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概说

1.1897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科的成立。

2.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人类最早的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3.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4.辨证的心理观包括: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5.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是解释心理、意识、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也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6.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

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是事实间联系或关系的方法。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

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

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状态概述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三项功能:①选择功能,注意能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并与当前活动任务一致的各种刺激,抑制并排除那些无意义的、附加和无关的刺激。

②保持功能,注意可以是其对象的映像和内容在意识中保持下来,直到完成活动或任务为止。

③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监督所从事的活动,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

3.依据,注意产生和保持的有无目的性和不同的意志努力程度,可以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客观因素,①刺激物强度的想对性;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③刺激物的变化性;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因素,①人的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等;②人的心境如何,精神是否健旺,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4.注意的特征:①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例:心理学家用速士器做实验,证明在0.1秒时间内,成人可以辨认清的平均广度为8—9个黑色圆点,4—6个彼此不想联系的外字母, 3—4个几何图形。

②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

根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例:注意的衰减一般是在作业开始后20—35分钟出现,而最初15分钟注意的下降幅度,是最后下降水平的50%左右。

③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能够把注

1

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例:一边口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的诗,是可以做到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

④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

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需要指明的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应该从概念中理解它与注意的稳定与转移的区别。注意特征之间的关系:注意的转

移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是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在同一活动中,如果没有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就难以保持。每一次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就必然发生变化。原来注意中心对象便转移到注意中心以外,新的对象进入注意中心,整个注意范围的图像便会出现新的情况。总之,注意的各个特征是密切相关的,活动的相率不仅取决于注意的某一特征,而且取决于注意各种特征在活动时合理地应用与有机地结合。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简单地说,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感觉的两个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也称为最小可觉差。

绝对感觉和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性越高,绝对感觉阈限越低。差别感觉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差别感受性越高。

3,感觉的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4.感觉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吃完裤腰之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变甜了。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知觉的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同一时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很多,我们不

能对所有刺激都进行反应,只能有选择地对一部分刺激进行反应,是一种对外来信息只选择其中一部分作进一步加工的知觉特性。如:走在大街上我们只会对感兴趣的注意。

②知觉的理解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到的事物进行加工,赋予其特定的含义,并用词语进行概括的特性。如:狗形电子图、不可能的三角形。

③知觉的整体性,当作用于感觉的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仍保持完备的特性。如:当一个人用扇子遮住半边脸时,我们仍然会认为这是一张完整的脸,不会认为被遮住的部分不存在。知觉的整体性在主管轮廓效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④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其物理特性已经发生变化,但知觉映像仍然保持不变的特性。包括:大小恒常性、明度

2

和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如:把一个白色的物体放在红光下,它反射红光,但人仍然认为它是白色的。

7.影响知觉的因素:①知识经验,个体因其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等不同,形成了

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对相同的事物进行知觉时,有时会出现很大差异。在不识字的农民眼中一块垒墙的石头,在专家眼中却是一块远古的化石。②知觉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物。要想对物体作出全面的知觉,就需要转换角度,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

③需要和情绪,人对符合自己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知觉到,如在大街上,一辆新型汽车驶过,爱车的人就比对汽车不感兴趣的人容易知觉到;等人时觉得度日如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时间转眼即逝。

第四章记忆和学习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知识、保持和重视

2.20世界5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用信息加工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