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四章_认知过程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学生随手涂画有助其集中注意力学生听课时若在本子上乱涂乱画,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随手涂画可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杰姬·安德雷德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家,她邀请40名成年男女参与实验,所获结果2月26日由英国《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刊载。

安德雷德让受试者听一段2分半钟模拟电话录音,内容单调乏味,涉及策划一场聚会。

录音提及参加和缺席聚会者的姓名、地点和一些不相关信息。

她让所有受试者听录音时写下参加聚会者的姓名,要求其中一半人同时在纸上随意涂画,对另一半人没有这项要求。

放音结束后,安德雷德发现,随意涂画的人所记姓名多于另一半人。

而且,他们大脑中平均记住的人名和地名比其他人多29%。

这些结果显示,随手涂画或许能让人记住更多细节,提高记忆效率。

安德雷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能边涂画边记住更多信息,首先是因为随手涂画简单得不用动脑,丝毫不影响大脑完成主要任务;另外,随手涂画能让人避免走神,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她说:“人们做一项枯燥工作时,如听单调的电话录音,注意力可能开小差,影响工作效率。

随手涂鸦之类简单方法既不会影响主要工作,又足以让人不再走神。

”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随手涂画是好事。

如果在涂画和开小差之间选择,前者更能让教师放心。

2.双耳分听实验和鸡尾酒会效应心理学家Cherry曾做过一个双耳分听的实验:他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任务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的刺激的一些物理特征,被试还是能够觉察的,他们能报告语音的变化以及男声换为女声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一、引言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感知、记忆、思考和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它是人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核心,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的能力。

二、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接收和加工的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觉知、形成感知的心理经验等。

学生应理解不同感官的特点,对感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进行初步了解。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存储和再现。

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等环节。

学生应了解记忆的不同类型,如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并学会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记忆能力。

3. 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新的概念、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涉及逻辑、创造力、问题解决等方面。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思维方式,如归纳、演绎、批判性思维等,并学会灵活应用不同的思维策略。

4. 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主要形式。

学生应掌握语言习得的基本原理和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了解语言对思维和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

三、认知过程的模型1. 认知神经科学模型认知神经科学模型以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研究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学生应了解大脑不同区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如前额叶皮质在决策和计划中的重要性,海马体在记忆形成和检索中的作用等。

2.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将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不同环节。

学生应了解信息加工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信息加工能力。

四、认知过程的实证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生应了解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如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的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等。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简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

(1)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但这种比较是在人脑与计算机的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非其物质构成上的比较。

(2)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相同之处: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都具有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储存信息、复制信息、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的功能,同样,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一定会表现出智能的行为。

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记忆可以存储和提取各种信息,加工器则进行信息的各种处理活动,包括进行辨别、比较、整合信息等。

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只能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保存或处理,而人脑则可以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计算机加工信息基本上不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而人脑的信息加工则要大量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计算机的操作要从具体指令发出,人脑则更多地从整体角度出发。

2.分别用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解释人的注意机制,并分别举实例来说明。

(1)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例如,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

(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对过滤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衰减模型。

第四章 认知过程——思维

第四章  认知过程——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
为:
1、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 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 2、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 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
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2、概念的种类
(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① 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 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 本质属性。 如,把“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 体”等。 ②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 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和 明确的。
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
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
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 是主导成分。
二、思维的种类
(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 1、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 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
2、概念的种类
(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 度,可分为: ① 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按事物的外 在属性形成的概念。 ② 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按事物的内 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个别属性 ❖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整体反映 ❖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13:57:3812 December 202013:57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理现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2020 1:57:38 PM13:57:38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7 PM12/12/2020 1:5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认知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类思维与知觉的核心概念之一。

心理学认知过程指的是人类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过程来获取、组织、解释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认知过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我们的感知、判断、学习和记忆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知是认知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感知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感觉方式。

视觉是最常用的感觉方式,通过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再经过大脑处理成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触觉、味觉和嗅觉分别通过皮肤、舌头和鼻子接收相关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我们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和选择。

注意可以被主动调控或被外界刺激吸引。

主动调控的注意是我们通过意识和自觉选择性关注特定对象或信息,而被动注意是我们受到外界刺激的吸引而自动关注某些对象或信息。

注意力有限,我们无法同时关注所有的刺激,因此我们需要过滤和选择信息,以便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刺激和任务。

记忆是认知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信息的获取、存储和提取。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

感觉记忆是对刺激的短暂保留,但信息容易丢失。

短期记忆是对信息的临时保留,持续时间较短,容量有限。

长期记忆是对信息的永久存储和提取,包括事实记忆、情景记忆和过程记忆等。

记忆是基于个体经验和学习积累的,它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思维是认知过程中的高级功能,它涉及推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推理是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未知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

问题解决是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来解决待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颖、独特和有价值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它对于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语言是认知过程的重要表达方式,它使我们能够用符号和规则系统来表示、交流和共享思想。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1. 简介认知过程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涵盖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决策,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阶段和影响因素。

2. 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2.1 知觉知觉是认知过程的首要阶段,它是指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人类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知觉的过程涉及感知、选择、注视和识别等子过程。

2.2 注意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刺激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配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注意力可以是外向的,即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上;也可以是内向的,即集中在内部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

2.3 记忆记忆是指将之前获取的信息存储、保持并在需要时检索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

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加工、复述等方法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则是对信息的永久存储,它对于学习、思考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2.4 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通过内部加工和组织信息来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

思维涉及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会对认知过程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认知过程的因素3.1 遗传因素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与智力、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有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认知能力的因素,环境和经验同样对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2 环境因素环境对认知过程具有塑造和促进作用。

良好的环境刺激有助于提高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认知过程产生差异性影响,例如,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表现。

3.3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对认知过程具有直接影响。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等因素的影响。
05
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总结词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活动。
详细描述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通过概念、判断和推 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情境。
听到一首歌。
记忆
个体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回忆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思维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关系 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如
分析和推理。
语言
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 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特有
的认知功能。
02
感知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 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活动的总和。
认知的过程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
信息储存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信息,如听觉、视觉、
触觉等。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和整合,形成有意
义的信息单元。
将处理后的信息储存于 大脑中,以便日后回忆
和应用。
信息应用
将储存的信息应用于实 际情境中,解决问题或
完成任务。
认知的功能
01
02
03
04
知觉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属性 的直接反映,如看到一幅画或
记忆的种类
陈述性记忆
指对事实、事件、概念等信息 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
来表达。
非陈述性记忆
指对技能、习惯、直觉等非语 言信息的记忆,通常需要通过 实践和经验来获得。
情景记忆
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特定事件 或场景的记忆。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思维的种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思维的种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思维的种类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带领大家学习认知过程-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①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即思维以动作为支柱,依赖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的问题,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此种思维方式是1~3岁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在实际的生活中成人也常常依赖实际操作来解决一些问题,但这种直观动作思维要比幼儿的直观动作思维水平高。

②形象思维,是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活动依赖具体形象和巳有的表象,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它是3~6岁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也是许多艺术家、文学家及设计师较多运用的思维方式。

③抽象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式,例如,学生运用公式、定理、定律解答数、理、化的问题的思维方式等。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的指向性)分类①聚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就是把解决问题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②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进行积极的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

(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①常规思维,是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这种思维不创造新成果,.创造性水平很低。

②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是指人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等环节。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研究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究人类思维、学习、知觉、注意力、记忆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人们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种感官。

感知过程的结果是形成感知对象的形象和属性。

注意:人们在接受大量信息时,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处理某些信息,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注意力可以是外在刺激引起的,也可以是内在因素引起的。

记忆:人们将信息储存下来,并在需要时回忆和利用的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概念记忆和情境记忆等。

思考: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过程。

判断: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判断标准,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

解决问题: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教育、训练和干预手段。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带领大家学习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人们熟悉的心理现象。

如果没有记忆,个体将一直处于新生儿状态,难以适应一切活动。

所以说记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记忆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嗔觉的、味觉的或触觉的形象。

例如,科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软硬、冷热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
这些记忆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表现出事物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这种记忆形式是人类所独有的。

(3)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例如,失去亲人后的痛苦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忘怀,就是情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士2个创克。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人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持时间长,从1
分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概述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心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注意二、感觉三、知觉四、记忆五、思维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七、想象一、注意P111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单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P111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单选】P112练一练1.(2021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小鸟。

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B.随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2.(2019上)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P113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由A到B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P112练一练1.(2022上)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2.(2020下)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P113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口诀:注意有无新欢(五)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简答】(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心理学认知过程范文

心理学认知过程范文

心理学认知过程范文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以及语言。

感知是指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注意和直接感觉。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输入到大脑中进行加工和解释,最终产生主观体验。

感知过程受到个体的经验、文化、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不同人对同一刺激有不同的感知结果。

注意是指人类对特定信息的选择性处理。

人类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时,需要有选择性地关注一些目标,将其他干扰性信息排除在外。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外界强制性的。

注意过程可以通过提高对特定信息的关注和降低对其他信息的注意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信息。

记忆是指人类对信息的存储和检索能力。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的信息保留在长期记忆中的过程,检索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并加以使用的过程。

记忆过程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注意、情境和情绪等。

思维和解决问题是人类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思考的过程。

思维可以是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决策等方面的活动。

解决问题是通过分析和合成信息,从现有问题到目标状态之间找到适当的策略和步骤。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

语言认知过程包括理解语言(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和使用语言(口语表达和书写表达)两个方面。

语言认知过程涉及到词汇理解、句法结构、语义理解、语用理解等因素。

总的来说,心理学认知过程研究了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的基础。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认知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优化教育和学习环境,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二、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低级的心理现象。然而一 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的。感觉是个体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个 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个体获得一切知识的 源泉。 感觉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如果离开感觉, 人的心理活动很难正常维持的。而且对于每一个 正常的人来讲,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这个问题已为“感觉剥夺”实验所证实。
(三)感觉适应
当感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 (感觉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 感觉适 应。 感受性的变化有可能是提高,也有可能是 降低。 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适应在视觉和嗅 觉中最为明显,而在痛觉中最不明显。
视觉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视觉适应 明适应是从暗处到亮处,开始感觉到很耀眼, 明适应 很快就能看清周围的物体了,明适应是感受性 的降低; 暗适应从亮处走到暗处,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 暗适应 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周围的物体了,暗适应是 感受性的提高。 听觉适应有对静的适应和对闹的适应之分。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是对气味的适应,所谓“入芝兰之室, 嗅觉适应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就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警报系统,一般难以适应。
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一个典型的感觉剥夺实验是:让被试躺在 一张舒适的小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 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他的基本感觉 就被剥夺了。要求被试在这样的条件下 (除了进食与排泄)生活尽可能的长的时 间。结果,很少有人愿意在这种环境中生 活一周。
感觉剥夺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实验期间注意力 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有的人 还产生幻觉,有的人变得神经质,有的人甚至恐 怖起来,他们都感到时间过得特别长而难以忍受。 对刚从实验室出来的被试进行了心理测验,发现 他们的精细活动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 续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均受到严重的影 响。 感觉剥夺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 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觉是 多么重要。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 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生活也不能维持。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给我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它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比如我们看到太阳,而不仅仅是看到红色的、圆形的,这就是知觉现象。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而通过知觉能够把由各种感觉通道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以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三、记忆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四、思维思维是人脑间接的概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其中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包括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性的认识和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五、想象和表象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他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

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

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

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

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在人类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如何感知、理解、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些认知过程是我们与世界进行互动的基础,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情绪体验和行为选择。

了解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感知感知是认知过程的起点。

通过感知,我们能够接收并处理来自外界的各种感觉信息。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会使用感知机制将外界刺激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使我们能够对环境作出正确的反应。

二、注意力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在大量的信息刺激中,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方面。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

主动注意力是我们自主选择将关注点集中在某个对象或任务上,而被动注意力则是由外界刺激引发的无意识关注。

注意力的管理能力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我们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是对刺激进行瞬间的感知,短期记忆则是能够暂时保存信息的能力,而长期记忆则是对信息进行长期保持和提取的能力。

记忆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学习和思考具有重要影响。

四、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中最为复杂和高级的形式之一。

它是指我们对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思维可以分为概念形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过程。

概念形成是指通过分类和归纳的方式将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解决问题是通过推理和选择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创造则是通过创新和联想的方式产生新的理念和想法。

五、语言和沟通语言和沟通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表达方式。

语言是我们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语言的使用需要我们运用语法、词汇和语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有效的沟通能力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至关重要。

总结: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通过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沟通等认知过程,我们能够与世界进行互动、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关注的范畴广泛且深入。

在心理学中,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认知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接收和传递信息,它更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组织和应用。

在认知过程中,人类大脑运用注意力、知觉、记忆、概念形成、思维和语言等多个认知能力来感知和处理外界的信息。

1. 注意力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在某个特定的刺激或任务上,并忽略其他干扰。

注意力的分配方式和能力水平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效果。

在驾驶汽车、学习和工作等活动中,我们常常需要调动注意力来应对复杂的情境。

2. 知觉知觉是认知过程中感知外界信息的一种能力。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器官来感知世界,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能够被大脑理解的信号。

知觉的过程中,人类会根据经验、情绪和目标等因素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保存、存储和再次调用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形式。

短时记忆用于保存即时性的信息,而长时记忆则能够长期保存个体的经验和知识。

记忆在个体的学习、决策和问题解决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类脑进行抽象、推理和创新的过程。

在认知过程中,人类通过思维来分析、总结和归纳信息,形成概念和观点。

思维还可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包括逻辑问题和实践问题等。

通过训练和练习,人们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效率。

二、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人类在不同情境下所展现的特定行为方式和习惯。

行为模式受到认知过程、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情绪、动机、性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第四章 学习的认知过程

第四章  学习的认知过程
外表,包括他的衣着、相貌、表情、姿势、 眼神、体态和手势等。
2.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 2.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 间接获知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某些信息。 例如,教师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工作 态度,教学方法等。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 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 观察时善辨多思 ; 做好观察总结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 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 联的一种意识活动状态,其基本特征 是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 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成分。 没有注意的参与,信息的编码、存储 和提取都将是不可能的。注意是人们 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 的必要条件。
(三)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 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 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 形象性 概括性
二、记忆的过程
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 环节,也是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的过程。
(一)识记
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 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 过程。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按照目的性和意向程度---有意识记和无 意识记。 按照性质和理解程度---机械识记和意义 识记。
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 (1)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适应 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 对比 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 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而强刺激则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技能遗忘慢 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效果好 系列位置效应
增进记忆的方法
直观形象法 图表法 谐音记忆法 归类比较法 联想法 歌诀法
第四节 思维
游戏
数字排序
思维概述
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 比较 抽象和概括 具体化
思维的类型
依赖的工具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在大草原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一个飞翔的物体,你会认为是 什么? 飞鹰-塑料袋
吉布森——知觉的刺激物说理论
知觉不需要知识经验的作用,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刺激物产生 知觉经验
模式识别
个体能够确认它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并能将它 与其他模式区别开
将感知信息与长时记忆信息比较的过程
结构优势效应
我头脑中有一个概念, 你如何获得它?概念就 在右边图形中。
颜色有三种 图形有三个 框框的数量有三个
概念形成的策略
同时性扫描
同时检验多个假设
继时性扫描
每次只检验一个假设
保守性聚焦
一次只改变一个属性
博弈性聚焦
一次改变多个属性
推理
从已知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 影响正确推理的因素
人在识别外界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整体结构对识别物 体本身所起到的有利的作用
Good中的o的识别正确率要高于单独识别o
知觉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类型
1、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感觉测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
听觉的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睡眠听英语 阈下刺激的内容我们有记忆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后像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后效
电影
感觉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 化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 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 不要忘记
记忆概述
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编码 保持-储存 再认/回忆-提取
类别
形象记忆-电影 逻辑记忆-考试 情绪记忆-高峰体验 运动记忆-打球
记忆系统
三级加工模型
复述


环境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丧失
气氛效应理论
所有的X都是Y 所有的Z都是Y 因此,所有的X都是Z
换位理论
“所有A是B” =“所有B是A”
证真与证伪
所有昆虫都有六只腿,如何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成立?
问题解决
过程
问题:如何帮助网络成瘾者?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决有以下四个过程
军训 我们是依赖时间进餐,还是借助机体感受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火车 似动现象
运动幻觉 诱导运动:月亮走,我也走 自主运动:长时间注视某个静止的光点
超感知觉和错觉
特异功能是否存在,一个迷?
第六感
错觉
第三节 记忆
伤心的往事,只有回忆时不再流泪,才算走 过
这是一个遗忘的年代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主要内容
注意 感知觉 记忆 思维
第一节 认知过程概述
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 的信息加工系统
输入,存储,提取
人脑与计算机
计算机有没有可能统治人类? NO 人脑更有灵活性,适应性更强,他们依赖于过去
经验,更多从整体角度出发
在认知过程中,注意是一切认知过程的基础,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
小女孩想,“哦,原来狗大猫小”。又经过一个院子,这次她看 到一只小哈巴狗,她说,“猫!”,父亲说,“不,那是 狗”。
小女孩迷惑了,但随着她看到更多的猫和狗,她会形成猫和狗的 概念
两条途径
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获得概念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概念
概念形成是一个假设检 验的过程,我们会提出 某一个假设,然后加以 验证,最终形成概念
信息丧失
感觉记忆
0.5-4秒 注意后,感觉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15-30秒 7±2个组块 复述后,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
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影响因素
时间因素-不同时间段遗忘量不同 材料的重要程度 识记材料的性质-有意义材料,形象材料,熟练的动
网络成瘾对于图片的感觉 灾难事件后我们的恐惧感受 明适应,暗适应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酸—甜;甜—酸 如何提高幸福的感觉
增强挫折感验与知觉
知觉理论
布鲁纳和格雷戈里——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刺激形成假设、期望或 图式,再将现实刺激与记忆信息相结合的一种再造
问题:某位有阅读能力的儿童想知道一个故事 问题表征
任务的起始状态:有本书 任务的目标状态:知道书中的故事 任务的中间状态:有那些途径可以达到目标状态
选择算子
自己读书 让别人给自己讲书中的故事
应用算子
让别人讲
评价当前状态
算子有无效果,可能自己读书更为有效,那就重新选择算子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的作用:打羽毛球-打网球 原型启发:万变不离其宗 定势的作用 情绪与动机
问题解决策略
算法
有一套规则,可以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保 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
启发法
利用经验解决 问题,不能保证问题一定解决 手段-目的分析法:分解小目标-三种条件下的行走 逆向工作:反证法 计划:解决简单问题-复杂问题
有无逻辑规则和形式
形式逻辑 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
指向性
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概念
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一个小女孩和父亲一起散步。她们走到邻居家门前,看到一只不 大不小的狗,父亲说,“看,这是条狗”。接着,她们又路过另 一个院子,小女孩看到一只猫,他说:“狗”。父亲纠正她说, “不,那是一只猫”。
注意的界定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类型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 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 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也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活动
朋友说:这个年代,往事,三天也如烟。是, 这个时代的人,习惯了遗忘,忘却一个人似 乎比记起一个人来的更容易。
有多少今天的风华绝代, 变成明天的昨日 黄花; 有多少的峥嵘岁月,被悬在了记忆的墙上而 无人瞻仰; 有多少的繁花似锦, 被明天的你我抛洒在 那条通往回忆的阡陌小路上
《东邪西毒》
没有事的时候,我会望向白驼山。我 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我, 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和我开 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 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
深度知觉的线索
生理线索:水晶体的变化 单眼线索
对象的大小 对象的重叠 明亮和阴暗:明亮的物体较近 空气透视:细节清楚,物体较近 线条透视:远处的物体似乎交于一点 运动视差:运度速度慢,物体远 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2、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事例
一天,一个人对 禅宗大师说:“大师,你可 以给我写一条最高智慧境界的箴言吗?”
大师立即提笔写下“注意”二字
那人问“就这些吗?您能再加上几个字吗?” 大师又写了两遍“注意、注意”
那人有些不耐烦了“好吧,但我实在不能看 出您这两个字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
大师听后,又写了三遍“注意、注意、注意” 那人不解“这注意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师耐心的回答“注意的意思就是注意!”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第二节 感知觉
感觉的重要性
感知剥夺实验
感觉的界定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应
两个条件
刺激物 感觉器官
主要的感觉: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肤觉 ➢ 运动觉 ➢ 平衡觉 ➢ 机体觉:饥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