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杂记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州赵公救灾记
本课话题——情系百姓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以民为本,情系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是高尚情怀的体现,也是立国之本,好官之根。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
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
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
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把他称为“当代愚公”。
2017年4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
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
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王维《赠房卢氏琯》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4.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5.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孔子家语》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赵抃.
( ) 廪.于官者( ) 无得闭粜.
( ) 籴.者自便( ) 其众相蹂.
( ) 灾沴.之行( ) 间⎩⎪⎨⎪⎧则有间.矣( )中间.( ) 处⎩⎪⎨⎪⎧处.疾病之无归者( )到处.
( ) 【答案】 biàn lǐn tiào dí róu lì jiàn jiān chǔ ch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 ) (2)乐为之识其详
( ) (3)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 )
【答案】 (1)“蚤”同“早”;“少”同“稍”,稍微,略微
(2)“识”同“志”,记载 (3)“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去⎩⎪⎨⎪⎧去.其家者勿给( )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 并序》)(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 )
(2)如⎩⎪⎨⎪⎧自便如.受粟(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 (3)且⎩⎪⎨⎪⎧忧其且.流亡也( )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存者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 【答案】 (1)动词,离开/形容词,过去的/动词,距离 (2)动词,如同/动词,往,到/动词,及,比得上 (3)副词,将/连词,表并列关系/副词,尚且/副词,暂且,姑且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人受粟日.
一升 ( )________ (2)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 ( )________
(3)有上.请者( )________
(4)当廪.于官者几人( )________
(5)幼小半.之( )________
(6)民饥馑疾疠
..( )________
(7)平.其价予民( )________
(8)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 )________
(9)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 )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状语按照旧法(3)名词作状语向上级(4)名词作动词赈济、供给粮食(5)名词作动词减少一半(6)名词作动词染上疫病(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均(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修缮(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刚直;使……端正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故事
..,岁廪穷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2)有上请者,或便宜
..,多辄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
【答案】(1)旧例。
(2)(对救灾)有利。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灾未有巨于此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掩埋,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2)状语后置句,“于此巨”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定语后置句,“有非便文者事”救灾工作中有权宜从事、不合常规条文的,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
(4)定语后置句,“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之吏”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5)省略句第二年春天,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收容病人的病房,安顿无家可归的病人。
(6)被动句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7)固定句式,“无不……者”译为“没有……的”周到细密,无微不至,没有不考虑完备的。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散文大家——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宋代散文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称“家世为儒”,祖父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欧阳修的赏识。
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说理曲折尽意。
其文特点有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议论文章纡徐委备;其次,文虽质朴,但纵横开阖;第三,善于记叙,条理分明。
[探背景]
越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赵公即赵抃(1008-1084),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
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
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
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
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
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巧识文]
人事杂记
人事杂记以记人叙事为主,其中部分记文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
人事杂记文与其他记文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显得丰富多彩。
南宋之前,这类记文往往重视记人叙事的周详和声色的描绘。
南宋之后,人事杂记的数量增多,而且多在记人叙事的同时寄寓感慨、抒发情怀、针砭时弊,其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越州赵公救灾记》就属于这种体裁。
还有记游山玩水类文章,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即目的就是以备忘记。
“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重记叙,有的重议论,有的重抒情,有的重描写。
宋代“杂记”在结构和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和完善,宋人善于在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
因此,宋代散文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个体化的性情感受和深邃的哲思意蕴。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详细记载赵公越州救灾的始末,总结了救灾的经验,歌颂了赵公关心民瘼的精神,并号召其他官吏以赵公为榜样,表现了作者“民为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①救灾措施②写作缘由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第1段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同时,从接连的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
(2)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
二、阅读课文第2、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第2、3段分别写了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公是从哪些方面去安排救灾工作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用数据准确有力地介绍了救灾措施,充分地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
赞扬了赵公出色的吏才与品德。
②写旧例是和赵公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赵公救灾突破常规的做法。
4.第二部分在叙述事件时,是如何突出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
②详写了“救饥”的考虑和安排,这样更能突出赵公忧民爱民的品德,更能突出赵公精细严谨的组织才能。
略写了“救疫”,因为有医者司其职,非政治家所长,所以略写。
③有详有略地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
三、阅读第4、5、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赵公在救灾中表现了怎样的精神?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赵公做到了事必躬亲,率先垂范。
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对有些需要向上请示的事情,只要利于救灾就先施行。
他勇于承担责任,凡事情不便见之公文的,都由自己担当,不牵累下属官员。
他带头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
由于赵公采取的措施得力,大大减轻了旱灾造成的危害,有效地保证了灾区社会安定,因而备受灾民赞扬。
无怪乎作者评曰:“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
6.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阐明文章主旨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比(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②意图: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作者评价了赵公救灾措施的意义,也是赵公匡世济民、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同时是曾巩毕生所追求的民本思想。
[话题·互动]
话题:从赵公救灾中你能学到什么做人或做事技巧?
学生甲:要想把一件事做好,事前一定要进行细致周密的考虑。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
做好周密考虑和安排,做事才会有条不紊,才会事半功倍。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想得到别人的爱戴,就要心中时刻装着别人,时时关爱别人。
俗语说,爱去爱来,就是说明这一道理。
只有自己先付出爱,大家的爱才会惠及你自己。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叙议结合出华章
本文是一篇调查记。
首先,作者对整个救灾事件做了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然后,认真分析,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规律,以时间为序安排所选材料,得出赵公救灾的具体步骤。
接下来,作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赵公救灾的措施及其表现做了客观评价: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有叙有议,观点鲜明。
定义:所谓“叙”,就是记叙,除了常见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字外,还应包括在其他文体中复述作品的情节和概述基本内容的文字;“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在写作时,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结构文章,充分地表情达意,进一步阐明主旨。
2.写法指导
叙议结合四要点
(1)首先记叙的事例要真实可靠,可以写自身的经验,也可以观察周遭事物,但切忌夸大不实,这样才能收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2)文中虽包含记叙及论说,但全文重点仍在论说部分,因此记叙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精准地抓住重点,对于事例的叙述不做过多的描写,以免喧宾夺主。
(3)最后论据为此类文体的重心,说明的道理一定要能深入,甚至推陈出新,独创新见,如此才能达到画龙点睛之妙。
(4)建议全文结构不妨从外在的客观叙述,再描述到自己相似的经验情形,最后再写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及意见。
3.迁移应用
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以“打破常规”为中心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
要求不少于15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相信自己。
信心很重要,它是我们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
普朗克是20世纪初的大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他曾用量子理论去解释微观现象,然而他却发现这种理论与他一直信奉的牛顿的理论完全相反,最后他选择放弃自己的假说。
也正因如此,物理学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未有太大的进步。
直到青年学者爱因斯坦敢于质疑,不顾权威的反对,勇于探索并相信自己的发现,提出相对论,发现了物理学微观学,这才最终把物理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
西红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在几百年前,它被叫做狼果,当地人代代相传它有剧毒,然而一位年轻的学者采集到了这种狼果,为了检验毒性,他亲自试验,吃完之后他没有中毒,这才明白当地人的说法只是谣传。
从那以后,西红柿被人们接受,到今天已遍布全球。
倘若没有那位年轻学者以命尝果,西红柿还会在等待发现之列呢。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民为邦本,情系百姓
人类自诞生起,就从未间断过与灾害做斗争。
不论哪个朝代,都会有天灾;无论哪个朝代,都会有“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又能想到“野有饿殍”的官吏。
赵抃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工作细致周到,这份细致已不是呐喊着“以示关怀”的姿态了,而是一种推恩之情。
本文虽是重在介绍赵公的救灾方法和措施,但全文并非仅是枯燥乏味的条款。
作者在文中对以赵公为首的救灾官吏们的救灾工作的介绍,时时表明各项措施和方法的出台都以关爱百姓为出发点。
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爱民之情,体现了作者以情动人的创作思想,也符合作者“民本”的政治主张。
【应用角度】“良心”“为政以德”“忘本就是背叛”“责任心”“大爱无疆”“敬畏生命”等。
2.精彩应用
责任使人勇敢,责任助人走向成功。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有的是大山般的沉重,需要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去挑起这个重担,需要我们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去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宋代赵抃作为一名普通的地方官员正是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在旱灾发生时以细致周到的工作,取得了救灾的显著效果,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试想,如果他没有心系百姓的强烈的责任感,他能制定出那么细致稳妥的措施吗?如果没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他们能在救灾中事必躬亲、率先垂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