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烧包格式 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
中元节怎样写包

中元节怎样写包【篇一:中元节(七月半)封包写法】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孝弟孙孝来孙孝玄孙孝曾孙孝孙孝男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故老人收用上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背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后面大大的封口【篇二: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中元节封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封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
我的家乡叫七月半,也叫“鬼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每年七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购买一些冥币、纸钱(草纸),杀一只鸭子,滴几滴鸭血均匀洒在上面,装在封包里面,写上已故先人的名字。
到了傍晚就开始焚烧,寄给祖先和逝去的亲人,以尽孝道。
祖宗十八代称呼
封包书写格式:(从右至左)
今逢中元之期,谨备冥钱壹包封,敬奉金银冥衣钱财等。
故(××)考妣,老大人、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等祀。
公元二O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焚化。
称谓关系
按先人辈分从高到低书写封包:
一、故烈祖陈公茂伦老大人,妣申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弟孙(×××)等祀。
二、故曾祖陈公荣锦老大人,妣刘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曾孙(×××)等祀。
三、故祖考陈公昌顺老大人,妣廖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孙(×××)等祀。
四、故伯祖考陈公昌富老大人,妣刘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侄孙(×××)等祀。
五、故伯祖考陈公昌贵老大人,妣肖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侄孙(×××)等祀。
六、故显考陈公绍英老大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男(×××)等祀。
七、故岳父杨公万珠老大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婿(×××)祀。
中元包袱写法

中元包袱写法
中元节包袱的写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故字处:“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
其中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
2.姓名处: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
3.孝字处: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
4.包袱正面朝上方向,右下角可以略微掀起一点(不要太大),这样烧的时候不易熄灭。
5.包袱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以上是中元节包袱的写法,仅供参考。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
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
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
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内侄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孙婿妻之姐夫:故襟兄府公諱收用襟弟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妻:故贤妻收用为夫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伯或叔的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亲家的父母:故姻尊姻侄亲家的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篇二:中元节(七月半)封包写法1】【篇三:七月半烧包填写】表例:明此人,男,黄华英,是其外孙古龙烧给他的外公((故故岳父*父(*本(身本姓身氏姓)氏)公公讳讳此字此读字读huihui****(不(带不姓带氏姓的氏名的字名)字)老老大大人人受受用用))例((故故祖外父*祖(父*本身(姓本氏身)姓公氏)讳公此字讳读此hui字读**hui(**不带(姓不氏带的姓名氏字的)名老字)大老人大受人用受)用)(故岳母*氏(本身姓氏)*男门(其方丈夫:姓氏)**(不带姓氏的名字老)孺人受用)(用故()母故*祖氏母*(本氏身(姓本氏身)姓*氏门)*(其门(丈其夫丈姓夫氏姓)**氏)(**不(带不姓带氏姓的氏名的字名)字老)孺老人孺受人用受)用)例(故外祖母*氏(本身姓氏)*门(女其丈夫方姓氏:)**(不带姓氏的名字)老孺人受七月半烧包填写主体部分。
农村包袱封条的格式及范文

农村包袱封条的格式及范文一、格式。
1. 包袱正面。
在包袱的正中间(如果包袱较大,偏上一些的位置也可)写上收包袱人的称呼,如“故显考(妣)[姓氏]公(母)讳[名字]老大人(孺人)收”。
这里“显考”是对去世父亲的尊称,“显妣”是对去世母亲的尊称。
在称呼的右侧(竖写格式),可以写上寄包袱人的名字,如“孝子(女)[名字]敬奉”。
2. 包袱封条。
用长纸条(一般白纸条),从包袱的一头开始粘贴,环绕包袱一周,纸条两端交叉或重叠一点以便粘贴牢固。
在纸条上竖着写上内容。
二、范文示例。
1. 中元节(鬼节)给祖先的包袱封条。
包袱正面:故显考李公讳大山老大人收。
孝子李小明敬奉。
包袱封条:今逢中元之期,敬备冥财若干。
内有金元宝[X]个,银元宝[X]个,纸钱[X]沓。
愿父在阴间衣食无忧,保佑子孙平安顺遂。
不孝子小明叩上。
2. 给去世亲人的一般性包袱封条。
包袱正面:故显妣张母讳秀兰老孺人收。
孝女张小花敬奉。
包袱封条:亲娘啊,女儿给您送钱来了。
这里有您爱吃的点心钱,还有新衣服钱。
这包袱里装着满满的思念和敬意呢。
女儿小花愿您在那边过得舒心。
3. 春节给祖先的包袱封条。
包袱正面:故祖考(妣)王氏家族列祖列宗收。
孝孙王强敬奉。
包袱封条:新春佳节到了,列祖列宗在上。
孙儿给您送来钱财,愿祖宗保佑家族兴旺,平安吉祥。
子孙后代都没忘本,一直记着祖宗的恩德呢。
王强敬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形式,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盂兰节或鬼节。
在中元节,人们会为祖先和亡灵祭拜祈福,同时也会扎制包袱来寄托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以下是中元节包袱的书写格式:
一、包袱的准备
1. 准备一块白色或黄色的布料作为包袱的材料,可以选择方形或长方形。
2. 准备一根红色或黄色的绳子,用于扎实包袱。
二、包袱的书写内容
1. 在布料的中央上方写上“中元节”或“盂兰节”的字样。
2. 在布料的中央下方书写祭拜对象的名字,可以是祖先的名字或亡灵的名字。
3. 在布料的四周,可以添加一些祈福的话语或祝福的词句,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三、包袱的书写工具
1. 使用黑色或红色的水性笔或绘画笔进行书写,确保字迹清晰可见。
2. 如果你具备写毛笔字的技巧,也可以使用毛笔进行书写。
四、包袱的书写技巧
1. 字迹要工整、清晰,可以先用铅笔勾勒轮廓,再用笔进行书写。
2. 字体大小要适中,不要过小或过大。
3. 如果对书写技巧不熟悉,可以参考书法字帖或请懂书法的人士帮忙书写。
五、包袱的包扎方法
1. 将书写好的布料平放在桌面上,将包袱的四个角分别折叠到中心点。
2. 用绳子将包袱的四个角绑扎在一起,以固定包袱的形状。
3. 绑扎好后,可以再次检查字迹是否清晰,绳子是否牢固。
以上是中元节包袱的一般书写格式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在中元节能够寄托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并度过一个祥和祭祀的节日。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祖先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祖先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七月半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祖先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往左书写内容。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正面的写法,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忠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xx收用〔已经故去的x____人收用〕;第四列孝xx祀〔阳世孝人xx祭奠〕;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详细格式与称呼如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忠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给xx〕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xx____人收用〕第四列:孝xx祀〔即: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即:农历xx年xx 月xx日跪拜焚化〕1、包袱第一列:假如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祖先的包总封数填写。
假如是白包,那么“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____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____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2、包袱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假设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那么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七月半封包的写法

七月半封包的写法一、七月半封包的基本了解七月半呢,也就是中元节,这时候写封包可是很有讲究的哦。
封包就像是给去世的亲人朋友寄去的“包裹”,是一种表达思念和敬意的方式。
二、封包的格式部分1. 正面最右边写“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X为数字,根据自己要烧的封包数量来写,比如10封就写‘成10封’)”。
中间写“故XX(这里要写对逝者的称呼,比如‘故祖父’‘故祖母’等,如果是给没有亲戚关系的孤魂野鬼,就写‘故孤魂收用’)”。
左边写“孝XX(这里是写自己的身份,比如‘孝孙XXX敬上’)”。
2. 背面在封包的背面,只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
这个“封”字可不能小看哦,它就像是把这个“包裹”给密封起来,让逝者能顺利收到。
三、封包内容填写的讲究1. 对逝者的称呼如果是自己的父亲,那就写“故显考”;母亲就是“故显妣”。
对于爷爷奶奶,就是“故祖考”“故祖妣”。
要是给丈夫或者妻子,就写“故良人”或者“故贤妻/夫”。
如果是写给家族里比较远一点的长辈,像叔伯之类的,就写“故叔考”“故伯考”等,对应的女性长辈就把“考”换成“妣”。
2. 关于自己的身份表述如果你是儿子,就写“孝男”;女儿就是“孝女”。
如果是孙子孙女辈的,就写“孝孙”“孝孙女”。
要是家里有多个兄弟姐妹一起写封包,就可以在称呼后面加上名字,像“孝男XX、孝女XX 等敬上”。
3. 特殊情况如果是给夭折的孩子写封包,称呼就比较特殊。
男孩写“故殇男”,女孩写“故殇女”。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给逝去的朋友,就写“故友XX收用”,自己这边写“友XXX敬上”。
四、封包的金额写法(这里的金额是指冥币的数量概念)1. 在封包上可以简单写上一些表示数量的字,比如“壹万贯”“伍仟贯”之类的。
不过这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主要是表达一种心意。
2. 不要写得太随意或者恶搞哦,毕竟这是对逝者的敬重。
比如说不要写一些特别夸张又不尊重的数字或者表述。
五、写封包时的一些小禁忌1. 字迹一定要工整。
中元节母亲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母亲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已故的亲人表示敬意和怀念,其中一种常见的习俗是烧纸钱和写包袱。
母亲包袱的书写格式如下:
1.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寒衣化袱XX 包”、“上奉”、“故祖考XX公XX老大人收”、“孙XX曾孙XX玄孙XX祀”。
2. 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考XX公XX老大人收”、“男XX率孙XX曾孙XX玄孙XX祀”。
3.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4. 包袱的反面写上封号。
封号要根据亡故的辈分不同有所区别,如果是写给父亲的,要写“封”字;如果是写给母亲的,则要写“故”字;如果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则要分别写上“先”、“考”字。
5. 包袱的行数从右至左一排一排地写。
每一排的写法是:灰头(一般为3公分左右)在左上方;上下对齐;竖排一行一句。
6. 落款竖排在最右边:如果是儿子妻子一起包的,就写“男XX暨孙XX 祀”。
7. 烧纸钱是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会准备一些纸钱、烛等物品,通过特定的仪式焚烧给已故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请注意,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习俗和写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湖南邵阳市中元节写包格式

湖南邵阳市中元节写包格式
中元节写包格式如下:
写包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X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XX上奉XX(恭敬地奉送给)
第三列:XX故XX收用(已经故去的老人收用)
第四列:XX孝XX祀(阳世孝人祭奠)
第五列:天运XX年X月X日叩化(农历XX年X月X日跪拜焚化)
1、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
2、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
3、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4、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
“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5、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
2022中元节包袱范本怎么写

2022中元节包袱范本怎么写2022中元节包袱范本怎么写上一代:称父亲。
包袱写法: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男。
上二代:称祖父。
包袱写法: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孙。
上三代:称曾祖。
包袱写法: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曾孙。
上四代:称高祖。
包袱写法: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玄孙。
上五代:称天祖。
包袱写法: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来孙。
上六代:称烈祖。
包袱写法: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晜孙。
上七代:称太祖。
包袱写法: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仍孙。
上八代:称远祖。
包袱写法: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云孙。
上九代:称鼻祖。
包袱写法: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耳孙。
包袱格式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即: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即:阳世孝人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即: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中元节的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格式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格式【篇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将纸钱全部包在长方形的白纸里,封口然后写上敬奉的字样的字样。
下面就来看看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七月半将至,在民间有不少人都会给逝去的亲人写包袱,但会写包袱格式的人不多,下面就来看看中元节包袱怎么写?
一、中元节包袱怎么写
1、每年的七月半,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的,是民间的中元节,一个祭祖的日子。
其中,烧包袱是由烧钱纸演化而来的。
2、每年民间在农历的七月十三〔新亡人〕和七月十四〔老亡人〕的时候都会祭奠亡灵,都需要烧包袱,意思就是寄钱给逝去的人,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庇护子孙。
3、中元节包袱的写法,将打好的纸钱,用白纸包起来,包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包袱,封号之后,需要用毛笔写上敬奉的字样,逝去的人是男称谓大人,女称谓是孺人。
二、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1、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1〕第一排: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 (意思是: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忠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2〕第二排:上奉xx (意思是:恭敬地奉送给xx)
〔3〕第三排:故xx收用 (意思是:已经故去的xxX老人收用)
〔4〕第四排:孝xx祀 (意思是:阳世孝人xxxx祭奠) 〔5〕第五排: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 (意思是: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
2、烧包袱考前须知:
〔1〕不同辈分的人称呼有所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
〔2〕尊称都是男左女右的,相对应的话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
〔3〕包袱包起来之后,在纸张后面的交合处要写一个大大的封字,表示封口,其他的人不能翻开。
〔4〕最后还要卷上一卷纸钱,用白纸包好,上面写挑夫专用,这个钱是给阴间的邮递员的。
2023年中元节写包封范本

中元节写包封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以下是一个中元节写包封的范本,供您参考:
中元节写包封
封面:
•右上方:写明“中元节”三个大字
•右下方:写明“(某年)七月十五”
•中间:写明“(某年)七月十五日故祖考妣(填写姓名)谨封”
内页:
1.第一行:竖排书写“故祖考妣(填写姓名)收用”,字体要比内页其他行小一些。
2.第二行:写明所送冥币、纸钱等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冥币壹佰仟张、纸钱伍
佰张”。
3.第三行:写明送去的日期,“XXXX年XX月XX日送”。
4.第四行:留空或写上祝福语,如“祝君安好”、“愿君保佑”等。
5.第五行:画上三个圆圈,分别写上“天”、“地”、“水”,表示敬畏天地神灵。
6.第六行:画上三个半圆圈,分别写上“南”、“北”、“中”,表示方位和中央。
7.第七行:画上三个小圆圈,分别写上“日”、“月”、“星”,表示敬畏日月星辰。
8.第八行:画上三个小半圆圈,分别写上“风”、“雨”、“雷”,表示敬畏风雨雷电。
9.第九行:画上三个小三角形,分别写上“金”、“木”、“水”,表示五行相生相克。
10.第十行:画上三个小半圆圈,分别写上“福”、“禄”、“寿”,表示祈求福禄寿三
星高照。
这个范本仅供参考,具体的书写格式和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在书写时,要注意文字清晰、整洁、美观,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在中元节,人们常常会给亡灵焚香祭祀,同时也会准备袱包,以供奉给祖先和亡灵。
袱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携带着人们的思念和祝福。
以下是袱包书写的一般格式:
1. 准备材料:纸袋、红纸、红绳、毛笔、墨汁、钢笔或签字笔。
2. 在红纸上使用毛笔和墨汁或钢笔写上祝福语或寄语。
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家人的
名字以及其他对亡灵的祝福。
例如:“敬爱的祖先,愿您在天堂安息。
”、“思念着
您的XX”。
也可以写一些祝福的诗句或者祝福语。
3. 将写好的红纸折叠成合适的大小,然后放在纸袋中。
袋子可以用红纸做成或者用现
成的纸袋。
4. 用红绳将纸袋封口,可以打个结或者系个红色蝴蝶结,象征吉祥和团圆。
5.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纸袋上贴上一些装饰品,如剪纸、剪贴画等,使袱包更加精美。
6. 最后,在中元节的晚上或者祭祀仪式上,将袱包放在祭坛上或者亲手烧掉,以向祖
先和亡灵致敬。
袱包的书写格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传统习俗进行调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出对祖先
和亡灵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和写法

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和写法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焚烧包袱(也被称为“包袱皮”或“冥包”)。
包袱内的物品通常是祭祀者送给祖先的物品,如食物、衣物、香烟、酒等。
下面是包袱的一般格式和写法:
1. 包袱皮上,首先写上“祖宗有德,后辈感恩”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等字样,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
2. 然后,写上祖先的名字和辈分,如“始祖公讳(祖名)字辈”或“始祖母讳(祖名)字辈”。
3. 接下来,写上祭祀者的名字和辈分,如“嗣孙(祭姓名)字辈”或“嗣女(祭姓名)字辈”。
4. 在包袱皮的内层,放入祭祀者想要送给祖先的物品,如食物、衣物、香烟、酒等。
5. 最后,将包袱放在祖先的墓前,焚烧以祭祀祖先。
以上只是一般的做法,具体的做法可能会根据各地的习俗和传统有所不同。
中元节包袱怎么写中元节烧包袱书写格式完整版

中元节包袱怎么写中元节烧包袱书写格式完整版中元节包袱怎么写?中元节又叫鬼节、七月半,在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包袱,烧给死去的亲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中元节包袱的书写格式和注意事项吧。
中元节包袱怎么写书写格式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如下图):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给XX)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XX祀(即: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即: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注意事项一、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
二、尊称都是男右女左。
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
三、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
四、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
“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
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表达直系亲人称谓上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耳孙。
上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云孙。
上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仍孙。
上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晜孙。
上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来孙。
上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玄孙。
上三代:称曾祖。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曾孙。
上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篇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中元节写袱子格式

中元节写袱子格式中元节写包中元节烧包袱是特色文化习俗之一,按民间来说包袱一定要认真写,不然先人就收不到包袱皮上要写清楚亡人称呼和名讳,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个环节叫做“写包”,是“烧包袱”很重要的一环,而各地讲究略有不同。
包袱里的冥钱、冥衣均购自南纸店。
不外乎为大烧纸、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冥钞和佛、道两教的往生钱。
其中,寒衣纸为不可少者。
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在中元节有烧包袱给先人的习俗,写包袱需要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人之间的关系。
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和写法包,也叫包袱,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包装就成为“包”。
包,分为花包和白包两种,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纱衣和路票,纱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纱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纱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的相关栏目写上先人的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烧包时间等。
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现将其具体写法介绍如下: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如下(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已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间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烧包格式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祭祖称呼格式民俗风俗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
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
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
“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
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
“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
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
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
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
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
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帖子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