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一、编制依据0二、工程概况与主要工程数量1三、施工总体部署11.施工组织机构与施工人员配置1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23.施工进度计划3四、强夯参数与试夯区3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4五、强夯施工方法51.施工方法52.施工顺序与步骤7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与保证措施81.施工技术要求8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9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9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9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101.质量保证措施112.保证质量的措施123.技术质量措施134.质量文件管理控制145.工期保证措施156.雨天施工工作安排与措施16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7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72.环境保护措施203.环境保护措施204.文明施工措施21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乐昌至某某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T17合同段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编号:GL-T17-2011-LJ002〕;2.《招标文件》;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X》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业主、总监办、驻地办相关要求。
7.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二、工程概况与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K137+875-K138+010段土质经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中风化灰岩组成,其中粉质土层上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其厚度约5-10m,该层地基层载力极低,需处治后才满足工程需要,因此该段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处理合计长度135m,处理面积9342m2。
4500KN·m点夯数量为763个。
1500KN·m满夯面积9342m2。
三、施工总体部署1.施工组织机构与施工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各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项目质量体系在项目经理部的有效运行。
项目经理组织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以与施工人员设置见下表。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强夯置换施工是一种针对土壤改良和地基加固的技术,通过利用超大能量的夯击作用改造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承载力。
以下是关于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的一些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一、前期准备工作1. 土壤勘测和工程地质资料分析,确定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以及工程所需的夯击能量。
2.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夯击点的布置、夯击次数和能量、强夯设备的选型和使用等。
3.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强夯机、夯击塔、测距仪、标志牌等。
二、强夯施工步骤1. 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夯击的起始位置和布点,设置标示牌进行标识。
2. 安装强夯机和夯击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夯击桩型号。
3. 进行初次夯击,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击次数和能量,逐点夯击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 进行强夯设备的移动,继续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夯击工作。
5. 对于地基状况较差或需要加固的地段,可进行选点加固夯击,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 进行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安全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强夯施工需要有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在夯击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掌握夯击效果和土壤的变化情况。
4. 对于特殊土质和复杂地质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合理的安全措施。
5.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和评估,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置换施工是一种有效改善土壤和地基工程性能的方法,它能提高土壤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施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环境和安全要求,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以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
同时,也要进行施工后的检查和维护,以保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强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_____,场地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
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强夯处理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管线等情况。
(2)编制强夯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2、现场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平整场地,确保施工机械的通行和作业。
(2)测量放线,确定强夯的范围和夯点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3、机械设备准备(1)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如强夯机、起重机、装载机等。
(2)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检修,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
4、材料准备准备好强夯施工所需的材料,如填充料等。
三、施工工艺流程1、平整场地使用装载机或推土机将场地平整,高差控制在±50cm 以内。
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放出强夯区域的边界和夯点位置,并在现场做好标记。
3、第一遍点夯(1)起重机就位,将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2)提升夯锤至预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夯击夯点。
(3)按照设计的夯击次数和夯击能,依次完成各夯点的夯击。
(4)夯击过程中,记录每一击的夯沉量。
4、第二遍点夯在第一遍点夯完成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第二遍点夯。
施工方法同第一遍点夯。
5、满夯(1)点夯完成后,进行满夯。
满夯采用低能量夯击,夯锤搭接 1/4 锤径。
(2)满夯的目的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6、场地平整满夯完成后,使用推土机将场地平整。
四、施工参数的确定1、夯锤重量和落距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确定夯锤的重量和落距。
一般来说,夯锤重量为 10-25t,落距为 10-20m。
2、夯击能夯击能等于夯锤重量乘以落距,根据工程要求和地基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夯击能。
3、夯点布置根据场地形状和地质条件,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形布置夯点。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在地下开展施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它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和改良,能够改善土壤密实度和承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强夯置换的施工方案。
2. 工程前期准备在正式开始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主要步骤:2.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确定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关键步骤。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获取关于地下土层的详细信息,包括土壤类型、含水层、有无地下障碍物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2.2 压实试验在进行强夯置换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压实试验。
通过试验可以获取土壤的压实特性参数,包括最大干密度、最大湿密度、压实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定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具有指导意义。
2.3 确定施工参数根据前期的地质勘察和压实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施工参数,包括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杆直径等。
正确设置这些参数可以保证施工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强夯置换施工步骤强夯置换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建立施工平台在施工现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施工平台。
该平台要能够支撑起强夯设备的重量,并具有足够的空间供夯击设备移动。
3.2 预夯处理预夯处理是指在正式夯击之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它主要包括夯击点的标定和地面的预处理。
标定夯击点是为了确保夯击点的准确性,在标定后需要使用振动锤进行地面的预处理,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
3.3 强夯置换强夯置换是施工的核心步骤。
夯击设备通过夯击能量将夯杆插入地下,然后快速提升夯杆,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使土壤在夯击作用下发生振实变形。
夯击次数根据土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般在夯击至设计要求为止。
3.4 强夯效果检查在完成强夯施工后,需要对夯击点进行强夯效果的检查。
可以通过地面沉降测量、剖面观测等方法来评估夯击后土壤的改良效果。
若效果不达标,需要对未达标的夯击点进行返工。
4.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4.1 安全防护强夯施工需要使用大功率的夯击设备,工作环境较为复杂,需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强夯置换法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置换法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图纸及地勘报告;(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4)《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5)《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GB 51254-2017);(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1.2 编制原则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成立了由总工程师领衔,公司专业部门以及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的编写小组,确保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符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符合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
我们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对本标段工程进行了仔细踏勘,对该工程的周边环境、交通状况和地貌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同时,组织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了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地勘报告等资料,深刻领会了业主对本工程的各项要求。
我公司将全力以赴,成立由参与过多年施工的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班子,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及强大的机械施工能力,贯彻和实施本技术标中所承诺的各项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等,实现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2 施工方案2.1 地基处理设计方案2.1.1 地基处理设计本工程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
2.1.2 地基处理参数采用“点夯二遍”,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分两遍点夯进行,第一遍夯击能为3000kN.m,击数6-8击,且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60mm;第二遍夯击能为3000kN.m,击数4-6击,且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60mm,并应同时满足:场地地基强夯后技术参数要求(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指标参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压缩模量在影响深度范围内不小于10MPa。
地基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地基强夯置换施工方案地基强夯技术是一种通过振动和冲击的方式,提高土壤密实度和强度的工程方法。
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地基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下面是一个示例方案。
施工区域选择根据地基工程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施工区域。
要考虑到地基强夯技术在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施工难度。
同时,也要避免选择有地下管线等隐患的区域。
现场勘察和测试在施工前,进行现场勘察和测试,了解现场的土质条件和地下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常用的测试包括土质取样和试验、地下水位监测等。
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施工区域和周边环境,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然后,进行场地平整和排水设施的建设。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确定强夯能量和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和土壤类型,确定合适的强夯能量和频率。
能量和频率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较硬的土壤需要较大的能量和低频率,而较松软的土壤需要较小的能量和高频率。
施工设备选择和调试根据施工要求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
设备的性能和参数要与施工目标相匹配。
在施工前,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运行正常。
施工操作规程制定施工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规程要包括安全注意事项、设备操作方法、施工速度和路径、振动测量等内容。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资质,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振动监测和震动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振动水平和土层的反应。
通过振动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施工效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还要注意地震动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理。
质量控制和验收施工结束后,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
通过采取钻探和取土样品等方式,进行质量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施工的效果和地基的稳定性。
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需要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通用)(一)2024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通用)(一)引言概述:强夯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使用夯击器将夯实物料施加在地基上,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和成本所制定的一套方案。
本文将从施工前期准备、施工流程、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五个方面分别对强夯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施工前期准备1.调查勘察工作,包括地质勘察和现场实地勘察。
2.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确定夯击器选择和施工工艺。
3.购买夯击器及相关设备,并进行检测和试验。
4.组织人员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二、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现场、搭建临时设施和布置施工材料等。
2.夯击器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地基表面处理,如清理杂物、挖土填坑等。
4.进行夯实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夯击器技术参数进行操作。
5.施工中的监控和记录,包括夯击设备监测、质量检验和施工记录等。
三、安全措施1.制定安全计划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安排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
3.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识、防护装置等。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四、质量控制1.制定质量检验计划和检测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检验。
2.对夯击器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工作性能和质量。
3.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壤进行取样和检测,评估夯实效果。
4.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记录和整理施工质量数据,为后期工程评估和施工总结提供参考。
五、组织管理1.制定项目组织管理章程和责任分工,明确各方责任和权限。
2.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难题。
3.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
4.及时沟通和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
强夯、强夯置换及振动碾压施工方案

强夯、强夯置换及振动碾压施工方案一、施工概述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即利用重锤高落产生的巨大冲击能,使土体产生强制压密而减小压缩性、提高强度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与强夯法有所不同的是,强夯置换法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
本标段中,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的包括:现有由开山石料回填的陆域Q区,码头后方回填区域A区,堆载预压S1区和S2区,以及真空联合堆载W区,其中,S1区、S2区和W区的强夯为待定项目;D区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结束后,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
两种方法相应的处理面积分别为528691m2(包含待定项目),和34488m2;具体分区情况见附图1(附图1-1:I标段地基处理平面布置示意图)。
本标段强夯施工具有处理范围广,夯能类型多、夯能较高以及夯点布置多样等特点。
由于施工区域未来交叉作业多,对安全防护和工序协调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全面统筹,在确保本分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要确保周边分项作业人员和结构的安全。
考虑到本工程北端靠惠澳大道一侧边界架设有高压线,为保证施工安全,从场地北侧边线往南15m宽的条带R区(平面位置如附图1所示)采用振动碾压法进行处理,处理面积为9276m2;码头现浇砼胸墙后缘至距码头前沿25m以内的范围也采用振动碾压法进行处理。
碾压按设计方案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强夯施工平面顺序上,首先进行Q1区的山体开挖,并同时进行Q1区、Q2区、Q3区、Q4区、Q5区、Q8区以及Q6区等现有施工区域的开挖整平施工,整平至强夯起始标高,然后安排强夯施工。
Q5区强夯施工时,在现有前导标周围25m范围的区域,须拆除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Q8区在S2区堆载预压施工前进行强夯施工,以及Q6区靠近一期通用码头侧部分的T02块的强夯施工。
接下来,进行Q6区沿吹填区周边区域的强夯施工,该区域施工赶在W区浅层预处理开工前完成,可有效利用交叉施工时间缩短工期,避免强夯振动对真空预压密封效果、堆载边坡稳定性的影响;Q7区在抛石挤淤或推填开山土石成陆后进行强夯施工,R1~R3区振动碾压施工可与Q区强夯施工交叉同步作业;强夯置换D区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结束后开始。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三、施工总体部署 (1)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 (1)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 (2)3.施工进度计划 (3)四、强夯参数及试夯区 (4)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 (4)五、强夯施工方法 (5)1.施工方法 (6)2.施工顺序及步骤 (7)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 (8)1.施工技术要求 (8)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 (9)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 (9)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11)1.质量保证措施 (11)2.保证质量的措施 (12)3.技术质量措施 (13)4.质量文件管理控制 (14)5.工期保证措施 (15)6.雨天施工工作安排及措施 (16)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7)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7)2.环境保护措施 (20)3.环境保护措施 (20)4.文明施工措施 (21)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T17合同段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编号:GL-T17-2011-LJ002);2.《招标文件》;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业主、总监办、驻地办相关要求。
7.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K137+875-K138+010段土质经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中风化灰岩组成,其中粉质土层上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其厚度约5-10m,该层地基层载力极低,需处治后才满足工程需要,因此该段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处理合计长度135m,处理面积9342m2。
4500KN·m点夯数量为763个。
1500KN·m满夯面积9342m2。
三、施工总体部署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各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基于地基强夯技术的地基改良方法,在建设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基本原理强夯置换是通过应用高冲击力和频率的夯击机将松散地层挤密,并将松散土层中的水分或气体排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夯击机会将夯击能量传递到地下,使地层发生振动,从而引起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和摩擦,从而增加土层的密实度。
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地质勘察和设计,了解地层情况和工程要求。
•准备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制定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和夯击点的布置等。
3.2 现场布置施工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在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划定施工边界和安全区域。
•铺设工地隔离网,防止夯击机振动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
•设置夯击点,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夯击点的间距和布置方式。
3.3 强夯施工在现场布置完成后,可以进行强夯置换施工:•启动夯击机,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将夯击机放置在夯击点上,调整夯击机的工作频率和冲击力。
•开始夯击,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对每个夯击点进行夯击。
•夯击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振动情况和土层的改良效果,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3.4 检测与验收强夯置换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验收工作:•检测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检查工程质量,包括夯击机的正常运行和施工现场的整洁程度。
•编制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振动情况和土层的响应,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保证施工现场安全,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整洁。
5. 结论强夯置换是一种有效的地基改良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3篇【推荐】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3篇【推荐】强夯施工组织方案1第一节概述钢桥是各种桥梁体系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常见的一种型式。
近20年来,随着预应力砼桥梁的急速发展,钢桥已越来越多地进人更大的跨度领域,并且在结构形式、材料及加工制造、施工架设方面不断有所开拓和创新。
到70年代末,可以说钢桥已经用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桥梁界并与预应力砼桥梁展开剧烈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
由于钢材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弹塑性材料.所以在桥梁上使用比较灵活,从板梁桥、桁梁桥、拱桥直至大跨度的悬索桥。
近20年来,钢斜拉桥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起着主导桥梁工程发展的地位。
随着材质(主要是高强度钢材和各种耐候钢)的提高以及焊接工艺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不断完善,各种受力性能优越、制造架设容易的箱形截面梁也就同时得到大力发展。
除此之外.在桥梁施工装备方面,特别是吊机的起重能力不断提高,伸臂拼装所使用的行走于桥上的吊机起重能力已经用到1000kn.大型浮吊的起重能力也普遍达到6500kn,并且也已经有一次起吊重力达__kn整孔桥梁的例子。
为了将拼好的桥顶高或顶推就位,千斤顶的行程已扩大到2.0m。
这一切都促使传统的钢桥施工和架设法得到更新。
以往大跨度钢桥基本上以悬臂拼装架设为主,现在除了悬臂安装之外,还常常采用整孔吊装和顶推施工方法,以提高施工速度。
此外,在条件许可的场合,还可用浮运法辅助安装(如hunber 桥)。
在体系方面,一些管运不良、费工费料的结构(如悬臂桁梁)已经淘汰,而代之以结构紧凑、线条简洁、造形美观、受力优越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钢结合梁positebeam)已从中小跨度(40~80m)的范围内越出,而走向大跨度领域(如加拿大的annasis桥)。
世界著名的日本本四联络线工程,也基本以大跨度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为主体,这说明钢桥今后几十年的方向应以大跨、轻质、高强、美观、施工快速等为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钢构件的制作钢构件的制作主要包括下列工艺过程:作样、号料、切割、零件矫正和弯曲构件校正、结构试拼装、除锈和涂该等。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常用于改善地基土质和增强地基承载力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置换施工的步骤、施工材料及工具,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2. 施工步骤2.1 地基勘察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和土壤取样分析,确定地基土质的类型和承载力。
2.2 施工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没有障碍物。
检查相关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3 夯击参数的确定根据地基土质和工程要求,确定强夯置换的夯击参数,包括夯击间距和夯击能量。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工程经验和地质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
2.4 夯击施工根据确定的夯击参数,使用强夯机进行夯击施工。
夯击机的操作员根据现场情况控制夯击机的位置和夯击频率,确保夯击能量均匀且合适。
2.5 施工记录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夯击参数、夯击次数和夯击深度等数据。
同时,对施工区域进行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施工策略。
3. 施工材料及工具3.1 强夯机强夯施工需要使用强夯机,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3.2 强夯锤头强夯锤头是夯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量输出和夯击效果与其质量和设计有关。
选择适合施工的锤头,保证施工质量。
3.3 钢板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中,需要在夯击区域放置钢板,以增加夯击效果并保护地面。
3.4 计量仪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计量仪器,用于测量夯击能量、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等参数。
4. 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防护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包括佩戴防护头盔、护目镜、耳塞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带进行安全引导。
4.2 施工时间强夯置换施工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需要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避免对周边居民和交通造成不便。
4.3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对施工记录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与要求强夯置换施工方法是一种通过高能级夯击将原地基土与填充材料共同置换形成新地基的技术。
本方案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编制,适用于一般土壤及软土地基的处理。
二、清理与整平场地在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全面清理,移除杂物、垃圾和不合格土壤。
同时,对场地进行整平,确保场地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
整平后的场地应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布点与夯击能量布点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通常按照梅花形或方格形进行布置。
夯击能量应根据土壤性质、夯锤重量、落距等因素确定,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夯击能量。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夯击能量,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应对夯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沉降量、隆起高度、夯击次数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夯击能量或布点方式,确保施工质量。
五、填料选择与处理填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如石粉、砂土等。
填料应进行筛分、拌合等处理,以提高其均匀性和密实性。
填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夯击效果。
六、施工质量与安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设置围挡、减少噪声和扬尘等。
七、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施工前进行环境评估,了解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扬尘和废水的排放,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敏感时段进行高噪声作业。
妥善处理施工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竣工质量验收与文件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竣工质量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量、外观质量等。
验收合格后,应编制完整的施工文件,包括施工记录、监测数据、验收报告等,以备查阅和归档。
本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仅供参考,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强夯置换试夯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试夯施工方案一、典型施工的目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强夯置换处理区域面积24.99万m2,共分为A1、A2、A3、B1、B2、7,6个施工区域。
根据地勘钻孔资料,强夯置换处理区域地质由上至下依次是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砂。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置换范围为碎石置换墩穿透淤泥质粘土,置于粉质粘土上。
在大面积开始强夯置换前,进行为期73天的典型施工,用以确定:1、最佳夯击能;2、达到收锤标准的夯击次数;3、夯坑填料量、强夯置换工效、人机料配置是否满足进度要求;4、夯点间距确定、强夯置换顺序(最佳机械行走路线);5、夯后场地地基承载力;二、主要施工方法2.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平整→夯点测设→监测仪器埋设→一、二遍点夯施工→满夯施工→场地整平→检测→碾压2.2施工方法2.2.1试夯区位置试夯区由设计单位指定。
如附图1所示。
2.2.2施工准备2.2.2.1机械准备强夯机:50t履带式起重机1台,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夯锤:圆底异型夯锤。
锤重32.5t、直径1.3m、锤高3.6m、落距21.6m的夯锤用于一、二遍点夯;锤重14.12t,直径2.8m,落距10.7m的夯锤用于满夯。
辅助机械:推土机1台、转载机1台、振动压路机(200KN)1台。
测量仪器:水准仪1台、GPS 1台。
2.2.2.2人员准备2.2.2.3材料准备山皮石2996m3(置换墩按长14.54m、直径1.8m计算)。
粒径≦80cm,含泥量≦10%,石料级配良好,大小块石各半,用自卸车运至现场。
2.2.3场地平整测量员进行试验区边界的测设,并明显标识;测量试夯区原地面标高,开挖至高程2.0m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
2.2.4夯点测设使用GPS和米尺放点,用石灰标出夯点位置(夯点位置见附图2),并进行高程方格网测量(5m×5m),测量场地高程。
2.2.5监测仪器埋设表1:夯前监测仪器埋设表2.2.6一、二遍点夯施工根据设计要求,点夯分两遍完成间隔时间为14天。
强夯工程施工方案三篇

强夯工程施工方案三篇篇一:强夯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一、前言针对XX集装箱物流中转设施项目道路、地坪强夯工程特点及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特制定了本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现场施工。
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集装箱物流中转设施项目道路、地坪、强夯工程建设情况;根据此地质情况用强夯法对该场地回填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处理面积7443m2,夯击能3000KN.M 满夯1000 KN.M。
三、地层情况场地所见地层:1-1、素填土:黄褐色~灰白色,稍湿~湿,松散~稍密。
主要由石英砂岩、板岩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石含量约占40~60%,粒径20~40mm,局部夹大块石,可达1m以上。
回填时间约10年左右,欠固结。
层厚15.0~28.3m。
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1-2、素填土:灰褐色~黄褐色,湿~饱和,稍密。
主要由石英砂岩、板岩碎石、粘性土及淤泥质土组成,碎石含量约占40%,粒径20~40mm,底部夹大块石,可达1m以上。
局部混淤泥质土,呈软塑状态,薄层状公布,含量30~40%。
回填时间约10年左右,欠固结。
层厚8.0~21.2m。
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
2、中风化板岩:灰绿色,变淤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泥质矿物,岩芯呈块状,为软岩,较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最大揭露厚度6.1m。
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0kpa。
大部分钻孔见有地下水分布,水位埋深在8.0~10.0m,标高为1.5~2.8m,且赋存于素填土层中,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与海水具连通性,主要受海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受潮汐作用明显,水位变幅约1.0~2.0m,渗透系数K≈52.0m/d。
四、执行国家规范及技术要求(一)执行国家规范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XX);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二)技术要求1、强夯要求不少于建筑物边缘线外扩5m,且不少于处理深度的1/2。
强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本

强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本一、工程概述强夯工程是一种应用于地基处理和土木工程中的常见方法,通过水平冲击导棒的形式,将一定的能量传递到地下土层,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本工程旨在改善基础土壤的承载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确保土地开发和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二、施工前准备1.概览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强夯设计参数、区域范围和施工方案。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和时间进度要求。
2.地质调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下土壤的分布、组成和力学性质。
根据勘察报告,确定施工区域和强夯处理区域,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设备准备购买或租赁合适的强夯设备,并进行检测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强夯设备操作、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三、施工方案1.设计参数根据地质调查和设计要求,确定强夯设计参数,包括击锤质量、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等参数。
2.施工序列按照工程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序列,先进行一次横断面的夯实,然后进行纵贯线的夯实,最后进行面上的夯实。
3.强夯布点根据地质数据和工程要求,确定强夯点位的布置密度和分布范围。
布点应避开地下管线和重要设施。
4.施工控制根据设备性能和施工要求,控制击锤的冲击力、能量和频率,确保夯实效果和质量要求。
5.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现场观测、监测和实验室测试,对强夯效果和夯实质量进行评估和确认。
6.安全措施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无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四、施工过程1.确保施工区域清晰,排除阻碍施工的障碍物。
2.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根据施工方案,按照布点要求进行强夯处理。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对夯实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5.对偏差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总结1.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2.撰写施工总结报告,包括施工工艺、具体操作和质量控制情况等内容。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1. 简介强夯置换法,又称为“静置换法”或“置换法夯实”,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该施工方案旨在提供对强夯置换法的全面介绍,包括施工原理、设备要求、施工步骤等内容。
2. 施工原理强夯置换法是通过使用重锤(夯锤)对地基进行连续的打击,将能量传递给地基,使其颗粒稠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夯锤下落时释放的能量会形成地基的压实区域,同时将原有松散土颗粒挤出,使其被替代为更密实的土颗粒。
3. 设备要求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需要以下设备: - 强夯设备:包括夯锤、铲斗、液压系统等。
夯锤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和施工要求确定,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夯击频率。
- 支撑工具:用于支撑夯锤并保持其稳定性。
常见的支撑工具包括钢管桩和支架系统。
- 检测设备: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包括振动监测仪、沉降监测仪等。
4. 施工步骤强夯置换法施工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夯锤和支撑工具,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3.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工作区域的平整和安全。
步骤二:预处理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地面改良工作,如移除大块的岩石或树根,平整地表等。
步骤三:布设监测点1.在施工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和后续工程的影响。
步骤四:强夯施工1.将夯锤悬挂在支撑工具上,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夯击。
2.控制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确保施工效果。
3.持续进行强夯施工,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步骤五:监测与控制1.在夯击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等参数。
2.进行地基的振动监测和沉降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步骤六:验收与总结1.完成施工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和清理。
2.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总结施工经验,完善施工记录,为以后的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嘿,兄弟,今儿给你整一个经典又实用的方案——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其实里面门道多了去了。
咱就直接进入主题,一点一点给你捋清楚。
咱们得明确一下强夯和强夯置换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强夯就是用大锤子砸地面,让土层更结实;强夯置换呢,就是用石头或者砂石等材料替换掉一部分软土,让地基更稳固。
下面,咱们就开始具体施工步骤。
一、施工前准备1.收集资料: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2.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合理的强夯或强夯置换方案。
3.准备设备:购买或租赁强夯机、破碎机、挖掘机等设备。
4.招标投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选择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二、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垃圾清除干净,确保场地平整。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强夯或强夯置换的位置。
3.强夯施工:a.进行试验性强夯,确定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强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4.强夯置换施工:a.进行试验性置换,确定最佳置换材料和置换深度。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置换施工。
c.置换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缝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缝,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6.施工缝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回填,确保地基整体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2.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后期处理1.施工结束后,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场地平整,为后续工程做好准备。
兄弟,这事儿就说到这儿了。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细心、认真、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三、施工总体部署 (1)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 (1)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 (2)3.施工进度计划 (3)四、强夯参数及试夯区 (4)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 (4)五、强夯施工方法 (6)1.施工方法 (6)2.施工顺序及步骤 (7)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 (8)1.施工技术要求 (8)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 (9)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 (9)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11)1.质量保证措施 (11)2.保证质量的措施 (12)3.技术质量措施 (13)4.质量文件管理控制 (14)5.工期保证措施 (15)6.雨天施工工作安排及措施 (16)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7)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7)2.环境保护措施 (20)3.环境保护措施 (20)4.文明施工措施 (21)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T17合同段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编号:GL-T17-2011-LJ002);2.《招标文件》;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业主、总监办、驻地办相关要求。
7.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K137+875-K138+010段土质经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中风化灰岩组成,其中粉质土层上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其厚度约5-10m,该层地基层载力极低,需处治后才满足工程需要,因此该段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处理合计长度135m,处理面积9342m2。
4500KN·m点夯数量为763个。
1500KN·m 满夯面积9342m2。
三、施工总体部署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各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项目质量体系在项目经理部的有效运行。
项目经理组织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以及施工人员设置见下表。
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施工机具的规格、性能、配套数量应满足施工要求,拟进场的主要施工机具如下表所示。
注:以上施工机具的数量须根据施工进度和具体情况作必要调整。
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合理地调配施工材料,使得施工现场施工作料流动有序,不积压,不短缺,保证施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3.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主要工序为片石回填、强夯施工等。
根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人力、物力突击,确保工期3个月内完成全部工程量的施工。
项目经理部配合业主及监理等进行项目管理,统一指挥,内外协调,动态控制。
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分区段场地清理及平整:接通水、电管线;施工范围内清理、平整场地,铺设施工便道;测量定位及复核,组织人员机械、材料进场;试验装置埋设等。
由于强夯处治离康盛农药厂围墙距离较近,(在里程桩号K137+730-K138+040左侧,围墙离强夯区最近距离约为20米左右)强夯开工前我部已在离K137+850-K138+030主线左幅路基坡脚3米处挖一条防震沟。
宽度为1米,深度为附近建筑物基础底2m以下。
防止强夯时产生的振动对附近建筑物及生产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阶段为片石强夯置换施工。
若填石进度不延误,安排1台强夯机施工,可在一个半月内完成该项目的施工。
第三阶段为满夯施工:安排1台强夯机施工,可在1个月内完成。
本工程按上述计划有序进行,强夯工期按三月安排,根据我公司的实力和经验,采取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质、保量、保安全、完成目标任务。
总工期目标:开工2011-10.10至2011-12-10结束四、强夯参数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1)点夯施工参数经过现场3个夯点试夯,采用圆柱锤进行点夯,锤重25T,夯锤直径为2.3m,落距18m,点夯夯击能为4500KN·m。
第一试夯点点夯20击,沉降量为14.56m,第二试夯点夯10击,沉降量5.75m,第三试夯点夯8击,沉降量3.68m。
试夯资料附最后页。
夯点按正方形进行布设,第一遍点夯各夯点中心间距为7m,边夯边填,每次夯击后补填至强夯工作面后再次夯击,强夯夯坑补料采用最大粒径不大于50cm的开山片石。
第二遍点夯夯击点位于第一遍之间,夯击过程与第一遍相同,但第一遍后必须待孔隙水压力减少90%后才能进行第二遍夯击。
现场派专人跟踪对每次点夯数据进行记录,由现场旁站监理对回填工程量进行签证。
拟定现场记录表如下:第3击︰︰︰︰︰︰︰第n击(满足要求)合计记录人:日期:审核人: 日期:监理:日期:业主: 日期:收锤标准:点夯夯击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并应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等要求。
在未经实验时,原则上每点夯击次数不小于6遍。
(2)满夯施工参数:1)满夯能量:1500KN·m,夯印搭接大于1/3锤径;2)满夯击数:3-4击。
3)采用圆柱锤、锤重25T、落距6m。
五、强夯施工方法1.施工方法(1)施工顺序放线定位→第一遍片石强夯置换施工→场地平整→放线定位→第二遍片石强夯置换施工→场地平整→满夯→场地平整→竣工验收。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置换出来的水和淤泥,现场采用临时挖排水沟,集水井进行排水。
用挖机配合运输车或装载车将淤泥及时清理。
(2)工艺流程框图(见下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2.施工顺序及步骤清除地表下各种障碍物(包括人防工程、建筑垃圾、地下管线、电缆等)场地整平;并修筑施工便道。
回填填料至工作面,回填料采用附近开山灰岩,最大粒径不大于50cm。
首次堆料厚度控制在1m 左右。
(1)布置第一遍置换夯点,用装土的红色塑料袋标出每一个夯点点位,且偏差不大于5cm,并测量场地的高程。
(2)夯机就位,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定出高度,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如果形成夯坑达到100cm时,及时由人工或机械向夯坑堆回填料;在堆平后在进行下次一次夯击,直至满足设计所规定的施工参数。
每台夯机派专人对每个夯点进行沉降量观测,观测仪器用S320水准仪;(3)施工过程中,定期地对夯锤吊高、击数及夯点偏差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检查记录。
收锤标准同前所述:(4)回填夯坑整平;(5)进行第二遍置换点夯;(6)回填夯坑填料整平;(7)进行满夯施工。
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1.施工技术要求(1)强夯施工的标高控制强夯施工要求夯前及每遍夯完后均进行高程测量,并计算平均下沉量,取得数据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2)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控制强夯施工时要求每遍强夯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具体时间由现场确定。
(3)夯击按由内到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施工。
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减少强夯施工对场地现有及即将施工的管线、结构造成损害的质量措施:(1)确定强夯范围时应离开现有建筑物或设施距离不少于20m。
(2)开挖隔震沟。
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竣工质量验收主要有现场效果检验和内部资料检查方面。
(1)填写检验表格,与“验标”标准和设计标准进行比较,评定质量等级。
(2)内业资料检查,主要查内容是否齐全,能否满足要求。
(3)材料出厂证明书(合格证)和试验报告表;(4)工序质量检验签证及报告表;(5)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质量评定表;(6)工程施工记录(包括设计图、施工图、变更设计图、变更设计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及业主通知等);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住处化施工,及时在施工中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并指导调整施工参数,确保质量。
(2)强夯施工必须按设计参数和强夯工艺进行施工,夯点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3)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按单点夯后确定的沉降量及贯入度控制,如按沉降量控制时采用水准仪观测,并做好记录。
(4)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进行场地平整和测量场地标高与平均下沉量,并再进行施工放线及施放夯击点位,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在施工过程中,对毁掉的施工夯击点标桩,应及时进行补放,以免丢失。
(5)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人专门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次的夯沉量。
(6)在夯击中,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7)施工中对方案制定的工作量或要求进行改变时,应报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8)强夯施工中应在现场及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9)强夯过程中夯坑周围不应有过大的隆起,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业主等部门再作处理办法。
(10)夯坑应当日施工,当日推平,以防下雨泡水。
(11)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采取多遍夯击,直至满足强夯置换设计要求及收锤标准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总工程师)、工程部、质量安全部及队长、质检员、班(组)等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每个施工点、工序的工程质量,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工程质量动态。
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的质检员必须对工程部、质量安全部负责,工程部、质量安全部必须对项目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及项目经理负责,层层落实,贯彻到底。
(2)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图所示。
(3)全面贯彻标准化管理,控制施工全过程,促进工程施工的优质、高速、低耗。
(4)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由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人员、工人组成“三结合”小组,针对技术质量关键和质量通病的课题组织攻关,对质量难题集中分析拟定措施,下达并执行措施,检查效果,最后总结经验,纳入标准。
2.保证质量的措施抓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抓质量工作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1)提高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质量责任制。
(2)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工程所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同时时还必须进行复检工作,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得使用。
对于成、半成品进场时,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无合格证的严禁使用。
(3)在施工中一定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等有关规定以及设计要求变更通知单、质监部门的指示进行组织施工,如发现现场情况与图纸不符时,应及时与质监部门和设计院联系,尽快进行处理。
(4)各工序检查验收均应按照规范及图纸要求执行,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