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全国卷一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为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相关问题,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AgCl:1.5×10-4g Ag2SO4:0.796g(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序号操作现象实验Ⅰ将2mL1mol/L AgNO3溶液加入到1mL1mol/L 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注: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① 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右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

偏移的方向表明: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

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 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② 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③ 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序号操作现象实验Ⅲ将2mL2mol/L Fe(NO3)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消失实验Ⅳ将2mL1mol/L Fe2(SO4)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减少,未消失实验Ⅴ将2mL2mol/L FeCl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消失① 实验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Fe3+氧化了Ag,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 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Ⅳ与Ⅴ的现象有所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Ag2SO4有黑色固体(Ag)生成,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 Fe2+-e-=Fe3+负Fe2++Ag+Fe3++Ag 不能因为Fe(NO3)3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也可能氧化Ag 溶液中存在平衡:Fe3++Ag Fe2++Ag+,且AgCl比Ag2SO4溶解度更小,Cl-比SO42-更有利于降低Ag+浓度,所以实验Ⅴ比实验Ⅳ正向进行的程度更大(或促使平衡正向移动,银镜溶解)。

2017-2021历年化学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真题汇编(解析版)

2017-2021历年化学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真题汇编(解析版)

专题12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2021年】1.(2021·山东卷)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反应Ⅰ:+CH 3OH1K △H 1反应Ⅱ:+CH 3OH2K △H 2反应Ⅲ:3K △H 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Ⅱ、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x 与温度T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A 和B 中相对稳定的是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___(填标号)。

A .<-1B .-1~0C .0~1D .>1(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TAME ,控制温度为353K ,测得TAME 的平衡转化率为α。

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 x3=9.0,则平衡体系中B 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x1=___。

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 与CH 3OH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 3OH)=___。

(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 、B 和CH 3OH 。

控制温度为353K ,A 、B 物质的量浓度c 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代表B 的变化曲线为__(填“X”或“Y”);t=100s 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 正__逆反应速率v 逆(填“>”“<”或“=)。

【答案】2-甲基-2-丁烯 D 0.9α ()()21011ααα−+ 逆向移动 1:10 X <【详解】(1)由平衡常数K x 与温度T 变化关系曲线可知,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的自然对数随温度升高(要注意横坐标为温度的倒数)而减小,说明3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即△H 1<0、△H 2<0、△H 3<0,因此,A 的总能量高于B 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A 和B 中相对稳定的是B ,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2-丁烯;由盖斯定律可知,Ⅰ-Ⅱ=Ⅲ,则△H 1-△H 2=△H 3<0,因此△H 1<△H 2,由于放热反应的△H 越小,其绝对值越大,则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大于1,选D 。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

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实验1:制备NaClO溶液(己知:3NaClO2NaCl+NaClO3)。

(1)图甲装置Ⅰ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3)图甲装置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制取水合肼(4)图乙中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会参与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该过程中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蒸馏A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5)称取馏分3.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6.5 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 滴淀粉溶液。

用0.15mol·L-1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N2H4·H2O+2I2=N2↑+4HI+H2O)①滴定操作中若不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则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偏大”“ 偏小”“ 无影响”)。

②下列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③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氦气在Pt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主反应Ⅰ和副反应Ⅱ:Ⅰ.4NH 3(g)+5O2(g)4NO(g)+6H2O(g)△H1=-905 kJ/molⅡ.4NH 3(g)+3O2(g)2N2(g)+6H2O(g)△H2(1)已知:NO O2N2物质中断裂1mol化学键需要的能量/kJ629496942则△H2=___________。

(2)以Pt为催化剂,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H3和2mol O2,测得有关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①该催化剂在高温时对反应__________更有利(填“Ⅰ”或“Ⅱ”)。

②520℃时,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③52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________(数字计算式)。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B 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C 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D 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 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 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

反应相同时间NO 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在50-2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265kJ/mol160%26430.20.90.4 1.45⨯⨯AD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的转化率降低247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解析】【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和△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2)①由图可知,该催化剂在高温时,生成的NO物质的量远大于氮气的;②根据图示A点计算出两个反应消耗氨气的量,再计算转化率;③利用A点,计算出两个反应后剩余的氨气,氧气,生成的水和N2,再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④A.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根据图示可知840℃生成NO最多,故A正确;B.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降低NH3转化率,提高氧气转化率,故B错误;C.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看成增大压强,不利于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因此降低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故D正确;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的转化率降低;(3)①8NH3+6NO2=7N2+12H2O根据方程式判断;②在50-2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详解】(1)盖斯定律:Ⅰ-Ⅱ得2N 2(g)+2O24NO(g) △H= △H1- △H2=-905-△H2kJ/mol;△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942 kJ/mol +2×496 kJ/mol -4×629 kJ/mol =360kJ/mol;所以:△H2=△H1- △H==-905 kJ/mol -360 kJ/mol =-1265kJ/mol ;答案:-1265kJ/mol(2)①由图可知,该催化剂在高温时,生成的NO物质的量远大于氮气的,故该催化剂在高温下选择反应I;答案:Ⅰ②520℃时, 4NH 3(g)+5O2 4NO(g)+6H2O(g)变化(mol ): 0.2 0.25 0.2 0.34NH 3(g)+3O2(g) 2N2(g)+6H2O(g)变化(mol ):0.4 0.3 0.2 0.6NH3的转化率为0.20.41+×100%=60%答案:60%③在 1L 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H3和 2mol O2,520℃平衡时n(NO)=n(N2)=0.2mol,则:4NH 3(g)+5O2 4NO(g)+6H2O(g)变化(mol ):0.2 0.25 0.2 0.34NH 3(g)+3O2(g)=2N2(g)+6H2O(g)变化(mol ):0.4 0.3 0.2 0.6故平衡时,n(NH3)=1mol-0.2mol-0.4mol=0.4mol,n(O2)=2mol-0.25mol-0.3mol=1.45mol,n(H2O)=0.3mol+0.6mol=0.9mol,由于容器体积为1L,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2643 0.20.9 0.4 1.45⨯⨯答案:2643 0.20.9 0.4 1.45⨯⨯④A.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根据图示可知840℃生成NO最多,故A正确;B.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降低NH3转化率,提高氧气转化率,故B错误;C.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看成增大压强,不利于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因此降低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故D正确;答案:AD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的转化率降低;答案: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 的转化率降低(3)①8NH3+6NO2=7N2+12H2O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47mol;答案:24 7②反应相同时间NO 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在50-2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答案: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点睛】本题难点是图象分析应用,易错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注意三段式法在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全国卷1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工流程题

全国卷1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工流程题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2013年全国卷1)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 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 ++xe -=Li x C 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 2中,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酸浸”一般在800C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能盐酸代替H 2SO 4和H 2O 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 2与Li 1-X CoO 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的方程式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27.答案:(1)+3(2)2Al+2OH -+6H 2O=2Al(OH)4-+3H 2↑(3)2LiCoO 2+3H 2SO 4+H 2O 2Li 2SO 4+CoSO 4+O 2↑+4H 2O ;2H 2O22H 2O+ O 2↑(4)CoSO 4+2NH 4HCO 3=CoCO 3↓+(NH 4)2SO 4+H 2O+CO 2↑(5)Li 1-X CoO 2+Li X C 6=LiCoO 2+6C (6)Li +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Al(OH)3、CoCO 3、Li 2SO 4(2014年全国卷1)、无(2015年全国卷1).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

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 2B 2O 5·H 2O 和Fe 3O 4,还有少量Fe 2O 3、FeO 、CaO 、Al 2O 3和SiO 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 3BO 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粗硼酸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g 2B 2O 5·H 2O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近5年全国卷一化学反应原理整理

近5年全国卷一化学反应原理整理

2009~2010全国卷1《化学反应原理》整理电化学2009.28题: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端为极;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2010.10题: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2TiO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2TiO/S TiO/Shν*−−→(激发态)+-22TiO/S TiO/S+e*−−→3I+2e3I---−−→2232TiO/S3I2TiO/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2011年.10题: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 CuSO 4B.H 2OC. CuOD. CuSO 4·5H 2O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2009年13题:下图表示反应X(g) ≒ 4Y(g) + Z(g),0H ∆<,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 B.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2010年.27题:(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0.100/c A mol L =、()0.200/c B mol L =及()0/c C mol L =。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1)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1)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1)一、化学反应原理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答案】322222Fe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 【解析】【分析】【详解】(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 I Fe I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铝及其合金可用作材料、铝热剂等,在环境修复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1)铝的冶炼、提纯的方法很多。

①高温碳热歧化氯化法冶铝包含的反应之一为:Al 2O 3(s)+AlCl 3(g)+3C(s)3CO(g)+3AlCl(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

②碳热还原Al 2O 3冶铝的部分反应如下: Ⅰ.2Al 2O 3(s)+9C(s)=Al 4C 3(s)+6CO(g) △H 1=akJ/mol Ⅱ. 4Al 2O 3(s)+Al 4C 3(s)=3Al 4O 4C(s) △H 2=bkJ/mol Ⅲ. Al 4O 4C(s)+Al 4C 3(s)=8Al(g)+4CO(g) △H 3=ckJ/mol 反应Al 2O 3(s)+3C(s)=2Al(g)+3CO(g)的△H =__________kJ/mol③用离子液体AICb-BMIC(阳离子为EMIM +、阴离子为AlCl 4-、Al 2Cl 7-)作电解质,可实现电解精炼铝。

粗铝与外电源的__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工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2)真空条件及1173K 时,可用铝热还原Li 5AlO 4制备金属锂(气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Al 、Fe 或Al-Fe 合金还原脱除水体中的硝态氮(NO 3--N),在45℃,起始c (KNO 3-N)为50mg·L -1、维持溶液呈中性并通入Ar 等条件下进行脱除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c 0为起始浓度、c 为剩余浓度):①纯Al 在0~3h 时,NO 3-几乎没有被脱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h 后NO 3-被还原为N 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题汇总,推荐文档

2016-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题汇总,推荐文档

2 51. [2018·全国卷Ⅰ] 采用 N 2O 5 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 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 2O 5。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

(2) F.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 25 ℃ 时 N 2O 5(g)的分解反应:2N 2O 5(g)4NO 2(g)+O 2(g)2N 2O 4(g)其中 NO 2 二聚为 N 2O 4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的总压强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 =∞时, N 2O 5(g)完全分解]:①已知:2N 2O 5(g) 2N 2O 4(g)+O2(g) ΔH 1=-4.4 kJ ·mol -12NO 2(g)N 2O 4(g) ΔH 2=-55.3 kJ ·mol -11则反应 N 2O 5(g)2NO 2(g)+2O 2(g)的 ΔH =kJ ·mol -1。

②研究表明,N O (g)分解的反应速率 v =2×10-3×p N 2O 5(kPa ·min -1),t =62 min 时, 测得体系中p O2=2.9 kPa,则此时的 N 2 5= kPa,v = kPa ·min -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 ℃,则 N 2O 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 ∞(35 ℃)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3.1 kPa,原因是 。

④25 ℃时 N 2O 4(g) 2NO 2(g)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kPa(K 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3) 对于反应 2N 2O 5(g)4NO 2(g)+O 2(g),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 2O 5 NO 2+NO 3 快速平衡第二步 NO 2+NO 3 NO+NO 2+O 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 32NO 2 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2010-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2010-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2010-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题索引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解质溶液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_。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__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全国新课标一卷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

全国新课标一卷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

全国新课标一卷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新课标Ⅰ) 2020新课标Ⅰ.10.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O 2(g)钒催化剂−−−−→SO 3(g) ΔH=−98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 2O 5(s)与SO 2(g)反应生成VOSO 4(s)和V 2O 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当SO 2(g)、O 2(g)和N 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MPa 、2.5MPa 和5.0MPa 压强下,SO 2平衡转化率α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在5.0MPa 、550℃时的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SO 2(g)、m% O 2(g)和q% N 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 、压强p 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 2转化率为α,则SO 3压强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研究表明,SO 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αα−1)0.8(1−nα')。

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 升高而增大;α为SO 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 2转化率,n 为常数。

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 、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 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 m。

t<t m时,v逐渐提高;t>t m后,v逐渐下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全国卷一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全国卷一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全国卷一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20XX年全国卷1)28.(15分)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主要过程包括下列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i)CO(g)+2H2(g)=CH3OH(g) △H1=-90.1 kJ/mol(ii)CO2(g)+3H2(g)=CH3OH(g)+H2O △H2=-40.9 kJ/mol水煤气变换反应:(iii)CO(g)+H2O(g)= CO2(g)+H2(g) △H3=-41.1 kJ/mol二甲醚合成反应:(iv)2CH3OH(g)= CH3OCH3(g)+H2O △H4=-24.5 kJ/mol回答下列问题:(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CO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Al2O3)、压强在5.0Mpa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

其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1)。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为 1.20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

28.答案:(1)Al2O3+2NaOH+3H2O=2NaAl(OH)4NaAl(OH)4+CO2=Al(OH)3+NaHCO3、 2 Al(OH)3Al 2O 3+3H 2O(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 )平衡向右移,CO 转化率增大:生成的水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iii )消耗部分C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2013年全国卷1)28.(15分)二甲醚(CH 3OCH 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 2、CO 和少量CO 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下列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i )CO(g)+2H 2(g)=CH 3OH(g) △H 1=-90.1 kJ/mol(ii )CO 2(g)+3H 2(g)=CH 3OH(g)+H 2O △H 2=-40.9 kJ/mol 水煤气变换反应:(iii )CO(g)+H 2O(g)= CO 2(g)+H 2(g) △H 3=-41.1 kJ/mol 二甲醚合成反应:(iv )2CH 3OH(g)= CH 3OCH 3(g)+H 2O △H 4=-24.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1)Al 2O 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高纯度Al 2O 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 )对CO 转化率的影响 。

(3)由H 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的影响 。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 -Zn -Al -O 、Al 2O 3)、压强在5.0Mpa 条件下,由H 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

其中CO 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 -1)。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 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为 1.20V ,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

28.答案:(1)Al 2O 3+2NaOH+3H 2O=2NaAl(OH)4NaAl(OH)4+CO 2=Al(OH)3+NaHCO 3、2 Al(OH)3Al 2O 3+3H 2O(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 )平衡向右移,CO 转化率增大:生成的水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iii )消耗部分CO 。

(3)2CO(g)+4H 2(g)=CH 3OCH 3(g)+H 2O △H=-204.7 kJ/mol ;该反应分子数减小,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 和H 2转化率增大,CH 3OCH 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 和H 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5)CH 3OCH 3+3H 2O=2CO 2+12H ++12e -;12;11161139.8)106.3(1965001246100020.1-----⋅⋅=⋅⋅⨯÷⋅⨯⨯⋅⨯kg h kW h kW J kg mol C molg gV(2014年全国卷1)、27、(15 分)次磷酸(H 3PO 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1) 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 H 3PO 2及 NaH 2PO 2均可将溶液中的 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 H 3PO 2 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 H 3PO 2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则氧化产 物为 (填化学式)。

③ NaH 2PO 2 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 (填“弱 酸性”、“中性”或“弱碱性”)(3) H 3PO 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 PH 3气体和 Ba(H 2PO 3) 2,后者再与 H 2SO 4反应。

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杂质。

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28、(15 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 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

再水解生成乙醇。

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

(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其中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7题答案】(15分)(1)(2)+1 H3PO4正盐弱碱性(3)(4)【28题答案】(15分)(1)(2) —45.5 污染小,腐蚀性小等(3)①(2015年全国卷1).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图。

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_____________,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

(3)已知反应2HI(g)2(g) + 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

(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2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

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__min-13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0.00.40.81.21.62.42.02.8v /(10-3m i n -1)x28. (15分)⑴MnSO 4(或Mn 2+) (1分) ⑵ 4.72×10-7 (2分) ⑶ 299 (2分) ⑷①K= (2分); ②k 正/K ;1.95×10-3 (每空2分,共4分) ③A 、E (4分)(2016年全国卷1)27、(15分)元素铬(Cr )在溶液中主要以3Cr +(蓝紫色)、4Cr(OH)-(绿色)、227Cr O -(橙红色)、24CrO -(黄色)等形式存在。

3Cr(OH)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3Cr +与3Al +的化学性质相似。

在243Cr (SO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CrO -和227Cr O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1.0mol L -⋅的24Na CrO 溶液中227(Cr O )c -随(H )c +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4Na CrO 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24Cr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③温度升高,溶液中24CrO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 ∆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24K CrO 为指示剂,以3AgNO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 -,利用Ag +与24CrO -生成转红色沉淀,指示剂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 -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511.010mol L --⨯⋅)时,溶液中(Ag )c +为__________1mol L -⋅,此时溶液中24(CrO )c -等于__________1mol L -⋅。

(已知24Ag CrO AgCl 、的sp K 分别为122.010-⨯和102.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3NaHSO 将废液中的227Cr O -还原成3Cr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生成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 溶液,沉淀溶解,最终溶液变绿色(2)①2242722CrO 2H Cr O H O -+-++②增大;141.010⨯;③小于(3)52.010-⨯;35.010-⨯(4)23227342Cr O 3HSO 5H ===2Cr 3SO 4H O --++-++++ 或:2322273432Cr O 8HSO ===2Cr 3SO 5SO 4H O --+--++++(2017年全国卷1)28.(14分)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I)和系统(II)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

在610K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