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方案应重新规划

合集下载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于守兵【摘要】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and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wo-bank regulation of the wandering lower Yellow River, through summary of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project and soc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garding two-bank regulation are analyzed. Although the flood control situ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is improved,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wandering lower river and the deteriorated river regime of some lower channels. Two-bank regulation can generate a narrow deep channel through spur dikes or other regulation projects, cause most of the sediment to be transported by floods due to the larg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narrow deep channel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and eliminate adverse river regimes, such as transverse rivers and inclined river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s regarding two-bank regulation are as follows:large floods are still likely to occur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the regulation project leads to rises in the water lever, the increasing sediment-carrying capacity causes the discharged sediment to influence the narrow channel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 projects leads to land ownership problems, diversion of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为全面认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双岸整治的实施背景和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双岸整治面临的工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
第1篇
治理黄河的方案
一、背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泥沙淤积、水资源污染、生态退化等。为保护和治理黄河,确保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以下治理方案。
二、目标
1.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2.减少泥沙淤积,保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流域内城乡供水安全。
4.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
(一)水资源保护
1.加强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2.强化流域内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3.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六、监测与评估
1.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控。
2.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
3.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
七、结语
本方案立足长远,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细化实施计划,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为黄河的治理与保护贡献力量。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污水处理: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定标准。
(二)生态系统修复
1.生态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支撑。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长期面临水土流失、洪水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下游的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和天津等省市,在该地区存在一些主要问题:1.1 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贫瘠和农田减产,还引发了河道淤积和堤坝破坏的风险。

1.2 水资源短缺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

1.3 洪水灾害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

洪水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的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黄河下游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2.1 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其中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工程等。

通过植被覆盖和人工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2.2 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地区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调配和建设水库等。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提高用水效率。

2.3 洪水调控措施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洪水调控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河道治理、改善堤防条件和建设洪水调节区等。

通过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和建设洪水调节设施,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

2.4 生态修复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一、上游问题:荒漠化、凌汛。

解决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爆破、飞机轰炸排凌汛。

二、中游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三、下游问题:泥沙淤积、地上河、凌汛、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

解决措施:建立水库调水调沙,加固堤坝,冬春工程排凌汛,加大水量供给,合理分配水量。

以下是更具体的解决措施:四、上游荒漠化问题:建立生态保护区,包括草原、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采取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推广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人类活动较少的土地逐步恢复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针对凌汛问题,可以采用爆破、飞机轰炸等方式,将冰凌破开,降低水位,避免洪水造成的灾害。

五、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土地整理、梯田建设等工程,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减少土壤流失。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六、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河问题:建立水库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将洪水期的多余水量储存起来,避免洪峰流量过大,减少泥沙的淤积。

加固堤坝,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期对堤坝的冲击和损坏。

冬春工程排凌汛,在冬春季节加强河道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冰凌堆积的问题,避免河道堵塞和洪水灾害。

七、下游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问题:加大水量供给,在枯水期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通过调水工程将丰水期的水资源调配到枯水期使用,保证下游地区的水量需求。

合理分配水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合理分配水量,确保各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解决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八、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在黄河沿岸地区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和居民用水的利用效率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现状与面临的新问题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现状与面临的新问题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现状与面临的新问题张旭东;朱莉莉;张治昊【摘要】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长期下泄清水,黄河下游河势发生较大变化,个别河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适应性明显不足.为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保障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必须修建新布点工程,对一些关键性控制工程进行适当改造,有效控制河势,防止发生"横、斜河"和"滚河".【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年(卷),期】2017(037)011【总页数】4页(P77-79,107)【关键词】黄河下游;水沙条件;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作者】张旭东;朱莉莉;张治昊【作者单位】山东乾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9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 7100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黄河流域降雨偏少,又流经多泥沙的黄土高原地区,使得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具有水少沙多、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等特点。

1986年后,由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调节作用及降雨量的减少、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变化剧烈,主要特征是年径流量减少,连续多年表现为枯水少沙;由于水库的运用,水沙年内分配发生变化,汛期水量大幅度减少、非汛期水量有所增加;中常洪水洪峰流量减小;每年的泥沙几乎都集中于汛期进入下游;汛期9月下旬至10月的水沙过程与非汛期的水沙过程基本类似[1]。

1986—1989年,进入下游的年均水量278亿m3,为多年均值的60%;年均沙量7.64亿t,为多年均值的49%,其中,汛期沙量7.23亿t。

1990—1999年,进入下游的水沙量又进一步减少,汛期水量减少的幅度明显大于沙量减少的幅度,致使汛期平均含沙量明显增大。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

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一、黄河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黄河流域面积:750000km^2黄河本身长度:5464km河床长度:6450km流经省市: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黄河是我国母亲河—长江的第二大河流,也是养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

在我国古代,黄河又被称为“养育华夏民族之母”、“华夏文明之母”的美誉。

黄河流域上游主要是冰川融雪型,冷湿地区。

而黄河流域下游是亚热带湿润地区。

然而,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乡的扩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一些工业厂矿在排放废水的过程中也排放了很多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物质。

这些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物质对黄河的污染起到了很大的分毁作用。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和草场消失速度紧缩。

据调查、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贫困县的人口密度最大,且地势多为山区、丘陵,土地易遭灾害、资源、食物严重不足。

二、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黄河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1、加强防汛和治理河道工程黄河地势险峻,河水泛滥,洪水频发,黄河治理一直是中国古代及现代政府极其重要的工程。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以减轻黄河流域的洪灾风险。

在治理河道方面,应加大河床的清淤工作,清除河床淤泥和固定河道上的滩地及地降渡之母沉积,防止黄河淤积。

2、加强水污染治理工程对于工业排水污染问题,应实行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以及加大对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

同时,要加强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

3、加强水土保持工程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和草场消失速度紧缩。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恢复和保护山地生态系统,改善土壤质量。

4、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在黄河流域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关键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恢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缓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作者:陈兆鲁李广远李现峰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18期摘要: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势的控制作用受到影响,部分河段主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局部河段畸形河势时有发生,给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

所以,在黄河下游已修建大量弯道控导工程条件下,寻求全新的治理方案意义不大。

为使河道治理工程布局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即能够“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河道的整治。

基于此,文章就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道整治1.当前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现状1.1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人民治黄以来,为确保防洪安全,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中游修建了一些骨干性水利枢纽,并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对黄河大堤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对游荡性河道开展了重点整治,保证了滩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尤其是小浪底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高,滩区漫滩几率也大大降低,进一步改善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几年小浪底水库拦沙和持续调水调沙,暂时抑制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态势,中水河槽行洪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河道形态初步得到改善。

但是,设计小浪底水库拦水期20年,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河道淤积抬高和中水河槽淤积萎缩的局面将又趋严重,再加上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产生的百年一遇洪水花园口站流量将达12900m3/s,而目前该区域还缺乏水库控制性工程,黄河下游的平滩流量只有4000m3/s,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1.2主河槽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发展迅速1980年以来,受自然原因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当干预影响,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小水水流能量不足,淤积严重,小水坐弯进一步加剧了河道整治工程脱河现象,河道主流更加散、乱,主河槽淤积萎缩,主槽和嫩滩高程明显抬升,河床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普遍抬高2~4m,1996年8月,花园口站洪峰流量7600m3/s时的水位比1958年的22300m3/s大洪水还高0.91m。

黄河生态治理整改工程方案

黄河生态治理整改工程方案

黄河生态治理整改工程方案一、背景和现状1、黄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黄河就有“中国母亲河”的美称。

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水质逐渐恶化,水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对中华文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提出了黄河生态治理整改工程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和环境质量。

二、整改工程方案1、整理和恢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通过强化江河湖库治理,修复湿地和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湿地水质,修复植被,并采取控制和恢复湿地的措施,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

同时,通过植被恢复,进行河岸绿化,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建立长效生态修复机制,提升黄河水质。

2、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水资源计量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推动水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水资源断面监测系统,提升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升水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能力,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管理水平和效益。

通过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4、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水资源要素的绝色取景地,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打造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形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体示范效益。

黄河上中下游的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的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的措施
黄河上游措施:
1.生态恢复:开展生态护岸、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恢复黄河流域生态功能。

2.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水库、引水渠道等水利工程,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的灌溉、发电等用水需求。

3.防灾减灾:建设黄河上游防洪工程,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

黄河中游措施:
1. 河道整治:加强黄河中游的河道整治,深化清淤治浚,对河道进行疏浚、加固等工作,提高黄河中游的治理能力。

2. 改善水质:加强污染治理,控制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减轻黄河的水环境压力,提高水质。

3. 水资源调度:建设滚动调度机制,合理调配水资源,将黄河中游的水资源分配给不同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水需求。

黄河下游措施:
1. 河道加固:通过加固河道、加强堤坝工程,提高黄河下游的抗洪防洪能力。

2. 取用制度:建立黄河下游合理取用制度,严格控制取水用量,防止过度开发水资源,减少对黄河下游水流量的影响。

3.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多功能大坝、水利枢纽等大型工程,加强黄河下游的水
资源利用能力,提高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黄河下游大堤历史悠久,随着河道变迁,经历代不断修建而成。

目前,下游临黄大堤总长1371.2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黄河不决口,按照各个时期河道淤积情况,本次规划前,已对黄河下游大堤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

之后,随着河床的淤积抬高,"九五"期间有计划地对堤防进行了加高帮宽。

除堤防加高帮宽外,还采用放淤固堤、前后戗、锥探压力灌浆等措施对堤防进行了加固。

一、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继续建设的紧迫性通过三次堤防加高和"九五"期间建设,在2015年前,下游堤防高度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堤防加固的进度较慢,致使黄河下游堤防质量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堤身质量差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受当时技术、设备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用料不当、压实度不够,填筑质量不一等问题。

地质勘探断面显示,不连续的薄层结构非常明显。

(二)堤身裂缝多,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多由于大部分堤防长期不临水,使堤防仅有的少量不均匀粘土形成大量纵横裂缝。

长期以来獾狐、鼠类等动物在堤防上打洞,造成堤防上洞穴众多,每年堤防检查都发现几十处獾洞,鼠洞更是到处可见,在堤身内还有人为挖的战壕、防空洞、藏物洞、墓坑、树坑等空洞。

洞穴及空洞较为隐蔽,威胁较大。

(三)堤基老口门多,近堤坑塘多,基础薄弱黄河下游为冲积平原,加之历史决口改道,黄河下游堤基复杂,多种堤基并存。

下游堤基多为沙性土,透水性强,易形成管涌等渗透变形,严重破坏了堤基的整体稳定性。

(四)部分堤段堤顶宽度不足,临河堤坡较陡黄河下游堤防有50%以上的堤段堤顶宽度为7~10米,严重不满足现代抢险交通需求。

部分堤段临河侧边坡不满足抗滑稳定需求。

(五)继续建设的急迫性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黄河大洪水期间,在堤防的背河侧常出现管涌、渗水、滑坡、陷坑、漏洞等险情,险象环生。

"96·8"洪水期间,堤防出现裂缝5280米,渗水40383米,较大管涌群8处,其中河南封丘荆隆宫堤段在距背河堤脚约300米处发现管涌。

黄河下游河道双岸整治方案浅析

黄河下游河道双岸整治方案浅析

黄 河 下 游 高 村 以 下 河 道 通 过 整 治 . 势 已基 本 得 到 控 制 。高 村 以 少 , 槽 对 洪 水 河 势 的 控 导 作 用 增 强 , 动 床 模 型试 验 中 . 于 百 年 一 河 河 在 对 上的游荡性河道 , 由于 河 槽 极 为 宽 浅 , 治 起 来 比较 困 难 , 今 后 黄 河 遇 的 洪 水 , 能 有 效 地 控 导 河 势 , 保 特 大 洪 水 时 的防 洪 安 全 。 整 是 仍 确 下 游 河 道 整 治 的 重 点 。 小 浪 底 水 库 投 入 运 用 后 , 河 的 洪 水 和 泥 沙 得 25 黄 河 下 游 花 园 口东 大 坝 至 马 渡 河 段 河 势 观 测 黄 . 到 了进 一 步控 制 , 一 步 整 治游 荡 性河 道 的 工 作 提 上 日程 。 双 岸 整 治 进 黄 河 下 游 花 园 口东 大 坝 至 马 渡 河 段 基 本 上 按 规 划 流 路 行 河 , 势 河 的 方案 是 深 入 分 析缩 窄 河道 后 对 泄 洪 的 影 响 . 参 考 国 外 同 类 河 道 的 流 路 相 对 稳 定 , 其是 双 井 至 来 童 寨 河 段 最 为稳 定 , 1 并 尤 近 5年 来 河 势 无 整 治经 验 , 对 黄 河 日前 的 问题 提 出 的 。 现 就 此 方 案 进 行 分 析 。 针
水 漫 滩 时 滩 地 逐 渐 淤 高 , 水 冲 刷 河 槽 , 使 得 双 井 至 来 童 寨 以下 1 洪 才 O
多公 里 河 道 得 以形 成 6 0 宽 的稳 定 河槽 , 作 为 双 岸 整 治 工 程 控 制 0m 可 11 . .小 浪 底 水 库 投 入 运 用 后 的水 沙 变化 黄 河 下 游 花 园 口 站 百 年 一 遇 洪 水 为 1 7 0 3 。发 生 1 5 5 0 m/ s 9 8年 型 河势 流 路 的成 功 实例 . 230 , 2 o m3 s的洪 水 ,经 小 浪 底 等 水 库 调 节 后 花 园 口站 洪 峰 流 量 也 会 小 26 双岸 整 治方 案 研 究 结 论 对 于整 治 河 宽 取 6 0至 8 0 0 0 m,游 荡 性 河 道 整 治 必 须 两 岸 兴 建 工 于 l0 0 /; 浪 底 水 库 投 入 运 用 不 仅 削 减 了 洪 峰 , 时也 使 进 入 下 O 0 m3 小 s 同 流 微 在 游 的水 沙 条 件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在 运 用 初 期 水 库 要 淤 满 高 程 2 0 以 下 程 , 路 才 能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 弯 整 治期 望 缩 小 游 荡 范 围 。 宽 河 固堤 2m 双 形 3 O亿 m 堆 沙库 容 , 能 利 用 洪 水 进 行 有 效 排 沙 , 此 在 水 库 运 用 初 思 想 指 导 下 追 求 的 是 平 面 弯 曲 ; 岸 整 治 是 追 求 稳 定 主 槽 、 成 窄 深 才 为 增 河 对 期 4 5年 内 下 泄 清 水 , 造 成 高 村 以 上 河 段 大 量 冲 刷 , 道 的 泄 洪 能 河 槽 , 大 游 荡 性 河 道 洪 水 期 的输 沙 能 力 , 槽 尽 量 少 淤 。 于双 岸 整 — 将 河 力 电随 之 增 大 。 以后 的相 机 排 沙 运 用 期 , 、 水 年 水 库仍 将 蓄 水 拦 治 方 案 而 言 , 治 河 宽 的减 小 , 以增 大 单 宽 流 量 。 加 河 槽 的输 沙 能 在 平 枯 整 可 增 力; 微弯整治方案 , 划的流路更加弯曲 , 利于输沙排洪 。 而 规 不 沙运用 , 有在洪水时才有排沙机会 。 只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是指对黄河在山东、河南、江苏等下游地区进行的综合治理。

由于黄河下游地区受到洪水的威胁,同时也面临水资源供应紧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因此进行黄河下游治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下面是一些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1. 建设水利工程:黄河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建大坝、堤防、水库、灌溉渠道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调节水量和供水,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排涝和防渗工程:黄河下游地区的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过高,需要进行排涝处理。

同时,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还需要进行防渗工程,以避免海水侵入内陆地区。

3. 生态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部分地区存在着荒漠化和沙化问题,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措施,以提高土地的质量和抵御风沙。

4. 水资源管理:针对水资源供需紧张的情况,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开发新的水源等。

5. 组织应急响应:黄河下游地区存在着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在此情况下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应急响应机制,以及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措施。

总之,黄河下游治理需要进行多种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效果。

同时,黄河下游治理也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社
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计划。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概述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其中下游包括河南、山东和江苏省。

由于近些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黄河下游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治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专家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黄河下游的环境问题黄河下游地区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河水污染、水土流失、洪水灾害和生态退化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导致的。

河水污染由于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黄河下游的河水污染问题严重。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田灌溉用的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被倾倒到河水中,导致水质下降,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的土地长期以来遭受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过度的农耕和过度的森林砍伐,使得土壤失去了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导致了农田的退化,还可能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洪水灾害黄河下游是中国的洪水频发区域之一。

每年夏季的降雨季节,黄河上游的大量降雨水通过黄河迅速流入下游地区,容易引发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生态退化大量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导致了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

河流的河道水位下降、湖泊干涸、湿地的消失等都是生态退化的重要表现。

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导致动植物物种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政府和专家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水污染治理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废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监管力度,强化了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加强农田灌溉的管理,并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水土保持为了减缓水土流失,政府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加大对农田的整治力度,推广梯田种植和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必要性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必要性

图 1 黄 河 下 游 河 道 平 面示 意
堤而过造成的决 口,称为 “ 溃决” 。③水流冲刷堤 身 ,造成坍塌 ,当抢护 的速度 赶不上坍 塌的速度 时 ,塌 断 堤 身 而 造 成 的 决 口,称 为 “ 决 ” 冲 。另
外 ,还 有 因战争 等特 定 目的 ,人 为扒 开堤 防造 成 的 决 口 ,称 为 “ 决 ” 扒 ,如 1 3 9 8年 郑州 花 园 口决 口。
洲滩 发 育 ,为典 型 的游荡 性 河型 。支 流伊 洛河 、沁
河在 此 段汇 人 。
堤 防决 口多为 “ 溃决 ” 和 “ 冲决 ” 。历 史 上 统计 的 漫决 次 数 多 ,是 因 为 “ 决 ” 属 自然 因 素 造 成 , 漫
非 人 力抢 护不 力 ,上呈 “ 漫决 ”就 可 以减 轻责 任 。 1 2 整治 河道 防止堤 防冲决 .
渡 全 ,通 过 加 高 加 固堤 防 防止 “ 漫决 ” 和 “ 决 ” 溃 。黄 河下游 河 势变 化 的幅度 大 、 速度 快 ,不论 是洪水 期 还是 平水 期都 会发 生 大 的变 化 ,当河 势变 化至 危及 堤 防安全 时 ,若抢 护 不及 就
靠 溜部位 发生 大 幅度上提 下挫 ,东 阿李 营 、济 阳朝 阳庄等 9处老 险 工脱 河 。左 岸 朝 阳庄 险工 脱 河 后 ,
河道抬 升延长 ,至一 定 长度后 ,比降变缓 ,过 流能
力减小 ,尾 闾段摆 动 ,随着河 口段 的淤积 发展 ,摆
动点 上移 ,直至在 河 口三角洲 范 围 内改 道 ,河 长缩 短后 ,河床 下切 ,继而再 度 出现 淤积 …… ,即河 口 河段 处于淤 积 一 伸 一摆动 一改道 的循 环变化 过程 延
会 冲塌堤 防 ,甚至 河水 穿堤 而过 。 因此 ,需要 进行 河道 整治 ,控 制河 势 ,防止 堤 防 “ 决 ” 冲 。河 道整

黄河流域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黄河流域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黄河流域河道整治实施方案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水位下降和堤防破损等问题,严重威胁到沿岸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因此,黄河流域河道整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下面提出了一份黄河流域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1.解决黄河河道泥沙淤积问题,恢复正常的泥沙输运能力。

2.提高黄河河道的水位,保障沿岸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3.修复并加固黄河的堤防,防止洪水泛滥。

4.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二、整治措施1.清淤疏浚:(1)建立健全黄河疏浚工程体系,加大对主要支流和河口的清淤力度。

(2)推行“多河段、分批次、重点突破”的清淤工作方式,先集中力量清淤重要河段,逐步向其他河段推进。

(3)采用先进的清淤设备和技术,提高清淤效率和质量。

2.恢复正常水位:(1)加大对黄河中下游的水源补充,通过引水和水库调节来增加黄河水位。

(2)加强对黄河上游的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

(3)推动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确保黄河河道有足够的水量。

3.修复与加固堤防:(1)制定严格的堤防管理制度,加强对堤防的巡查和维护。

(2)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对堤防进行修复和加固。

(3)加强与河流治理相关部门的合作,实施堤防巩固与河床清淤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4.生态环境保护:(1)建立健全黄河生态保护区,划定禁牧区和禁耕区,保护河岸带的植被。

(2)加强对黄河支流湿地的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3)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三、实施步骤1.整治前期准备:(1)成立黄河河道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指导工作。

(2)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勘察和评估,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

(3)筹集资金和技术力量,为整治工作提供支持。

2.整治工程实施:(1)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实施清淤、水位调整和堤防修复工作。

黄河下游河道改善工程方案

黄河下游河道改善工程方案

黄河下游河道改善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黄河下游地区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洪涝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减少洪涝灾害,有必要进行河道改善工程,以提高河道的排洪、蓄水能力,确保当地的生活和经济安全。

二、问题分析1. 河道淤积严重:黄河下游地区河道淤积严重,使得河道有效断面变小,导致河水泄洪和排泄能力下降,增大了洪水威胁。

2. 河床变动频繁:由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地震频繁和河流泥沙淤积,导致河床地形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动,影响河道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 第四以南蓄水能力不足:黄河下游地区并没有足够的水库蓄水能力,导致洪水难以有效调控,增大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4. 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的河道淤积、水土流失等现象导致了当地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生态功能的发挥,危害当地的生态均衡。

三、改善工程方案1. 河道疏浚工程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进行全面的疏浚作业,将河道中的泥沙等淤积物进行有效清理,恢复河道的原有水文地质条件,提高河道水流通畅度和泄洪排涝能力。

此外,疏浚作业也应结合地质勘察结果,保障河道疏浚工程的长期稳定。

2. 河道整治工程实施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对河道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河道两岸的生态修复,以及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于已经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河道,采取河床加固、河床修整等措施,提高河道的受力能力和承载能力。

3. 加固河岸工程利用加固工程和护岸工程等手段,对河道两岸进行维护和加固。

采取生态护岸和岸线生态修复等手段,保护当地的岸线生态环境,防止河岸崩塌和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4. 新建水库工程在黄河下游地区新建足够的水库,提高当地的蓄水能力,以满足当地的灌溉、供水和排洪等需求,有效调控洪水,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在水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为4 0 m / 。 0 0 3 s 2谴 计 河 宽
3 0 ̄2 0 m= 0( 50 4治 导 线 参 数 选 择 . 治 导 线 参 数 选 择 参 照 l5 一 9 3 90 l9
黄 河 下 游 自盂 津 白鹤 至 高 村 游 荡 性 河 道 河 南 段 ,9 2 20 年 按 照 规 17  ̄0 1 划 , 计 划 开 展 的 河 道 整 治 . 于 微 弯 有 属
理应 注意积 极修 建新 市点 工程 , 完成再有 关键性 导 流作 用的 续建 工程 , 定适应 新 情 巩的设 计 治导 线 , 确
积 极 开 展 新 结 构 试 验 和 观 测 研 究
关 键 词 游 藩 性 河 道
整洁 方案
黄 河 下 游


河 道 整 治 原 则
5 0 mVs 0 0 00 =2 0 年 十 五 划 根 据 平 规 滩 流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将 设 计 流 量 调 整
减 至 13 m, 村 减 至 舯 6 经 综 台 分 00 高 m; 析 , 荡性河 段 的设计河 宽继 续选 用 : 游 东 坝 头 以 上 10 m , 东 埙 头 至 高 村 20
10 m。 O0
黄 河防洪 的第一道 屏 障。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一 是 整 治 工 程 不 配 套 、 完 善 。 至 工 程 布 点 还 没 有 不 甚 完 成 , 然 存 在 着 河 势 宽 栈 散 乱 , 程 仍 工 控 制 河 势 能 力 差 ,横 河 、斜 河 ” 然 “ “ 依
维普资讯
沩 理 匍 f { } 荣 f 涪 费 静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方案研 究
口 马荣曾 刘 云 生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的趋势与进展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的趋势与进展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的趋势与进展发布时间:2021-07-21T15:23:51.90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9期作者:王中峰[导读] 黄河治理属国计民生事项,历史上因洪水而造成的水灾异常严重,而黄河下游常有洪王中峰黄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市,471000)摘要:黄河治理属国计民生事项,历史上因洪水而造成的水灾异常严重,而黄河下游常有洪水泛滥、决口等发生,因此黄河下游治理一直是民族大事。

本位主要对该地区治理目标及及当前治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及河道治理研究发展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滩区治理研究引言:黄河下游常有大量淤泥堆积,因此“二级悬河”形成,随着历史发展,黄河数次改道,因此导致滩区过大。

随着社会发展,下游滩区群众居住用地与防洪安全、行洪空间、滩区发展矛盾日渐增加,但同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工程材料、模拟手段等在不断创新,因此为该地区的治理研究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

作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主要为改善防洪压力并降低受灾风险、减少行洪空间挤压。

一、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主要研究趋势黄河问题研究需长期进行,属社会公益研究性质,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模拟手段及工程材料都在进一步改进,推进了黄河治理工作发展步伐,且发展前景广阔。

该研究项目意义重大,是首次针对黄河下游及及滩区治理的重点科研项目,黄河治理及开发研究为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研发领域提供无限可能。

该研究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应以明确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洪水不利条件及河床后续演变形势,并有针对性提出河槽输沙及河道综合稳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具体技术措施,并科学合理制定滩区良性治理及下游河床不淤高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将河道及滩区治理进行工程操作示范,建立完善的河道及滩地治理机制,为后续几十年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充足技术支撑[1]。

此外,根据研究目标预测未来50年的黄河下游形态演化,并确定主槽到达平衡状态的水纹及地貌条件,对50年后的河口淤积对下游河道影响进行研究,评估后续黄河滩槽的稳定性及河槽维持状态。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规划意见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规划意见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规划意见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

黄河下游河道,在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

黄河下游区域经常发生冲淤,容易造成水毁,阻碍水利发展。

为了提高防洪能力、供水保障和生态环境,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

关键词:黄河河道;整治工程;问题;对策引言:黄河含沙量世界著名,含沙量大而输沙量相对较小。

因此,在河道规划和调控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重点增强河道规划工程的抗洪能力,对控制河道流动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黄河河道整治规划通常是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已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防洪安全,使黄河河道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得到发挥。

一、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一)防洪减灾功能需要加强。

黄河流域洪涝灾害已成为司空见惯的自然灾害,给百姓财产和生命带来致命危害。

发展河道整治工程能够挽回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

但在河道整治施工管理过程中发现,很多河流的抗洪能力相对较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河堤周围都是农田,土壤相对疏松,长期受雨水冲刷,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特别是在黄河流域一些危险河道,洪涝灾害的影响更为严重(二)河道堵塞现象比较严重。

在黄河河道整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河流阻塞现象,这也是影响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但目前,不少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仍亟待增强。

他们把生活废弃物随意遗弃在河道中,而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也将直接进入河道。

从长远来看,这条河会被堵塞,同时,也会有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在河流堵塞的情况下,该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加。

二、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一)控制线的设计护岸控制线是护岸横断面模型的控制点线,其设计包括平曲线和竖曲线的设计。

平曲线设计应根据河流平面图整体合理布置,并与河势流向相适应。

黄河下游现阶段河道整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黄河下游现阶段河道整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黄河下游现阶段河道整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吕文堂;茹玉英;张柏山;窦焕春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由于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进入了新的调整时期,针对现阶段的河道整治简述了加快整治建设步伐和已建工程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和迫切性,阐述了目前整治和调整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导流送流长度、弯道曲线形态、工程结构、堤河治理等问题,并对下一步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吕文堂;茹玉英;张柏山;窦焕春
【作者单位】河南省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河南省黄河河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河湾流路方程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J], 万强;江恩惠;张林忠;马涛
2.河道整治在黄河下游防洪中的作用 [J], 刘燕;江恩惠;顾霜妹
3.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道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J], 李焕琳;燕海波;王在强
4.浅谈现阶段环境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J], 周文华
5.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J], 孙占鹏;黄兆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方案应重新规划
温善章
(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
黄河下游防止河槽摆动、滚动,稳定主槽的河道整治,是防洪安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006年虽已提出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机理及河道整治方案研究》,并于几年前就开始了实施,但未对不同方案进行同等深度、同等精度的比较;所依据的河势演变机理是河流的次级机理,不是最基本的机理;所分析出来的河槽弯曲要素,与黄河实际存在的相差甚远;所安排的整治治导线和工程布局,自称是微弯河势的布局,实际多是急弯,甚至有“S”型河弯。

因此,河道整治实施方案应重新规划。

一、研究成果对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不够
下达的任务的标题是《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现在提出的成果的题目加了几个字,成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机理及河道整治方案研究》(以下称《整治方案》)。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下达的题目是一个规划性项目,其含义是要求对多种防止河槽滚动稳定主槽的整治方案中,通过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比较,从中选出最佳的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是按水流行曲(弯曲论)布置的整治方案,对已提出的各种方案,未进行同等深度、同等精度的分析比较。

二、河流行曲是水流的次级机理,不是水流的基本机理,水流 的最基本机理是水向低处流、走近路、趋(行)直 《整治方案》题目加的“河势演变机理”,所指是河道水流环流弯曲的机理,意图是按环流弯曲机理安排河道整治工程的布局。

既排除了不同方案的严密比较,也不用详细计算投资和费用,花多少算多少,反正是唯一的方案。

实际上,河道水流的环流弯曲机理,是水流的次级机理,并非水流的最基本(主导)机理。

河道水流最基本的机理,是水流居高(势能)向下,水向低处流,总体上是走直路、近路、走比降大、无阻碍畅通的路。

水流的次级机理环流紊动的特点是“欺软怕硬”。

河流弯曲是水流边界有软硬不均时才会出现,即环流作用于软弱的岸边时才能造成弯。

由于水流的基本机理是行直,要走近路,因此,当环流紊动造成的弯曲导致水流不畅时,就会自然裁弯取直。

由此可见,河道整治的目的,不应是《整治方案》提出的以人工造弯来稳定主槽;应当是以人工布设的控导工程——坚实边岸,抵抗水流环流的横向作用,来稳定主槽,并尽可能的使水流规顺,以保持比降大、水流畅通。

三、黄河堆积性河段的实际河势,是规顺微弯性河道,并非以 往所说的弯曲性河道
以往多把黄河下游分成游荡性河段,过渡河段和弯曲性河道三种类型。

实际情况是不论那种河段,包括中游禹门口至潼关段河道,均是微弯规顺河道。

明确这个问题,可以避免在河道整治规划中人工造弯,防止人造横河、斜河。

禹门口至潼关段河道,长130多km,是更强烈的堆积性游荡河段。

由于人工整治工程加部分山体的控制,基本上是顺直河道,只是宽、浅、散、乱,有汊流和河心洲存在。

下游河道铁谢至高村段,高村至陶城铺段,陶城铺至利津(或西河)段,通常分别称为游荡段、过渡段和弯曲段。

实际上,不论哪种河型段,大多数河段并不弯曲,而是规顺微弯,弯曲系数小于1.1,甚至小于1.05。

造成的这种格局,既有水流行直机理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控导工程及排沙要求通畅的因素,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少数河段是急弯,多是由于决口堵复和水流环流淘刷堤岸、滩地抢险时用很大角度的挑水坝而造成,并非因水流的基本机理而造成。

其中有的急弯,如东坝头大弯、周营弯、渠村弯、龙长治弯、李桥弯、芦庄弯、官庄苗庄段、洛口弯等,本身就应列为裁弯取直之列。

利津(或西河口)以下的河口段,除罗家屋至八连一小段(约10km)较小弯曲外,其余长约90km,均是弯曲系数小于1.05的很规顺的河道。

其中,十八公里险工以下,在1996年未改走清8汊流以前至入海口长约50km,全线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也是很规顺的;只是在1996年改走清8汊流后,在改道下口处出了
一个弯(能人工调顺)。

1976年以前走河的钓口河流路,也是规顺的,并不弯曲。

对这类河段是无需事前人工修控导工程的,近几年来在十八公里以下修的三处控导工程,并准备延长续建,实属多余,应立即停建。

可见,黄河下游各段的实际河势,并非以往所说的弯曲性河道,而是微弯顺直为主。

这主要是河水行直基本机理起主导作用和排沙要求河水畅通的结果。

明清黄河故道,除某些河段因特殊原因外,多数河段也是微弯规顺的。

四、《整治方案》自称是微弯整治,实际是急弯整治,很多副 作用和有关问题尚未分析论证
《整治方案》在铁谢至高村段(河长299km)的整治工程布局:共布设了48个弯道,大平均6.2km就有一个弯。

水流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往复挑流达48次。

有很多弯挑流角度在45°以上,甚至呈S型弯道。

总的弯曲系数平均达1.3-1.36。

其可能出现的负作用及有关问题,尚未分析论证者,现举几个:
(1)弯曲系数比现状的1.05-1.10大了20%-30%,等于把主槽的河长延长了60-80km,加上急弯阻力加大,对中常洪水时沿程的水位、比降有多大影响?
(2)主槽沿程水位、比降如有变化,对水流挟沙、淤积有无影响?影响多少?
(3)原有的贯台(西大坝)东坝头大急弯,估计壅高上游段水位1.0m左右,是该裁弯取直?还是保持现状?或是按《整治方案》提出的把弯度进一步加大?
(4)过急的弯,遇大洪水时能否适应水流趋直的特点?对此本应早做模型试验,至今则尚未做。

(5)遇到大洪水时,急弯挑流坝本身的安全有无保证?
(6)S型河弯段,如新店集周营S弯,其送流下延工程,有如横在河中的两道坝,当遇到大洪水时,如冲不毁,就会出现大洪水横河顶冲,有何对策?
(7)这样的整治工程布局,比现状当水流弯曲冲刷滩岸出现险情时,再抢险有哪些好处?
据以上所述,《整治方案》作为实施方案在许多方面还值得探讨、商榷。

尽管部分工程早已实施,但至今在总体上所做工程尚不多,有的还已作废。

因此应尽早停止实施,重新做规划,等新规划完成后,再按新的整治布局实施。

发送:部领导、总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省(市、区)水利(水电)厅(局),有关规划、设计、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

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编印 共印300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