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从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一大批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汽车企业展开激烈竞争,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在全球汽车产业布局中,中国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待提升等问题,导致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讨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续内容的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竞争优势、面临挑战、对策和国际比较的深入分析,旨在找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和提升空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标包括:一是探究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和竞争力;二是分析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和面临的挑战,找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对策和途径;三是通过国际比较和启示,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大的旗帜。
1.3 研究意义。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所在,更有助于洞察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思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要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技术实力。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汽车企业要重视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与国内外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2. 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认可度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汽车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可以采取市场宣传、赞助活动、品牌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3.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汽车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等多种方式,增强消费者信任和满意度。
4. 开拓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得汽车市场逐渐国际化,中国汽车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比重。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国际销售网络、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总之,中国汽车企业要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优势,必
须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江西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1.选题目的和意义: 自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以来,曾经令国人担忧的幼稚产业——汽车工业并没有像人们想象 的那样受到巨大的冲击,反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 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但是,当看到在大街上跑的汽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国外品牌时,我们不禁 要问,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随着我国进入后WTO时代,汽车进口配额的取消, 汽车及其零部件关税的大幅降低,大型跨国汽车集团的纷纷进入,国内汽车厂商必须面对前所未 有的竞争压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作出总体判断,找出差距和原因。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
3.主要研究内容:
概述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由此发现的问题
日本汽车制造业发展经验借鉴 产业政策指导下的竞合发展模式 丰田汽车集团的精益经营模式 层级供应链和电子采购模式
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从宏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从中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从微观层面上增强汽车企业的经营效率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
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在大学四年所学得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上图书馆查阅文献,上网搜索相关文章等方式收集 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在对自己论文所选课题有一定了解后,根据相关文献所给出的方式建立文章所 需要的函数,并虚心请教指导老师最终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A. 巴特利特,休曼特拉·戈歇尔.《跨国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 版; [2]郭然美.《入世后中国企业必备国际法规与陷阱防范》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第1版; [3]戚昌文,邵阳.《市场竞争与专利战略》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4]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喆儒.产业升级: 《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版; [6]赵鹏飞,肖俊涛.实施专利战略 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湖北社会科学》 , 2003.9:P53-55; [7]刘风玲.发挥价值链整体效能与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集团经济研究》 ,2005.7:P51; [8] 刘春艳,孙小权,钱少明.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 , 2006.19:P69-71; [9]董晓燕,刘质迎.中国轿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汽车工业研究》 ,2006年第10期; [10] 陈晓燕, 迈夫.跨国战略联盟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 , 2006.10:P2-7; [11] Child, J. & Faulkner, D.. “Strategies of Cooperation: Managing Alliances, Networks, and Joint Ventu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 Geringer, J. M.. “Joint Venture Partner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 1988; 5.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受关注。
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制造业主要以农业机械、化肥等农产品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
在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代,中国制造业逐步实现了从低端到中高端产品的转型升级,如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1. 产业链完整:中国制造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都比较成熟,能够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
低劳动力成本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制造业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使得中国能够迅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规模化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多的订单。
三、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尽管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仍然依赖于引进技术,并且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专利拥有量相对较低。
2. 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加剧的问题。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一、行业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在中国市场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台汽车的国家,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是相当高的。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中国汽车行业究竟还有哪些竞争优势?二、技术优势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新兴中心,这需要与先进的汽车技术密切相关。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尽管在汽车技术方面,中国汽车行业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已经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例如,蔚来汽车位列中国电动汽车的领导者,并在全球市场上华丽登场。
其他很多中国汽车品牌也开始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些品牌大多都成功地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例如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三、低成本优势尽管目前的中国汽车行业可能还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但事实上,在成本方面,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具有了很大的优势。
从劳动力成本到原材料成本,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都能够获得较低的成本优势,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同时,中国的政府在汽车行业发展方面也建立了大量优惠政策,例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降低关税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有利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四、品牌建设优势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致力于品牌建设,并开发出了成千上万的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一些领先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推出了许多新产品,例如智能汽车、SUV、MPV等。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并对这些产品越来越满意。
这显示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创新优势中国汽车行业正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之一,汽车制造商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而且也在积极研发新的创新产品。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摘要】本文采取1996-2012年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在2008年出现回落。
将整体分为零部件、汽车整车两类,本文发现,中国汽车制造零部件的竞争力最强,提高得也最快,而汽车整车相对较弱。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tc 指数;市场占有率一、引言汽车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
它可以带动一个国家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以及相关服务行业如商业、保险、交通运输、路桥建筑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创造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大,且地位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1999年的6.79%到已提高到2011年时的10%左右,十年之间提高了3%。
若加上对其上下游的带动,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10%。
伴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其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出口量也是在不断增加。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105.61万辆,同比增长29.70%。
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共涉及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
二、分析对象本文根据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来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hs1996版本的商品构成及相关数据①。
在下文中,本文将所选商品分为零部件和整车两类:前四位编码为8703的为汽车整车,前四位编码为8708的为汽车零部件。
三、指标分析(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1.中国汽车制造产业rca指数整体情况从整体上看,自1996年到2012年中国汽车制造产业rca指数很低,均处于0.2以下,但趋势是不断提高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贸易的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业在原材料、加工制造和组装等环节有着较大的优势。
这一优势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和制造基地。
这种分工模式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规模经济的效益,我国制造业得以提供更为廉价的产品。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的成本竞争力非常突出。
这种成本竞争力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再次,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我国制造业正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还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成本和规模上具备竞争优势,但在品质和品牌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整体上仍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此外,我国制造业还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其次,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分析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从我国消费汽车的速度看,中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年销汽车世界第一的国家,并且研发出许多自主品牌,国产汽车产销高速增长,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销量比例不增反降,这些都显示着中国轿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要开放本国市场,竞争显得尤其激烈。
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汽车在面对进口汽车的销售竞争时依然显得很微弱。
因此本文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轿车行业的状况和其面临的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出了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战策战略,中国汽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冲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大国。
但中国汽车行业全球竞争力依然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研发的汽车相比,因此分析研究在当前世界贸易环境自由化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贸易;自由化;自主;竞争力一、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背景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世界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推动全球经济化将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和民族都被卷入它的潮流。
全球化的经济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刻存在着,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而贸易自由化使得我国各行业都面对各式各样的压力,一些企业倒闭,新的企业又诞生,竞争非常大。
中国加入WTO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份子,必不可少。
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存在的,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
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巨大的国际挑战。
2008年由最开始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蔓延到全世界,世界经济受到强烈的打击。
那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迅速下降。
在这样状况下,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汽车行业要与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汽车行业进行竞争,由此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当2010年国际经济开始复苏,中国汽车行业也跟着升温了。
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汽车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逐渐提升。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探讨其国际竞争力,并提出政策与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汽车出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内容json{"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包括出口量、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数据分析。
其次,我们将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并探讨其优势与劣势。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政策与发展对策,以提高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升级与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分析当前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剖析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关政策与发展对策,以提升中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汽车出口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和壮大。
2.正文2.1 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但在汽车出口领域的表现却相对较弱。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出口虽有增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显得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汽车出口的产品结构偏低端。
大多数出口的汽车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缺乏高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这导致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中往往面临价格竞争和质量认可的挑战。
其次,中国汽车出口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相比于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如德国的宝马、奔驰,日本的丰田、本田,中国的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待提升。
这也是中国汽车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一大障碍。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还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挑战。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对汽车产品的关税和壁垒也越来越高,这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分析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市场表现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代表,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从早期的试点示范,到后来的补贴政策、购置税减免、免费停车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都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换电站等,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许多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车型、新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驱动技术、智能网联等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在市场表现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提高和接受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同时,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服务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差距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整合也有待加强充电设施不足、续航里程焦虑等问题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特征表现与提升路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7、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府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法规支持,推动行业 标准的统一和规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8、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政府引导和优惠政策的激励,吸引更多的社会资 本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销售: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是提升中国新 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4、政策支持: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对 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特征表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特征表现
总结
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 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呼吁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
谢谢观看
总结
总结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加强 技术研发、提高生产制造水平、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的 实施,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引导社会 资本投入、开展全球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努力,有望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 力:影响因素、特征表现与提
升路径
目录
0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的发展现状
02 总结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 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也备受。本 次演示将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旨在为产业发展提供 有益参考。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战略探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战略探究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制造业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在这一领域中,中国正努力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世界客户。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以提高该国的竞争力。
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 优势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优势上。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廉价的劳动力、大量的矿产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和生产效率都有着长足的提高。
除此之外,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也非常有利。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中国在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充分体现了对外贸易的支持和重视。
例如,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相对温和,出口退税政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实行,而也在逐渐壮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加自信地挑战国际市场。
2. 劣势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一方面,中国的工业结构和产品质量仍然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低端生产制造和中高端装配与组装等领域。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环保等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这也使得制造成本逐渐上升。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
尽管当前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表现正在逐年提升,但有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各个国家对制造业的需求和依赖不断加强,这为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这一领域,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制造业企业的激烈竞争,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其技术和产品质量都较高,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从技术和市场竞争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始终是一个制造强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已经走过了从仿制到创新的过程,形成了初步的技术积淀和品牌积累。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在迎接新一轮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是当前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中国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就必须要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更关键的是要通过管理模式的升级和企业文化的优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的推进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初期,靠着廉价劳动力和仿制领域的积累,中国制造业快速成长,然而,如今的全球市场上,仿制产品已经不能吸引足够的消费者,应该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各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而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人才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中国制造业应该通过各种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培养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同类产品之中脱颖而出。
中国制造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成果展示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家熟悉的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都是证明。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家电等领域里,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未来,中国制造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管理模式转型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其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汽车产业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还在技术创新、就业创造以及产业关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是关键。
这包括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工艺以及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领先的企业和国家,往往能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日本和德国在汽车发动机技术上的长期投入和创新,使其在燃油汽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美国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积极探索,也为其在未来汽车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品牌影响力也是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名品牌往往代表着品质、可靠性和独特的价值主张。
像丰田、大众、宝马等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和品牌建设,已经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并在价格上获得一定的溢价空间。
相比之下,一些新兴品牌或地区品牌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力对于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同样不可忽视。
这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优化、劳动力成本以及规模经济等多个方面。
例如,韩国的现代汽车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生产,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从而能够在价格敏感型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而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较大压力,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高端化战略来弥补成本劣势。
市场需求和消费偏好的变化也在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格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政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那些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线,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投入的企业和国家,将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此外,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偏好也存在差异,例如欧洲消费者更注重车辆的操控性和环保性能,美国消费者则对大型车辆和舒适性有较高要求,而亚洲消费者往往更关注车辆的性价比和配置丰富度。
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燃油车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汽车行业全球竞争形势也愈加激烈。
如何提高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了汽车行业的“新篇章”。
其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型能源汽车的兴起,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例如,特斯拉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了能源汽车行业的领袖。
而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迅速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作为制造业中的“龙头”,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尤为重要。
针对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其中,投入产出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 劳动力效率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与劳动力效率的高低密不可分。
目前,美国一线车企的工人平均工资比日本、德国相应水平还要高出近50%。
但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产出效率却比一些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要低。
据统计,美国汽车工人平均每小时的生产效率为25美元,而日本则达到了60美元。
这就导致了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相对较高,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2. 投资效率汽车行业的投资效率也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效率指生产过程中投入资金与产品产出价值的比例。
德国和日本等汽车制造强国在这方面是业内的佼佼者。
例如,德国的汽车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6.2%,日本的则接近12.5%。
相比之下,美国则只有9.8%。
3.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汽车行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方面。
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例如,当前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推动汽车行业产业升级。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产业自1956年建立第一家汽车厂起步,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家。
创立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自主创新的阶段,现如今已经实现了自主设计和独立品牌的打造。
2. 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规模优势:中国汽车市场庞大,消费需求旺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规模。
这为国内汽车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成本优势: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成本优势。
中国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了较大突破,而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了显著的创新成果。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4)品牌建设:中国汽车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品牌的打造和推广。
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策略,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如吉利、比亚迪等。
(5)供应链优势:中国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都有比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这为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3.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1)环境压力: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汽车工业排放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汽车产业在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环保性能。
(2)供应链不稳定: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供应链不稳定,依赖进口零部件较多,给汽车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品牌建设: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仍然被认为是低端和廉价的代表,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品牌形象和声誉。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它与国内经济和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国内市场需求增加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的激烈竞争。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以及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优势。
产业结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规划出台,成为汽车工业优先发展的方向。
随着汽车产量的稳步增长,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多次调整和重组,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以合资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发展战略形成的车联网、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等新兴汽车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亮点。
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如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是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规模化生产上,中国汽车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尚需努力。
然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先进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逐步提升产品智能化、高端化、装备化水平。
在这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已有了明显的改观。
以吉利汽车为例,如果说过去吉利是世界最落后的汽车品牌之一,那么今天的它已经成为拥有自主品牌、营收突破1000亿元、全球销售量名列前茅的公司之一。
此外,长城汽车也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布局。
共享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加速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方向。
品牌影响力车企品牌的影响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
在品牌建设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曾经,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地位十分低下,这也成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初始优势之一。
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化趋势

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汽车行业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迎来了全球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化趋势,探讨其影响和挑战。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汽车行业竞争1.1 市场全球化加速随着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汽车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市场。
跨国汽车公司可以通过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销售额和更高的利润率。
同时,市场全球化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1.2 跨国公司巨头的竞争全球汽车市场上,跨国汽车公司如丰田、大众、福特等巨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它们之间的竞争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更体现在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1.3 新兴汽车市场的崛起全球范围内,一些新兴市场的汽车需求快速增长,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
这些市场所带来的潜力吸引了全球汽车企业的关注。
为了争夺这些新兴市场的份额,跨国汽车公司纷纷调整战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和市场开拓力度。
二、国际竞争对汽车行业的影响2.1 技术创新和驱动力国际竞争促使汽车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汽车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改进产品性能,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2.2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国际竞争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在国际市场上,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完善的汽车企业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因此,国际竞争驱使汽车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2.3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国际竞争使得汽车企业不断寻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这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加生产自动化、开展全球采购等。
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汽车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全球化趋势对汽车行业的挑战3.1 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虽然全球化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国际贸易,但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汽车进口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汽车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类似于房地产业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拉动作用。
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水平,但入世以来随着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国汽车产业及国际贸易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本论文在前人的探索研究基础上,主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建立论述分析框架,并对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与国外先进国家进行比较总结。
文章目的在于阐述我国目前该产业现状,参考国际上对汽车产业的评价体系研究,对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分析举措与建议。
文章主要是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产品、企业以及行业三个角度进行实际的分析,进而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水平做出判断,并就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 at this stage the economy and major economic growth point, similar to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led to launch a systemic stimulus.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a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and leve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but since the WTO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uto industr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lso faces enormous pressure of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main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build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arget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is paper aims to set for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 the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make their own analysis of initiatives and proposal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ducts, companies and industries such as the angle of the actual analysis, and thus the level of Chinese auto industry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tatus quo to make judgments, an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ese auto industry and raised the level of trade own suggestions.Key words:Automobile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trade产业的竞争力和国民生活水平乃至国家的产业安全紧密相连,如果存在问题不及时解决,国际竞争中就会被动甚至影响国际经济运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后WTO时代,汽车进口配额取消,汽车及其零部件关税大幅降低,大型跨国汽车集团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汽车厂商必须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作出总体判断,找出差距和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概述了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由测算结果发现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并参考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对我国应如何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AbstractSince we have joined the WTO for 5 years, the quota on import cars has been lifted, and the duties on import cars is getting lighter. Large multilateral market group will no doubt access to the market of our country, hence internal automobile companies have to face unheard-of pressure. It is necessary to an overall judg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to find out the disparity and the reasons. To gain the gains, this text has summarized the system of automotiv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Automotiv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calculated with that, and with the result the text has found out the facts which have pernicious influence to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Consulting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the text gave some advices in the end.【Key Words】Auto mobiles;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目录1 概述 (4)1.1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4)1.2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5)2.1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 (5)2.2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由此发现的问题 (8)3 日本汽车制造业发展经验借鉴 (9)3.1产业政策指导下的竞合发展模式 (10)3.2丰田汽车集团的精益经营模式 (11)3.3层级供应链和电子采购模式 (11)4 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2)4.1从宏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12)4.2从中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13)4.3从微观层面上增强汽车企业的经营效率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概述1.1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目前世界各研究机构对于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理解侧重点有所不同,世界经济论坛(WEF)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能够实现以人均GNP增长率表示的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它在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也强调要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水平。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创造增加值及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它认为国际竞争力依靠国家形成的持续创造增加值环境的能力,这些环境包括教育、价值体系等。
对于WEF和IMD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估,九十年代研究竞争力的最为杰出的学者——哈佛大学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TTER)认为,二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
波特认为一国国际竞争力可以用一国生产力水平来描述,一国在某一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尽管各种观念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但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解都有共同的特征,如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参与者包括国家、企业、产品和服务。
从整体上考虑,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中心是经济增长,但从内容上说,竞争力并不仅仅指经济方面,包括教育、技能、价值体系等;描述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强调多元化,不仅有能够量化的“硬指标”,也有不能量化的“软指标”,不仅有过去指标,也有现时指标和对将来的预测指标,不仅包括绝对量指标,也包括大量相对量指标等。
1.2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专家M.E.波特教授经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上百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得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者这4个因素,同时,机会和政府两个要素对竞争优势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波特钻石模型1见图1。
1“钻石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提出来的。
波特的钻石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钻石生产模型中的生产要素在汽车行业中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可以选取行业劳动力工资这个指标来表示。
而资本资源,由于汽车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市场中,资本生产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业资金资源的丰缺程度,故可以用资本生产率来表示。
基础设施方面可以用汽车密度和停车位满足率来表示。
需求条件包括国内需求规模、产业地位、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率、独立购买者的数量(用私人购车比例反映)、贸易竞争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几项指标。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和汽车消费信贷比例来表示。
由于企业战略结构方面难以选区指标进行评价,只能采用效率指标来进行替代,市场集中度和R&D经费投入指数1。
机会方面,可以选用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汽车动力系统革新来表示。
政府方面,选取消费环境指标和市场秩序完善性指标。
图1 波特钻石模型2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2.1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依据波特钻石模型的方法建立函数,并参考相关的文献,一国汽车制造业的功效系数D的计算公式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
1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系统性、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上文公式中的各项指标功效分数,定量指标是参考统计数据计算得来;定性指标是参考各专业网站专家投票得出。
我们可以将汽车制造业的总功效系数当作一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值,值越大,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
此指数值对应于一个关于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区间(D∈[60,100])。
为了明确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处范围,规定指数值与评价区间的映射关系如下所示:60≤D<68----------------竞争力很弱68≤D<76----------------竞争力较弱76≤D<84----------------竞争力一般84≤D<92----------------竞争力较强92≤D≤100----------------竞争力很强根据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查阅《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学术论文等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集有关数据。
用波特钻石理论对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作较为全面的评价。
具体单项指标值如下表所示。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2,《汽车行业形式及2003年发展分析》2.2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由此发现的问题根据上文给出的公式,最终计算得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值为74.74。
根据汽车制造业指标体系数值与评价区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同样按照以上的公式,可以得出准则层各项指标的得分,分别是生产要素指标88.28,需求条件指标83.28,相关支持性产业指标61.56,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指标68.8,机遇指标78.81,政府指标71.64。
对照指数值与评价区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发现:在我国汽车行业的五个指标中,生产要素有较强的竞争力,需求条件竞争力一般,机遇方1麦肯锡全球研究学院报告,2001,《新地平线: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面竞争力一般,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很弱,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的竞争力较弱,政府因素竞争力较弱。
需求条件因素方面,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数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
根据竞争力报告的数据显示,2002年,从全球市场份额看,通用、大众、丰田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14.9%、8.76%和9.29%,一汽和东风为0.98%和0.74%,一汽、东风相比较于通用、大众、丰田来说全球市场份额很少,其中一汽仅为通用汽车的6.58%,我国虽然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巨大的需求潜力,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差,导致需求条件因素竞争力一般。
机遇方面,面临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大好机遇,但由于我国汽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技术性能为例,国产汽车自重约比进口车重10%-20%;油耗约高10%-30%;汽车首次故障里程约1000-2000公里,是国外车的1/10,汽车电器系统、供油系统和附件性能不稳定;汽车寿命只及国外同类车的一半,因此无法很好地把握住这样的机遇,导致竞争力一般。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方面,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散、乱、低、差,无法取得规模效益,而汽车信贷业方面,据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是使其雪上加霜,高达50%以上,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落后发展和汽车消费信贷业的滞后,使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