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说课稿及教案 新人教A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必修二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必修二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一)导入新课思路1.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好的形式,那么怎样的形式才能表示一切直线方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思路2.由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1)斜率是1,经过点A (1,8);(2)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7,7;(3)经过两点P 1(-1,6)、P 2(2,9);(4)y 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由两个独立条件请学生写出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分别为y-8=x-1、77y x +-=1、121696++=--x y 、y=x+7,教师利用计算机动态显示,发现上述4条直线在同一坐标系中重合.原来它们的方程化简后均可统一写成:x-y+7=0.这样前几种直线方程有了统一的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课——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直线方程是否均可以写成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关于x,y 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其中A 、B 不同时为零)是否都表示一条直线? ③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它与另四种形式关系怎样,是否可互相转化?④特殊形式如何化一般式?一般式如何化特殊形式?特殊形式之间如何互化? ⑤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系数A 、B 、C 有什么几何意义?什么场合下需要化成其他形式?各种形式有何局限性?讨论结果:①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1°当α≠90°时,它们都有斜率,且均与y 轴相交,方程可用斜截式表示:y=kx+b.2°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 1的形式,由于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所以这个方程应认为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其中y 的系数是零.结论1°: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 、y 的一次方程.②分析:a 当B≠0时,方程可化为y=-B A x-BC ,这就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它表示斜率为-B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C 的直线.b 当B=0时,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化为x=-A C ,表示一条与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结论2°:关于x,y 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综上得:这样我们就建立了直线与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把Ax+By+C=0(其中A,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注意:一般地,需将所求的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在这里采用学生最熟悉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初中时学过的一次函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③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最后得出能进行互化.④待学生通过练习后师生小结:特殊形式必能化成一般式;一般式不一定可以化为其他形式(如特殊位置的直线),由于取点的任意性,一般式化成点斜式、两点式的形式各异,故一般式化斜截式和截距式较常见;特殊形式的互化常以一般式为桥梁,但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均能直接化成一般式.各种形式互化的实质是方程的同解变形(如图1).图1⑤列表说明如下: 0轴上的截距 例1 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34,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解:经过点A(6,-4)且斜率为-34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方程为y+4=-34(x-6).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Ax+By+C=0,(1)系数为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2)系数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坐标轴都相交?(3)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只与x 轴相交?(4)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是x 轴?(5)设P(x 0,y 0)为直线Ax+By+C=0上一点,证明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 0)+B(y-y 0)=0.答案:(1)C=0;(2)A≠0且B≠0;(3)B=0且C≠0;(4)A=C=0且B≠0;(5)证明:∵P(x 0,y 0)在直线Ax+By+C=0上,∴Ax 0+By 0+C+0,C=-Ax 0-By 0.∴A(x -x 0)+B(y-y 0)=0.2.(2007上海高考,理2)若直线l 1:2x+my+1=0与l 2:y=3x-1平行,则m=____________.答案:-32例2 把直线l 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 的斜率和它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解:由方程一般式x -2y +6=0, ①移项,去系数得斜截式y=2x +3. ② 由②知l 在y 轴上的截距是3,又在方程①或②中,令y=0,可得x=-6.即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是-6.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通常只要作出直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即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点),过这两点作出直线l (图2).图2点评:要根据题目条件,掌握直线方程间的“互化”.变式训练直线l 过点P(-6,3),且它在x 轴上的截距是它在y 轴上的截距的3倍,求直线l 的方程.答案:x+3y-3=0或x+2y=0.(四)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五)拓展提升求证:不论m 取何实数,直线(2m -1)x -(m+3)y -(m -11)=0恒过一个定点,并求出此定点的坐标.解:将方程化为(x+3y-11)-m(2x-y-1)=0,它表示过两直线x+3y-11=0与2x-y-1=0的交点的直线系.解方程组⎩⎨⎧=--=-+,012,0113y x y x ,得⎩⎨⎧==3,2y x .∴直线恒过(2,3)点.(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了解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 和y 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2)会将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化成一般式,会将一般式化成斜截式和截距式;(3)通过学习,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注意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七)作业习题3.2 A 组11.。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的一般式、点斜式和截距式。

2. 学会将直线的几何性质与方程联系起来,分析直线的斜率、截距等参数。

3. 能够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方程。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y1 = m(x x1)3.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x/a + y/b = 14.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直线斜率和截距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借助图形展示,直观理解直线的几何性质。

3. 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章: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学会利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分析直线的位置关系。

3. 能够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斜率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k = tanθ。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计算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斜率和倾斜角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借助图形展示,直观理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3. 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斜率和倾斜角分析直线位置关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章:直线方程的求解一、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点斜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2. 学会利用已知条件求解直线方程,如已知直线经过两点、已知斜率和截距等。

3. 能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点斜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2. 已知直线经过两点的直线方程求解。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直线的方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直线的方程

7.2直线的方程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⑵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⑶由已知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⑷根据直线方程求出直线的斜率、倾斜角、截距,能画方程表示的直线2、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形转化能力(3)通过运用直线方程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本节主要学习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应理解并记忆公式的内容,特别要搞清各个公式的适用范围:点斜式和斜截式需要斜率存在,而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过原点及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

一般式虽然可表示任意直线但它所含的变量多,故在运用时要灵活选择公式,不丢解不漏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的推导,由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方程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的推导,如何选择方程的形式,如何简化运算过程。

四、课时安排本课题安排3课时五、教与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了解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思路.3.了解直线方程斜截式的形式特点.●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教学难点点斜式推导过程的理解.●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已知直线l过点(1,2),斜率为2,则直线l上的任一点应满足什么条件?分析:设Q(x,y)为直线l上的任一点,则k PQ= 1,即(y―1)/(x―1)= 2(x≠1),整理得y―2=2(x―1)又点(1,2)符合上述方程,故直线l 上的任一点应满足条件y ―2=2(x ―1)回顾解题用到的知识点:过两点的斜率的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211212x x x x y y k ≠--= 2、提出问题问:直线l 过点(1,2),斜率为2,则直线l 的方程是y ―2=2(x ―1)吗?回想一下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概念: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直线的方程》说课稿

《直线的方程》说课稿

设计理念
7
教学背景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2.学法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 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 跃,求知欲强,但思维习惯还有 待教师引导。本节课从学生原有 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 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 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8
教学背景
(一)温故知新,启迪思维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 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理解直线点斜式、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②会利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的方程. (2) 能力目标: ①培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②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养成数与形结合的习惯.
通过小结,使学生 梳理了本节课的主 要内容和思想方法, 对本节课的知识有 一个整体地把握.
16
作业布置
自主提升
必做题:习题7.2 :1(1)、 (2)、(3)、2、3.
选做题: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A(-5,0),B(3,-3),C(0,2),试求这 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所在直线的 方程.
通过分层作业,做到 因材施教,使不同的 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 符合自身实践的感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看到自己的潜能,从 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 习兴趣,促进学生自 主发展.
教学背景 2.学情分析 直线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 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及直线的斜率 教法学法 后进行研究的,这为本节课的学习 奠定了主要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学 生刚开始学习解析几何、第一次接 教学过程 触曲线的方程,在学习过程中,会 出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困 难. 板书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新

直线的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二)斜截式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y-b=k(x-0)也就是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三)两点式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四)截距式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就是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五)例题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即 3x+8y+15=0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由斜截式得:即 5x+3y-6=0.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即 2x+5y+10=0.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五、布置作业1.(1.5练习第1题)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A(2,5),斜率是4;(4)经过点D(0,3),倾斜角是0°;(5)经过点E(4,-2),倾斜角是120°.解:2.(1.5练习第2题)已知下列直线的点斜方程,试根据方程确定各直线经过的已知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1)(1,2),k=1,α=45°;(3)(1,-3),k=-1,α=135°;3.(1.5练习第3题)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倾斜角是135°,y轴上的截距是3.4.(1.5练习第4题)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成截距式方程,并根据截距式方程作图.(1)P1(2,1)、P2(0,-3);(2)A(0,5)、B(5,0);(3)C(-4,-3)、D(-2,-1).解:(图略)六、板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人教A版必修2教案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人教A版必修2教案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教学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归纳小结:
(1)请学生写出直线方程常见的几种形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各种直线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3)求直线方程应具有多少个条件?
(4)学习本节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第101页习题3.2第10,11题
课后记:。

直线方程的说课稿

直线方程的说课稿


Page 3
where ?
2、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2)从本章内容来看,直线方程是解析 几何中最基本而且内涵丰富,应用广泛的内 容之一,同时也是应用解析法解决平面几何 问题的基础,它涉及距离的计算和平行垂直 的判断,不但是重要的知识点,更是进一步 学习圆以及圆锥曲线的基本工具。
where ?
Page 16
第三课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在学生对直线方程的同一种形式有了感 性认识后,让学生思考课本P97页的思考, 让学生体会直线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 应关系,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 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理解直线的一 般形式与特殊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3、探究:P98页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how &why
2、课时安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本节教学应该分配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第二课时: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第三课时: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第一课时:直线点斜式的教学分析
直线是点的集合,求直线的方程实际上就 是求直线上点的坐标之间所满足的一个等 量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1、应将研究的过程变成一个个问题来进 行,如:已知直线过一定点且斜率为K,那 么这条直线上不同定点的任意一点坐标满 足什么关系?点在直线上运动时有什么是 不变的,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既要说 明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也要说明方 程的解与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教学中, 让学生感觉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一课时:直线点斜式的教学分析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的点 斜式的一种特殊方程,可以与一次函 数进行比较,并注意分析方程中k与b 的几何意义。在给出直线的斜截式方 程后,可利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来判 断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让学 生明确与前面所学的应用斜率判定两 条直线平行于垂直是一致的。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材分析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2.难点:与重点相同.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

它们都是二元一次方程.我们问: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二)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当α≠90°时,直线有斜率,方程可写成下面的形式:y=kx+b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0的形式.由于是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上面两种情形得到的方程均可以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对于每一条直线都可以求得它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说,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反过来,对于x、y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1)其中A、B不同时为零.(1)当B≠0时,方程(1)可化为这里,我们借用了前一课y=kx+b表示直线的结论,不弄清这一点,会感到上面的论证不知所云.(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1)可化为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这样,我们又有: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Ax+By+C=0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同一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例题解:直线的点斜式是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把常数次移到等号右边,再把方程两边都除以12,就得到截距式讲解这个例题时,要顺便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方程由于给出的点可以是直线上的任意点,因此是不唯一的,一般不作为最后结果保留,须进一步化简;(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也是不唯一的,因为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得到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一般方程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但须化为各系数既无公约数也不是分数;(3)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截距式如果存在的话是唯一的,如无特别要求,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例2 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解:将原方程移项,得2y=x+6,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x=-6根据直线过点A(-6,0)、B(0,3),在平面内作出这两点连直线就是所要作的图形(图1-28).本例题由学生完成,老师讲清下面的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一条直线可由其方向和它上面的一点确定,也可由直线上的两点确定,利用前一点作图比较麻烦,通常我们是找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然后在两轴上找出相应的点连线.例3 证明:三点A(1,3)、B(5,7)、C(10,12)在同一条直线上.证法一直线AB的方程是:化简得 y=x+2.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等式成立.∴A、B、C三点共线.∴A、B、C三点共线.∵|AB|+|BC|=|AC|,∴A、C、C三点共线.讲解本例题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4 直线x+2y-10=0与过A(1,3)、 B(5,2)的直线相交于C,此题按常规解题思路可先用两点式求出AB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点C分AB所成的定比,计算量大了一些.如果先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点C的坐标(即满足点C 在直线AB上),然后代入已知的直线方程求λ,则计算量要小得多.代入x+2y-10=0有:解之得λ=-3.(四)课后小结(1)归纳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2)例4一般化:求过两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由线)的交点分以这两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所成定比时,可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交点的坐标,代入已知直线(或曲线)求得.五、布置作业1.(1.6练习第1题)由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成一般式:(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5)经过两点P1(3,-2)、P2(5,-4);(6)x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解:(1)x+2y-4=0; (2)y-2=0; (3)2x+1=0;(4)2x-y-3=0; (5)x+y-1=0; (6)x-y+7=0.3.(习题二第8题)一条直线和y轴相交于点P(0,2),它的倾斜角4.(习题二第十三题)求过点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5.(习题二第16题)设点P(x0,y0)在直线As+By+C=0上,求证: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0)+B(y-y0)=0.证明:将点P(x0,y0)的坐标代入有C=-Ax0-By0,将C代入Ax+By+C=0即有A(x-x0)+B(y-y0)=0.6.过A(x1,y1)、B(x2,y2)的直线交直线l:Ax+By+C=0于C,六、板书设计[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3. 直线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3. 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直线现象,引发学生对直线方程的思考。

2. 讲解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线方程进行求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直线方程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2. 课件:直线方程的演示课件。

3. 案例题库:提供一定数量的直线方程应用案例。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色笔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教案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详细教案编写。

2. 教学实践:根据教案进行教学实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方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2. 引导学生探索直线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如曲线方程、多维空间中的直线方程等。

十、教学反思1. 对整个直线方程教案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的定义及意义。

2. 学会运用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方法和求直线交点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 kx + b(k为斜率,b为截距)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y1 = k(x x1)(k为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A、B、C为常数,且A、B不为0)4. 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斜截式与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点斜式与一般式的互化。

5. 直线交点的求法:解直线方程组求交点坐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的定义及应用。

2. 难点: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方法和求直线交点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的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直线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练习法巩固直线的方程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方程表达方式。

2. 讲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解释斜率和截距的概念,举例说明斜截式方程的运用。

3. 讲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释斜率和点的概念,举例说明点斜式方程的运用。

4. 讲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解释A、B、C的含义,举例说明一般式方程的运用。

5. 讲解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演示斜截式与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点斜式与一般式的互化方法。

6. 讲解直线交点的求法:举例说明解直线方程组求交点坐标的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直线的方程的知识。

8. 总结与拓展:总结直线的方程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提出拓展思考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直线的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一条直线通过点(2, 3)且斜率为1/2,求直线的方程。

2. 案例二:一条直线垂直于x轴,且通过点(5, 0),求直线的方程。

教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教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课题:2.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教学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2)每一个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CByAx(A,B 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使学生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思考探究问题(1),即直线存在斜率和直线不存在斜率时求出的直线方程是否都为二元一次方程。

对于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判断某一个方程是否表示一条直线,只需看这个方程是否可以转化为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为此要对B分类讨论,即当0≠B时和当B=0时两种情形进行变形。

然后由学生去变形判断,得出结论: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

教师概括指出:由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我们把关于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0=++CByAx(A,B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form).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使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与其他形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发现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形式的直线方程的一个不同点是: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式的不同点。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

3、在方程=++CByAx中,A,B,C为何值时,方程表示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对直线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与x轴平行和重合、与y轴平行和重合的直线方程的形式。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1)

直线的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教学设计示例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的设计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问:求出过点,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问题1】“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思路一:…思路二:………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1)当时,方程可化为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因此,得到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动画演示】演示“直线各参数.gsp”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现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在此从略-->。

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3.2直线的方程(教案)

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3.2直线的方程(教案)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

3、情态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方程两点式。

2、难点: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设想。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新(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新(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包含的两方面的含义:①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2)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教学重点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教学难点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含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复习: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截距式、两点式方程.2.问题:(1)点斜式、斜截式、截距式、两点式方程是关于,x y 的什么方程(二元一次方程)?(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3)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否一定表示一条直线?二、建构数学1.一般式(1)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在90α≠和90α=两种情况下,直线方程可分别写成y kx b =+及1x x =这两种形式,它们又都可变形为0=++C By Ax 的形式,且,A B 不同时为0,即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2)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因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在0B ≠和0B =两种情况下,一次方程可分别化成B C x B A y --=和AC x -=,它们分别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与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方程,即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都是直线.这样我们就建立了直线与关于,x y 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把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地,需将所求的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三、数学运用1.例题:例1.已知直线过点(6,4)A -,斜率为43-,求该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及截距式方程. 解:经过点(6,4)A -且斜率43-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44(6)3y x +=--,化成一般式,得:43120x y +-=,化成截距式,得:134x y +=. 例2.求直线:35150l x y +-=的斜率及x 轴, y 轴上的截距,并作图.解:直线:35150l x y +-=的方程可写成335y x =-+, ∴直线l 的斜率35k =-;y 轴上的截距为3; 当0y =时,5x =,∴ x 轴上的截距为5. 例3.设直线22:(23)(21)260(1)l m m x m m y m m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m 的值:(1)直线l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3-;(2)直线l 的斜率为1.解:(1)令0y =得 22623m x m m -=--,由题知,226323m m m -=---,解得35-=m . (2)∵直线l 的斜率为222321m m k m m --=-+-,∴2223121m m m m ---=+-,解得43m =. 例4.求斜率为3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的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方程为34y x b =+,令0y =,得43x b =-, ∴14|()|623b b ⋅-=,∴3b =±,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34120x y --=或34120x y -+=.例5.直线l 过点(6,3)P -,且它在x 轴上的截距是它在y 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宜用截距式来解,但当截距等于零时,也符合题意,此时不能用截距式,应用点斜式来解.解:(1)当截距不为零时,由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y b b +=, ∵直线l 过点(6,3)P -,∴631b b-+=,∴3b =-, ∴直线l 的方程为30x y ++=.(2)当截距为零时,则直线l 过原点,设其方程为y kx =,将6,3x y =-=代入上式,得36k =-,所以21-=k , ∴直线l 的方程为12y x =-,即20x y +=, 综合(1)(2)得,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0x y ++=或20x y +=.352.练习:课本第79页练习第1、2、4题.四、回顾小结:1.什么是直线的一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如何互相转化?五、课外作业:课本第79练习页第3题、第80页第10题、第117页第3、4、5、6题.。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理解和掌握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方程及其相互转化。

o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并能利用直线方程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直线与坐标轴交点、两直线位置关系等问题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o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直线的三种基本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及其相互转换。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形式,以及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分组讨论直线方程的应用场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形变化,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章节。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直线方程的动态演示软件、在线教学平台。

-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但可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辅助作图。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轮流发言。

-课堂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确保课堂秩序。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巩固课堂所学。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的方程》说课稿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二.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3.教学内容3.1认知理解(1)点斜式:11()y y k x x -=-它建立点斜式方程的依据是:直线上任一点与这条直线上一个定点11(,)P x y 的连线的斜率相等,故有11y y k x x -=-,此式是不含点11(,)P x y 的两条反向射线的方程,必须化为11()y y k x x -=-才是整条直线的方程.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1x x =.(2)斜截式:y kx b =+它可以看作点斜式的特殊情况,表示过(0,)b ,斜率为k 的直线(0)y b k x -=-,即y kx b =+,其特征是方程等号的一端只是一个y ,其系数是1,等号的一端是x 的一次式,而不一定是x 的一次函数,如y c =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而234y x =+不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斜截式方程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斜率k ,纵截距b 让人一目了然”,便于以后判断函数单调性和易画直线图象.(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使用的条件是1212,x x y y ≠≠,即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不适合. (4)截距式:1x y a b+=它是过(,0),(0,)a b (0ab ≠)两点的两点式,用截距式最便于作图,要注意截距是实数而不是长度,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为0时,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 (5)一般式: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它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所有直线都适用.一般不用,主要是为了以后讨论两直线位置关系及线性规划作准备.若没有特殊的说明,答案结果要化为一般式.(6)参数式:(Ⅰ)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P x y ,(,)v a b =r 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则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00(x x at t y y bt =+⎧⎨=+⎩为参数)(Ⅱ)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l 的方向向量(cos ,sin )v αα=r ,则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00cos (sin x x t t y y t αα=+⎧⎨=+⎩为参数) 3.2解题技巧(1)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都有其使用的局限性,如对于点斜式和斜截式要求直线的斜率存在,因此,如果选用它们时,应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对于两点式它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于坐标轴的直线外,还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那么,如何根据题设条件,灵活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来表示直线方程呢?另外,从所求的结论来看,若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或周长,则应选用截距式较为方便.(2)待定系数法是求直线方程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选择形式,一般地,已知一点就待定斜率k ,但应注意斜率k 不存在时的情形,如果已知斜率k ,一般选择斜截式,待定纵截距b .如果已知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问题就选择截距式,待定横截距和纵截距,一般来说,几个系数待定就应列出几个方程.3.3知识拓展:(1)恒过定点问题:在点斜式方程11()y y k x x -=-中,若点00(,)P x y 固定,而斜率k 可变动,方程可表示除直线0x x =(斜率k 不存在)外的其它一切过00(,)P x y 点的直线,这些直线构成的集合我们称为共点直线系.由共点直线系知,对于含参数的直线方程,随着参数的变化,故直线所过的定点必是直线的交点,故将参数赋值,求出交点,将交点的坐标代入方程,这是一种解题思路,此外,既然直线所过的交点与参数的取值无关,故可考虑将方程以参数为标准进行整理整理,利用恒等式,求出定点,这又是一种思路.(2)平行直线束问题:在斜截式方程y kx b =+中,若k 一定,而b 可变动,方程表示斜率为k 的一束平行线,这些直线构成的集合我们称之为平行直线束.三.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建议新授课三课时,作业练习册试卷评讲三课时.共计六课时.四.典型例题例1:直线 l 过点 (1,3)P -,倾斜角的正弦是45,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根据倾斜角的正弦求出倾斜角的正切,注意有两解.说明:此题是直接考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计算中,要注意当不能判断倾斜角α的正切时,要保留斜率的两个值,从而满足条件的解有两个.例2:求经过两点 (2,)A m 和(,3)B n 的直线方程.分析:本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利用直线的两点式;二是利用直线的点斜式.在解答中如果选用点斜式,只涉及到n 与2的分类;如果选用两点式,还要涉及 m 与3的分类.法一:利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法二: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说明:本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点斜式和两点式的限制条件,并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例3:把直线方程0(0)Ax By C ABC ++=≠化成斜截式_________,化成截距式__________. 说明:此题考查的是直线方程的两种特殊形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例4:过点(3,0)P 作直线l ,使它被两相交直线 220x y --=和 30x y ++=所截得的线段AB 恰好被P 点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例5:一根铁棒在20°时,长10.4025米,在40°时,长10.4050米,已知长度l 和温度t 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试求出这个方程,并且根据这个方程,求这跟铁棒在25°时的长度.说明:直线方程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常与均值不等式联用.例6:已知 325a b +=,其中 a 、b 是实常数,求证:直线 100ax by +-=必过一定点.分析:观察条件与直线方程的相似之处,可把条件变形为64100a b +-=,可知6x =,4y =即为方程100ax by +-=的一组解,所以直线100ax by +-=过定点(6,4).此问题属于直线系过定点问题,此类问题的彻底解决宜待学完两直线位置之后较好,当然现在也可以研究,并且也有一般方法.例7:直线 l 过点(2,1)M ,且分别交x 轴.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点O 是坐标原点,(1)求当△ABO 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2)当 MA MB 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说明:此题用截距式表示较为简单,与不等式、三角联系紧密,解法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常用几何画板演示动态过程,较为形象直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