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概述
大语文之五胡十六国

匈奴汉王朝在当时情况下对晋王室进行屠杀有其 必然性。这是与中原王朝对匈奴等少数民族实行 阶级的、民族的压迫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各族内 迁后,由于晋王室的阶级的、民族的双重压迫使 他们产生了对晋王室的反抗和报复的心理。在当 时的条件下,他们不可能也决不会将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区分开来。由此便转化为对整个汉民族的 仇视和报复。从而使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表面上看,“同於编户”的是一般的部众,“单于”及“名王”只不过是归顺听命而 已,实质是随着这一进程,少数民族豪酋也丧失了他们往昔的权势和荣耀:“自汉亡 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此中状 况,势必引起民族矛盾的激化。“八王之乱”给这些少数民族摆脱西晋王室的统治创 造了绝佳机会,南匈奴单于刘渊利用这一形势,树起了反晋的旗帜。
LOGO
人物之慕容冲
历史评价 苻坚:“此虏何从出也?其强若斯!” 慕容盛:“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 然后得安。今中山王才逮人,功未有 成,而骄汰已甚,殆难济乎!” 房玄龄等《晋书》:“冲年十二,亦 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五胡 十六国
LOGO
战争
人物
文化
LOGO
胡汉双方的情节:
• 我们曾提到,八王之乱的中心人物之一、成都王司马颖 (汉)被幽州刺史王浚(汉)所败,向匈奴的刘渊求救 时,匈奴方面刘宣对此提出反对,认为“晋为无道,奴 隶御我”,力谏刘渊不要理睬。另一方面,当时的汉族 对刘渊则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怀有强烈的敌 忾之情
此次战争的前线将领也是谢家嫡系子弟,谢家 的声望达到顶峰,引起了司马氏皇室的戒备。
人物之 谢安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起兵北伐。 东路的谢玄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 了兖州青州等,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 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 此,淝水之战前秦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 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 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晋朝的版图,
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

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历史上的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成汉,巴氐李氏建立,起于303年,割据成都——338年改国号汉——347年被东晋所灭;前赵(汉赵),匈奴刘氏建立,起于304年,割据山西离石,屡次迁都——319年改国号赵,割据关中长安——329年亡于后赵;前后二赵后赵,羯族石氏建立,起于319年,割据襄国(河北邢台)——335年迁都邺城(河北临漳)——351年亡于冉魏;前凉,安定望族张氏建立,起于301年开始为凉州刺史,子孙世袭其地,割据姑臧(甘肃武威凉州区)——376年亡于前秦;西北五凉前燕,鲜卑慕容氏建立,起于337年,割据龙城(辽宁朝阳)——350年迁都蓟(北京)——370年亡于前秦;前秦统一北方前秦,氐族苻氏建立,起于351年,首都长安,曾短暂统一北方——383年,在淝水之战大败于东晋——394年亡于后秦;淝水之战旧址在安徽寿县后燕,鲜卑慕容氏,起于淝水大战之后的384年,初据邺城(河北临漳),386年迁都中山(河北定州)——397年被北魏拦腰截断,被迫迁都龙城(辽宁朝阳)——407年亡于北燕;后秦,羌族姚氏,起于淝水大战之后的384年,386年割据长安——417年亡于东晋;五胡内迁西秦,鲜卑乞伏氏,起于385年,生存空间被屡次挤压——431年亡于夏;后凉,氐族吕氏,起于386年,据守姑臧(甘肃武威凉州区)——403年亡于后秦;南凉,鲜卑秃发氏,起于397年,屡迁都城至姑臧——414年亡于西秦;北凉,卢水胡沮渠氏,起于397年——412年屡迁都城至姑臧——439年亡于北魏;慕容复志在恢复大燕南燕,鲜卑慕容氏,起于398年,据守山东与苏北地区——410年亡于东晋;西凉,陇西李氏,起于400年,据守敦煌,屡迁至酒泉——421年亡于北凉;夏,匈奴赫连氏,起于407年——413年筑统万城为都城——427年出奔陇上——431年亡于吐谷浑;北燕,长乐望族冯氏,起于410年,据守龙城(辽宁朝阳)——436年亡于北魏。
十六国及其结局

十六国及其结局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主要有“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秦)、“二赵”(前赵、后赵)和北方的胡夏政权,南方的成汉政权。
前凉(301—376)汉族张轨前凉太宗张茂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西晋凉州刺史张轨所建。
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君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前凉,共传6世9主,立国75年。
南凉(397-414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南凉秃发乌孤都城乐都(今属青海),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所建,疆域覆盖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历三主,共十八年。
北凉(397-460年)卢水胡沮渠蒙逊北凉沮渠蒙逊都城张掖(今属甘肃)。
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
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君主牧犍出降,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迁都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共历五主,六十三年。
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西凉李暠都城酒泉,汉人李暠所建,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
421年三月北凉蒙逊攻破敦煌,君主李恂自杀,西凉灭亡。
历三主,共二十二年。
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后凉吕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403年,君主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历五主,共十八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五胡十六国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的政权群体,时间跨度从公元304年至439年。
这段历史时期又称为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史称五胡亂華。
一、历史背景五胡十六国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汉朝后期中原地区的内外部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经济社会失衡。
汉桓帝后期,黄巾起义爆发,文化和政治系统都进入了大动荡状态。
内部的纷争不断,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使得社会局势更加混乱。
随后,南北朝南北分裂,地方宗族势力参与政治公开化,这时各种少数民族进入中国,形成了五胡十六国乱象时期。
二、五胡十六国的特点1.民族融合五胡十六国的群体里面,有鲜卑族、匈奴族、羌族、狄仁猛的氐族,和其他游牧民族。
但是他们没有采取统治其他民族,掠夺和抢占资源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吸纳这些民族的方法。
统治者尽可能让各种民族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可以相互了解、交流和和平共处。
此后,汉族出现了更多的和少数民族混血的概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的民族和谐生活方式的体现。
2.政经文化冲击五胡十六国的群体,是对中原地区文化盛行的强势触击体。
一方面,中原文化渐渐从南方开始繁荣;另一方面,几个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的入侵,让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民间文化都遭受到巨大打击。
南北朝大量使用进士制取代科举制指引社会往前,这也成为了五胡十六国的群体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军政合一五胡十六国的政治制度一般都是兼备军政实权的,这是因为大力发展军队是群体的主要动力来源。
五胡十六国政府大量动用民众、弘扬人民力量,这是贯穿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
他们把国防作为他们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力量的优先目标,大力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们有着很大的战斗力。
三、结论在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时期,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群体的形成并存,为这个时期的文化色彩和特点的呈现带来了巨大的包容性和活力。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民众文化等方面上的变革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全国都在不断转型升级。
图解五胡十六国

图解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十分混乱,让很多人都眼花缭乱,为帮助大家理清这段历史的脉络,作者将用图解的方式为大家轻松解读五胡十六国的兴亡史(主要国家)。
公元304年,西晋八王之乱愈演愈烈,朝廷的权威洒落一地,为五胡乱华揭开了序幕。
匈奴人刘渊建立了汉国,氐人李雄建立了成国。
公元316年,汉帝刘聪(刘渊之子)攻陷长安,俘虏了晋愍帝司马邺,西晋至此灭亡。
公元319年,汉国发生内乱,刘曜(刘渊族子)平定内乱后,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是为前赵。
羯人石勒不服从刘曜的统治,也在襄国自立为王,建立了后赵。
二赵对峙的局面形成。
公元320年,凉州刺史张茂弃用西晋年号,改元永元,前凉宣告成立。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在洛阳大败前赵刘曜后,派军队攻陷长安,前赵至此灭亡。
公元337年,鲜卑人慕容皝在辽东自称燕王,建立了前燕。
公元338年,鲜卑人拓跋什翼健正式建立了代国。
公元347年,东晋桓温西征成汉,生擒李势,成汉至此灭亡。
公元350年,后赵石虎(石勒之侄)死后,诸子为争夺皇位爆发了内乱,后赵随之瓦解:汉人冉闵建立了魏国,氐人苻健建立了前秦。
两年后,魏国冉闵灭亡了后赵刘显,几个月后,前燕慕容俊(慕容皝之子)又灭亡了魏国冉闵。
公元367年,北方各种势力经过十余年的混战后,最终形成了代国、前凉、前秦、前燕四国并立的局面。
公元370年,前秦苻坚派王猛讨伐前燕,生擒慕容暐(慕容皝之孙),前燕至此灭亡。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派军队先是讨伐前凉,生擒张天锡;后是讨伐代国,生擒拓跋什翼健,终于统一了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征集百万大军南征东晋,在淝水被东晋大将谢玄以少胜多,苻坚惨败而退。
公元384年,前秦国内各族趁机自立,羌人姚苌建立了后秦,鲜卑人慕容垂(慕容皝之子)建立了后燕、慕容泓(慕容暐之弟)建立了西燕。
公元385年,前秦正式瓦解,北方陷入分裂:氐人吕光建立了后凉,鲜卑人拓跋珪(拓跋什翼健之孙)建立了代国、乞伏国仁建立了西秦。
五胡十六国—搜狗百科

五胡十六国—搜狗百科十六国主要有“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秦)、“二赵”(前赵、后赵)和北方的胡夏政权,南方的成汉政权。
16张五胡十六国前凉前凉(301—376)汉族张轨八王之乱时,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守土保境,百姓纷纷前来避乱。
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
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
五胡十六国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
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前凉,共传6世9主,立国凡75年。
前凉君主表庙号谥号君主在位时间太祖武王张轨301——314高祖昭王张寔314——320太宗成王张茂320——324世祖文王张骏324——346世宗桓王张重华346——353英宗哀王张曜灵353——354(约两周)高宗威王张祚354——355烈宗冲王张玄靓355——363神宗悼王张天锡363——376更多前凉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年号起讫时间君主使用时间凤凰386年二月—十一月张大豫10个月注:前凉一直使用西晋年号建兴,但北宋龚颖的《运历图》曾记载张寔年号永安;张茂年号永元;张重华年号永乐;张玄靓年号太始;张天锡年号太清,因有争议,不收录。
南凉南凉(397-414年)鲜卑族秃发乌孤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 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
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
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什么又叫五代十国?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什么又叫五代十国?谈秦说汉(439)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大分裂时期,一个是“五胡十六国”,先后存在35年。
另一个是“五代十国”,先后存在了77年。
这两段分裂时期内分别建立了哪些国家,又是如何灭亡的呢?下面我们具体来梳理一下。
“五胡十六国”是指从西晋晚期到南北朝初期(304——439年)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主的五个胡族在中原建立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1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
“五代十国”是指从唐朝到北宋初期(902——979年)在中原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政权,同时存在中原以外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势力。
事实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超过了16个国家,而“五代十国”时期,也超过了10个国家。
而这些国家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被称之为割据势力。
•五胡十六国,最终并入南北朝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司马衷继位为帝,也就是晋惠帝,貌丑而性妒的贾南风被封为皇后,因贾南风干政而引发了“八王之乱”,继而导致了“五胡乱华”。
塞外的匈奴、鲜卑、羯、羌、氐趁乱反晋,大量汉人南下到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成汉(304年~349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据蜀地,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公元347年,被东晋的桓温率兵灭亡。
前凉(318年~376年),西汉赵王张耳的后人张寔在西北称帝,建都姑臧,土地包括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史称“前凉”。
公元376年,被前秦名将苟苌攻灭。
后凉(386年~403年),氐族人吕光在“前凉”旧地建立了“后凉”,仍定都于姑臧(今凉州市),土地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外蒙一部分。
公元403年,被后秦所灭。
南凉(397年~414年),鲜卑人拓跋乌孤在乐都(今青海省)建立了“南凉”,土地包括了今甘肃西部和宁夏的一部分。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 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南北方疆域图内迁过来的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王朝虚弱之际趁机发难,他们三五成群的举兵反晋,你来我往的侵扰中原,没过多久西晋就灭亡了,西晋灭亡以后司马家族又在江南地区另起炉灶建立了东晋,北方地区从此成为了胡人异族的舞台。
因为当时举兵反晋、侵扰中原的胡族实在太多了,所以史家只选取了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主体作为代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
北方游牧民族图片十六国其实也是一种统称,当时的北方、西南、东北、西北地区零零散散、前前后后差不多建立过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国家(也有部分国家是汉人建立的),史家只是选出了十六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作为代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十六国里分别有哪些国家,它们是如何兴起、如何衰落的。
首先是成汉和前赵、后赵,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前赵和后赵都是从成汉政权分裂出来的。
1、成汉:这个政权的奠基人是氐族的领袖李特,李特死后他的侄儿李雄顶了上来,306年李雄称帝建国,李雄死后他的继任者们内讧不断,国势衰微,349年成汉政权被东晋的桓温所灭。
2、前赵: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刘渊死后匈奴汉国内讧分裂,中山王刘曜趁机自立,称帝建国,国号前赵,刘曜是个只会打天下但不会管天下的人,后赵在他统治期间除了打仗还是打仗,329年前赵被后赵所灭。
南北疆域演变图3、后赵:后赵是羯族人石勒(石勒原来是个奴隶,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奴隶皇帝)所建,前赵的刘曜叛汉自立的时候石勒也脱汉建赵,为了和刘曜建立的前赵有所区分,他这个叫后赵,前赵和后赵经常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前赵被后赵给打没了,石勒死后石虎篡权上位,石虎对内横征暴敛非常不得民心,他死后他的儿子们又开始争权夺位,一番厮杀之后他们都败给了石虎收养的孙子冉闵,冉闵在屠杀完石氏子孙和羯族人以后最终灭掉了后赵。
其次就是“凉”字辈儿,包括前、后、南、北、西四个凉。
4、前凉:前凉的奠基人张轨本来就是西晋王朝分封的凉州刺史,西晋灭亡后前凉成为割据政权,这个国家在兴盛了一段时间之后衰于内乱,376年被前秦的苻坚所灭。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个人精华总结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夏、成汉(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
共有二十国。
十六国分别由那个民族建立的?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氐:成汉,前秦,后凉羌:后秦汉:前凉,西凉,北燕。
一、成汉(304-347)氐族李雄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
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从李雄称帝,国号“成”,经李寿称帝,国号“汉”,至李势灭亡合为41年。
史家统称“成汉”。
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304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年号为元熙,定国号为汉。
308年称帝,建都平阳。
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
318年,刘渊侄子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
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
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刘聪就是刘渊的第四子,本来刘渊是传位给大儿子刘和的.但刘和还是没有抵挡住刘聪的强势.很快就被刘聪杀而代之.刘聪在位期间也是前赵帝国最强盛的时间,几大名将如刘曜,王弥,石勒在他的领导下快速的灭亡了西晋王朝,还俘虏的西晋的最后两位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憨帝司马业并把他们作为下人使唤,百般羞辱后杀害.三、后赵(319—351)羯石勒石勒从305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赵刘渊,为渊部将。
终于弄懂“五胡十六国”是怎么回事

终于弄懂“五胡十六国”是怎么回事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西晋、下接南北朝的北朝,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共计139年。
这一期间,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先后由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族,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即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统称“五胡十六国”。
那么在西晋以后,中国北方怎么会一下子分裂成16个国家呢?这事还要从头说起。
自东汉中叶之后,中央王朝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
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有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晋武帝在世时,西晋国力强盛,各胡族还能向中央称臣。
晋武帝去世后,中原王朝爆发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八王之乱。
这次内乱历时16年,耗尽了西晋王朝的所有兵力,给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西晋亡国。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五胡十六国纷纷建立。
一、成汉登场成汉(304年—349年),是五胡十六国的首个政权,由氐族首领李雄在四川成都建立。
李雄的祖辈在东汉末年,从巴西郡迁至略阳归附曹操,并在魏国任职,成为氐族首领。
八王之乱时期,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荒,略阳等六郡的百姓逐渐向蜀地流亡,其中便有李雄的父亲李特。
后来,西晋政府强迫流民返乡,李特父子在蜀地率流民起义,李特在战场上被杀,李雄继续与晋军作战,并打败西晋军队,占领成都。
李雄于304年,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47年,东晋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成汉投降,其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亡国,享国45年。
二、前赵灭晋前赵(304年-329年),成汉建立一个月后,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左国城建立前赵,前赵与成汉是十六国之中仅有的2个在西晋灭亡前建国。
五胡十六国63个国主简介一览

五胡十六国63个国主简介一览一、前赵(匈奴人)前赵·刘渊光文帝刘渊匈奴人,前赵(汉赵)开国君主,因祖上通婚而有汉朝王室血统。
能文能武,八王之乱期间脱离西晋自立,后称帝,追尊刘备、刘邦等一系列先祖。
武帝刘和刘渊长子、太子,聪明好学,然性格多疑,对属下无恩德。
继位后听信内侍谗言试图铲除异母弟刘聪,反被刘聪所杀。
昭武帝刘聪刘渊四子,曾攻破长安、洛阳,覆灭西晋政权,俘虏并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
拓展大片疆土,创建胡汉分制政体。
在位8年,晚年重用宦官,荒诞不经,有4位皇后并立(上、左、右、中)。
少主刘粲刘聪之子,荒淫无道,与父亲的4位皇后乱伦,滥杀辅政大臣,内乱中为岳父靳准所杀。
汉天王靳准因女儿们貌美而成为刘聪、刘桀父子二人的岳父,杀刘桀而称王。
在位时间仅3个月就被推翻杀害。
因向南方的东晋称臣,正史中通常不将之列为皇帝。
刘曜刘渊养子,前赵最后一位君主,与石勒一道推翻靳准而称帝,在位11年间迁都长安,提倡汉学,多次平定西域部落及叛军,后与石勒决战,因嗜酒而被俘身死。
二、后赵(羯人)后赵·石勒赵明帝石勒羯族胡人,其族起源不详,后赵开国君主。
曾追随前赵文帝刘渊,又与刘曜合兵推翻靳准。
随后分裂而从河北起家创立后赵政权。
虽不识字,但有计谋,南征北战,推动经济、文教发展,带领后赵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帝国。
享国15年。
废帝石弘石勒之子,在位仅一年,性格软弱,数次预禅位于堂兄石虎,被石虎拒绝,后被石虎废而被杀。
武帝石虎石勒之侄,篡权上位,生性极其残暴、好色,为五胡十六国中知名暴君。
废帝石世石虎之子,在位仅33天,被兄石遵所废,后被杀。
彭城王石遵石虎之子,篡弟之帝位而自立,在位仅半年,就被冉闵(石虎的养孙,又称石闵)所杀。
义阳王石鉴石虎之子,石遵之兄,由大将军冉闵(石闵)所立,在位仅103天,始终无法摆脱石闵的控制,后冉闵杀其自立。
新兴王石祗[zhī]石虎庶子,冉闵自立后,石祗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为帝,集结军队诛讨冉闵。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起义并建立政权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统一局面被打破,北方出现了五个大的胡族政权,这就是五胡;而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十六个政权,这就是十六国。
下面将分别介绍五胡和十六国,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五胡1. 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开始崛起。
匈奴曾经多次进攻中原地区,并成为战国时期的六国中最强大的一支。
公元4世纪,匈奴衰落后,北方的政权逐渐由其他胡族接替。
2. 鲜卑:鲜卑是中国历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游牧民族,其统治地区北至黑龙江流域,南至河南、山西一带。
鲜卑曾经多次与中原王朝交战,其中以鲜卑族毛翟建立的北燕政权最为著名。
3. 羯族:羯族兴起于公元3世纪,是中亚游牧民族的一支,与匈奴、鲜卑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
羯族后来建立了南燕政权。
4. 氐族:氐族是中国古代一支著名的游牧民族,他们曾经在战争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氐族后来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前秦政权。
5. 西域胡族:西域胡族是指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和战争。
西域胡族后来建立了前凉政权。
二、十六国1. 前赵:前赵是北朝时期第一个建立的政权,由劉淵建立,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
但前赵并未能持续太久,不久后被前燕所灭。
2. 前燕:前燕由慕容皝所建立,建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是北方政权中最为强大的一个。
前燕统治下,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但最终被后燕所灭。
3. 后燕:后燕由慕容儁建立,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同样是北方政权中的重要一员。
后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后来被后秦所消灭。
4. 后秦:后秦由姚兴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咸阳),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在关中地区建立政权的胡族。
虽然后秦称帝不久,但对北方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后凉:后凉由窦建德建立,建都武威(今甘肃武威),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建立的政权。
24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五胡十六国

24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五胡十六国24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五胡十六国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北魏建立。
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
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陆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
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
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介绍

五胡十六国介绍“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综述【时间】公元304-439年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
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
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分述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十六国之一。
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
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
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五胡十六国名词解释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的政权,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为主,因此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
但事实上入侵的少数民族不仅仅只有五个,政权数目也远非十六个。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
每个国家之间的征战让百姓中日惶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文明史的耻辱。
五胡十六国简介

五胡十六国简介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一混乱时期。
该时期自公元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攻灭北凉进入南北朝为止。
五胡呢是指五个外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是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比如前凉、西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
那么,十六国是哪十六国呢?十六国这个名称又是从何而来?其实啊十六国这个名称起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从北方大大小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
十六国分别是五凉(前凉、南凉、北凉、西凉、后凉)、四燕(前燕、南燕、后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汉赵、后赵)、一成(成汉)、一夏(胡夏)。
另外除十六国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零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
东晋和十六国形势那么在西晋后期,怎么就分裂为东晋和十六国呢?其实这个还要从东汉中叶说起,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
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混杂,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晋武帝在世时,西晋国力强盛,各胡族还能向中央称臣。
晋武帝去世后,胡汉摩擦愈演愈烈,直至西晋八王之乱爆发,使西晋失去在地方的影响力,胡族开始陆续叛变。
公元304年,成汉与汉赵的建立,正式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成汉(公元306年-公元347年)是五胡十六国首个建立的政权,由氐族首领李雄在四川成都建立。
李雄死后,国内内乱频起,国势渐衰,公元347年为东晋大将桓温所灭。
七张图,看懂混乱“五胡十六国”,学生时代没学会的,终于补上了

七张图,看懂混乱“五胡十六国”,学生时代没学会的,终于补上了西晋末年,发生了一起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直接导致了之后的“五胡乱华”,以及西晋的灭亡。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他们在百余年的时间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数十个少数民族政权,大肆屠杀汉人,堪称汉民族的灾难。
“五胡乱华”是由匈奴和氐族拉开序幕的,公元304年,趁“八王之乱”,氐族首领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304-347年)。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又称作汉赵(304-329年)。
316年“前赵”大将刘曜带兵攻打西晋,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319年刘曜自立为帝,与此同时曾归附于前赵的羯族首领石勒也称赵王,二人瓜分“前赵”领土,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330年石勒称帝(史称后赵)。
公元337年,辽东鲜卑贵族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名义上虽为东晋的诸侯国,但实际上却拥有绝对的自治权,并与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为慕容家族日后入主中原打下基础。
350年“后赵”发生内乱,冉闵夺取政权,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后赵灭亡。
冉闵曾因颁布“杀胡令”挽救了北方汉人免受灭亡的命运。
352年慕容家族南下,击杀闵冉,灭亡冉魏,慕容儁脱离东晋自立为帝,国号“燕”,史称“前燕”。
前燕建立的同时,后赵的氐族将领苻健,攻占长安,建立“前秦”,至此中国北方中原地区的主要政权只剩下前秦,前燕,前凉,代。
370年“前秦”皇帝苻坚趁“前燕”政局不稳,出兵灭前燕,擒皇帝慕容暐,前燕灭亡,随后又消灭了前梁,代,等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76年前秦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的东晋形成了新的对峙局面。
公元382年,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准备南下灭晋,一举统一全国,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此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原先归顺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自立,384年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建立“后秦”,同一年慕容家族再次建立了后燕,西燕。
一篇文章让你搞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全概况

一篇文章让你搞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全概况上篇说到晋朝东迁衣冠,北方陷入混乱的局面,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晋朝虽东迁衣冠却也难挡灭亡的结局,这就是后话了。
今天我们来说说五胡乱华后在中国的出现的南北朝发生的那些事,叨叨也希望能通过这篇内容,让大家能够对南北朝有一个相当的了解。
一、五胡十六国概要五胡乱华差点导致华夏文明被摧毁,那么大家知道这五胡和胡人建立的政权都是指哪些吗?1、匈奴:一支居山西,建国为前赵。
另一支在河西张掖建国为北凉。
又一支自山西走建国为夏。
2、羯:乃匈奴别部,散居在上党的羯室建国为后赵。
3、鲜卑:慕容氏,建国为前燕、后燕、南燕。
拓跋氏,建国元魏。
(不在十六国内)段氏,建国辽西(不在十六国内)宇文氏,建国北周。
(不在十六国内)秃发氏,居河西,建国南凉。
乞伏氏,居陇西,建国西秦。
后鲜卑从辽东迁徙到河西,以慕容氏、拓跋氏两氏族为最盛。
4、氐:蒲氏,建国前秦。
略阳氏,建国后凉。
略阳清水氏,建国仇池(不在十六国内)5、羌:烧当羌姚氏,建国后秦。
以上五胡十六国割据在华夏大地之北方,又分有五段历史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各自强盛。
一、晋、赵、蜀三国鼎立时期、前赵最先兴起,据燕、豫、秦四省各一部,晋称赵、蜀为二寇,石勒灭刘耀占据中国北部一半,几乎统一北方。
后石虎死,鲜卑、氐、羌诸族趁乱起家北方局势大变。
后恒温灭蜀北方不久便成燕、秦分据的形势。
二、第一次,燕、秦分据时期。
前燕鲜卑。
慕容氏居龙城,蓟。
占据燕、齐、晋、豫四省。
三、苻秦全盛时期。
前秦氐氏居长安。
恒温伐燕不利,燕内乱。
慕容氏奔秦,秦灭燕。
四、第二次,燕、秦对峙时期。
慕容垂居中山,疆土与前秦一致。
冯拔篡后燕据和龙为北燕后被晋灭。
南燕后也被晋所灭。
后秦羌氏居长安,疆土占有陕、甘、豫三省。
五、刘裕灭秦后之北方三国。
刘裕入主长安,北方虽未平定而急于篡晋,是为宋。
后夏、凉相继被并入于魏,从而导致当时中国正式进入成南北朝时代。
二、北方政权的新生命(北朝)北方的中国历经五胡动乱,渐渐找到了复兴的新希望。
【最新2019】十六国历史简介(总述)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十六国历史简介(总述)TAG:十六国中国历史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
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
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
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胡十六国概述
【摘要】: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下西迁,中原尤其是关
中世族、百姓避地河西,使历史上落后的河西地区人口陡增,而作为周秦汉代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的关中一带,则是人口凋残,百不存一。
这一局面直到隋朝统一南北后才出现了转机。
【关键词】:五胡十六国五胡华乱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华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其中谯蜀、前凉、西凉、北燕、冉魏等国均系华夏人所建)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
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历史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
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
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疆域范围
西晋末年,全国共有21州。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诸国的范围大约是华北地区及四川地区。
疆域的变更可分成五期,分别是:前赵、后赵、成汉及东晋时期;前燕、前秦及
东晋时期;前秦东晋对峙时期;诸国混战与东晋时期,此时北方以后燕及后秦最盛;北魏、胡夏、北凉及东晋时期。
行政区划
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
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所以设置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
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
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
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
例如后燕设置雍州于长子(原属并州),成汉设置荆州于巴郡(原属梁州),南燕置并州于阴平(今江苏沭阳北)。
所以往往多个国家同时拥有同名异地的州。
北魏统一华北后即整合政区。
由于州境缩小,郡失去意义而逐渐废除。
此外,北方诸国会成立侨州郡县以安置流民,通常会依据流民原籍来定新州郡名。
如前燕慕容廆立国于辽东时,他将投奔来的冀州人设冀阳郡、豫州人设成周郡、青州人设营丘郡、并州人设唐国郡。
河西在西晋末已有为流民设置的郡县,在张轨为凉州刺史时,就为秦、雍流民设置武兴郡。
405年,西凉李皓即为南人置会稽郡、中州人置广夏郡。
这些郡县略同于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只是使用大略的地名而非流民原籍。
政治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统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
以汉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
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诸国多实行异族分治制度,或称为胡汉分治制度,在一国之中,实行两种不同的军政体制。
对汉族人民,仍按汉族的传统方式进行统治。
对少数民族,则按各自的部落传统进行统治。
这使得军事统帅被分为单于台与都督中外诸军事并立,后来随形势发展渐渐合并。
在军队形式上大致同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
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
各国兵权,大多掌握在宗室手里,任都督中外诸军事除了前秦王猛(非宗室)外,有前赵刘宣、刘曜等人,后赵石弘、石斌,前秦苻雄、苻法等人。
这本来是加强朝廷的措施。
但往往变成皇位之争而与太子自相残杀,最后导致亡国。
马蹬,强化骑兵战斗力各国军队以骑兵为主,步兵其次。
各国本民族的部落兵多为骑兵。
随着攻城战的出现以及让汉人编列为军队,步兵数量也逐渐增加。
如前秦南征东晋之际,即以步兵六十万,骑兵为二十七万,不过各国并非都改任步兵为主力。
在兵役制度方面,则是实行本族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并兼有魏晋世兵制的特点。
只要是凡识于战斗的本族人民,皆作为军队基本兵力。
基本上中军为终身制,其家属通常随营聚居,称营户,负责供应军粮。
镇守各地的外军,其随营聚居的家属则称镇户。
营户与镇户都是其兵力来源。
其他人民方面皆实行征兵制,征发各郡、县的各族人民补充军队。
其中汉族兵的来源,还包括来自投降的坞堡和招募的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
农业
有些国家在稳定之后,开始发展经济。
例如后赵石勒在崛起过程中,大厮杀掠。
但在立国后开始发展经济,劝课农桑,颁布的税收却比西晋还轻,经济逐渐复苏。
但在石虎统治之后,劳役汉人,挥霍无度,经济下滑。
另外,有些国家早在开创时期就已经打下基础,做好内政,吸引不少流民投靠。
早在成汉成立之前,已有大批流民投靠巴氐李氏。
李雄建立成汉后,在他统治之下“事少役稀,百姓富实”,成为最安定的地区。
前燕慕容皝在统治辽东时即仿照曹魏,开放荒地让流民种植。
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由于相对中原较少战乱,大量流民投奔。
农业、畜牧业都有所发展。
丝路也能保持畅通,使得首都姑臧成为商旅往来的枢纽,渐渐发展出“河西文化”。
人口
五胡乱华前北方各族分布图。
在东汉至魏晋时期,北方各族陆续内迁至中原,与汉族一同居住,但是时常受到受汉官欺压或受汉人歧视。
当时北方各族即受汉文化影响。
如匈奴、氐族改用汉姓并学汉语及经书。
中原也流行胡族文化,对于北方民族的生活用具、服装及音乐均感兴趣,并普遍食用牛羊酪浆。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是首次外族入侵中国中国北方沦陷。
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和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幸得有民族英雄冉闵屠胡挽救了中国,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沦陷,中国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
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殖民中国的胡人,为了更好地殖民中国,便大力的破坏中国文化,在文化上用血腥的手段逼迫中国人胡化。
因此中国文化遭到野蛮的胡人的巨大血腥破坏,给隋朝恢复中国提供了难度。
胡人对中原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发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商业资本不断向高利贷资本转换。
参考文献:
刘汉东:五凉时期河西人口研究[J];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李清凌:魏晋十六国北朝的经济开发思想[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李清凌: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各政权的人才兴国[J];丝绸之路;2009年18期
火焰塔:《五胡录》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0年10月1日
沈起炜:《细说两晋南北朝》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