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比较
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5篇范文)
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5篇范文)第一篇: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总是以倾吐心灵的婉曲、精神的归宿和赞颂壮美自然景观以及物质家园为亘古不变之主题。
本文主要是从中西诗歌史诗创作和爱情诗歌方面来比较异同。
一、比较中西诗歌在史诗创作上的异同。
中国诗歌应说是从《诗经》开始的,它所收录的诗歌几乎全部是抒情诗,可以这样说,我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抒情诗歌的国度;而世界的另一条古老而深蕴的诗歌长河——“西方诗歌”则是从“史诗”开始的,它对西方诗歌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谓深远,一直延伸到当今的西方诗歌。
西方诗歌中的史诗传统,尤其是英雄史诗,特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部著名德史诗成为西方诗歌的先驱,也开创了西方诗歌的史诗传统。
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英国一直都很注重史诗和戏剧的发展,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叙事诗篇,其中最早的和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主要有《贝奥伍尔夫》。
在十七世纪,弥尔顿三大篇著名的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雪莱德《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都是史诗类的代表名篇或戏剧。
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则更多(翻翻西方的文学史便可成串地枚举,在此不再详说)。
而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学史的中国,遗存各类佳作如海,却为何没有类似的英雄史诗呢?难道说自古至今中国就没有一位值得称颂的英雄吗?答案不言而喻,饱含战争之苦炎黄子孙,古往今来,涌现出不计其数可歌可泣并令华夏儿女永生追忆难忘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许多至今仍被人们摆在神龛中以神的形式盛誉地供奉着。
中国古今众多的文学作品对其都有颂扬、立传。
只是中国文人极少用诗歌的形式来颂扬,而是多采用其它的文学样式留世后人的。
具体地说,中国的英雄人物多是通过散文和小说等文学样式来描述和颂扬的。
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得以保存流传至今;明清经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是专门写侠盗和英雄的事迹的。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正是探讨这种差异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以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为比较对象,从而深入探究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鸣。
一、主题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通常着重于抒发情感、赞美自然和表达个人体验。
例如,唐代的诗人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和哲学思考,通过诗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弗罗斯特的《雪夜》和雪拉比的《自由钟》等作品更多的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二、形式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诗歌常采用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形式,注重音律的把握和节奏感的呈现。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自由诗的形式,不受特定音律和格律的约束,更加强调个人的表达和自由创作。
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使用了一种自由韵律的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三、语言风格中西方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
中方诗歌多用意象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景象。
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抽象的思维,通过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词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尽管中西方诗歌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无论中西方诗歌都强调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无论是中方的山水情怀还是西方的社会思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具有悲喜交织、真挚动人的特点。
其次,中西方诗歌还都具有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的双重性。
中方诗歌承载着山水文化的传统,西方诗歌则体现了个人的创新和思考。
再次,中西方诗歌都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无论是中方的五言绝句还是西方的自由韵律,诗歌都追求一种旋律和节奏的感受。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注重情感、自然和个人体验,形式上更加注重音律的安排;西方诗歌着重社会、哲学和个人思考,形式上更加自由创新;而在共同之处,两种诗歌都强调情感的表达、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以及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呈现。
中西方诗歌比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普希金流放南俄同 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 领地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至1826年, 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tÚ),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 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惠子对 庄子“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的 反诘,春花秋月也真是的,你们又不 是星星花影,又怎么知道星星花影的 心思?又怎么知道它们的虚荣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冯文炳善于化典 故于诗哪怕是这样一首讥讽诗,也显 得在讥讽中带着一种漫不经心近乎玩 笑的幽默。
西方诗歌发展历程及代表作
古希腊《荷马史诗》古罗马《埃涅阿斯纪 》中世纪四大史诗但丁《神曲》弥尔顿《失乐园》拜伦《唐璜》歌德《浮士德》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发展传统不同原因
中国:静的文明, 以安息为本。 农业社会 “重实际而黜玄 想”
西方:动的文明, 以战争为本。 商业社会 海上冒险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赏析
• 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 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 探寻精神 • 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 。 • 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 • 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抒发了诗 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引言: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诗歌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以期能够深入了解两种文化间诗歌创作的异同之处。
一、语言和结构的差异: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异。
西方诗歌注重押韵和韵律,常常采用定型诗的形式,例如十四行诗、抒情诗等。
而中文诗歌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较少使用押韵和韵律。
中文诗歌通常以五言或七言绝句为主,这种形式给予了诗人更大的自由度,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时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中文诗歌还倾向于使用对偶和象征的手法,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主题和内容的差异: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也存在差异。
西方诗歌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例如爱情、死亡、自然等。
而中文诗歌则更加强调社会和政治的关注,诗人常常通过表现社会现象和质疑社会制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中文诗歌通常融入了许多哲理和人生智慧,诗人通过寓意和象征等手法,传达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三、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表达文化和历史的方式,因此中西方诗歌受到各自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较大。
西方诗歌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传统中有深厚的根基,常常受到古希腊神话和罗马史诗的启发。
而中文诗歌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常常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智慧。
这种文化和历史的背景让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四、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中西方文化对于诗歌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中,诗歌被广泛地视为文学艺术的高峰,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所重视。
许多西方国家设立了诗歌奖项,诗人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如李白、杜甫等。
尽管如今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在文学界和艺术界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结论:中西方诗歌在语言、结构、主题、内容、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诗歌特点比较
❤多林· 布鲁克斯的《我们真酷》: We real cool. We Left School. We Lurk late. We Strike straight. We Sing sin. We Thin gin. We Jazz June. We Die soon. ❤这首诗的单词非常简单,但倘若将这些简单的单词全翻译成 中文词,那么原诗的韵律则全无。在这首诗中,韵脚的使用 重于其表达的内容,因为其模仿出的20世纪中期美国青年语 气比其真正说出的话更能表现“我们真酷”这一主题。随便 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准确翻译出原诗的内容,但是用汉语根本 不可能翻译出原诗的语气,因为译作汉语的内容在英文中完 全可以用另一种一本正经的语气重说一遍。
❤最后,不论有多少差异,我们都应看到, “东西方诗歌,都是要求达到人的自我 觉醒、人的自我解放,也即达到自由为 其最高的灵境。”
❤介词的省略。比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一句诗“潭影空人心”,由于动词‘空’ 没有被介词限定,它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即“在潭影中人心倾空”、“潭影在人心中 倾空”和“潭影使人心倾空”。而原句之所 以佳妙,也正是因为其高浓度地凝结了多种 意含。
❤然后是时间状语的问题。 因为汉语的动词不具备 时态变化,所以诗人们 很容易创造一种模糊的 时间状态,通过取消指 示时间的成分(或将不 同的时间并置在一起) 来打破线性逻辑。如 《锦瑟》中的“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诗人同时置身 于经历这段爱情的时刻 (第一句)和他认为在 记忆中重新找回这段爱 情的时刻(第二句), 而他正思量,这段爱情 是否真的发生过 。
在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 基础的西方语言中,词 语都具有严格的词性划 分,如主、谓、宾等。 他们产生了对语言、对 “定义”的热望“希望 把词语的意义固定下来, 以便控制词语。” 所以西方的诗歌写作者 们总是试图将自己要表 达的东西说清说明说尽 说完,他们认为自己制 作出来的作品像他们严 格的语法一样构成了先 验逻辑的自洽系统。
中西诗歌之比较
中西诗歌之比较品读中西诗歌,感受文化魅力自古以来,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长廊中浓墨重彩的一朵奇葩,没有诗歌的文化世界,将逊色不少。
而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西方的诗歌,都有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各自的特色。
由于其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西方诗歌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时,当你深入下去细细比较的话,在差异的同时也能看出许多相同的地方。
下面就针对孟郊的《游子吟》与W.Dayton Wedgefarth的《Mother’s Hands》,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长廊,感受诗歌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游子吟》与《Mother’s Hands》之间共同的文化魅力。
第一,在其主题内容上,表达的都是母爱,对母亲的赞颂。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孝”,将“孝”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中所必需的素养。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表达“孝”与“母爱”的主题形式,这首《游子吟》就是其中的代表。
诗篇中,诗人通过写一个母亲在游子临行的时候,为儿子赶制衣物的动人故事,并以“密密缝”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悉心关怀,这是中国传统母爱中一个典型的场景。
在诗的最后,作者为了表达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
在W.Dayton Wedgefarth的《Mother’s Hands》中,诗人将母亲的手作为线索与描述的对象,写母亲用温柔的手表达对儿子的爱,用直接赤裸的语言歌颂母爱,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二,在表达的方式上,都借助一定的事物,或者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
在《游子吟》的结尾处,诗人通“寸草”、“春晖”来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Mother’s Hands》中,我们可以更明显的看出,诗人借助“母亲的手”来表达母爱。
无论哪一个,都借用一定的事物寓于表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在节奏方面,都比较注重诗歌的节奏感。
虽然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节奏的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都比较注重诗歌的节奏感,是诗歌读起来顺畅而且感觉舒服。
中西诗歌比较
像云雀喜爱 凌空高唱, 像朝花喜爱 天香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
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歌德《五月之歌》)
“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四月里迎风初开。 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甜的曲子 ,奏得又合拍又和谐”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 瑰》 )
由于语法不同,中西诗歌也形成不同特点。 如汉字的字形没有时态、语态、性数的变化,所以也 不必在诗歌中象英诗那样要有主语、谓语、冠词、连 接词等,且诗中的词还可以倒置,可以改换词性。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 头搔更短,挥欲不胜簪。”
中国抒情诗的这一特点正是现代不少西方诗人努 力掌握但又难以做到的。如,“漂泊如云”四字的景 象,华兹华斯也得写成“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无名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
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
配不上她!”
(拜伦)
“一个是不再爱,一个是不再被爱,这都是难以忍受 的死亡,至于冥目咽气,倒没有什么。”(伏尔泰)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它可以使死亡的人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有人居住,它可以使爱的人幻影重现。”
中西诗歌诗体音律的比较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体还是源 自意大利的西方十四行诗体,都是一 种把握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是人们 审美经验长期积淀的产物。我们无需 断定意大利十四行诗是否必定源于中 国唐诗的影响,我们只需看到不同文 学中可能存在着的共通性。我们应该 有人类总体观念的宏阔视野和中西对 话意识的高远胸怀,从而认识诗歌的 共通点和人类思维的一致性。
共同的起源----民间
从起源上来看,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与中国 的某些诗体如乐府诗等的起源也确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起源于民间的抒情诗体,都经历了 文人参与之后在实践中逐步制定了各自的 程式的过程。 在内容的单纯、外形的均齐、结构的完整 等方面,十四行诗体与我国的律诗的诗体 有着某种契合。
2、齐梁时代钟嵘的《诗品》,我国最早的专论 诗体的系统性著作。 3、唐代,评论诗体的人愈来愈多,例如:司空 图的《二十四诗品》。
4、到宋代以后的大量诗话著作中,也有极其 丰富的论及诗体的篇章,并正式提出了“诗体” 的概念。
总的看来,诗体这一概念,其内容相 当复杂和不一致,不易把握。它有时指诗 作的形式,有时指思想内容,有时指艺术 特征,有时甚至专论诗歌字法、句法等特 点。古代诗体的称呼也并无命名的一致标 准。最早诗体多从形式命名,后来有的按 作者分体,有的按时代分体,也有专门按 风格分体的。
(二)中国诗歌的诗体
中国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按音律来分:古体诗、近体诗 (1)古代诗歌 按内容来分:叙事诗、抒情诗、 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2)现代诗歌 叙事诗、抒情诗
(三)西方诗歌的诗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文诗歌出现了不同的形式。 从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的古典诗歌到十八世纪的 理性诗歌,再发展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诗歌,英文诗歌的诗体名目繁多: (1)按形式来分:格律诗、自由诗 (2)按内容来分:戏剧诗、戏剧独白诗、史诗、 哲理诗、叙事诗、抒情诗、田 园诗、各类的颂歌
《中西方诗歌比较》
从小方面比较中西方诗歌诗歌是人类最美丽的表达语言,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
中国拥有最博大精神的诗歌文化,而西方的诗歌经过了抒情诗、史诗、诗剧、诗体小说、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
中西的诗歌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
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比较。
一、从表达上中国的诗歌更加含蓄中国的诗歌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所以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
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
”而西方诗歌比起中国的诗歌的含蓄则显的更加的直接开放。
比如英美现代诗歌大多都是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二、从诗词上看有共性也有差异的特点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
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
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
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
勃莱一首名为《想到<隐居>》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
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
”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
从中既可以看到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
三、从写作方式上看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差异比较
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表达方式:中国诗歌通常更加含蓄,情感表达较为间接,而西方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敛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
2. 形式和韵律:中国诗歌通常注重形式和韵律,许多古诗都有严格的平仄和韵脚要求,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自由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美的不同追求。
3. 主题和风格:中国诗歌的主题常常涉及到自然、历史、哲学等,风格通常较为简练、含蓄,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营造。
而西方诗歌的主题则更广泛,包括爱情、人生、人性等,风格各异,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都有涉及。
4. 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方诗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通常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而西方诗歌则更关注个人情感、自由、正义等价值观。
5. 读者和接受方式:中西方诗歌的读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的读者通常较为固定,多为知识分子或文人墨客,而西方诗歌的读者则更加广泛,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
此外,中西方诗歌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通常通过手抄本或印刷本传播,而西方诗歌则更依赖于出版和媒体传播。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异同。
中西方诗歌比较
词语——叠词运用
诗中的cuccu 便是一个重叠词,意指“ 布谷”。是一个拟声词。 而中国古典诗歌对叠词用的更加频繁, 例如《黄鹤楼》: 昑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词语——叠词运用
再如李白的《秋浦歌》: 千千石楠树,七七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唐著名诗人王建的《宛转词》: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
内容——爱情
再如白居昐的《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丂月丂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内容——爱情
以上两首诗歌情感的表达对象均为已敀伴侣 ,言辞含情却萧索,情感真挚却含蓄。中国古典 诗歌多写“婚后”,多写婚后的思念,惜别,悼 亡之情,多以“怨”为主,而正是这些“怨”诗 ,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最灿烂的一部分。这也体 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诗歌的特点:尘世之恋、凄婉 之调、含蓄之美。 与中国爱情诗不同,西斱的诗歌情感更加奔 放、表达更加直白、情感更加浪漫,涉及的主题 大多为“婚前恋”“婚外恋”。
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差异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 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 、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斱诗 歌迥然不同,今天我们将通过西斱 古诗与中国古诗的对比,从音、词 、内容三个斱面来简要的讨论中西 斱诗歌的差异。
音律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第一篇: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①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是人类文学创作的瑰宝,是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中西方诗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异同之处,以加深我们对两种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中西方诗歌在诗歌形式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传统中国诗歌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韵脚的处理。
与之相比,西方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押韵诗、自由诗和散文诗等。
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意的表达,对于形式的限制较少,给予诗人更大的自由度。
其次,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审美追求上也有所不同。
中诗强调内涵,注重写意、抒怀和人文关怀。
中国古代有许多以山水、季节、爱情和哲理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关注思想、哲学和现实社会问题,力图在诗歌中传达独特的思考和观察。
另外,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文是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中国诗歌注重形象的描绘和修辞的运用,尤其擅长以细腻的语言描绘情感和景物。
相比之下,西方诗歌更加注重抽象和概念的表达,语言更直接,富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西方诗歌在形式和主题上存在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
首先,中西方都强调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以音韵的和谐为表达手段。
其次,中西方诗歌都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凝练,都注重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中西方都倡导诗歌的自由表达和创新,都鼓励诗人挑战传统形式和观念。
最后,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论中西方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和视野。
无论是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还是领略西方诗歌的奔放和多样性,都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灵感的启迪。
总结起来,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主题、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
然而,无论是中文的含蓄和深远,还是西方文化的开放和多元,都展示了人类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同时也加深对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
精品 中西诗歌、古诗与西方诗、现代诗与西方诗对比 完美课堂汇报
红红的玫瑰 彭斯
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开放, 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 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到太阳把岩石烧裂,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只要是生命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要回来,亲爱的 即使是万里相隔。
鼠年吉祥
HAPPY
NEW
YEAR
L
登鹳雀楼
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积极 向上 的进 取精 神
This is Just To Sa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I haveΒιβλιοθήκη eatenForgive me
the plums
they were delicious
that were in
意象运用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
They are all gone away/ The House is shut and still/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say/Through broken walls and gray/The winds blow bleak and shrill/They are all gone away.
so sweet
the icebox
and so cold.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中西诗歌比较
11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 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16
(二)汉诗有平仄诗律; 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
汉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句诗中,每两个 音节为一节拍,五言诗为两个节半拍;七言诗是三 个半节拍。每句内以节拍为单位,平仄交替,构成 节拍之间的平仄对比。而在一联(两句)内上句与 下句之间,平仄交替相反,上句平起,下句则仄起。 这样不仅一句内平仄构成对比,而且在一联两句中, 平仄也形成对比。 西方诗按长短轻重音律形式“格”,短、轻的音节 为“抑”,长而重的音节为“扬”,相互配合形成 “抑扬格”、“扬抑格”、“扬扬抑格”、“抑抑 扬格”等音律。再按每行诗的音节数称为“XX音步” (二个音节为一音步)。西方诗的格律就称“XX音 步XX格”诗体。
8
物象、 物象、意象的区别 例: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物象:客观存在的物体 物象: 风、雨、黄昏等 意象: 的交融契合, 意象:指“意”与“象”的交融契合,将主观 情思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也就是说“意象” 情思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也就是说“意象” 是含有情意的物象。(情感投射下的风、 。(情感投射下的风 是含有情意的物象。(情感投射下的风、雨、 黄昏) 黄昏)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中西方爱情诗歌的比较
林
我心底埋藏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它是根之根
用我的心将它妥善包藏
天长日久也不会遗忘无 论我前往(qiánwǎng)何方
芽之芽 天上天 是生命之树在生长
都有你伴我身旁 即便我单独成事
这棵树高于灵魂之期盼, 高于思想之所及
那也是出于爱人你的力 是造化的奇迹(qíjì),能够
量
隔离参商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chīqíng)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tànxī),又像 英勇的火炬。
曲。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 来清凉的慰籍;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虹霓, 精品文档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只因你在我眼中就是天 地四方
——[美]爱德华·埃斯特 这秘密无人知晓,只在
面对命运我从不恐慌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精品文档
内容摘要
中西方爱情诗歌的 比较。1.中诗比较多写相思别恨,西诗比较多写追 求和赞美爱情。2.中诗注重人伦中的爱情,西诗有突破伦理的爱情。5. 中诗注重生活,西诗注重哲理和宗教色彩。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 求,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的冲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第 一百一十六首《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 穷。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我们(wǒ men)分担寒潮、风雷、霹 雳。《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 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美]爱德华·埃斯特林。用我的心将它 妥善包藏
风儿拉着柳枝的袖,
《我不能保留你的波浪》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中西诗歌比较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而中西诗歌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诗歌形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中西诗歌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比中西诗歌的差异与相似点,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与鉴赏诗歌。
一、中西方诗歌区别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诗歌表达方式也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内敛,注重寓意和情感的表达,热衷于写景寄情,描绘生死、爱情、友情、亲情等人生大事。
即便是描写自然风光,也会较少借助个人的情感,而更倾向于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来表达中心思想。
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虽然字面上表达的是喝酒吃鸡,但他的意图却是要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将士的敬意和钦佩。
相反,西方文化讲究独创性,主张将个体情感直接表现在作品中。
西方诗歌具有自身的审美规则和想象方式,讲究节奏和韵律,伴随着鲜明的情感体验和舞台效果。
可以说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歌艺术性本身,讲究情感、语言、形式和音韵等的完美结合。
如英国著名诗人杰弗里·乔叟的《骑士谈话录》中,诗人通过展现女人对骑士的藐视和鄙视,以及骑士的高尚和咧嘴一笑的鄙夷,通过形体语言为自己的态度和意图进行表情和行动上的符号化赋形,使情感和语言统一,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二、中西方诗歌相似点中西方诗歌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的基本内涵上却呈现出了趋同的特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向人们展现了感性、人性和人类智慧,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衡。
此外,中西方诗歌也一致传达着深深的人性与生命关怀:如果说东方诗歌是“寄情”,那么西方诗歌则是“直抒”。
中西方的诗歌都通过巧妙描摹的对象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传递了对心灵世界和人类生命的关注和关怀。
在李白的《临江仙·滔滔巨浪》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广阔无垠的大海和无边无际的天空和自然景色在情感层面的超脱和自我融合;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在海边欢唱》中,也可以感受到对大海的超脱和亲近,以及对人类思想中的爱、心底的顽固、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中西诗歌 特点 比较
❤多林·布鲁克斯的《我们真酷》: We real cool. We Left School. We Lurk late. We Strike straight. We Sing sin. We Thin gin. We Jazz June. We Die soon. ❤这首诗的单词非常简单,但倘若将这些简单的单词全翻译成 中文词,那么原诗的韵律则全无。在这首诗中,韵脚的使用 重于其表达的内容,因为其模仿出的20世纪中期美国青年语 气比其真正说出的话更能表现“我们真酷”这一主题。随便 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准确翻译出原诗的内容,但是用汉语根本 不可能翻译出原诗的语气,因为译作汉语的内容在英文中完 全可以用另一种一本正经的语气重说一遍。
在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 基础的西方语言中,词 语都具有严格的词性划 分,如主、谓、宾等。 他们产生了对语言、对 “定义”的热望“希望 把词语的意义固定下来, 以便控制词语。” 所以西方的诗歌写作者 们总是试图将自己要表 达的东西说清说明说尽 说完,他们认为自己制 作出来的作品像他们严 格的语法一样构成了先 验逻辑的自洽系统。
❤介词的省略。比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一句诗“潭影空人心”,由于动词‘空’ 没有被介词限定,它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即“在潭影中人心倾空”、“潭影在人心中 倾空”和“潭影使人心倾空”。而原句之所 以佳妙,也正是因为其高浓度地凝结了多种 意含。
❤然后是时间状语的问题。 因为汉语的动词不具备 时态变化,所以诗人们 很容易创造一种模糊的 时间状态,通过取消指 示时间的成分(或将不 同的时间并置在一起) 来打破线性逻辑。如 《锦瑟》中的“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诗人同时置身 于经历这段爱情的时刻 (第一句)和他认为在 记忆中重新找回这段爱 情的时刻(第二句), 而他正思量,这段爱情 是否真的发生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 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 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 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 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 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 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 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 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 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 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 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 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
18
(四)含混简省 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
中国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点, 它正好与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多义性 相应,适宜诗歌创作;
西方语言讲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 精确明晰的优点,但限制诗歌内容和表 达空间。
19
1、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
汉语诗歌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由此造成 一种客观的非个人的抒情效果,使个人体 验上升为普遍的或象征的意蕴,从而使读 者也能置身其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共鸣。 而在西方诗歌中,由于人称必不可少,无 法产生这种效果。 如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声”,由于省略了人称,造成一种 “人的动作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效果。 若加上人称,效果大不一样。(《蒹葭》)
17
(三)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 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
中国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 上的对称,而且形式上也是 严格的对偶。如杜甫的《旅 夜书怀》一联: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对“月”,“垂”对 “涌”,“平野”对“大 江”,“阔”对“流”,全 联静对动,广阔对悠长,都 极为工整贴切。 西方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 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 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 My boat is on the shere, (我的小船在岸上) And my bark is on the sea. (我的小艇在海上) 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 。
不同传统带来的差异
西方与神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 的传统,带来中西诗歌的许多差异: 1.题材上,西方诗大多超越凡俗;中国诗则凡俗日常。 2.内容上,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中国诗表现 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一起)。 3.风格上,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 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含蓄、淡雅空灵。 4.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
11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 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12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描写鹿柴在春日傍晚时分的静穆清新, 表现诗人脱离喧囂闹市,追求恬静出世的情绪。 以四个意象、极富特征地表现空灵豳静的情境。 以声音衬寂静。以光衬出暗。)
华滋华斯的诗中,水仙花的彩色淹没在大量的细 节之中,铺陈大量细节,描叙了许多相关的事情。 正是由于运用意象的不同,王维的诗象是一幅色 彩清新的中国画;华滋华斯的《水仙花》却象一 曲委细周详的低吟曼唱。
15
(一)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 齐;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Thus I 我这样 Pass by 走过去 And die 死去 As one 象一个 Unknown 陌生人 And gone 走了 ——赫里克
中国古代也有些叙事诗,比如《诗经》中的“大 雅”,就是讲述了周朝的历史,歌颂了周朝的六 个国王,再如汉魏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北 朝的《木兰辞》等都是一些叙事诗,但它们都很 短小、主题也过于日常化和生活化。相比较而言, 西方叙事诗的传统非常强大,古希腊的《荷马史 诗》(48卷,27803行)、古罗马的《埃涅阿斯基》、 中世纪的四大史诗和但丁的《神曲》(3部,14000多 行)、17世纪的《失乐园》(12卷,10000行)、18世纪 拜伦的《唐璜》(16章,16000行)、歌德的《浮士德》 (历时60年,12111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等都是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叙事诗,而且主题 宏大,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 其主人公不是神灵,就是英雄。
三、中、西语言的不同 导致诗歌形式差异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义理, 很少受语言的形态成份的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 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 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 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 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 于强调意象的诗歌创作,汉字独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 汉字的独特魅力,认为一个“有”字就象一首形象化的诗— —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 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而且汉语发 音有阴、阳、上、去的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的音律。 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的,音节的书写有长有短,发 音靠发音的长短轻重的配合形成音律。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
第二节
中、西爱情诗 比较
罗密欧与朱丽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5
一、在爱情观念上,西方爱情诗表现为理想化、 神圣化、精神化;中国爱情诗表现为现实性、人 间性和灵肉不分。
中西诗歌比较
1
中西诗歌 一般特点 比较
2
一 发展传统的不同特点
西方以史诗开 头,形成强大 的叙事诗传统; 中国以抒情短 诗开场,并且 形成强大的抒 情诗传统。
特洛伊· 木马计
3
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抒情诗传统,叙事诗有, 但比起抒情诗来,则少得可怜。西方有一个强大 的叙事诗传统,抒情诗也很多,但抒情诗在西方 诗歌中所占的比重比起抒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所占 的比重则小得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从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楚辞》、 《离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直到元曲等, 甚至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也有很强烈的抒 情色彩。
2、时态变化的有无
中国诗歌语言没有时态变 化,造成一种绝对时间的 感觉,从而也使个人体验 具有一种超越暂时时空的 非个人的普遍色彩。如陈 子昂的《登出洲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2
3、词性活用的效果
中国诗歌语言中的词汇不依靠任 何词形变化,仅凭其所处的位置 与前后联系,便可易换各种词性, 从而使一个词增加数倍表现力, 同时也产生一种模糊含混的表现 效果。其他语言中难有这种效果。 如杜甫《春望》有一联: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这里的“春”字作为动词使用了, 既是变化的过程,又是结果,获 得双倍表现力。(西风)
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
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运用往往是削 去旁枝杂叶,直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 事物的突出特征,意象显得简洁凝炼;
西方诗歌的意象则往往铺陈大量的 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驳杂但 有气势。
10
[英]华兹华斯《水仙花》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8
物象、意象的区别
例: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物象:客观存在的物体 风、雨、黄昏等 意象:指“意”与“象”的交融契合,将主观 情思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也就是说“意象” 是含有情意的物象。(情感投射下的风、雨、 黄昏)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16
(二)汉诗有平仄诗律; 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
汉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句诗中,每两个 音节为一节拍,五言诗为两个节半拍;七言诗是三 个半节拍。每句内以节拍为单位,平仄交替,构成 节拍之间的平仄对比。而在一联(两句)内上句与 下句之间,平仄交替相反,上句平起,下句则仄起。 这样不仅一句内平仄构成对比,而且在一联两句中, 平仄也形成对比。 西方诗按长短轻重音律形式“格”,短、轻的音节 为“抑”,长而重的音节为“扬”,相互配合形成 “抑扬格”、“扬抑格”、“扬扬抑格”、“抑抑 扬格”等音律。再按每行诗的音节数称为“XX音步” (二个音节为一音步)。西方诗的格律就称“XX音 步XX格”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