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的和谐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师范大学

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中国艺术之和谐美

所选课程艺术修养

学院音乐与影视学院

班级0804声乐表演班

姓名汪洋

学号08515205

浅谈中国艺术之和谐美

每个民族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而艺术又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和特点。对于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在世界的各个艺术领域里都闪耀着她无限的光辉和耀眼的璀璨。不论是从音乐、美术,还是书法、文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她独具的特点和艺术种类的繁多世界艺术领域中始终保有鉴定的地位。

中国的艺术,具有线条美,和谐美,形神兼备等特征。在这其中,和谐美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和谐即“和”,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审美对象在外在形态上协调,相融合恰到好处。包括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同时也反映了审美中的主体心境和审美对象的契合。和的概念,最初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大化的系统化的看法,认为万事万物由水,土,木,火,金五行相辅相成,其内在性能则表现为阴阳,刚柔的相反相成,最终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宇宙整体,这便是最高的和谐。人体天道,也体现了一种“和”,这在本质上与宇宙精神是一致的,故物我能相交相契,而主体所创造的艺术也都应该体现这种精神。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多次记载了音乐的“和”,《国语·周语》中曾强调音乐要有“平和之声”,《礼记、中庸》中也曾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美学史上,儒家主中和,要求不偏不倚;道家主至和,要求主体达到物我两忘、万物为一的境地。在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中,艺术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我对中国艺术的和谐美的理解。

中国的音乐艺术

中国的音乐的美是以“声和”为特征的.在音乐形式方面的“和”,即是一系列

的音乐元素的对立协调.《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中“音声相和”即是音乐以和谐为美.《左传》在总结这些和谐时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这里的相成、相济都是指的和谐,相成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相济是对立因素的和谐.在音乐的内容上,“和”即音乐表现的情感必须中正和平.中国文化认为,中和的情感是美的情感.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声音,仅有为数极少的音才为音乐采用。这是因为它们不刺、不噪、不吵,而是圆润、谐和、悦耳,能促进血液循环、胃液分泌、心情向好……旋律写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流畅,也就是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和顺。如旋律音程大跳后,旋律线通常会反向进行,来填充大跳留下的空档,以消除大跳的紧张不安;又如不谐和和弦总是倾向于向谐和和弦解决等。这些正是和谐美要求的结果。还有二拍子转三拍子(或反之)时,总是要先进入散板、流水板,或突然休止,以此过渡来避免转换之突兀不适。与此相仿,和声作远关系转调时,往往需要几个近关系调性和弦作中介;在奏鸣曲式的主部与副部之间总要有个连接部;歌剧序曲中的不同形象间也常少不了一个音乐过渡……为什么?就是出于对和谐美的追求,故而调和各种对立因素间的矛盾。再如一部曲式中的起承转合四句头,那么自然地顺势而行,流淌而去,正是和谐美在音乐结构上的一大表现(如《孟姜女》《乌苏里船歌》的主体部分等)。另外,音乐的一个独特现象——强调重复,某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和谐美的一种体现——维护稳定。同时在声乐艺术中,和谐同样体现着它的重要性。在演唱时,歌手或激亢奔放,或低沉柔美,或召示时代的强音,或抒吁人生的感喟。它以独特美质,撼人心魄的力量观照着人们的生活。它立体地、多层次地释放着生命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并将每一个个体的感悟融合到一个群体的共鸣当中,从而化小我为大我,变对立成统一,融个性于共性,在圆融的境界之中,完成生命意识对于生活存在的认知、理解、热爱与推进,以更为辽阔的空间背景和更为超拔的视野境域,用声音的鸣响达成生命与生活的对接。展示着和谐的魅力。

中国的美术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也是

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除了前文提到的年画外,还有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等,这些艺术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含有美术的元素。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其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人民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具有信手拈来的随意性艺术特点。在民间,这些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小工艺品经常作为心意的载体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流,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睦发展。另一方面,民间美术所透漏出来的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即推崇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物极必反、相生相克的周而复始的分合哲理。因此在生死凶吉、道德美丑、得与失等观念上,都讲转化与联系,以乐观态度、平常之心看待未来与客观世界,以此来借物寄情,歌颂生命,传送情爱,交流情感等,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

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美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在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里,中国美术面临的是比以往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虽然在经济发展中艺术受到商品化的巨大冲击,但经济成分的多样性也使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格局。除了美术作品之外,文学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书法、摄影、电影电视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和谐理念、和谐思想、和谐精神。最典型的莫过于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了。该作品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由于对“拓片”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的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奥运会体育图标是奥运会基础形象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奥运会道路指示系统、场馆内外的标示和装饰、赛时运动员和观众参赛和观赛指南等。同时还将应用于奥运会电视转播、广告宣传、市场开发等,丰富人们的奥运会体验。奥运会体育图标是构成一届奥运会景观的重要基础形象元素,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也是传达奥运会举办理念和主办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