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专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
氮及其化合物
1.将24 mL NO、N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量筒内,然后再向其中通入12 mL O2,充分反应后,量筒中剩余气体3 mL,求在相同状况下,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
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 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
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
图乙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n(X)/mol
n(X 2+)/mol
O
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 3 ②吸收NH 3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利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5.(2011天津)7.(14分)图中X 、Y 、Z 为单质,其他为化学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
产物已略去)。其中,A 俗称磁性氧化铁:E 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Y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M 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R 的化学式是 。 (2)一定条件下,Z 与H 2反应生成ZH 4,ZH 4的电子式为 。
(3)已知A 与1molAl 反应转化为X 时(所有物质均为固体)。放出a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写出A 和D 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 的离子方程式: 。 (5)问含4mol D 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X 粉末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n (X 2+)随n (X )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n (X 2+)的最大值。
6.(2011重庆,27)(15分)固态化合物A 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放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题27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 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II —Ⅴ——Ⅵ,此时Ⅱ 中现象
为 ,原因是 。 (4)经上述反应,2.5g 化合物A 理论上可得0.56L (标准状况)M ;则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NO又被氧化成NO2,对实验观察无色NO有干扰,过多的
NO、NO2又会污染环境。改进实验的设计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7.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
塞,加热c,其目的是。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
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
念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
方案反应物
甲Cu、浓HNO3
乙Cu、稀HNO3
丙Cu、O2、稀HNO3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8.某课外小组对污染大气的部分非金属氧化物进行探究。查资料得知,利用催化剂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大部分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
化碳和氮气。该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处
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
去)。
①实验前关闭旋塞K,先通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
气,其目的是。
②装置Ⅲ的主要作用是。
③加热停止后,打开旋塞K,放入适量氧气时,
装置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该套装置中有不完善之处,还应在装置Ⅳ后补充。
⑤工业上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相关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将体积之比为2∶3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气体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NaNO3)
n(NaNO2)= 。
专题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