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7 宋词四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 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课件

17 宋词四首
18
名词作动词 ④都门帐饮无绪: _设__帐__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尚能饭否: _吃__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凄__凉__急__切__地__鸣__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名词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_多__情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宋词四首
19
(3)古今异义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 _英__雄__的__流__风__余__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a_._有__功__绩__而__又__有__文__采__的__,__英__俊__杰__出__的__;__b_.有__才__学__而__不__拘__礼__法__;__c_.跟_ _男__女__间__情__爱__有__关__的__;__d_.轻__浮__放__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别之前→勾勒环境
↓
雨霖铃离别之时→描写情态 伤离别
↓
离别之后→刻画心理
17 宋词四首
23
17 宋词四首
24
17 宋词四首
25
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借古抒怀刘孙裕权→北伐雄图
刘义隆
请缨无门
壮志难酬
回溯历史拓跋焘→汲取教训
廉颇
17 宋词四首
26
二、小组合作 1.阅读《雨霖铃》,分析全词的行文结构。 答案 实写:别时氛围——帐饮饯行——执手落泪——路遥牵挂。 虚写:酒醒河边——景美虚设——情深难诉。 2.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一下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①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②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宋词四首

-4-
17 宋词四首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在宋代词坛上,与李 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名,并称“苏 辛”。他的词题材广泛,其中抒写抗金复土、倾诉壮志未酬的愤慨的作品是其 精华部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 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在 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 下阕,59~90 字)、长调(90 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 音韵。 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研读探究案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1
2
3
4
5
6
4.辨活用 强虏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9-
17 宋词四首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1
2
3
4
5
6
5.分古今 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英雄业绩,英雄遗风。今义:有功绩而又有 .. 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可堪 回首(古义:不堪、哪堪。今义:可以忍受) ..
-3-
17 宋词四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 苏辙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文学史上称之为“三苏”。苏轼是一个具有多 方面才能的作家,诗、词、散文,其成就都堪称一流。作品有《东坡乐府》 等。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多反映少女、少妇 时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 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作品有《李清照集》 《漱玉词》。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

二、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 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一词多义
③大江东去 ______ . 流淌 (1)去 离开 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______ . 铲除 ⑤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______ . ⑥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距离 ____ .
2.资料链接
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 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的 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 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59-90 字)、长调(90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 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词的流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
孙仲谋:孙权的字,三国时吴主,曾在京口建都,赤 壁之战中大破曹操的军队。作者认为南宋的政权
①赢得仓皇北顾 _____ . 回头 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
四、词类活用 ①强虏灰飞烟灭 . . 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像烟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尚能饭否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设帐幕 ③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7课 宋词四首
诗海探珠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 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 的一个侧面:悲年华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在 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 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华的一部分,慨叹空间 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 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 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 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 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雨霖铃》 课件

2018/11/7 9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 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 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 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 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10 别离情景。
• • • • • • • • • • • • • • • • • •
2018/11/7 14
雨霖铃
柳永
2018/11/7
寒 蝉 凄 切 ︐ 对 长 亭 晚 ︐ 骤 雨 初 歇 15 ︒
/ / /
2018/11/7
都 门 手帐 相 饮无 看绪 泪︐ 眼留 ︐恋 竟处 ︐ 无兰 语舟 凝噎 催 ︒发 16 ︒ / / /
2018/11/7 3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 )卿, 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 “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 “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 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 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 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 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 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 有《乐章集》。
2018/11/7 23
(思念苦)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 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 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 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 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 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 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 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10 别离情景。
• • • • • • • • • • • • • • • • • •
2018/11/7 14
雨霖铃
柳永
2018/11/7
寒 蝉 凄 切 ︐ 对 长 亭 晚 ︐ 骤 雨 初 歇 15 ︒
/ / /
2018/11/7
都 门 手帐 相 饮无 看绪 泪︐ 眼留 ︐恋 竟处 ︐ 无兰 语舟 凝噎 催 ︒发 16 ︒ / / /
2018/11/7 3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 )卿, 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 “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 “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 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 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 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 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 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 有《乐章集》。
2018/11/7 23
(思念苦)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 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 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 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粤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4单元 17 宋词四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识作者]
[常识·速览]
才子词人——柳永 柳永(约 987-105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原名柳三 变,字耆卿,宋代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 人称他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 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魄,长期出入歌楼 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指英雄的流风余韵。 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 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情形,光景。 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宾语前置句) 译文:无处寻觅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谓倒装句) 译文:可笑我多愁善感,以至于过早地生出了白发。 (3)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 译文:神游于当年三国的古战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赢得仓皇北顾.(动词,视,看) (4)顾三 顾 人.顾 野 之.臣 有 立于 麦 志草 场 ,庐 ( 顾.之 动 不中 词 如( , 蜀动 鄙转词 之头僧, 看哉看 ,望 这, 里拜 指访 往) 旁边看)
(表反问的副词,难道,反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7课《宋词四首》课件

等。
答案
(4)辛弃疾(1140—1207),幼字安 ,自号“稼轩居士”,济南
历南城人。豪放宋
派词人。在宋词史上,辛弃疾苏在轼文学上与
齐名,李号清称照“苏辛”济;南与二安 并称“
”。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
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
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
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 辛弃疾 、苏轼 、
(3)《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名篇之一,是其晚年之作。李清 照南渡以后,志趣相投的丈夫死了,这当然是对她最沉重的打击; 在杭州、金华一带,她又遭遇金兵的侵扰,所积存的金石字画, 一切荡尽,这对她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命运的残酷而消极绝 望,对那时的一个封建妇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首词就是在 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当 时南宋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 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再次遭到失败。 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 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眺,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答案
重点突 破
1.阅读《雨霖铃》,回答问题。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 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 “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案 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 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 强化了感情的发展。
粤教必修三课件:第17课《宋词四首》 (共88张PPT)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离别之前
寒蝉 长亭晚
勾勒环境 融情于景
骤雨歇
渲染气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 别
帐饮 无绪
细腻的 动作暗示 无限的依
时 执手 恋,无限
刻 相看 的酸楚
念
此
去
恨
去
绵
,
绵
千 里 烟 波
无 绝 期
,
.
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7 宋词四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 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 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重点: 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
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难点: 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 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 第一全才。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 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 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表达了 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雨
霖
柳 永
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近柳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曾任屯田 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 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 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 词”的说法。词风婉约,被称为婉约派的 代表,《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有《乐 章集》传世。
【三维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7课 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

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今属山东)人。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前期风格清新俊秀, 多写闺中生活情趣;南渡后词风趋于凄咽悲楚,多写身世之痛 和时世之悲。《如梦令》《声声慢》等选自《漱玉词》,另有 《李清照集》。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中原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 “苏辛”。名篇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3)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
(4)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
[内容提要] 1.《雨 霖 铃》
本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爱难以割舍的离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 什么样的画面?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 提示: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
古战场景象,描写有声有色。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
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 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 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
粤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17宋词四首

• 【答案】(1)用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事
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 热情。(2)引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3)
以廉颇事作结,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
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
• 3.《声声慢》
• 这首词是作者的名篇之一,是其晚年之作。李清照 南渡以后,志趣相投的丈夫死了,这对她来说是最 严重的打击;在杭州、金华一带,她又遭遇金兵的 侵扰,所收藏的金石字画,一切荡尽,这对她又是 一个很大的打击。命运的残酷使她消极绝望,这对 那时的一个封建妇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首词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 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 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 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课本中的《声声慢》是李清照 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
相关链接
• 关于词
• 词是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 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有很多 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 词”“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
•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 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 多少又分成: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两段的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这首词写于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当时南宋正积 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 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 再次遭到失败。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 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 登高远眺,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 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语文必修3粤教版省优课件:第4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第 17 课 宋词四首
学国学
1.巧言令色,鲜仁矣。 ——选自《论语》 【译文】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
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 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选自《菜根谭》
【译文】 当别人犯过错时,要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能 使他心平气和地改正过错。要求自己要严格,应在自己无 过错时, 设法找出自己的过错, 如此才能使自己德业进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 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 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 等。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传世。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选自《楚辞》 【译文】 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诗经》 【译文】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 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呢?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柳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 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因性格傲岸不羁而屡 次落榜。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祐元年(1034 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 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第 17 课 宋词四首
学国学
1.巧言令色,鲜仁矣。 ——选自《论语》 【译文】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
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 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选自《菜根谭》
【译文】 当别人犯过错时,要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能 使他心平气和地改正过错。要求自己要严格,应在自己无 过错时, 设法找出自己的过错, 如此才能使自己德业进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 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 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 等。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传世。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选自《楚辞》 【译文】 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诗经》 【译文】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 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呢?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柳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 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因性格傲岸不羁而屡 次落榜。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祐元年(1034 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 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十七课《宋词四首》课件(77张)

古典诗歌(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游玩之地。苏轼被贬黄州以后,也经常来赤壁
矶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 ,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绍兴二年(1132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 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亡 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 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
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字音 雨霖 铃 (lí n) . 那堪 (kān) . 骤 雨(zhò u) . 纶 巾(ɡuān) . 凝噎 (yē) . 酹 (lè i) .
乍暖还 寒(huá n) 舞榭 歌台(xiè ) 封狼居胥 (xū) . . . 佛狸祠 (cí ) .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7
宋词四首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出人头地的来历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 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
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
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 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
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篇名作。
栏目 导引
高中语文《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

可编辑ppt
5
词牌名
• 据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帝幸 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 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 寄恨。”这就是本词词牌的来历,乃玄宗 悼亡之曲。柳永用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 汴京时与恋人的凄凄别情。
可编辑ppt
6
朗读、疏通全词
• 找出全词的点题句
可编辑ppt
•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 萨蛮》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 劳亭》
可编辑ppt
9
鉴赏名句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 是古今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个能表现离别的愁苦的意象集中抒发自 己的别情。
14
总结
可编辑ppt
15
上片:临别情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寒蝉凄切 • 点明季节,寒冷的天气,凄清悲切的气氛。 • 对长亭晚 • 点明离别的伤感,默默相对直至天色已晚,无声
胜有声。 • 骤雨初歇 • 预示离别之船将要起航 • 上片第一层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凄清
悲切。
可编辑ppt
• 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 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 枝词》
“残月”:为什么不是圆月,月有阴晴圆缺,人 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破镜一样 的残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 “今宵酒醒何处”表现作者分别后孤独、无助、 迷茫的精神状态。
宋词四首
可编辑ppt
1
最新(粤教版必修三)第17课《宋词四首》-(共88张PPT)-(1)幻灯片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 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 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 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 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 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 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 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 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 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 第一全才。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 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 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表达了 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 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 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 后死于常州。
与千 谁种 人风 说情
凄清、伤感、落寞、悲凉、离愁别恨
7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苏 轼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 “苏
黄”
词—— “苏
辛”
书画—— “宋 四 家”
苏欧 宋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欧阳修、 苏轼
苏黄 宋诗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整理ppt
点亮你的慧眼
整理ppt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点评:这两句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 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 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 ”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更衬托了词人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整个 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 这画面之中。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 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 1205年,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此前,他 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 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各人心怀鬼胎,对辛弃疾的正确主张不予采纳。 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北固亭下临长江天堑,拔地而起,登临纵目, 满眼风光。作者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在宋代词坛上, 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 名,并称“苏辛”。他的词题材广泛,其中抒写抗金复土、倾诉壮志未酬的 愤慨的作品是其精华部分。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 娼馆酒楼,非常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 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而是寄托了自己的感 情,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雨霖铃》就是抒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 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整理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5)羽扇纶巾,谈笑间,_强__虏__(_樯__橹__)_灰__飞__烟__灭__。(2011·天津高考) (6)三杯两盏淡酒,_怎__敌__他__晚__来__风__急__。(2009·山东高考) (7)舞榭歌台,_风__流__总__被__,雨__打__风__吹__去__。(2011·天津高考) (8)可堪回首,_佛__狸__祠__下__,一片神鸦社鼓。(2011·江苏高考) (9)凭谁问,_廉__颇__老__矣__,尚__能__饭__否__ 。(2011·浙江高考)
17.宋词四首
整理ppt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 奇,与元曲斗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与壮美,柳永、李清照的婉柔和优 美,如宋词中的双璧,熠熠生辉。学习本课,要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整理ppt
整理ppt
帮助你知人论世
整理ppt
整理ppt
8.记常识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 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 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 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 代豪放词的先河。
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
整理ppt
提醒你夯实基础
整理ppt
1.注字音
整理ppt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3.解多义
敌
4.辨活用 强虏灰飞烟灭(灰、烟,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像__灰__一__样__,_像__烟__一__样_) 5.分古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英__雄__业__绩__,英__雄__遗__风__。今义:_有__功__绩__而__又__有__文__采__ _的__;_英__俊__杰__出__的__) 可堪回首(古义:_不__堪__、__哪__堪__ 。今义:_可__以__忍__受__)
整理ppt
6.明句式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觅英雄,孙仲谋处)(_倒__装__句_)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犹记四十三年,望中扬州路烽火)(_倒__装__句_) 7.积名句 (1)执手相看泪眼,_竟__无__语__凝__噎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009· 江西高考) (2)多情自古伤离别,_更__那__堪__冷__落__清__秋__节__。 (3)此去经年,_应__是__良__辰__美__景__虚__设__。__便__纵__有__千__种__风__情__,更与何人说!(2009·浙江 高考) (4)乱石穿空,_惊__涛__拍__岸__,卷起千堆雪。(2011·福建高考)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 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 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 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 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 弟苏辙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文学史上称之为“三苏”。苏轼是 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词、散文,其成就都堪称一流。作品有《 东坡乐府》等。
整理ppt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 人。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多反映少 女、少妇时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 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作品 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世称柳 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 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的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 相应的表现形式。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 、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有词集《乐章集》。
整理ppt
宋神宗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已47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 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
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潜心收集的金石书画也已散失。词 人漂泊江南,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声声慢 》即是此时期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悲苦情感的抒写。
整理ppt
点亮你的慧眼
整理ppt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点评:这两句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 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 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 ”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更衬托了词人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整个 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 这画面之中。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 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 1205年,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此前,他 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 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各人心怀鬼胎,对辛弃疾的正确主张不予采纳。 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北固亭下临长江天堑,拔地而起,登临纵目, 满眼风光。作者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在宋代词坛上, 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 名,并称“苏辛”。他的词题材广泛,其中抒写抗金复土、倾诉壮志未酬的 愤慨的作品是其精华部分。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 娼馆酒楼,非常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 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而是寄托了自己的感 情,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雨霖铃》就是抒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 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整理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5)羽扇纶巾,谈笑间,_强__虏__(_樯__橹__)_灰__飞__烟__灭__。(2011·天津高考) (6)三杯两盏淡酒,_怎__敌__他__晚__来__风__急__。(2009·山东高考) (7)舞榭歌台,_风__流__总__被__,雨__打__风__吹__去__。(2011·天津高考) (8)可堪回首,_佛__狸__祠__下__,一片神鸦社鼓。(2011·江苏高考) (9)凭谁问,_廉__颇__老__矣__,尚__能__饭__否__ 。(2011·浙江高考)
17.宋词四首
整理ppt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 奇,与元曲斗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与壮美,柳永、李清照的婉柔和优 美,如宋词中的双璧,熠熠生辉。学习本课,要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整理ppt
整理ppt
帮助你知人论世
整理ppt
整理ppt
8.记常识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 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 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 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 代豪放词的先河。
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
整理ppt
提醒你夯实基础
整理ppt
1.注字音
整理ppt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3.解多义
敌
4.辨活用 强虏灰飞烟灭(灰、烟,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像__灰__一__样__,_像__烟__一__样_) 5.分古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英__雄__业__绩__,英__雄__遗__风__。今义:_有__功__绩__而__又__有__文__采__ _的__;_英__俊__杰__出__的__) 可堪回首(古义:_不__堪__、__哪__堪__ 。今义:_可__以__忍__受__)
整理ppt
6.明句式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觅英雄,孙仲谋处)(_倒__装__句_)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犹记四十三年,望中扬州路烽火)(_倒__装__句_) 7.积名句 (1)执手相看泪眼,_竟__无__语__凝__噎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009· 江西高考) (2)多情自古伤离别,_更__那__堪__冷__落__清__秋__节__。 (3)此去经年,_应__是__良__辰__美__景__虚__设__。__便__纵__有__千__种__风__情__,更与何人说!(2009·浙江 高考) (4)乱石穿空,_惊__涛__拍__岸__,卷起千堆雪。(2011·福建高考)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 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 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 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 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 弟苏辙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文学史上称之为“三苏”。苏轼是 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词、散文,其成就都堪称一流。作品有《 东坡乐府》等。
整理ppt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 人。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多反映少 女、少妇时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 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作品 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世称柳 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 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的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 相应的表现形式。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 、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有词集《乐章集》。
整理ppt
宋神宗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已47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 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
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潜心收集的金石书画也已散失。词 人漂泊江南,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声声慢 》即是此时期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悲苦情感的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