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旳车站构造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状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旳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原则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本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旳抗震设防烈度,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本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旳六级人防原则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旳人防设防区段具有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案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案例
(2)既有站:4号线区间埋深15 m,9号线区间埋深16 m。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案例 3.车站设计方案
本车站设计特点包括以下两点: (1)既有4号线、9号线车站没有预留换乘条件,需要对既有车站进 行改造,换乘通道两点介入站厅,避开自动扶梯和进出站客流,避免拥堵。 (2)本车站三线换乘,换乘客流量大,换乘通道加宽至12 m,通道 平顺,以提高乘客换乘舒适度。 本车站与4号线、9号线国家图书馆站采用单通道换乘,换乘方式如图 17所示。该换乘站设有两个出入口、两个紧急疏散口、两组八个风亭,A 出入口在主体上方,国家图书馆单层配楼西南侧。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案例 3.车站设计方案
图17换乘方式
谢谢观看!
线 路 与 站 场 设 计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图16北京地铁国家图书馆站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案例 2.车站设计的制约因素
国家图书馆站设计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两点: (1)车站所在处地下管线比较复杂:主要控制性管线沿中
关村南大街南北向敷设,其中1根热力方沟,在车站北侧覆土2.5 m,断面尺寸为4 400 mm×1 800 mm;1根雨水方沟,断面尺 寸为2 000 mm×2 000 mm,埋深5.0 m,在车站上方2根雨水管 汇集为一条4 000 mm×1 400 mm的方沟,汇入南长河;1根电 力方沟,管径2 000 mm×2 000 m,埋深5.0 m,在车站上方分 为两股,分别向东南敷设,埋深7.0 m。
任务
城 市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
轨 道
计案例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设计案例 1.车站地址概况
北京地铁16号线(见图15)是北京地铁的一条南北向骨干线,途 经丰台、西城、海淀三个行政区。线路南起丰台区宛平城站,经过北京 丽泽金融商务区、三里河、国家图书馆、苏州街、永丰科技园区等,北 至海淀区北安河。线路全长49.8 km,全部为地下线,设29座车站和2 座车辆基地(榆树庄停车场和北安河车辆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与设计》读书笔记城市地铁站点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风道和风亭以及其它附属建(构)筑物共同组成。

其具体规划与设计内容如下所示: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特点轨道交通车站是线网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客流集散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用地高效开发的区域。

总体来讲,城市地铁站点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交通复杂且客流频繁城市地铁站点周边片区往往是乘客流量大,交通需求大的区域。

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在满足旅客乘车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有效协调好与其他轨道线路或其他交通方式的安全高效换乘。

居民到达地铁站点的方式可以是自行车、公路交通或者对外交通方式。

地铁站点要承担多种交通方式乘客在地铁的换乘。

与其他公路交通方式不同,无论怎样换乘,地铁乘客最终都以步行方式到达站点。

而从换乘的角度讲,部分乘客会因换乘不便而从始发点步行到达车站,这将会增加站点地区的步行距离。

2、开发强度大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增加了交通的可达性,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距离。

这使各种生活、商务、娱乐等设施向地铁站点周边集聚,进而拉动站点周边土地的开发强度,刺激地铁周边片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站点周边片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进一步带动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增值,土地商业化、社会化开发强度日趋增强。

因此,地铁站点周边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

3、地下公共空间广阔地铁有高架、地面以及地下三种形式,但在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心车站以地下形式应用的最多。

站点设施从地下到地面能极大推动地下空间的开发,尤其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副中心地区和城市中心商业区,站点具有广阔的地下空间。

4、建设时序性强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个体逐步由规划到设计的过程,即是一个“面”—“线”—“点”逐步细化的过程。

“面”包含了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整体性研究,也包括对全市范围的影响分析,内容有区域交通分布和方式划分预测,地铁线路构架整合等:“点”即个别特殊问题的研究和地铁局部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包括具体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工程难点,客流发生、吸引和客流的换乘点等主要发生点的研究设计;“线”即是城市主要交通走廊,特指城市客流主要路线的整体规划研究,是串联“点”与“面”的途径,包括交通线路规划、沿线土地利用和客流发展、交通走廊敷设工程条件等。

地铁线路规划与站点选址即是一个由“线”到“点”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

线路规划是“线”的规划,即站点数量及分布的规划,具体的站点选址则是结合实际情况“点”的规划设计。

示意图如图所示: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1、按站点功能可分为枢纽站、换乘站和一般车站:①枢纽站城市地铁的枢纽站一般设于客流高度集聚的地方,例如活动中心或对外交通枢纽处等。

同时,若成为地铁的枢纽站,还需满足该站至少有两条地铁线路或者有其他交通方式的线路在该地铁站附近,供乘客在地铁线路之间换乘。

枢纽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对外的重要门户,承担较大的客流量,并要满足乘客在枢纽站的安全换乘。

因该类站点承担的客流量较大,因此站点周边用地多侧重于商贸、货运和旅客的配套服务等,具有交通系统完整性。

例如上海地铁的人民广场枢纽站、东方路枢纽站、上海南站枢纽站等。

②换乘站城市地铁换乘站多数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交通线路交汇点的车站,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乘客在两条轨道交通线路间的相互换乘,如复兴门站。

2、按运营组织功能可分为始发站!终点站、折返站、中间站和换乘站:①始发站和终到站城市地铁始发站和终到站设置在线路两端,为线路两端乘客提供运输服务。

同时,作为线路的终端站点,始发站和终到站还承担列车折返、停留和临时检修的功能。

在地铁始发站和终到站设计时,站点除布置折返线外,为利于列车暂时存放还可设置存车线,以便于列车运输组织;若始发站或者终到站与停车场或车辆段相邻,那么在车站之间需设置出入段或停车场的联络线。

为保证地铁建设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服务质量,地铁的始发站与终到站也最好选择设置在人流量较大,或旧城改造的区域。

如有可能,可尽量加站点对周边片区土地开发的利用。

②折返站地铁折返站通常位于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变化较大区域的分界点处。

该类站点除为乘客提供上下乘降服务之外,主要还承担列车行车组织中列车在该站的折返。

当地铁线路客流量分布不均衡时,例如在某个区段客流量特别大,或从某个区段开始客流量逐渐减小,那么,在确定线路行车密度时,区段内也需要设立折返站以提高线路运营效率。

③中间站地铁线网中的多数站点属于中间站。

一般情况下,该类车站仅仅提供乘客乘车的服务功能。

该类站点的线路设计按照一般车站的设计要求完成,但在特殊区域,例如与车辆段或停车场相连的中间站,该类中间站需铺设联络线。

结合实地情况,一些特殊的中间站也需设置折返设备供列车折返和运行调整,有利于整条线路的列车运输组织和列车秩序的维护。

3、按站点相对路口位置的分类为保证站点设置的效益性,多数站点规划在路口或路口附近。

按照站点与路口的相对位置,可将站点按纵向位置分为跨路口、偏路口一侧、两路口之间三种。

按照站点相对道路红线的位置可分为道路红线内、道路红线外两种。

如下图所示:其中,跨路口方式的站点在以道路划分的各个象限区域范围内都设有地铁出入口,乘客不需要横穿路面的道路都能通过出入口进入车站。

简而一言之,跨路口站点方式便于各象限区域内乘客进出车站,减少路口各个方向的人车交叉,提高乘客的安全保障。

同时,该站点方式能与地面公交路线充分衔接,有利于乘客便捷换乘。

偏路口车站一般偏离路口中心。

该类站位最大优点是建设施工时受地下管线影响较小,能够降低车站的埋深,同时也能减少施工期间对路面交通运行的干扰。

但这种方式会导致乘客主要集中在车站一端,会降低地铁车站全方面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会增加运营管理难度。

而车站主体偏离道路一侧较远端的车站出入口的通道建设将会加长,增加建设成本和乘客行走距离。

若规划站点的站位附近路口都是主要交通路口,并且客流量大、相距较近时,为兼顾两路口的客流需求,一般将站点选址于路口之间。

当基岩埋深较浅,道路红线外侧有空地或危房改建时,可将站点贴近道路红线外侧设置。

这种方式不但能将地铁建设与危房改建相结合,而其能较少破坏道路建设以便于保证交通的通畅。

同时,该方式的站点建设能减少地下管线的动迁,充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

三、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方式确定换乘形式的主要原则是: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②调整相交路线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③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引乘客;⑤结合地形布置车站形式。

1、同站换乘1. 1 站台同平面换乘该换乘方式的车站可以为双岛式站台,也可以为岛侧式站台,如下图所示:双线双岛式站台能满足同站台两条线两个方向的换乘。

双线岛侧式站台仅提供两线一个方向的换乘。

这两种布置形式的其他换乘方向还需要通过站厅层来换乘。

其中双线双岛式的A 线也可以为前折返的终点站,二侧车门均可上下客,同时换乘B线的两个方向,见图3。

新加坡的JurongEast 高站就是这种形式。

站台同平面换乘方式用于某一方向换乘客流量大、且应有较大的用地来布置的车站。

1. 2 上下平行站台换乘这种换乘方式的车站为上下两层均为岛式站台,同侧为上下层为同一条线的上下行线,如图4。

该形式的车站布置较为普遍,日本、泰国、香港均有这种形式的车站。

同一平面的两条路线一个方向,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换乘,另一个方向则通过一次或上下楼梯便可以达到换乘目的。

1. 3 十字(或T 字)型相交站台的换乘十字(T 字)型相交站台的换乘方式按站台布置形式可以有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侧式站台与侧式站台以及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等3 种情况。

分别见图7、图8 和图9。

这3 种布置形式各有特点,但它们各个方向的换乘均可通过一次上楼梯或一次下楼梯即可完成。

其中以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换乘方式较为理想,它满足较大的换乘量。

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换乘,由于是一点相交,因此如布置不当会造成换乘客流拥挤堵塞现象。

如北京的复兴门车站。

如布置得当,也能满足一定数量的换乘量。

2、通道换乘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两个车站靠得很近,但又无法建造同一车站,因此换乘一定要设专用通道。

通道可以连接两个车站的付费区,也可以连接两个车站的非付费区。

它虽然没有同站换乘方便、直接,但设有专用通道能给乘客提供明显的换乘方向。

上海地铁1、2 号线在人民广场站,北京地铁1号线与环线在复兴门站都是采用通道换乘方式。

3、共同换乘广场共同换乘广场是可以与商业开发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结合。

它除了用于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还可以同其他公共交通形式进行换乘。

换乘广场可设在地下、敞开式半地下、地面或高架。

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换乘量较大的大型枢纽站。

四、站点选址及其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要协调好城市各区域间“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二者间动态影响关系和科学的平衡关系,从而明确大城市客运骨干系统的发展方向,同时协调与城市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结合工程经验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求,按照“协调发展,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根本原则,可归纳总结出站点选址的几条原则如下:1、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往往能吸引大量人流的聚集,也能增强区域间的可达性,进而带动沿线片区经济的发展与规划格局的变更。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般都会聚集大量的人流、商流,使地铁沿线片区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促成城市空间新格局。

为了协调城市的远期发展规划,地铁站点的选址应与近远期的城市土地开发和道路网建设相结合,在满足现有条件的同时为后续城市发展留有余地,满足城市未来交通出行、环境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的长远发展要求。

2、满足乘客出行需求①满足乘客乘车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主要是城市客流,它具有明显的潮汐式特点。

客流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迅速集聚,这就要求城市地铁能在很短时间内实现疏散客流。

因此,要真正达到迅速疏散客流的目的,城市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在客流量和时间上都要充分协调好。

可将地铁站位选择在公交车站密集区,或者是通过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分离,满足城市局面便捷乘车要求,提高居民出行质量。

而站点的设置,应选择在人流集散强度大的区域,并能满足乘客便捷进出站的要求。

对于偏远处乘客可以与地面公交配合,安排一些接运公交线路将乘客从低密度地区运到地铁线路站点,尽可能方便乘客出行。

②方便乘客换乘城市地铁站位应保证各交通方式客运设备的运输能力相互适应和匹配,充分考虑地铁站位的乘客流量、换乘时间和与站位其他交通方式顺畅衔接和配套的策略,使乘客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换乘过程的每一环节上,实现便捷换乘,不要在任意环节滞留、集聚,使旅客在完成各交通方式间的搭乘转换时形成一个完整而连续的过程。

同时,城市地铁线路站点的设置要充分与现有铁路、公交、航空以及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等交通方式的密切配合,集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一体,形成地铁枢纽,如东京站、巴黎北站等,减少乘客换乘步行距离,节省出行时间,保证乘客换乘的便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