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简介
- 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Qingdao Institute of Bioenergy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
1838 1873 1896 1931 1954 1958 1970 1972 1972 1974 1976 1976 1977 1978 1981 1988 2002 Muller Lugmbuthl Unna Wathin Bnders et al Marston Power et al Carlson Ferenczy et al Michayluk Ferenczy et al Fodor et al Hopwood Gleba et al Menczel Kirimalra et al Stemmer et al 动物病理组织中发现多核细胞 天花病脓胞周围发现多核细胞 水痘侵害过的皮肤中发现多核细胞 麻疹病人扁桃腺中发现多核细胞 组织培养中发现麻疹病毒能诱导细胞用和成多核体 用副流感病毒诱发细胞融合 探索用硝酸钠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用NaNO3进行了烟草种间原生质体融合 以白地霉营养缺陷型为材料经原生质体融合首次完成异核体形成 发现PEG是一种良好的聚合剂用于原生质体融合 是一种良好的聚合剂用于原生质体融合 发现 以曲霉 青霉营养缺陷型为材料经原生质体融合首次完成异核体形成 巨大芽孢杆菌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成功 链霉菌原生质融合并获融合重组子 用PEG+高pH-Ca2+研究原生质体融合 高 用高pH-Ca2++9℅DMSO与少量 与少量PEG获得较高的融合率 用高 与少量 获得较高的融合率 原生质体PEG融合获得黑曲霉二倍体柠檬酸高产菌株 融合获得黑曲霉二倍体柠檬酸高产菌株 原生质体 一种新的体内分子育种方法——全基因组改组技术 全基因组改组技术 一种新的体内分子育种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体 形成率 。C seo otrn等 报道 , 在高 渗 T i溶 液 中 r s
添 加 l 5 聚 乙烯 吡 咯烷 酮 ( VP 等 原生 质 体 扩 1 P )
张 剂 , 助 于 制 备 原 生 质 体 ; 加 0 0 mo/ 离 有 添 . 2 lI 镁 子 , 利 于原生质 体 的稳定 。 有
关 键 词 :原 生 质 体 ;原 生 质 体 融 合 ;遗 传 育 种
中 图 分 类 号 :Q8 3 2 1 3 6 ( 0 0 0 —0 5 0 lO 2 8 2 1 ) 6 1 6— 4
原 生质体 融合育 种 ( rtpat u in p oo ls fs )是 2 o 0世
理融合 法 、 激光诱 导 融合 法 以及 在 电融 合技 术 上改
酶主要 为蜗 牛酶或 溶 菌 酶 , 体根 据 所用 微 生 物 的 具 种 类而定 。彭 智 华 等 在 对 野 生 大杯 蕈 ( l oy e ] C i c b t
ma i a 进 行 原 生 质 体 制 备 的 过 程 中 , 2种 以 上 xm ) 将
原生 质体 的融合 问题 , 这 一 技术 迅 速 扩展 到 了育 使
种领 域 。17 9 9年 , 牙 利 的 P si 匈 et 等 首 先 提 出 了
由于在 自然 条 件下 , 生 质体 发生 融 合 的频 率 原 非 常低 , 以在实 际 育种 过 程 中要 采 用 一定 的方法 所
21 年 第 6 00 期
原 生 质 体 融合 技 术 在 遗 传 育 种 中 的 应 用
张子栋 , 常胜 合 , 湘熔 , 董 杨飞 飞 , 宗伟 , 雁萍 , 广 雍 李 王 秦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原生质体(protoplast)这个术语最早是由Hanstein 在1880年提出来的。
确切地说,食用菌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壁完全消除后余下的那部分包裹的裸露的细胞结构。
原生质体虽然失去了细胞壁存在时的原有细胞形态,变成了圆球体,但它仍然具有原生质膜和整体基因组,是一个具有生理功能的单位。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是指通脱壁后的不同遗传类型的食用菌菌株原生质体,在融合剂的诱导下进行融合,最终达到部分或者整套基因组(核基因、线粒体基、胞质基因)的交换和重组,生产出新的食用菌品种和类型,也就是说,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上是一种不通过有性生活史(sexualcycle)而达到遗传重组或有性杂交的育种手段。
近日,在佛山科技学院召开的“草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成果鉴定会上获悉,该院农学系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成功地选育出草菇新品种Vp—2、Vp—3。
专家们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技术新颖,品种表现良好,种性稳定,菌丝生长健壮,爬料速度快,抗杂能力强,子实体结实,基部紧凑,个体适中,兼备双亲优良性状,生物特性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使用的当家品种。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项目鉴定委员会主任、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丘元盛介绍,该项目成果具有技术的前瞻性和研究的独创性:采用超声波处理结合溶壁酶酶解,很好地解决了草菇细胞壁裂解的难题,为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了大量原生质体,完善了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创造性地利用不同草菇品种间存在拮抗作用进行融合子初筛,利用不同草菇种间分解脱脂牛奶、可溶性淀粉、聚半乳糖醛酸等物质的能力差异性,定量检测融合子与亲本间的酶分解能力,通过DNA随机多态性差异检测进而确定融合子,技术操作新颖,为食用菌育种开辟新途径;开创性采用液氮研磨与溶壁酶酶解相结合提取草菇菌丝DNA技术,获得高纯度遗传物质,圆满解决草菇等真菌DNA提取过程中破壁困难和纯度不高等技术难题,实现现代分子生物学水平格测融合子的技术性飞跃。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果酒酵母育种上的应用
第1第 期 20 9 0年9 3 月 卷
l 63 == I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 果酒酵母育种上的应用
陈娟 阚建全 杨蓉生 杜木英 , , , (. 1西南 民族 大学生命科学 与技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0 4 ; . 10 12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 院 , 重庆 4 0 1 ) 0 7 5
原 生质体 融合技 术 (r o l tui ) 称为 细胞 po p sfs n 又 t a o 融合技术 , 是指用 酶法 去除细胞 壁 , 制成 由原生质膜包 被 的原生质体 , 然后采用 物理 、 学或生物学方 法诱 导 化
了细胞融 合技术 的发展 ,使该技 术跃上 了新 的阶段 。
摘 要 : 原 生质 体 融 合技 术 的研 究 进展 进 行 概 括 , 述 该 技 术 的 重 要 环 节 , 对 论 包括 遗 传 标 记 选择 、 生 质 体 制 备 、 生 原 再
和融合 以及融合子的鉴定等。通过分析其在降酸、 增香 、 嗜杀活性和抗氧化性等优 良性状整合上 的研 究结果, 表明原
作 中 , 大地 推动了微生物研究的进程 。 极 2 原 生质体 融合技术
生质体 , 并提 出了原生质体 的概念 。E d dy和 E m r n m es o
又 以酶法相 继 制备 出 了酵母 菌 和丝状 真 菌细胞 的原
生质体 , 为微生物 的细胞融合开辟 了道路 。17 9 4年 , 加 拿大籍华人高 国楠发现 聚乙二醇( E 在 c 参与下 P G) a 能促进植 物细胞原 生质体融合 , 这一发 现极 大地促进
时首次发现了细胞融合现象 。16 年 , 本 的 O a a 90 日 k dt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摘要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提高重组频率,使得遗传物质的交换、传递更完整,成为微生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过程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融合体检出等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均要考虑到其应注意的因素,从而提高原生质体育种的效率,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因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优势,其在多功能菌种选育、工程菌选育和工业生产育种等方面应用广泛。
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融合育种原生质体再生融合体检出引言传统的杂交育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受到亲和力的影响,并且要求亲本有性的分化,而原生质体育种则克服了这些缺点。
当细菌细胞壁被剥离,剩下由原生质膜包围的原生质部分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1]原生质体融合不受种属限制,能够完整的传递遗传物质,使得重组几率提高进而提高育种速度。
[1-2]育种步骤可分为五大步骤: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双亲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融合重组体分离、遗传标记分析和测定。
1.亲本遗传标记的选择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的双亲本一般要携带遗传标记,以顺利地筛选到融合子。
常用营养缺陷型、抗性、荧光染色、温度敏感性、孢子颜色、菌落形态等作为标记。
其中营养缺陷型是常用而有效的选择手段。
[3]2.原生质体制备制备原生质体是融合育种的前提,为了制备原生质体,需要将包围细胞的细胞壁去除掉。
去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机械法、酶法和非酶法,现在使用较多的是酶法。
[4]2.1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1)菌体年龄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决定了原生质体的形成,而菌龄明显影响了原生质体的形成率,菌龄过长不利于释放原生质体,过短则菌丝体容易破裂。
丝状真菌一般选择年轻的尖端生长点的菌丝;细菌与霉菌一般采用对数生长期,而放线菌以对数期到静止期的转换期为好。
[5](2)稳定剂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因此对环境十分敏感,渗透压尤为重要。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
融合的优势十分明显 ,当进行融合时,细胞壁 被去除后 ,原生质体的膜就变得极易融合,没
有极性 ,整个细胞质和细胞核发生相互融合 ,
1原生质体融合的程序
主要包括 :a .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b . 对原生质体进行灭活 ;C o 对原生质体 的纯化 ;
建筑与预算
CON ST RU CTl oN A ND BUDGE T
D O I : 1 0 . 1 3 9 9 3 / j . c n k i . j z y y s . 2 0 1 7 . 1 0 . 0 0 8
2 0 1 7 年第 1 0 期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
王佳蕊 ,魏
( 沈阳建筑大学
炜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 沈 阳)
摘 要 :细 胞融合 技术 ,其遗传信 息量大 ,且不 受亲缘关 系 的影 响 ,更 能将双 亲的优 良性状遗传 到 自 身 ,只需定 向筛选双亲遗传 性状的融合子 , 操作 十分简单 ,因此拥有 了广 阔的应用 前景。在工业 、医 药 、农 业等诸多领域 中获得 了开创性的进展 ,不断 扩大其应用的领域 。这项技术 既对基 因的定位 、遗 传 的互补 、核质关 系 、基 因的调 控 、细胞的棉 衣 、疾病 的发 生 、废水 的处理 、膜蛋 白动力学 等领域 中提供了强有 力的处理手段 ,又在免疫 学 、发育 生物学 、遗传 学特别是克 隆抗体 、微生 物菌种选育 、 基 因图谱的绘 制等诸多方 面 ,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 本 文综述 了原生 质体 的融合程 序 ,及原 生质融合
差异小 ,而且菌丝的活力高 , 形成原生质体便
变性 ,从而使酶活性受到影 响甚至是消失 ;而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二)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 1、融合剂 电场融合的优点: 适于动植物、微生物细胞;融合频率高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
1、融合剂
2、温度 20~30℃
3、亲株的亲和力和原生质体的活性
4、无机离子
PEG介导融合 钙离子、镁离子
电场融合
糖或糖醇
四、融合体再生 复原: 再生培养基 细胞壁重建 形成菌落 P239 图9.8
第五节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酵母细胞壁结构和遗传标记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影响大 亲本灭火的方法:紫外线
热 药物
第五节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酵母原生质体制备 p259 预处理:EDTA;巯基乙醇
蜗牛酶
第六节 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二、培养基及相关溶液 p262 (1)查氏培养基的作用:菌丝生长 (3)酶液的制备:
(2)菌体培养方式:
1.平板玻璃纸法:
丝状菌
2.振荡沉没培养法
细菌和酵母菌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
(3)菌体年龄
丝状真菌
菌丝体尖端细胞
放线菌
对数期到静止期
细菌
对数期
酵母菌
菌体同步化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
(4)稳定剂
高渗溶液
无机盐:NaCl、KCl、MgSO4、CaCl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三、原生质体转化育种 何种形式DNA转化率高? 质粒
第一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五、其他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脂质体转移 原生质体转染等
第二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 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
第二节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二节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一.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特点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个亲株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剥除,使其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被着的球状原生质体,然后将两个亲株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PEG) 助融,使它们相互凝集,通过细胞质融合,接着发生两套基因组之间的接触、交换,从而发生基因组的遗传重组,就可以在再生细胞中获得重组体。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7 个方面的优点:杂交频率较高: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障碍,而且在原生质体融合时又加入了融合促进剂PEG ,所以微生物原生质体间的杂交频率都明显高于常规杂交方法。
已知霉菌与放线菌的融合频率为10 -3 ~10-1,细菌与酵母的融合频率亦达到10 -3 ~10-6。
受接合型或致育性的限制较小:由于两亲株中任何一株都可能起受体或供体的作用,因此有利于不同种属间微生物的杂交。
另外,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是和“性”没有关系的细胞杂交,所以其受接合型或致育性的限制比较小。
重组体种类较多:由于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个亲株的整套基因组之间发生相互接触,可以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所以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体。
遗传物质的传递更为完整: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是两个亲株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类似合二为一的过程,因此遗传物质的交换更为完整。
原核微生物中可以得到将两个或更多个完整的基因组携带到一起的融合产物,放线菌中甚至能形成短暂或拟双倍体的融合产物,而在真菌中能形成短暂的或稳定的杂合二倍体甚至三倍体或四倍体等多倍体。
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重组体:与其它的育种方法相结合,将从其它方法获得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
例如,唐沢昌彦等将氨基酸生产菌AJ3419(AEC r+ile-)与Bl-4(AHV r +lys-) 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苏氨酸高产菌AJ11812(AEC r+AHV r+ile-+lys-) ,该菌的苏氨酸产量较亲株提高了1 倍。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简介
一般地说,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常常只有百分之几 到百分之几十,各的甚至可达100%。如果原生质 体不能恢复成原来菌的正常状态,那么微生物的 原生质体在遗传操纵工作方面的应用将是不可能 的。
4 原生质体的融合
仅仅将原生质体等量地混合在 一起.融合频率仍然很低, 只有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融合频率才会提高 ,常用的PEG是相对分子量为4000和6000的两种。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及再生频率计算
原生质体的融合
异核体检出
重组体检出和鉴定
重组体的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分析
1 标记菌株的筛选
用于原生质体融合的亲本需要携带遗传标记,以 便于重组体的检出。常用营养缺陷型和抗性作为 标记,也可以采用热致死,孢子颜色,菌落形态 作为标记。实际时究竟采用哪种遗传标记,要根 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如果原生质体融合的目的是 为了进行遗传分析,那么应该采用带有隐性基因 的营养缺陷性或抗性菌株;如果从育种角度进行 原生质体融合,由于大多数营养缺陷性菌株都会 影响代谢产物的产量,所以在选择营养缺陷性标 记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对正常代谢有影响的缺陷 性菌株
两个具有丌同基因型的细胞采用适宜的水解酶剥离细胞壁后在融合剂作用下两原生质体接触融合成为异核体经过繁殖复制迚一步核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再经过染色体交换产生重组体达到基因重组的目的最后对重组体迚行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分析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障碍而且在原生质体融合时加入融合促迚剂peg所以微生物原生质体间的杂交频率都明显高于常规杂交方法
6 实用性菌株的筛选
微生物原生质融合是一种新的基因重组 技术,它具有定向育种的含义。但是, 融合后所产生的融合子类型仍然是各种 各样的。性能不同,产量不同的情况仍 然存在,因此必要的人工筛选仍然很重 要 ,主要是遗传稳定性等的实验。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枣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t n T ea vna e p siit a dk ypoess f rtl t s nijjb reig r ec b dac rig i . h d atg , os ly n e rcse o a i u e edn e sr e codn o b i o p p sf o n u u b we d i t ou ns Men hl,h rbe a ddf cl sw la eerhpo rs o rtpat s ni jj b od c met. a w i tepo l e m n i ut a el s sac rges f oo l i u e i f y r p sf o nu u
C r so dn uh rgs p 13 o or p n igato,swg@ m e 6c
Abta t T i r ot ec b dte os it f s g rtpatu i jb re ig oahe e uu e e src hs e rd sr e s bl o i oo lsfs ni j u e edn civ jb w p i hp i i y un p o nu b t j n
gr e mpls a d v re isv ru h y i l i a e s n wh c det e f l n p lc to fta to a y rd - a m n a ite e s st eph soog c lra o ih ma h a l g a p ia i n o di n lh b ia i r i
困难 , 本文 提 出 了应 用枣 树原 生质体 融合 技术 来实 现枣树 优 良基 因的重 新组合 , 到创造 新种 质 , 达 获得 新 品 种 的 目的 。通 过对有 关文 献 的分析 , 本文 主要对 原 生质 体及 原生质 体融合 技术 的研 究进展 和 这一 育种 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着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其短周期内产生大量的病虫害和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对其进行育种是非常必要的。
在传统的马铃薯育种中,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杂交和改良选育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繁琐、耗时、成本高等问题。
近年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在马铃薯育种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使得它们的细胞核融合,形成新的细胞体系。
该技术具有克服杂交障碍、扩大基因来源、提高遗传多样性等优点。
在马铃薯育种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抗病性马铃薯是一种容易感染病毒的作物,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马铃薯Y 病毒。
在传统育种中,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将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与感病性品种进行融合,从而产生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
例如,将具有良好的抗病性的野生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具有更强的抗病性的新品种。
二、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进行融合,从而产生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新品种。
例如,将产量高、品质好的马铃薯品种与耐病、耐旱的野生马铃薯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具有高产量和优质品质的新品种。
三、提高逆境适应性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逆境,例如干旱、高温、低温等。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将具有逆境适应性的野生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进行融合,从而产生具有更好逆境适应性的新品种。
例如,在干旱地区,将野生马铃薯的原生质体与普通马铃薯进行融合,可以获得具有更强抗旱能力的新品种。
总之,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育种的限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其逆境适应性和抗病性,从而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不同品种甚至不同属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从而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杂种。
在马铃薯育种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转化、特定性状改良以及多倍体育种等方面。
1.基因转化。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将具有抗病、抗旱、抗虫等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马铃薯,从而提高其抗逆性能。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快速获取高抗性马铃薯,还可以避免传统育种中的基因杂交和后代筛选过程。
2.特定性状改良。
原生质体融合还可以通过将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具有多种特定性状的杂种。
例如,将高产量和耐旱性等性状融合在一起,可以获得既高产又抗旱的马铃薯品种。
3.多倍体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还可以实现多倍体育种。
在马铃薯育种中,多倍体常常具有更大的叶片和块茎,更高的产量和抗逆性能。
因此,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可以获得更具发展前景的多倍体马铃薯品种。
总之,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抗逆性能,改良特定性状,甚至获得更具发展前景的多倍体品种。
这种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加速马铃薯栽培的进程,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食品需求。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L-谷氨酸菌株育种中的应用
谷 氨 酸 发 酵 优 良生 产 菌 株 F 0 1 7 ( 酸 率 Mo — 8 产
1 . / O m1和 F 8 18产 酸率 1 .g lO ) 33 lO ) M9 — 9 ( g 05 / O m1
4 0 0O 5 Mg L .2 g H2 .0 g C 200 4 Ca 20O g F S CL . e O4 1 7
的共 同作用 下 ,促使 原 生质 体融 合 而达 到杂 交 的
目的。该技 术是 把具 有 遗传 标记 的两 亲本 菌 株进
0 0 g琼 脂 1 .g水加 至 10 ml .4 O 50 00
高渗 营养 琼脂 : N 在 A中加入 0 mo 1 . l 蔗糖再 5 /
生培 养 基 : H N 3gMn 1・ 2 0 , HP 4 . , N 4 Ol , C2H 04 g K 2O 5 3g 葡 萄糖 3 g K zO 1 g 0 , H P . ,琼 脂 2 . ,琥 珀 酸 钠 5 0g 0
高 渗 溶 液 :蔗糖 一 顺 丁烯 二 酸一 镁 一D ae n s
行培养, 将菌 体 移入 高渗 溶液 中 , 用溶 菌酶 水 解 细
胞壁 , 制成 一定 的原 生质 体 , 两 亲株 原 生质 体在 将
高渗 溶 液 中等 量 混 合 ,加 入 3 %- 0 0 4 %分 子量 为 10 ~ 0 0的 P G溶 液 和 C 同作 用促 进 原生 0 0 60 E a共 质体 融 合 , 心 除 去 P G, 当稀 释 后 移 接 到 再 离 E 适 生培 养基 后 , 过 细 胞 壁再 生 , 经 形成 异 核 体 菌 落 , 进 一 步分离 二倍 体或 重组 体 菌落 ,最后 对 重 组体 进 行 生产 性 能 、 理 、 化 和 遗传 特 性 分 析 , 选 生 生 筛
细胞融合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微生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啤酒酵母菌选育中的的应用秦艳细胞融合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的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用于制造新的物种品系及单克隆抗体等。
微生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在进行细胞融合操作前,必须将细胞壁脱除,得到原生质体。
微生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具有以下优点:1.有较高的诱变率;2.重组子类型多;3.有较高的融合率;4.可与多种育种方法结合使用;5.有较高的筛选率[1]。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酵母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啤酒生产中,对酵母菌进行改造,获得更好生产性能和更好的啤酒风味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得到高产优质的菌种,除了其他方法外,细胞融合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代啤酒发酵过程常采用的是大罐发酵,理想的酵母菌株除了要求具有发酵能力强,赋于啤酒独特的风味外,在发酵终了时菌体聚集起来,利于后面的工艺操作。
江慧修等将一株非凝集性啤酒酵母与一株强凝集性啤酒酵母进行融合,获得了五株稳定的凝集性酵母,并且保留了发酵力强和酿酒风味的特点[2]。
啤酒工业中,所用的酿酒酵母不具备发酵乳糖的能力,国外已经有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具有发酵乳糖能力的酵母菌株,国内张博润和蔡金科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得到的融合子可以发较多种糖,在意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其发酵能力是亲本的2倍[3]。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啤酒酵母育种中叶得到了应用。
该技术首先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亲株进行处理,使其丧失活性,然后进行融合,通过遗传物质的互补获得具有生理活性的融合子,该技术避免了对亲株遗传标记的步骤,也不会发生由此而引起的亲本优良形状的改变[4]。
赵华等将啤酒酵母和产酯酵母融合,得到的融合子,经检测,该遗传性状稳定的杂合子具有口味独特、发酵度高、絮凝性强的优良特性,是一株啤酒生产的新菌株[5]。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正常发酵温度为34℃,欲控制正常的温度,会消耗大量的冷却水和电能,因此选育高温酵母意义重大。
Setei等和方霭祺等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分别获得了42℃条件下发酵产酒率 6.0%和40℃发酵产酒率5.9%的耐高温酵母[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在发酵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microbialprotoplast fusion)技术具有重组频率高、受结合型或致育型限制小以及遗传物质传递完整等优点,是微生物育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组成,包括制备、再生、融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融合子的筛选方法,重点评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在微生物育种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育种基因组重组引言: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业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发酵过程的成败及某一发酵产品是否具有工业化价值。
自然界中的原始菌株大多不具有很高的工业化价值,因此需要对菌株进行选育和改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重要的菌种改良技术,是将亲株细胞分别去除细胞壁后进行融合,经基因组间的交换重组,获得融合子的过程。
与其他育种技术相比,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重组频率高、受结合型或致育型限制小以及遗传物质传递完整且不需要完全了解作用机制等优点,因而被国内外微生物育种学者广泛应用。
1974年,匈牙利的Ferenczy成功将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使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首次应用于微生物中。
接下来的几十年,该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逐步完善,现已作为一项十分有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中。
本文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过程及其应用于微生物育种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在CNKI进行检索。
网址:/。
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2007/2012;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2007/2012。
英文检索词为“protoplast fusion、research、progressions”;中文检索词为“原生质体融合、应用、研究进展”。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②原生质体在微生物工程中的应用③原生质体技术应用的工业实例。
排除标准:①与此文目的无关。
②较陈旧的文献。
③重复同类研究。
1.3 质量评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论文56篇,综述性29篇,研究应用型27篇(其中工业应用型20篇)。
2 结果: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初检得到56篇文献,中文50篇,英文6篇。
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36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0篇,共保存10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6篇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第1篇是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应用的综述性文章,第2篇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
第3—6篇是关于原生质体在微生物工程中具体应用的文章,其中第6篇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分子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原生质体发展的新方向。
2.2 结果描述2.2.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一般分成五大步骤: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选择,双亲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融合重组体筛选,遗传特性分析和测定。
2.2.1.1 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制备首先要去除细胞壁,当前去壁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法、非酶法和酶法,现在使用较多的为酶法。
在放线菌和细菌中,主要采用溶菌酶,酵母菌和霉菌一般用蜗牛酶、消解酶或纤维素酶等。
2.2.1.2 原生质体的融合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原生质体发生融合的频率非常低,因此在实际育种过程中要采用一定方法进行人为诱导融合。
在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中,诱导融合方法主要有化学法(一般采用PEG结合高Ca2+、pH诱导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和激光诱导融合法等)。
2.2.1.3 融合子的筛选利用营养缺陷型标记筛选融合子:融合双亲为不同的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后于基本培养基进行培养。
由于双亲都丧失了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融合子中,缺陷的遗传物质得到互补,所以可在基本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利用这种方法即可检出融合子。
利用抗药性标记筛选融合子:微生物的抗药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同种微生物对同种药物的抗性存在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即可对融合子进行筛选。
利用灭活标记筛选融合子:通过灭活标记筛选融合子是指将单亲或双亲的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射、加热或经过某些化学药剂处理,使其丧失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的能力,两亲株融合后,融合子损伤互补,因而可在再生培养基上存活。
利用荧光染色标记筛选融合子: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向酶解液中加入不同荧光色素,使双亲原生质体在特定波长下呈现不同颜色,原生质体融合后,直接选出带有两色荧光的融合子即可。
利用某些特殊的生理特征作为标记筛选融合子:利用亲本对营养物质利用及固氮能力方面的差异来筛选融合子。
利用生化测定指标选择融合子:通常测定的生化项目有DNA含量、氨基酸量、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和电泳等。
DNA含量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取DNA 后,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二是直接以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孢子或菌丝的DNA含量,一般来说,融合子的DNA含量高于任何一个亲本的博莱霉素(IJK)含量,但却少于双亲DNA含量之和。
一般情况下,比较融合子与双亲氨基酸含量百分比,电泳测定亲本和融合子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两者的酶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常被用作非人工标记鉴别融合子的辅助性方法。
2.2.2 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因素2.2.2.1 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的因素培养基成分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用酶分解微生物细胞壁,首先要培养菌体或菌丝体。
菌体生长的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化有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视微生物而异。
原生质体化前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阻止细胞壁的合成,可以提高酶解的效果。
培养方式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不同菌种或同一菌种用同一的培养方法原生质体化效果可能不一样,丝状真菌常用平板玻璃纸法,细菌和酵母菌多用液体震荡培养。
菌龄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微生物生理状态是原生质体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菌龄过长,菌丝细胞壁老化增厚,不易于释放原生质体;过短则菌丝体容易破裂,释放原生质体数量较少。
一般年轻菌丝和顶端菌丝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菌体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酶解时一般先将菌液离心收集菌丝体,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酶液。
适合的菌体密度可让细胞与酶充分接触反应,提高酶解效果。
菌丝体密度一般以3ml酶液中加入300 mg新鲜菌丝体为宜。
酶系和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利用酶分解细胞壁,由于各菌种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菌株所用酶的种类和浓度都有很大差异。
酶的种类、浓度是制备原生质体最关键的因素。
细菌一般采用溶菌酶去壁,浓度为0.02~0.5 mg/ml。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酶解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原生质体化的效果,处理时间过短,脱壁不完全;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原生质体脱水皱缩,再生率显著降低。
时间从20min~10 h不等。
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不同的酶均有各自的最适酶解温度。
酶解时温度选择的原则是既有利于原生质体化,又能防止原生质体被破坏。
细菌的最适酶解温度一般为35~37e或42e,真菌的最适酶解温度为30~35e,放线菌的最适酶解温度为28~37e。
pH值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酶解时的pH值随酶和菌种有一定的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对pH值进行优化。
pH6.0对菌种S-37原生质体制备有利。
缓冲液和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细胞壁脱去后,原生质体必须在高渗环境中保存及生长,否则会因为渗透压而破裂。
稳定剂类型和渗透压也是原生质体制备的重要因素。
选用合适的稳定剂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制备率,而且得到的原生质体大小较均匀。
常用的缓冲液有磷酸缓冲体系和柠檬酸缓冲体系。
渗透压稳定剂分为两类:一类是盐溶液系统,包括NaCl、KCl、MgSO4、CaCl2,浓度为0.3~1.0 mol/L;一类是糖溶液系统,包括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纤维二糖、鼠李糖等,浓度为0.3~0.6 mol/L。
一般认为易于渗入细胞膜或易被分解的物质不宜作稳定剂。
酶解方式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制备原生质体时轻轻摇动或敲击管壁可让酶与菌体混合更均匀,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提高原生质体率。
有人曾对比了用试管、锥形瓶和培养皿等容器制备原生质体的效果,结果使用培养皿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制备率高于试管或锥形瓶3~5倍。
2.2.2.2 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融合剂PEG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仅将原生质体混合在一起融合频率并不高,需要添加PEG(聚乙二醇)提高融合率。
PEG的相对分子量和浓度高低对融合都有较大影响。
PEG的浓度一般为30%~50%,浓度过高会导致原生质体皱缩甚至中毒,过低导致原生质体破裂。
PEG的相对分子量从1 000~6 000不等,因菌种不同而定。
融合时间和温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PEG处理时间是融合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高Ca2+和高pH值溶液处理时,时间长短非常重要。
PEG溶液加入后,原生质体间即强烈地发生黏着,融合能长时间有效进行,因此PEG处理的时间常很短。
融合处理时间1~60 min,大多数情况下为1~10 min。
由于PEG有一定的毒性,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原生质体失活。
温度对原生质体融合也有一定的影响。
细胞膜在较高温度下流动性增加, PEG黏度下降,有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
融合菌株间的亲和力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的菌种间都能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融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亲本菌株间的亲源关系造成的。
虽然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够跨越种、属的界限,但某些远源关系的菌株融合后融合子重组染色体不稳定,容易发生分离现象。
另外,原生质体的活性不高也会导致融合率低下。
无机离子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Ca2+和Mg2+促进融合,而K+、Na+会显著降低融合率,融合时一般Ca2+0.01 mol/L、Mg2+0.02 mol/L为佳。
各菌种间略有差异。
2.2.2.3 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再生培养基的组成对原生质体的再生影响相当明显,培养基中碳源会影响微生物原生质体的再生率。
在菌体生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某些营养因子可有效提高再生率,常用的有酵母膏、蛋白质、氨基酸、水解酪蛋白、琥珀酸钠等。
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稳定剂的种类和渗透压的大小是原生质体保持形状不破裂的关键因素,也是原生质体再生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再生培养基中的最适稳定剂和最佳渗透压与酶解时类似,可以参照酶解时的条件进行。
酶解浓度和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酶解浓度和时间不仅仅影响原生质体制备,而且还会影响到原生质体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