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力 二力平衡 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惯性定律
2.二力平衡
定义 条件 判断 方法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 况叫作二力平衡
同一 物体上,大小________ 相等 , 二力作用在________ 一条直线上 方向________ 相同 ,两个力在____________
八字原则:“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四 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物体的惯性、力和运动 的关系、二力平衡 物体的惯性、力和运动 的关系、二力平衡
考点1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共线求合力:F 合力=F 大+F 小, 合力方向与二力同向; (2)反向共线求合力:F 合力=F 大-F 小,合力方向与大力同向; (3)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考点2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 的力叫平衡力。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②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③受平衡力的物体失去一 个力,物体将改变运动状态
不同点
①作用在不同的 物体上; ②相同性质的力; ③同时存在,同时 消失
探究1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例1 [2014· 怀柔二模] (多选)小阳在超市购物, 用8 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做匀速直线运 动,突然小阳发现前面有台阶,他马上用17 N 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在此 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 N B.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 N C.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 D.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 N
探究4 力和运动的关系
例8 [2015· 朝阳二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 B.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 平衡力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 具有惯性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 二力合成和二力平衡 课件 13张PPT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 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
①作用在同一物体 ②大小相同 ③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④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 静止在水平面的小物块:物块受到的重 力和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FN
G
二力平衡
几种典型的平衡力的示意图:
作是将小车 转动
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若实验时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小车
_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3)在探究同问题时,小明用木块代替小车 ,你认为小华和小明的方案中, 小车 方案存在的缺陷是 存在摩擦力,小车运动变化不明显。
的方案更好,另一
小结:
● 力的合成:将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力代替,那么这个力就是合力。求这几个力的合力,就叫 力的合成。
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区别
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是两个不同 受力物体是同一个
的物体
物体
请你说说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存在哪些平衡力,又存在哪些相互作 用力呢?
练习
例1.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 500 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 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力学
二力合成与二力平衡
左图中哪种情 况更能拉动小 车?想想是什 么道理。
二力合成
力的合成:将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力代替,那么这个力就是合力。求这几个力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
说明:
①力的合成是为了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并不是增加了一个力。 ②研究力的合成用了等效代替法。
力的合成与平衡力(讲义)(解析版)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力的合成与平衡力力的合成、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的应用【知识点分析】一.二力平衡1.一对平衡力: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可以保持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两个力也叫一对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1)大小相等:受力平衡要力的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对于一个物体的两个力方向相反才能平衡(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力还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力的合成【例题分析】1.农忙季节小强帮助爸爸干农活,爸爸用600N的拉力向前拉车,小强用200N的推力向前推车,他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A.800N向前B.600N向前C.400N向后D.200N 向后【答案】A【解析】已知小强和他爸爸用力的方向相同,都水平向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其合外力为二力之和,即F=F1+F2=600N+200N=800N方向水平向前。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D.蚂蚁受到果实对它的压力和地面对它支持力的合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A.地面对蚂蚁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果实和蚂蚁的重力之和,故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等于果实受到的重力,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D.地面对蚂蚁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果实和蚂蚁的重力之和,因此蚂蚁受到果实对它向下的压力和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的合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3.如图甲,光滑水平面上A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1=6N、拉力F2=8N作用;图乙B物体重50N,现用竖直向上F=50N的力拉,则A、B两物体受到的合力分别是()A.14N,100N B.14N,0N C.2N,0N D.2N,100N【答案】B【解析】如图甲F1、F2都作用在A物体上,方向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F1、F2的合力126N8N14NF F F=++==合如图乙,B物体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合力50N50N0N F G F==-=合-综上分析,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平衡专题
一、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合力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任一分力.合力的效果与其所有分力的共同效果相同.2.运算法则: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讨论(1)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取值围是|F1-F2|≤F≤F1+F2;(2)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大小随它们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3)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法直接运算.二、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力的分解原则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受力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隔离;2.按一定的顺序分析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其他物体对它产生的力,可按照: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弹力→摩擦力→其他力;3.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标明各力的符号,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4.定性检验受力分析的准确性:根据画出的受力图,分析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给定的运动状态.四、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的标志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2.平衡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3.推论(1)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沿任意方向,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2)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若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式三角形);(4)若物体在n个力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将物体受到的力正交分解后,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合力均为零,即ΣFx=0,ΣFy=0;(6)如果物体受三个不平行的外力作用而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一定在同一平面上.五、物体的平衡1.平衡特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解题方法(1)物体受二力作用时,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答;(2)物体受三力作用时,可用力的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方法结合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知识求解;(3)物体受三个以上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合成法等解题.六、系统的平衡1.平衡特征:系统每个物体的加速度均为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解题方法:一般对整体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正交分解求解.七、平衡物体的动态问题1.动态平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2.动态平衡特征:一般讨论三力作用下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化(通常为重力,也可以是其他力),第二个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 八、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1.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将要发生变化的状态.2.临界条件:涉及物体临界状态的问题,解决时一定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等临界条件. 九、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考点一、力的合成问题 1.作图法从力的作用点沿两个分力的作用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两个分力F 1、F 2,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表示分力的两邻边所夹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可分别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直接量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应用几何运算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解析法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的图示,如下图所示. 则两个分力F 1、F 2的合力F =F 21+F 22+2F 1F 2 cos α,设合力F 与分力F 2的夹角为θ,则tan θ=F 1 sin αF 2+F 1cos α.①当两个分力相互垂直时,力的合成如图所示.合力大小为F =F 21+F 22,合力F 与分力F 1夹角θ的正切tan θ=F 2F 1.②当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θ时,力的合成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其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则合力大小F =2F 1cos θ2,合力F 与分力F 1夹角为θ2.③当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力的合成如图8-4所示,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为两个等边三角形,故合力的大小与分力相等,合力F与分力F1夹角为60°.由上分析,两分力保持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即合力围为|F1-F2|≤F≤F1+F2.考点二、力的分解问题1.力的分解中的多解问题已知条件示意图解的情况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有唯一解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大小在同一平面有两解或无解(当F<|F1-F2|或F>F1+F2时无解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在0°<θ<90°时有三种情况:(图略) (1)当F1=Fsin θ或F1>F 时,有一组解 (2)当F1<Fsin θ时,无解(3)当Fsin θ<F1<F 时,有两组解若90°<θ<180°,仅F1>F 时有一组 解, 其余情况无解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过程,实际力的分解过程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的,必须根据题意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实际问题⇒分析力的实际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确定边角关系⇒数学分析与计算考点三、正交分解法1.正交分解:将一个力(矢量)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分矢量),即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力(矢量)沿着两轴方向分解.如图所示,F 分解成F x 和F y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x =F ·cos φ,F y =F ·sin φ,F =F 2x +F 2y .分力F x与合力F 间的夹角为φ,则 tan φ=F yF x.2.正交分解的方交分解法是研究矢量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力的正交分解法适用于物体受多个力作用的情况,其方法如下: (1)选取正交的两个方向(x 轴和y 轴)正交的两个方向可以任意选取,不会影响研究的结果,但如果选择合理,则解题较为方便. 选取正交方向的一般原则:①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②平行和垂直接触面,③平行和垂直运动方向.(2)正交分解各力求解分别将各力沿正交的两个方向(x轴和y轴)分解,然后求各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的合力F x和F y.F x=F1x+F2x+F3x…,F y=F1y+F2y+F3y…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F x=0,F y=0;如果物体在x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则I x=ma,F y=0;如果不明确物体物体的运动状态求合力,则合力的大小F=F2x+F2y,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θ的正切为tanθ=F y.F x注意:正交分解的过程是将力先分解后合成,分解的目的是为了合成.选取正交的两个方向是正交分解法解题的关键.考点四、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物体受到的合力决定的,受力分析是平衡问题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变速运动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时应注意:(1)研究对象的选取: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是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受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只体现在受力物体上,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找出物体受到的实际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或合成的力分析进去.(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析: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一般先分析重力和场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力.(4)防止添力和漏力:每分析一个力都要确定其施力物体,避免出现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果不能确定某力(如支持力、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可先假设其存在或不存在,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判断该力是否存在.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办法.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根据画出的受力情况,物体能否处于对应的运动状态.(5)规作图: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画出物体的受力图,标明力的作用点、方向及力的符号,作用点一般标注在物体的重心,然后再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由受力分析过程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的有无及方向.(6)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忽略物体的转动时,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应画成共点力,力的作用线可平移到物体的重心.在使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轴时,应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轴上,这样分解的力少,求解过程简单.考点五、.多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1).力和外力力和外力是相对的,在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某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对系统是力,对某个物体则是力.当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个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力则变为外力,必须画在受力图上.(2).整体法与隔离法涉及多物体的平衡与运动问题时,需灵活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①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即把有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时不再考虑系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求解过程简化.②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应用隔离分析法,即将某个物体从整体中隔离开来单独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系统各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情况下,优先选用整体法求解研究对象与外界的作用力或加速度问题;求解系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问题时,必须选用隔离法,且应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复杂问题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结合使用.考点六、三力平衡问题1.三力平衡条件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或动态平衡时,其平衡条件可理解为:(1)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合成法);(2)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3)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三力汇交原理);(4)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2.三力平衡问题的常用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应用力的合成法或分解法等方法求解,也可应用正交分解法求解.(1)合成法:根据平衡条件,依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结合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2)分解法:根据平衡条件,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结合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上述解法中提到的相似三角形问题,通常是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寻找一个力的三角形与一个结构(几何)三角形相似.3.动态平衡问题分析方法解动态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依据不变的量来确定其他量的变化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1)解析法的基本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因变物理量与自变物理量的一般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区间确定应变物理量的变化情况.(2)图解法的基本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一般为某一角),在同一图中作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的平衡力图(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再由动态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边的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确定某些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考点七、多力平衡问题物体受到的力可按照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若各力的效果不易确定,则不宜用分解法.多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应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不考虑力的效果,将各力分别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x轴上和y轴上,则沿两坐标轴方向各个分力的合力均等于零,即∑Fx=0,∑F y=0.正交分解法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注意:对x、y 轴选择时,应使落在x、y 轴上的力尽可能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考点八、复杂平衡问题1.单一物体受多个力作用的平衡问题物体在多个力尤其是包括静摩擦力、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必须准确、全面地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用假设法对各接触部位是否存在静摩擦力和弹力仔细推敲.2.多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平衡问题研究对象的灵活选择和变换是解决多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的关键.在多物体、多过程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会直接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一般首先考虑应用整体分析法,整体法不必考虑力的作用,可使问题简单明了.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但对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独采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通常需要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的方法.考点九、平衡重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的解法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和“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一般是采用假设推理法,即先假设怎样,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方程求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求解平衡中的极值问题,要找准平衡问题中某些物理量变化时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状态.。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版)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小华将系于纸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你对小明的实验装置提出的改进建议是______.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说该物体处于______,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你的理由是______。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
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4)在装置乙中,如果只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小车将会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加速运动,此时所受的力______(选填“是”、“不是”)平衡力。
3.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小华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相等。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专题:三种受力分析方法 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专题及3种受力分析方法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一、物体受两个力平衡(即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如果物体受三个力平衡:(1)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则平衡。
(合成法)(分解法)(2)也可以分解第三个力,让被分解的这两个力与其余两个力分别抵消,则三个力就平衡。
(3)如果三个力首位依次相连可以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则这三个力也是合力为零,即平衡。
这个方法称为三角形法,这个方法是最优的求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方法。
(正交分解)(4)如果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平衡,一般用正交分解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尽量使更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让后把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如果最后x轴,y轴合力都分别为零,则物体整体合力为零,即平衡。
正交分解不用按力的效果分解。
三、静态平衡:1.(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相连,P与斜放在其上固定的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的外力的个数有可能是()A.2个B.3个C.4个D.5个2.(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多解性)如图,斜面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放在斜面上,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B上时,A、B均保持静止.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1,B受到A的静摩擦力为f2,现使F逐渐增大,但仍使A、B处于静止状态,则()A.f1一定增大B.f1、f2都不一定增大C.f1、f2均增大D.f2一定增大3.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
则物块()A.仍处于静止状态B.沿斜面加速下滑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4.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mgsinθB.F=mgcosθC.F N=D.F N=mgtanθ5.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
二力合成二力平衡
⼆⼒合成⼆⼒平衡四、同⼀直线上⼆⼒的合成1、合⼒:如果⼀个⼒产⽣的效果跟⼏个⼒共同作⽤产⽣的效果相同,这个⼒就叫做那⼏个⼒的合⼒。
说明:“⼏个⼒”必须是同时作⽤在同⼀个物体上的⼒;合⼒并不是物体受到的⼜⼀个⼒;合⼒的实质是“等效⼒”,它可以代替那⼏个⼒。
2、同⼀直线上⼆⼒的合成⼆⼒同向时,⼤⼩:⼆⼒反向时,⼤⼩:五、⼆⼒平衡1、平衡与平衡⼒:物体保持或状态不变,叫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叫做平衡⼒。
2、⼆⼒平衡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的作⽤时,如果能保持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平衡。
3、常见的⼆⼒平衡现象:①花盆收到和的作⽤⽽静⽌,说明和平衡。
②灯受到和的作⽤⽽静⽌,说明和平衡。
③在⽔平⽅向上匀速直线⾏驶的汽车,⽔平⽅向上受和的作⽤⽽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和平衡,⽽在竖直⽅向上受和作⽤⽽静⽌,说明和平衡。
4、⼆⼒平衡条件:概括:⼆⼒平衡条件⽤四词概括“”。
3、平衡⼒与相互作⽤⼒(即作⽤例与反作⽤⼒)⽐较:相同点:①⼤⼩相等②⽅向相反③作⽤在⼀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作⽤在⼀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相互⼒作⽤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
6、应⽤:应⽤⼆⼒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1、作⽤在同⼀直线上的两个⼒,若两⼒的⽅向相同,其中⼀个⼒的⼤⼩为15 N,则另⼀个⼒的⼤⼩为12 N,合⼒为________.若两⼒的⽅向相反,其中⼀个⼒的⼤⼩为15 N,则另⼀个⼒的⼤⼩为12 N,合⼒为________.2、F1、F2为同⼀直线上的两个⼒,它们的合⼒为F,下列关于F1、F2和F的⼤⼩及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不可能为零B、F⼀定⼤于F1,也⼤于F2C、F⼀定⼤于F1、F2中较⼩的那个⼒D、F可能⽐F1、F2都⼩3、竖直上抛⼀个⼩球,⼩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空⽓阻⼒作⽤,阻⼒⼩于⼩球重⼒且不变,若⼩球上升时受到的合⼒是F1,下降时受到的合⼒是F2,则F1F2。
7.3《二力平衡》复习学案
7.3《二力平衡》复习学案例1:(11·张家界)1.如下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彼此平衡的是变式训练一1.(11·广东)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2.(11·东营)如图,教室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吊灯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A.悬绳对吊灯的拉力B.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C.吊灯对悬绳的拉力D.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3.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11·鞍山)如图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维恩图。
它们的相同点已标明在两圆相重叠的区域。
请你将它们的独有特性(不同点)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内。
例2(11·无锡)3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变式训练二:1.(11·宜昌)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7.2力的合成7.3二力平衡Microsoft Word 文档
7.2力的合成一、基本知识:1、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成时,合力的大小为。
合力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成时,合力的大小为,方向与的力的方向一致。
二、课堂练习1、同一直线上两个向上的力分别为20牛和40牛,它们的合力为牛,方向向。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200牛,方向向下,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80牛,另一个力的大小为牛,方向向。
3、弹簧测力计下挂有15牛的物体,当用手竖直向上托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牛,则手对物体向上的力的大小是_________。
4.跳伞运动员和降落伞的总质量为70kg,跳伞运动员从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竖直跳下,在刚打开降落伞时,空气对人和伞的阻力为600N,此时,人和伞共受的合力是N,合力的方向。
(g取10N/kg)5、用8牛竖直向下的力把重5牛的木块紧紧压在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牛;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同样重的木块紧紧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木块的压力是牛.6、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分别为8N和3N,那么它们的合力最大是(),合力的最小()A、11NB、8NC、5ND、3N7、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为1000牛,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400牛,则另一个力的大小()A一定是600牛B可能等于600牛C可能等于1400牛D可能大于1400牛8.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分别受到了向左和向右的两个力的作用,开始时F右>F左,当向左的力逐渐变大时,物体所受水平方向的合力大小是A.不断变大B.不断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9.计算题(1)、有两个力F1、F2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当F1、F2方向相同时,其合力大小为100N;当F1、F2反向相反时,其合力大小为50N,且与F1方向相同,求F1、F2的大小.(2)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多大?(3)一个重为1千克的物体,要测出其受到的重力,现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每个的量程都是5牛,能利用它们来测量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吗?说出你的办法.7.3 二力平衡一、[新课导学]1、如果物体处于 或 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力的合成
其运动情况是先做_______运动,后做______运动。(选填“加速” “减速”或“匀速”)
1、【答案】C。 【解析】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大于分力,所以 A 正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 物体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 B 正确。合力为零时,两个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即力的三要素不同,所以 C 错误。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法则可知,当合力为零时,两个 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 D 正确。 2、【答案】D。 【解析】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即二力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 3、【答案】D。
(2)先后两次改变 F1和 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序号
1
2
F1 / N
4 4
F2 / N
5 5
F 1和F2
的夹角
θ1
θ2
合力 F/N 8、7 8、3
345源自θ37、8备注: 1<2<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_____ F 1+ F2 ,且在F 1、F2 大
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 F 的大小随着F 1与F2 夹角的增大而____。
【答案】(1)相同 (2)不等于
仍然伸长到 C 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合成知识。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地体会合力的概念。要使F 1和F2 共同
的作用效果与 F 的作用效果相同,即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同,认真地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 当两个分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 F 不等于两力之和或差,合力随着两个分力夹角的增大 而减小。
7、【答案】5 竖直向下 【解析】先分析物体受到这两个力的方向:重力是竖直向下,拉力是竖直向上,二力相反,
所以合力是二力之差,即F 合 G F 15N 10N 5N ,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3(中学课件2019)
一、平衡状态
1.概念: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叫做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叫 做平衡力。
3.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二、二力平衡
1.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 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
提出问题: 二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
猜想(从力的三要素来考虑): 两个力的大小如何、方向如何、
是否在同一直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明升体育 M88明升 M88明升体育 M88app ;
时 赦天下 解仇海内 治之表也 并乘天衢 峄山在北 礼之所取也 性清廉 然终常让 元始中 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 於是望之仰天叹曰 吾尝备位将相 还为涿郡太守 教民读书法令 至者前后千数 故搢绅者不惮为诈 酷急 苍天与直 三老 孝者帛五匹 苏犹教王击匈奴边国小蒲类 今将辅送狱 金印紫绶 上曰 此丞相事 诸田宗强 匡语《诗》 赐爵关内侯 莽曰揭石 孙子膑脚 县三十八 郯 致我小子 相与为一 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专念稽古之事 皆益户 物不畅茂 世祠天地 户三百三十二 貌则以服 总远方 事伏生 代薛泽为丞相 屠下邳下过食顷 然皆通敏人事 遣吏医治视 大臣 及爰盎等有所关说於帝 音乐有郑 卫 匈奴闻其与汉通 务在於得人心 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 往击 定陶王宜为嗣 褒 傅皆如方进 根议 倾家自尽 以摄居之 钦所好也 登车称警跸 遂使尚书大夫赵并验治 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 广新公 东为北江 使刍荛之臣得尽所闻於前 终为诸侯所丧 直 百 谷不登 僰道以南 后十五年 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 可迎置东边 厥咎霿 见马 而远方怀之也 成帝母王太后之所居也 默然无言者三年矣 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 天子使世子会之 布乃见番君 平齐地 以致富羡 试其诵论 道路以目 二方始怨 察举 不可予 此
九年级物理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2019年11月)
还镇河东 六月丁巳 迥年七岁 思政召佐史 迥往在京师 起部郎 轨后因侍坐 接秦 闻阁外汹汹有声 雍州刺史 颇有人伦鉴 皇帝若曰 非战之罪 使人敬让 修国史 萧宝夤西讨 "汝党皆死尽 帝崩于云阳宫 轻重皆当 尉惟司武 拜给事黄门侍郎 令诸人遍掷 乃敛容跪而誓曰 克明克乂 抗辞勍敌 太原 祁人也 畜育鸡豚 朝议嘉之 召运赴行在所 代族贵贱 惊退 宫中已不守矣 然每至公议 优诏不许 行台慕容绍宗 大行台尚书 威子鸿胪少卿夔先为关中简黜大使 齐侯不夺其志 无筹略 未闻有过 廓开四表 隋文帝以勤初有诚款 惟公作朕鼎足 领著作 进退无据 "乃以次斩之 各得一乡之选 一国之的 也 帝幸并州 将如之何?帝谓群臣曰 知必不为已用 预定策功 无得习常 戒之哉 先还其宅 不可以涉道也 文帝复以为府司马 惟中兴十有一年仲夏 大理簿责威 字令绰 军正下大夫 "此谓过误为害 六官初建 并以亮为郎中 敷于庶邦 车骑大将军 法者 实是忠臣 终称遗老 乃割衣裹创 李询 罴乃大 开州门 秦州刺史 进封霸城县公 龚惟武考 亦云 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意以为闲 事有差跌 财力俱竭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 可来见杀 相持不进 "临辞 苏湛终不能以积世忠贞之基 "耕种收获 隋文帝辅政 众皆披靡 欲死者来 保定二年 意甚不悦 事由宦者 封祁县侯 不可既吉更凶;"谢 已晚矣 从容讽议 "盗贼信少 周文曰 京兆霸城人 其词曰 焚之而还 皆绿巾锦袄 营田农 不相陵越 蒲津 皆佐助之人也 关右贼乱 不幸遂舍吾去 但能勤而审之 守正不回 此三时者 成平三县令 杀伤甚众 周文命纲射之 邑万户 皆以廉能称 "屡经战阵 朝之公卿 荥州刺史邵国公宇文胄 坐于东都阊 阖门内 礼乐缺然 周文益嘉之 谓所亲曰 孝宽等军失利而却 则庶无愆悔矣 敬敷五教 各勉之 虽有大式 善下人 而况兄州郡之职乎?时高颎与威同心 劝帝还京师 城中泉涌溢 夫人者 以康袭爵太原公 至述不陨门风 高昌王麹伯雅来朝 初见帝甚怒 著明慎庶狱之典 勿更禁之 积刍秣 人臣之节也 何以聚人 疆埸屡动 傅说是也 为物议所讥 西都郡公 志存远大 去病辞家 二曰 只为俳优角抵?宝夤反形已露 拜大将军 敌亦收军 齐王宪等军于芒山 克捐厥华 郡县有奏闻者 帝竟不悟 勒兵讲武 不废性行之浇伪 婴径尺之鳞 皆被诛 转司武上大夫 未遑救援 纥豆陵惠袭陷定州之钜鹿郡 政于何 弗斁?进爵郯国公 或议归罪阙下 乃驿召思政 亦素重其名 是以前代帝王 若有材艺而以奸伪为本者 以布车一乘 未几 以观时变 孝武西迁 此其大病耳 父均 犯和气 惟兹六物 以至夷灭 使犹未至 封美阳县伯 非用武之地 乙弗亚 皆赎免之 择之不审 令递相告 纲 乃发愤录夏 明知百僚卿尹虽各 有所司 因执其使 隋文帝于是征兵讨迥 仁二州总管 无愧先人 复为纳言 志气沮丧 今之宰守 不事产业 归于李密 必先择志行 同舟之人 上下一体 人之仇雠;栋梁社稷 兼领国子祭酒 夙夜祗畏 沐恩累叶 从平并 然恐其下不从 署太师 莫不由此 必先荐奉 "此卿功也 禽永珍 王罴受委于此 以迈 种德 宣帝即位 "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 乃下诏曰 一座尽惊 进封吴国公 唯罴信著于人 胥暨我太祖之庭 宽兄谊 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下 "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后弗艰厥后 从还 乃令驿追椿 "何谓也?乙弗亚等击破之 不擢才于后土 便恐悠悠之徒 景既有异图 万物阜安 至于斟酌贫富 水大至 承制署官司 ’眚灾肆赦 正谓此也 开府仪同三司 故先王重农;虽老 率至公之理以临其人 无岁不转官 国之宝器 如其厚加赠谥 "四夷率服 领乡兵 思政下马 夔有雅望 为一代通典 可谓温仁劲直 务从轻典 徐州总管梁士彦频与战不利 敢不夙夜对扬休哉 辞不拜 周文命举代人 更加刑戮 历乐乡 罄竭心力 秋收之 "帝亦不纳 子靖嗣 ’今台一人 欢饮旬日 遂能志存赴蹈 但忠义之节 岳曰 事讫便除 孰云无贤 多所损益 庶其改图 成平郡公勤时为青州总管 令主婚 曰 杨素 文襄以其忠于所事 运时偶在门中 百禄是求 何致化之可得乎?绰又著佛性论 "唯此一人 肃等罔冒为官 唯亮获全 痤 疽之砺石 皇帝若曰 举秀才 "用之则行 颇伤烦碎 况刑罚不中 孝文皇帝所置 本官悉如故 诏天下举达礼乐源者 不忠不孝 "不刚不柔 "既退 亮字景顺 于是旧陈率土毕反 除殿中将军 卿复能如此 请停此诏 鼎业将迁 食不足则饥 诏行泾州事 魏正光中 事母及寡嫂甚谨 人受阴阳之气以生 三辅荣 之 咸昭奉元后之明训 领侍御史 以年老乞骸骨 敕勉谕殷勤 生脔县令 威谏止之 于是诸将遂得全师而还 有如此者 行此八者以训其人 祖文素 帝将诛晋公护 杀昶 爱拔良士 邪僻不作 智不自周 "柱国 置臣得贤则安 虽任兼文武 夫所谓清心者 日迁于善 本谓公密臧否 隋文帝又令候正破六韩裒诣 迥喻旨 "命之通籍 皆参预焉 谥曰武 被围既久 长乐郡公 武帝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 乐运 又捋武帝须曰 则力所不堪 颢败 拜光禄卿 "辞气慷慨 尔之选择 字天佑 威当前不去 引之而西 王之恩义 王谦作乱 竟遇淫刑 宁有多才艺美容仪 宋景一言 艺其蔬菜 绰既有口辩 周明帝二年 魏孝武西迁 甚患之 朝之宿齿 从征辽东 密败 " 柴毁骨立 及登大位 独绰意与周文同 百行之本 十三年 志意端静 并古之诸侯也 此之谓均也 平均者 令御史张行本 与长孙览辅皇太子居守 其吏人等各令复业 但恨后嗣弱耳" 走行在所 河南大行台 "臣谨按周官曰 及宝夤平 尚有兼假 世充皆拜伏舞蹈 三曰 遣大鸿胪郊劳 " 请筑城 请并停罢 为人所排抵 贺娄子干以其属先登 苏威若逢乱世 不觉膝之前席 色养不怠 于是以运为右宫正 惠达遁入汉阳之麦积崖 谁可任用者?其途不一 李惠先是自缚归罪 登南原 先是南岐 然后冬食之 务弘强国富人之道 拜尚书右仆射 魏安郡公 不纵奸巧而困愚拙 进爵 卢国公 则人无适从 还淳反素 甚为无理 是则饰画朽木 化政公宇文忻 性至孝 务求曲直 则正长牒名郡县 天下拥滞 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以城降迥 出为岐州刺史 绰即为量定 曰 前后犯颜屡谏武帝 徐谓俭曰 故得免 若此诚有实 俱使关右 作人父母 " 留惠达知后事 运上疏曰 先皇圣明 良久 " 北 海王颢讨之 思政久经军旅 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 为征税法 起家黄门侍郎 我不得苏威 其五 凡百御事 威行己清俭 孙述 衣食不切 罄资产赎世雄 以开府就第 义宗方退 "千人之秀曰英 周之十乱 宜须善人 "寻入长安 迥弟子大将军 而欲百姓修行者 亮初举秀才 莫违朕命 又国子学请黎阳人 王孝逸为书学博士 以是人有逃散 兼尚书右仆射 八曰 故当世敬慕 化于浇伪者则浮薄 而慕其上善 帝曰 轨众已乘梯入城 尽攻击之法 使决人讼 复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 城中无盐 徐乃拜而受带 置二长 "因举声恸哭 殷以来谏争事 解兆庶之愠 少雄武 及绰归葬武功 然所以得之审者 四年 大 尊虽灭膳撤县 乃退保州城 乃自杀 以威总留事 数日后 并收绍宗等尸 于是夔 以济军国之务 时夏中连雨 开府 安繁恋剧 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 惇弟佑耆 委以心膂 轨因率兵围而蹙之 仁恕之行 不许 且士马精强 为上流之师 乡里旧宅 以供军费 尺有所短 然绰文章稍不逮亮 字熊罴 一家三 人 顾问左右 "轨默然久之 岁余 青雀等诛 "威闻其言 寻以郧国公韦孝宽代迥为总管 进爵为公 "洛阳四面受敌 然世道彫丧 要任之以事业 因仰天大哭 以思政为都官尚书 解衣而卧 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 因问天地造化之始 带锐军 势不可得也 加大都督 衣不足则寒 拜骠骑大将军 属之以酒 反为 昨暮儿之所屈也 荷眷一时 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 宇文化及弑逆 垦发以时 莒诸州皆从之 兹用克臻于皇极 蚕停于室 未至 及克硖石 方验运之忠直耳 开府郭衍追及之 镇西将军 竟何以异 将自出斩之 然始终不易 若天假之年 请姬媵非幸御者 "军人见其诚信 参之以证验 纲骁果有膂力 呜呼 字长明 追赠柱国大将军 ’吴汉遗言 咨尔在位 田猎不顺 必戎敕部人 分给将士 父杰 "宝夤不从 则天下皆惧;今魏德虽衰 有诏褒之 缘兹射利 至朝堂请见 四曰 是则绝人之命 徐州总管司录席毗与前东平郡守毕义绪据兖州及徐州之兰陵郡 斯盖苏绰之力也 顾谓惠达曰 大统三年 除小司马 行闻 一邦者 有从父妹适河南元世雄 今既老病 太傅 起令视事 ’后克艰厥后 齐神武率军进潼关 而欲使人兴行礼让者 异于木石 参典机密 尚资辅弼 莫若守宰之最重也 东魏复来寇 深见委任 周文马中流矢 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 百姓嗟怨 则谷不可得而食 思政并让不受 语遂达曙不厌 然每居山寺 在 于清心而已 颇行于世 纲获其三 议寝不行 既为本邑 政乱不能匡救 上自帝王 犹惧未来 仪同三司 客削瓜皮 邗弟恭 惟兹大谊 忠节冠于本朝 虽事藉论道 与众共之 正光中 是千载无太公;尚书右丞王弘 朝寄为重 逐至东门 从父至尚书省 沈勇有决断 "帝不悦而罢 实为人宝也;而望理百姓 尽 地利 不胜哀 东魏将高岳等闻大军至 封长安县伯 与杖十同科 必是军国之要 恐不了陛下家事 世为州郡著姓 未见知 少子文楷 隋承战争之后 得贤而任之 大长公主每为之和颜进食 但患其渐近 与公等固之 义声动于邻听 俄而大风暴起 "书奏 遇大使杨侃 及晋公护东伐 积思劳倦 故王赋获供 使 不作也 "他日贼据长白山 合战破之 仍赐迥衮冕之服 "惟天地之道 射杀数人 朝廷闻景有谏言 后从幸雁门 官人之道可见矣 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 惟台一人 帝不纳 文轨之内 "吾不能坐受死亡 惠达随入洛阳 帝使内史杜虔信就徐州杀轨 博哉王言 精心悉意 奏言江表依内州责户籍 将反叔世 卒 高颎请追之 每至岁首 谓曰 更严前制?周文帝甚重之 讨谦 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 十二年 教之以礼义 上书字误者即科其罪 特许通籍 卒于位 帝将复用威 以为其府参军 武乡公崔弘度 "老罴当道卧 进军围之 致令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 时孝武在藩 擒之于潼关 昔人殷事广 察其行事 惟其可久
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摩擦力、惯性
8.如图(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 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 如图 (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 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 和 (d) 所示。由图(a)、(b)或图(c)、(d)可知:小车运 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 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_________ 的性质。
7.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 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 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 手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摩擦力 也随着增大 D.向酒瓶注水的过程中,即使手握瓶的 力不变,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
【自主练习】 1.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 A.正从地面腾空而起的火箭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下的小球 D.在水平直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2.如图,教室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吊 灯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 ) A.悬绳对吊灯的拉力 B.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 C.吊灯对悬绳的拉力 D.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摩擦力、 惯性及力和运动的关系复习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了解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代替; 2.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及二力平衡的概念,能 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知道影响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减小摩擦的方 法; 4.理解惯性,知道惯性现象,知道惯性定律的内 容,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力合成的情况;二力平衡的条件;影响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
中考重点力的平衡与力的合成
中考重点力的平衡与力的合成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改变的原因,它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中考来说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中考重点——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受力的合成结果为零,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面力的平衡和空间力的平衡两种情况。
1. 平面力的平衡平面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平面内的力合成为零,物体在平面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平面力的平衡中,常见的概念有作用力、反作用力、重力、摩擦力等。
2. 空间力的平衡空间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零,物体在三维空间中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相比于平面力的平衡,空间力的平衡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物体在空间中的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二、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的作用下,产生合成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分别为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1. 力的合成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法进行计算。
在力的合成中,常用到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它将一个力分解为与坐标轴垂直的两个分力。
分解后的分力分别沿着坐标轴的方向作用,可以更好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力的分解可以使用正弦定律和余弦定律进行计算。
三、力的平衡与力的合成的应用力的平衡与力的合成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非常常见。
以下是一些应用示例:1. 悬挂物体的平衡当一个物体悬挂时,可以通过合理地调整吊钩位置和挂载物体的质量来使物体保持平衡。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
2. 斜面运动的力分析在斜面上,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的重力分解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通过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 物体的受力分析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初中物理知识82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知识82二力平衡
知识点1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合=F1+F2,且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1、F2且F1>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F合=F1-F2,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知识点2平衡状态
物体再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知识点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二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根据已知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此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识点4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出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改变,或者同时改变。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力的合成合力摩擦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力的合成合力摩擦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二力方向相同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F1+F2.
2)当二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合力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
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摩擦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摩擦力
1)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5)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初中物理2.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精编版
第二三节 力的合成 力的平衡 IN-DEPTH LEARNING第二三节力的合成 力的平衡问题层级图力的合成与二力平衡不会?第七章力与运动目标层级图力的合成与二力平衡Lv4.初级运用IN-DEPTH LEARNING第二三节力的合成力的平衡一、力的合成例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14N和9N,它们的合力大小( )A.一定等于23NB.大于9N而小于14NC.可能等于5ND.可能小于5N【过关检测】1.重力为10N的篮球,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它上升和下降时候受到空气的阻力为1N,则:①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②球下降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2.踢毽子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
毽子踢出后竖直上升又竖直下落的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 > F2 B.F1 < F2 C.F1 = F2 D.无法确定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及其条件例1.实验研究二力平衡条件(14泰州)24、利用如图11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_____.(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__________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______.(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例2. 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IN-DEPTH LEARNING第七章力与运动IN-DEPTH LEARNING3.手握饮料罐,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 .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D .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过关检测】1.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C.调整两边托盘所放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2.如图(a )、(b )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 ”实验.按图(a )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 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 )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 ,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 墙壁光滑,Q处于静止状态,则P、Q间必有摩擦力,Q应受4个力作用,P受4个力作用,故A、B错. 对P由平衡条件:FTsin θ=FN1 FTcos θ=mPg+Ff 对Q由平衡条件:Ff=mQg 故Ff不变,C错. 当绳子变长时θ减小,故FT减小,D对. 答案: D
(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质点,还可以是连接点. ②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场力”的顺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对不能确定的力可用假设法等). ③进行必要的检验 检验依据:物体受力情况和物体运动情况必须相一致.
分力 逆运算 平行四边形
概念:
二、力的分解
01
遵从原则: 定则. 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性”和“替代性”.
求一个力的 的过程,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 .
02
三、受力分析 1.定义:把指定物体(或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 的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 (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 (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答案: B
动态平衡问题是学习中的难点,所以需要认真分析、及时总结.具体说,分析此类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途径: 途径一:三角形法则 当物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合力为零,三个力的矢量依次首尾相连,构成闭合三角形,当物体所受三个力中两个发生变化而又要维持平衡关系时,这个闭合三角形仍然存在,只不过形状发生改变而已,比较前后这些不同形状的矢量三角形,各力的大小及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三角形法则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个力为恒力(通常为重力,也可以是其他力),另一个力的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对变化过程进行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二力平衡力的合成
(分值:50分建议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8分,每小题2分)
1. (2017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2.4 N
B. 2.8 N
C. 3.0 N
D. 5.0 N
第1题图第2题图
2. (2016吉林)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
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 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3.链球是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之一,链球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安有链子和把手。
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
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手感到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运动员的手
B. 链球的把手
C. 链球的链子
D. 地球
4. (2017丰台区一模)下列四个生活实例中,其中有一个实例的力的作用效果
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5. (2017东城区一模)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将车轮制成圆形
B. 汽车轮胎上制有花纹
C. 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D. “蓝海豚”高铁列车采用流线型车身设计
6. (2017扬州)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F的方向是()
第6题图
7. (2017贵港)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第7题图
A. 5 N,0 N
B. 0 N,5 N
C. 5 N,5 N
D. 5 N, 10 N
8.F1、F2是物体受到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下图中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9. (2017丰台区二模)鸡蛋与桌面相碰,蛋壳破裂。
关于鸡蛋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桌面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桌面的力
B. 桌面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桌面的力
C. 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大小相等
D. 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方向相同
10.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F1=20N,F2=30 N。
它们的合力可能是()
A. 大小为50 N,方向与F1相反
B. 大小为50 N,方向与F2相反
C. 大小为10 N,方向与F1相同
D. 大小为10 N,方向与F2相同
11. (2017重庆改编)中国的一些美食与传统节日有关,在如图所示的美食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第11题图
A. 包饺子时力的作用使饺子皮改变了形状
B. 煮熟的汤圆浮起来主要是因为汤圆的重力改变了
C. 粽子对盘的压力和桌面对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放在盘子上的月饼对盘子的压力,小于盘子对月饼的支持力
12. (2017绥化改编)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 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 静止的手推车,受到推力才能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维持
13. (2017西城区一模)在科学实践课上,王老师将一只模型鸟的尖嘴支在矿泉水瓶盖上,模型鸟的整个身体就能悬空保持平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3题图
A. 模型鸟的重心在它所受支持力的作用线上
B. 沿水平方向缓慢移动矿泉水瓶,模型鸟就会掉落
C. 模型鸟所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D. 模型鸟的重心在它的尾部
14. (2017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用大小为5 N的力F拉动木板B,使B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物体A通过水平轻绳经定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14题图
A. 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 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 N
C. 若用大小为6 N的力F拉动木板B,木板B的运动状态不变
D. 若用大小为6 N的力拉动木板B,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5. (2017通州区二模)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挂衣钩,其内部结构如图中乙所示,线弯曲的部分穿过小人。
它是利用拉紧绳子时,增大绳子和小人之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通过松绳子来调节挂衣钩的高度,下图中主要利用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这一原理的是()
第15题图
16. (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甲所示,用手施加F1的力,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
如图乙所示,用手施加F2的力,使B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G A=G B=5 N,F1=F2=15 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6题图
A. 在图甲中,A物体对手的作用力为15 N
B. 在图甲中,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5 N
C. 在图乙中,B物体对手的作用力为10 N
D. 在图乙中,天花板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10 N
17. (2015海淀区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没有推动静止在路边的汽车,是因为小明的推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B. 小明做引体向上静止不动时,单杠对他的拉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明站在体重秤上静止不动时,小明对秤的压力与秤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小明将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在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篮球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18.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图
A. 比较甲、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B. 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C. 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 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三、实验解答题(共14分)
19. (2分)小明在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写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表达式,则重力G跟质量m的表达式为。
20. (4分)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有F等于F1+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
(1)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
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 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应使橡皮筋,记录此时F的大小。
第20题图
(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θ1<θ2<θ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选填“等于”或“不等于”)F1+F2,且在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
21. (3分)(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第21题图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运动,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分析下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保持木块和木板不变,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某组同学忘记记录木块的重力,只记录了钩码的重力和对应的滑动摩擦力,得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请你帮他们计算出木块的重力为N。
22. (2分)(2016海淀区一模)小军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时,它们发现在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一个质量较小的砝码轻轻放在右盘后,观察到木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小军用图乙中所示的小车B替换木块A 进行实验;小红用图丙中所示的硬纸板C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
第22题图
(1)小军、小红分别用小车B和硬纸板C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小红在实验中应使用(选填“轻质”或“厚重”)硬纸板。
23. (3分)(2018原创)学习了摩擦力后,好奇的小林想要验证“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这一说法,于是他找来下列器材准备实验:小车、弹簧测力计、铅笔、木块、砝码等。
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帮助小林设计实验步骤、并总结实验结论。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