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大题的法向量解法

合集下载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立体几何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

立体几何的主要难点是空间的复杂性,加上几何思维本来就不易理解,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但是,通过向量方法解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纵观立体几何考题,分享一些关于向量方法解题的经验与感悟。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向量的表示法是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

一个向量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A和另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B之间的向量$\vec{AB}$。

向量也可以表示为箭头的坐标,即$\vec{AB}=\begin{pmatrix}x'-x\\y'-y\end{pmatrix}$。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vec{AB}|=\sqrt{(x'-x)^2+(y'-y)^2}$。

向量的运算有向量加法和向量数乘。

向量加法的定义是:$\vec{a}+\vec{b}=\begin{pmatrix}a_1+b_1\\a_2+b_2\\a_3+b_3\e nd{pmatrix}$。

其中,$\vec{a}=(a_1,a_2,a_3)$,$\vec{b}=(b_1,b_2,b_3)$。

向量数乘的定义是:$\lambda\vec{a}=(\lambda a_1,\lambda a_2,\lambda a_3)$。

其中,$\lambda$是一个实数。

二、应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1.立体几何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比如平面、线段、角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空间中的直线、平面、空间角、平行线等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是建立解题基础的必要条件。

2.向量表达式的转化在解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基本运算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数乘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能够将向量从一个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表达式,并灵活地运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来求解问题。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P ⋅n n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法向量)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法向量)
2x+2y=0 ∴ x+2z=0,
y=-x ∴ 1 z=- x. 2
令 x=2 得 y=-2,z=-1. ∴n=(2,-2,1)即为平面 BDEF 的一个法向量.
【解】 设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 则 D(0,0,0), B(2,2,0),A(2,0,0),C(0,2,0),E(1,0,2) → =(-2,2,0)为平 (1)连 AC,因为 AC⊥平面 BDD1B1,所以AC 面 BDD1B1 的一个法向量.
→ =(2,2,0),DE → =(1,0,2). (2)DB 设平面 B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 =0 n· DB ∴ → n · DE =0,
【自主解答】
以点 A 为原点,AD、AB、AS 所在的直线分
别为 x 轴、 y 轴、 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则 A(0,0,0), B(0,1,0),
1 C(1,1,0),D2,0,0,S(0,0,1).
→ =(0,0,1)是平面 ABCD 的一个法 (1)∵SA⊥平面 ABCD, ∴AS 向量. ∵AD⊥AB,AD⊥SA,∴AD⊥平面 SAB,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点的位置向量
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 点O作为基点, 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 P的位置就可以用 向量OP来表示。我们把向量 OP称为 点P的位置向量。
P
A
2、直线的方向向量
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 l的位置可以由 l上 一个定点A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
P
a
B
A
AP t AB
x 2 y 4z 0 2 x 4 y 3z 0
依题意,有 n AB 0且n AC 0 ,即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要点提炼】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 (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 (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 ⎛⎭⎪⎫0≤θ≤π2,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a 22+b 22+c 22. (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 ⎛⎭⎪⎫0≤θ≤π2,则sin θ=|cos a ,μ|=|a ·μ||a ||μ|.(3)面面夹角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 则|cos θ|=|cosμ,v|=|μ·v ||μ||v |.考点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典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证明:(1)BE ⊥DC ; (2)BE ∥平面P AD ; (3)平面PCD ⊥平面P AD .证明 依题意,以点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向量BE →=(0,1,1),DC →=(2,0,0),故BE →·DC →=0. 所以BE ⊥DC .(2)因为AB ⊥AD ,又P 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P A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向量AB→=(1,0,0)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 而BE →·AB →=(0,1,1)·(1,0,0)=0,所以BE ⊥AB , 又BE ⊄平面P AD , 所以BE ∥平面P AD .(3)由(2)知平面P AD 的法向量AB →=(1,0,0),向量PD →=(0,2,-2),DC →=(2,0,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PD →=0,n ·DC →=0,即⎩⎨⎧2y -2z =0,2x =0,不妨令y =1,可得n =(0,1,1)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且n ·AB →=(0,1,1)·(1,0,0)=0,所以n ⊥AB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CD .探究提高 1.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关键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尽可能利用垂直条件,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进而用向量表示涉及到直线、平面的要素). 2.向量证明的核心是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或数乘向量,但向量证明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的定理,如在(2)中忽略BE ⊄平面P AD 而致误.【拓展练习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 为AB 的中点,点O 为DF 的中点.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 (1)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 ⎛⎭⎪⎫12,12,12.OM →=⎝ ⎛⎭⎪⎫0,-12,-12,BA →=(-1,0,0), ∴OM →·BA →=0,∴OM →⊥BA →. ∵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AB ⊥平面BCF ,∴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 且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2)在第(1)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DF →=(1,-1,1),DM →=⎝ ⎛⎭⎪⎫12,-1,0,DC →=(1,0,0),CF →=(0,-1,1), 由⎩⎪⎨⎪⎧n 1·DF→=0,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n 1·n 2=0,∴平面MDF ⊥平面EFCD . 考向二 线线角、线面角的求解【典例2】 (2020·浙江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ACB =∠ACD =45°,DC =2BC .(1)证明:EF ⊥DB ;(2)求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如图(1),过点D 作DO ⊥AC ,交直线AC 于点O ,连接OB .图(1)由∠ACD =45°,DO ⊥AC ,得 CD =2CO .由平面ACFD ⊥平面ABC ,得DO ⊥平面ABC , 所以DO ⊥BC .由∠ACB =45°,BC =12CD =22CO ,得BO ⊥BC . 所以BC ⊥平面BDO ,故BC ⊥DB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BC ∥EF ,所以EF ⊥DB .(2)解 法一 如图(1),过点O 作OH ⊥BD ,交直线BD 于点H ,连接CH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由BC ⊥平面BDO ,得OH ⊥BC ,故OH ⊥平面DBC , 所以∠OCH 为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 设CD =22,则DO =OC =2,BO =BC =2,得BD =6,OH =233,所以sin ∠OCH =OH OC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法二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记为θ.如图(2),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C ,OD 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图(2)设CD =22,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O (0,0,0),B (1,1,0),C (0,2,0),D (0,0,2). 因此OC→=(0,2,0),BC →=(-1,1,0),CD →=(0,-2,2). 设平面D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BC →=0,n ·CD →=0,即⎩⎨⎧-x +y =0,-2y +2z =0,可取n =(1,1,1),所以sin θ=|cos 〈OC →,n 〉|=|OC →·n ||OC →|·|n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探究提高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cos θ=|cos φ|.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主要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sin θ=|cos φ|,有时也可分别求出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拓展练习2】 (2020·全国Ⅱ卷)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因为侧面BB 1C 1C 是矩形且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所以MN ∥CC 1.又由已知得AA 1∥CC 1,故AA 1∥MN . 因为△A 1B 1C 1是正三角形,所以B 1C 1⊥A 1N . 又侧面BB 1C 1C 是矩形,所以B 1C 1⊥MN . 又A 1N ∩MN =N ,A 1N ,MN ⊂平面A 1AMN , 所以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所以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 由已知及(1)得AM ⊥BC ,MN ⊥BC ,AM ⊥MN .以M 为坐标原点,M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则AB =2,AM = 3.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AO ⊂平面A 1AMN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PN ,故AO ∥PN . 又AP ∥ON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故PM =233,E ⎝ ⎛⎭⎪⎫233,13,0.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 设Q (a ,0,0),则 NQ =4-⎝ ⎛⎭⎪⎫233-a2, B 1⎝⎛⎭⎪⎫a ,1,4-⎝ ⎛⎭⎪⎫233-a2. 故B 1E →=⎝ ⎛⎭⎪⎫233-a ,-23,-4-⎝ ⎛⎭⎪⎫233-a 2, |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所以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考向三 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典例3】 (2020·全国Ⅲ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棱DD 1,BB 1上,且2DE =ED 1,BF =2FB 1.(1)证明:点C 1在平面AEF 内;(2)若AB =2,AD =1,AA 1=3,求二面角A -EF -A 1的正弦值.解 设AB =a ,AD =b ,AA 1=c .如图,以C 1为坐标原点,C 1D 1→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1-xyz .(1)证明 连接C 1F ,C 1(0,0,0),A (a ,b ,c ),E ⎝ ⎛⎭⎪⎫a ,0,23c ,F ⎝ ⎛⎭⎪⎫0,b ,13c ,EA→=⎝ ⎛⎭⎪⎫0,b ,13c ,C 1F →=⎝ ⎛⎭⎪⎫0,b ,13c ,得EA →=C 1F →, 因此EA ∥C 1F ,即A ,E ,F ,C 1四点共面, 所以点C 1在平面AEF 内.(2)由已知得A (2,1,3),E (2,0,2),F (0,1,1),A 1(2,1,0),AE →=(0,-1,-1),AF →=(-2,0,-2),A 1E →=(0,-1,2),A 1F →=(-2,0,1). 设n 1=(x ,y ,z )为平面AEF 的法向量,则⎩⎪⎨⎪⎧n 1·AE →=0,n 1·AF →=0,即⎩⎨⎧-y -z =0,-2x -2z =0,可取n 1=(-1,-1,1).设n 2为平面A 1EF 的法向量,则⎩⎪⎨⎪⎧n 2·A 1E →=0,n 2·A 1F →=0,同理可取n 2=⎝ ⎛⎭⎪⎫12,2,1.设二面角A -EF -A 1的平面角为α,所以cos α=cos 〈n 1,n 2〉=n 1·n 2|n 1|·|n 2|=-77,则sin α=1-cos2α=42 7,所以二面角A-EF-A1的正弦值为42 7.探究提高 1.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或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必须能判定“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或钝角”,否则解法是不严谨的.【拓展练习3】(2020·沈阳一监)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平面ABC⊥平面ABD,点E与点D在平面ABC的同侧,且CE∥BD,BD=2CE.点F为AD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平面ABC;(2)求二面角C-AE-D的余弦值.(1)证明取AB的中点为O,连接OC,OF,如图.∵O,F分别为AB,AD的中点,∴OF∥BD且BD=2OF.又CE∥BD且BD=2CE,∴CE∥OF且CE=OF,∴OF綊EC,则四边形OCEF为平行四边形,∴EF∥OC.又OC⊂平面ABC,EF⊄平面ABC,∴EF∥平面ABC.(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O为AB的中点,∴OC⊥AB.∵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BD ⊥AB ,BD ⊂平面ABD ,∴BD ⊥平面ABC .又OF ∥BD ,∴OF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 ,OC ,O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令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O (0,0,0),A (1,0,0),C (0,3,0),E (0,3,1),D (-1,0,2),∴AC→=(-1,3,0),AE →=(-1,3,1),AD →=(-2,0,2).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 ⎩⎪⎨⎪⎧AC →·m =-x 1+3y 1=0,AE →·m =-x 1+3y 1+z 1=0. 不妨令y 1=3,则m =(3,3,0). 设平面AE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 ⎩⎪⎨⎪⎧AD →·n =-2x 2+2z 2=0,AE →·n =-x 2+3y 2+z 2=0. 令z 2=1,得n =(1,0,1). ∴cos 〈m ,n 〉=323×2=64.由图易知二面角C -AE -D 为钝角, ∴二面角C -AE -D 的余弦值为-64. 考向四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典例4】 (2020·武汉调研)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是AC 与BD 的交点,点E 是线段OD 1上的一点.(1)若点E 为OD 1的中点,求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若存在,请指出点E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D 1(0,0,2),C (0,2,0),O (1,1,0). 因为E 为OD 1的中点, 所以E ⎝ ⎛⎭⎪⎫12,12,1.则OD 1→=(-1,-1,2),DE →=⎝ ⎛⎭⎪⎫12,12,1,DC →=(0,2,0).设p =(x 0,y 0,z 0)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p ·DE→=0,p ·DC →=0,即⎩⎪⎨⎪⎧12x 0+12y 0+z 0=0,2y 0=0,取x 0=2,则y 0=0,z 0=-1,所以p =(2,0,-1)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θ=|cos 〈OD 1→,p 〉|=|OD 1→·p ||OD 1→||p |=|-1×2+(-1)×0+2×(-1)|(-1)2+(-1)2+22×22+(-1)2=23015, 即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015.(2)存在,且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同第(1)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点E 不与点O 重合,设D 1E →=λEO →,λ∈[0,+∞),OC →=(-1,1,0),OD 1→=(-1,-1,2). 设m =(x 1,y 1,z 1)是平面CD 1O 的法向量, 则⎩⎪⎨⎪⎧m ·OC →=0,m ·OD 1→=0,即⎩⎨⎧-x 1+y 1=0,-x 1-y 1+2z 1=0,取x 1=1,则y 1=1,z 1=1,所以m =(1,1,1)为平面CD 1O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D 1E →=λEO →,所以点E 的坐标为⎝⎛⎭⎪⎫λ1+λ,λ1+λ,21+λ, 所以DE →=⎝ ⎛⎭⎪⎫λ1+λ,λ1+λ,21+λ. 设n =(x 2,y 2,z 2)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n ·DE→=0,n ·DC →=0,即⎩⎪⎨⎪⎧λ1+λx 2+λ1+λy 2+21+λz 2=0,2y 2=0,取x 2=1,则y 2=0,z 2=-λ2,所以n =⎝ ⎛⎭⎪⎫1,0,-λ2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CDE ⊥平面CD 1O ,所以m ⊥n . 则m ·n =0,所以1-λ2=0,解得λ=2.所以当D 1E →EO →=2,即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时,平面CDE ⊥平面CD 1O .探究提高 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但注意空间坐标系建立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否则容易出现错误.2.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拓展练习4】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P A =AD =CD =2,BC =3.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PF PC =13.(1)求证:CD ⊥平面P AD ; (2)求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3)设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判断直线AG 是否在平面AEF 内,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 又因为AD ⊥CD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CD ⊥平面P AD .(2)解 过点A 作AD 的垂线交BC 于点M . 因为P A ⊥平面ABCD ,AM ,AD ⊂平面ABCD , 所以P A ⊥AM ,P A ⊥A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1,0),C (2,2,0),D (0,2,0),P (0,0,2).因为E 为PD 的中点, 所以E (0,1,1).所以AE→=(0,1,1),PC →=(2,2,-2),AP →=(0,0,2). 所以PF→=13PC →=⎝ ⎛⎭⎪⎫23,23,-23, 所以AF→=AP →+PF →=⎝ ⎛⎭⎪⎫23,23,4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E →=0,n ·AF →=0,即⎩⎪⎨⎪⎧y +z =0,23x +23y +43z =0. 令z =1,则y =-1,x =-1. 于是n =(-1,-1,1).又因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p =(1,0,0), 所以cos 〈n ,p 〉=n ·p |n ||p |=-33.由题知,二面角F -AE -P 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 (3)解 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理由如下: 因为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PB →=(2,-1,-2), 所以PG→=23PB →=⎝ ⎛⎭⎪⎫43,-23,-43, 所以AG→=AP →+PG →=⎝ ⎛⎭⎪⎫43,-23,23. 由(2)知,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n =(-1,-1,1), 所以AG →·n =-43+23+23=0.又点A ∈平面AEF ,所以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专题拓展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三棱锥O -ABC ,点M ,N 分别为AB ,OC 的中点,且,,OA a OB b OC c ===,用,,a b c 表示MN ,则MN 等于( )A .()12b c a +- B .()12a b c ++ C .()12a b c -+D .()12c a b --【答案】D 【详解】MN MA AO ON =++1122BA OA OC =-+ ()1122OA OB OA OC =--+ 111222OA OB OC =--+()12c a b =--. 故选:D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MP C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P 可以是棱1BB 的中点 B .线段MP 3C .点P 的轨迹是正方形D .点P 轨迹的长度为2+5【答案】D 【详解】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1DD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该正方体的棱长为1,,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 则()0,0,0D ,111,,222M ⎛⎫ ⎪⎝⎭,1,1,12N ⎛⎫⎪⎝⎭,()0,1,0C , 所以1,0,12CN ⎛⎫=⎪⎝⎭,设(),,P x y z ,则111,,222MP x y z ⎛⎫=--- ⎪⎝⎭,因为MP CN ⊥, 所以1110222x z ⎛⎫-+-= ⎪⎝⎭,2430x z +-=,当1x =时,14z =;当0x =时,34z =; 取11,0,4E ⎛⎫ ⎪⎝⎭,11,1,4F ⎛⎫ ⎪⎝⎭,30,1,4G ⎛⎫ ⎪⎝⎭,30,0,4H ⎛⎫ ⎪⎝⎭,连接EF ,FG ,GH ,HE ,则()0,1,0EF GH ==,11,0,2EH FG ⎛⎫==- ⎪⎝⎭, 所以四边形EFGH 为矩形,则0EF CN ⋅=,0EH CN ⋅=,即EF CN ⊥,EH CN ⊥, 又EFEH E =,且EF ⊂平面EFGH ,EH ⊂平面EFGH ,所以CN ⊥平面EFGH , 又111,,224EM ⎛⎫=-⎪⎝⎭,111,,224MG ⎛⎫=- ⎪⎝⎭,所以M 为EG 中点,则M ∈平面EFGH , 所以,为使MP CN ⊥,必有点P ∈平面EFGH ,又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所以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EFGH , 因此点P 不可能是棱1BB 的中点,即A 错; 又1EF GH ==,52EH FG ==,所以EF EH ≠,则点P 的轨迹不是正方形; 且矩形EFGH 的周长为522252+⨯=+,故C 错,D 正确; 因为点M 为EG 中点,则点M 为矩形EFGH 的对角线交点,所以点M 到点E 和点G 的距离相等,且最大,所以线段MP 的最大值为52,故B 错. 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DB AD BC ⋅+⋅+⋅=( ) A .-1 B .0 C .1 D .不确定【答案】B 【详解】 如图,令,,AB a AC b AD c ===, 则AB CD AC DB AD BC ⋅+⋅+⋅,()()()a cb b ac c b a =⋅-+⋅-+⋅-,0a c a b b a b c c b c a =⋅-⋅+⋅-⋅+⋅-⋅=.故选:B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2,4ABCD PA AB AD ===.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5B .3010C .1010D .31010【答案】B 【详解】以A 点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2,0,0B ,()1,2,1E ,()002P ,,,()0,4,0D , ()1,2,1BE =-∴,()0,4,2PD =-,设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为θ,则630cos 10625PD BE PD BEθ⋅===⨯⋅. 5.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点E 是线段P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若线 AB 段上存在点F (不含端点),使得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则线段PE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02⎛⎫ ⎪ ⎪⎝⎭, B .603⎛⎫⎪ ⎪⎝⎭, C .222⎛⎫⎪ ⎪⎝⎭, D .623,⎛⎫⎪⎝⎭【答案】B 【详解】由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取AD 中点G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0,0,0),(1,0,0),(1,0,0),(1,2,0),(0,0,1)G A D B P -,设(1,,0)F y ,,设()()1,0,1,0,DE xDP x x x ===,01x <<,故()1,0,E x x -,()2,,EF x y x =--又()1,0,1PA =-,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故cos30PA EF PA EF ⋅=⋅︒,即()2223222x y x =-++即()222213y x =--+,01x <<,故220,3y ⎡⎫∈⎪⎢⎣⎭,又02y <<,故60y ⎛∈ ⎝⎭,. 故选:B.6.已知二面角l αβ--,其中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0,1m =-,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0,1,1n =-,则二面角l αβ--的大小可能为( )A .60︒B .120︒C .60︒或120︒D .30【答案】C 【详解】11cos ,222m n m n m n ⋅-<>===-⨯,所以,120m n <>=,又因为二面角的大小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可能是60或120. 故选:C7.已知向量(,,)x y z a a a a =,(,,)x y z b b b b =,{},,i j k 是空间中的一个单位正交基底.规定向量积的行列式计算:()()(),,yz xy xz y z z y z x x z x y y x xy z yz xyxz xyz ij ka a a a a a ab a b a b i a b a b j a b a b k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 ⎪⎝⎭其中行列式计算表示为a b ad bc c d=-,若向量(2,1,4),(3,1,2),AB AC ==则AB AC ⨯=( )A .(4,8,1)---B .(1,4,8)--C .(2,8,1)--D .(1,4,8)---【答案】C 【详解】由题意得()()()()1241+4322+21132,8,1AB AC i j k ⨯=⨯-⨯⨯-⨯⨯-⨯=--, 故选:C.8.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110AB AA ==,25AD =,P 在左侧面11ADD A 上,已知P 到11A D 、1AA 的距离均为5,则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的形状为(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答案】B 【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5,25,0,10,0,10,0P A C ,()125,10,10AC ∴=--, 设截面与11A D 交于(),0,10Q Q x ,则()20,0,5Q PQ x =-,()12520500Q AC PQ x ∴⋅=---=,解得18Qx =,即()18,0,10Q , 设截面与AD 交于(),0,0M M x ,则()20,0,5M PM x =--,()12520500M AC PM x ∴⋅=--+=,解得22Mx =,即()22,0,0M , 设截面与AB 交于()25,,0N N y ,则()3,,0N MN y =,1253100N AC MN y ∴⋅=-⨯+=,解得7.5Ny =,即()25,7.5,0N , 过Q 作//QF MN ,交11B C 于F ,设(),10,10F F x ,则()18,10,0F QF x =-, 则存在λ使得QF MN λ=,即()()18,10,03,7.5,0F x λ-=,解得22F x =,故F 在线段11B C 上,过F 作//EF QM ,交1BB 于E ,设()25,10,E E z ,则()3,0,10E EF z =--,则存在μ使得EF QM μ=,即()()3,0,104,0,10E z μ--=-,解得 2.5E z =,故E 在线段1BB 上,综上,可得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为五边形QMNEF . 故选:B.9.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若ABD ∠与ABC ∠互余,则()BA BC BD ⋅+的最大值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B 【详解】设ABD α∠=,可得2ABC πα∠=-,则α为锐角,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 则()cos cos 2BA BC BD BA BC BA BD BA BC BA BD παα⎛⎫⋅+=⋅+⋅=⋅-+⋅ ⎪⎝⎭()18sin 24cos 30sin αααϕ=+=+,其中ϕ为锐角,且4tan 3ϕ=. 02πα<<,则2πϕαϕϕ<+<+,所以,当2παϕ+=时,()BA BC BD ⋅+取得最大值30.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E 是底面ABCD 上的动点,则()111CE CA D B -⋅的最大值为( )A .22B .1C .2D .6【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1,,DA DC 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1),(1,1,1),(1,0,1),D B A设(,,0)E x y ,其中[],0,1x y ∈,则()()11111,,1,1,1,0CE CA A E x y D B -==--=, 所以111()11CE CA D B x y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1,0)E ,故其最大值为1, 故选:B .11.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PA =AB .若点M 为PD 中点,则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0°B .45°C .30°D .90°【答案】C 【详解】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D ,AP 为单位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1PA =,则()0,0,0A ,()1,1,0C ,110,,22M ⎛⎫⎪⎝⎭,()0,0,1P ,()1,0,0B , 故()1,0,1PB =-,111,,22MC ⎛⎫=- ⎪⎝⎭,故1132cos ,21111144PB MC PB MC PB MC+⋅===⋅+⋅++, 由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90︒︒,故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故选:C.12.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 中,,,2BE EC CF FD DG GA ===,记平面EFG 与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β、γ,则( )A .αβγ>>B .αγβ>>C .βαγ>>D .γαβ>>【答案】A【详解】 解:(空间向量法)因为,,2BE EC CF FD DG GA ===,所以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G 为AD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取BD 的中点M ,连接CM ,过A 作AO ⊥平面BCD ,交CM 于点O ,在平面BCD 中过O 作//ON BD ,交CD 于N ,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则33OM =,233CO =,22222326233OA AC OC ⎛⎫=-=-= ⎪ ⎪⎝⎭, 以O 为原点,OC 为x 轴,ON 为y 轴,O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6A ⎛ ⎝⎭,31,0B ⎛⎫- ⎪ ⎪⎝⎭,23C ⎫⎪⎝⎭,3D ⎛⎫ ⎪⎝⎭,31,02E ⎫-⎪⎝⎭,31,062F ⎛⎫ ⎪⎝⎭,3146,939G ⎛- ⎝⎭,(0,1,0)EF =,53546,8691EG ⎛⎫=- ⎪ ⎪⎝⎭,232633AC ⎛=- ⎝⎭,32633AD ⎛=-- ⎝⎭,3261,33AB ⎛⎫=---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则110n EF n EG ⎧⋅=⎪⎨⋅=⎪⎩,即05354606y x y z =⎧⎪⎨+=⎪⎩,不妨令1z =,则18,0,125n ⎛⎫= ⎪ ⎪⎝⎭,同理可计算出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2(0,0,1)n =,()32,6,1n =,4(22,0,1)n =-,则可得1212517co 1s 5n n n n α⋅==⋅,1313717co 1s 5n n n n β⋅==⋅,14149cos 1751n n n n γ⋅==⋅,所以cos cos cos αβγ<<,又cos y x =在()0.x π∈上递减,所以αβγ>>, 故选:A.13.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1PA PB PC PD AB =====,点Q ,R 分别在棱AB ,PC 上运动,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 ) A .7010B .355C .3510D .705【答案】A 【详解】以P 在底面的投影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1(,,0)2Q a ,(,,)R m n q因为211(0(,0),22P C -,,112(,22PC =-, 又因为R 在PC 上,PR PC λ=所以(,m m q -=,11(,),22λλ-, 所以R 11(,2222λλ=--+,所以2222111222QR a λλ⎛⎛⎫⎛⎫=--+-+ ⎪ ⎪ ⎝⎭⎝⎭⎝⎭221324a a λλλ=+-++ 因为[]11,,0,122a λ⎡⎤∈-∈⎢⎥⎣⎦设2213()24f a a a λλλ=+-++,2213()24g a a λλλλ=+-++ 对其求导()2f a a λ'=-,1()22g a λλ'=-+当二个导数同时为0时,取最小值,即20a λ-=,1202a λ-+=所以11,36a λ==时取最小值,所以1121,,,1,,02623PQ CQ ⎛⎫⎛⎫=-=- ⎪ ⎪ ⎪⎝⎭⎝⎭ 所以PQCQ==10,所以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10. 14.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G 分别为BC 、1CC 、1BB 的中点,则( )A .直线1D D 与直线AF 垂直B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C .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1D .点C 和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详解】以D 点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为x ,y ,z 轴建系,则(000)D ,,、(100)A ,,、()010C ,,、1(101)A ,,、1(001)D ,,、 1(10)2E ,,、1(01)2F ,,,1(11)2G ,,, 则()1001DD =,,、1112AF ⎛⎫=- ⎪⎝⎭,,,则112DD AF ⋅=, ∴直线1D D 与直线AF 不垂直,A 错误;则11012A G ⎛⎫=- ⎪⎝⎭,,,1102AE ⎛⎫=- ⎪⎝⎭,,,1112AF ⎛⎫=- ⎪⎝⎭,,,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21002x y AE n AF n x y z ⎧-+=⎪⎧⋅=⎪⎪⇒⎨⎨⋅=⎪⎪⎩-++=⎪⎩,令2x =,则1y =,2z =,则(212)n =,,,10AG n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B 正确; 易知四边形1AEFD 为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且1D F 、DC 、AE 共点于H ,15D H AH ==,12AD =,∴121232(5)()222AD H S ∆=⨯⨯-=,则113948AD HAEFD S S =⋅=四边形,C 错误; (110)AC =-,,,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113AC n d n⋅==, 1012AG ⎛⎫= ⎪⎝⎭,,,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223AG n d n ⋅==,则12d d ≠,D 错误;故选:B .15.如图所示,1111ABCD A B C D -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当1A 、E 、F 、1C 共面时,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5B .12C .32D .65【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606)A ,,、(000)D ,,、1(066)C ,,,由题意知:当(630)E ,,、(360)F ,,时,1A 、E 、F 、1C 共面, 设平面1A DE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1(606)DA =,,,(630)DE =,,, 则1111111660{630n DA x z n DE x y ⋅=+=⋅=+=,取11x =,解得1(121)n =--,,,设平面1C DF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1(066)DC =,,,(360)DF =,,, 则2122222660{360n DC y z n DF x y ⋅=+=⋅=+=,取22x =,解得2(211)n =-,,,设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为θ,则1212121cos cos 266n n n n n n θ⋅====⋅⋅,, ∴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 故选:B.二、解答题16.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13AA =AB AC ⊥,1B C ⊥平面ABC ,E 是1B C 的中点.(1)求证:平面1AB C ⊥平面11ABB A ; (2)求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由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得1AB B C ⊥,又AB AC ⊥,1CB AC C =,故AB ⊥平面1AB C ,AB 平面11ABB A ,故平面11ABB A ⊥平面1AB C .(2)以C 为原点,CA 为x 轴,1CB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C ,()1,0,0A ,()1,1,0B 又2BC =113BB AA ==故11CB =,()10,0,1B ,10,0,2E ⎛⎫⎪⎝⎭,()1,0,0CA = ()111,1,1AA BB ==--,11,0,2AE ⎛⎫=- ⎪⎝⎭设平面11AA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CA n AA ⎧⋅=⎪⎨⋅=⎪⎩,即00x x y z =⎧⎨--+=⎩,令1y =,则1z =, ()0,1,1n =, 设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的角为θ,故1102sin 1214n AE n AEθ⋅===⨯+,即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如图1,矩形ABCD 中,3AB BC =,将矩形ABCD 折起,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连接AF 、CE ,以AF 和EF 为折痕,将四边形ABFE 折起,使点B 落在线段FC 上,将CDE △向上折起,使平面DEC ⊥平面FEC ,如图2.(1)证明:平面ABE ⊥平面EFC ;(2)连接BE 、BD ,求锐二面角A BE D --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在平面ABCD 中,AF =FC ,BF +FC 3AB , 设3AB a =,则3BC a =,设BF =x ,在BAF △中,()22233x a a x +=-,解得x a =,则2AF FC a ==, 因为点B 落在线段FC 上,所以BC DE a ==,所以BE FC ⊥, 又AB BF ⊥即AB CF ⊥,AB BE B =,,AB BE ⊂平面ABE ,所以CF ⊥平面ABE ,由CF ⊂平面EFC 可得平面ABE ⊥平面EFC ;(2)以F 为原点,FC 为x 轴,过点F 平行BE 的方向作为作y 轴,过点F 垂直于平面EFC 的方向作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0,0,0,3,0,,0,0C a F E a a B a ,()0,3,0BE a =, 易得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FC a =,作DG EC ⊥于G , 因为平面DEC ⊥平面FEC ,所以DG ⊥平面EFC ,则5334a G a ⎛⎫ ⎪ ⎪⎝⎭,53334a a D a ⎛ ⎝⎭,13334a a BD a ⎛= ⎝⎭,设平面D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3013330442n BE ay a an BD ax y z ⎧⋅==⎪⎨⋅=++=⎪⎩,令3z =(3n =-, 因为12239cos ,13239n FC n FC a n FC⋅--===⋅⋅,所以锐二面角A -BE -D 223913113⎛⎫--= ⎪ ⎪⎝⎭. 18.如图,在三梭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11AAC C 均为菱形,12AA =,1160ABB ACC ∠=∠=︒,D 为AB 的中点.(Ⅰ)求证:1//AC 平面1CDB ;(Ⅱ)若60BAC ∠=︒,求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Ⅰ)连结1BC ,与1B C 交于点O ,连结OD , 四边形11BB C C 是平行四边形,O 为1B C 中点,D 为AB 中点,得1//AC OD ,又OD ⊂平面1CDB ,故1//AC 平面1CDB ;(Ⅱ)方法一:由12AB AC ==,12AC AB ==,且O 为1B C ,1BC 的中点, 得1AO BC ⊥,1AO B C ⊥,11B C BC =, 又1BC ,1CB 为平面11BB C C 内两条相交直线,得AO ⊥平面11BB C C ,故1AC B ∠即为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 由60BAC ∠=︒,2AB AC ==,2BC =,得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又11B C BC =,故四边形11BB C C 为正方形,122BC =则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12BAC π∠=,故14AC B π∠=,12sin 2AC B ∠=,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B ,1DB ,CD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0D ,()1,0,0A -,()1,0,0B ,()13,0A -,()13,0B , 由60BAC ∠=︒,2AB AC ==,ABC 为正三角形, 故CD AB ⊥,又1B D AB ⊥,所以AB ⊥平面1CDB , 设()0,,C y z ,由2CA =,123CA =,得(22223,38,y z y z ⎧+=⎪⎨+=⎪⎩即36,3y z ⎧=⎪⎪⎨⎪=⎪⎩,故3260,33C ⎛- ⎝⎭, 由11B C BC ,得12326C ⎛- ⎝⎭,所以12326AC ⎛= ⎝⎭,()11,3,0BB =-,3261,,33BC ⎛⎫=-- ⎪ ⎪⎝⎭; 设平面11BB 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x y z =,由10,0,n BB n BC ⎧⋅=⎨⋅=⎩得1111130,33260,x y x y z ⎧-=⎪⎨+-=⎪⎩可取()3,1,2n =,设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为θ, 则1112sin cos ,2AC n AC n AC nθ⋅===,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19.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BB A 和11BCC B 都是正方形,平面11ABB A ⊥平面11BCC B ,,D E 分别为1BB ,AC 的中点.(1)求证://BE 平面1A CD .(2)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取1A C 中点F ,连接DF ,EF , ∵,E F 分别为1,AC A C 的中点,∴1//EF AA ,且112EF AA =,又四边形11ABB A 是正方形,∴11//BB AA 且11BB AA =, 即1//EF BB 且112EF BB =,又∵D 为1BB 中点,∴//EF BD 且EF BD =,所以四边形EFD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DF ,又BE ⊄平面1A CD ,DF ⊂平面1A CD ,所以//BE 平面1A CD .(2)由题意,1,,BA BC BB 两两垂直,所以以B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2BA BC BB ===,则11(0,2,0),(1,0,1),(2,0,0),(0,1,0),(0,2,2)B E C D A . ,11(1,2,1),(2,1,0),(2,2,2)B E CD AC =-=-=-,设平面 1A 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100AC m CD m ⎧⋅=⎨⋅=⎩,即222020x y z x y -++=⎧⎨-+=⎩,得()1,2,1m =- 设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为θ,1111412sin cos ,366B E m B E mB E mθ, 所以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一、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AA BB 和,则角<','AA BB >=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AA BB AA BB ⋅⋅, 不需要用法向量。

1、运用法向量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1),则直线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sin θ= cos(2π-θ) = |cos<AB , n >| = AB AB n n••2、运用法向量求二面角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为12,n n ,则<12,n n >或π-<12,n n >是所求角。

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来决定<12,n n >是所求,还是π-<12,n n >是所求角。

二、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1、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异面直线a 、b 的公共法向量为(,,)n x y z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d =AB ·cos ∠BAA '=||||AB n n • 略证:如图,EF 为a 、b 的公垂线段,a '为过F 与a 平行的直线,A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过A 作AA '//EF ,交a '于A ',则¡¯//AA n ,所以∠BAA '=<,BA n >(或其补角)∴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d =AB ·cos ∠BAA '=||||AB n n • * 其中,n 的坐标可利用a 、b 上的任一向量,a b (或图中的,AE BF ),及n 的定义得n a n a n b n b ⎧⎧⊥•=⎪⎪⇒⎨⎨⊥•=⎪⎪⎩⎩ ① 解方程组可得n 。

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构特性、体积、一、几何法何法解题,据几何中的性质、之间的平行、得空间角、距离,例1.如图1,AB =BC =2,AD =线段PC 上的点.(Ⅰ)证明:BD (Ⅱ)若G 是PC 角的正切值;(Ⅲ)若G 满足(Ⅰ)证明:∵∴PA ⊥BD ;∵设AC 与BD ∴O 为AC 而PA ∩AC =A (Ⅱ)解:若G ∴GO ,可得GO ⊥平面ABCD ,⊥平面PAC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12PA =;AB ∙BC ∙cos ∠ABC =12,3;OD =CD 2-CO 2,,tan ∠DGO =OD OG ;PC ⊥面BGD ,OG ⊂平面BGD ,=PA 2+AC 2=15;,可得GC AC =OCPC ,GC 15-=32.需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答再根据相似.运用几何法解题,只需定义、定理,寻找其定义、定理进行求解.几何意义、运算法则往往需根或建立合适的空间给点赋予坐标,通过向备考指南50量运算求得空间角、距离,判定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例2.如图2,在四棱锥M-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棱AM的长为3,且AM和AB、AD的夹角都是60°,N是CM的中点,求BN的长.图2解:∵N是CM的中点,设a=AB,b=AD,c=AM,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BN=12( BC+ BM )=12( AD+ BA+ AM)=12 a+12 b12 c;由题意可得:|a|=|b|=2,|c|=3,a⋅b=0,a⋅c=2×3×cos60°=3,b⋅c=2×3×cos60°=3,∴ BN2=(-12 a+12 b+12 c)2=1+1+94-12×3+12×3=174,∴| BN|即BN的长为.设a=AB,b=AD,c=AM,并将其作为基底表示出其它的线段,便可根据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数量积公式、模的公式求得|BN|,即可解题.运用向量法求解,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这样不仅能转换解题的思路,还能简化解题的过程.例3.如图3,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在棱A1B1上,E,F分别是CC1,BC的中点,AE⊥A1B1,AA1=AB=AC=2;当D为A1B1的中点时,求平面DEF与平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图3解:由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性质可知AA1⊥A1B1,又AE⊥A1B1,AA1∩AE=A,AA1,AE⊂平面AA1C1C,所以A1B1⊥平面AA1C1C,又A1C1⊂平面AA1C1C,则A1B1⊥A1C1,故AB⊥AC,AB⊥AA1,AC⊥AA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4则C(2,0,0),B(0,0,2),A(0,0,0),A1(0,2,0),F(1,0,1),E(2,1,0),设D(0,2,t),则FD=(-1,2,t-1),AE=(2,1,0),因为FD⋅AE=(-1,2,t-1)⋅(2,1,0)=0;故DF⊥AE;当D为A1B1的中点时,D(0,2,1),又EF=(-1,-1,1),FD=(-1,2,0),设平面DEF的法向量为n=(x,y,z),则ìíîn⋅EF=0,n⋅FD=0,即ìíîx+y-z=0,x-2y=0,令y=1,则x=2,z=3,故n=(2,1,3),取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m=(0,1,0),则|cos< n, m>|=|n⋅m|| n|| m|故平面DEF与平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在找到三条相互垂直,且交于一点的直线后,便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求得各个点的坐标、线段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再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系运算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需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并使其与法向量垂直,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平面的法向量.通过搭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将抽象的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具象的坐标运算问题,可有效避免复杂的几何推理论证.总之,几何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大部分的立体几何问题都可以用几何法求解.而向量法的适用范围较窄,只适用于求解有关正方体、长方体、直三棱柱等规则空间几何体的问题,且使用过程中的运算量较大,同学们要谨慎计算,避免出现失误和错解.(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备考指南51。

立体几何中的法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法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法向量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第二册(下B)第九章提到了法向量的定义:如果向量⊥平面α,那么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但是对于法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却没有详细介绍,其实灵活运用法向量去求解某些常见的立几问题如“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二面角的大小”、“证明两平面平行或垂直”等是比较简便的,现介绍如下: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设A是平面α外一点,AB是α的一条斜线,交平面α于点B,而n是平面α的法向量,那么向量BA在n方向上的正射影长就是点A到平面α的距离h,所以h==(1)例1: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1C1和C1D1的中点,求点A1到平面DBEF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1,0),=(0,21,1),1DA=(1,0,1)设平面DBEF的法向量为n=(x,y,z),则有:n0=⋅DB即x+y=0=⋅21y+z=0令x=1, y=-1, z=21, 取n=(1,-1,21),则A1到平面DBEF的距离1==h注:此题A1在平面DBEF的射影难以确定,给求解增加难度,若利用(1)式求解,关键是求出平面DBEF的法向量。

法向量的求解有多种,可直接利用向量积,在平面内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例如DB和DF,那么n=DB×DF。

但高中教材未曾涉及向量积,这里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设=(x,y,z),通过建立方程组求出一组特解。

二、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假设异面直线a、b,平移直线a至a*且交b于点A,那么直线a*和b确定平面α,且直线a∥α,设是平面α的法向量,那么⊥,⊥。

所以异面直线a和b的距离可以转化为求直线a 上任一点到平面α的距离,方法同例1。

例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C =(-1,1,0),1DA =(1,0,1) 连接A 1C 1,则A 1C 1∥AC,设平面A 1C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0=⋅由 可解得=(1,1,-1),又1AA =(0,0,1)01=⋅DA所以点A 到平面A 1C 1D 的距离为33==h ,即直线DA 1和AC 间的距离为33。

新高考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练案45高考大题规范解答系列四__立体几何

新高考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练案45高考大题规范解答系列四__立体几何

高考大题规范解答系列(四)——立体几何1.(2022·安徽黄山质检)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的中点,且AD⊥BC,四边形ABB1A1为正方形.(1)求证:A1C∥平面AB1D;(2)若∠BAC=60°,BC=4,求点A1到平面AB1D的距离.[解析] (1)连接BA1,交AB1于点E,再连接DE,由已知得,四边形ABB1A1为正方形,E为A1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DE∥A1C,又DE⊂平面AB1D,A1C⊄平面AB1D,∴A1C∥平面AB1D.(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BCC1B1⊥平面ABC,且BC为它们的交线,又AD⊥BC,∴AD⊥平面BCC1B1,又∵B1D⊂平面BCC1B1,∴AD⊥B1D,且AD=2,B1D=2.同理可得,过D作DG⊥AB,则DG⊥面ABB1A1,且DG=.设A1到平面AB1D的距离为h,由等体积法可得:VA1-AB1D=VD-AA1B1,即··AD·DB1·h=··AA1·A1B1·DG,即2×2·h=4×4×,∴h=.即点A1到平面AB1D的距离为.(注:本题也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解.)2.(2022·陕西汉中质检)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DC=∠DCB=90°,AD=1,BC=3,PC=CD=2,PC⊥底面ABCD,E为AB的中点.(1)求证:平面PDE⊥平面APC;(2)求直线PC与平面PDE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析] 如图所示,以点C为坐标原点,直线CD,CB,C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相关点的坐标为C(0,0,0),A(2,1,0),B(0,3,0),P(0,0,2),D(2,0,0),E(1,2,0).(1)由于DE=(-1,2,0),CA=(2,1,0),CP=(0,0,2),所以DE·CA=(-1,2,0)·(2,1,0)=0,DE·CP=(-1,2,0)·(0,0,2)=0,所以DE⊥CA,DE⊥CP,而CP∩CA=C,所以DE⊥平面PAC,∵DE⊂平面PDE,∴平面PDE⊥平面PAC.(2)设n=(x,y,z)是平面PDE的一个法向量,则n·DE=n·PE=0,由于DE=(-1,2,0),PE=(1,2,-2),所以有,令x=2,则y=1,z=2,即n=(2,1,2),再设直线PC与平面PDE所成的角为α,而PC=(0,0,-2),所以sin α=|cos〈n,PC〉|===,∴直线PC与平面P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2022·湖北百师联盟质检)斜三棱柱ABC-HDE中,平面ABC⊥平面BCD,△ABC为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DC⊥BC,且DC长为,设DC中点为M,F、G分别为CE、AD的中点.(1)证明:FG∥平面ABC;(2)求二面角B-AC-E的余弦值.[解析] (1)解法一:取BD中点N,连结GN,NF,易知N、M、F三点共线,由GN∥AB,且GN⊄平面ABC,AB⊂平面ABC,故GN∥平面ABC,同理可得NF∥平面ABC,因为GN∩NF=N,故平面GNF∥平面ABC.由FG⊂平面FGN,故FG∥平面ABC.解法二:取AB中点N,连结GN,NC,易知GN是△ABD的中位线,故GN∥BD,GN=BD,因为CE綊BD,F为CE的中点.所以CF綊GN.四边形FGNC是平行四边形,故FG∥CN,因为CN⊂平面ABC,FG⊄平面ABC,故FG∥平面ABC.(2)以BC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OC、ON、OA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已知可得A,C,E,故CE=(1,,0),AC=,设m=(x,y,z)为平面ACE的法向量,则,解得m=(,-1,1),由于ON⊥平面ABC,不妨取平面ABC的法向量为n=(0,1,0).所以cos〈m,n〉==-.由图可知所求二面角为钝角,故二面角B-AC-E的余弦值为-.4.(2021·全国新高考)在四棱锥Q-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若AD=2,QD=QA=,QC=3.(1)证明:平面QAD⊥平面ABCD;(2)求二面角B-QD-A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析] (1)取AD的中点为O,连接QO,CO.因为QA=QD,OA=OD,则QO⊥AD,而AD=2,QA=,故QO==2.在正方形ABCD中,因为AD=2,故DO=1,故CO=,因为QC=3,故QC2=QO2+OC2,故△QOC为直角三角形且QO⊥OC,因为OC∩AD=O,故QO⊥平面ABCD,因为QO⊂平面QAD,故平面QAD⊥平面ABCD.(2)在平面ABCD内,过O作OT∥CD,交BC于T,则OT⊥AD,结合(1)中的QO⊥平面ABCD,故可建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则D(0,1,0),Q(0,0,2),B(2,-1,0),故BQ=(-2,1,2),BD=(-2,2,0).设平面QBD的法向量n=(x,y,z),则即,取x=1,则y=1,z=,故n=.而平面QAD的法向量为m=(1,0,0),故cos〈m,n〉==.二面角B-QD-A的平面角为锐角,故其余弦值为.5.(2021·安徽省淮北市一模)在直角梯形ABCD(如图1)中,∠ABC=90°,BC∥AD,AD=8,AB=BC=4,M为线段AD中点.将△ABC沿AC折起,使平面ABC⊥平面ACD,得到几何体B-ACD(如图2).(1)求证:CD⊥平面ABC;(2)求AB与平面BCM所成角θ的正弦值.[解析] (1)由题设可知AC=4,CD=4,AD=8,∴AD2=CD2+AC2,∴CD⊥AC,又∵平面ABC⊥平面ACD,平面ABC∩平面ACD=AC,∴CD⊥平面ABC.(2)解法一:等体积法取AC的中点O连接OB,由题设可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B⊥面ACM,∵V B-ACM=V A-BCM且V B-ACM=S △ACM·BO=,而SΔBCM=4,∴A到面BCM的距离h=,所以sin θ==.解法二:向量法,取AC的中点O,连接OB,由题设可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B⊥面ACM,连接OM,因为M、O分别为AD和AC的中点,所以OM∥CD,由(1)可知OM⊥AC,故以OM、OC、OB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0,-2,0),B(0,0,2),C(0,2,0),M(2,0,0),∴CB=(0,-2,2),CM=(2,-2,0),BA=(0,-2,-2),设平面BCM法向量n=(x,y,z)由得令y=1得n=(1,1,1)∴平面BCM的一个法向量n=(1,1,1),∴sin θ==.6.(2021·山东聊城三模)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BC=CD,BC⊥CD,AD⊥BD,以BD为折痕把△ABD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PC⊥BC.(1)证明:PD⊥CD;(2)若M为PB的中点,二面角P-BC-D的大小为60°,求直线PC与平面MC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 (1)证明:因为BC⊥CD,BC⊥PC,PC∩CD=C,所以BC⊥平面PCD,又因为PD⊂平面PCD,所以BC⊥PD,又因为PD⊥BD,BD∩BC=B,所以PD⊥平面BCD,又因为CD⊂平面BCD,所以PD⊥CD.(2)因为PC⊥BC,CD⊥BC,所以∠PCD是二面角P-BC-D的平面角,即∠PCD=60°,在Rt△PCD中,PD=CD tan 60°=CD,取BD的中点O,连接OM,OC,因为BC=CD,BC⊥CD,所以OC⊥BD,由(1)知,PD⊥平面BCD,OM为△PBD的中位线,所以OM⊥BD,OM⊥OC,即OM,OC,BD两两垂直,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OB=1,则P(0,1,),C(1,0,0),D(0,1,0),M,CP=(-1,1,),CD=(-1,1,0),CM=,设平面MCD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由得令z=,得n=(,,),所以cos〈n,CP〉===,所以直线PC与平面M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开放题)(2022·云南昆明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BC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AC,O是BC的中点,OA⊥CD.(1)证明:平面ABC⊥平面BCD;(2)若E是棱AC上的一点,从①CE=2EA;②二面角E-BD-C大小为60°;③A-BCD的体积为这三个论断中选取两个作为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证明] (1)因为AB=AC,O是BC的中点,所以OA⊥BC,又因为OA⊥CD,所以OA⊥平面BCD,因为OA⊂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D.(2)连接OD,又因为△BC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DO⊥BC,由(1)知OA⊥平面BCD,所以AO,BC,DO两两互相垂直.以O为坐标原点,OA,OB,OD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OA|=m,则O(0,0,0),A(0,0,m),B(1,0,0),C(-1,0,0),D(0,,0),若选①②作为条件,证明③成立.因为CE=2EA,所以E,易知平面BCD的法向量为n=(0,0,1),BE=,BD=(-1,,0),设m=(x,y,z)是平面BDE的法向量,则,所以,可取m=,由二面角E-BD-C大小为60°可得cos θ===,解得m=3,所以A-BCD的体积为×2×××3=.若选①③作为条件,证明②成立.因为A-BCD的体积为,所以×2×××|OA|=,解得|OA|=3,又因为CE=2EA,所以E,易知平面BCD的法向量为n=(0,0,1),BE=,BD=,设m=(x,y,z)是平面BDE的法向量,则所以,可取m=,所以cos θ===,即二面角E-BD-C大小为60°.若选②③作为条件,证明①成立.因为A-BCD的体积为,所以×2×××|OA|=,解得|OA|=3,即A(0,0,3),AC=(-1,0,-3),不妨设AE=λAC(0≤λ≤1),所以E(-λ,0,-3λ+3),易知平面BCD的法向量为n=(0,0,1),BE=(-λ-1,0,-3λ+3),BD=(-1,,0),设m=(x,y,z)是平面BDE的法向量,取m=(3(1-λ),(1-λ),λ+1)cos θ===,解得λ=3(舍),λ=,所以CE=2EA.8.(2022·河北石家庄质检)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AB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B⊥底面ABCD,E为AD的中点.(1)求证:CE⊥PD;(2)在线段BD(不包括端点)上是否存在点F,使直线AP与平面P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若存在,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证明:取AB的中点O,连结PO,OD,因为PA=PB,所以PO⊥AB,又因为平面PAB⊥平面ABCD,所以PO⊥底面ABCD,取CD的中点G,连结OG,则OB,OP,OG两两垂直,分别以OB,OG,O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B=2,则C(1,2,0),P(0,0,),E(-1,1,0),D(-1,2,0),所以CE=(-2,-1,0),PD=(-1,2,-),则CE·PD=2-2=0,故CE⊥PD,所以CE⊥PD.(2)由(1)可知,A(-1,0,0),B(1,0,0),所以PE=(-1,1,-),AP=(1,0,),BD=(-2,2,0),BE=(-2,1,0),设BF=λBD(0<λ<1),则BF=(-2λ,2λ,0),所以EF=BF-BE=(-2λ+2,2λ-1,0),设平面PEF的法向量为n=(x,y,z),令y=1,则x=,z=,故n=,所以|cos〈AP,n〉|===,整理可得9λ2-6λ+1=0,解得λ=,所以在BD上存在点F,使得直线AP与平面P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此时点F为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即BF=BD.。

数学立体几何法向量快速求解

数学立体几何法向量快速求解

数学立体几何法向量快速求解在立体几何中,法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平面或超平面的方向。

在三维空间中,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是一个垂直于该平面的向量。

快速求解法向量,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确定两个非共线向量:首先,在平面上选择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这两个向量可以是由平面上的两个点形成的向量,或者是平面上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2.计算这两个向量的叉积:叉积(也称为外积)是向量运算的一种,其结果是一个新的向量,这个向量垂直于原来的两个向量。

在三维空间中,叉积的公式为:(\mathbf{a} \times \mathbf{b} = (a_2b_3 - a_3b_2, a_3b_1 - a_1b_3, a_1b_2 - a_2b_1))其中,(\mathbf{a} = (a_1, a_2, a_3)) 和(\mathbf{b} = (b_1, b_2, b_3)) 是两个三维向量。

3.规范化叉积结果:叉积的结果可能不是单位向量,如果需要单位法向量,可以对叉积的结果进行规范化(即除以它的模长):(\mathbf{n} = \frac{\mathbf{a} \times \mathbf{b}}{|\mathbf{a} \times \mathbf{b}|})其中,(|\mathbf{a} \times \mathbf{b}|) 是叉积的模长,可以通过计算(\sqrt{(a_2b_3 - a_3b_2)^2 + (a_3b_1 - a_1b_3)^2 + (a_1b_2 - a_2b_1)^2}) 得到。

4.检查方向:确保得到的法向量方向符合题目要求。

有时候,根据问题的上下文,可能需要取叉积结果的相反方向作为法向量。

5.应用法向量:一旦得到法向量,就可以用它来进行各种计算,比如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判断点的位置关系等。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全面总结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全面总结

由OA1 =(-1,-1,2),OD1 =(-1,1,2)
得:
x x

y y

2z 2z

0 0
解得:xy20z
取z =1
得平面OA1D1的法向量的坐标n=(2,0,1).
(2)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的特殊方法:
• 第一步:写出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量 • a = (x1,y1,z1), b = (x2,y2,z2), • 第二步:那么平面法向量为
z
C1
A1
A x
B1
C O
B y
• 解:建立如图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
a 2
,0,0),B(0,
3 2
a
,0)
A1(
a 2
,0,).
C(-
a 2
,0,
2a)
• 设面ABB1A1的法向量为n=(x,y,z)
•得 a 3
AB ( , 2
2
a,0), AA1 (0,0,
2a)
• •

a
一.引入两个重要的空间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
把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向量或与它平行的向
量都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如图,在空间直角
坐标系中,由A(x1,y1,z1)与B(x2,y2,z2)确定的直 线AB的方向向量是
z
AB (x2 x1, y2 y1, z2 z1)
B
A
y
x
2.平面的法向量 • 如果表示向量n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
n
a
b
α
(1)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设):设出平面法向量的坐标为n=(x,y,z).

法向量解立体几何大题类型大题【范本模板】

法向量解立体几何大题类型大题【范本模板】

1。

(2008福建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则面PAD ⊥底面 ABCD ,侧棱P A =PD =2,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 其中BC ∥ AD ,AB ⊥AD ,AD =2AB =2BC =2,O 为AD 中点。

(Ⅰ)求证:PO ⊥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D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Ⅲ)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32?若存在,求出AQ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Ⅰ)证明 在△P AD 中P A =PD ,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又侧面P 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 PO ⊂平面P AD , 所以PO ⊥平面ABCD 。

(Ⅱ)解 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依题意,易得 A (0,-1,0),B (1,—1,0),C (1,0,0),D (0,1,0),P (0,0,1),所以110111CD PB ---=(,,),=(,,).所以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的角是arccos63, (Ⅲ)解 假设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32, 由(Ⅱ)知(1,0,1),(1,1,0).CP CD =-=-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0,y 0,z 0).则0,0,n CP n CD ⎧=⎪⎨=⎪⎩所以00000,0,x z x y -+=⎧⎨-+=⎩即000x y z ==, 取x 0=1,得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设(0,,0)(11),(1,,0),Q y y CQ y -≤≤=-由32CQ n n=,得13,23y -+= 解y =-12或y =52(舍去), 此时13,22AQ QD ==,所以存在点Q 满足题意,此时13AQ QD =.2 (2007福建理•18)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 棱长都为2,D 为CC 1中点。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

1 空间直角坐标系构建三策略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关键是依托图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其它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向量运算,判定或证明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探求.所以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简述空间建系的三种方法,希望同学们面对空间几何问题能做到有的放矢,化解自如.1.利用共顶点的互相垂直的三条棱例1 已知直四棱柱中,AA 1=2,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DAB 为直角,AB ∥CD ,AB =4,AD =2,DC =1,试求异面直线BC 1与D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C 1(0,1,2),B (2,4,0),C (0,1,0),所以BC 1→=(-2,-3,2),CD →=(0,-1,0).所以cos 〈BC 1→,CD →〉=BC 1→·CD →|BC 1→||CD →|=31717. 故异面直线BC 1与D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717. 点评 本例以直四棱柱为背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求解关键是从直四棱柱图形中的共点的三条棱互相垂直关系处着眼,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的坐标和相关向量的坐标,再求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即可.2.利用线面垂直关系例2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面BB 1C 1C ,E 为棱C 1C 的中点,已知AB =2,BB 1=2,BC =1,∠BCC 1=π3.试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图中所有点的坐标.解 过B 点作BP 垂直BB 1交C 1C 于P 点,因为AB ⊥面BB 1C 1C ,所以BP ⊥面ABB 1A 1,以B 为原点,分别以BP ,BB 1,B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B =2,BB 1=2,BC =1,∠BCC 1=π3, 所以CP =12,C 1P =32,BP =32,则各点坐标分别为B (0,0,0),A (0,0,2),B 1(0,2,0),C (32,-12,0),C 1(32,32,0),E (32,12,0),A 1(0,2,2).点评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要尽量地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这样建成的坐标系,既能迅速写出各点的坐标,又由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含有0,也为后续的运算带来了方便.本题已知条件中的垂直关系“AB ⊥面BB 1C 1C ”,可作为建系的突破口.3.利用面面垂直关系例3 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2,∠ABC =60°,E 是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起,使平面BAE ⊥平面AEC (如图2),连接BC ,BD .求平面ABE 与平面BCD 所成的锐角的大小.解 取AE 中点M ,连接BM ,DM .因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ABC =60°,E 是BC 的中点, 所以△ABE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M ⊥AE ,DM ⊥AE .又平面BAE ⊥平面AEC ,所以BM ⊥MD .以M 为原点,分别以ME ,MD ,MB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xyz ,如图,则E (1,0,0),B (0,0,3),C (2,3,0),D (0,3,0),所以DC →=(2,0,0),BD →=(0,3,-3),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m ·DC →=2x =0,m ·BD →=3y -3z =0.取y =1,得m =(0,1,1), 又因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MD →=(0,3,0),所以cos 〈m ,MD →〉=m ·MD →|m ||MD →|=22, 所以平面ABE 与平面BCD 所成的锐角为45°.点评 本题求解关键是利用面面垂直关系,先证在两平面内共点的三线垂直,再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出两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即可得所求的两平面所成的锐角的大小.用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2 用向量法研究“动态”立体几何问题“动态”立体几何问题是在静态几何问题中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等元素,同时由于“动态”的存在,使得问题的处理趋于灵活.本文介绍巧解“动态”立体几何问题的法宝——向量法,教你如何以静制动.1.求解、证明问题例1 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求证:A 1F ⊥C 1E .证明 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a,0,a ),C 1(0,a ,a ).设AE =BF =x ,∴E (a ,x,0),F (a -x ,a,0).∴A 1F →=(-x ,a ,-a ),C 1E →=(a ,x -a ,-a ).∵A 1F →·C 1E →=(-x ,a ,-a )·(a ,x -a ,-a )=-ax +ax -a 2+a 2=0,∴A 1F →⊥C 1E →,即A 1F ⊥C 1E .2.定位问题例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CDGF ,ADGE 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为1,在DG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MB 与平面BEF 的夹角为45°?若存在,求出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提示 假设存在点M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设BM 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θ,利用sin θ=|BM →·n ||BM →||n |解出t ,若t 满足条件则存在. 解 因为四边形CDGF ,ADGE 均为正方形,所以GD ⊥DA ,GD ⊥DC .又DA ∩DC =D ,所以GD ⊥平面ABCD .又DA ⊥DC ,所以DA ,DG ,DC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1,0),E (1,0,1),F (0,1,1).因为点M 在DG 上,假设存在点M (0,0,t ) (0≤t ≤1)使得直线BM 与平面BEF 的夹角为45°.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因为BE →=(0,-1,1),BF →=(-1,0,1),则⎩⎪⎨⎪⎧ n ·BE →=0,n ·BF →=0,即⎩⎪⎨⎪⎧-y +z =0,-x +z =0,令z =1,得x =y =1, 所以n =(1,1,1)为平面BEF 的一个法向量.又BM →=(-1,-1,t ),直线BM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45°,所以sin 45°=|BM →·n ||BM →||n |=|-2+t |t 2+2×3=22, 解得t =-4±3 2.又0≤t ≤1,所以t =32-4.故在DG 上存在点M (0,0,32-4),且DM =32-4时,直线MB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45°.点评 由于立体几何题中“动态”性的存在,使有些问题的结果变得不确定,这时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问题的实质,引入参量,利用空间垂直关系及数量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3 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向量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坐标是研究向量问题的有效工具,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把向量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沟通了几何与代数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向量具有数形兼备的特点,因此,它能将几何中的“形”和代数中的“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1 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 1A ⊥底面ABCD ,∠BAD =90°,AD ∥BC ,且A 1A =AB =AD =2BC =2,点E 在棱AB 上,平面A 1EC 与棱C 1D 1相交于点F .(1)证明:A 1F ∥平面B 1CE ;(2)若E 是棱AB 的中点,求二面角A 1-EC -D 的余弦值;(3)求三棱锥B 1-A 1EF 的体积的最大值.(1)证明 因为ABCD -A 1B 1C 1D 1是棱柱,所以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又因为平面ABCD ∩平面A 1ECF =EC ,平面A 1B 1C 1D 1∩平面A 1ECF =AF ,所以A 1F ∥EC .又因为A 1F ⊄平面B 1CE ,EC ⊂平面B 1CE ,所以A 1F ∥平面B 1CE .(2)解 因为AA 1⊥底面ABCD ,⊥BAD =90°,所以AA 1,AB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原点,以AB ,AD ,AA 1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2),E (1,0,0),C (2,1,0),所以A 1E →=(1,0,-2),A 1C →=(2,1,-2).设平面A 1EC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A 1E →·m =0,A 1C →·m =0,得⎩⎪⎨⎪⎧x -2z =0,2x +y -2z =0. 令z =1,得m =(2,-2,1).又因为平面DEC 的法向量为n =(0,0,1),所以cos 〈m ,n 〉=m ·n |m |·|n |=13, 由图可知,二面角AA 1-EC -D 的平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 1-EC -D 的余弦值为13. (3)解 过点F 作FM ⊥A 1B 1于点M ,因为平面A 1ABB 1⊥平面A 1B 1C 1D 1,FM ⊂平面A 1B 1C 1D 1,所以FM ⊥平面A 1ABB 1,所以VB 1-A 1EF =VF -B 1A 1E =13×S △A 1B 1E ×FM =13×2×22×FM =23FM . 因为当F 与点D 1重合时,FM 取到最大值2(此时点E 与点B 重合),所以当F 与点D 1重合时,三棱锥B 1-A 1EF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43. 2.转化与化归思想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为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夹角、距离、垂直、平行等问题提供了工具,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模、垂直、平行等问题,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将几何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然后利用向量的性质进行运算和论证,再将结果转化为几何问题.这种“从几何到向量,再从向量到几何”的思想方法,在本章尤为重要.例2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2,E 为AB 的中点,F 为D 1E 上的一点,D 1F =2FE .(1)证明:平面DFC ⊥平面D 1EC ;(2)求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分析 求二面角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解 (1)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1,2,0),C (0,2,0),D 1(0,0,2).∵E 为AB 的中点,∴E 点坐标为E (1,1,0),∵D 1F =2FE ,∴D 1F →=23D 1E →=23(1,1,-2) =(23,23,-43), ∴DF →=DD 1→+D 1F →=(0,0,2)+(23,23,-43) =(23,23,23),设n =(x ,y ,z )是平面DFC 的法向量,则⎩⎪⎨⎪⎧ n ·DF →=0,n ·DC →=0, ∴⎩⎪⎨⎪⎧ 23x +23y +23z =0,2y =0.取x =1得平面F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1).设p =(x ,y ,z )是平面ED 1C 的法向量,则⎩⎪⎨⎪⎧p ·D 1F →=0,p ·D 1C →=0,∴⎩⎪⎨⎪⎧ 23x +23y -43z =0,2y -2z =0,取y =1得平面D 1EC 的一个法向量p =(1,1,1), ∵n ·p =(1,0,-1)·(1,1,1)=0,∴平面DFC ⊥平面D 1EC .(3)设q =(x ,y ,z )是平面ADF 的法向量,则⎩⎪⎨⎪⎧ q ·DF →=0,q ·DA →=0, ∴⎩⎪⎨⎪⎧23x +23y +23z =0,x =0,取y =1得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q =(0,1,-1),设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为θ,由题中条件可知θ∈(π2,π),则cos θ=|n ·q |n |·|q ||=-0+0+12×2=-12, ∴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2. 3.函数思想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t -2)x +t 2+3t +5=0有两个实根,且c =a +t b ,a =(-1,1,3),b =(1,0,-2).问|c |能否取得最大值?若能,求出实数t 的值及对应的向量b 与c 夹角的余弦值;若不能,说明理由.分析 写出|c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观点求解.解 由题意知Δ≥0,得-4≤t ≤-43, 又c =(-1,1,3)+t (1,0,-2)=(-1+t,1,3-2t ),∴|c |=(-1+t )2+(3-2t )2+1 =5⎝⎛⎭⎫t -752+65. 当t ∈⎣⎡⎦⎤-4,-43时,f (t )=5⎝⎛⎭⎫t -752+65是单调递减函数,∴y max =f (-4),即|c |的最大值存在, 此时c =(-5,1,11).b·c =-27,|c |=7 3.而|b |=5,∴cos 〈b ,c 〉=b·c |b||c |=-275×73=-91535. 点评 凡涉及向量中的最值问题,若可用向量坐标形式,一般可考虑写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思想求解.4.分类讨论思想例4 如图,矩形ABCD 中,AB =1,BC =a ,P A ⊥平面ABCD (点P 位于平面ABCD 上方),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PQ →⊥QD →?分析 由PQ →⊥QD →,得PQ ⊥QD ,所以平面ABCD 内,点Q 在以边AD为直径的圆上,若此圆与边BC 相切或相交,则BC 边上存在点Q ,否则不存在.解 假设存在点Q (Q 点在边BC 上),使PQ →⊥QD →,即PQ ⊥QD ,连接AQ .∵P A ⊥平面ABCD ,∴P A ⊥QD .又PQ →=P A →+AQ →且PQ →⊥QD →,∴PQ →·QD →=0,即P A →·QD →+AQ →·QD →=0.又由P A →·QD →=0,∴AQ →·QD →=0,∴AQ →⊥QD →.即点Q 在以边AD 为直径的圆上,圆的半径为a 2. 又∵AB =1,由题图知,当a 2=1,即a =2时,该圆与边BC 相切,存在1个点Q 满足题意; 当a 2>1,即a >2时,该圆与边BC 相交,存在2个点Q 满足题意; 当a 2<1,即a <2时,该圆与边BC 相离,不存在点Q 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当a ≥2时,存在点Q ;当0<a <2时,不存在点。

立体几何中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高考中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的方法大多用空间向量法,其中求平面法向量是常见的量,下面是求平面法向量的一种方法。

为了学生,许多老师在求法向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用向量外积的方法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求法向量的方法,公式如下: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且a,b 不平行,a,b 确定平面法向量n ,则
n =233112233112,,a a a a a a b b b b b b ⎛⎫ ⎪⎝⎭
=(a 2b 3-a 3b 2,a 3b 1-a 1b 3,a 1b 2-a 2b 1)。

此公式计算起来简单有效,但是记忆不是太方便,容易让学生记乱。

通过多次实际应用此公式,我发现其实计算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公式,现总结如下: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且a ,b 不平行,a ,b 确定平面法向量n =(x,y,z ),
列表 如图 1231231a a a a b b b b
利用十字相乘作差得到
233231131221x a b a b y a b a b z a b a b =-⎧⎪=-⎨⎪=-⎩
由此计算出法向量。

例如:
a=(1,2,3),b=(1,1,4)。

列表1231
1141
X=2⨯4-3⨯1=5,y=3⨯1-1⨯4=-1,z=1⨯1-2⨯1=-1
所以法向量是(5,-1,-1)。

整理:郭新毅
2013-3-25。

模块六立体几何大招16叉乘法快速求法向量

模块六立体几何大招16叉乘法快速求法向量

模块六 立体几何 大招16 叉乘法快速求法向量如图,直三棱柱的体积为(1)求A到平面1A BC的距离;AA(2)设D为的中点,1的正弦值.【大招指引】(1)由等体积法运算即可得解;(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可得平面BC距离为BC距离为所以11111112000020i j k m i ==- 11111110020200i j k n i j ==-+ 则1cos ,m n m n ⋅===(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2,60AB BD ACB ==∠=︒,点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3.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3DP =.(1)证明:BD PA ⊥;(2)求PD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4.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A PB =,AB AC ⊥,E 是PB 的中点.(1)证明://OE 平面PAC ;(2)若30ABO CBO ∠=∠=︒,3PO =,5PA =,求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参考答案:3.(1)证明见解析(2)55⊥于E,CF⊥【分析】(1)作DE AB直的性质可得PD BD⊥,从而可得BD(2)如图,以点D 为原点,3BD =,则()(1,0,0,0,A B 则()(1,0,3,0,AP BP =-=-4.(1)证明见解析(2)1113【分析】(1)连接BO 并延长交OA O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2)解:过点A 作//Az OP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3PO =,5AP =,所以OA AP =又30OBA OBC ∠=∠=︒,所以BD =所以12AC =,所以()23,2,0O ,B。

立体几何典型问题的向量解法

立体几何典型问题的向量解法

立体几何中几类典型问题的向量解法空间向量的引入为求立体几何的空间角和距离问题、证线面平行与垂直以及解决立体几何的探索性试题提供了简便、快速的解法。

它的实用性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应加强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提高使用向量的熟练程度和自觉性,注意培养向量的代数运算推理能力,掌握向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图形中的角和距离、平行与垂直问题。

一、利用向量知识求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线到线,线到面,面到面的距离(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除了根据定义和等积变换外还可运用平面的法向量求得,方法是: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坐标,再求出已知点P 与平面内任一点M 构成的向量MP u u u r的坐标,那么P 到平面的距离cos ,n MP d MP n MP n •=•<>=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r(2)求两点,P Q 之间距离,可转化求向量PQ uuu r的模。

(3)求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可在AB 上取一点Q ,令,AQ QB PQ AB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或PQ u u u r 的最小值求得参数λ,以确定Q 的位置,则PQ u u u r为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

还可以在AB 上任取一点Q 先求<AB ,cos ,再转化为><,sin ,则PQ u u u r><,sin 为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

(4)求两条异面直线12,l l 之间距离,可设与公垂线段AB 平行的向量n r,,C D 分别是12,l l 上的任意两点,则12,l l 之间距离CD nAB n•=u u u r r r例1:设(2,3,1),(4,1,2),(6,3,7),(5,4,8)A B C D --,求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例2: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思路探寻立体几何问题的命题方式较多,常见的有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由于立体几何问题对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解答这类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的特点构造空间向量,则可利用向量法,简便、快速地求得问题的答案.接下来,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一下如何巧妙运用向量法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一、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来说,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运用定义法、等体积法、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要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再求出一个已知点P 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的方向向量MP ,可得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d =| MP |∙|cos < n , MP >|=| n ∙ MP || n |,其中| MP |是向量 MP 的模,| n |是平面的法向量n 的模.例1.如图1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形被截面AEC 1F 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 =4,BC =2,CC 1=3,BE =1.试求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解:以DA 、DC 、DF 为坐标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4,0),E (2,4,1),C 1(0,4,3),CC 1=(0,0,3),设F 点的坐标为(0,0,z ),由于AEC 1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F =EC 1,又 AF =(-2,0,z ), EC 1=(-2,0,2),即z =2.设n 为平面AEC 1F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 n 不垂直于平面ADF ,所以设 n =(x ,y ,1),于是{n ∙ AE =0, n ∙ AF =0,即{4y +1=0,-2x +2=0,解得ìíîx =1,y =-14,设 CC 1与n 的夹角为α,可得cos α=| CC 1∙ n || CC 1|∙| n |=31,则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为d =|CC 1cos α|=3×.先根据图形的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 CC 1;然后求出平面AEC 1F 的法向量,即可利用公式d =| CC 1|∙|cos < n , CC 1>|=| n ∙CC 1|| n |求解.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可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平面的法向量;然后根据法向量与平面内的两个直线垂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解该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法向量的坐标.二、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明线面平行,只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即可.但有时候很难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时,可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外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l 和平面的法向量n ,只要证明 n ∙l =0,就说明直线l 与平面平行.例2.如图2,在直三棱锥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点D ,求证:PB 1//平面BDA 1.图2图3证明:如图3所示,以A 1为原点,以 A 1B 1, A 1C 1,A 1A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2,0),B 1(1,0,0),B (1,0,1),D (0,1,0.5),所以 PB 1=()1,-2,0, BD =æèöø-1,1,-12, BA 1=(-1,0,-1),设平面BDA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ìíî BD ∙n =0,BA 1∙ n =0,得{-x +y -0.5z =0,-x -z =0,不妨令z =2,则x =-2,y =-1,可得n =(-2,-1,2),则 PB 1∙ n =1×()-2+()-2×()-1+0×2=0,得 PB 1⊥ n ,所以PB 1//平面BDA 1.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 PB 1、 BD 、BA 1,根据BD 、 BA 1垂直平面BDA 1的法向量,建立方程组,求得法向量n ,并证明 PB 1∙ n =0,即可证明平面BDA 1的法向量n 与PB 1的方向向量 PB 1垂直,这就说明PB 1//平面BDA 1.求解空间几何中的二面角、线面角等问题,也可以采用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一要寻找题目或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有时可以作一个平面的垂线,以建立方便求点的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要熟记并灵活运用一些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公式、定义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肖雪芝图14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立体几何法向量简便算法

立体几何法向量简便算法

立体几何法向量简便算法在几何学中,法向量是指垂直于对象表面的向量。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法向量经常被用来计算光照和阴影效果,因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立体几何中面的法向量。

在立体几何中,一个面由三个点或更多个点组成。

要计算一个面的法向量,我们需要找到这个面的任意两个向量,然后通过叉积来计算出法向量。

以下是计算面的法向量的简洁步骤:1. 找到面的任意两个向量,这两个向量必须在面内。

2. 确定这两个向量的顺序。

按“右手法则”,可以确定顺序:以这两个向量为底,由第一个向量转向第二个向量,并沿最短弧线绕向背向自己的方向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该法向量的方向;反之,则转向另一个方向形成相反方向的法向量。

3. 对这两个向量执行叉积(cross product或vector product)操作,从而得出垂直于面的法向量。

下面是一个例子,用这种方法计算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假设平面上有三个点:A(1,0,0)、B(0,1,0)和C(0,0,1)。

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向量,以计算该平面的法向量。

我们可以选择AB向量和AC向量。

AB向量是B-A,也就是(-1,1,0),AC向量是C-A,也就是(-1,0,1)。

按右手法则,AB×AC的结果为(-1,-1,-1),反之则为(1,1,1)。

所以,这个平面的法向量为(1,1,1)或它的相反数(-1,-1,-1)。

这个结果表示该平面垂直于这个向量的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简单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计算法向量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立体几何问题中,包括计算三角形的法向量、计算曲面的法向量等等。

总之,计算立体几何面的法向量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立体几何,同时也可用于计算图形的光照和阴影效果等。

采用上述简单的方法,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任何面的法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法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法向量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 关于x, y, z的 n a 0 方程组 n b 0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 个解,即得法向量。
练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3, 0, 0), B(0, 4, 0) , C (0,0, 2) ,试求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解:设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 则 n AB , AC .∵ AB (3,4,0) , AC (3,0, 2) n 3 ( x, y, z ) ( 3,4,0) 0 3 x 4 y 0 y 4 x ∴ 即 ( x, y, z ) ( 3,0, 2) 0 3 x 2z 0 ∴ z 3 x 2 取 x 4 ,则 n (4, 3,6) ∴ n (4, 3,6) 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B
D Q B R G D F C
⑵ BD⊥平面EFG
A
CE B u Nhomakorabea v

例1:已知A(0, 2,3), B (2, 0, -1), C (3,-4,0) 求平面ABC的法向量.
问题:如何求平面ABC的法向量呢?
求法向量的步骤:
(1)设出平面的法向量为 ( x, y, z) n
(2)找出(求出)平面内的 两个不共线的 向量的坐标a (a1, b1, c1 ),b (a2 , b2 , c2 )
1.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BCA 900,CB CA CC1, E, F 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求BE和AF所成角的余弦值。
C1 B1 C B E A F
A1
2.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O为AC,BD的 D1 交点,E为CC1中点,求证:A1O⊥平面BDE

立体几何法向量的求法

立体几何法向量的求法

立体几何法向量的求法“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讲讲立体几何法向量的求法。

”那什么是法向量呢?简单来说,法向量就是垂直于一个平面的向量。

它在解决很多立体几何问题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怎么求法向量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啊,比如说有一个平面,已知这个平面上有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AB 和 AC。

那我们就可以设这个平面的法向量为 n=(x,y,z)。

然后根据法向量的定义,法向量和平面上的向量都是垂直的,那就有n·AB=0,n·AC=0。

这样就得到了两个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组就可以求出法向量 n 了。

比如说有个三棱锥,底面是个三角形,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 A(1,0,0),B(0,2,0),C(0,0,3)。

那向量 AB=(-1,2,0),向量 AC=(-1,0,3)。

设法向量n=(x,y,z),那根据n·AB=0,就有-x+2y=0;根据n·AC=0,就有-x+3z=0。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就可以求出法向量 n 了。

在实际应用中,法向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求二面角,我们可以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法向量的夹角来求二面角。

再比如求直线和平面的夹角,也可以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来计算。

就拿求二面角来说吧,有个正方体,其中两个面的法向量分别是 n1 和n2,那这两个法向量的夹角就和二面角有关系。

如果二面角是锐角,那二面角就等于法向量夹角;如果二面角是钝角,那二面角就等于 180 度减去法向量夹角。

同学们,法向量的求法是立体几何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一定要好好掌握。

在解题的时候,要灵活运用法向量,它能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多做一些练习题,熟练掌握这种方法,相信你们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加油哦,同学们!。

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与例题讲解

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与例题讲解

则 n AB ,n AC .∵ AB (3, 4, 0) , AC (3, 0, 2)

( (
x, x,
y, y,
z) z)
(3, (3,
4, 0,
0) 2)
0 0

3 x 3 x
4y 2z
0 0
取 x 4,则 n (4, 3, 6)

y z
3 4 3 2
x x
∴ n (4, 3, 6) 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换句话说,与平面垂直的非零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l
平面 α的向量式方程
a
aAP0
A
P
例1. 如图所示, 正方体的棱长为1
(1)直线OA的一个方向向量坐标为___(_1_,0__,0_)___
(2)平面OAB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0_,0__,1_)____
(3)平面AB1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_1_,-_1_,_1_)__
z
O1
C1
A1
B1
o
C
y
A
B
x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方向向
量与法向量和例题讲解
例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3,0,0), B(0,4,0) ,
C(0,0, 2)
,试求平面
ABC习 的惯 一上 个取 法n 向(量x,.ny,1 )
2 3
,
1 2
,1
解:设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a
l
b
m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方向向 量与法向量和例题讲解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大题的法向量解法
例1(福建卷理)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
(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
例2.如图,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
(Ⅰ)证明PQ ⊥平面ABCD ;
(Ⅱ)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的角; (Ⅲ)求点P 到平面QAD 的距离.
例3.如图,在Rt AOB △中,π6
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
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的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
(II )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A B
C
D
Q
B
C
P
A
D
O
M
例4.(2007年全国卷Ⅰ理)
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
2AB =
,BC =
SA SB =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例5.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2a ,BC =CA =AA 1=a , A 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在AC 上 ① 求AB 与侧面AC 1所成角;
② 若O 恰好是AC 的中点,求此三棱柱的侧面积.
例6.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一个矩形,AB =3,AD =1,又PA ⊥AB ,PA =4,∠PAD =60° ① 求四棱锥的体积;
② 求二面角P -BC -D 的大小.
例7.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边长为a,D 为BC 为中点,M 在BB 1上,且BM=
1
3
B 1M ,又CM ⊥A
C 1; (1) 求证:CM ⊥C 1D; (2) 求AA 1的长.
D
B
C
A
S
A 1
B 1
C 1
A
B
C
D
O
P
A
H E
D
B
C
例8.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垂直于底面ABCD,SB= 3.
(1)求证BC⊥SC;
(2)求面ASD与面BS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设棱SA的中点为M,求异面直线DM与SB所成角的
大小.
例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1)求证AM//平面BDE;
(2)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
(3)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PF与
BC所成的角是60︒.
例10
例11
例13
例14
例16
例18 例19
例21
例22
例23
例25例26
例27
例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