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不能提供高浓度氧 氧流量> 5L/min时, FiO2不再增加 高流量可能引起患者不适
氧疗工具—普通面罩
普通面罩氧疗设备
高浓度给氧 流速6-10L/mim 可给予35-60%的氧浓度
优缺点
优点:湿化及给氧浓度高于鼻导管,不会窒息, 比较适用于缺氧严重,而无CO2潴留的患者
缺点:幽闭感,影响患者进食、说话,有误吸风险; 氧流量低于5 L/min时,会导致面罩内的CO2复吸
急性低氧血症(原因不明) 急性哮喘 肺炎 肺部肿瘤
肺纤维化加重期
其他间质疾病急性加重 气胸
胸腔积液 肺栓塞
急性心力衰竭 严重贫血
术后出现的气促
应当严密监护但不伴低氧 时不应吸氧的患者
心肌梗死 脑梗塞
高通气状态
百草枯或博来霉素中毒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三、氧疗的工具
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
当氧饱和度低于80%,氧分压将呈线性下降, 当氧饱和度高于88%,氧饱和度随氧分压变化 将趋于平坦, 因此将SpO2 80% 与88% 作为判断病情的标准
无CO2 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 推荐氧合目标为SpO2 94% ~ 98%。
CO2潴留的高危因素
ESCAPE工具
✓ E :Bronchi Ectasia 支气管扩张 ✓ S :Spinal disease 脊柱畸形或截瘫 ✓ C :Chest disease 胸壁疾病 ✓ A:Airway obstructed diseas 气道阻塞性疾病(COPD、哮喘、
氧疗工具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选择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疗 (危:患者SpO2<80%;重:88%>SpO2>80%)可根据病情 选择高浓度或低浓度氧疗工具。
氧疗工具—文丘里面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使用管理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使用管理专家共识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 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 床应用背景和意义,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禁忌证和注意事项,阐述专家共识并 总结文章内容。
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 应用背景和意义
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是指通过鼻导管为患者提供高流量的氧气治疗。在 急诊科,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低氧血症,如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等,需要尽快纠正缺氧状态,以避免病情恶化。此时,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 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意义在于:
参考内容二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随着病毒的 不断变异和传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呼吸机作为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设备,其 使用过程中的感控管理至关重要。本次演示旨在总结专家共识,为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呼吸机使用感控管理提供指导。
背景
呼吸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危 重患者的生命维持和治疗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呼吸机的使用也伴随着交叉感染 的风险。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率,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感控 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谢谢观看
4、合理分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呼吸机资源,确保所有需要的患 者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此外,应重视呼吸机的研发和生产,提高设备的 生产和供应能力。
5、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疫情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 应对呼吸机等医疗资源的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呼吸机共享平台、开展跨 国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全球的疫情防控能力。
现状
目前,全球各地的呼吸机使用数量和感控管理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在一些疫 情严重的国家,呼吸机资源紧缺,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在一些国家,呼吸机 使用过程中的感控管理不严格,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急诊常见的一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治疗除了祛除病因外,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

对于经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高流量氧疗系统[经湿化加温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以及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方式等仍然不能纠正缺氧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宜上述氧疗方式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高级且复杂的呼吸支持技术,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患者无论在治疗策略的选择还是在治疗措施的使用顺序上,还都存在一些争论。

尽管小潮气量通气、控制平台压力、最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及降低吸气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P)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急诊临床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未能得到恰当地救治或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而且还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为指导急诊临床医护人员对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牵头联合多学组专家讨论,达成本共识。

1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概述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肺通气障碍(阻塞性或限制性)或换气障碍。

对于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及大量胸腔积液等疾病,如病因祛除、肺通气功能改善则低氧血症可明显改善。

本共识所讨论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肺泡气体交换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V/Q)失衡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

引起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肺源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非肺源性,具体见表1。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课件PPT模板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课件PPT模板

高流量吸氧
高压氧治疗
在高压环境下给患者吸入纯氧,能够 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特 殊疾病。
通过头罩、面罩或呼吸机等方式给氧 ,氧流量较高,适用于重度缺氧或呼 吸衰竭患者。
氧气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缺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后等。
禁忌症
PART 02
氧气治疗基础知识
氧气治疗原理
01
氧气治疗是通过提高患者体内的 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从 而缓解病情的方法。
02
氧气治疗主要通过吸氧、高压氧 治疗等方式实现,能够迅速纠正 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减轻 器官功能损伤。
氧气治疗分类
低流量吸氧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较低 ,适用于轻中度缺氧患者。
急诊氧气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 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 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
目前,急诊氧气治疗存在一些 争议和实践难点,需要进一步 规范和优化。
目的和意义
制定急诊氧气治疗专 家共识,为临床医生 提供指导和参考。
促进急诊医学领域的 发展,提高危重患者 的救治成功率。
提高急诊氧气治疗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降 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
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氧疗或治疗不足。同时应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肢
体功能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PART 05
急诊氧气治疗注意事项
监测指标
血氧饱和度
监测患者是否得到足够 的氧气,以及是否出现 缺氧或过度氧合的情况

心率
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 循环状态,以及是否出
现心律失常。
血压
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 以评估循环系统的稳定

(定稿)重症病毒性肺炎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专家共识(2)

(定稿)重症病毒性肺炎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专家共识(2)

重症病毒性肺炎经鼻高流量氧疗安阳市重症专家共识(2023年安阳市重症医学年会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指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空氧混合高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主要作用是给患者提供相对恒定的吸氧浓度、温度、湿度的高流量气体。

该设备主要包括空氧混合装置、湿化治疗仪、高流量鼻塞以及连接呼吸管路[1]。

2020年以来在临床上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广,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HFNC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对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HFNC已与传统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 COT)、无创正压通气及有创机械通气,共同成为临床常用的呼吸治疗方式[2]。

HFNC的临床效应特点:1.可控性精准给氧并充分加温湿化,可提供高达60-80L/min的气体流量,保证精确的吸入氧浓度,且防止粘膜干燥,优化纤毛功能。

2.减少鼻咽部解剖无效腔。

3.产生PEEP效应,HFNC通过高流量的气流可在患者气道内产生一定的呼气末正压,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

4.降低患者上气道阻力和呼吸功。

5.鼻塞的吸氧形式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适应性[3]。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病毒性肺炎再次成为公共卫生的焦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为常见病原体[4]。

病毒性肺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间质,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即肺泡间的结缔组织及细支气管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肺泡壁增厚,而肺泡腔仅呈轻度的炎性改变,有少量的浆液及炎性细胞的渗出[5]。

某些有特定危险因素的患者会迅速进展为重症,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脓毒症,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其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数量较大,常常需要高浓度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迅速升级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模板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模板
·32% in 2008(99 Hospitals) ·48% in 2011(156 Hospitals) ·55. 1% in 2013(151 Hospitals) ·57.5% in 2015(181 Hospitals)
氧疗处方的内容
1、 流量 4、 监测医嘱
2、 氧疗工具
3、 氧疗时间
· 对于CO2 危险因素的评估可采用ESCAPE 原则
12
CO2 猪留的高危因素 ESCAPE
E:Bronchi Ectasia 支气管扩张 S:Spinal disease 脊柱畸形或截瘫
C: Chest disease胸壁疾病
A:Airway obstructed disease 气道阻塞性疾病 (COPD, 哮喘,肺纤维化)
复吸,因此普通面罩吸氧流速不应 低于5L/min
5-6
0.4
6-7
0.5
7-8 0.6
18
氧疗工具一储氧面罩
·储氧面罩附加体积600~1000ml的 储 囊,当储气囊充满时,吸氧浓度可以
达到60%以上。 ·部分重复呼吸面罩在面罩与储气囊之间
无单向阀,导致患者重复吸入部分呼出
气体、在密闭较好的部分重复呼吸面罩, 氧流量为6~10L/min 时,吸入氧浓度 可达35%~60% ·无重复呼吸面置在面罩与储气囊之间有 单向阀,从而避免吸气相时重复吸入呼
给予氧疗,并同时记录吸入氧浓度。
25
使用ESCAPE 设定氧疗目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
·推荐使用筛查CO 潴留的 'ECAPE" 工具,根据是否存在CO.潴留
的高危因素制定不同的氧疗目标。
·对于存在CQ.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氧合目标为SpO:88%-93%。 而无 πO. 潴留嵩高因素的患者,推荐SpO 自 标 为 4 % 9 8 % 。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维持稳定的氧气供应
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殊情况,维持稳定的氧气供应,以保证大 脑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在氧气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 人群,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病情 制定相应的急诊氧气治疗方案。
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分析问 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制定
持续改进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改进措 施,明确责任人和改进时限。
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 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改进方案,形成持 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典型案例分析分享
案例选择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选取典型的氧气治疗案例,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 案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 氧疗装置和监测设备将不断涌现 ,为急诊氧气治疗提供更加便捷
、高效、安全的手段。
急诊氧气治疗将与机械通气、体 外膜肺氧合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更加紧密地结合,形成更加完善
的急救体系。
提高急诊氧气治疗水平建议
加强急诊医生对氧气治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 临床医生的氧疗水平。
处理策略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如对于呼吸道干燥的患者可给予加湿处理;对于鼻黏膜损伤的患者可给予局部 用药;对于氧中毒的患者需要立即停止吸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3 急诊氧气治疗操作流程规 范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
01
02
03
评估患者病情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 度,以及皮肤颜色等,判 断是否需要氧气治疗。
01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脏检查结果,评估心功能和氧合状
况。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度等。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氧中毒、呼吸 抑制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氧疗后的效果评价
评价氧疗效果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提升情况等 ,评价氧疗效果。
总结经验教训
对氧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 施,提高氧疗效果。
后续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和氧疗效果,提出后续治疗建议, 如继续氧疗、改用其他治疗方式等。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皮肤、黏膜颜色等,判断缺氧 程度。
准备氧疗设备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设备,如鼻导管、面罩、氧气瓶等 ,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氧气是否充足。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解释氧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配合。
氧疗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鼻导管给氧
适用于轻中度缺氧患者,操作简 单,不影响患者进食和说话。
完善急诊科室的氧气供应设备和监测设备,确保 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推广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推广普及急诊氧疗知识和技 术,提高公众对氧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氧疗的 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高 他们对治疗的认知和配合 度。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在氧疗过程中,关注患者 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 慰。
提高患者舒适度
尽可能减少氧疗对患者日 常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 的前的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04 急诊常用氧疗工具
鼻导管吸氧
优点
简便易行,患者相对舒适,不影响进食和说话。
缺点
吸入氧浓度不稳定,易受患者呼吸影响,高流量时可能导 致鼻黏膜干燥。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或戴上面罩,开开启 力装置
氧气驱动,调整大小 6-8l/分
连续雾化吸入1520min,检测不良反
应并及时处理
治疗结束后,漱口, 口腔护理、拍背
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 按需调整方案
注意事项
雾化器、呼吸管道及雾化面罩等应专人专用,推荐一 次性装置;
提议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旳呼吸方式;
治疗前若患者涂有油性面膏需清除,嘱咐患者勿让药 液或气溶胶进入眼中以降低刺激;
注意:剧烈震荡可使药 液加温,可能影响药物 稳定性
超声振动膜剧烈 震动,使药液经 过固定直径旳细 小筛孔挤出,形 成细小颗粒
吸入装置与药物选择
一、常用雾化装置类型
吸入装置与药物选择
二、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国内已上市雾化剂型ICS涉 及 布 地 奈 德 ( BUD) 和 丙 酸倍氯米松(BDP)
单词
单字
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
可有焦急尚平 时有焦急或烦 有焦急、烦躁 嗜睡或意识模



出汗


大汗淋漓
辅助呼吸肌活 常无 动及三凹征
可有
常有
矛盾呼吸
哮鸣音
散在,呼吸末 响亮、弥散 响亮、弥散 无 期
二、A级
呼吸频率
20-30次/min
II级 >30次/min
III级 >30次/min
• 异丙托溴铵为常用旳SAMA吸 入制剂
• 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 与其他药物混在同一雾化器中 使用
药物
特布他林 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
常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比较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连续作用
(min)
(h) 时间(h)
5~15

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麻醉规范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37页】

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麻醉规范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37页】
▪ 一项HFNC应用于健康志愿者的研究[14]表明,HFNC产生的 PEEP大小与气体流量和 口腔开闭等有关:患者闭口呼吸,氧流量设置为10、20、40和60 L/min时,产生的 平均气道压力分别为1.7、2.9、5.5和7.4 cmH2O,呼气末咽压随流速的增加成线性 增加;当患者张口呼吸时,上述流量产生的平均气道压力下降约1 cmH2O。
▪ Mir等[31]在一项对急诊需行RSI患者的单中心RCT研究中表明,与 常规面罩吸氧比较,预充氧及插管前无呼吸阶段使用THRIVE可明 显延长安全无呼吸时间,而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PaO2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HFNC在临床麻醉领域的应用
▪ 另有一项未设盲的前瞻性RCT研究[32]表明,接受RSI的患者在预 充氧及插管前无呼吸阶段使用THRIVE与常规面罩预充氧比较,气 管内插管后1 min的最低SpO2值相似,但面罩组患者有7例(18%) 发生SpO2<96%,THRIVE组患者SpO2均≥96%。
▪ 而2022年,一项关于HFNC与面罩在麻醉诱导期用于预充氧和呼吸 暂停期氧合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28],纳入了14项RCT,共计1 012例患者,结果表明,预充氧后HFNC组的PaO2高于面罩组,麻醉 诱导期间安全无呼吸时间明显延长,两组麻醉诱导期间最低SpO2、 CO2蓄积和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推荐意见2:RSI中,建议对于低氧血症高危患者在预充氧和气管 插管过程中使用 HFNC(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B)。
HFNC在临床麻醉领域的应用
➢ HFNC在无痛内窥镜诊疗中的应用
▪ 低氧血症是无痛内窥镜诊疗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与气道梗阻、呼吸抑制 及麻醉科医师与内窥镜操作者共用气道等因素相关。HFNC输送的高流量气体经 过鼻咽部及气道时产生呼气末期正压,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从而提高呼吸效 率,改善氧合[15]。

2021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中70%〜80%是病毒,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致病微生物中6%~61%是病毒,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中2%~30%是病毒。

近年发现病毒性肺炎比例的明显增加,美国住院肺炎患者中,约有22%是病毒性,而细菌性只占11% ,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也不少见,约3%。

此外,流行性感冒在不同地区有集中短暂爆发或季节性流行,并产生了多种变异株;而在2002-2003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2019年底爆发并在世界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人群对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普遍易感,并且病毒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特性及易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等生物特性,给临床早期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急诊是呼吸道感染诊治的主要场所,亟待规范快速正确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急诊等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真实世界结果,制定《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急诊专家共识》,本共识采用Delphi调查法,所有参加共识制定的成员对每项推荐意见投票:(1 )强烈推荐、(2 )弱推荐、(3)弃权、(4 )于上述检测完成后仍不能确定原因且病情有加重趋势的呼吸道感染可推荐NGS检测。

4如何评估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重症患者的高危因素?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与年龄、性别、季节及环境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人群普遍易感,健康成人感染呼吸道病毒后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良好,但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会显著升高,因此,早期识别重症感染的高危因素并积极进行治疗就极为重要。

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中国10省(市)流感哨点监测医院纳入的215岁的 3 071例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调查发现,起病至入院时间>7 d、哮喘、免疫抑制疾病或妊娠是流感重症的高危因素,此外,肥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30]也是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使ICU入住风险或死亡风险增加2倍,在一项纳入了778例流感患者以及2363例非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与正常体质量成年人相比,体质量过轻(BMI<18.5)、肥胖(30.0<BMI<35.0),或病态肥胖(BMI>35.0)的流感患者的住院率显著增加,在成人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感染或检出患者,体质量过轻和病态肥胖者的住院率显著增加。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急诊氧气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合理的氧疗可以使患者获益,而不恰当的氧疗则可能会有害。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急诊氧疗规范,因此亟需制定氧疗共识,规范氧疗行为。

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已有的证据,结合我国急诊氧疗特点,提出了氧疗处方、降阶梯和目标导向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氧疗只是改善患者缺氧的支持手段,临床仍应密切关注患者原发疾病的诊治。

在氧疗中,应将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来使用,开具氧疗处方或医嘱。

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贯彻降阶梯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的氧疗方式。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有CO2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推荐目标为88%~93%,对于无CO2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推荐目标为94%~98%。

在实施氧疗前,需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氧疗。

对于崩溃气道患者,应参照《急诊气道管理共识》处理。

文丘里面罩通过狭窄的孔道让氧气进入面罩,产生喷射气流,从而在面罩周围产生负压,使一定量的空气流入面罩。

随着氧气流速的增加,进入面罩的空气流速也相应增加,且喷射入面罩的气流通常大于患者吸气时的最高流速要求,因此吸氧体积分数恒定。

高流速的气体不断冲刷面罩内部,呼出气中的CO2难以在面罩潴留,故无重复呼吸。

文丘里面罩可提供不同浓度的氧气,适合伴高碳酸血症的低氧患者。

高流量氧疗通过鼻导管吸氧系统和空氧混合器输送流速最高达60L/min的空氧混合气体,氧体积分数、流量可调,具有主动加温加湿功能。

主要应用在急性呼吸衰竭、拔管后的序贯吸氧治疗、支气管镜等其他有创操作时。

经鼻高流量氧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最明显的是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与常规氧疗和无创通气对比,高流量氧疗能够降低病死率及插管率。

但应用于CO2潴留的患者效果尚不明确。

若患者鼻唇部结构存在异常或不能保持口唇闭合,将影响氧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引言: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有效的氧气治疗方法,可用于氧合不足和低氧血症的成人患者。

经鼻高流量氧疗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用,我们召集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研讨和讨论,形成了本文展示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一、适应证:1. 卒中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对于卒中和心功能不全等导致低氧血症的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提供稳定的高浓度氧气,增加氧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

2. 手术后低氧血症: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快速提供高浓度氧气,以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

3.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一种导致低氧血症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经鼻高流量氧疗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还可以通过提供正压支持,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

二、治疗流程:1. 设备准备:临床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氧气设备,包括鼻导管、高流量氧气发生器等,并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

2. 患者评估:在开始经鼻高流量氧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病史以及氧合和通气状况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经鼻高流量氧疗的适应证和治疗目标。

3. 治疗过程:将适当大小的鼻导管插入患者鼻腔,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并及时纠正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三、疗效评估与监测:对于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

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以及纠正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四、并发症及处理:经鼻高流量氧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临床医生应认真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耳内压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助组 (2016)
精品文档
背景
2013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推出了我国的《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但对于急诊存在病种、 治疗目的、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无法有 效指导急诊临床实践。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结合急诊气道特色, 提出“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预 ,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伤”为 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精品文档
药物应用
3.5.1 镇痛 插管操作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及不适感。选
用起效和代谢快速的药物比较符合临床要求, 比如瑞芬太尼、阿芬太尼、芬太尼和吗啡。
精品文档
药物应用
3.5.2 镇静 插管环境下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和肌松
后会产生的无力濒死感可导致不良回忆,同时 意识清醒患者对操作会有躲避。可使用镇静药 物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可选用起效快的丙泊酚 、依托咪酯、咪达唑仑。
2 困难气管插管: 2.1 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多次努力后仍 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喉镜显露分级(Ⅲ~ Ⅳ级)。
精品文档
2.2 困难气管插管 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需要多次 尝试气管插管 2.3 紧急气道 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 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病人极易陷入缺氧状 态
精品文档
一、急诊气道特点
4.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工具相对单 一和陈旧,遇到困难气道时手段有限。
5.急诊从业人员气道管理经验参差不齐。
因此,急诊医学科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制定标准 化的气 道管理规范,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气道管理水平。
精品文档
二、基本概念
1 、急诊困难气道 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急诊医师 ,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者 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氧气治疗(氧疗)是急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氧疗能使患者获益,而不恰当的氧疗,非但不能使患者获益甚至有害。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急诊氧疗规范,且仍存在众多误区。

急诊常见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失血性休克等在不伴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可能并不需要常规氧疗,目前尚缺乏证据显示氧疗能够使血氧水平正常的患者获益。

因此亟需制定氧疗共识,规范氧疗行为。

本共识总结目前已有证据,结合我国急诊氧疗特点,提出氧疗处方、降阶梯和目标导向原则。

必须注意氧疗仅为改善患者缺氧的支持手段,临床仍应密切关注患者原发疾病的诊治。

1 专用术语与定义氧气治疗(氧疗):使用高于空气氧体积分数的气体对患者进行治疗。

低氧血症:指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

大多数的学者将标准大气压下PaO2<6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90%,作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缺氧:指氧供不足以满足氧需求的病理生理状态。

氧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缺氧,但氧疗对于缺氧改善的程度取决于缺氧的类型。

缺氧按照其原因可分为4 类: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低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低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高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高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没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储氧系统:储氧系统可将氧气储存在储气囊中,吸气时可无外源性气体补充,但若储气囊未能储存足够氧气,吸气时将增加吸气负荷。

2 氧疗的基本原则2.1 氧疗的处方原则氧疗中应将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来使用,开具氧疗处方或医嘱。

2.2 氧疗的降阶梯原则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贯彻降阶梯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的氧疗方式。

2.3 氧疗的目标导向原则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

有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 推荐目标为 88%~93%,对于无 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 SpO2 推荐目标为 94%~98%。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要点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要点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要点气道管理是急诊医师的基本技能,是维持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手段。

虽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3年推出了我国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但对于急诊患者,存在病种、病情、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无法有效指导急诊临床实践。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结合急诊气道管理的特点,提出“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预,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伤”为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协助急诊医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规范、高效的气道管理流程,提高急诊气道管理的质量。

1 急诊气道特点急诊气道最主要的特点是紧急和不可预见性。

下列因素均增加了急诊人工气道建立的难度:①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评估患者。

②病情多变,突发事件多,常常需要非计划性紧急建立人工气道。

③急诊患者病情危重,氧储备能力差,对人工气道建立时限要求高,且经常存在不能配合、生命体征不平稳、气道分泌物多、容易呕吐误吸等情况。

④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工具相对单一和陈旧,遇到困难气道时手段有限。

⑤急诊从业人员气道管理经验参差不齐。

因此,急诊医学科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标准化的气道管理规范,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气道管理水平。

2 基本概念2 1 急诊困难气道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急诊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者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2 2 困难气管插管2 2 1 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2次努力后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喉镜显露分级Ⅲ~Ⅳ级)。

2 2 2 困难气管插管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需要2次以上尝试气管插管。

2 3 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

患者极易陷入缺氧状态。

3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急诊气道管理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保通气与氧合,同时初步评估气道情况。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第二步:明确气道情况,建立人工气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氧气治疗(氧疗)是急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氧疗能使患者获益,而不恰当的氧疗,非但不能使患者获益甚至有害。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急诊氧疗规范,且仍存在众多误区。

急诊常见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失血性休克等在不伴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可能并不需要常规氧疗,目前尚缺乏证据显示氧疗能够使血氧水平正常的患者获益。

因此亟需制定氧疗共识,规范氧疗行为。

本共识总结目前已有证据,结合我国急诊氧疗特点,提出氧疗处方、降阶梯和目标导向原则。

必须注意氧疗仅为改善患者缺氧的支持手段,临床仍应密切关注患者原发疾病的诊治。

1 专用术语与定义氧气治疗(氧疗):使用高于空气氧体积分数的气体对患者进行治疗。

低氧血症:指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

大多数的学者将标准大气压下PaO2<6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90%,作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缺氧:指氧供不足以满足氧需求的病理生理状态。

氧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缺氧,但氧疗对于缺氧改善的程度取决于缺氧的类型。

缺氧按照其原因可分为4 类: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低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低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高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高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没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储氧系统:储氧系统可将氧气储存在储气囊中,吸气时可无外源性气体补充,但若储气囊未能储存足够氧气,吸气时将增加吸气负荷。

2 氧疗的基本原则2.1 氧疗的处方原则氧疗中应将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来使用,开具氧疗处方或医嘱。

2.2 氧疗的降阶梯原则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贯彻降阶梯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的氧疗方式。

2.3 氧疗的目标导向原则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

有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 推荐目标为88%~93%,对于无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 推荐目标为94%~98%。

3 氧疗的临床实施3.1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前提下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氧疗接诊患者后,首先判断患者是否为崩溃气道。

崩溃气道患者无法保证基本的通气和氧合,参照《急诊气道管理共识》处理。

对于非崩溃气道的患者,氧疗应当以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为目的,需要在氧疗开始前了解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采用脉搏氧饱和度(SpO2)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监测。

不推荐给予无低氧血症的患者氧疗,任何情况下的氧疗均需同时记录吸氧浓度。

3.2 使用ESCAPE 工具设定氧疗目标,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健康成人SpO2 的正常范围为96%~98%。

吸入高浓度氧可抑制肺血管收缩,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及肺泡通气量下降。

慢性CO2 潴留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可加重病情,因此,推荐使用筛查CO2 潴留的“ESCAPE”工具,根据是否存在CO2 潴留的高危因素制定不同的氧疗目标。

对于存在CO2 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氧合目标为SpO2:88%~93%。

而无CO2 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其SpO2 目标为94%~98%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图1)选择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疗(危:患者SpO2<80%;重:88%>SpO2>80%)可根据病情选择高浓度或低浓度氧疗工具。

CO2 潴留危险因素评估ESCAPE 原则E :Bronchi Ectasia 支气管扩张S :Spinal disease 脊柱畸形或截瘫C :Chest disease 胸壁疾病A:Airway obstructed diseas, 气道阻塞性疾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P :Paralysis 瘫痪(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药物过量)E :Elevated body weight 体质量增加,肥胖3.3 动态评估氧疗开始后应当每5 ~10 min 评估患者SpO2 变化情况,若SpO2 未能上升至目标范围,应当积极寻找原因并行血气分析检查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若SpO2 上升至目标范围内,存在ESCAPE 高危因素应当在30 ~60 min 内复查血气了解血CO2 水平,若不存在ESCAPE 高危因素,且临床情况稳定则无需复查血气。

3.4 氧疗的维持与撤离稳定的恢复期患者,SpO2 稳定于目标区间高限一段时间后(通常4~8 h)可逐渐降低吸入氧气浓度。

若心率、呼吸频率、SpO2 稳定,可酌情复查血气,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直至停止氧疗。

终止氧疗后,吸入空气时的SpO2 应当至少监测5 min。

若SpO2 仍处于目标范围内,可随后每1 h评估一次。

若停止氧疗后出现低氧,则应当寻找恶化的原因,若氧合仍不能维持,应当再次给予重新评估并选择合理的氧疗方法。

若患者原发疾病改善,且SpO2 在目标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当前氧疗方式,直至停止氧疗。

某些患者可能在安全的停止氧疗后,于轻微体力活动时出现间歇性的低氧,可考虑允许患者在体力活动增加时接受氧疗,若出现一过性无症状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不需要氧疗。

氧疗的临床实施见图2。

4 急诊常用氧疗工具4.1 鼻导管鼻导管是临床最常用的吸氧装置。

鼻导管吸入氧体积分数与氧流量有关。

在潮气量500 mL,频率20 次/min,呼气末暂停0.5 s,吸呼比1 :2,口鼻死腔50 ml,氧气流速≤5 L/min 情况下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但由于患者呼吸方式不同导致计算值偏离实际吸氧体积分数。

此外鼻导管吸氧无法充分湿化,超过5 L/min 的流速时患者难以耐受。

2 面罩常用面罩见图3。

4.2.1 普通面罩普通面罩可提供40%~60%的吸入氧体积分数,适用于低氧血症且不伴有高碳酸血症风险的患者。

使用时面罩需紧贴口鼻周围,由弹力带固定于枕部。

小于5 L/min 的氧气流速时,面罩内的CO2 将难以被完全冲刷导致CO2 复吸,因此普通面罩吸氧流速不应低于5 L/min。

4.2.2 部分重复呼吸和无重复呼吸储氧面罩储氧面罩在普通面罩下附加体积600~1 000mL 的储气囊,当储气囊充满时,吸氧体积分数可以达到60%以上。

部分重复呼吸面罩在面罩与储气囊之间无单向阀,导致患者重复吸入部分呼出气体。

在密闭较好的部分重复呼吸面罩,氧流量为6~10 L/min 时,吸入氧体积分数可达35%~60%。

无重复呼吸面罩在面罩与储气囊之间有单向阀,从而避免吸气相时重复吸入呼出气。

为保证面罩内的呼出气体能够被冲刷出去,氧流量至少要6 L/min。

储氧面罩给氧体积分数高于普通面罩,不适用于有CO2 潴留风险的COPD 患者。

3.2.3 文丘里面罩文丘里面罩(Venturi 面罩)是可调节的高流量精确给氧装置。

吸氧体积分数设定<40%时与实测值误差<2%;吸入氧体积分数设定为40%以上时与实测值相差10 %左右。

文丘里面罩的作用原理为氧气经狭窄的孔道进入面罩,产生喷射气流使面罩周围产生负压,与大气的压力差促使一定量的空气流入面罩。

随着供氧流速的增加,进入面罩内的空气流速也相应增加,且喷射入面罩的气流通常大于患者吸气时的最高流速要求,因此吸氧体积分数恒定。

此外,高流速的气体不断冲刷面罩内部,呼出气中的CO2难以在面罩潴留,故无重复呼吸。

文丘里面罩可提供24%,28%、31%、35%、40%和60%浓度的氧气。

因文丘里面罩可以实现高流量低浓度给氧,适合伴高碳酸血症的低氧患者。

使用文丘里面罩时,首先设定患者的吸入氧体积分数,其次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决定面罩提供的气体流量,最后调节氧源的给氧流量。

3.2.4 高流量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装置包括鼻导管吸氧系统(加温湿化器,封闭式呼吸管路,双短鼻塞导管)和空氧混合器。

能输送流速最高达60 L/min 的空氧混合气体,氧体积分数、流量可调,具有主动加温加湿功能。

主要应用在急性呼吸衰竭、拔管后的序贯吸氧治疗、支气管镜等其他有创操作时。

经鼻高流量氧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最明显的是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高流量氧疗在治疗这类患者时,与常规氧疗和无创通气对比,能够降低病死率及插管率。

但应用于CO2 潴留的患者效果尚不明确。

若患者鼻唇部结构存在异常或不能保持口唇闭合,将影响氧疗效果。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可提供高流速气体,冲刷鼻咽部解剖死腔中的CO2,减少CO2 的重复呼吸,同时提高肺换气效率。

其次,鼻咽腔与气体、气体内部之间的摩擦会对吸气产生明显的阻力,HHFNC 通过给予较高的气体流速,减少了克服该阻力所需的呼吸功。

再次,HHFNC 可产生持续气道正压。

最后,HHFNC 系统的加温(37℃) 加湿(100%相对湿度)功能可以达到生理需求,减少生理加温加湿的能量消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耐受性。

上述各种氧疗设备比较,见表1高流量氧疗系统见图4。

5 特殊疾病的氧疗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COPD 急性加重期:推荐初始SpO2 为88%~92%。

通过鼻导管的低流量氧疗是最简单的氧疗方式,适用于多数轻中度COPD 患者,在应用氧疗后需对患者SpO2 进行再评估,调整氧疗方式以达到目标SpO2。

由于存在重复吸入二氧化碳及吸入氧体积分数过高因素,普通面罩及储氧面罩不推荐用于COPD 患者,可考虑使用文丘里面罩或HHFNC。

5.2 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怀疑或确诊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没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尚不能确定对缺血部位的心肌提供高浓度的氧是否可使患者获益。

但局部的高氧体积分数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肌氧供。

建议心肌梗死时无ESCAPE 风险的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94%~98%,有ESCAPE 风险的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88%~92%,氧疗应当基于以上目标谨慎使用。

5.3 休克有证据表明早期纠正休克患者的低氧可改善预后,但无证据表明休克患者高于正常的氧输送可使患者获益。

对于休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目标仍有争议,大多数的指南认为休克患者的SaO2 不应低于90%,建议将SpO2 94%~98%作为理想目标。

可首先使用储氧面罩15 L/min 开始氧疗,连续监测动脉血气变化。

若循环稳定可考虑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

对于存在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则需要临床医师仔细权衡低氧与呼吸性酸中毒的风险,必要时考虑使用无创或有创通气辅助呼吸。

5.4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伴低氧血症多发生于夜间,常由呼吸中枢受损、气道保护功能缺失所致,临床较为常见,可加重患者脑缺血缺氧状态,增加患者病死率。

但对于SpO2 正常的非缺氧患者,持续氧疗或夜间氧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对于无CO2 潴留高危因素的卒中患者血氧饱和度目标为94%~98%,对于存在CO2 潴留的卒中患者SpO2 目标为88%~93%。

可由鼻导管开始给予低浓度氧疗,并根据上文原则选择氧疗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