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井曲线形态在复杂油气藏的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测井曲线在录井工作中的应用

常用测井曲线在录井工作中的应用

5、沙一段(南北略有差异) 东营凹陷:上中下三分
岩性:上部深灰色泥岩夹一组灰白色 细砂岩,岩屑呈“豆状“,俗称”豆 状砂岩,为对比标志层。 中部灰色泥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其 下夹有具针孔结构的针孔状灰岩及白 云岩。 下部深灰色泥岩、劣质油页岩夹黄灰 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及生物灰岩。底部 三层白云岩,质纯且分布稳定,为本 段底界标志层。局部构造区带生物灰 岩、白云岩和砂岩为油气层,在大油 气田内都有油气层。坳陷北部以暗色 泥岩为主,为生油层。沙一段下部特 殊岩性段顶面为T2地震反射层,与下 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电性:SP异常明 显,不含油气砂体电阻率值低
3、馆陶组
岩性: 上部:棕红色、灰绿色泥岩、 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灰色、灰白色砂 岩互层,属河流相沉积。砂岩分七组, 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占地层的25-35%。 在邻近生油洼陷的凸起的披复构造易 形成油气藏。孤岛、孤东、埕东、埕 岛等油田的油层胶结疏松,泥质胶结 物含量在10%左右,易出砂。馆上段 底为T1'地震反射层。 下部: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正旋回 沉积。以灰白色砾状砂岩、中、细砾 岩、细砂岩为主,占60-80%,夹棕红 色、灰绿色泥岩。底部是厚层-块状 含石英、黑色燧石的砂砾岩。沉积广 泛,岩性稳定。大油田内其顶部砂层 多见“上油下水“式的油层。馆陶组 底不整合面为T1地震标准反射层(区 域标准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 合接触。 电性:SP异常明显,不含油气砂体电 阻率值低
测井曲线特征对比法
取 心 井 段 的 确 定----综合法
取心井 已钻井
地震+岩性+电性+沉积相 =深度
取 心 层 位
取心 井段
测井曲线确定地层纵向变化
标准测井
• 2.5米底部梯度电阻 率曲线R25 • 自然电位SP • 自然伽马GR • 声波时差AC • 井径CAL • 井斜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分析解释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分析解释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分析解释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通过测量地层自然电位的变化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本文将对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分析解释进行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方法。

一、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概述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是通过电极在地层中测量地下电场的差异而得到的测井曲线。

电极对地下电场的测量可以反映地层的电性、含水层、岩石类型和地下流体性质等信息。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通常以深度为横坐标,电位值为纵坐标,形成一条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二、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主要特征1. 深度响应特征:自然电位测井曲线随深度变化,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变化规律,如异常电位值、陡降和平缓变化等。

2. 地层特征反映: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能够反映地下地层的一些特征,如含水层界面、地层厚度和地下流体类型等。

3. 岩性识别: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导电特性,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可以通过岩性识别来帮助解释地下岩石类型。

4. 地下流体性质分析: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变化可以推测地下流体(如水、油、气)的存在和特性。

三、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解释方法1. 异常值分析:通过对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异常值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地层或地下流体的存在。

异常值可能是由含水层边界、地下断层、堆积岩层等引起的。

2. 曲线趋势分析:对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整体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地层的变化规律,如地下流体的分布、地层的递增或递减等。

3. 地下流体判别:通过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变化,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可以判别地下流体的类型和性质。

4. 岩性推测: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可以对地下岩石进行识别和推测。

四、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应用领域1. 油气勘探: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在油气勘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曲线特征和解释结果,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2. 水源勘探: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可以用于水源勘探,通过测量地下含水层的特征,判断水源的位置和质量。

3. 工程应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在地质工程和水文地质工程中也有广泛应用。

测井曲线的应用

测井曲线的应用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对于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一些关于复杂油气藏的研究成果,但在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开展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征进行分析,综述现有的识别技术,探讨基于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识别方法,并探索综合识别技术,旨在为更好地识别和开发复杂断块油气藏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1.2 研究意义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复杂断块油气藏资源丰富但难以开发,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

复杂断块油气藏的识别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勘探开发工作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减少资源浪费。

对于解决复杂断块油气藏的识别难题,也可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研究基础。

2. 正文2.1 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征分析复杂断块油气藏是指由多个不规则形状的块体组成的油气储层,在地质构造上呈现出复杂的分布特征。

这种类型的油气藏具有以下几项特征:1. 不规则的地质构造: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质构造通常是由断层、裂缝、褶皱等多种复杂构造组成。

这些地质构造使得油气储层的形态不规则,对油气的聚集和流动形成一定的限制。

2. 多样的岩性组合:复杂断块油气藏中的岩性组合通常是多样的,由不同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组成。

这使得油气的分布不均匀,难以准确评估储量和开采效果。

3. 地下应力复杂:复杂断块油气藏中的地下应力状态常常是复杂多变的,受到断裂带、构造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这会导致地下压力分布不均匀,对开采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4. 流体性质多变:复杂断块油气藏中的流体性质通常是多变的,可能存在多种类型的原油、天然气和水。

这会对油气的开采和注采过程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综合以上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岩性组合多变,地下应力复杂,流体性质多变。

测井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测井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摘 要 : 分 析是 岩性 油 气 藏 勘 探 和 开 发 的 一 项有 效 技 术 。对 富 县 探 区 多 口探 井 和 开发 井 进 行 了 曲线 形 态 和测 井 相 相 分 析 , 进 行 了沉 积 解 释 。通 过 对研 究 区测 井 进 行 单 井 分 析 , 出研 究 区 主要 发 育 三角 洲 平 原 、 三 角 洲 和 滨 并 得 前
1 )幅度 : 测井 曲线 形态 的重 要特 征之一 , 是 幅
1 测 井 曲线形 态及 其 沉 积 解 释
用测井相和地震相综合 解释沉积相和沉积 环境 是十分重要 的基本 方法 , 岩性 ” 刻度 ”测 井” 再 用“ “ “ ,
用“ 测井 ” 刻度 ” 地震 ” 把测 井 这个“ 上 的地 质 “ “ , 点” 解释和地震这 个“ 上 的地 质解 释结合 起来 , 面” 研究
浅湖等沉积相 , 总结 出研究区从长 8到长 6 , 段 经历 了三角洲前缘 、 滨浅湖 、 湖泊相 、 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等 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沉积规律 , 并指出分 支河道和分流水道 以及河 E坝、 l 远砂坝等沉积微相 是主要 的油气储集层 , 刻 画出了油气富集区展布和规律 。 关键词 : 岩性油气藏 ; 测井 曲线形态 ; 测井相 ; 沉积演化 ; 油气 富集 区
测 井 相 分 析 在 岩 性 油 气 藏 储 层 预 测 中 的应 用
马 小刚 , 李子峰 张春 梅 ,
(.中国石 油化工股 份有 限公 司物探技 术研 究 院, 苏 南京 201 ;2 1 江 104 .中国 石油 化工股 份有 限
公 司东北 油气分公 司研 究院 , 吉林长 春 1 0 6 ) 3 0 2
第 3 3卷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MDT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

MDT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

MDT 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摘要:MDT 测井技术是井下流体的测压取样技术,是勘探过程中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求取地层产能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常规测井方法可以间接地确定储层流体性质,但由于常规测井资料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大量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复杂油气藏的测井评价工作难度极大。

MDT 测井可以直接识别储层的流体性质,从而比较准确地识别油气水层,提高复杂油气层解释符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MDT 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仪器适用的地质条件,之后总结了MDT 测井的测前设计原则。

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测井方法在大庆油田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字:MDT;测压;流体取样;大庆油田武越,任纪明,蔺建华(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0引言目前,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测井油气储层评价面临着诸多地质难题,如复杂岩性油气藏、低阻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油气藏等,而传统测井技术存在分辨率低、直观性差、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等问题,使得复杂油气藏的勘探效率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油气勘探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

因而需要一项能够快速识别油气层、全面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的技术。

MDT,即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作为一项重要的油气层评价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DT 测井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推出的新一代电缆地层测试技术之一,现已在在大庆油田广泛应用。

MDT 的出现为复杂油气藏的勘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油田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MDT 测井技术简介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是在原有地层流体取样的基础上,吸收钻杆地层测试和钢丝地层测试功能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方法。

它使用电缆将压力计和取样桶下到井内,测量地层压力传输数据,采集地层流体样品,从而对储集层做出评价。

自1995年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第一代电缆地层测试器(FT )以来,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MDT 是斯伦贝谢公司即重复式地层测试器(RFT )之后推出的新一代电缆地层测试器(见图1)。

测井曲线综合解释

测井曲线综合解释

密度曲线
总结词
反映岩层密度的曲线
详细描述
密度曲线是通过测量地层对伽马射线的吸收能力来反映岩层的密度。在测井曲线 上,密度较高的岩层通常对应于砂岩或石灰岩,而密度较低的岩层则可能表示泥 岩或页岩。
中子曲线
总结词
反映岩层含氢量的曲线
详细描述
中子曲线是通过测量地层对中子的吸收能力来反映岩层的含氢量。在测井曲线上,中子吸收能力较强 的岩层通常表示含氢量较高的泥岩或页岩,而中子吸收能力较弱的岩层则可能表示含氢量较低的砂岩 或石灰岩。
地层倾角法是通过测量地层的倾斜角 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和物性,该方法 需要使用特殊的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 技术。
交会图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 将不同测井曲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利 用它们的交会关系来判断地层的岩性、 物性和含油性。
模式识别法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机 器学习的方法,通过训练模型来识别 地层的岩性和物性,该方法需要大量 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数据噪声干扰
测井数据容易受到多种噪声的干 扰,如环境噪声、设备噪声等, 这些干扰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数据标准化和归一

由于不同测井设备的测量范围和 精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标 准化和归一化处理,以确保数据 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多参数综合分析的复杂性
参数间相互影响
测井曲线包含多个参数,这些参数之间可能 存在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需要进行深入分 析和综合考虑。
根据测井曲线数据,确定该库区存在软弱夹层和 裂隙,可能对水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结论
建议对该库区进行进一步工程地质勘查,加强监 测和维护,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05
测井曲线综合解释的挑 战与展望
数据处理难度大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复杂断块油气藏是指由于构造、沉积和地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使储层成岩断块、深受构造变形和断裂影响的特殊地质体系。

这类油气藏具有结构错综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运移路径复杂等特点,给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重大难题。

当前,国内外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正逐步由传统的简单断块油气藏向复杂断块油气藏转变。

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综合识别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复杂断块油气藏的位置、规模、形态及其动力特征,成为研究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只有深入研究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才能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旨在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与讨论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征及识别方法,旨在提高油气勘探开发中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准确定位与精准开发。

本研究旨在总结复杂断块油气藏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够丰富复杂断块油气藏识别技术的理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效率与科学性,促进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复杂断块油气藏识别技术复杂断块油气藏识别技术是针对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的油气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对油气藏地质特征、地震数据、测井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实现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精准识别和评价。

对于复杂断块油气藏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反演、地震层析成像、地震属性分析、岩性识别、断裂识别、孔隙结构分析等多种方法。

地震反演可以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提取出油气藏的地质结构和性质信息;地震属性分析则可通过对地震属性属性进行研究,揭示油气藏的构造特征和储集性能;岩性识别和断裂识别则可通过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储层岩性和断裂情况。

主要电法测井曲线的特征及应用

主要电法测井曲线的特征及应用

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曲线 : 自然电位:在没有人工供电的情况下,测量电极M在井内移动时,仍能测量到 与岩性有关的电位变化。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地层水含盐浓度和钻井液含盐浓度
不同,引起离子的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地层压力与钻井液柱压
力不同时,在地层孔隙中产生过滤作用。 自然伽马:岩石中含油天然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衰变的过程中放出大量 的α、β、γ射线。三大岩类中火成岩放射性最强,沉积岩最弱。在一般情况下,沉 积岩的放射性主要取决于岩层的泥质含量。所以我们可以用其划分岩性、进行地层 对比、确定泥质含量等。自然伽马常被简写为GR,单位是API。 ⑴判断岩性,确定渗透性地层; ⑵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⑶估计地层的泥质含量; ⑷判断水淹层位。
数据处理和解释
各种测井仪所记录的测井信息,分为数字磁带记录和连续的模拟曲线照相记录两类。后者属于老的记录方 式,当需要使用计算机处理时,必须通过数字化仪对连续的模拟曲线进行采样,并将数据记录在数字磁带上。 数字处理:测井数据处理的对象是记录在磁带上的由测井仪器所获得的经过采样的各种物理信息。在磁带上 记录的有地层电阻率、电导率、岩石体积密度、声波时差、自然电位以及人工放射性和自然放射性强度等。 测井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由不同的功能的环节组成的流程来实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野外磁带的检查与预处理: 包括:用程序将磁带上的记录的数据打印出来,以检查各种数据文件的鉴 别号、深度、采样间距、采样数据是否合理、准确。 预处理的目的是,将野外磁带处理成便于计算机使用的室内磁带或磁盘文件。其内容是改变记录格式,对野 外磁带数据进行转换、刻度、校正及归类排列,从而得到采样间距一致、深度对齐、数据正确的是室内磁带。 (2)处理:应用各种测井分析程序对室内磁带上的测井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解释,获得钻孔中目的层的有效孔 隙度、含水饱和度、原始含油体积、可动油体积、渗透率、次生孔隙度指数、岩石矿物成分等10几个地质参 数,并以数据或连续曲线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处理中,还可以采用交会图技术,检查原始测井数据质量,选

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_刘春成

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_刘春成

第 25 卷
第6 期
刘春成等: 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27
赤道几内亚某区块 A 构造属于水下浊流沉积体 系, 多为砂泥岩薄互层。A2 井 3 335 ~ 3 338 m 井段常 规测井显示为一套储层( 图 2 红色线框内) , 但 MDT 在 3 336. 1 m 测压为好的渗透层, 在 3 336. 292 m 测压为 说明该套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 该套储层 致密层, 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相对泥 岩低值且呈不规则锯齿状, 电阻率低值, 三孔隙度曲

MDT、 针对多种不同类型复杂储层的测井响应特点 , 形成了微电阻率成像 、 阵列声波 、 技术体系 , 核磁共振关键技术组合 , 进而攻克了复杂储层测井评价的难题 , 有效引领了海上油气藏勘探开 发的实施 。 关键词 复杂储层 测井评价新技术 砂泥岩薄互层 含气超疏松地层 页岩储层 应用进展 1. 2 in( 3. 05 cm) , 能提供井壁附近地层电阻率随深 [45 ] 。然 其图像外观类似于岩心剖面 度变化的图像, OBMI 提供的 20 条不同方位 而在非均质性地层中, 地层电阻率变化曲线不完全一致 。为了提取能够反 映地层圆周平均电阻率的响应特征, 近年来通过技 术攻关, 形成了基于 OBMI 成像的砂泥岩薄互层有 效厚度测井评价技术: 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倾角测井曲线或成像 测井图上的噪声脉冲进行过滤、 校正, 提取出电导或 电阻异常, 通过对比倾角测井曲线和背景曲线 , 去除 非均质性影响; 然后针对全井段或分层段对倾角测 井或成像测井曲线进行相交组分提取, 合成一条能够 反映地层真实信息的高分辨率电阻率曲线( 图 1 ) , 其 垂向分辨率比常规微电阻率测井高许多, 可以进行 [6 ] 薄互层分析及岩性相划分 。

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第一讲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钻井取芯、岩屑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三种认识了解地层的方法。

钻井获取的岩芯资料直观、准确,但成本高、效率低。

岩屑录井简便、及时,但干扰因素多,深度有误差,岩屑易失真。

测井是一种间接的录井手段,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定岩石的物理参数,以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一定物性差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各种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变化规律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认识研究储层的一种录井方法;具有经济实用、收获率高、易保存的优势,是目前我们认识地层的主要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系列分为综合测井和标准测井两种。

综合测井系列:重点反映目的层段钻井剖面的地层特征。

测量井段由井底到直罗组底部,比例尺1:200。

由感应、八侧向、四米电阻、微电极、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八种测井方法组成。

探井、评价井为了提高储层物性解释精度,加测密度和补偿中子两条曲线。

标准测井系列:全面反映钻井剖面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井口〔黄土层底部〕,比例尺1:500,多用于盆地宏观地质研究。

过去标准测井系列较单一,仅有视电阻率、自然咖玛测井等两三条曲线。

近几年完钻井的标准测井系列曲线较完善,只比综合测井系列少了微电极测井一项。

一、测井曲线的识别微电极系测井、四米电阻测井、感应—八侧向测井、都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为物理前提,但曲线的指向意义各异。

微电极常用于判断砂岩渗透性和薄层划分。

感应—八侧向测井用于判定砂岩的含油水层性能。

四米电阻、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用于砂泥岩性划分。

它们各有特定含义,又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1、微电极测井大家知道,油井完钻后由井眼向外围依次是: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地层。

泥饼是泥浆中的水分进入地层后,吸附、残留在砂岩壁上的泥浆颗粒物。

冲洗带是紧靠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流体几乎被钻井液全部赶走了的部分;其深入地层的范围一般约7—8厘米。

渤海复杂潜山油藏动静态特征识别方法及应用

渤海复杂潜山油藏动静态特征识别方法及应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4年第14卷第2期渤海复杂潜山油藏动静态特征识别方法及应用闫建丽,李超,马栋,李卓,王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摘要:渤海BZ 油田主要为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孔洞分布规律复杂,导致油井生产特征复杂、产量递减快、动静态储量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

为此,在常规测井资料、薄片和少量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稳定试井和生产特征等资料,建立了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动静态特征综合识别标准,渤海BZ 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划分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3种类型储层;基于静态优质储层预测,综合考虑了储层的平面、纵向的非均质性,建立了三维数值试井模型,精细刻画识别了复杂井储层边界和连通状况,合理评价了动态储量,证实了太古界潜山含油气潜力,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制定调整对策提供依据,指导油田调整挖潜,并获得高产验证。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数值试井;生产特征;动态储量;调整对策中图分类号:TE345文献标识码:ADynamic and static feat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omplex buried hill reservoirs inBohai and its applicationYAN Jianli,LI Chao,MA Dong,LI Zhuo,WANG Peng(Tianjin Branch of CNOOC Limited,Tianjin 300459,China )Abstract:The BZ oilfield in Bohai,known for its buried hill carbonate reservoir,is currently in the middle to late stages of development.The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heterogeneity and a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nd vugs,leading to challenges such as complicated production behavior,rapidly declining output,and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in the estima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reserves.To address these issues,a comprehensive set of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bonatereservoirs in the oilfield was developed.This was based on conventional well log data,thin section analyses,limited core data,and information from well tests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The reservoir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main types:fracture,fracture-vuggy,and porous.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well-testing model was creat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high-quality reservoir zones.This model took into account the reservoir '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heterogeneity,allowing for precise deline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reservoir boundaries and connectivity in complex wells.It also facilitated a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dynamic reserves and confirmed the oil and gas potential in the submerged mountains at the boundary of the Archaean group.This comprehensive approach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devising strategic adjustments during the latter stages of the oilfield 'sdevelopment.It guided field modifications aimed at maximizing the reservoir 's potential,ultimately leading to validated high production outcomes.Keywords:carbonate reservoir;numerical well test;production performance;dynamic reserve;adjustment strategy引用格式:闫建丽,李超,马栋,等.渤海复杂潜山油藏动静态特征识别方法及应用[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4,14(2):308-316.YAN Jianli,LI Chao,MA Dong,et al.Dynamic and static feat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omplex buried hill reservoirs in Bohai and its application[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4,14(2):308-316.DOI :10.13809/32-1825/te.2024.02.016收稿日期:2023-06-30。

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摘要] 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

它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长期实践证明,测井是发现与评价油气层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测井技术评价应用1.测井的概念及发展概况1.1测井的概念测井,有时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

它是指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用专门的测井仪器测量钻井剖面的各种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用于对地层特征、储层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油气层及井内工程各种参数的一门应用技术。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

测井资料是测井评价、地质研究和油气藏开发的科学依据,被称为地质学家和油气藏开发工程师的“眼睛”。

1.2测井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可以分为测井仪器研制、测井数据处理技术及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与应用三大部分。

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半自动测井;第二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全自动测井;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数字测井;第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数控测井;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像测井。

世界上第一条测井曲线是电测井曲线,是1927年法国人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兄弟在Pechelbronn油田的一口井中通过“点测”方式,由人工绘制而成的,这是现代测井技术的开端。

我国的测井工作相对晚了十多年,1939年12月20日,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翁文波首次在四川石油沟1号井测出一条电阻率曲线和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并划分出了气层的位置。

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进行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石油测井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将普通电阻率测井技术与相关的各种地质资料作参考,定性地判断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性,划分油、气、水层。

测井曲线油层识别课件

测井曲线油层识别课件

通过向地层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地层反射回 来的信号,形成地层图像,能够更直观地 反映地层结构、岩性分布以及含油性等。
PART 02
油层识别技术
油层识别方法
01
02
03
04
测井曲线分析法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数据,识别 油层的位置、厚度和物性。
地球物理反演法
利用地震、测井等数据,通过 反演算法得到地层参数,进而
油层识别
根据提取的特征,采 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油 层识别。
结果评估
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 评估和误差分析。
油层识别案例
案例一
某油田采用测井曲线分析法成 功识别出多个油层,提高了油
田开发效率。
案例二
某地区采用地球物理反演法准 确预测了油层的位置和厚度, 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三
某油田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 复杂地质体进行了油层识别,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识别油层。
地质统计学方法
利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对地层 参数进行空间分析和预测,识
别油层。
人工智能方法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 术,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自动识别油层。
油层识别流程
数据采集
采集地震、测井等数 据。
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去 噪、归一化等处理。
特征提取
提取与油层相关的特 征,如电阻率、声波 速度、密度等。
油层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动化
未来油层识别技术将更加自动化, 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实时化
未来油层识别技术将实现实时化, 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油层情况。
智能化决策支持
未来油层识别技术将与人工智能 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化决策支持,

主要电法测井曲线的特征及应用31页PPT

主要电法测井曲线的特征及应用31页PPT
主要电法测井曲线的特征及应用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测井新技术在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测井新技术在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极 声波测 井技 术 的阵列 声波成 像测 井主要 用 于计 算孔 隙度 、渗透 率等 ,具 有探 测 深度 大 、测 量方 式 多、测 井信 . 丰 富 ,且 对地 层含 气反 映灵敏 的特 点 ,可用 于有 效识 别流体 界 面。 8 -
关键词 :核磁 共振 ;测井 ;水 淹层 ;油藏 描述
价 油 、气 、水 体 积 及 饱 和 度 。
2 I 基 本 原 理 .
在 2 8 5g c 左 右 ;中子孔 隙度在 大部 分层段 接 . 7 /m。 近0 ,个 别地 方有 2 ~3 左右 的孑 隙度 。因此 单 L
独用 常规测 井 曲线较难 判断储 层 ,从核磁 测井 资料 上可 以看 出 ,T2谱 分 布较 宽 ,形 态 靠 后 ,反 映 基 质孔 隙发育 ,从 核磁孔 隙度上 可知 孔隙度 一般均 在
的一种 方法 。
井评 价 的飞跃 。但是 这种单 一学科 模式 化 的技术不
能适 应复 杂储集 体 的描述及 模拟 的需求 。
2 2 在不 同油气 藏 中的应 用 . ( )在碳 酸盐 岩储 层 中 的应用 。W8 的 I 一I 7井 岩性为 白云质 灰 岩 ,该 井 2 7 2 28 4 m 井 段 属 4 ~ 2 元古 界地层 ,电阻率 非 常高 ,在 50 O0 0Q ・m 0 ~2 0
1 前 言
斯 伦 贝谢 公 司在 7 0年 代 提 出 了以测 井 为 主体 的油 藏描述 技术 ,它是 基于使 测井 资料 在油 藏描述
中的贡献最 大而提 出的 。该技 术强 调 了岩心 、测试 及 测井资 料 的综 合应用 ,得 出一个 适用 于全 油 田模 拟输 入 的储 基层模 型 ,从而 实现 了从单 井评 价到 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测井曲线形态在复杂油气藏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对石油气得需求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油气田相继被发现并开发挖掘,而由于油气藏的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在开发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技术障碍。

科学家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高科技技术被应用到了油气藏的开发中,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本文就电测井曲线形态在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电测井曲线形态复杂油气藏沉积
1 测井曲线要素极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1.1 幅度
分为高幅、中幅和低幅三个等级。

1.2 形态
钟型:它表示的是河道的慢慢废弃或侧向移动,反应能量向上逐渐减弱的水流。

漏斗:可以表示砂体前积的后果,此外也能代表砂体的水流能量慢慢加强,也表示了颗粒的变组分选变好,代表砂体的上部受波浪收造影响。

箱形:表示沉积的整个过程中的能量相同,供应物源的条件,同时也是河道、沙坝的明显曲线特点。

对称齿形:是一种很常见的曲线形态,大多都起到冲刷、充填的作用,有正粒形的特点。

反向齿形:一种常见的曲线形态,主要是河水道的末梢以前积式
来充填,有反粒序的特点。

正向齿形:是堆积充填的特点,一般代表的堆积是在洪水作用下形成的,也有对称粒序。

指形:表示中间层组粒在较强的能量下的堆积,如海滩就是这样的。

漏斗—箱形:表示水下砂体是在物源供应下的堆积,河口的堆积是一个的典型例子。

箱形—钟形:物资充足的环境,但是后来由于能量在河道转移或者废弃而衰弱,具备河道的均质沉积,到了后期沉积成为了正向粒度。

以上的后三种统称为复合形,表示由大于一种的组合而成的曲线形态,表示了水动力环境的相互转变。

各种类型的曲线形态又能分为锯齿形和光滑形。

1.3 沉积中的接触关系
砂体沉积的初、期中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给的速度即为顶底关系,它又可分为两种即突变和渐变,渐变有减速、线性和加速三种,能够反映了具有凹形、直线和凸型等形态的曲线。

物源中断(顶部突变)或者冲刷(底部突变)通常由突变表示。

砂体沉积的末期中的水的动力和供给物源的条件是由单砂层的顶部突变反映的。

顶部突变表示突然中断物源的供应,大多情况下与河道的末期沉积有关,顶部的均匀渐变表明了均匀的能量的减弱,呈斜线形。

它是河道转移的例子,若在后期物质供给缓慢或者能量逐渐变弱就是
顶部减速渐变,比如:水下河道。

1.4 曲线形态的光滑程度
这是曲线形态的次一级变化,由水动力能量改造沉积物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也体现了物源的丰富度,表示水动力能量的强弱。

光滑曲体:物源丰富,水动力强淘洗充分,分选好的均质如沙坝、滩坝。

微齿状:物源丰富,改造不彻底分选不好如河道砂,或具季节性变化,使流量引起沉积物粗细间互。

齿状:代表间歇性沉积选加,海进海退交替,还如冲积扇,辨状河道沉积。

1.5 齿中线
指曲线形态上次一级的中线,齿中线都互相平行就表示齿的形态相同,它可以表示能量的变化,平行齿中线又可分为水平、上顷、下顷三类。

1.6 层序的形态组合方式
多层曲线的组合形式及层序的曲线组合特征进行分析。

多层曲线的组合形式,是指多层曲线幅值的包络线的组合形态,它可以反映多层砂体在沉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速率变化的情况。

根据包络线的形态不同,可将多层曲线的组合形式分为加积式、后积式及前积式三种类型。

2 电测井曲线形态主要在复杂油气藏中用于沉积相的分析
2.1 沉积相的定义
沉积相即是能够表示沉积物沉积的环境、条件的岩性和生物特性的复合体,利用电测井曲线形态分析沉积相的方法有很简便、很明显的效果。

在沉积相的分析判断中一定要根据相模式和一些有特征意义的相标志才能运用该方法,可以证明了它在勾画单孔沉积的框架,十分可行地判断分析沉积的周围环境,的确是一种可靠有效的相分析辅助手段。

2.2 基本原理
判断分析沉积相,通常使用两条曲线即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

显而易见,流体性质的电性和地层岩性反映是电测井曲线形态,地层水是一种很复杂的液体,而不是很简单的水溶液。

井内的泥浆浓度比地层的水离子浓度小、地层水中的压力比泥浆柱的压力小就会导致渗透性岩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假如募线也是以泥岩的自然电位,则自然电位的异常幅度也会逐渐降低,按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排列顺序一次递减。

岩石颗粒较粗,孔隙的发育,透水性良好,能够使浓度较高的地层水逐渐向浓度较低的泥浆扩散,离子扩散导致的结果就产生了电位差,正电荷附带在较高浓度的砂岩一端,反之另一端则带负电荷,砂岩粒度会慢慢变细,泥质的成分也会增加,岩石的孔隙直径慢慢变小,从而地层内束缚了地层水,逐渐减弱了溶液的扩散速度。

岩石的视电阻率值,同样是按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的顺序逐次降低的,这是由于越来越细的岩石颗粒,对溶液中的负离子选择吸附的能力逐渐增强,同时这些带有负电荷的离子,也能够吸附一些正离子以
此形成可自由移动的偶电层结构,如果外电场对它有作用,则会产生附加的导电性,并使岩石的附加导电能力逐渐加强,减小电阻率值。

2.3 几种沉积环境的电测井曲线的特征
河流。

下面大上面小的正松塔型是河流沉积的主要曲线形态,也有的沉积底界突折,并向上的偏移度慢慢变小,最终呈箱形。

该曲线的顶、底部都突折,而锯齿状的视电阻率曲线能够代表砾岩、砂岩互层和频繁交替。

三角洲。

三角洲具有三层结构(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

电测井的电线底部是由表示泥质沉积的直线型构成,如果向上过渡则呈倒松塔型,它们分别代表了顶积层和前积层。

泥沼及泥炭沼泽。

众所周知,自然电位的曲线在平直的基线上偶含偏负的小异常,表示泥岩中偶夹带少量的粉砂岩。

若视电阻率曲线出现相间并出现峰状的高阻则代表了炭薄煤层或质泥岩。

3 电测井曲线形态在复杂油气藏的应用的总结
利用电测井曲线形态结合相模式和一些有特征意义的标志去判断分析复杂油气藏中的沉积相问题,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可行的。

油气藏的地形十分复杂,国家也对此十分重视,鼓励科学家们对其的研究,现阶段,一些新技术也被应用到油气藏中,比如: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判断油田的地下情况。

电测井曲线形态在复杂油气藏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未来,电测井曲线形态的更多用途会被研发出来,
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罗菊兰,张新,王荣.用测井方法研究sg地区主要储层段沉积相[j].测井技术,2003,03
[2] 吴健君.用电测曲线形态解释沉积相[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4,06
[3] 杨成.油田沉积相模式识别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
[4] 孙友.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成立[n].中国石化报,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