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州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与答案与解析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与答案与解析

2012 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本试题卷分第I 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长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么?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最新2013年贵州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最新2013年贵州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2语文3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45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6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7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8第Ⅰ卷阅读题9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12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13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14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15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16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17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18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1920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2122《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23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24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25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26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2728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29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30“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2013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 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 “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 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C(2)①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解析】【分析】(1)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故选C。

(2)“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2013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2013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2013年贵州普通⾼中学业⽔平考试(语⽂) 店铺⾼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考试题答案和⾼考作⽂及试卷专家点评,请⼴⼤考⽣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进⾼三,⾛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考的新⾼三学员能倍加努⼒,在2014年⾼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函授副增长志同道合声名鹊起 B、刚性吊胃⼝众⼝铄⾦既往不究 C、摄像座上宾流连忘返原形毕露 D、防害发帖⼦笑容可掬激浊扬清 3、依次填⼊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①近⽇,济宁市联通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吉祥号码预存话费销售活动在消费者中引起⼀⽚:预存话费是不是相当于变相收取选号费?预存话费是否剥夺了普通消费者的择号权? ②央视推出的《2010书⾹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号倡导⼤众阅读,讲述中国⼈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中国⼈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李⽼师退休以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就携⼆三⽼友,轻装简从,步⼭林,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质疑显⽰否则B、置疑显⽰不然C、置疑展⽰否则D、质疑展⽰不然 4、依次填⼊下列⽂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些同志①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重要,②知道它在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③在⼀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明⼀起抓。

④当建设⽂明建设形势⽐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⑤⾃觉不⾃觉地将精神⽂明当成“软”任务来看待。

A、不不尽管然⽽才B、也也⽽且但是就C、⼜⼜⽽且然⽽则D、既⼜虽然但是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项是( ) A、近年来,少量圆明园⽂物回归中国,但都是通过拍卖会⾼价购回的,这些只是圆明园流失⽂物中的沧海⼀粟。

B、⼀⽚“涨”声中,百姓只能“⽄⽄计较”的过⽇⼦,也许是多节减、少铺张,也许是更关注各种打折信息、省钱妙法。

C、我国的动画荧屏上,很多明显不适宜未成年⼈的动漫作品常常堂⽽皇之的在公共时段播放。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命题学校:凯里一中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7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①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

有关“和”字,《说文解字》口部书作“咊”,解为“相应也”,系与入口之饮食有关;龠部有“龢”字,解为“调也”,本是乐器的象征,皿部有”盉”字,解为“调味也”,原指调味器。

“咊”、“龢”、“盉”三字,同音同源,字形虽异,却都以“禾”字为旁。

“禾”乃是“和”的观念的基本喻象,这透露出农耕文明的历史特点。

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而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

“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

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②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

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

“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已的不二法门。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及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语文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2013年贵州省考语文题答案

2013年贵州省考语文题答案

(4)(答对2点即可,共8分)
①陈省身大师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都有 很深的造诣,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只有 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 ②当今社会,能达到陈省身大师这种境界 的,没有几人,当今学术界应引起深刻的 反思。 ③树立新型人才观,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20分) 13、D 14、C 15、D (以上每小题各3分)
16、(5分) ①概括内容的句子:我国的粮食浪费 触目惊心。(3分,意思相近即可) ②警示人们的句子:珍惜粮食刻不容 缓。(3分,表达的意思能警示人们 不浪费粮食即可)
17、(5分) 示例:
①是永恒的主题,不朽的诗篇 ②没有幸福的耕耘,生活就缺乏 欢快的乐曲
(写出一句给3分,写出两句给5分)
六(60分) 18、(6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答对2点即可)
(4)
①歌颂人为了生存,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如三叔为保护庄稼“收拾”野猪,用猎 获的山货换取生活用品。 ②歌颂人与人的互助与爱。写狗就是写人, 狗在三叔危难之时,腾空而起,咬住毒 蛇,三叔得以脱险;狗为三叔站岗、挡 风。 ③歌颂超越物种的爱。三叔割自己的手腕, 用鲜血来喂黑宝。 (答对2点即可)
狗为三叔站岗挡答对2点即可四1225分1ce5分a1分欠债说的内涵是在做学问上我们必须继承前人但继承前人是为了超越前人我们又必须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残缺说的内涵是科学和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了哪一个都是残缺的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一、(9分)
1、D
2、C
3、B
二、(36分)
(一)(19分)
4、C
5、D
6、A
四、12、(25分)
(1)CE(5分,A1分)
(2) ①欠债说的内涵是,在做学问上我们必 须继承前人,但继承前人是为了超越 前人,我们又必须提出新的观点和看 法。(3分) ②残缺说的内涵是,科学和艺术,二者 相辅相成,缺了哪一个都是残缺的。 (3分)

201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答案)

201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3)201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1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1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2)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4)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16)2013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版) (1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20)2013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版) (22)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 (24)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2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B 2. D 3.C二、古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5.B6. D7.(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敢望其项背的。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贵州省近3年(2017,2018,2019)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pdf解析版)

贵州省近3年(2017,2018,2019)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pdf解析版)

贵州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句话应该是魏源还以光照为例,非常形象地说明广纳平民百姓意见的重要。

什么是“光”呢,显然指的是广大平民百姓参与议政。

凡能广泛听取老百姓意见的人,他就会变得聪明起来,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完善。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语出《默觚下·治篇十二》“天下其一身与!后元首,相股肱诤臣喉舌,然则孰为其鼻息?夫非庶人与!九窍百骸四支之存亡,视乎鼻息,口可以终日闭而鼻不可一息柅(遏止).古圣帝明王,惟恐庶民之不息息相通也,故其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古圣之听言也,不问其疏近,并不问其公私,而惟其理之是非,即有吁(xu,叹息)有咈(yi,叹词),未闻以其吁咈而罪之也,是谓“不以人废言”;瞽(瞎)史、百工、庶人、刍( chu,割草)荛(rao,柴草)皆得进言,未闻工瞽刍荛一言可采,即擢(提拔)以崇高之位,是谓“不以言举人”.不以言举人,故能明试以功而广收天下之人;不以人废言,故能敷奏以言而广闻天下之言.……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you,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或为一隅之偏听,或为一室之迩听,或为一堂之公听,或为旌木、鼓铎(duo,大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用的)、蒙(眼睛失明)瞽、刍荛之偏听,所受愈小则所照愈狭,所受弥旷则所照弥博.…… ”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区真题答案北京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上海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广东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江苏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浙江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湖北2017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四川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天津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陕西2017年陕西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陕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湖南2017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福建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重庆2017年重庆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重庆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安徽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辽宁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江西2017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山东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2017年海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海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广西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河南2017年河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河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河北2017年河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河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山西2017年山西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山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贵州2017年贵州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贵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甘肃2017年甘肃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甘肃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青海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西藏2017年西藏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西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黑龙江2017年黑龙江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黑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吉林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宁夏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宁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新疆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云南2017年云南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云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内蒙古2017年内蒙古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内蒙古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1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22017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32017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真题2017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标准答案以及详细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标准答案以及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试题答案及精析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养殖业与日剧增便笺.(jiān)独辟蹊.(xī)径B.醉醺醺席不暇暖泥淖.(nào)向隅.(yú)而泣C.滥摊子自由竞争卷帙.(dié)运筹帷幄.(wò)D.颤巍巍信笔涂鸭蠹.(dù)虫湮.(yīn)没无闻1. BA选项养殖业,与日俱增;C选项烂摊子,卷帙(zhì);D选项信笔涂鸦,湮(yān)没无闻。

第一题字音字形依旧简单,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A选项字音都对,字形均错,这打破了以往高考字音错一、字形错一的规律,说明字音字形考查方式灵活多变,已经不再限制在“字音和字形”二题合一,而是在转变为字“音形”题,表面看起来难度提升了,其实是降低了难度。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2. AB选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一句,删去“对于”;C选项“原因,主要在于……所致”,删去“所致”;D选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后加“力度”。

病句题着重考查句式成分,我们抛开所谓的六种病句模式,会发现今年的错误选项全部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句子中的词语达到修改目的。

2013贵州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考资料

2013贵州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考资料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2013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2013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1、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2013年贵州省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2013年贵州省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2013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mm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雾霾,是雾和霾的合称,但雾是雾,霾是霾,二者区别很大。

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雾会降低能见度。

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使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称为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到10千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

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到或接近100%。

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雾会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早晚常见或加浓,近午时减轻甚至消失。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也能导致能见度大大降低,这种非水成物气溶胶系统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霾和雾不同,与清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在1-2微米,所以肉眼看不到。

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呈黄色或橙灰色。

发生霾的相对湿度不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的能见度低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的能见度低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能见度低是霾和雾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是霾。

霾的主要成分是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PM2.5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这种颗粒既是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形成霾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一凤鸟。

《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

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1.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

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

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

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

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

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

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

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

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

《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

D。

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

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

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④⑤D. 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

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

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

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

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