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doc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
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深化司法改革、推进
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目的
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提高公共法律服
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系统和律师制度,推进政法
队伍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
1.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
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提高覆盖面和服务能力。
鼓励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相关政务服务系统互联
互通,提供跨部门、跨领域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一窗受理、一站
式服务、一条龙服务”。
2.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
要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强化法律援助的精准、快捷、高效
和公正性。
鼓励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和质量。
加强法律援助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法律援助资金安全和有效
使用。
3.完善律师制度建设。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8.08•【字号】莆政办〔2017〕129号•【施行日期】2017.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莆政办〔2017〕1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8日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莆田市司法局2017年8月为进一步将依法治市工作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莆田”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按照司法部、省政府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要求,《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的通知》(莆委发〔2016〕7号)以及《中共莆田市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莆委发〔2017〕6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目标公共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
具体包括: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等法律服务;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
按照政府主导、城乡一体、服务均等、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到2020年,“政府主导、司法行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覆盖城乡、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善治”格局。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和信息化平台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17.10.17•【字号】•【施行日期】2017.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司法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部门:《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西省司法厅2017年10月17日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意见〉的通知》(赣办字〔2016〕22号)要求,结合我省司法行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线上线下并行、实体虚拟同步、前台后台联动的建设思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需求导向、服务便民,资源整合、精准服务的建设原则,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建设。
2018年,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00个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20年底前,率先实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打造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二、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一)规范名称。
在前期实体平台建设基础上,按照司法部要求,统一规范名称:设区市建立“X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市、区)建立“X县(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X市X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立“X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基础上,依托村(居)委会或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公共法律服务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以法律为基础的服务。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个实施方案:一、优化法律服务机构设置2.加强法律服务站建设。
在社区、农村等基层设立法律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解决群众基本法律需求。
二、建设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3.建立法律援助中心。
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法律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三、推进法律服务专业化2.加强律师职业培训和考核。
完善律师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律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对律师的考核,确保律师的质量和能力。
3.建立律师事务所联盟。
促进律师事务所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律师事务所的综合实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公众法律教育1.制定公众法律教育指导规划。
根据公众的法律需求和法律知识普及情况,制定法律教育指导规划,明确教育目标和重点内容。
2.加强法律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素养。
五、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投入机制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法律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更好的服务效果。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民营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发展。
3.建立多层次协调机制。
建立政府、律师协会、社区等多个部门和组织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在当今社会中,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一个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能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法律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一、提升法律服务的便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增加,法律服务机构和资源需进一步配套完善。
首先,应建立更多的法律服务机构,增加服务网点,以便更好地覆盖人民的需求。
其次,应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助新技术手段,比如建设法律服务APP或网站,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案件查询等服务,方便人民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
二、加强法律教育普及法律教育是提高人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基础。
应大力加强法律教育的普及力度,涵盖各个年龄段和社会群体。
在学校中,应设置法律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
同时,在社会中,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人民的法律素养和基本法律知识,使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
三、完善涉法司法机制完善涉法司法机制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法院和检察院的建设和改革。
首先,要推进司法信息化建设,加强案件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司法效率。
其次,应加大对法院和检察院的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权威性。
此外,还应加强司法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四、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纠纷解决是法律服务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应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诉讼、调解、仲裁等多种形式。
同时,应加强对纠纷解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人民提供中立、公正的调解和仲裁服务,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和公信力。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政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推动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1.对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知识和服务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人员。
2.建立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
加强与社区、乡镇、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合作,共同为公众提供法律服务。
三、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
对表现优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2.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法律援助经费的占比。
建立法律援助申请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人都能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3.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法律知识,开展法律讲座和法治教育活动。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建设
1.建立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司法、民政、社保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加强与教育、医疗、劳动、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
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1.确保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
完善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合法权益。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高公众获取法律服务的便利程度和质量,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同时,也能够提高基层法治水平,促进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以可选择、市场化、公益性和面向公众为主要特征,供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的法律服务和产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初步成型。
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市民之家,13个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5个街道(乡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社区(村)法律顾问在全市1235个社区、1887个行政村(大队)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二)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办理初具基础。
依托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对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服务等实现了基本的信息查询、指引服务等功能。
将12348法律援助热线升级为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建设12348法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建立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12348微信群。
(三)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不含省直所)265家,执业律师3558人,其中公职法援律师50名,社区(村)法律顾问1328人。
全市共有公证处13家,公证员82名。
市管司法鉴定机构119家,司法鉴定人921名。
区级普法讲师团13个、讲师323人,招募注册志愿者892人。
(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效拓展。
研发首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涵括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服务企业等4大类共34个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依托市、区、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残疾人、农民工、贫困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计生特困家庭等对象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
(五)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增量提质。
2017年1-11月,全市各级普法部门开展各类活动近21000余次,覆盖210余万人。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一、实施目标:1、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可靠的、廉价的、专业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本方案旨在解决普通百姓因财政条件有限而难以获得满意法律服务的问题,确保社会正义的服务。
二、具体实施方案:1、加强法律服务理念的普及,增强社会对法律服务的认识和重视,切实促进法律服务普及。
2、健全政策制度,激励和引导优秀律师参与社区法律服务,为更多的社会民众提供可靠的法律服务。
3、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完备的法律服务。
4、完善法律服务协调体系,健全社区法律服务专员制度,绑定当地法律服务机构,强化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5、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信息系统,为社区民众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信息和数据服务,确保法律服务质量。
6、实施新型法律教育,加强基层人员法律素养,增强对法律的认知,促进共同遵守法律。
7、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提高法律服务的有效性。
三、预期效果: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得到有效建设,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促进正义公平。
2、法律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更多社区民众能够获得可靠的法律服务。
3、社会规范和法治社会逐渐形成,市民对法律文明的认识也有所提升。
四、责任主体:1、政府部门:负责完善法律服务政策,加强法律服务管理,健全法律服务体系。
2、社会服务机构:负责提供专业、全面的法律服务,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
3、法律代表机构:负责提供专业性以及擅长领域的法律服务,促进法律公平正义。
本文主要提出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可靠的、廉价的、专业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普通百姓因财政条件有限而难以获得满意法律服务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加强法律服务理念的普及、健全政策制度、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服务协调体系、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信息系统、实施新型法律教育、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我在此向您汇报我们近期对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为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能够确保推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因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整个工作的进程。
在这个领导小组中,我们邀请了相关部门的专家、法律专业人士以及社会组织代表参与,确保了工作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二、创新法律服务模式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法律服务模式。
我们深入调查了社会各层面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情况,发现了目前法律服务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服务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创新,比如建立一体化法律服务平台、开展志愿者法律服务等。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同时加大对于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投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制度建设也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紧紧围绕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调整和优化了现有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度,确保服务对象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满足。
以上是我们近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进展情况,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法律服务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度,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法律服务。
谢谢!。
对司法局的意见和建议
对司法局的意见和建议对司法局的意见和建议〔一〕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市工作。
提升法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效能,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进展稳定的作用。
统筹协调依法治市重大问题,推动法治肇庆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高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量进展。
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确保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有效,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发挥行政复议便民为民和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作用。
〔三〕主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普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镇街配备专职调解员,加强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诉前调解、信访调解,发扬"枫桥阅历',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实体和网上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市县镇村建立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利用"12348'热线和法律服务网开展电话和网络服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救援、人民调解、公证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五〕加强普法宣扬,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全面开展法律宣扬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普法宣扬,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气氛。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切实做到反腐倡廉。
对司法局的意见和建议为有效推动全市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深入开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进展,3月11日上午,清远市司法局队伍教育整顿座谈会召开。
市局党组书记、局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长杨越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市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局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慧燕通报了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目标任务及工作支配等。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司[2013]92号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司〔2013〕92号)各市、县(市、区)司法局,省律师协会: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目标任务,落实《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部署,现就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2008年,厅党委坚持“法律是国家赋予公民的最高福利,权益保障是最大民生”的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制定出台《浙江省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保障民生五年行动计划》,对司法行政服务保障民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五年多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职能资源、发挥职能优势,认真贯彻厅党委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安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法制宣传近民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法律保障为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省城乡特别是基层法律服务覆盖不全、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司法行政服务民生、保障权益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的责任,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
省委《2013年建设法治浙江工作要点》指出:“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服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善和完善。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服务体系。
一、提高法律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为了实现法律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与宣传: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让每个公民都能够了解和遵守法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法律宣传,确保法律服务的广泛传播。
2.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同时,要完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推进律师制度改革:加强对律师职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律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的监管,确保公民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完善法律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在线法律服务平台,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案件查询和法律文书生成等服务。
这将有效提高法律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2. 推广电子化司法办公:加快司法信息化的进程,推广电子化的司法办公模式,包括电子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公告等,提高司法办案的效率和透明度。
3. 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法律服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三、提升法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了提升法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法律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和权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法律人才的引进力度等方式,提高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关于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为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以下是我对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一、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1.增加社区综合执法人员。
建立由公安、城管、卫生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执法联合队伍,增加社区治理的执法力量。
2.优化社区服务设施。
加强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服务。
3.改善社区治理环境。
加强对社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安全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环境。
二、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人大代表制度和基层政协制度,完善基层裙众自治制度,提升基层民主治理水平。
2.强化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1.推动信息化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社会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
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多方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1.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
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
2.优化基层干部选拔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的基层干部选拔机制,选拔和任用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力出众的基层干部。
五、完善责任落实机制1.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责任制。
明确社会治理各方的责任和权限,构建多方合作、共同推进的社会治理责任落实机制。
2.加强对社会治理责任的考核评估。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各方在社会治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裙众的切身利益,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
江苏省司法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12348法律服务队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司法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12348法律服务队工作的意见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12348法律服务队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促进县域12348法律服务队规范运行,增强实战化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保障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现就进一步加强县域12348法律服务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12348法律服务队工作的重要意义组建县域12348法律服务队,是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决策部署,整合司法行政服务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具体惠民举措,对于缓解基层服务力量不足,提升服务质量,打响123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推动人民满意型司法行政机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高度重视,凝聚思想共识,加强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要在基本建成12348法律服务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运行管理,重视解决服务活动缺乏系统性统筹、偏重面上宣传而忽视具体项目化服务、主要依靠机关工作人员而律师等专业服务力量参与较少等问题,不断提升12348法律服务队规范化运行水平和服务质效。
二、进一步明晰12348法律服务队服务职能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切合广大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确立12348法律服务队工作方向,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制定具体服务职责。
(一)为地方党委政府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提供服务。
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司法行政业务职能,对地方年度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就法律风险防范、矛盾纠纷预警等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法律宣传教育是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基础。
应该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具体措施可以是举办法律讲座、撰写法律宣传书籍和发放宣传资料等。
此外,还应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法律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学习法律知识。
二、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是保障人民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为了做到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地享受法律援助,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具体措施可以是增加法律援助经费投入,建立更多的法律援助机构,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注重法律培训与专业化建设法律服务的质量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应该加强对律师、法官、检察官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此外,还应该积极推行法律职业化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职业环境,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才加入法律服务领域。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法律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应该积极推进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提供线上法律服务。
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在线法律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建立法律服务评估机制建立法律服务评估机制,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对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六、加强合作与交流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应该加强与司法部门、公安机关、检察院等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
同时,还可以与国际法律服务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法律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七、建立法律服务投诉与监督机制建立法律服务投诉与监督机制,是保障法律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应该建立完善的投诉渠道,并及时处理好各类法律服务投诉。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指政府在法律服务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为公民和组织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达成司法公正、法治和谐的目标。
我国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受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法规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二、建设目标1.建设成为全国贯彻国家法律政策、指导全区法律服务单位和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全面提供公正、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市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和法律辅导的工作机构和督查机构。
2.建设面向扶贫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的平台,努力增进法治文化、提高法律素养、推进公众法治化,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服务能力。
3.建设统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构建“一网、一库、一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法律服务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建设措施1.加大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投入(1)财政投入。
政府应将符合条件的公共法律服务单位设立、运行和改革的经费全面纳入政府年度预算,支持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机构及职能部门的工作。
(2)人才普及。
加大社区、村、乡法律工作者的培训及出资资助的人才培养,以实现更广泛、更多元的公共法律服务覆盖。
2.推进标准化建设(1)建立基本标准。
明确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运行、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等内容,规范公共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的基本标准。
(2)提升服务标准。
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积极推行法律服务之家、诉讼服务之家等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3.创新方式方法(1)公益律师。
政府和社会组织引导律师事务所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
(2)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智慧法庭”建设,加强法官的辅助服务,提高审判效率。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公共法律服务是指政府为公民和法人提供的涉及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服务。
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加强社会法治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为了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施方案如下:1. 背景:当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范围不广、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 目标:建设一个覆盖全社会、服务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主要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的目标、内容、范围和责任主体。
- 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财政投入,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经费需求。
2. 扩大服务范围- 将公共法律服务扩大到农村和流动人口群体,满足他们的法律需求。
-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意识。
3. 多元化服务方式-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等综合服务。
-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法律咨询和在线法律教育,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率。
4.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对公共法律服务进行定期评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5. 加强合作与交流-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 加强与司法机关、非营利组织等的合作,共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
三、实施方案1. 逐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从县级开始,在逐步扩大范围。
2. 制定并改进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法制化水平。
3.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经费需求。
4. 建立在线法律咨询和教育平台,提高服务范围和效率。
5.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6.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评估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镇海区委员会(十届二次会议)提案提案标题: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人(团体):通讯地址:民和路469号美银大厦9-1 刘兵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宁波市镇海科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李长申联系电话:附议人:提案人建议办理单位:审查意见:提案内容、建议办法:(两项内容分段写,自行添加A4纸)公共法律服务是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央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的管理创新,以及化解社会纠纷与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与上访事件,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区根据司法部、省、市司法行政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部署,积极探索、整合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提升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镇海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常态化运行,自2011年3月运行以来,通过资源整合,设置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九大服务窗口,将区中心打造成“一个大门进来,集中受理、分头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横向贯通式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平台。
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收获了群众的满意与好评。
目前,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成为承载全区常态化、便捷式、高效能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二)实现了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目前,我区已有21名律师联系28个村(社区),的26名基层法律服务者联系55个村(社区),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建立了律师咨询、回访考评等制度,开展了律师参与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参与村(社区)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维稳等工作。
但我们仍然要看到的是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依然还存在着问题:(一)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大。
宁波市“两办”《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但目前的工作部署、推进仍主要停留在司法行政部门的层次上,相应的统筹、协调能力还有所欠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二)经费保障不足。
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城乡全覆盖体系经费投入较大,尽管区司法局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经费全力运筹,但目前仍未正式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未能有专项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导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筹区域法律服务资源的力度不强,难以有力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1、街道保障的法律顾问费用偏低,村、镇(乡)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主要依靠法律顾问进行服务,现我区已实现8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但目前,律师进村(社区)主要以公益为主,系公益型律师,每年每位村(社区)律师的补助仅有5000元,除去15%的税后也就基本只剩下交通费了,这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律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导致了律师工作热情和动力的不足,不能吸引足够的优秀律师参与;2、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劳动争议、征地拆迁、股份制改造为主要类型的热点难点纠纷,以互联网经济为主要类型的新型民间纠纷和以企业转型为主要类型的群体性民间纠纷逐年上升,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民间纠纷中,逐渐由“替补队员”向“主力队员”转变,但目前,我区聘请的专职调解员多为退休人员或非法律专业人员,他们对于这些新型矛盾纠纷,专业化程度和知识化程度都存在不足,应对吃力。
且年薪仅为2.5万。
鄞州、北仑等区县的专职调解员年薪均在4.6万以上,过低的收入无法保障调解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律师介入不深。
1、近年来,律师承担了相当多的公共法律服务,如开展法制宣传和公共性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参与涉法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担任乡镇(街道)及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各级党委政府信访值班接待制度等。
但从整体上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重视程度不高、财政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律师介入程度并不深。
如律师进村工作,虽然实现了一村一顾问,但村(社区)重视不够,部分社区工作者对律师进社区的认识高度和理解深度不够,对律师的工作不了解,对律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打官司”的层面,对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短视”现象较为严重,部分社区工作者对律师进社区工作满足于自己应付或完成好日常工作,对如何利用法律知识加强社区自治或服务社区居民,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只停留在统计律师法律服务次数和出勤率的层面,对提升律师免费法律服务的质量上不能够提供有效帮助,甚至在律师主动提出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走访提供法律服务时也是推诿拖拉敷衍了事,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律师主动服务的积极性,限制了律师进村工作的开展;2、在我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律师参与不足,我区先后建立了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电商纠纷等15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聘请有人民调解员承担调解任务,但律师并未全面参与各专业调解组织,现行调解员多为退休人员,法律专业知识不足,导致纠纷最终仍然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消耗大量司法资源的同时,也消耗了纠纷当事人的财力和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律师在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也大多停留在标的额小、权利义务关系简单的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等层面,在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方面的法律服务、参与重大疑难事件的处理、开展政府重大项目的法律服务等方面仍未涉及或发挥不足。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
要建立建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就需要在围绕“法治镇海”、“平安镇海”建设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服务产品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
努力全面建成运作机制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工作方式信息化、服务评价社会化的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区、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平台建设,健全配套衔接制度,完善细化服务流程,实现三级窗口规范化、常态化服务。
一是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进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将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加强内部职能融合和横向联动拓展,着力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按照“统一进驻、规范设置、定期值班”的要求,开设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有条件的镇(街道)可以设置开放式的服务厅,采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模式,安排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站值班提供“坐诊”式服务;三是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
加快推进律师进村(社区)工作,提升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网格化服务,突出“公共法律服务咨询和宣传”及“人民调解”两项基本功能,为村(社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
1、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以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总工会、劳动仲裁院等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及升级,打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的援且通道,基本实现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全覆盖;创新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加大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范围和力度,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完善律师参与法律援助的管理和规范,切实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2、加快律师进“村”工作的深度,打响镇海区的“律师进村”品牌。
全面升级法律顾问制度,搭建法律综合性服务平台,形成“一区一团队、一街道(镇)一分队、一村(社区)一顾问”三级基层法律顾问服务辐射体系,让农村法律顾问服务从“全面覆盖”到“有效覆盖”再到“精确覆盖”。
为此我们建议提高律师进村的补助经费,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案件收费及各类矛盾纠纷量的多少,建议将经费由原5000元提升到每村1万元,让律师“有利可途”而不是交通费补助,进一步提升律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打响、打好全区的“律师进村”品牌。
3、逐步探索建立基层调解员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引进律师进入人民调解中,发挥他们懂法律、懂政策、懂业务、专业强、会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优化队伍结构,让调解专业化、技术化,以解决不断革新的矛盾纠纷与调解员专业和技能不足的矛盾,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促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坚持区、街道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将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中,提升经费保障力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争取各街道把本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
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做好法律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
探索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政府采购目录”,实施政府与法律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书,通过购买服务,培育扶持和鼓励一批公信力强、功能完备、运作规范、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和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使之成为我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四)增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岗位编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区里可参照兄弟县域增设专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平台联络员岗位编制,参照技术人员岗位编制确定其工资待遇。
实行平台专人联络、负责,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内部运行、衔接机制,切实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其次通过探索将“法治人才库”中的法治人才资源进行盘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区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完善区域法律服务队伍培育机制,加强对中青年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改善法律服务队伍人员结构,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建设提供优质人员保障。
宁波市镇海区司法局文件镇司案复【2018】2号标注类别:B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60号提案的答复刘兵、李长申委员: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一)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1、建立镇海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推进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将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增挂“镇海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牌子。
服务中心坚持“法律服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等三项基本功能定位,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加强内部职能融合和横向联动拓展,着力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认真做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与“12345”政务热线的衔接,落实专门的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行12348电话接听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定期组织集中法律咨询、法治宣讲、法律服务中小企业等专题性法律服务活动,进一步扩大服务中心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