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001 知识讲解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8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8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7707e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a.png)
不完全显性 复等位基因
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表现形式 Aa自交,子代出现1∶2∶1的性状分离比
若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 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如ABO血型控制基因包括IA、IB、i,基因 型有6种,A型∶IAIA、IAi;B型:IBIB、Ibi;AB 型:IAIB;O型:ii
类型 AA和BB致死
交配方式
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自交
(Aa∶aa)(Bb∶bb)=(2∶1)(2∶1)→AaBb∶Aabb∶aaBb∶aabb=4∶2∶2∶1
测交
(Aa∶aa)(Bb∶bb)=(1∶1)(1∶1)→AaBb∶Aabb∶aaBb∶aabb=1∶1∶1∶1
类型 AA或BB致死 (以AA致死为例)
(1)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小于非重组(亲本)型配子的比例; (2)配子概率:BV=bv、Bv=bV; (3)自交:根据bbvv的比例(设为x)先计算出bv配子的概率( x ),再根据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来计算各配子 占比;注:当父、母本在减数分裂中均发生互换时,如无特别说明,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相同。 (4)测交:测交亲本之一为bbvv,配子为bv,故根据子代表型可推出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
解析 实验①中,宽叶植株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宽叶植株基因型为Aa, Aa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宽叶∶窄叶=2∶1,可推知AA致死,同理,通过实验②可推知 BB致死,A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实验①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由于A基因纯合致死,其 自交所得子代为(Aa∶aa)(bb),因此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由于AA和 BB致死,因此宽叶高茎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正确;宽叶高茎(AaBb)植株自交,由于 AA和BB致死,子代为(Aa∶aa)(Bb∶bb)=(2∶1)(2∶1),纯合子(aabb)的比例为1/3×1/3= 1/9,D错误。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71f16f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7.png)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集合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是关于集合的运算法则,但它们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对于任意的集合A、B和C,有(A∪B)∪C = A∪(B∪C)。
这个定律的意思是,当我们对多个集合进行并集运算时,可以任意选择先进行哪些并集运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对于集合A={1,2}、B={2,3}和C={3,4},我们可以先计算(A∪B)∪C,也可以先计算A∪(B∪C),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1,2,3,4}。
分离定律则是指,对于任意的集合A和B,有A∩(A∪B) = A。
这个定律的意思是,当我们对一个集合进行交集运算时,如果其中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那么交集的结果就是这个子集本身。
例如,对于集合A={1,2,3}和B={3,4,5},我们有A∩(A∪B)={1,2,3}∩{1,2,3,4,5}={1,2,3}。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意义不同。
自由组合定律主要用于多个集合的并集运算,它告诉我们在进行并集运算时可以任意选择先进行哪些运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而分离定律则主要用于集合的交集运算,它告诉我们当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时,交集的结果就是这个子集本身。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集合论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是关于集合的运算法则,但它们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了解它们的区别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论中的相关知识。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7f60c23b4daa58da0114ae4.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区别
研究性状1对2对或n对(n>2,下同)
等位基因对数1对2对或n对
等位基因与染色
体的关系
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
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
换
遗传本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F1
基因对数12或n
配子类型
及其比例
222或2n
1:1数量相等
配子组合数442或4n
F2
基因型种数332或3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3:19:3:3:1[(3:1)2]或(3:1)n
F1
测
交
子
代
基因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1:11:1:1:1或(1:1)n
联系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63095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e.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42097563c1ec5da50e2702e.png)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F2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结合方式有___种 16 9 基因型____种 表现型____种 4 9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 YyRr
传粉
×
(杂交) 矮茎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
♂
F1
高茎
(自交)
×
显性性状
F2
787高茎 277矮茎
3 ∶ 1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 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 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 用来测定F1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若是纯合体,则测交后代有 1 种性状 若是杂合体,则测交后代有 2 种性状
二、基因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导 致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
A AA
AAa a BBbb
亲代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在 其上面的等位基因分离
aa
bb
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A
B
B
a
b
a
b
4个配子
AAa a BBbb
亲代细胞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561e4a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f.png)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如何传递和表现的规律。
这两个定律的发现使得孟德尔成为遗传学之父,并为后来的基因学奠定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定律的原理和意义。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亲本的遗传因素在子代中以特定的比例进行分离,并且保持独立的传递。
这个定律是通过孟德尔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
他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性状上,比如颜色和形状,纯合子亲本的基因会在子代中以3:1的比例分离。
这就意味着,一个亲本植物携带的两种基因会在子代中被分开,而且每个子代仅携带其中的一种。
这一发现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是如何被传递和表现的,并为后来的基因概念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遗传因素如何在后代中传递和表现,以及遗传信息是如何被维持和变异的。
这一定律的发现对于后来的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了遗传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基因的概念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如何被传递和演化,以及遗传变异是如何产生的。
另一个重要的定律是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这个定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不同性状的遗传因素在子代中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出现,而且各种性状之间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一个亲本植物携带的不同性状的基因会在子代中以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出现,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这一发现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的组合规律,以及不同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
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遗传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的表现和传递。
通过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是如何产生多样性和适应性的。
第二篇示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两个重要定律,是植物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的。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918e36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7.png)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哎呀,这可是个大问题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这两个定律可是遗传学里的重要理论,搞懂了它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表现型。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都是Aa,生出来的孩子有50%可能是AA,50%可能是aa。
这个规律是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发现的。
你看,孟德尔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通过观察豌豆的生长过程,发现了遗传的奥秘。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表现型,且这些表现型之间互不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是Aa,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是AA、Aa或者aa,而且这些表现型之间没有优先级关系。
这个规律同样是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发现的。
你看,孟德尔又像是一个大魔术师,用豌豆展示了遗传的多样性。
现在我们知道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其实,这两个定律是相辅相成的。
分离定律告诉我们,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的表现型,而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这些基因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
换句话说,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遗传规律。
那么,这两个定律有什么应用价值呢?其实,它们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基因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序列来制造出新的生物品种;在癌症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基因突变来预测疾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说,了解这两个定律对于我们认识生物世界、改善人类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里的两个重要理论,它们分别描述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
虽然这两个定律看似复杂,但只要我们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去理解它们,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非常有趣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生命科学这个神奇的领域。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含各种计算题型和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含各种计算题型和特殊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cf32c984254b35eefd34dc.png)
G.J. Mendel,1822-1884
(五)、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的对数 等位基因的位置 F1产生配子时 基因的行为 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F2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F1配子组合类 一对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更多对
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
B:FfEe
C:FfEE
D:FFEe
双病率计算:
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判断遗传类型。 2:看清题中要求的代表字母。 3:重点画出解题需要的个体 4:据隐性纯合子突破法以及固定比例写出 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 5:据乘法原理,加法原理规范解题。特别 注意1/3、2/3;1/2、1/2等固定比例的 用法。 6:检查字母符号是否用对。
P F1 F2
白皮WWYY×绿皮wwyy 白皮WwYy
12白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wwyy)
F2白皮自由交配,性状之比是多少?
白皮:黄皮:绿皮=32:3:1
F2中WW:Ww=4:8,W的基因频率3/4,为w1/4,自由交 配后F3表现型为8W_:1ww F2中YY:Yy:yy=1:2:1,Y的基因频率1/2,为y1/2,自由交 配后F3表现型为3Y_:1yy (8W_:1ww) ×(3Y_:1yy)=白皮:黄皮:绿皮=32:3:1
例3:某植物的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 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品种杂交,F1都是蓝 色,F1自交所得F2为9蓝:6紫:1红。请分析回答: AABB aabb (1)根据题意推断可知花色呈蓝色的条件 是: 。 同时至少具有A 、B 两个基因 (2)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 种。 AAbb、Aabb 、aaBB 、aaBb (3)F2代中纯种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 。 全为紫色 100% (4)F2代中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且是纯合子的 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1/8 1/16AAbb+1/16aaBB=1/8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受精作用的关键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受精作用的关键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8b4310d5bbfd0a78567324.png)
分离定律1.对分离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1)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 =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不要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若亲本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与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在传粉方面:表现为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2)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3)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黄瓜果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这一方案不能判断显隐性,原因是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也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
3.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盖F1配子中显、隐性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得知F1的基因型。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1.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上海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上海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7e59ce31763231126edb11d5.png)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上海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区别
研究性状1对2对或n对(n>2,下同)
等位基因对数1对2对或n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
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
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
互换
遗传本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F
1
基因对数12或n
配子类型
及其比例
222或2n
1:1数量相等配子组合数442或4n
F
2
基因型种数332或3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3:19:3:3:1[(3:1)2]或(3:1)
n
F
1
测
交
子
代
基因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1:11:1:1:1或(1:1)n
联系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af8cfb069dc5022aaea0007.png)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
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生理特征如植物的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的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判断:下列哪些是相对性状(1)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2)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3)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4)狗的卷毛和长毛×重要概念:基因型:基因型是指生物的遗传型,即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是生物体从它的亲本获得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
自交: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
杂交:指来自不同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测交:用隐性基因纯合体作为杂交亲本之一的实验方法。
该试验方法用来检测表现型是显性的个体是纯合还是杂合。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不同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如AA , a a 。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 A a 。
杂合子间交配的后代会出现性状的分离。
植物杂交实验的符号表示:P:亲本,杂交亲本;♀:母本♂:父本×:表示人工杂交过程F1:表示子一代: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F2:子二代;F1代自交得到的生物个体。
思考:为什么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1.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a、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传粉,能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b、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可靠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2、杂交实验结果:※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①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1729395879563c1ec5da71e0.png)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1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
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规律解题技巧课件
![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规律解题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44b1164b35eefdc8d333cd.png)
1、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题:现有一只白公羊与一只白母羊交配,生了 一只小黑羊。试问:那只公羊和那只母羊的基 因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黑羊是什么 基因型。(用字母B、b表示) 公羊:Bb 母羊:Bb
小羊:bb
2、根据后代比例解题
确定性状的显、隐性,知道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 DD (1)DD x DD
②求配子的类型
AaBbDd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用分枝法 直接写出子代配子类型 Aa Bb Dd ABD D B ABd d A D AbD b d Abd D aBD B d a aBd abD b D d abd
求子代基因型: 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 为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能产生多 少种基因型?有哪些种类?其中基 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多少?
(2) DD x Dd (3) DD x dd (4) Dd x Dd (5) Dd x dd (6) dd x dd DD、Dd
子代全部显性
Dd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子代全部隐性
根据后代比例解题
例: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Pp控制着,下表 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的遗传实验结果。
①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②求子代基因型的类 型③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求子代表现型
①求子代表现型的种类②求子代表现型的 类型③求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的比例
例:基因型为AaBbDd (各对基因独立遗传)的
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配子的类型有哪几
种?其中基因型为ABD的配子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①基因型的种类:
分解 AaBb ×AaBB
(Aa×Aa)、(Bb×BB) 3种基因型
高一生物公式和知识点
![高一生物公式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aca0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0.png)
高一生物公式和知识点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在高一生物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式和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高一生物公式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常用公式1. 遗传公式:Mendel定律中提出的两个基本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数学方式表示为:- 分离定律:P = F1 = F2- 自由组合定律:P = F1 × F22. 光合作用公式: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光合作用: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3. 糖解反应公式:糖解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糖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糖解反应:C6H12O6 + 6O2 → 6CO2 + 6H2O4. 克隆技术公式:克隆技术是通过细胞核移植等技术手段复制生物体的过程。
克隆技术的基本公式如下:克隆技术:细胞核移植→ 克隆生物体二、重要知识点1.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学科。
在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包括:-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携带着遗传信息。
-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突变: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性改变的现象。
- 表型:基因的表达形态,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定律、连锁性、显性和隐性等。
2. 生物膜:生物膜是细胞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物质运输和细胞通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双层、蛋白质和糖等。
3. 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和机制。
免疫学的重要概念包括:-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 抗原: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 抗体: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产生特定的产物。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2e6e1c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e.png)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在组合事物或概念时,个体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必不可少的。
自由组合定律强调所有个体都有平等的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与其他个体结合,形成新的组合体。
这种自由组合不受限于特定的规则或约束,使得创新和多样性得以实现。
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原则是保护个体的自由权利,并鼓励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将事物或概念分开来研究或分析时所遵循的原则。
根据分离定律,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事物或概念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这种分离不同的部分使得我们能够针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研究,并逐步获得整体的认识。
分离定律的应用使得复杂的问题能够被有效地解决,并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根据常见的观察和理论推断而得出的一般原则,并没有引用具体的研究或学者的名字。
这些定律的内容旨在概括和解释人类经验和普遍规律,而不是特定的来源或权威性的引用。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优质课精品课件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优质课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fedc1169dc5022aaea00a0.png)
习题1.进行减数分裂的雄性动物细胞,基因分离发生的时期是( B )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
习题2.下图中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 )
习题5.果蝇的灰体(E)和黑檀体(e)、红眼(R)和白眼(r)是两对相对 性状。一只灰体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灰体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雌(只) 雄(只)
灰体红眼 73 0
灰体白眼 0 75
黑檀体红眼 26 0
黑檀体白眼 0 24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 定律,基因E、e位于 常 (常/X)染色体上。
A.①
B.②
C.③
D.④
习题3.利用AaBb植株培育得到AAbb植株的过程如下,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 A )
A.①
B.②
C.③
D.④
★ 思考4.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将纯种非糯性与糯性品种杂交 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 镜下观察F1的花粉颜色,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是1∶1。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1)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的 分离 定律。
习题7.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由于X染 色体上的某个区段重复,使果蝇正常的圆眼(记为 X+)变成了棒眼(记为 XW)。为 研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编稿:杨红梅审稿:闫敏敏【考纲要求】1.掌握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学会孟德尔遗传定律在育种及人类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梳理】【高清课堂: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点一、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离定律的实质: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高清课堂:要点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aBb自交:9:3:3:1AaBb测交:1:1:1: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点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实验分析2.相关结论(1)F的配子共有16种组合,F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1(2)F 中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绿圆、黄皱)各占3/16,2双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16。
(3)F中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l/16yyRR+1/16yyrr),杂合子2占:1-4/16=12/16。
(4)F中亲本类型(Y_R_+ 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2要点四、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①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的配子。
③F的基因型为YyRr,F表现型为黄色圆粒(杂合)。
11④F自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每对等位基因(Y与y,R1与r)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
与此同时,非等位基因(Y与R,Y与r,y与R,y与r)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Y与R或r,y与R或r)。
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和组合彼此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所以,F产生的雌、雄1配子就各有四种:YR、Yr、yR、yr,且数目比接近1∶1∶1∶1。
⑤形成F 时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F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如下表:229种基因型:YYRR YYrr yyRR yyrr (双纯,4种基因型,各为1/16)YYRr YyRR Yyrr yyRr (一纯一杂,4种基因型,各为2/16)YyRr (双杂,1种基因型,为4/16)4种表现型:Y R Y rr yyR 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 ∶ 3 ∶ 3 ∶ 1亲本性状类型重组性状类型重组性状类型亲本性状类型要点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测交实验。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F(YyRr)与 yyrr杂交,用来测定F的基因型。
111.孟德尔提出的假设为:F(YyRr)能够产生4种的配子,即YR、Yr、yR、yr,且数目相等;1隐性纯合子(yyrr)只产生1种配子yr;根据假设,预期结果:.2.测交将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1∶1∶1。
3.进行实验: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相交,无论是以F作为母本还是作为父本,实验结1果显示:F产生四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1∶1,符合预期设想。
24.测交实验证实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F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1行了重新组合,并且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4种配子:YR、Yr、yR、yr。
【典型例题】类型一:分离定律的遗传分析与计算【例1】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
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表格中不难看出,不论是油耳还是干耳,男孩和女孩中比例都接近1:1,没有性别倾向,所以是常染色体遗传。
(2)从油耳夫妇的子女出现干耳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
干耳的基因型为aa,该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Aa×Aa→AA(1/4)、Aa(2/4)、aa(1/4),所以再生一个油耳女孩的概率为3/4×1/2=3/8。
(3)组合一中油耳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所以父母基因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A×AA、AA×Aa、Aa×Aa,只有父母均为Aa且后代数量较大时,表现型的分离比才接近3:1。
(4)如果是生殖细胞突变,孩子要么是油耳,要么是干耳;只有体细胞突变,才可能出现一耳是干性的,一耳是油性的。
【答案】(1)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
似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AY)的女儿(XA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Aa 3/8 (3)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中双亲的基因型可能均为AA或Aa (4)体细胞突变【总结升华】此类习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表中数据的分析解读,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得出结论:①不分性别、分性状统计数据性状比一确定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常染色分性状统计数据一看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是否有关联→确定基因位置②分性别、体上/性染色体上)。
举一反三:【变式1】豌豆种子的颜色,是从种皮透出的子叶的颜色。
纯种黄色(YY)与纯种的绿色(yy)亲本杂交得F全为黄色,F自交得F,F中既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其比例为3:1,则F22121的两种表现型出现的情况为()。
A.约3/4的F植株上结黄色种子,1/4的F1植株上结绿色种子1B.约3/4的F植株上结黄色种子,1/4的F2植株上结绿色种子2C.每株F上所结的种子,约3/4为黄色,1/4为绿色1D.每株F上所结的种子,约3/4为黄色,1/4为绿色、2【解析】黄色为显性。
【答案】C类型二:【例2】(2015 福建卷)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还应该出现性状的2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2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 (2)红颜黑体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
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
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举一反三:【变式1】(2014 北京朝阳一模)果蝇卷翅基因A是2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卷翅基因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2)。
的频率会逐代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到“平衡致B2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3)研究者发现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右图。
,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不变)。
(上升/下降/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2“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4欲利用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没有,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若F________________2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染色体上有决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F若2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不遵循)不相同(【答案】1)下降2(.(3)100% 不变1 ∶3∶)卷翅∶野生(4=21 ∶8卷翅∶野生∶新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