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听课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a3e54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7.png)
本文旨在探讨《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思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情感、道德素养。
《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爱与友情的含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运用口语交流、听力练习、读写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口语交流,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在听力练习中,我们可以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记录,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
在读写训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词汇量、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我们也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教师和同学等。
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这样的故事时,我们可以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如PPT、黑板、图书馆资源等。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积极学习,挖掘更多的故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
我们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成果的反映,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小考、大考、作业、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关键领域,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实际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践。
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推动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5a03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3.png)
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反思引言小草和大树是一节关于植物生长的课程。
这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这节课结束之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本文将介绍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反应以及我的改进计划。
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首先,我用幻灯片展示了植物的各个阶段,并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然后,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附近的花坛观察和研究植物。
学生们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最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种植小草来实践他们所学的知识。
学生反应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反应非常积极。
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充满了好奇,积极参与了观察和研究的活动。
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了实践的机会,通过亲自种植小草,加深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学生们还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和交流。
然而,在学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够关注,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被动。
这可能与我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不足有关。
改进计划针对学生的反应情况和自己的教学不足,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 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们与小草亲密接触,触摸和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们对植物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我相信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 设立小组合作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我计划在下一次课程中设置小组合作活动。
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照顾一盆小草。
通过分工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和交流,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结论通过对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精编版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5c9033f12d2af90242e6da.png)
篇一:小草也能成为大树《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
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呢?一、抓住课题,感悟内容课始,我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对小草和大树的印象,使学生明白:小草是那么的矮小柔弱,大树是那么的高大。
文章是写小草和大树的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讨文章的内容。
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很重要。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训练很重要,并且默读应有任务。
而概括文章的大意也是必须训练的一项重要能力。
指名说,教师帮助修改,力求说得简洁、清楚。
二、抓住重点,感悟形象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然后引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
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再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四篇)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1957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4.png)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
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的形式。
在交流时,教师既要为学生充分表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思维互相碰撞中产生火花,又要体现主导作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提高,系统归纳。
我们六年级组的每位老师,在自主交流时,都展现了很好的驾驭能力。
而且,在交流时,老师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把书读好,通过读去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理解文本内涵。
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
在自主总结时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自主总结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所获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方法、收获启迪等方面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习得、有所发展。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二)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
”课始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目的、任务,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在“自主总结”时针对“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会学有所获。
如《船长》一文,经研讨,黄智、范妍妍、刘影三位老师确立的学习目标为:1、感悟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
感悟人物形象指向的是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塑造的“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精神品质;学习写作方法指向的是文本形式,关注作者是如何塑造“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关注的是表达。
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再通过探究、交流,深化认识,“自主总结”也就避免了盲目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探寻答案,从而有所发现。
自主探究时应以读书为主要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达到自悟,同时对疑难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圈画和批注。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4f28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0.png)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在《小草和大树》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缺乏引导:在讲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之前,我没有清晰地给学生引导,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以及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这导致学生在故事听完后,无法做出有深度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改进建议:在开始教学之前,给学生提供关于故事内容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在讲解故事时,要提前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可以注意的问题。
2. 组织不够紧凑:在故事讲解过程中,我没有清晰地组织和呈现故事情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故事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过程。
改进建议:在讲解故事时,要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组织故事情节,并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和连词来连接不同的情节,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3. 缺乏互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参与和互动,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改进建议: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要运用一些互动活动,如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角色的行为是否合理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 缺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改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的来说,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这篇故事时,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组织,增加互动环节,同时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四篇)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1ef2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e.png)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然后引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
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再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二)《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
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呢?课始,我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对小草和大树的印象,使学生明白:小草是那么的矮小柔弱,大树是那么的高大。
文章是写小草和大树的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讨文章的内容。
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很重要。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训练很重要,并且默读应有任务。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精选23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ffe7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6.png)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精选23篇)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篇1在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还是“大树”?以此问题让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在仔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理解了,这篇课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谓的“小草”,后半部则是“大树”。
随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这篇课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一开始是“小草”,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变成了“大树”。
反思: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再此基础上,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篇2在学生掌握本课生字并且读熟课文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所写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的成长经历。
聚焦“文学”一词,随后我总结质疑:从课题上我们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树则可以代指身份高贵显赫的人。
如果从“文学”这个角度上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可以代指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问题,由于前面分析课题时,学生已经从身份地位上对“小草”和“大树”的代指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这里,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不难总结出:就“文学”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学方面没有成就的人,“大树”则指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识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内容,随后聚焦“文学”一词,再引导学生从“文学”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树的代指。
这样的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
小草和大树反思(四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a52e5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d.png)
小草和大树反思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的教学,我主要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指导,如:第二小节:在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帮助学生归纳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三姐妹在艰辛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从未放弃过学习、写作。
第三小节,这一部分内容,我将它分成这样几部分来指导学生学习:首先,我指导学生理解夏洛蒂将信寄出去后,她内心的期待与惴惴不安,鉴于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虽然夏洛蒂她生活贫困,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写作,对她而言,写作是多么重要啊!当她将信寄出后,这时候她内心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她会想些什么?反思:以这样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
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总结课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⑴、本课三姐妹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思考并把它写下来。
⑵、想画面: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⑶、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收获呢?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交流。
反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作业是一节课的总结与延伸。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更加多元化,不应该仅仅关注字词的掌握,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2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9ba3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a.png)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在第一课时的末了,我引导学生制定第二课时的目标,经过讨论,制定的目标如下:1.品析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伊始,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继而,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探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作者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作者是把什么比喻成“小草”,又把什么比喻成“大树”呢?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读书基础,学生浏览课文后,很快通过交流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把“小草”和“大树”板画在黑板上,小草矮小单薄,画在左边;大树高达繁茂,画在右边。
接着进行了第二次探究:作者为何把没有成功前的三姐妹比作“小草”,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这次探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逆境描写”部分,通过读书感受她们的艰难。
组织交流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次探究:你认为三姐妹是靠什么把“小草”浇灌成的“大树”?请默读2-7自然段,圈画有关词句,简单作批注。
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阅读批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在交流时重点引领学生去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2)小草和大树是一个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
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认识和对他人中的不同特点的认知。
故事开始,小草和大树都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
小草是柔弱、脆弱的,但无论经历多少挑战,它都能够顽强地生长。
而大树则是巍峨、枝繁叶茂的,它凭借自己的高大和坚硬的树干保护了小草,使它能够生长得更加茁壮。
从小草的角度来看,它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它觉得自己太过柔弱,无法像大树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抵抗能力。
然而,当小草看到大树替自己挡风遮雨时,它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小草认识到,虽然它没有大树那样高大的身躯,但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小草的根系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的肥沃,同时小草也能为其他生物提供庇护和食物。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ce2f7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1.png)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小草怎样变成大树——《小草和大树》主要讲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教学之前,我就作了仔细研读,觉得这篇课文许多地方都值得引导同学品读理解,小草和大树有着深刻的含义,教给同学的不仅仅有文本的内涵,更有做人的道理。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题,引导同学逐步探究“小草”和“大树”的内涵,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消失了3次:课题、骚塞的回信中、文末。
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形成的鲜亮对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爱好,发人深思。
文中将“小草”和“大树”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将胜利前的夏洛蒂比方成“小草”,将胜利后的夏洛蒂比方成“大树”,表达了夏洛蒂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同学明白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制造了这样的奇迹!整个教学过程不能用流畅来表示,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感悟到的应当是丰富的。
最终,我布置了拓展题,供同学想象和思索:1、你想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夏洛蒂三姐妹的胜利?2、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示?3、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多元作业,让同学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运用,表达力量、想象力量能也得到了提高。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2《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外表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
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同学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肯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引导同学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本次教学设计,我在教学时作了如下尝试:一、质疑:是小草还是大树?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同学思索,这样做能养成同学边读书边思索的好习惯。
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同学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二、“小草”到“大树”所受挫折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同学走近人物内心。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af32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c.png)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是一本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插图,让孩子们对自然界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反思中,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具准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以及回答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教学步骤方面,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复述上节课的内容,温习学生的前置知识。
其次,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朗读故事和观察插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他们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绘本、图片、小黑板以及小组讨论所需要的材料。
绘本和图片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小黑板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的观点和总结。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小组讨论所需的问题和答题卡,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法。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并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来获取知识。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的反应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观察插图回答问题。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一些活跃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但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被动,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继续加强。
通过对《小草和大树》教学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同时也找到了一些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前可以进行一些热身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温习和复习前置知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697e3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e.png)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课文介绍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记述了夏洛蒂不甘命运的摆布,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典型事迹。
在教学时,我先从课题《小草和大树》入手,自然界中的“小草”、“大树”,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不难说出:小草矮小,不被人注意,不起眼;而大树则高大、挺拔,惹人注目,往往被人们用作栋梁,受到人们的保护。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这样快速切入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致了解夏洛蒂的命运。
认识夏洛蒂在人生的逆境中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坚持不懈地“浇灌”,由一棵命运悲苦的“小草”成为一棵“大树”的艰辛历程,理解文题大意。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并概括板出夏洛蒂所经受的苦难: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立志写作、遭遇打击;反思权衡、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敲开圣门。
然后我设计以下环节来进行:一、质疑:是小草还是大树?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__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二、“小草”到“大树”所受挫折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学生对__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
理解信中骚塞所说话时的那种傲慢与训诫。
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读出信中的那种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这段文字之后,我再创设情境:夏洛蒂满怀信心的将信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却收到这样一封回信。
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ba94614af45b307e87197f3.png)
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一《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
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呢?一、抓住课题,感悟内容课始,我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对小草和大树的印象,使学生明白:小草是那么的矮小柔弱,大树是那么的高大。
文章是写小草和大树的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讨文章的内容。
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很重要。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训练很重要,并且默读应有任务。
而概括文章的大意也是必须训练的一项重要能力。
指名说,教师帮助修改,力求说得简洁、清楚。
二、抓住重点,感悟形象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然后引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
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再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草和大树》听课反思
《小草和大树》听课反思这篇课文是说主人公“逆境成才”的故事,所以课文的重点是让孩子理解主人公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困难,而她们又是怎样的克服,从而最终获得成功的。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毕老师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2至4小节,让孩子体会主人公到底遭遇了哪些困境。
在体会这一重点时,毕老师采取了“放手”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课文寻找,并动手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根据孩子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不过孩子在理解时,教师帮助孩子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文本品味。
由于这节课是高年级的,所以教师们更多的是把问题提出,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会,从而讲出自己的理解,而教师则是在其中做好穿针引线就好了。
之前我也教学过这篇文章,总觉得这篇文章过长了,所以在引导学生找句子的时候,总有学生找错方向。
毕老师之前就布置学生预习充分,划好模块让学生解决问题,比起我的课堂,更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