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中医处方配伍表格:超实用!
中医处方配伍表格:超实用!处方配伍表一:二至四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人参配黄芪益气和胃大半夏汤2、人参配甘草益气养心定志丸3、人参配白术益气生脉生脉散4、人参配半夏益气养阴麦门冬汤5、人参配茯苓益气补肾两仪膏6、人参配五味子益肺肾、定喘嗽人参蛤蚧散7、人参配麦冬益气养阴麦门冬汤8、人参配熟地益气补肾两仪膏9、人参配蛤蚧益肺肾、定喘嗽人参蛤蚧散10、人参配附子益气回阳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11、人参配地黄麦麦冬养阴补气三才汤12、人参配紫苏益气解表参苏散13、丁香配肉桂散寒止痛丁香散14、丁香配柿楴降逆止呃丁香柿楴汤15、甘姜配甘草温中益气理中丸16、干姜配白术温中健脾理中丸17、甘姜配附子温中回阳四逆汤、干姜附子汤18、甘姜配黄连辛开苦降连理汤、半夏泻心汤19、干姜配细辛、五味开盖兼施温肺化饮敛气小青龙汤20、大黄配芒硝泻热结下燥屎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21、大黄配枳实厚朴导积滞、泻里实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22、大黄配黄连泻火止血、泄热除痞三黄泻心汤23、大黄配山栀通利湿热八正散、茵陈蒿汤24、大黄配茵陈泄热退黄茵陈蒿汤25、大黄配丹皮泄瘀热消痈肿大黄牡丹汤26、大黄配桃仁泻瘀通经下瘀血汤、抵挡汤27、大黄配蟅虫破血逐瘀大黄蟅虫丸28、大黄配甘遂芫花峻下逐水大陷胸汤29、大黄配附子温阳通下大黄附子汤30、大黄配巴豆峻下寒结三物备急丸31、大戟配甘遂芫花峻下逐水十枣汤32、大枣配生姜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桂枝汤、旋复代赭汤33、大枣配小麦甘草养心神、缓肝急甘麦大枣汤34、大蓟配小蓟凉血止血十灰散35、山栀配丹皮凉血清火丹栀逍遥散36、山栀配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茵陈蒿汤37、山栀配地黄滋补脾肾之阴六味地黄丸37、山药配扁豆平补脾胃参苓白术散39、山药配茯苓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40、山楂配神曲和胃消食保和丸41、山茱萸配地黄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42、川芎配当归和血调经四物汤、芎归散43、川芎配细辛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44、川断配杜仲补肾健腰安胎寿胎丸45、女贞子配旱莲草,平补肝肾之阴二至丸46、天麻配半夏祛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47、天麻配钩藤平肝熄风天麻钩藤饮48、天冬配麦冬甘寒滋润天王补心丹49、天冬配地黄人参养阴补气三才汤50、木香配砂仁理气止痛香砂枳术丸香砂六君子汤51、木香配黄连清热止痢香莲丸52、木香配槟榔行气导滞木香槟榔丸53、木香配乌药茴香行气散寒止痛天台乌药散54、五灵脂配蒲黄活血止痛失笑散55、五味子配麦冬敛肺养阴生脉散56、五味子配人参益气生脉生脉散57、五味子配吴茱萸温中止泻四神丸处方配伍表二:四至五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车前子配木通温中止泻八正散2、贝母配瓜蒌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3、贝母配知母清肺化痰二母散4、贝母配杏仁理嗽化痰桑杏汤5、贝母配半夏化痰止嗽半贝丸6、升麻配黄芪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7、升麻配葛根解肌透疹升麻葛根汤8、升麻配柴胡升举清阳补中益气汤9、乌药配益智仁温肾缩尿缩泉丸10、丹皮配芍药凉血活血犀角地黄汤11、甘草配石膏清热生津玉泉散12、甘草配桔梗祛痰利咽桔梗汤13、甘草配芍药缓急止痛酸甘化阴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14、甘草配滑石清热利湿六一散15、甘草配银花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16、石膏配麻黄清热平喘麻杏石甘汤17、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白虎汤18、石膏配地黄补肾阴清胃热玉女煎19、石菖蒲配远志定志开窍定志丸20、龙骨配牡蛎潜阳敛汗涩精参附龙牡汤21、代赭石配旋复花下气降逆旋复代赭汤22、仙茅配仙灵脾温肾壮阳二仙汤23、冬瓜子配桃仁祛瘀消痈苇茎汤、大黄牡丹汤24、生姜配半夏和胃降逆小半夏汤25、白术配芍药和理肝脾痛泻要方26、白术配黄芩温散寒湿白术附子汤27、白术配枳实消补兼施枳术丸、枳实消痞丸28、白头翁配秦皮清热止痢白头翁汤29、白芥子配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30、白芷配羌活祛风止痛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31、白芷配藁本散风止痛辛夷散32、瓜蒌配半夏宽胸涤痰栝蒌薤白半夏汤33、瓜蒌配薤白通阳宽胸栝薤白白酒汤34、玄参配地黄麦冬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增液汤35、半夏配茯苓和胃化痰二陈汤小半夏加茯苓汤36、半夏配秫米和胃安寐半夏秫米汤37、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二陈汤38、半夏配南星燥湿化汤导痰汤39、半夏配厚朴降气化痰半夏厚朴汤40、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41、半夏配麦冬和胃养阴麦门冬汤42、半夏配硫磺温肾通便半硫丸43、半夏配贝母化痰止嗽半贝丸处方配伍表三:六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地黄配当归补血滋阴四物汤2、地黄配芍药凉血补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四物汤3、地黄配玄参麦冬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增液汤4、地黄配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5、地骨皮配桑白皮泻肺除蒸泻白散6、地骨皮配青蒿清热除蒸清骨散7、芍药配柴胡疏肝解郁逍遥散、四逆散8、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桂枝汤9、芍药配枳实疏理气血四逆散、大柴胡汤10、芍药配黄芩清热和里,治痢安胎黄芩汤11、芍药配当归和血调经当归芍药散12、芝麻配桑叶补肝肾桑麻丸13、百部配紫菀款冬润肺止嗽止嗽散、百花膏14、当归配黄芪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15、当归配远志补血宁心归脾汤16、当归配桃仁活血祛瘀生化汤17、肉桂配丁香温散止痛丁桂散18、肉桂配附子温补命火桂附八味丸19、肉桂配黄连交通心肾交泰丸20、竹茹配橘皮降逆止呃橘皮竹茹汤21、竹茹配枳实和胃化痰温胆汤22、朱砂配黄连清心安神朱砂安神丸23、朱砂配磁石重镇潜阳磁珠丸24、冰片配麝香开窍消肿止痛至保丹、七厘散25、防风配荆芥疏风解表荆防败毒散26、防风配苍术祛风胜湿神术散27、防风配羌活祛风胜湿解表羌活胜湿汤28、防风配白术疏肝止泻痛泻要方29、防风配黄芪益气利水祛风湿防已黄芪汤30、防风配黄芪固表止汗玉屏风散31、防已配茯苓利水渗湿防已茯苓汤32、红花配桃仁活血行瘀桃红四物汤33、远志配酸枣仁养心安神天王不心丹34、远志配石菖定志开窍定志丸蒲35、远志配当归补血宁心归脾汤处方配伍表之四:六至七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麦冬配人参益气养阴麦门冬汤2、麦冬配天冬滋养肺阴八仙长寿丸3、麦冬配半夏和胃养阴麦门冬汤4、麦冬配沙参滋养肺阴沙参麦冬汤5、麦芽配谷芽和胃消食六合定中丸6、杜仲配桑寄生补肾健腰安胎寿胎丸7、杞子配菊花补肝明目杞菊地黄丸8、豆豉配葱白通阳解表葱豉汤9、豆豉配栀子清热除烦栀子豉汤10、豆豉配生地滋阴透表葱白七味饮11、苍术配厚朴燥湿除满平胃散12、苍术配黄柏燥湿清热二妙丸13、苍耳子配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辛夷散14、苏子配莱菔子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白芥子15、苏叶配藿香化湿解表藿香正气散16、苏叶配人参益气解表参苏散17、吴茱萸配五味温中止泻四神丸子18、吴茱萸配黄连泻火降逆左金丸19、牡蛎配黄芪固表止汗牡蛎散20、牡蛎配龙骨潜阳敛汗参附牡蛎汤21、皂角刺配穿山消肿透脓透脓散甲22、龟板配鳖甲育阴潜阳三甲复脉汤23、龟板配鹿角阴阳双补龟鹿二仙胶24、羌活配独活祛风胜湿解表败毒散25、羌活配秦艽祛风舒筋大秦艽汤26、羌活配板蓝根清解肌表羌蓝汤27、诃子配罂粟壳涩肠止泻真人养脏汤28、陈皮配青皮疏理气机治中汤29、陈皮配厚朴理气燥湿平胃散30、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31、附子配黄芪温阳固表芪附汤32、附子配茯苓温阳利水真武汤、实脾饮33、附子配细辛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34、青蒿配鳖甲清热除蒸青蒿鳖甲汤35、青蒿配柴胡清虚热清骨散处方配伍表五:七至十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柿蒂配丁香降逆止呃丁香柿蒂汤2、知母配黄柏滋阴泻火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3、使君子配槟榔驱蛔虫使君子丸4、乳香配没药行瘀活血消肿止痛海浮散、醒消丸、七厘散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发散风热银翘散6、细辛配五味子干姜开盖兼施温化气阴小青龙汤7、枳壳配桔梗升降开泄败毒散、柴胡枳桔汤8、枳实配柴胡疏肝和胃升清降浊四逆散9、柏子仁配酸枣仁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10、茯苓配泽泻利水渗湿五苓散11、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猪苓汤12、茯苓配桂枝通阳利水五苓散13、厚朴配枳实消痞除满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14、厚朴配黄连清化湿热连朴饮15、厚朴配藿香芳香化浊藿朴夏苓汤16、香附配良姜温胃理气止痛良附丸17、香附配紫苏理气解表香苏散18、草果配常山截疟截疟七宝饮19、秦皮配白头翁清热止痢白头翁汤20、秦艽配鳖甲清虚热秦艽鳖甲散21、桂枝配麻黄辛温解表麻黄汤22、桂枝配黄芪温卫固表桂枝加黄芪汤23、桂枝配茯苓通阳利水苓桂术甘汤、五苓散24、桂枝配桃仁化瘀消症桂枝茯苓丸、桃仁承气汤25、桂枝配附子温阳祛寒桂枝附子汤26、柴胡配葛根解肌退热柴葛解肌汤27、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小柴胡汤28、柴胡配前胡疏解理嗽败毒散29、柴胡配青蒿清虚热清骨散30、柴胡配当归疏肝养血逍遥散31、臭梧桐配豨莶祛风湿降血压豨桐片草32、浮小麦配麻黄固表止汗牡蛎散根3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桑菊饮34、栀子配黄柏清热利湿栀子柏皮汤35、菊花配杞子补肝明目杞菊地黄丸36、黄连配黄芩苦化湿热泻心汤37、黄连配黄芩葛清热止泻葛根芩连汤根38、黄芩配芍药清热止痢黄芩汤39、黄芪配升麻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40、黄芪配人参补益元气保元汤处方配伍表之六:十一至二十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野菊花配蒲公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英2、麻黄配熟地温补散寒阳和汤3、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麻黄汤、三拗汤4、葛根配升麻解肌透疹升麻葛根汤5、葛根配黄芩黄清热止泻葛根芩连汤连6、扁蓄配瞿麦利水通淋八正散7、紫菀配款冬润肺止嗽气管炎片、橘红吞剂8、蛤蚧配人参益肺肾定喘嗽人参蛤蚧散9、蒲黄配五灵脂祛瘀止痛失笑散。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汇总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用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中医药历经千年,形成了丰富的药材配对经验,下面是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1. 五味调同:盐、醋、姜、蒜、糖,常用于调味和去腥味。
2. 炙药配当归:炙甘草配当归,可增强药效,常用于治疗虚弱、贫血等症。
3. 同类相配:如当归、川芎、白芍,同属补血药,可相互搭配增强疗效。
4. 药物相生:如黄芪配人参,可相辅相成,共同增强免疫力。
5. 药物相合:如川芎、桂枝、芍药、生姜,可相互协调,共同治疗痛经。
6. 药物相反:如大黄、枳实、黄连,可相互制约,共同治疗腹泻。
7. 特殊配伍:如毛冬青、贝母、连翘、板蓝根,可共同治疗急性气管炎。
以上是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需注意,中药配对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避免不当搭配导致副作用。
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
- 1 -。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你应该知道】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4、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5、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6、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7、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8、胃胀三味:枳壳+枳实各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9、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0、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11、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12、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13、阳痿三味;蜈蚣+淫羊藿+鹿角片。
真肾虚不多,多为肝郁引起。
用逍遥散思路;14、湿疹三药:杏仁+白豆蔻+炒薏苡仁;15、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虚火上炎,腰腿沉重怕冷。
另用桂枝加川牛膝这样上热下寒不易吃出火来;16、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炒薏苡仁+补肾药;【善用“三药”,合理使用能消百病】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
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
兹为便于大家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它的作用,拟分三类叙述如下。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中药配伍】常见的71对中药配伍口诀
【中药配伍】常见的71对中药配伍口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在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中,把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以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 麻黄--配薄荷蝉衣: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身痒2. 杏仁--配甘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3. 杏仁--配厚朴:主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4. 白术--配生姜:主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5. 桂枝--配茯苓白术:主通阳化气,治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6. 猪苓--配泽泻: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7. 附子--配白术:主温阳利水,治阳虚水停,四肢浮肿8. 防风--配羌活防己:主胜湿祛风,治周身痹痛9. 黄芪--配白术: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10. 荆芥--配白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11. 羌活--配独活灵仙:主祛风湿,治周身风湿疼痛者12. 防风--配防己: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13. 公英--配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14. 防风--配白芷:主祛风解表止痛,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15. 川芎--配细辛:主祛风解表止痛,治头、项、上肢疼痛16. 藁本--配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17. 当归--配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18. 高良姜--配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19. 玄胡--配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20. 吴茱萸--配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21. 肉桂--配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22. 女贞子--配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23. 半夏--配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24. 知母--配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25. 破故纸--配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26. 木香--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27. 枳实--配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28. 芡实--配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29. 黄柏--配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30. 枸杞--配菊花:能明目31. 生姜--配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32. 赤石脂--配禹余粮:能涩大肠33. 半夏--配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34. 柴胡--配黄芩:能清肝胆热35. 桑叶--配菊花:能清头风热36. 柴胡--配白芍:能疏肝和肝37. 附子--配肉桂:能温下元38. 黄柏--配知母:能清下焦湿热39. 桑白皮--配地骨皮:能清泻肺热40. 丁香--配柿蒂:能止呃逆41. 鳖甲--配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42. 杏仁--配贝母:能化痰止咳43. 山药--配扁豆:能补脾止泻44. 木香--配槟榔:能理气止痛45. 杜仲--配续断:治腰膝酸痛46. 半夏--配陈皮:能化湿痰47. 升麻--配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48.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49.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50.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51.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52.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53.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54.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55.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56.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57.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58.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59.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60.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61. 大黄--配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62.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63.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64.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65.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66.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67.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68.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69.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70.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止咳喘71.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分享、传播中医中药基础文化。
中药配伍大全
中药配伍大全1、白术配猪肚——补气健脾2、白芍配当归——养血柔肝3、人参配莲子——补中益气4、党参配大枣——补脾益气5、黄芪配白术——补气健脾6、甘草配大枣——养心安神7、升麻配柴胡——升举阳气8、阿胶配蜂蜜——滋阴润燥9、杜仲配续断——补益肝肾10、肉苁蓉配枸杞子——补益肝肾11、冬虫夏草配乌鸡——补血滋阴12、女贞子配决明子——清养头目13、麦冬配山药——益气补脾14、石斛配北沙参——滋阴润燥15、当归配黄芪——益气补血16、西洋参配甘草——补益心气17、葛根配菊花——风热感冒18、葛根配白芍、木瓜——舒筋活络19、葛根配伍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20、葛根配柴胡、白芷——解表散寒21、葛根配山楂——清热降脂22、三七配丹参——活血化瘀23、三七配山楂——行气化瘀24、何首乌配乌鸡——补血乌发25、桑葚配枸杞子——滋阴补肾26、鹿茸配熟地黄——益精补血27、淫羊藿配肉苁蓉——补肾壮阳28、山药配扁豆——补脾止泻29、黄精配党参——补益脾气30、天冬配川贝母——润肺清热31、益母草配丹参——活血调经32、红花配桃仁——活血通经33、月季花配川芎——疏肝解郁34、柴胡配川芎——疏肝解郁35、青皮配陈皮——疏肝理气36、麻子仁配瓜蒌——润肠通便37、决明子配荷叶——润肠通便38、川贝母配梨——滋阴润肺39、枇杷叶配白茅根——清热生津40、苦杏仁配紫苏子——宣肺止咳41、白果配莲子——收涩止带42、黄连配黄芩——清热止呕43、夏枯草配枸杞子——清肝明目44、菊花配决明子——清热明目4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46、芦根配茅根——清肺胃热47、板蓝根配金银花——清热解毒48、槐花配胖大海——清火润喉49、砂仁配寇仁——健脾化湿50、茯苓配山药——健脾利湿51、藿香配佩兰——清暑祛湿52、薄荷配防风——祛风止痒5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54、神曲配山楂——消食开胃。
中药的配伍、药性
中药的配伍、药性中药的配伍、药性其实一点都不难,收藏这一篇,你就会了一半1. 香薷+白扁豆——消暑。
2. 桑白皮+苏子——止喘。
3. 杏仁+五味子——止嗽。
4. 防风+羌活——治诸风。
5. 苍术+羌活——止诸痛。
6. 黄芩+连翘——解毒。
7. 半夏+姜汁——回痰。
8. 贝母+瓜蒌——开结痰。
9. 丁香+柿蒂、干姜——止呃。
10. 干姜+半夏——止呕。
11. 枳实+黄连——消心下痞。
12. 枳壳+桔梗——宽胸中。
13. 白术+黄芩——安胎。
14. 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15.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16. 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17.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18. 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19.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20.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21.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22. 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23. 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
24.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5. 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
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26. 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
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
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27. 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28. 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29. 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
30. 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31. 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32. 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
33. 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
34. 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
中药配伍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前一篇
几个穴位用的好,治病保健少不了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欢迎光临揭秘色娱博客/u/2757691312
中药学重点对比1金银花和连翘美国亚马逊海淘攻略_drugstore海淘攻略-淘得爽
苍术:辛苦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治疗夜盲症。
13生地黄和熟地黄
史上最全的药对大集合!经典中药配伍,按功效分好类了!
史上最全的药对大集合!经典中药配伍,按功效分好类了!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发汗解表:麻黄、桂枝——风寒表实证回阳救逆:附子、干姜——亡阳证温阳发表:麻黄、细辛、附子——阳虚外感调和营卫:桂枝、白芍——风寒表虚证和解少阳:黄芩、柴胡——少阳寒热往来温肺化饮:细辛、干姜、五味子——寒饮伏肺燥湿止痢:黄连、木香——湿热泻痢泻火坚阴:黄柏、知母——阴虚火旺燥湿化痰:半夏、陈皮——湿痰泻肝和胃:黄连、吴茱萸——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宽胸通阳:瓜蒌、薤白温阳止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20对(收藏版)1.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 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 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 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 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
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中医看内科:20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处方就是这么来的
中医看内科:20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处方就是这么来的
1. 麻黄+配薄荷+蝉衣——解表,散风透疹——风疹身痒
2. 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3. 杏仁+厚朴——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4. 白术+生姜——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5. 桂枝+茯苓+白术——通阳化气——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6. 猪苓+泽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7. 附子+白术——温阳利水——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8. 防风+羌活+防己——胜湿祛风——周身痹痛
9. 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10. 荆芥+白芷——温中散寒——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11. 羌活+独活+灵仙——祛风湿——周身风湿疼痛者
12. 防风+防己——祛风胜湿——风湿痹症疼痛
13. 公英+蓝根——祛风解表——风热表证
14. 防风+白芷——祛风解表止痛——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15. 川芎+细辛——祛风解表止痛——头、项、上肢疼痛
16. 藁本+苍术——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17. 当归+川芎——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18. 高良姜+香附——良附丸——能止胃痛
19. 玄胡+金铃子——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20. 吴茱萸+黄连——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中药药对速记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药药对速记表示例,用于记录中药的配伍关系和相互作用:
| 中药名称 | 配伍药物 | 作用/相互作用 | 注意事项 |
| 当归 | 川芎、白芍、炙甘草 | 共同活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人参 | 黄芪、党参 | 共同补气、增强免疫力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 黄连 | 黄芩、连翘 | 共同清热、解毒 | 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
| 白术 | 炙甘草、茯苓 | 共同健脾、利水 | 大便秘结者慎用 |
| 陈皮 | 枳壳、白芍 | 共同理气、燥湿 | 胃寒者慎用 |
| 当归川芎 | 熟地、白芍 | 共同补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三七 | 丹参、血竭 | 共同活血、止血 | 出血倾向者慎用 |
| 甘草 | 炙甘草、白术 | 共同调和其他药物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注意事项:
以上仅为简单示例,实际中药药对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
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注意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遵循专业的指导和咨询。
中药药对配伍大全,非常简单
中药药对配伍⼤全,⾮常简单临床⽤药要求严谨、精炼。
做到这点,除辩证、⽴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
以单味药⽴⽅者为单⽅,但毕竟药少⼒专,不适宜⼤多数疾病药对配伍能体现⼀个⽅剂组成的框架,若⼲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黄-----配薄荷 蝉⾐——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痒。
杏仁⽢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喘。
杏仁厚朴——主⾏⽓降逆,⽌咳平喘,肺⽓壅滞,咳喘⽓逆证。
⽩术 ⽣姜——主发汗解表、利⽔消肿,治⽔肿兼表证,⼩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 ⽩术——主通阳化⽓,治⽔湿内停,痰饮咳喘,⼩便不利。
猪苓 泽泻——主通阳化⽓,利⽔消肿,治⽔肿,⼩便不利。
附⼦ ⽩术——主温阳利⽔,治阳虚⽔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 防⼰——主胜湿祛风,治周⾝痹痛。
黄芪 ⽩术——主益⽓健脾,固表⽌汗,治表虚⾃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 ⽩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 灵仙 ——主祛风湿,治周⾝风湿疼痛者。
防风 防⼰——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 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 ⽩芷——主祛风解表⽌痛,治感冒风寒 恶寒发热,头⾝疼痛。
川芎细⾟——主祛风解表⽌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 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配⿇黄 附⼦——主发散风寒,祛风⽌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 ⽩芷——主祛风⽌痛,治风寒头痛。
⽩芷 ⽯膏——主祛风⽌痛,治风⽕⽛痛。
⼲姜 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
丁⾹ 五倍⼦——主治早泄(⽤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房前涂擦于阴茎头部约1—3公分后⾏房)紫苏-----配⾹附 陈⽪ ——主发表散寒,⾏⽓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滞。
藿⾹陈⽪——主⾏⽓宽中,解郁⽌呕,治⽓郁不畅,胸闷呕吐。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麻黄配桂枝: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治喘咳气逆•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治肺热咳喘效佳。
桂枝配白芍: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柴胡配黄芩: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知母配黄柏: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淡豆豉: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柏配苍术: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青蒿配鳖甲:治阴虚发热。
地骨皮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嗽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广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
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投用。
附子配干姜:,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香配柿蒂: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陈皮配半夏:治痰湿滞中停肺。
川楝子配延胡索(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疏肝泄热,应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
薤白配瓜蒌: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地榆配槐角:治血热出血诸证•痔疮出血及便血。
蒲黄配五灵脂: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白及配海螵蛸: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郁金配石菖蒲: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
磁石配朱砂: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证。
人参配附子: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甘草配白芍: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女贞子配墨旱莲:治肝肾阴虚之证。
中药学中的几组治头痛药羌活:太阳头痛,上半身风湿疼痛独活:少阳头痛,下半身风湿疼痛细辛:鼻渊头痛白芷:阳明头痛川芎:各种头痛,“头痛离不了川芎”藁本:厥阴头疼吴茱萸:中寒肝逆头痛天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全蝎: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蜈蚣: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菊花:肝风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钩藤: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石决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代赭石: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罗布麻: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刺棘藜: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里寒证:包括寒邪袭肺之咳嗽清稀白痰,寒凝脾胃之脘腹凉痛、泄泻等,寒客肝脉之少腹冷痛、疝气、痛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用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常用中药配伍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合皮,治呕吐不止。
生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中药学重点对比1. 金银花和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较强,为治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外痈),是清热解毒中的疏散风热药,兼可凉血止痢,露剂清热解毒。
连翘:苦寒,清心火,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疗瘰疬痰核的要药,又为清热解毒药中的疏散风热药。
2. 柴胡和升麻柴胡:辛苦寒,肝胆经。
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经。
解表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尤善解阳明热毒;又可发表透疹。
最为麻疹之专药。
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3. 石膏和知母石膏;辛甘大寒。
肺胃。
生用,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泄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又可清肺热泻胃火,煅后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
清泻肺胃肾上经之火,甘寒质润,养肺胃肾三经之阴液;既清气分实热,又清相火退虚热。
4. 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苦甘微寒。
肺心经。
清热化痰,性凉而甘又能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又可散结消肿,治疗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泻寒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作用均强于川贝,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疮痈和肺痈等。
5. 附子和干附子:辛甘热。
有毒。
心肾脾。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疼痛较剧者。
回阳救逆配伍干,补肾阳配伍肉桂。
干:辛热。
脾胃心肺经。
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6. 肉桂和桂枝肉桂:辛甘热。
脾肾心肝经。
补火助阳,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有引火归原,消阴之功;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治沉寒。
在补气血方药中,适配肉桂,还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
桂枝:辛甘温。
心肺膀胱经。
解表特点:风寒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证;又可温经通阳,行里表达,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
7. 丹参和红花丹参:苦微寒。
心肝经。
活血化瘀要药。
广泛治疗各种瘀血病症。
性寒,又可凉血,以血热瘀滞用为佳,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
不过丹参没有补血功效。
活血调经,为妇科要药,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辛温。
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除治疗妇科经产诸证外,尚可治疗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
8. 益母草和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又利水消肿,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兼可清热解毒。
泽兰:与益母草相似,为活血利水药。
9. 天麻和钩藤天麻:甘平。
肝经。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因作用平和,凡惊痫抽搐、眩晕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为治疗眩晕的良药。
素有“定风草’之称;又可祛外风,通经络,治疗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钩藤:甘微寒。
肝心包经。
息风止痉,为治疗肝风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因作用缓和,亦多用于小儿。
又可清热肝热,平肝阳治疗肝火头痛、肝阳眩晕。
10. 龙骨和牡蛎龙骨(安神):甘涩平。
心肝肾经。
重镇安神之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神志失常之证;又可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味涩收敛,尤长于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诸证。
牡蛎(平肝息风):咸涩微寒。
肝肾经。
咸寒质重,长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味涩,煅用有收敛固涩、制酸作用。
重镇安神常与龙骨相须为用。
11. 人参、黄芪、党参和甘草人参:甘微苦微温。
心肺脾经。
大补元气,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重危证候的要药。
脾为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脏,元气旺盛则脾肺之气自足,故可补脾肺之气,为治疗脾肺气虚之主药。
元气充沛,又可生津、安神生血,摄血,壮阳,故为治虚劳伤第一要药。
黄芪:甘微温。
脾肺经。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惟一的一味补气升阳药;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补气利水消肿;又能补气以托毒生肌。
党参:甘平。
脾肺经。
善补中气,又益肺气,为脾肺气虚常用药;气能生血,气旺生血,气旺津生,所以又有养血生津之效。
功似人参,可代用。
不如人参大补元气,且药力薄弱,故重证,急证仍需用人参。
甘草:甘平。
心肺脾胃经。
性平,作用平和,此时作用取决于五味,体现了甘味药的特点。
甘补:益心气,补脾气;甘润:润肺祛痰止咳;甘缓:缓和药性,缓急止痛;甘和:调和脾胃;甘:能解毒。
12. 白术和苍术白术:苦甘温。
脾胃经。
甘温补气,枯燥健脾,未补气健脾的要药;燥湿利水,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用之甚宜;固表止汗安胎,均与补气健脾作用有关。
苍术:辛苦温。
脾胃经。
辛散苦燥力强,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湿外湿)。
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
富含VA,治疗夜盲症。
13. 生地黄和熟地黄生地(清热凉血):甘苦寒。
心肝肺经。
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入营分、血分,故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要药。
中西药同用后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藿香正气水不宜与扑尔敏合用藿香正气水是夏季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以及胃肠型感冒患者的首选良药,但是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扑尔敏时请勿服用此药。
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仁丹不宜与硫酸亚铁合用夏季极易发生中暑,中成药仁丹对于轻、中度中暑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但当患者正在服用硫酸亚铁、含溴的必嗽平、碘化钾等西药时,则不要服用仁丹,这是因为仁丹中含有汞,容易与上述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汞盐,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除了仁丹外,常用的含汞中药及其制剂还有朱砂、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健脑补肾丸、合香丸、冠心合丸、柏子养心丸、牛黄清心丸等。
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新诺明合用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于繁殖,且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泌尿系感染的多发季节,复方新诺明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此药,请勿服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酸枣仁、山楂、乌梅及其制剂山楂丸、保和丸等,因有机酸能酸化尿液,使复方新诺明溶解度减小,易产生结晶尿或血尿,造成肾脏损害。
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不宜与安定合用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等不宜长期与安定等镇静药合用,因上述中药中含有氰甙,在胃中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与安定等镇静药共同作用于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抑制,严重者产生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