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合肥工业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书钱德玲

合肥工业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书钱德玲

一、注意事项 1. 本次课程设计为 1.0 周,请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过时不交按旷考论处,特殊情况请事先说明。 2. 学号为:一、二班的同学,任务书中所有荷载乘以 0.9;学号为:三、四班的同学,任务书中所 有荷载乘以 0.85;五、六班的同学任务书中所有荷载乘以 0.8。 3. 遇到问题,应先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并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建议主动学习。 4. 指导老师每天(周末除外)都会在指定时间段到设计教师指导。 5. 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及格论处: 1 缺勤率达到 40%以上者; 2 抄袭; 3 提交资料不全者,最后提交的资料袋中应有: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图纸。 4 态度不认真者。 5 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者。 6 计算书或图纸出现较大错误者。 7 其他情况。
二、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必须完成内容)
1.进行地基基础方案选型 选择基础方案,并作合理性说明。 2.进行地基设计计算 包括:持力层选择、地基承载力修正、软弱下卧层验算
3.进行基础设计计算(包括基础配筋) 包括:基础类型、底面积、高度的确定,抗冲切验算、基础弯矩、剪力及配筋的计算 4. 完成计算书一份。 包括:封皮、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封底。 要求:手写、字迹清晰、工整 5.绘制基础施工图 包括:基础平面布置 2#图 1 张比例 1:200、基础详图 2#图 1~2 张比例 1:30 要求:至少一半手绘、布图合理、线型正确、应有图框、标题栏且图面整洁。 6.独立完成,必须在设计教室完成(其它地方完成不认可) ,每天(周末除外)上午 8:00-11:30, 下午 14:30-17:30 必须在设计教室且不得做与本设计无关的事,指导教师每天检查进度。
角柱
`
边柱
冲切验算
角柱
基础高度 平均 Pj Pjmax Pjmin P2 P1 ex+ney 柱边截面 h h。 at at+2h。 am ft βhp Al Fl 抗冲切力 0.7 164.4444444 292.2666667 36.62222222 158.5777778 170.3111111 0.388648649 0.5 限值 变阶处截面 0.7 1.8 0.655 0.305 0.6 1.8 1.91 2.41 <b <b 1.255 2.105 1100 1100 1 1 1.337975 0.797975 391.0454933 233.2214933 < < 632.95925 494.35925 基础高度 平均 Pj Pjmax Pjmin P1 P2 ex+ney 柱边 I 截面 h h。 at at+2h 。 am ft βhp Al Fl 抗冲切力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提高实践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1. 确定设计任务:在开始设计前,需要明确设计任务。

一般来说,设计任务应该包括设计范围、设计要求、设计时间等。

2. 收集资料:在开始设计前,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为设计做好准备。

3. 确定设计方案:在收集资料后,需要确定设计方案。

需要根据任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法、挤密桩法、CFG 桩法等。

4. 计算和分析:在确定设计方案后,需要进行计算和分析。

需要计算地基承载力、变形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5. 绘制施工图纸:在计算和分析后,需要绘制施工图纸。

需要绘制地基处理平面图、断面图、施工详图等,明确各项施工要求和细节。

6. 编写技术文件:在绘制施工图纸后,需要编写技术文件。

需要编写设计说明书、施工方案、验收标准等文件,明确各项技术要求和标准。

总之,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任务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体育中心的地基加固工程,总占地面积34万m2,场地地基处理总面积约23万m2。

体育馆、游泳馆、商业用房等建筑采用桩基础,其它场地为体育场、各类球场、停车场、市民广场、道路及绿地等用地均采用地基处理方式。

加固范围主要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室外体育广场等,拟建场地对差异沉降敏感度一般,对施工噪声影响要求不高。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该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基地,勘查等级为乙级。

2.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灰黄、褐红,呈湿,松散状,由粘性土或砂质粘性土组成,均质性差,局部地段夹少量碎石,回填时间为近6个月。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层厚2.30-6.60m。

(2)淤泥:灰、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机质,粘性好,韧性好,干强度高,属高压缩性土,摇震反应慢,局部地段混杂有中粗砂而表现为淤泥混砂。

该层工程性能差,全场区均有分布,但厚薄不均,层厚4.50~12.60m。

场地东侧分布有砾砂,深灰色为主,饱水,松散状,以石英粗砂为主,呈棱角状,均匀性较差,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具有一定的干强度。

(3)粉质粘土:灰、灰黄、褐黄色,湿,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和石英砂组成,其中中粗砂含量约20-30%,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分布不均,厚薄不均,部分钻孔缺失。

厚度为0.40-4.90m。

(4)粗砂:呈灰黄、褐黄色,饱水,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状,主要由石英砂组成,胶结型一般,呈棱角状,分选型一般,级配一半,均匀性较差,含泥约20%,厚度0.40-4.90m。

(5)残积砾质粘性土:浅黄、灰黄、褐黄、灰白色,呈湿,可塑状,主要由粘土和石英砂组成,为花岗岩风化残余,稍具原岩结构,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有光泽,遇水易崩解软化。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205国道桥头软弱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205国道桥头软弱地基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____________地基处理_________设计内容_____205国道桥头软弱地基处理__ 专业、年级_______ 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 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 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2________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议: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量、设计(论文)的创造性、学术性、实用性及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给出评价。

签名:2012年06月10日205国道(高速公路)桥头软弱地基处理的课程设计一、工程简况东环路是205国道在马鞍山境内的一段,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长19.6Km, 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110Km/h, 路面宽24.5m, 路堤平均堆高4.0m,基底宽36.0-42.0m。

其中在五亩山大桥和丰收桥之间为大面积灌溉渠,地基极为软弱:从地表向下依次为0.8m厚耕植土,8.0-9.0m厚流塑和软塑淤泥质亚粘土,再往下是10.0m厚软塑和硬塑亚粘土等(表1),地下水位离地表0.5-0.8m。

二、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由于该段地基极为软弱,初步计算。

其路堤临界高度仅3.0m,在设计的路堤作用下地基固结沉降量为50.5cm。

按两年工期则工后沉降超过20cm,不能满足工后沉降Sr≤10cm的规范要求,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砂垫层法;砂井法;粉喷桩法和二灰桩法。

砂垫层法虽然施工简单,造价低,但此法不能满足工后沉降的设计要求及存在压路机下陷,难以施工的问题。

砂井法有利于软粘土排水,能加速固结沉降,但施工要求高而且对工期有严格限制。

粉喷桩法有利于固化软土,亦能满足工期要求,但工程造价高。

二灰桩法是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为加固软弱地基而开发的一项土工新技术,以成功地用于危楼地基加固和重载铁路软基处理。

马鞍山发电厂有大量粉煤灰(工业废渣)可供利用,故二灰桩成本较低。

从路堤稳定,工后沉降,工期及经济诸方面考虑,确定采用二灰桩技术对桥头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同学们也可另选其他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独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流程,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基稳定性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3.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认识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手册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地基处理相关工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分类和适用条件,重点分析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处理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包括换填法、压实法、预压法、桩基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3.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讲解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如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并举例说明。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4.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5. 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常用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6. 地基处理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演示等方法验证地基处理效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到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基础处理概述:介绍地基基础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地基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地基(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3. 地基处理技术:详细讲解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预压加固、排水固结、深层搅拌、桩基等,并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设备:介绍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和设备,使学生掌握施工要点。

5.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与评估:讲解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如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以及评估标准。

6. 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地基基础处理概述,地基类型及特点。

2. 第2周:地基处理技术(预压加固、排水固结)。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的需求。

3. 学生了解各类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基处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工程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概述- 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基处理的目的与意义2. 地基处理原理-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理3. 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法、压实法、排水固结法等常用方法- 预压法、深层搅拌法、地下连续墙等新型方法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原则-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优化5.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案例- 案例分析、讨论与评价6. 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基处理概述第二周:地基处理原理第三周:地基处理方法(一)第四周:地基处理方法(二)第五周: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第六周:地基处理案例分析第七周: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涵盖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及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地基加固与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加固与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加固与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基加固与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工程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地基类型及其特点,并解释其适用性。

3. 学生能够阐述各类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基问题,提出合理的加固与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案例,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地基工程在保障建筑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加固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加固与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分析地基失稳的原因,阐述地基加固与处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与基础2. 地基处理技术与方法:介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如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冻结法等,分析各类技术的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及优缺点。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技术3. 地基加固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基加固与处理工程案例,如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黄土地基等,探讨各种地基问题及解决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加固与处理工程案例4. 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和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的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

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设计5.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加深对地基加固与处理技术的理解;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

(2)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3)熟悉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施工。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地基处理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2)具备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地基处理施工的和管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提高对地基处理工程安全的重视。

(2)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施工。

具体安排如下:1.地基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地基处理分类及适用范围:讲解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

3.地基处理方法原理:详细阐述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4.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地基处理施工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5.地基处理工程设计:介绍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6.地基处理施工:讲解地基处理施工的和管理要点。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处理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地基与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与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与基础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作用。

2.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3. 学生能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工程的热爱,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注重工程质量,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一或大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力学基础,但对实际工程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与基础处理概述-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其作用-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发展2. 地基处理技术- 物理方法:预压、换填、排水等- 化学方法:注浆、深层搅拌等- 动力方法:振动沉模、强夯等3. 基础工程设计- 基础类型及选择依据- 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4. 地基与基础处理案例分析- 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常见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事故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 实验操作:进行地基处理模拟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充分掌握地基与基础处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具备实际工程中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基本能力。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2)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2)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键问题。

但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些固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如沉降、土壤压缩等会影响土地的承载力,造成在地基上建筑物的安置困难。

因此,在建筑物的选址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地基处理技术以其良好的效果和它的经济性成为了解决建筑物安置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探讨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及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学会地基处理技术的设计方法和实现3. 课程设计内容3.1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是在地基上采用一定的改善方法,使之达到确定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沉降处理:对于土体沉降较大的地区,可以采取沉降处理的方法,如在地基上铺设加筋网格等•增加地基承载力:采用钻孔灌注桩强化地基•降低地基沉降:采用预制桩和浇灌桩等处理方法3.2 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设计是指根据现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在实际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土质、地形等因素设计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加固设计:采用加固方式对地基进行设计,如使用灌浆桩、碎石桩等•沉降控制设计: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沉降进行控制,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有采用加筋网格、预应力钢绞线或增加地面荷载等方法。

3.3 地基处理实现地基处理实现是指利用地基处理设计的方案进行实现,包括以下步骤:•地基处理施工图的编制:根据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地基处理施工的实现: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小试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对地基处理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成果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应达到以下目标:•熟练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地基处理设计,并掌握一定的地基处理实现能力•能够分析地基处理实现情况的数据,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案5. 课程设计总结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解决建筑物安置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地基处理方案的能力,能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概念:包括地基的定义、分类及各类地基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介绍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与方法3.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详细讲解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如换填、压实、预压、注浆、搅拌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4.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5.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教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6.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基处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明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复合地基设计)当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置换或挤密的方法,在软弱地基中设置散体材料(砂、碎石等)或胶结材料(石灰土、水泥土等)构成加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建筑物荷载,这类由两种不同强度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中桩柱体的作用与桩基础中桩的作用是不同的,复合地基中的桩柱体是地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加固地基的作用,且不与基础作刚性连接;而桩基础中的桩是一种基础形式,起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且与承台或上部结构作刚性连接。

一、复合地基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复合地基是由桩和桩间土所组成的,其中桩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复合地基的类型可按桩的类型进行划分。

按成桩材料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散体材料桩,如砂(砂石)桩、碎石桩等;(2)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

按成桩后桩体的强度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柔性桩,如散体材料类桩;(2)刚性桩,如水泥土类桩。

(一)复合地基的作用不论何种复合地基,都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作用。

1. 桩体作用由于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刚度较周围土体为大,因此桩体上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担,桩间土上的应力则相应较少,这样就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较原地基有所提高,沉降量有所减少。

2. 垫层作用桩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在加固深度范围内形成复合层,可起到类似换土垫层均匀地基应力和增大应力扩散角等作用。

3. 挤密作用对于砂桩、碎石桩、灰土桩等复合地基,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挤密等原因,可使桩间土起到一定的挤密作用。

4. 加固固结作用砂桩、砂石桩、碎石桩等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起到缩短土体排水距离的作用,从而加速地基的固结。

5. 加筋作用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在地基中可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土的抗滑能力,从而起到加筋的作用。

(二)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见表1二、设计计算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有:桩体的直径、桩间距、桩长和排列方式的选择;桩体承载力的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复合地基变形的计算。

合工大课程设计

合工大课程设计

合工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教授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公式、概念、原理等,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

2. 学生能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工程领域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合肥工业大学相关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但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和安排。

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理论:涵盖教材相关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2. 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五章3. 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包括:- 数据分析技能- 设计与制图技能- 沟通与协作技能4.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工程领域的社会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分析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劣,能够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解释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2.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流程:讲解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3.常用地基处理技术:介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压实、排水、加固等,并分析其适用条件。

4.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讲解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方法,如稳定性分析、承载力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地基处理设计的原理和案例。

4.实验设备:准备地基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合工大混凝土课程设计

合工大混凝土课程设计

合工大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包括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关键指标。

3. 学生能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要求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设计原理,独立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与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与混凝土相关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建筑材料科学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工程实践中与同伴有效沟通与协作。

本课程针对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结合混凝土课程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混凝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混凝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特性- 教材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2. 混凝土的设计原理-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理论- 耐久性设计原理- 工作性设计标准- 教材第三章:混凝土的设计原理与应用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实例- 教材第四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计算4.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术-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教材第五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质量控制5. 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混凝土工程案例- 讨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材第六章: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系统组织混凝土课程的核心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混凝土相关知识点,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题:地基处理方法--换填法

专题:地基处理方法--换填法

方法等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埋深等; 查明地下管线、防空洞及地下障碍物的分布范围和走向;

查明换填土的来源、种类、规格、价格等
•21
3 砂垫层设计
换填法
设计原则:对垫层的设计,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z以置 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求有足够大宽度b′以 防止砂垫层向两侧挤出。 设计内容 垫层厚度z 垫层宽度b’ 垫层压实度λc
z
•22

3 砂垫层设计
垫层设计的步骤
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 层 设 计
垫层宽度的确定
垫层承载力的确定
垫 层 尺 寸

•16
8.垫层的作用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建筑物的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 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层地基中的水被迫绕基础两侧排 出,因而使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 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 垫层等垫层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 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 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4)防止冻胀 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 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这时,砂垫层的底 面应满足当地冻结深度的要求。
•11
7.垫层材料的分类 5)矿渣垫层

垫层使用的矿渣是指高炉重矿渣,可分为分级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矿渣。 矿渣垫层主要用于堆场、道路和地坪,也可用于小型建筑,构筑物地基。
选用矿渣的松散重度不小于11kN/m3,有机质及含泥总量不超过5%。

设计、施工前必须对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在确认其性能稳定并符合安全 规定后方可使用。作为建筑物垫层的矿渣应符合对放射性安全标准的要求。 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渣时, 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题目
205国道(高速公路)桥头软弱地基处理成绩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通过地基处理课程的学习,对205国道(高速公路)桥头软弱地基处理进行设计,设计内容为:1,布桩形式,桩径,桩距;2,桩长;3,复合地基承载力;4,荷载计算(车辆,及路堤自重);5,复合地基的沉降量计算;6,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量的计算; 7,工后沉降的计算;8,沉降稳定时间;9,方案选择及判别; 10,造价等。

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地基处理设计有多种选择,从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建议: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量、设计(论文)的创造性、学术性、实用性及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给出评价。

签名: 2010 年 1月 10 日
205国道(高速公路)桥头软弱地基处理的课程设计
一、工程简况
东环路是205国道在马鞍山境内的一段,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长19.6Km, 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110Km/h, 路面宽24.5m, 路堤平均堆高4.0m,基底宽36.0-42.0m。

其中在五亩山大桥和丰收桥之间为大面积灌溉渠,地基极为软弱:从地表向下依次为0.8m厚耕植土,8.0-9.0m厚流塑和软塑淤泥质亚粘土,再往下是10.0m厚软塑和硬塑亚粘土等(表1),地下水位离地表0.5-0.8m。

二、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由于该段地基极为软弱,初步计算。

其路堤临界高度仅3.0m,在设计的路堤作用下地基固结沉降量为50.5cm。

按两年工期则工后沉降超过20cm,不能满足工后沉降Sr≤10cm的规范要求,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砂垫层法;砂井法;粉喷桩法和二灰桩法。

砂垫层法虽然施工简单,造价低,但此法不能满足工后沉降的设计要求及存在压路机下陷,难以施工的问题。

砂井法有利于软粘土排水,能加速固结沉降,但施工要求高而且对工期有严格限制。

粉喷桩法有利于固化软土,亦能满足工期要求,但工程造价高。

二灰桩法是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为加固软弱地基而开发的一项土工新技术,以成功地用于危楼地基加固和重载铁路软基处理。

马鞍山发电厂有大量粉煤灰(工业废渣)可供利用,故二灰桩成本较低。

从路堤稳定,工后沉降,工期及经济诸方面考虑,确定采用二灰桩技术对桥头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同学们也可另选其他地基处理方法)。

三、课程设计要求
画剖面图,选出方案,作出设计(桩径,桩长,桩距,平面布桩,沉降量,复合地基承载力),写出计算步骤。

如有可能,算出沉降稳定的时间,工后沉降以及造价。

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设计计算-图纸
注:二灰桩的抗剪强度为130 Kpa。

加固后桩周土的承载力标准值为40 Kpa。

根据205国道桥头软弱地基实际勘察资料,考虑工期和造价等综合因素,本设计采取二灰桩法处理软弱地基,其中二灰桩的粉煤灰:石灰=3:7。

设计内容如下:
⑴确定桩径
参照石灰桩的设计规范,桩径取350mm。

⑵确定布桩形式
本设计采取三角形布置。

则二灰桩转换率
d d e=1.05L
m=d2/ 2
e
⑶确定桩距
参照石灰桩参考桩距,桩中心距L=875mm。

⑷确定桩长
桩的长度取决于桩的加固目的和上部结构的条件,上部0.8m厚的耕植土应挖去,并填以散体材料如级配细砂作为褥垫层,桩以亚粘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故取为l=9m。

⑸求地基承载力
f spk=m'·f pk+(1-m')f'sk
其中:f pk—桩身强度
f'sk-加固后的桩周土承载力标准值
m'-膨胀后的置换率
f pk可近似取0.1Ps(比贯入阻力),初步设计时间可取f pk=300kPa,f'sk=40kPa。

d e=1.05L=1.05⨯875=918.75
d=3502/918.752=0.145
m=d2/ 2
e
m'=ε·m=1.10·0.145=0.159
∴f spk =m'·f pk+(1-m')f'sk
=0.159·300+(1-0.159)40
=81.3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