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21-03

一、课程标准

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二、教材分析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是七年级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综合探究课。本单元把人们生活的区域扩展到整个世界,展示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而地球仪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所以认识和了解地球仪是认识世界、认识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第二部分“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来分析它们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涉及到了地图三要素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从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图上的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方向。而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的信息中,学生通过

观察各种类型的地图,对经线、纬线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一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光从地图上观察抽象的经线、纬线还是难以理解。所以在这节探究课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小组的讨论来对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经线、纬线进行深入地探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两张赫晓光创新绘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和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

提问:与传统地图相比,创新地图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南极洲、北冰洋完整地呈现出来了、澳大利亚大陆有明显地变形……

教师归纳总结: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为不可展开的曲面,当人们把曲面上的地理要素转绘到平面上的时候,虽然人们已经用地图投影的方法,让失真的程度减少到最小。但地图还是存在不同类型的变形,所以世界地图虽然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常用、使用最方便的一种工具。但它所存在的变形、不完整性的缺点,让人们不得不借助另一种工具——地球仪,去研究地球。因为给出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是完整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设计意图:赫晓光绘制的世界地图和传统的世界地图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世界地图所存在的缺陷,而引出地球仪的话题。而赫晓光的创新地图也能够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发现世界地图原来也可以这么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学环节二:观察地球仪

活动一:我有慧眼,我观察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地球仪,并且把观察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

由学生回答观察结果:大洲大洋、国家和地区、山脉、河流、湖泊、南极、北极、经线、纬线、地轴……

转承提问:我们知道大洲大洋、国家和地区、山脉、河流、湖

泊、南极、北极在地球上的确存在,但地轴、经线和纬线存在吗?

学生回答:不存在,这些是人们假想出来的。

教师对地轴和经线、纬线的定义做解释。

活动二:我有智慧,我探索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并以四人小组来讨论分析经线、纬线的特点,并将结果填在表格中。

完成表格之后,提出问题:

(1)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

学生回答:赤道。

教师进行肯定,并展示游客在厄瓜多尔赤道纪念碑前拍照留念的图片。

(2)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20°w和160°e。

进而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圉,而是以20°w和

160°e?

转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相比,那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

的名气可是要大多了。在1884年确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之前,制图者们根据自己的民族倾向,把本初子午线画在罗马,巴黎,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彼得堡和费城等地。所以0度纬度是由自然法则确定的,而0度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究竟设在哪里,纯粹就是一个政治问题。

提问:为什么后来国际上决定把本初子午线定在英国呢?

教师给学生讲述英国人最早解决经度定位问题的故事,并向学生推荐由美国达娃·索贝尔著的“经度——一个孤独的天才解决他所处时代最大难题的真实故事”这一本书。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主要设计了“我有慧眼,我观察”和“我有智慧,我探索”两个活动。在这两个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分析来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而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经、纬线的特征,一是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另外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看出经、纬线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加深对经、纬线的认识。在设计表格的过程中,最初把半球划分的内容也列在其中,但笔者认为东、西半球的界线是本课的难点,一直是学生容易弄错的部分。所以就在讲解完表格之后,单独设计了两个问题: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虽然关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不能立刻回答出来,但经过教师层层引导之后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将20ow、160oe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