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8年度)
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
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淮河片水资源分区见图1。
2008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879.5mm,折合降水总量2902.3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4.9%,属平水年份。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903.6mm,折合降水总量2430.3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3.3%;山东半岛平均降水深773.2mm,折合降水总量472.0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3.9%。
2008年淮河片地表水资源量782.1亿m3,水资源总量1047.2亿m3。
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670.9亿m3,水资源总量905.3亿m3。
淮河片入海水量409.4亿m3,入江水量188.0亿m3。
经对淮河片312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8年末蓄水总量178.7亿m3,比上年末减少4.9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54座,蓄水总量150.5亿m3,比上年末减少2.7亿m3。
2008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11.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71.0%,地下水源占28.5%,其它水源占0.5%。
淮河片总用水量611.2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63.1%;林牧渔畜占7.8%;工业用水占16.1%;城镇公共用水占1.9%;居民生活用水占9.6%;生态环境用水占1.5%。
2008年淮河片总耗水量404.48亿m3,占总用水量的66%。
2008年淮河片实测220个城镇入河污水排放总量为54.1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分别为66.5万t和8.1万t。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
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
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
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
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一)降水量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
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
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
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
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
(见表、表)(二)地表水资源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
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
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
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
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1956~2000 年淮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
1956~2000年淮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刘翠善1,2,张建云1,2,王国庆1,2,贺瑞敏1,2(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2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南京,210029)摘要:利用淮河流域9条河流共11个主要控制站1956~2000年的年径流和汛期、非汛期径流资料,运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分析了各控制站径流量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年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淮河上游的班台站和王家坝站径流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淮河干流的蚌埠站和中渡站以及支流的蒋家集站径流呈减少趋势,但并不显著;其它站自1979年以后径流减少趋势显著。
汛期径流变化特征与年径流基本一致;非汛期径流一般在径流为减少趋势时的减少幅度较年径流大。
就某一河流而言,下游站的径流减少趋势较上游站明显。
径流减少将影响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淮河流域,径流量,Mann-Kendall检验,变化趋势1 引言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目前从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洋温度升高、大范围积雪和冰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逐渐上升的观测中可以看出气候系统变暖是明显的。
最近100年(1906年~2005年)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
全球温度普遍升高,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幅较大。
气候变化在亚洲引起的最严重的潜在威胁是缺水。
在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大江大河流域,预估可用淡水量将会减少,到21世纪5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加上人口的增长,以及因更高的生活标准而对淡水日益增多的需求,可能对10亿以上的人口产生不利影响[1]。
全球气候变暖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2],驱动降雨、蒸发等水文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径流的变化。
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对径流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3-9]。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兼顾南北地区水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研究淮河流域径流变化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8—2017年淮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1998—2017年淮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作者:刘晓林洪磊冯棣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3期摘要为改善淮河流域水资源状况,流域已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多年。
为明确实施管理制度前后淮河流域用水量、用水结构以及水质变化状况,总结了近20年淮河流域水资源量、供水量、用水量以及河流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该流域年人均水资源量近20年均值仅为581.5 m3,水资源十分匮乏;该区域洪涝灾害多发,严重影响到水资源量的稳定性,但得利于跨区域调水,供水量得到一定程度保障;用水量表现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其中农业和工业用水量较为稳定,生活用水量不断提高,生态用水量快速增长;2012年开始实施管理制度后,Ⅰ~Ⅲ类水的占比大幅增加,Ⅴ~劣Ⅴ类水质占比大幅降低。
综上,开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后,淮河流域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得到控制,生活和生态用水量有所增加,河流水质显著改善。
关键词淮河流域;降雨量;供水量;用水量;水质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3-0207-04Abstract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SWRMS)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any years in Huaihe Basi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hanges of water consumption, water use composi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Huaihe Basi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WRMS,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changes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supply,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Huaihe Basin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 was only 581.5 m3, and water resources were very scarce. Floods and waterlogging were frequent in Huaihe Basin, which ha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t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Fortunately, due to interregional water transferred, the water supply was guaranteed to a certain extent. Water consumption was shown as agriculture > industry >domestic > ecology, of which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were relatively stable,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ec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WRMS from 2012, the proportion of class I - Ⅲ water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class Ⅴ-worse than class Ⅴ water quality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 wor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WRMS, the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Huaihe Basin has been controlled, the domestic and ec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d, and water quality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Key words Huaihe Basin;Precipitation;Water supply;Water consumption;Water quality中國正面临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为改善水资源状况,淮河流域已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多年,并且在不断完善制度体系[1-3]。
1999中国水资源公报
1999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源来源:国家水利部1999年,是水利倍受中央重视和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
这一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黄河治理开发与全国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方针政策。
中央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水利基建投资352亿元,其中利用国债投资233亿元。
这一年,我国气候异常,南涝北旱,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斗,取得了大水无大灾、大旱夺丰收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防汛抗旱中,以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2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970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偏小1.6%,属平水年。
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04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量992亿立方米后的水资源总量为28196亿立方米。
1999年末,全国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68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12亿立方米;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浅层水位普遍下降,地下水储存量减少171亿立方米。
1999年,全国总供水量56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80.5%,地下水源占19.1%,其他水源占0.4%;全国总用水量55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9.2%,工业用水占20.7%,生活用水占10.1%;全国用水消耗量302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4%。
全国人均用水量440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80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84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91立方米。
1999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06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7%,生活污水占33%。
对全国11万多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结果,Ⅰ类水河长占5.5%,Ⅱ类水河长占24.5%,Ⅲ类水河长占32.4%,Ⅳ类水河长占12.6%,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2%。
1999年全国水资源量平衡概况:国内产水总量28196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289亿立方米,动用上年水库蓄水量和地下水储存量28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和出国境水量共24567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28亿立方米,经推算非用水消耗量约1170亿立方米。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
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
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
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
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说明“九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环境立法和执法取得进展,全民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
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缔、关停了8.4万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企业。
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长,占同期GDP的0.93%。
以重点流域、地区、城市、海域核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实施。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酸雨区范围和频率没有增加;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三河三湖”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但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2000年,我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断面满足三类水质要求,21.6%的断面为4类水质,6.9%的断面属5类水质,13.8%的断面属劣5类水质。
长江、珠江水质保持良好,黄河、松花江水质保持稳定,淮河、海河、辽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
海洋环境2000年,全国海区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2万平方公里、5.4万平方公里、2.1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
00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
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40个地(市)172个县(市)。
在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包括山东省9个市31个县(市)。
淮河流域2000年平均降水量1029.6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6.7%,属偏丰水年。
但气候异常,春季及夏初少雨,严重干旱;而秋季降雨偏多,发生罕见秋汛;夏季江苏淮北地区遭受了高强度特大暴雨袭击。
山东半岛2000年平均降水量538.9mm,比多年平均少21.5%,属枯水年份。
全片地表水资源量为877.1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33.4亿m3;入海入江总水量597.85亿m3(其中入江水量248.65亿m3,入海水量349.2亿m3)。
2000年末,全片大型水库(含湖泊)蓄水总量为133.5亿m3,比上年末增加49.35亿m3。
2000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5.6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占49.4%,地下水占32.1%,引江水占12.2%,引黄水占5.7%;流域片总用水量为551.75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0.3%,工业用水占18%,生活用水占11.7%;流域片用水消耗量34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1.9%。
流域片人均年用水量275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69 m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为68 m3。
2000年淮河片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为63.2亿t。
对淮河流域7924km河长进行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Ⅰ、Ⅱ、Ⅲ类水河长占24.4%,全年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故。
山东半岛1070km河长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占88.5%,污染十分严重。
一、水资源量(一) 降水量2000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为600~1800mm 。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是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的总称,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604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209.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6163.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0%,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037.2亿立方米,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6126.1亿立方米。
2000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35.6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3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7%;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
长江片总用水量1827.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用水量17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西南诸河总用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长江片总耗水量903.8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耗水量835.5亿立方米;西南诸河耗水量68.3亿立方米。
长江入海水量9599.9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248.7亿立方米)。
长江片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39.5亿吨,其中长江流域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约27亿吨;西南诸河5.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水资源量降水量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094.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64.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4.1%,比常年多0.3%;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44.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31.8亿立方米,比上年少0.7%,比常年多8.0%。
《淮安市水资源公报》编制人员
淮安市水资源公报2 0 0 6 年度淮安市水利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察局淮安分局概述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境内有两大水系,即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以废黄河为界,以南属淮河水系,以北属沂沭泗水系。
京杭大运河穿越淮安南北,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位于淮安市西南部。
上游近15.8万km2的来水进入洪泽湖后由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二河和淮沭河经淮安东流入海。
淮安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淮安市总面积10072.0km2。
其中山丘区面积1764.3 km2,平原区面积8307.7km2;水面面积2724.2km2,其中洪泽湖水面面积807.0km2。
淮河水系面积7414.0km2,主要水体有:淮河、洪泽湖、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里运河、二河等;沂沭泗水系面积2658.0km2,主要水体有:废黄河、中运河、淮沭河、盐河等。
由于自然因素及水利工程的原因,除淮河承接上游来水下泄洪泽湖和洪泽湖承接上中游其它来水外,其它各水体基本由洪泽湖补给,淮水不足时通过江水北调或引沂济淮补给。
2006年全市可耕地面积590.10万亩,其中水田396.57万亩,旱地193.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9.32万亩,其中水田299.30万亩,旱地170.02万亩。
2006年全市总人口532.77万人,人口密度529人/ km2。
其中城镇人口209.01万人,农村人口323.76万人。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1.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3.78亿元,第二产业305.23亿元,第三产业222.05亿元。
200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221.3mm,折合降水总量123.0亿m3,比多年平均多25.9%,属于丰水年。
全市水资源总量60.82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2.75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905亿m3,重复计算量1.833亿m3。
全市总供水量36.387亿m3,全市总用水量36.387亿m3,总耗水量19.58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8%(即耗水率)。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比常年同期偏多58.4%。
本年度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多次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尤其是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9.95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2000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43.42亿立方米,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增加4.42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末相比,面平均上升1.37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7个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2000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水源为87.53亿立方米,地下水水源117.11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16.65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0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65.7升(含牲畜用水)。
淮河水资源公报1998
前言淮河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根据水利部《关于编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的通知》(水政资[1998]46号文)精神,淮委从1997年度开始编制《淮河片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淮河片水资源情势,以便群策群力,共同保护好、用好水资源。
《公报》是按照水利部的工作大纲要求,在流域各省报送的水资源公报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流域综合汇总和调整补充编制而成。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蓄水量、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及重要水事等。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淮河流域1998年面降水深1072.2mm,折合降水量为2856.7亿m3,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增加21.2%,较上年增加54.4%,属偏丰年份。
流域内豫、皖、苏、鲁、鄂五省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增加19.6%、20.1%、24.9%、20.6%、10.4%。
山东半岛1998年面降水深724.5mm,折合降水量为452.6亿m3,较常年增加5.5%,较上一年增加20.8%,属平水年份。
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降水量计算成果见附表1及图1,1998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附图2。
图1 降水量年际变化(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淮河流域1998年天然年径流深347.4mm,年径流量927.0亿m3,较常年增加55.0%,较上一年增加172.1%。
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上游王家坝以上面平均径流深563.6mm为最大、南四湖区163.2mm为最小,上游大于中下游、下游大于中游。
山东半岛1998年天然径流深172.6mm,年径流量107.8亿m3,较常年增加2.7%,较上一年增加89.2%。
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附表3。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1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HUAI RIVER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01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二○○二年九月目录综述 (3)一、水资源量 (4)(一)降水量(二)地表水资源量(三)地下水资源量(四)水资源总量(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二、蓄水动态 (8)(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三、供用水量 (10)(一)供水量(二)用水量(三)用水消耗量(四)主要城市供用水情况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14)(一)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二)用水指标(三)流域水量平衡分析五、水质概况 (16)(一)河流水质(二)水库水质(三)废污水排放量(四)城镇入河排污量六、重要水事 (18)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个市(地)172个县(市)。
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涉及9个市31个县(市)。
2001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641mm,折合降水总量2111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2成多。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637mm,折合降水总量1699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近3成,属干旱年份;山东半岛2001年平均降水深660mm,折合降水总量412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持平,属平水年份。
2001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375亿m3,水资源总量592亿m3。
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289亿m3,水资源总量483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268亿m3,入江水量31亿m3。
经对253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1年末蓄水总量89亿m3,比上年末减少69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73亿m3,比上年末减少64亿m3。
2000年水资源公报
2000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0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110.82亿m3,比上年减少16%,较多年平均值少27%。
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6.993亿m3,比1999年减少24%,比多年平均减少40%。
全区总取用水量87.198亿m3,比1999年96.878亿m3减少10%,用水量减少主要是2000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10.5%。
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1999年的2.125亿m3的黄河水减少到2000年的1.19亿m3,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1999年减少0.502亿m3。
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
全区耗水总量38.401亿m3,比1999年减少0.77亿m3,其中农业耗水减少1.106亿m3,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2000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235.291亿m3,出境水量为204.7亿m3,进出境水量差30.59亿m3。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78.36亿m3,较1999年减少9.46亿m3;灌区排水量43.90亿m3,减少6.17亿m3;耗水量(黄河水量)34.46亿m3,减少2.29亿m3。
二、水资源(一)降水量2000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110.822亿m3, 比上年减少16%,较多年均值减少27%,属枯水年。
2000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
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
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
2000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1。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17%~48%,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13%~34%。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01-01注:文中的表格及图片详见附件综述200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九五”期间水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央对水利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二是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大大增强,对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认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1998~2000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规模近千亿元,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也相应增加,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是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和实践,正在逐步形成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新的治水思路,为在新世纪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其中2~7月降水量偏少2~7成,干旱严重,灾情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用水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巨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200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偏少0.9%。
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量1139亿立方米后的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
2000年末,全国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96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19亿立方米,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减少24亿立方米。
江苏省淮北地区2000年抗旱水源调度
江苏省淮北地区2000年抗旱水源调度
朱建英;宋玉
【期刊名称】《防汛与抗旱》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江苏省淮北地区(以下简称淮北地区)继1998、1999年发生严重干旱
后,2000年又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夏旱。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部门积极调度
抗旱水源,采取有效抗旱措施,将旱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了淮北地区人民生活、电厂发电、交通航运等重点用水及水稻栽插计划的完成。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朱建英;宋玉
【作者单位】江苏省防讯办公室;江苏省防讯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淮北地区2001年抗旱与思考 [J], 张领见;朱建英
2.广辟水源科学调度:安徽省抗旱防汛两手抓 [J],
3.199年江苏省淮北地区抗旱抗污水源调度 [J], 朱建英
4.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区抗旱水源调度预案的通知 [J],
5.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关于宁波城市供水区抗旱水源调度预案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2000 年淮河片供用水量
单位:亿 m3
流域分区
淮河流域 河南省 安徽省 江苏省 山东省 湖北省
山东半岛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 水资源利用简析
* 水质概况
* 重要水事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 33 万 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 27 万 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 40 个地(市)172 个县(市)。在 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 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 6 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山东半岛 面积约 6 万 km2,包括山东省 9 个市 31 个县(市)。
图 5 地下水资源量年际变化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 淮河流域 2000 年地表水资源量 828.9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 458.3 亿 m3,两者之间重 复计算量 122.5 亿 m3,水资源总量为 1164.7 亿 m3。较上年增加 126.3%。
图 7 淮河流域供水比例 图 8 山东半岛供水比例
57.5%和 55%;其它水源供水量 1.88 亿 m3(其中污水处理回用量 1.84 亿 m3),只占 总供水量的 0.4%。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 39%,引水工程供水量 占 35.2%,提水工程供水量占 25.8%。在地下水供水水源中, 浅层水占 79.4%,深层 水占 20.6%。
淮河流域 2000 年平均降水量 1029.6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 16.7%,属偏丰 水年。但气候异常,春季及夏初少雨,严重干旱;而秋季降雨偏多,发生罕见秋汛;
夏季江苏淮北地区遭受了高强度特大暴雨袭击。山东半岛 2000 年平均降水量 538.9mm,比多年平均少 21.5%,属枯水年份。全片地表水资源量为 877.1 亿 m3,水 资源总量为 1233.4 亿 m3;入海入江总水量 597.85 亿 m3(其中入江水量 248.65 亿 m3, 入海水量 349.2 亿 m3)。2000 年末,全片大型水库(含湖泊)蓄水总量为 133.5 亿 m3,比上年末增加 49.35 亿 m3。
据山东半岛 14 座大型水库和 46 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000 年末蓄水总量比上年 末减少 22.9%。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 7.46 亿 m3,比上年末减少 28.5%; 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减少 2.8%。
淮河片大中型水库(湖泊)2000 年蓄水变化见图 6。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降水深 538.9mm,
图 2 降水量年际变化 折合降水量为 336.7 亿 m3,较常年少 21.5%,较上一年减少 1.8%,属枯水年份。
淮 河 片 各 分 区 2000 年 降 水 量 与 1999 年 及 常 年 比 较 见 图 2,2000 年 降 水量等值线图见图 3。
(二)地表水资源量
山东半岛 2000 年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 5244 km2,较上年增加 566 km2,增幅为
12%。山东半岛水资源贫乏,地下水多年不断超采,漏斗面积有继续扩大趋势。 返 回
三、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 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指污水处理回用和集雨工程供水量等)进行统计。
亿 m3,较上年增加 1.3 亿 m3。 返回
二、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
据淮河流 域 36 座大型水 库和 156 座中型 水库统计分析, 2000 年末蓄水 总量比上年末 增加 40.3%,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 55.41 亿 m3,比上年末增加 55.8%;中型水库当年末 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增加 5.5%。洪泽湖当年末蓄水量为 54.08 亿 m3,比上年末增加 1.2 倍。骆马湖当年末蓄水量为 9.99 亿 m3,比上年末增加 50.9%。南四湖上级湖当年末 蓄水量为 3.63 亿 m3,比上年末减少 32.9%;下级湖当年末蓄水量为 2.93 亿 m3,比上 年末增加 1.7 倍。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按农田灌溉、林牧渔、国有及规模以上(指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 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六类用户进行统计。农 田灌溉用水包括水田、水浇地、菜田用水;林牧渔用水包括林果、草场灌溉及鱼塘补 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而不包括工业企业内的重复利用量;城镇生活用水包 括城市、县镇、乡镇的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包括村民用水和牲畜用水。
少 11.1%。
图 4 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
淮河片各分区 2000 年地表水资源量与 1999 年 及 常 年 比 较 见 图 4。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源于当地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 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
根据汇总分析,淮河流域 2000 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 382.2 亿 m3,山丘区 85.2 亿 m3,扣除平原与山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 9.1 亿 m3,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458.3
淮河流域 2000 年天然年径流深 310.8mm,年径流量 828.9 亿 m3,较常年多 39.1%,
较上一年增加 183.6%。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径流深 548.4mm 为最大、南四湖区 100.8mm 为最小,上游大于中下游、下游大于中游。由于今年汛期降水量集中和降雨 强度较大,山东省南四湖地区降水量虽比常年减少但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增加。 2000 年山东半岛天然径流深 77.2mm,年径流量 48.2 亿 m3,较常年少 52.7%,较上一年减
2745.8 992.8 711.7 681.1 342.2 18.0 336.7
地表水 资源量
828.85 298.92 212.83 224.57 85.84 6.70 48.21
地下水 资源量
458.29 172.83 124.83 100.64 58.99
1.00 40.47
重复 计算量
122.49 39.88 43.34 16.40 21.87 1.00 19.94
2000 年淮河片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为 63.2 亿 t。对淮河流域 7924km 河长进行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Ⅰ、Ⅱ、Ⅲ类水河长占 24.4%, 全年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故。山东半岛 1070km 河长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受污染的
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占 88.5%,污染十分严重。 返回
2000 年淮河流域从长江引水 67.7 亿 m3,较上年引江水量减少 1 亿 m3;从黄河 引水 16.1 亿 m3,较上年减少 3.2 亿 m3,其中河南省引黄 10 亿 m3,较上年增加 3.2 亿 m3,山东省引黄 6.1 亿 m3,较上年减少 6.4 亿 m3。2000 年山东半岛引黄水量 15.7
一、水资源量
(一) 降水量
2000 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为 600~1800mm。北部沿黄河一带降水量较小,为 700mm 左右;东部沿海地区 1000~1400mm;西南山区一带 1200~1600mm。1600mm 的 高值区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和江苏新沂河下段,河南鲁山地区为最高,达 1800mm 以 上。山东半岛年降水量的为 400~1000mm,东南部为 500~1000mm,西北部为 400~
山东半岛 2000 年总供水量为 84.68 亿 m3。地表水源供水量为 35.22 亿 m3,占总 供水量的 41.6%,其中引黄河水 15.69 亿 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 47.59 亿 m3,占总供 水量的 56.2%;其它水源供水量为 1.87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2.2%。
淮河片 2000 年各分区供用水量见表 2,供水组成见图 7、图 8。 返 回
山东半岛 2000 年地表水资源量 48.2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 40.5 亿 m3,两者重 复计算量 19.9 亿 m3,水资源总量 68.7 亿 m3。较上一年减少 9.2%。
淮河片各分区 2000 年水资源总量见表 1。
表1
2000 年淮河片水资源量
单位:亿 m3
流域分区
降水量
淮河流域 河南省 安徽省 江苏省 山东省 湖北省 山东半岛
600mm。 2000 年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 1029.6mm,折合降水量为 2745.7 亿 m3,比常年(多
年平均,下同)多 16.7%,比上年增加 45.9%,属偏丰水年。汛期(6~9 月)平均 降雨量 784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76% 。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豫、皖、苏、鄂四省 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增加 32.6%、12.9%、13.6%、16.9%,山东省减少 4.4%。按流域 二级分区,南四湖区、淮河下游区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减少 3.4%和 1.1%。山东半岛年
2000 年淮河流域总供水量为 470.97 亿 m3,比上年减少 41.52 亿 m3。其中地表水 源供水量 338.50 亿 m3(其中跨流域调入水量为 83.75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71.9%, 安徽、江苏两省地表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重较大,分别为 80%和 94.5%;地下水
源供水量 130.63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27.7%, 其中河南、山东两省地下水供水 量占总供水量的比重较大,分别为
水资源 总量
1164.66 431.87 294.32 308.81 122.96 6.70 68.74
(五) 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2000 年淮河水系入江水量 248.7 亿 m3,入海水量 196.4 亿 m3;沂沭泗水系入海 水量 152.8 亿 m3;淮河流域入海入江水量共 597.85 亿 m3,约为上年的 3 倍。2000 年 山东半岛入海水量 7.7 亿 m3,较上年减少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